资源简介 数学小论文题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 生:指导教师:单位:评语: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虽然每位学生不可能也不必要成为数学家或数学工作者,但数学的应用是广泛的,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是人们生产生活所必须的。本文的小作者能捕捉到教材中的数学素材,联想到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联系生活讲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沟通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流畅,堪称学生论文中的佳作。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摘要:新课程中数学学习内容紧密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课堂学习从我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体验数学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数学学习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共同学等交流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习惯逐渐养成,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如果你再来问新课程教育下的学生“你认为学了数学有什么用?”我们的回答就是“数学很有趣,利用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天都要用数学解决很多问题。”由此可见,数学已经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生活的一份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能更深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1、 生活素材是学习数学的源泉生活是数学问题永不枯竭的源泉。现行教材在编写中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了处处可见的生动、活泼、主动的“生活中的数学”的学习材料与环境。例如七年级数学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章,使我们对数学有了全新的认识,还有“展开与折叠”、“截一个几何体”等内容的安排让我们在数学课堂中有了第一次数学活动的体验,折纸盒、切萝卜这些原本只在日常生活中才进行的活动走进课堂之后发现竟还有那么多的数学知识蕴涵其中,第一次体会了“做中学”,使很多原本对数学心存恐惧的学生重新燃起了对数学的兴趣。电视机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家用电器,在“勾股定理”一节中教材安排了这样一个例子:小明的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测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学习了这一内容后,我们了解了平常所说的电视机的尺寸都是指电视机屏幕的对角线的长,还可以实地检测自己家的电视机是否符合规格。这是一个贴近生活的、有趣的实例,利用勾股定理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了解勾股定理的广泛应用。2、 生活情景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才会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沿着数学发现的活动轨迹,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问题,从特殊到一般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能把抽象数学概念具体化。例如当我第一次接触“函数”概念时,觉得很抽象,难以理解,“乌鸦喝水”的故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中乌鸦因为水位不够高瓶口太小喝不到水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通过将石子放入瓶子使得水位逐渐升高乌鸦就喝到了水。这个故事中“随着瓶内石子体积的增大水位逐渐升高”蕴涵了函数关系,这样一个非常熟悉的情境,能让我们情绪高昂,很快投入函数的学习中去。而且这个故事还蕴涵了一个道理“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动脑,凭借智慧解决问题”,重温这个故事能增强我们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意志力。紧密联系熟悉的生活实际,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接近现实生活的情景,如身临其境,加强感知,激发思维。再如利用熟悉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感知游戏的结果有“输、赢、平”三种不确定现象,感知可能性在生活中的存在,继而学习《可能性》,由于情景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大大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自然而然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3、 应用是学习数学的灵魂数学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那天起,人们便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同时对数学有了逐渐深刻的了解。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原始人“涉猎计数”与“结绳记事”等种种传说。如今,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譬如,人们购物后须记账,以便年终统计查询;去银行办理储蓄业务;查收各住户水电费用等,这些便利用了算术及统计学知识。此外,社区和机关大院门口的“推拉式自动伸缩门”;运动场跑道直道与弯道的平滑连接;底部不能靠近的建筑物高度的计算;折扇的设计以及黄金分割等,都是平面几何中直线图形的性质及解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要求之一。培养自己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让数学变得生活化,让生活走进数学。我们在数学学习中应主动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如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学习目标便是: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如何才能达到这一学习目标,我们可以大胆的把数学课从教室里走出去,体会战争年代战士利用帽檐测碉堡距离的方法,更真切的感受智慧的力量,数学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利用全等三角形知识解决池塘两端距离的问题,进行实地测量,通过探索实践才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有其用武之地,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从而体会到数学本身的强大魅力,大大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新的数学课程在不断搭建现实世界和数学世界之间的桥梁,不断吸引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具体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数学,随时发现身边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如在学习了“统计图的选择”后,可以调查本班同学的兴趣爱好,或者是本班同学对各门功课的喜好程度,或者是全校同学每周的零用钱等等,只要是自己感兴趣且容易调查的问题都可以,然后将调查结果用表格整理出来,再选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充分体会到各种统计图的好处。同样在学习了“数据的代表”这一章后可以选择本班学生每天的睡眠情况等自己熟悉的可行性的内容进行调查,充分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亲近数学,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让数学走入生活。生活是个万花筒,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学习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能把数学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就能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