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新课导入(1分钟)《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句中的“诗”就是《诗经》。古人认为经过《诗经》的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之一,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文学知识(1分钟)《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儒家奉为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订。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五经”。体制风(十五国风)雅(大雅、小雅)颂(周颂、鲁颂、商颂)风土之音朝廷之音宗庙之音表现手法赋比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背景介绍(1分钟)本文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看法有二:一是当初周朝设有专门采集民间歌谣的官员,他们收集这些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风俗、检校政治得失之用,《风》多源于此;二是周朝有“献诗”制度,《雅》诗多是公卿大夫献诗的汇集。总之,《诗经》是由许多人经历许多年编纂而成代代流传下来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第12课 《诗经》二首2025年部编版初二语文学习目标(1分钟)《关雎》1.感受诗歌的节奏感和音律美。2.能够自主逐句翻译诗歌,梳理全诗的主要内容。3.通过自读及合作探究,明确诗歌的写法、人物形象及主题。预习检查(1分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jū jiū雎 鸠窈 窕好 逑荇菜参 差寤 寐芼之yǎo tiǎohǎo qiúwù mèixìnɡmàocēn cī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自学指导及检测一(1分钟)结合注释,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并翻译全文,疏通文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 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水中的陆地文静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善良美好的女子好的配偶。逑,配偶。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译文】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停在那河中小岛上。文静美好的姑娘,是男子的好配偶。参差 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长短不齐一种可食的水草求取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译文】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捞取。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日日夜夜想追求她。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思念。服,思念。忧思的样子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译文】追求没能如心愿,日日夜夜在心头挂牵。思念之情绵绵不尽,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译文】(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采摘它。文静美好的姑娘,(我)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挑选敲钟击鼓使她快乐【译文】(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来挑选它。文静美好的姑娘,(我)敲钟击鼓使她快乐。(1)一词多义之在河之洲(结构助词,的)左右流之(代词,它)右左右流之(方位名词,与“左”相对)道阻且右(动词,向右迂曲)钟鼓乐之(代词,她)文言知识小结:(2)古今异义流古:求取[例]左右流之。今:液体流动服古:思念[例]寤寐思服。今:衣服(3)词类活用①左右流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左右两边)②琴瑟友之(名词作动词,弹琴鼓瑟)③钟鼓乐之(“钟鼓”,名词作动词,敲钟击鼓;“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自学指导及检测二(1分钟)1.试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内容。2.划分层次,梳理君子的情感变化。写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相思和追求。第一节(前四句)爱慕,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第二节(中间八句)思念,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第三节(最后八句)愿望,描写小伙子梦想成婚时的欢乐场景。2.划分层次,梳理君子的情感变化。自学指导及检测二(1分钟)1.为何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这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这四句话。1.为何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 运用比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发出悦耳的和鸣。这本是诗人眼前之景,但水鸟和鸣也可用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有关联,使得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契相合,浑然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这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比兴手法,以水中左右飘摇动荡的荇菜为比,兴起君子欲求淑女动荡渴慕的心。以荇菜的流动不定比喻淑女的难求,以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这四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表现了青年男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表达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自学指导及检测三(1分钟)1.君子和女子的形象是怎样的 2.如何理解诗歌的主题 3.尝试理解孔子对《关雎》的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1.君子和女子的形象是怎样的 君子的形象:他是一个德才兼备、有情有义、有礼有节,大胆追求美好爱情的君子。女子的形象:她是文静美好、善良、勤劳能干、情趣高雅、对待感情理智的女子。2.如何理解诗歌的主题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通过写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思念、追求的过程,以及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向往和执着追求。3.尝试理解孔子对《关雎》的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是一篇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和追求,写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这就是“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但又不是陷入其中而难以自拔,而是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欢快的情景,这就是“哀而不伤”。课堂小结(1分钟)《关雎》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表现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的大胆执着的追求。诗中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形成一咏三叹的艺术效果,使情感的表达更为诚挚热烈。板书设计第12课 《诗经》二首2025年部编版初二语文学习目标(1分钟)《蒹葭》1.感受诗歌的节奏感和音律美。2.厘清并掌握诗歌中的文言知识,理解诗歌大意,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3.明确诗歌的写法、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预习检查(1分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jiān jiā蒹 葭溯 洄未晞水中沚水中坻在水之湄道阻且跻sù huíxīméizhǐjīchí在水之涘s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自学指导及检测一(1分钟)结合注释,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并翻译全文,疏通文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芦苇茂盛的样子那人,指所爱的人。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从,跟随、追寻。之,代“伊人”。艰险顺流而下仿佛,好像。【译文】河畔芦苇长得十分茂盛,深秋的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茂盛的样子干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路又险又高。阻,险。跻,(路)高而陡。水中的高地【译文】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站在河的岸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又高险。顺流而下寻觅她,(她)仿佛就在水中的高地上。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茂盛鲜明的样子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水边向右迂曲水中的小块陆地【译文】河畔芦苇长得非常繁茂,清晨的白露还没有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就站在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又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仿佛就站在水中的陆地上。文言知识小结:(1)一词多义采左右采之(动词,采摘)蒹葭采采(形容词,鲜明茂盛的样子)右左右流之(方位名词,与“左”相对)道阻且右(动词,向右迂曲)(2)古今异义已古:完,这里指干 [例]白露未已。今:已经阻古:艰险 [例]道阻且长。今:阻挡,阻碍苍苍古:茂盛的样子 [例]蒹葭苍苍。今:深绿色;苍茫(3)词类活用道阻且右(方位名词作动词,向右迂曲)自学指导及检测二(1分钟)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内容。这首诗叙写了一个男子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苦苦寻找意中人而不得的怅惘情思。自学指导及检测三(1分钟)1.此诗每一章的开头都是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4.如何深入理解这首诗歌中的伊人和其他意象具有的象征意义 1.此诗每一章的开头都是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起兴句。描绘露重霜浓的深秋景象,点明时间和环境,渲染萧索凄迷的氛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烘托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2.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芦苇、白露、秋霜、伊人、河畔道路、秋水。渲染了一种萧索凄清的气氛。3.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1)“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暗示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2)“水一方”“水之湄”“水之涘”是地点的转换,“水中央(坻、沚)”暗示“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3)“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反复渲染追寻的过程艰险、曲折、漫长,侧面衬托主人公坚定执着的精神。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深化意境,渲染氛围,刻画形象,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带给人一种或委婉深长或激越澎湃的表达效果。4.如何深入理解这首诗歌中的伊人和其他意象具有的象征意义 (1)“伊人”象征着前途、梦想、功业、胜境等,是一个目标、一种美好的理想或是愿望。(2)“在水一方”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距离。(3)“溯洄从之;溯游从之”“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指追求理想的过程艰难、漫长、曲折。自学指导及检测四(1分钟)1.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主人公的形象 2.你从主人公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3.如何理解诗歌的主题 1.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的主人公是一个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2.你从主人公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我们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难题,要不怕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勇攀科学高峰。但我们要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面对暂时的困难,要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和行动。3.如何理解诗歌的主题 《蒹葭》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情景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强烈的思念之情。课堂小结(1分钟)《蒹葭》抒发了男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执着追求,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伤感,揭示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尽管实现梦想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也磨灭不了我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愿大家都是执着无悔的追梦者,做出无愧于心的选择。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