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一年级科学下册(2024最新教科版)第二单元 常见的动物 教学整体分析(一)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知道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知道动物是生物,它们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如会呼吸、能运动、会生长变化、需要食物等。●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周围环境。●知道动物需要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知道动物的身体结构具有帮助动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知道动物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科学思维目标●能用多种方式描述常见动物的特点。●能举例说出动物具有眼、耳、鼻等感知环境的器官和适应环境的身体特点。●能比较不同动物感知环境的器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能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分析动物的运动与其身体结构的关系。●能结合动物和植物的外部特征,比较动物和植物的异同。探究实践目标●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工具,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生命特征。●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到的信息。●能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物栖息地。●能较长时间饲养一种小动物。●能把学习到的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等知识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运用,并用科普剧进行表演。态度责任目标●在观察动物的过程中,能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有关信息,对常见动物的外部特征产生探究兴趣。●在观察饲养动物的过程中,培养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态度。●通过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形成自觉保护动物、维护地球家园动物多样性的意识。(二)单元概述春天来了,花丛中飞舞的蝴蝶、蜜蜂,地面上爬行的蚂蚁、蜗牛,水中游弋的野鸭、鱼儿,都为学生展示着动物世界的生机盎然。已有研究表明,从儿童观察和探知世界的那一刻起,会动、会叫、会呼吸、会生长的动物就是最能吸引他们关注的对象之一。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生长、运动、进食、呼吸、繁殖等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不少学生还能将动物的生命与空气、食物、水、阳光等因素联系起来,甚至还有部分学生能将“生命”和“胎儿”等与繁殖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与此同时,儿童对动物的理解往往是以自己(人体)具有的特征为参照物的,会将动物的形态特征与自身进行比较,这种参照比较能够对儿童观察和认识动物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他们在动物的身体形态、生存需求、运动、应激反应(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甚至繁殖等方面作出假设与深化理解。同时,动物与人的比较,还会引发儿童将动物与动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形成关于动物共同特征的初步认识。但受形象思维的影响,一年级学生多以拟人的方式描述和解释事物,在动物领域,这一特征更加明显。他们常常会错误地认为动物的行为都具有明确的主观愿望,具有明显的意图和目的。比如,学生会将公鸡打鸣解释为公鸡在叫人起床,这为学生客观地观察和认识动物带来了不利影响。动物世界丰富多彩,各地区的动物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教师也可以选择当地典型并且便于观察的动物作为学习对象,选择的动物需要具有种类的多样性和特征的层次性。在认识动物特征的活动中,除了让学生观察、记录和描述动物的形态结构、运动、应激反应、生存环境等因素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这些特征虽然有差异,但都是生命的重要表现形式。虽然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出较长时间饲养小动物的任务,但是长期、细致地观察与体验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培养学生亲近和喜爱动物的情感。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提倡学生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较长时间地饲养小动物,进行观察与记录;提倡通过画图、拍照、写观察日记、做活动小报等形式,将饲养过程中的发现与同学分享。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虽然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一年级学生依然处 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当学生走出教室寻访校园里的小动物时,很容易出现“兴奋有余,观察不足”的现象。在观察蜗牛、鱼、蚂蚁等活动中,也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观察无序的现象,还会出现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的问题。为此,除了教材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对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常见的动物”单元共有6课,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第1课单元起始课,学生在校园中寻访与观察常见的动物,研讨并描述它们的特点,认识到动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栖息地)中,感受动物的多样性。第二阶段 第2~5课本单元探究实践的主体部分,在对蜗牛、鱼、蚂蚁的观察中,了解动物的身体特征、运动、应激反应、食物需求等,认识动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体会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渗透“类别”意识。第三阶段 第6课单元总结课,归纳整理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行为特征、生物间及生物与环境的联系,并用科普剧的形式加以表达,通过比较动植物与人的相同之处,丰富对生物概念的认识。教学方法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寻访周围的动物,观察蜗牛、鱼、蚂蚁等典型动物的外部特征、行为特征,设计与制作蜗牛栖息地。观察、记录、描述和操作是学生认识常见动物和了解动物特点的基础,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生存需要、感知生物概念的重要保障。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的形成与协调发展,需要亲近动物,需要走近动物的生活环境,因此交流表达、模仿表演、饲养照料、设计制作等也是重要的探究实践方法。课时安排序号 课题 课时 备注1 我们周围的动物 12 观察一种动物 13 给蜗牛建个“家” 14 水中的动物 15 它们吃什么 16 动物联欢会 17 单元小结 1 可以单独上一节课,也可以结合实践检测活动进行教学8 科学阅读 1 可以结合相关课文进行教学,也可以单独开展科学阅读的教学活动评价建议本单元建议以过程性评价为主,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体现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主要从学生的参与表现、思维活动、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注重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培养的评价,并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及其原因。评价内容设置围绕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并将上述表达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评价可以融合在课堂学习的各个过程中,必要时可以适当延伸到课外,评价点主要有参与表现、学习记录、交流表达、实践作品、合作参与等。除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素养发展外,评价更是教师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主要依据。课堂学习评价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我会听 安静聆听我会想 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我会说 积极发言、分享交流我会做 认真观察、合作实践、真实记录单元学习评价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能认识5种及以上校园里的动物能饲养一种小动物( 如蜗牛)一段时间,最后把它放回原来生活的地方(如果是野生的动物)能用语言和行为描述一种动物(三)材料清单课序 学生材料 教师材料第1课 棉签、笔、记录单 多媒体教学课件、确定寻找动物的场地第2课 2~3只蜗牛(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寻找蜗牛带来)、1个放大镜、1根树枝、1块玻璃(可以用透明塑料片代替)、1片新鲜菜叶、1个饲养箱 多媒体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若干只蜗牛第3课 饲养盒(带孔带盖饲养盒、不带孔带盖饲养盒、不带盖杯子、不带盖盒子)、泥土(湿土、干土)、苔藓(湿苔藓、干苔藓)、菜叶、黄瓜、蜗牛、瓦片、石头、落叶、树枝、喷水壶、镊子、纸巾等 多媒体教学课件、微视频第4课 鱼缸、鱼、棉签等 鱼形板贴、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第5课 放大镜、面包碎屑、饼干碎屑、白糖颗粒 多媒体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观察组号牌第6课 卡纸、勾线笔、固体胶 动物头饰、多媒体教学课件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