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0张PPT)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2)具答之详细(3)便扶向路先前的(4)悉如外人全,都(5)皆叹惋感叹惋惜(6)寻病终随即,不久(7)心乐之以……为乐(8)斗折蛇行像蛇一样(9)罔不因势象形顺着、就着●(10)尝贻余核舟一曾经(11)其船背稍夷平(1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3.文言文比较阅读。【甲】《桃花源记》(略)【乙】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①而不用;使民重死②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③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八十章》)【注释】①什伯之器:效用十倍百倍的工具。②重死:以死为重,即爱惜生命。③结绳: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绳子记事。(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②咸来问讯全,都③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即使④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迁移(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村中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②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即使有武器装备(铠甲和兵器),也没有地方陈放它。(3)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4)甲乙两文的作者分别从衣、食、住、精神状态等角度对自己心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两文完成下表。①男女设酒黄发垂屋舍甲衣着,悉杀鸡髫,并怡俨然如外人作食然自乐②甘③安④乐其乙美其服其食其居俗(共27张PPT)第三单元第九课桃花源记/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阡陌(gian mò)怡然(yi)间隔(jiàn)诣(yì)骥(jì)豁然(huò)俨然(yan)垂髫(tido)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武陵人/捕鱼为业(2)问/今是何世(3)后/遂无问津者(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才通人仅仅、只(2)咸来问讯全,都(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4)缘溪行沿着,顺着(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6)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7)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8)欲穷其林尽(9)便扶向路沿着、顺着(10)欣然规往高头的样子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1)乃不知有汉竞然,居然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祖先(2)问今是何世朝代不复出焉再(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又村中闻有此人听说(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知道的情况5.根据提示,默写文中的词句。(1)除了“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本文外,出自本文的成语还有豁然开朗怡然自乐等。(2)文中描写桃花林美好的语句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黄发垂并怡然自乐。(4)土地平旷,屋舍严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门课内精读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1)乃大惊(于是,就)(2)阡陌交通(交储相通)(3)欣然规往(打算,计划)(4)处处志之(做记号)(5)遂迷(终于)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洞“之”的用法。(1)渔人甚异之(代指挑花林的景色)(2)具答之(代指桃花源中的人)(3)久之,目似瞑(音节助词)(4)忘路之远近(的(5)甚矣,汝之不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花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竞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说魏晋了。(共30张PPT)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雎鸠(jūjiu)逑(qid)芼(mào)窈窕(tiǎo)荇菜(xing)寤寐(wù)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3.理解默写填空。(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2)《关雎》是一首优美的恋歌,开头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成功地运用了起兴手法,为下文抒发爱情创造了情意绵绵的意境。(3)《关雎》中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的情态和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课内精读精读《关雎》,然后做题。4.诗中写河洲、小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引起后文(起兴)的作用。5.《关雎》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讲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求而不得,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6.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不低俗,印所谓的“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即所谓的“哀而不伤”。Chemistry课外阅读(一)木瓜《诗经·卫风》投①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②。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③。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①。匪报也,永以为好也!7.这首诗是写青年男女互赠信物以定情的诗。诗中“投”字用得非常精当,请分析其妙处。投”既是扔,又像是送,又像无意扔去,写出了女子赠物时羞涩的心情,显得含蓄生动。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本诗采用四言,句式上形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吟咏时易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B.本诗内容和劳动场景结合很紧密,这可以从投给“我”的东西得到印证。C.“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远高于受赠的东西,体现了主人公对情意的珍视。(共17张PPT)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箬篷(ruò)黍(shǔ)多髯(rdn)虞山(yú)贻(yi)有奇(i)一楫(ⅱ)篆章(zhuàn)罔不(wang衣褶(zhě)椎髻(ⅱ)祖胸露乳(tan)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尝贻余核舟一赠(2)绝类弥勒极(3)则题名其上书写(4)通计舟总,全部(5)曾不盈寸竞然(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而窄(7)其两膝相比者靠近(8)矫首昂视举4.解释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2)启窗而观表顺承(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4)潭西南而望表修饰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谷有各的情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好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6.按要求用原文语句填空。(1)揭示核舟的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3)作者对核舟雕刻者的技艺发出赞叹的语句是嘻技亦灵怪矣哉课内精读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7.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要说明它的什么特征?请简要分析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它的。核舟。奇巧(灵怪)。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介绍核舟,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最后介绍船的顶部。8.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与第一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暗示是在游赤壁,与核舟的主题相呼应。9.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同时也校自然地引出对下文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共26张PPT)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篁竹(huang)清洌(iè〉坻(chi)嵁(kan)犬牙差互(ci)幽邃(Suì〉怡然(Yi)俶尔(chù)翕忽(i)寂寥(ido)悄怆(qiao chuang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其岸势/犬牙差互(2)下/见小潭,水/尤清冽(3)似/与游者/相乐(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水尤清冽清凉(2)俶尔远逝忽然(3)往来翕忽轻决迅疾的样子(4)悄怆幽邃凄凉(5)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储不齐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古义:映照今义:布料(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3)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4)怡然不动,椒尔远逝,往来翕忽。(游鱼)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6.按照提示填写恰当的语句。(1)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7.文学常识填空。柳宗元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小石潭记》就选自他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8.请结合课文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上联:小石潭凄清幽静下联:桃花源和平安宁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华声在线10月7日讯(全媒体记者卓萌)静影桥上追寻廊桥魅影,陋室前听“陶渊明”和“刘禹锡”跨时空对话,桃花山牌坊观赏亮灯仪式,五柳湖边看一场水幕电影,桃花广场逛一逛东晋百市…中秋国庆假期,(共11张PPT)一、理解默写。1.《式微》中写劳动者无法回家休息的原因的诗句是微君之故(躬),胡为乎中露(泥中)?2.《子衿》中表达对恋人强烈思念之情的诗句是一日不见,如三月兮!3.《子衿》中“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以假设的语气,做出强烈的反问,埋怨恋人杳无音讯,浓浓爱意中充满惆怅、幽怨。4.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邱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安慰友人不要忧虑,表明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8.《望洞庭湖赠张丞湘》中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句子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10.《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二、阅读赏析。(一)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做题。1.对王勃的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B.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校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二)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做题。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潮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描绘出了一派阔大的景象。B.额联“蒸”“撼”二字力重千钧,富有表现力,使自然的湖泊具有了意识。(共11张PPT)名著阅读训练《经典常谈》一、填空题。1.孟子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后人因此称这时代为战国时代。2.战国流行游说之士,当时最有代表的两个人是苏秦和张仪,他们也被称为纵横家,都是鬼谷先生的弟子。3.记载那些策士说辞的书叫《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定的,书名也是他提议的。4.《战国策》除文辞之胜外,所记的事,上接春秋时代,下至楚、汉兴起为止,共二百零二年,也是一部重要的古史。5.《史记》和《汉书》,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6.《史记》,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史家称为“纪传体”,因为“纪传”是最重要的部分。7.教材“名著导读”中关于选择性阅读的建议是“不妨首先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例如读《经典常谈》,如果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则可以从《〈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读起。二、选择题。1.提出“战国”这个名称是(B)A.苏秦B.刘向C.商鞅D.司马迁2.下列属于“锥刺股”故事主人公的是(D)A.商鞅B.张仪C.班固D.苏秦A.《汉书》是汉班固著,《汉书》的名称从《史记》来,是班固定的。B.班固的《汉书》是以班彪著六十五篇《后传》为底本而作的。C.班固有弟班超,妹班昭,后来都有功于《汉书》。D.《汉书》内容比《史记》更为广大:天地、鬼神、人事、道德、艺术、文章等尽在其中。【解析】A.“《汉书》的名称从《史记》来”表述有误,应为从《尚书》来。三、简答题。1.《史记》之前便有通史,结合《经典常谈》原文说说为何《史记》还被推为第一部通史。示例:因为前代史书不是断片的杂记,便是顺案年月的纂录;只有司马迁能够贯穿经传,整齐百家杂语,成一家言。这实在是创作,是以述为作。他这样将自有文化以来三千年间君臣士庶的行事,“合一炉而冷之”却反映着秦汉大一统的局势。《春秋左氏传》虽也可算通史,但是规模完具的通史,还得准《史记》为第一部书。2.《经典常谈》原文中从古就有对班固和司马迁成就的比较评价,结合你对经典的阅读,谈谈你自己的看法。示例:二人都是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们对历史的态度,他们对史料的尊重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在写作和记史的方式上,都有自己的创新,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这些也是值得我们欣赏和借鉴的。(共7张PPT)技法点睛方法讲解典例分析它描述了主人一家一孤僻狷介的主人、未能免俗的围绕“感”点,引述材料女主人、喜欢捉弄它的三位小姐的言行;也描述了主人狭小读后感重在“感”,就是要围的生活圈子里的几位座上客,观察其言谈举止,剖析其心理,绕感受,有的放矢。材料精短的,评论其种种可笑行径。(刘振瀛《我是猫》中文译本序言)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分析:作者用极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小说《我是猫》中的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主要情节,为下文表达作者的感受作铺垫,这是一种概括式“感”的要点。的引用。泰戈尔是我青年时代所最爱慕的外国诗人。他是一个分析材料,评议“感”点爱国者、哲人和诗人。他的诗中喷溢着他对于祖国的热恋,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进对于妇女的同情和对于儿童的喜爱。有了强烈的爱就会有行一番评议。既可以就事论事地强烈的恨,当他所爱的一切受到侵犯的时候,他就会发出强对所引用的内容进行分析,也可烈的怒吼。(冰心《园丁集》译者序)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分析:作者对泰戈尔的《园丁集》的“感”点就是“对于祖进行挖掘,对寓意深刻的材料更国的热恋,对于妇女的同情和对于儿童的喜爱”,泰戈尔的要做一番分析,然后才水到渠成感情和作者的心灵有相通之处,因此作者围绕这一“感”点地亮出自己的“感”点。来分析《园丁集》在诗歌上的成就,便显得水到渠成。联系实际,纵横拓展现在的社会太过浮躁。追根究底问一句:浮躁从何而写读后感最忌讳拘泥于内容来?难道摒弃优雅,不就是割断文化传统精神所造成的恶本身泛泛而谈。联系实际,既可果么?重新塑造社会文明,是否可以从简单的读诗做起,从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读《唐诗三百首》迈出第一步呢?(余福智《怎么能够诗意地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地栖居?一读〈唐诗三百首〉的理由》)联系现实生活中相反的种种问分析:作者在评价《唐诗三百首》时,没有仅限于分析唐题。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诗的“诗意栖居”,而是联系现实社会的“浮躁”,从“重新塑要注意时时照应引用的内容,使造社会文明”的层面上进行论述,立意深远。“联”与“引”相关联。作者的爱憎分明可以说是首尾一致的…揭开“太平总结全文,升华“感”点盛世”的帷幕,把腐朽的封建社会指给读者,并且说这个社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会是应该反抗的,吴敬梓和曹雪芹一样,在这上边获得了胜“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利和成功。(冯至《论〈儒林外史〉》)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分析:作者在结尾处高度评价《儒林外史》的成就,并与必须与前文一脉相承,浑然一体。《红楼梦》相提并论,总结了《儒林外史》“爱憎分明”的特点,起到了升华“感”点的作用。(共11张PPT)1.学习与探究。材料一司马光认为:“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所以一直说诗词创剑作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含蓄而意在言外的美感。清代沈祥龙《论词随笔》说过:“含蓄者,意不泄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凡诗词恶浅陋而贵含蓄,浅露则陋,含蓄则令人再三吟咏而有余味。”诗词中含蓄是指诗人不是把思想感情直白地告诉读者,而是完全依靠对客体事物的仿影,让主体情思依附于客体物象里。它通常是借助于一些表现手法,曲折地把意思传达出来。材料二欧美现代诗歌强调,比较直率地把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直抒胸臆,言尽而意亦尽,回味的空间相对缩小了,但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欧美待歌文字浅显,明白如话,形式自由,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材料三AB(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说说“中国古诗”和“欧美现代诗”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中国古诗”讲究含蓄美,对于情感不直接表达,而是由读者去体会并领会其中的深意,给读者一种回味无穷的意味。“欧美现代诗”强调直抒胸臆,直白表达复杂情感。形式自由,陈述直率,简单明(2)仔细观察材料三中的AB两幅图片,请任意选择其中一幅,为其配上一句古诗、词或曲并简述理由。选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图片中藤缠古树,远处的小桥旁能依稀看到房屋,古道上一个孤独的游子幸着瘦马。图片给人一种凄凉之感,符合曲的意境。选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图片中桃花、翠竹相映成趣,水中鸭子自由游行。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符合诗的意境。2.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古诗分类】(1)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何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③)(只填序号)①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③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④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⑤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竞猜】(2)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迷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谜底)陶渊明(谜面)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C(谜底)陆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单元 写作学写读后感.pptx 第三单元 单元基础过关练(三).pptx 第三单元 名著阅读训练—《经典常谈》.pptx 第三单元 第九课桃花源记.pptx 第三单元 第十—课核舟记.pptx 第三单元 第十二课《诗经》二首.pptx 第三单元 第十课小石潭记.pptx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古诗宛漫步.pptx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