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课件(共8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课件(共82张PPT)

资源简介

(共82张PPT)
任务三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人物形象
形象
炼字/句
语言风格
语言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手法
思想情感
观点态度
内容
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表现什么
理解诗歌




年份 卷别 篇名 题干表述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4 全国甲卷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 颈联中“低”“软”二字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炼字 ①语言赏析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且重点考查了语言风格和炼句。
②从考查趋势看,炼字题有可能出现。
2023 全国甲卷 《临江仙》 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炼句




年份 卷别 篇名 题干表述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1 全国乙卷 《鹊桥仙· 赠鹭鸶》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语言风格 ①语言赏析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且重点考查了语言风格和炼句。
②从考查趋势看,炼字题有可能出现。
2021 浙江卷 《意难忘·山家》 下片中“ ”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 炼字




年份 卷别 篇名 题干表述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0 天津卷 《纪村事》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炼字 ①语言赏析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且重点考查了语言风格和炼句。
②从考查趋势看,炼字题有可能出现。
2019 全国Ⅲ卷 《插田歌(节选)》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语言风格




年份 卷别 篇名 题干表述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17 全国Ⅰ卷 《礼部贡院阅 进士就试》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炼句 ①语言赏析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且重点考查了语言风格和炼句。
②从考查趋势看,炼字题有可能出现。


CONTENTS
品味“炼字”之美
01
赏析“诗眼”之妙
02
赏析精彩诗句
03
赏析语言风格
04
品味“炼字”之美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东坡:“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轻风”徐来,“细柳” 动态不显,“摇” “舞” 这类动词不妥。下句中“映”“隐” 也欠妥帖。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情景导入
所谓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一般说来,所炼之字是点明主旨的关键字,或是一首诗一句诗中最精辟、最灵动、最关键的字。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生动的效果。
炼字题如何设问?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此诗的诗眼是什么 请鉴赏它的妙处。
★诗中某字可否换为另一字 请简述理由。
★此诗有两个版本,你认为哪一个版本的用字更好,为什么
比较鉴赏
直接鉴赏关键词
★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推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请同学们试在下面的诗句中,找出你认为最传神的字。
1.古道西风瘦马。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6.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数词
形容词
叠词、拟声词
动词
副词
表颜色的词、活用词
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特点。
——巴尔扎克
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
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
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炼动词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
绿杨烟外晓含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精要点拨
动词常见效果:1.展现动作的强度;
2.更有动态画面感;
3.用在静态事物上,可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炼形容词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形容词常见效果:
1.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如历其情。
2.使事物特征突出,生动形象。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特别值得注意:
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
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精要点拨
精要点拨
活用词常见效果: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叠音词的运用,能达到增强韵律感、增加音乐美的效果;
在摹状拟声绘色上,叠字能够生动地描绘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使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更加鲜活、立体。
在提高表达的精确性上,叠字在摹声、摹色、摹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更精确地传达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在抒写情感上,通过叠字的重复运用,诗人能够更强烈地传达出自己的情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力量。;
炼叠音词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寓意》
精要点拨
形容词叠用:(从叠词角度入手)
1.增强形象性与艺术魅力 2.提高表达的精确性
3.增强音乐性与节奏感 4.深化情感表达以及扩大意境与情景交融等。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zhuó素手,札札zházhá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像“迢迢”、“皎皎”、“纤纤”、“脉脉”、“盈盈”,都是为了恰到好处地表达感情,用叠词可以增强诗词的音韵美,让诗句更有美感,同时也突出了距离之远,感情之细、柔、美。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
春风又绿江南岸。
作用: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烘托心情。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
绿字道出春风吹遍万物,生机盎然的景象。
炼颜色词
渲染颜色的词:
诗中表现颜色的词语可以给人以色彩感和画面感,从而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首先要抓住能表现对比鲜明色彩的词语,体会诗歌流露的感彩。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炼数量词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 玉风 采葛》
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园田居》
数量词常见效果:1.运用虚数,夸张烘托,增强表现力:
2.运用确数,准确有力,使诗意隽永,富有韵味。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呕哑嘲哳难为听。”诗中用了“嘈嘈”“切切”“间关”“呕哑”“嘲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炼拟声词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副词常见效果:使表现对象的程度、范围、特征等鲜明突出。
炼副词
炼字类别 主要功用
动词 使诗词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
形容词(修饰词)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特 殊 词 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的作用
拟声词 使诗词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数量词 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炼字步骤】
(步骤三)
(步骤二)
(步骤一)
1.释含义+明手法。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3.析效果。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①
柳宗元
新沐换轻帻zé,晓池风露清。
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
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②。
【注】 ①本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创作的一首诗。②羲皇情:伏羲时代的民情。羲皇即为传说中的古帝伏羲氏。
本诗尾联“付”“聊”二字用得极妙,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谢山人:一位姓谢的隐士,名字生平均不详。愚池:“八愚”胜景之一,是一个堵塞愚沟而成的人工池。
新沐:刚洗过头发。
帻(zé):古代的一种头巾。轻帻:一作“巾帻"。
风露:一作”风雾“。
谐:和谐。尘外:超出尘俗、尘世之外。
幽人:隐士,指谢山人。
迥:远。
机心:机变诡诈之心。
付:付予,交付。当路:担任重要官职,掌握政权。此处指当权的人。
聊:姑且。
适:往、去、到。
羲皇情:伏羲时代的民情。羲皇即为传说中的古帝伏羲氏。
洗过头换上轻薄的头巾,早晨的愚池露白风清。
这景致最合我脱俗心意,何况与隐士携手同行?
朝霞散去众山显得更远,高阔的天空大雁长鸣。
把机变诡诈交给当权者,我暂且去体验伏羲时的民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此诗写诗人被贬永州后与谢山人清晨同游愚池的情景。“山人”指隐士。
B.颈联对仗工整,用霞尽山远、天高雁鸣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高远寥阔的图景。
C.诗人为愚池所陶醉,以至把所有“机心”完全交付于当下一路美丽的风光。
D.永州民风淳朴,世情淳厚,诗人居住在这里,仿佛生活在远古的伏羲时代。
C项,“以至把所有‘机心’完全交付于当下一路美丽的风光”错误,“当路”指的是当权的人。
[参考答案]①“付”是“交付”的意思(释本义),官场的机变诡诈,诗人向来不屑,更何况此时已远离是非纷争。(描情景)其实包含着诗人对官场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机心”极度的轻蔑与鄙视。(说效果)
②“聊”字是“姑且”的意思,诗人被贬后所处的永州,民风淳朴敦厚,诗人生活在他们中间,仿佛走进了远古的伏羲时代。(描情景)“聊”字反映出诗人的无奈心情,这种隐居般的生活并非诗人的真心追求,只是暂时自我安慰而已。(说效果)
本诗尾联“付”“聊”二字用得极妙,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纪村事 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注释:新社:祭祀名,此处指社日。分春社和秋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均为祭祀土神之日。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⑸砧(zhēn):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⑺饷(xiǎng)田:送饭到田野。白居易《观刈麦》:“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规范参考答案】
①“数声”为 ;
“一声”, 。
(释含义、结合诗句释义)
② (描情景)
③ (效果)
纪村事
韦庄
绿蔓映双扉fēi,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几声,直言笛声多”
“偶尔一声,极言笛声少”
【不同意。“数声”好。】
①“数声”为“几声,直言笛声多”;
“一声”,偶偶一声,极言笛声少。(释含义、结合诗句释义)
② (学生填空) (描情景)
③ (学生填空)(效果)
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和谐、牧童的悠然欢乐,
营造出乡村喧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纪村事
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不同意。“一声”好。】
①“数声”为“几声,直言笛声多”;
“一声”,偶偶一声,极言笛声少。(释含义、结合诗句释义)
② (学生填空) (描情景)
③ (学生填空)(效果)
“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静寂清幽
营造出乡村清静祥和的氛围。
纪村事
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示例一)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示例二)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1.析本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及所用手法。
2.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3.说效果:
分析该字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描物”角度);
分析该字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造境”角度);
分析该字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写人”角度);
分析该字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抒情”角度);
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艺术”角度)。
炼字题方法小结
[说明] :
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词)放到具体的诗(词)句之中,并结合全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词)的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
赏析“诗眼”之妙



类别 内涵
句中眼 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篇中眼 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
篇中眼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情和景或者景和理的有机统一。
“诗眼”
“诗眼”的类型
所谓“诗眼”是指诗词中最关键或最精彩的字句,是读者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
找准“诗眼” 五角度
角度一:情感
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 “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内心感受)。
赏析五角度
角度二:词性
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少词汇表达最多思想内容的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二)找准“诗眼” 五角度
角度三:结构
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赏析五角度
角度四:技巧
看是否化静为动,是否化无形为有形,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角度五:位置
五言诗中,诗眼一般是句子的第三个字;七言诗中,诗眼一般是句子的第五个字。
【提问方式】
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B、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赏析诗眼三步骤】
(步骤二)
(步骤一)
(步骤三)
点出诗眼,并释义。
逐句分析,结合手法找体现。
结合诗句分析作用。
内容上:奠定感情基调;
情感上:揭示作者情感;突出诗歌主题。
结构上:线索作用,承上启下。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登河北城楼作
王 维
井邑①傅岩②上,客亭③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④闲。
【注】 ①井邑:市井。②傅岩:地名,相传为商朝傅说隐居之地。③客亭:供旅人休息游玩的亭子。④广川:广阔的河流。此指黄河。
如果诗眼是一首诗思想感情的凝聚点,那么此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傅岩上有一些住户的院落,那驿亭就坐落在云雾之间。
站在高高的城池上观赏落日的景象,遥远的水面上映着苍山的倒影。
岸上有零星的火光,有几只小船孤零零地停在水面,一些渔家与夕鸟相伴而归。
在这寂静又广阔的天地之间,心绪也跟那广阔的河流一般闲适。
[参考答案]①“闲”字。表达了诗人自由快乐(或平和轻松)、逍遥娴静的情感。②诗人登楼眺望,从傅岩自然想到傅说的隐居之地,然后看到了阔远的山水之图和渔舟与飞鸟归家的情景,感受到了生活在大自然中的自由快乐;暮色降临,大地一片寂静和寥廓,诗人的内心也是一片闲适与安宁。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雪晚晴出西村
范 浚
步屐jī寻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鹁bó鸠啼。
堕梅残白犹明树,着柳暗黄初映堤。
风景快晴云擘bò絮,江天未暮日悬规。
最怜碧涨侵沙尾,更傍横桥一杖藜。
【注】快晴,爽朗的晴天。“擘絮” 的意思是将棉絮撕开、剥开,这里用来形容云朵像被剥开的棉絮一样。“规” 在这里是指圆规,诗人用 “日悬规” 来形容太阳如圆规一般高悬在天空中。
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词语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穿着木屐在寻春的路上踏过雪泥,村子的南面和北面都传来鹁鸠的啼叫声。
掉落的梅花残余着白色,还能照亮树木,初发的柳芽呈现出暗黄色,映衬着堤岸。
爽朗的晴空中云朵如棉絮般裂开,江边的天空还未到傍晚,太阳如圆规高悬。
最让人喜爱的是碧绿的江水上涨,淹没了沙滩的尾部,更有一人拄着拐杖倚靠在横桥边。
寻春之路
寻春所闻
寻春所见
寻春所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句工于炼字,一个“犯”字从侧面写出道路难行,突出了诗人寻春之不易。
B.颔联与“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样都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界新旧交替的感悟。
C.颈联上句写天快放晴之时白云如絮,下句写天放晴后落日如规,极富画面感。
D.尾联着眼于近景,用“最怜”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初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参考答案】C(“天快放晴之时”错,“快晴”意为爽朗的晴天)
全诗以“寻春”一词统领全篇。
①首联写寻春之路和寻春所闻。作者冒着泥泞,踏雪寻春,并从听觉角度写春天的鸟鸣,表现了春天的生机。
②颔联、颈联写寻春所见。从视觉角度写春色,残梅(或“残雪”)耀眼、杨柳染黄、白云如絮、落日如规,展现了初春景象的多姿多彩。
③尾联写寻春所感。“怜”字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杖藜傍于横桥,描绘了诗人伫立桥边、沉醉于春景的形象,寄托了爱春惜春之情。
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词语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赏析精彩诗句



古人云:炼字不如炼句。所谓炼句,就是根据表情达意或结构的需要,在句中运用恰当的表达技巧或对句子做语法方面的调整。
所考语句往往是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和在结构上起特殊作用的句子。
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炼句三关注】
①形态 诗句多为倒装、省略、叠加等外部形态 ②内涵 着眼于修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
“溅”、“惊”运用拟人的修辞,凸显了诗人的感时恨别之痛
着眼于声韵 讲究平仄,善用叠词,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中的“漠漠”“阴阴”,既使描摹的景物有姿态飞扬之感,又有音调抑扬、气韵流畅之作用
【炼句三关注】:以《登高》为例
③位置 起 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迂回入题,托物起兴 承 “承”指承接,“承”的作用是顺势而为,承接起句;蓄势铺垫;伏笔照应 转 多指律诗颈联;绝句第三句; 词曲的“过片” ①表现诗歌结构上的跌宕,
给人以“陡然一惊”之感
②作者思路上的转换,
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
合 “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 ①浑圆章法,呼应句首
②以抒议作结,卒章显志
③以景作结,含蓄蕴藉
倒装句 主语后置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效果: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声律的需要
宾语前置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效果: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突出“香稻”与“碧梧”两个意象
状语倒装  簌簌衣巾落枣花。效果:枣花簌簌落衣巾。强调“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响
定语倒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效果:疏影横斜清浅水,暗香浮动黄昏月。水和月的特点得到突出
省略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效果:省略了谓语动词“像”,理解应是浮云飘忽不定,游子的心情就像它一样,夕阳傍山缓落,依依不舍,犹如老朋友惜别之情。
炼句类 答题方法
提问方式 答题方法 答题模式
1.某联或某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2.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某句的精妙之处。 3.某联(句)又作某某,你认为哪一种好 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4.请简要分析某一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第一步:抓关键字词,析句意。 (前提、基础) 第二步:明表现手法,析效果。 第三步:点意境情感,析作用。 ①这句诗写出了……
(解释句意)
②通过运用……手法,描绘写出了……
(具体分析)
③表达了作者(主人公)……思想感情
(点明作用)
【理解运用】赏析下列句子的妙处。
(1)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答案:
①该句描绘了一幅朦胧的烟雾笼罩着寒冷的秦淮河水,冷冷的月光覆盖着水边的沙岸的画面,意境凄美而迷蒙;
②运用互文手法,衬托出诗人的凄凉哀伤之情。
(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案:
①夜晚我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得发出飒飒声响;
②用于开篇,交代时间、地点,点明季节特征;运用叠词“瑟瑟”是感官的抒发,表现出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③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答案:
①孤单的一只帆船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②以景结情,结束全诗,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③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和依依不舍。
例3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A.“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据此看出词人此时并未离去,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例3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身外的闲愁充满双眼,世间的欢乐常常缺稀。
明年又要写诗送别你。
试着从今夜开始计算,我们相会的时间还有多少?   
我能邀请谁来共饮薄酒?只有你真正了解我的情谊。
东溪的春天已经接近,我们正好可以一起去看那美景。
柳条低垂,影子倒映在江中,虽然雪满枝头,但梅花已开始凋谢。
①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低垂的柳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凋落,正是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
②以虚景写真情:这里的美景并非写实,而是词人心境的外部投射,词人与友人感情深厚,想到能与友人相聚便心生欢喜。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偶成三首(其一)
邓 肃①
苍苔白石两清幽,缥缈虹桥跨碧流。
日过窗间腾野马,雨余墙角篆zhuàn蜗牛。
饥寒不作妻孥nú念,笑语那知天地秋?
一炷水沉参鼻观②,扫空六凿③自天游。
【注】 ①邓肃(1091—1132):北宋诗人,徽宗宣和年间,国家内忧外患,东南仍贡花石纲,他曾赋诗指责守令“搜求扰民”,因而被斥。本诗作于被黜家居之后。②鼻观:佛家有观相法,观鼻端白,称为鼻观。是佛教修炼养性的一种方法。③六凿:指喜、怒、哀、乐、爱、恶六情。
“饥寒不作妻孥念,笑语那知天地秋”被人认为是经典之笔,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赏析。
长满青苔的白石和清幽的环境相映成趣,一座缥缈的虹桥横跨在碧绿的水流之上。
阳光透过窗户,光影如奔腾的野马般跃动,雨后墙角处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如篆书一般。
即使处于饥寒之中,也不挂念妻儿,欢声笑语中哪里知晓天地已入秋。
点燃一炷水沉香,用鼻观之法细细品味,扫除喜、怒、哀、乐、爱、恶等六情杂念,自在地遨游于天地之间。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偶成三首(其一)
邓 肃①
苍苔白石两清幽,缥缈虹桥跨碧流。
日过窗间腾野马,雨余墙角篆蜗牛。
饥寒不作妻孥nú念,笑语那知天地秋?
一炷水沉参鼻观②,扫空六凿③自天游。
【注】 ①邓肃(1091—1132):北宋诗人,徽宗宣和年间,国家内忧外患,东南仍贡花石纲,他曾赋诗指责守令“搜求扰民”,因而被斥。本诗作于被黜家居之后。②鼻观:佛家有观相法,观鼻端白,称为鼻观。是佛教修炼养性的一种方法。③六凿:指喜、怒、哀、乐、爱、恶六情。
16.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始两句写景,作者用苍苔白石相衬,以见环境的清幽,虹桥缥缈、碧水潺,写景物的优美,这是庭院外边之境。
B.颔联写太阳照过窗隙,浮动的游气,有如腾驰不停的野马;雨余之后,蜗牛向墙角爬行,留下的粘液如篆文,是庭院内部之所见。
C.尾联把自己的神思和自然界打成一片,神游万仞之上,思出天地之表。不仅设想新奇,更寄寓了自己不屑与世俗沉浮的高情逸思。
D.全诗前半写景,后半写意。不为含蓄而有不尽之味,不作壮语而见刚劲之情。首尾四句从实写到神游;中间四句,从豁达豪迈到闲适,脉络并然。
D 选项不正确。中间四句既有豁达豪迈之情,也有闲适之意,同时还蕴含着对世事的感慨,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从豁达豪迈到闲适。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偶成三首(其一)
邓 肃①
苍苔白石两清幽,缥缈虹桥跨碧流。
日过窗间腾野马,雨余墙角篆zhuàn蜗牛。
饥寒不作妻孥nú念,笑语那知天地秋?
一炷水沉参鼻观②,扫空六凿③自天游。
【注】 ①邓肃(1091—1132):北宋诗人,徽宗宣和年间,国家内忧外患,东南仍贡花石纲,他曾赋诗指责守令“搜求扰民”,因而被斥。本诗作于被黜家居之后。②鼻观:佛家有观相法,观鼻端白,称为鼻观。是佛教修炼养性的一种方法。③六凿:指喜、怒、哀、乐、爱、恶六情。
“饥寒不作妻孥念,笑语那知天地秋”被人认为是经典之笔,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赏析。
①自己纵使在困穷的情况下,也不因妻子儿女的饥寒而改变刚贞的节操;纵使时光易逝,转眼就是秋天,也感到天地无私,在家人的笑语声中,哪里知道季节已转换到了秋天。
②可见作者心情开朗,不为外物所奴役,不因命运的转换而丧失旷达的情怀。
③诗句充满勃郁之情,显示出诗人豁达豪迈的气概。
赏析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
只能说明这位词人的作品整体上呈现这种风格,并非说这位词人的全部作品都是这一种风格。我们在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时,还是应当就诗论诗。
风格 解说
平实 质朴 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含蓄 隽永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做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
风格 解说
清新 雅致 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连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清新、自然。“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杜甫)
绚丽 飘逸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简洁 明快 特点是语言简练利落、洗练、浅显、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如贾岛的诗、马致远的散曲等。
风格 解说
雄浑 壮丽 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如曹操的《观沧海》显得胸襟豁达,豪情横溢。盛唐诗歌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最具代表性。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等。
粗犷 豪放 李白是豪放风格的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如《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浩荡,一泻千里;又如《古风》中的“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杰出代表。
沉郁 顿挫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杜甫之诗为沉郁之极致。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具有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风格 解说
悲壮 慷慨 面对现实,诗人往往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他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缠绵 哀怨 作品婉曲,感情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
诗歌题材 语言风格
宫廷诗 缠绵婉转
田园诗 恬淡宁静
山水诗 清新优美
边塞诗 悲凉慷慨
讽喻诗 沉郁激愤
咏史诗 雄浑壮阔
怀古诗 幽深绵长
送别诗 意蕴深远
词作派别 语言风格
豪放派 气势豪放
意境雄浑
婉约派 语言清丽
含蓄抒情
婉转缠绵
赏析语言风格“三步骤”:
【赏析语言风格角度】
角度 分析
题材 咏物诗一般含蓄委婉,闺怨诗一般婉约细腻,边塞诗一般豪迈雄奇,
田园诗一般清新明丽,爱国诗一般悲壮慷慨。
意象 分析诗中最能体现语言风格的意象。如运用“菊花”“飞鸟”等意象是田园生活的诗句,语言风格一般清新自然。
用词 分析诗的用词,如辞藻华丽、色彩鲜明的诗向一般绚丽飘逸,不加修饰语的诗句一般平实质朴。
情感 诗歌的情感体现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如抒发悲愤之情的诗句,一般沉郁顿挫。
作者 杜甫沉郁顿挫,李白豪放飘逸,白居易平实质朴,王维清新雅致,李清照缠绵哀婉,苏轼豪放旷达,辛弃疾雄浑壮阔,陆游慷慨悲壮。
例4 (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溪边的白鹭呀,我来告诉你:“溪里的鱼儿已经寥寥可数了。我固然爱护你,可你也该怜惜鱼儿,我们大家要快活相处才对。   
在远远的那片白色沙岸,在水中那个青泥小岛,有许多虾在跳,泥鳅在舞。你可以飞去那里随意觅食,吃饱飞回来时,我再来欣赏你头上被风吹起的那一缕羽毛。”
例4 (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听君飞去饱时来”的“听”是“任凭”的意思,可依据李密《陈情表》中“听臣微志”的“听”有“任从,应许”之意,而判定选项“听觉"之说为误解。故D项错误。
[参考答案]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葛长庚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⑴暮云:黄昏的云。(2)沃:浇。(3)回雁峰:在湖南衡阳市南,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峰势如雁之回旋,故名。相传雁飞至此不再南飞,遇春而回。(4)潇湘:潇水和湘水,亦作湘江的别称,在湖南省南部。(5)迤逦[yǐ lǐ]:一路曲折行去。
江上春日的青山远隔,山下晚霞铺满天际。相留相送时只见满眼都是缤纷的落英,蓦然回首,故人已在千里之外,而孤零零的我只能整日里借酒来浇灌我的愁肠。回雁峰前的道路上,轻烟笼罩,草木葱笼,一片苍茫。
天色将明,滴漏,听起来分外清晰,眼前的灯焰在一寸寸地逐渐缩短,一夜未眠,隐隐又闻到了马蹄上野花的余香。恍若那漂浮的云朵,飞舞的柳絮,我又将拖着孤独疲惫的身子向潇湘而去。这一生不知有多少风前月下的日子,是在漂泊流离、羁旅天涯中度过的,连梦境都是那样的凄凉。又是暮春时节,面对脉脉斜阳,我伫立无语。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葛长庚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葛长庚的词讲究语言凝练,工于推敲。请结合本词内容选取两处简要赏析。
①用“远”字、“长”字预示行人辽远的去向;②用“春”字、“暮”字勾勒最叫人伤神的时令;③用“沃”描写分手远去愁肠回绕的痛楚;④写漏声用“残”,写灯焰用“短”,表面上是说夜将尽,实际在暗示作者经历着一个不眠之夜。(回答两处即可)




导师:稻小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