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复习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复习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一章探索自然的科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
B.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C.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2.进行实验探究时,若要使已获得的探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下列做法通常无效的是(  )
A.增加自变量的个数 B.同一实验者重复实验
C.增加实验样本的数量 D.不同实验者重复实验
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盛放浓硫酸和酒精的试剂瓶上所贴的危险警告标志如图所示
B.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读取该溶液体积时,“俯视”导致偏大
C.天平使用前,先将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0”刻度处,再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横梁上的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D.化学实验室可以用药匙、纸槽、镊子、胶头滴管等取用药品
4.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元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元硬币的厚度
5.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
C.闻药品的气味 D.取用少量固体
6.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钱塘江中哪种鱼的脂肪含量最高 B.杭州植物园里哪几种花卉春天开
C.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哪种植物生长最快 D.秋天校园里哪种落叶最漂亮
7.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下列关于“错误的操作”导致结果的偏差中,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错误的操作 结果
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则读数 偏小
B 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C 暑假高温下用钢尺测量铅笔长度 偏大
D 测量纸张厚度时,没有将纸张压紧 偏小
A.A B.B C.C D.D
8.下列四种气体中,既可用排水法,又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
=1.29克/升 甲 乙 丙 丁
标准状况下密度 1.429克/升 0.089克/升 1.978克/升 0.714克/升
在水中的溶解性 不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 能溶于水 难溶于水
A.甲 B.乙 C.丙 D.丁
9.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中游,呈东西长、南北狭的形状,属于中国四大名屿,是温州有名的级风景区。江心屿是由瓯江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岛,瓯江下游还有七都岛、灵昆岛等多个江心岛,形成这些江心岛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 B.流水 C.冰川 D.生物
10.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2℃;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102℃。把该温度计放在教室里的示数为20℃,那么教室里的实际温度是(  )
A.18℃ B.20℃ C.22℃ D.24℃
二、填空题
11.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现有下列仪器可供选择,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2)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是 。
(3)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的玻璃仪器是 。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 。
12.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块玻璃的宽度为0.755m,将这把米尺与标准尺校准时,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5m,如果此同学的测量方法完全正确,则这块玻璃的真实宽度应为 m。
13.请你完成以下科学测量;
(1)图甲中物块的长度是 cm;
(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3)图丙中小石块的体积是 cm3。
14.现有下列仪器,根据要求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
15.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续,外加“双减”政策中托管服务的落地,学校要求学生每天进行“三检”,分别是晨检、午检和晚检。
(1)晨检时测得小安体温如图所示,为 ℃,后两位同学未甩此体温计直接测量,小杨为38.6℃,小秋也为38.6℃,由此可知小杨与小秋中一定发高烧,要及时治疗的是 。
(2)送到医院后医生再次给他量体温、化验血液以及核酸检测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填序号)
①建立假设 ②获取事实与证据 ③制定计划 ④提出问题
(3)小安在测量体温后仔细观察该体温计的结构,他的想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能准确到0.1℃
B.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冰水的温度
C.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
D.体温计形状接近三棱柱形,主要目的为美观
三、探究题
16.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面所示,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
(1)若周围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 (填“左”、“右”)移动;
(2)为了能较为准确地测量温度,小明决定给它标上刻度,请你帮他完成这个任务,说出标刻度的具体方法 ;
(3)使用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当周围气温变化时,他自制的温度计不能显示,请你分析可能的主要原因是 。
17.某班在实验室做“观察蜗牛”的实验,第四小组有以下研究过程:
①小王说:蜗牛有听觉吗?
②旁边的小明说:它应该有听觉。
③小王说:我们可以试一下,拍一拍蜗牛爬行的桌子,制造响声。如果蜗牛有听觉,它的行为应该会发生明显变化。
④他们观察到多只原本爬行的蜗牛,在响声后都停止了爬行。
⑤小明笑着说:看来蜗牛是有听觉的。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是提出问题,②是得出结论 B.②是建立假设,③是收集事实与证据
C.③是设计方案,④是得出结论 D.③是设计实验方案,⑤是得出结论
(2)请指出实验方案中的一处错误,并说明原因 。
(3)若方案完善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仍与猜想不符。对此,同学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D.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假设一致
18.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实验时间/天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起到的作用是 。
(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而不是一只进行实验,是为了 。
(3)分析上图可知,随着每组小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减少,说明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认为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小鼠学习能力越强。
(4)本实验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写出一条即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D D D A A B A
1.C
【详解】A.由题意可知,在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且L1>L2,可知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材料甲的膨胀程度大,故A错误;
CD.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升高相同温度后,由于甲的材料膨胀程度要大于乙,因此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故D错误,C正确。
B.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降低温度后甲乙两种材料的变化情况,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降低相同温度后的长度无法比较,故B错误。
故选C。
2.A
【详解】A.在实验中,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掌握的变量,因变量是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对照实验自变量只能有一个,不能增加其数量,故A符合题意;
B.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使探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B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中被测数量太少具有然性,需要增加实验样本的数量,使探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C不符合题意;
D.不同实验者得出实验数据不同,通过不同实验者重复实验,体现出探究实验的表达交流过程,使探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A、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贴腐蚀品标志,酒精属于易燃物,应贴易燃品标志,故说法正确;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故说法错误;
C、调节平衡前,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尖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故说法正确;
D、药匙、纸槽、镊子用于取固体药品,胶头滴管可以取用液体药品,故说法正确。
故选B。
4.D
【详解】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个硬币的厚度,由于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若直接测量则误差会很大,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刻度尺多次测1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不是最佳方案,因为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即使计算10个硬币直径的平均值,误差也会很大,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是最佳方案,采取累积法,总厚度较大,易测长度,误差较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少量气体闻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6.D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
【详解】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所以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选项A、B、D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并能作出相应的假设,而D选项“秋天校园里哪种落叶最漂亮”无研究价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
故选D。
7.A
【详解】A.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则视线会对准液面下方的刻度,读数偏小,故A正确;
B.室温比沸水的温度要低,将温度计移出沸水时,温度计示数会下降,读数偏小,故B错误;
C.暑假高温下用钢尺受热膨胀,分度值对应的刻度变大,用此测量铅笔长度会导致结果偏小,故C错误;
D.测量纸张厚度时,没有将纸张压紧,中间会出现较明显的空隙,测得结果偏大,故D错误。
故选A。
8.A
【详解】A、甲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既可用排水法,又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符合题意;
B、乙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C、丙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D、丁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详解】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江心屿位于河流中部,南北两侧河道较宽,水流速度较慢,泥沙容易淤积,因此江心屿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0.A
【详解】设此温度计测某液体的温度为20℃时实际温度为t,由题意可知
t=18℃
故选A。
11. A C F H
【详解】(1)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即图A。
(2)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是烧杯,即图C。
(3)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的玻璃仪器是集气瓶,即图F。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胶头滴管,即图H。
12.0.759
【详解】由测量结果的数值0.755m知道,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因为与标准尺相比,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5m,说明该刻度尺的一小格相当于实际长度1.005cm;读数是0.755m,相当于75.5个1.005cm,故物体的实际长度应该是
75.5×1.007cm=0.759m
13. 1.30 -6 20
【详解】(1)[1]根据图甲知道,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该物体的长度
L=7.30cm-6.00cm=1.30cm
(2)[2]根据图乙知道,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且刻度向下逐渐增大,则温度计示数在0℃以下,故温度计示数为-6℃。
(3)[3]根据丙图知道,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量筒中液体体积为20mL,小石块和液体的总体积为40mL,则小石块的体积
V=V2-V1=40mL-20mL=20mL=20cm3
14.(1)AG
(2)C
【详解】(1)图示仪器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和蒸发皿;故答案为:AG;
(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故选:C。
15. 37.4 小杨 ② AC
【详解】(1)由图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7.4℃。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温度计示数上升,则示数准确,小杨的体温在原来示数上有上升,所以示数准确,所以小杨高烧。
(2)医生给他量体温、化验血液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然后得出结论。
(3)体温计能准确到0.1℃,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显示人体的温度,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所以不能用体温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体温计形状接近三棱柱形,主要是方便读数,故AC正确。
16. 左 见解析 此装置漏气
【详解】(1)[1]这个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测温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此温度计主要是靠瓶内的空气感受温度的,瓶内的空气受热就会膨胀,挤压上方液柱,从而显示出示数;当温度升高时,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挤压上方的液柱,液柱就会向左运动。
(2)[2]将此装置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标上0℃,将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液柱处标上100℃,然后在以上两个刻度之间进行100等分,标上刻度就成了一个温度计。
(3)[3]使用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当周围气温变化时,自制的温度计的示数不能显示,说明温度计有的地方连接不够严密,有漏气现象。
17. D 错误:拍一拍蜗牛爬行的桌子;原因:无法判断蜗牛是由于听到响声还是感受到桌面振动,导致的行为改变(意思相近即可) B
【分析】要探究“蜗牛是否有听觉”,首先要在安静的环境中,要针对蜗牛对声波的反应,要距离蜗牛50厘米处击掌,观察蜗牛的反应,为了实验的准确性,要多次重复实验,据此解答。
【详解】(1)①小王说:蜗牛有听觉吗?属于提出问题。②旁边的小明说:它应该有听觉。属于作出假设。③小王说:我们可以试一下,拍一拍蜗牛爬行的桌子,制造响声。如果蜗牛有听觉,它的行为应该会发生明显变化。属于设计实验方案;④他们观察到多只原本爬行的蜗牛,在响声后都停止了爬行。是实验现象。
故选D。
(2)在安静的环境中,敲击蜗牛所在的桌子,观察的不是对声音的反应,而是对震动的反应.可见实验中的③是错误的。要探究“蜗牛是否有听觉”,首先要在安静的环境中,要针对蜗牛对声波的反应,要距离蜗牛50厘米处击掌,观察蜗牛的反应
(3)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但是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不相符则应该重新提出假设后再进行实验,再进一步进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也不能不再做此实验,直接作出结论,这样太草率。
故选B。
18. 睡眠时间 避免实验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充足的睡眠能提高学习能力;睡眠不足会降低学习能力 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分析】每组选取多只实验样本数量,是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对照实验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的实验方法。即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一为“实验组”,给予实验处理因素;另一为“对照组”,不给实验处理因素。
【详解】(1)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睡眠时间。
(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而不是一只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3)从图片中可以看出A组比B组走出迷宫花了更多的时间,所以可以的得出的结论是:睡眠不足会对学习能力造成影响。
(4)本实验对你的启示是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