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3.7《探索宇宙》一、填空题1.(2024六下·莒南)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实现了“ ”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2.(2024六下·莒南)明朝初期的 ,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并利用火箭飞天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3.(2024六下·莒南)2016年9月15日 成功发射升空。它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4.(2024六下·迁西)我国在贵州省建成了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5.(2024六下·迁西期末)中国载人空间站“ ”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Ⅰ、“梦天”实验舱Ⅱ。二、判断题6.(2024六下·宁津期末)我国明朝初期的陶成道是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 ( )7.(2024六下·宁津期末)像银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在宇宙中还有很多,比如螺旋星系、椭圆星系。 ( )8.(2024六下·樊城期末)能在地球大气层中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天器。 ( )9.(2019六下·龙华期末)人们改进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10.(2024六下·随县期末)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一直很顺利,并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 )三、单选题11.(2024六下·路桥会考)目前,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2024年是我国探月工程20周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取得了新的成果。关于嫦娥六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嫦娥六号探测器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一艾特肯盆地B.嫦娥六号实现了中国首次在月球表面采集月壤样本并将带回地球C.嫦娥六号探测器实现了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12.(2024六下·宁津期末)不属于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的是( )A.神十五与神十六“太空会师”B.“探月工程”完美收官C.港珠澳大桥成功通车13.(2024六下·樊城期末)关于火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我国是最早利用火箭技术的国家B.火箭是人造卫星进入太空的主要运载工具C.火箭只能在地球大气层外飞行14.(2024六下·樊城期末)目前我们观测到的宇宙是由( )等组成的。A.太阳系和银河系 B.太阳系和河外星系 C.银河系和河外星系15.(2024六下·迁西期末) ( ) 被称为“中国天眼”之父。A.钱学森 B.南仁东 C.袁隆平四、连线题16.连线题。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国航天项目的命名就融合了古代的文化典籍。火星探测器“天问”来自诗人屈原的长诗名,火星车“祝融”来自古代神话传说……根据我国航天项目的浪漫命名法,试着将对应的工程名字连起来。五、综合题17.(2024六下·宁津期末) 科学探究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搭载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2021年5月 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预选着陆区降落,实现“绕、着、巡”目标的第二步。如今,“祝融号”火星车已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1)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时的能量转换形式是 转换为光能、 和 。(2)“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降落过程中,着陆器与火星表面的大气会剧烈摩擦,温度会升高。此时的能量转换形式为动能转换为热能。以下事例中,能量转换与之相同的是____。A.风扇转动 B.火力发电 C.摩擦生热(3)我们发现“祝融号”火星车有4块太阳能电池翼,该设备在工作时的能量转换过程是: 。18.(2024六下·夏津期末)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中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实现月球探测将是中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____。A.夸父计划 B.嫦娥工程 C.北斗计划(2)2024年6月4日,嫦娥 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3)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能源供应上是将 能转化成动能。(4)以下哪些选项是探索月球带来的意义____。A.资源开发 B.深空探索的跳板C.推动技术发展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5)世界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是____绘制的。A.中国 B.美国 C.俄罗斯 D.日本六、简答题19.(2024六下·樊城期末)根据火星资料及目前人类对火星探测的认识,你认为火星适合人类居住吗 为什么 (请最少写出2条原因)20.(2024六下·霍邱月考) 列举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主要成就。(至少三条)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绕、落、回【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2020年11月24日凌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托举嫦娥五号探测器至地月转移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这次发射,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中的收官之作。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地球,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为我国探月工程发展规划画上了圆满句号。2.【答案】陶成道【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明朝时,万户陶成道利用火药制成火箭,飞天失败,没有实现人类飞天的梦想,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并利用火箭飞天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3.【答案】天宫二号【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4.【答案】FAST【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工程师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2016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我国自主设计、世界上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的洼坑中落成启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5.【答案】天宫【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中国“天宫”空间站由“天合”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五个模块。各飞行器既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我国“天宫”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组成。6.【答案】正确【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现代宇宙探测器是靠火箭送上太空的,它是中国人发明的。我国明朝初期,万户,原名陶广义,后被朱元璋赐名成道,陶成道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他的想法给后人带来很多启示,人类利用火箭终于实现了冲出地球的梦想,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7.【答案】正确【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星系也叫做宇宙岛,其广义上是指无数的恒星系、尘埃组成的运行系统。而除了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的星系.比如椭圆星系、螺旋星系、不规则星系、漩涡星系、棒旋星系、矮星系等等。像银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宇宙中还有很多,比如螺旋星系、椭圆星系、不规则星系、漩涡星系等。8.【答案】错误【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飞行器是人类飞向天空、探索宇宙的主要运载工具。在航天科技领域,“天”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与“太空”概念相当。“空”指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层空间。能够在地球大气层中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空器。能够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宇宙空间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天器。故题目说法错误。9.【答案】正确【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解答】经过人们对观测技术的该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越来越深远,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观测技术的发明与改进,将人类带入探索宇宙的世界,并且发现了宇宙中越来越多的奥秘。10.【答案】错误【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都不是很顺利,并遇到很多问题。科学家探究既要有顽强的毅力,又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坠毁,人类为探索宇宙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科学探索的步伐不会停止。11.【答案】B【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 目前,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包括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宫空间站、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玉兔月球车等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规划,我国还将建设新的空间站,深入探测月球和火星,并计划未来让航天员登月考察。玉兔二号实现了中国首次在月球表面采集月壤样本并将带回地球。12.【答案】C【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从古到今没有中断。神十五与神十六“太空会师”、“探月工程”完美收官属于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港珠澳大桥成功通车属于我国在桥梁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13.【答案】C【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火箭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当时使用的燃料是火药。现在,人们用煤油或液态气作为火能的燃料,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力,将各种卫星、载人太空舱或太空探测器发射到太空中。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为叫反冲力。A.火箭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当时使用的燃料是火药。故A正确;B.火箭发射运用了反冲力原理,运载火箭是人造卫星进入太空的主要运载工具,故B正确;C.火箭的动力来自于反冲力,火箭不仅可以在太空中飞行,也能在大气层中飞行,故C错误。14.【答案】C【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总星系,总星系包含了河外星系和银河系,河外星系,是指在银河系以外,由大量恒星组成星系,所占空间比银河系大很多,银河系包含了太阳系,太阳系包含了地月系,太阳所占空间比地月系大,选项的天体系统。层次最小的是太阳系,故C正确,AB错误。15.【答案】B【知识点】探索宇宙;认识工程【解析】【分析】 中国天眼工程历经22年终于建成了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其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是南仁东,因此也被称为“中国天眼”之父。“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2016年9月在贵州建成投用,成为目前人类望向宇宙的最大眼睛。16.【答案】【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宫”空间站、“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玉兔”号月球车等都顺利实施。我国还将建设新的空间站,深入探测月球和火星。未来,我国航天员还要登月考察。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从古到今没有中断。分析图表可知,我国载人空间站的名字叫天宫,我国月球车的名字叫玉兔,我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名字叫北斗,我国载人飞船的名字叫神舟,我国探月工程的名字叫嫦娥,我国太阳监测计划的名字叫夸父计划。17.【答案】(1)化学能;热能;动能(2)C(3)太阳能——电能——动能【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探索宇宙【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根据不同能量的转化解答即可。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1)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时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热能和动能。(2)“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降落过程中,着陆器与火星表面的大气会剧烈摩擦,温度会升高。此时的能量转化形式为动能→热能。以下事例中,能量转化与之相同的是摩擦生热。(3)仔细观察图片,我们发现“祝融号”火星车有4块太阳能电池翼,该设备在工作时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动能。18.【答案】(1)B(2)六(3)化学(4)C(5)A【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1)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故选B。(2)2024年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3)在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形式很多,如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声能、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能源供应上是将化学能转化成动能。(4)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在广阔无边的宇宙中,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探索月球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促进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开发自然资源,提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为人类未来的太空探索和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持。(5)2024年4月21日,基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学探测数据编制的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正式发布。这套图集包括中英文版《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和《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由中国科研团队绘制,主要基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是目前精度最高的全月地质“写真集”,目前已集成至中国科学家搭建的数字月球云平台上,并服务于月球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中国未来月球探测工程的着陆区选址、月球资源勘查和路径规划等。故选A。19.【答案】不适合;(1)昼夜温差大;(2)无稳定液态水体;(3)大气稀薄,以二氧化碳为主,缺少氧气。【知识点】太阳系;探索宇宙【解析】【分析】火星的表面温度:-132℃~28℃,昼夜温差大,超过100℃;一天时间是24小时37分;地面状况干燥,瘠,有火山和沙漠;大气状况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缺少氧气;水缺少,但发现有地下盐水湖。根据对火星的了解,火星目前不适合人类居住。主要原因:(1)昼夜温差大;(2)无稳定液态水体;(3)大气稀薄,以二氧化碳为主,缺少氧气。20.【答案】“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宫"空间站、“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等。【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是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射电望远镜、天文望远镜和运载火箭等。“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中国航天的发展,让我们感受中国航天人的执着和赶超世界强国的能力。短短几年,中国航天技术发展迅速,“中国探月计划”的实施,都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至今有六位宇航员登录太空。2021年6月17日,我国宇航员首次进入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我国航天事业更进一步,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是天宫一号。1 / 1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3.7《探索宇宙》一、填空题1.(2024六下·莒南)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实现了“ ”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答案】绕、落、回【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2020年11月24日凌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托举嫦娥五号探测器至地月转移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这次发射,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中的收官之作。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地球,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为我国探月工程发展规划画上了圆满句号。2.(2024六下·莒南)明朝初期的 ,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并利用火箭飞天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答案】陶成道【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明朝时,万户陶成道利用火药制成火箭,飞天失败,没有实现人类飞天的梦想,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并利用火箭飞天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3.(2024六下·莒南)2016年9月15日 成功发射升空。它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答案】天宫二号【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4.(2024六下·迁西)我国在贵州省建成了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答案】FAST【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工程师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2016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我国自主设计、世界上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的洼坑中落成启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5.(2024六下·迁西期末)中国载人空间站“ ”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Ⅰ、“梦天”实验舱Ⅱ。【答案】天宫【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中国“天宫”空间站由“天合”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五个模块。各飞行器既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我国“天宫”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组成。二、判断题6.(2024六下·宁津期末)我国明朝初期的陶成道是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 ( )【答案】正确【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现代宇宙探测器是靠火箭送上太空的,它是中国人发明的。我国明朝初期,万户,原名陶广义,后被朱元璋赐名成道,陶成道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他的想法给后人带来很多启示,人类利用火箭终于实现了冲出地球的梦想,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7.(2024六下·宁津期末)像银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在宇宙中还有很多,比如螺旋星系、椭圆星系。 ( )【答案】正确【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星系也叫做宇宙岛,其广义上是指无数的恒星系、尘埃组成的运行系统。而除了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的星系.比如椭圆星系、螺旋星系、不规则星系、漩涡星系、棒旋星系、矮星系等等。像银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宇宙中还有很多,比如螺旋星系、椭圆星系、不规则星系、漩涡星系等。8.(2024六下·樊城期末)能在地球大气层中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天器。 ( )【答案】错误【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飞行器是人类飞向天空、探索宇宙的主要运载工具。在航天科技领域,“天”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与“太空”概念相当。“空”指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层空间。能够在地球大气层中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空器。能够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宇宙空间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天器。故题目说法错误。9.(2019六下·龙华期末)人们改进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答案】正确【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解答】经过人们对观测技术的该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越来越深远,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观测技术的发明与改进,将人类带入探索宇宙的世界,并且发现了宇宙中越来越多的奥秘。10.(2024六下·随县期末)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一直很顺利,并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 )【答案】错误【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都不是很顺利,并遇到很多问题。科学家探究既要有顽强的毅力,又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坠毁,人类为探索宇宙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科学探索的步伐不会停止。三、单选题11.(2024六下·路桥会考)目前,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2024年是我国探月工程20周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取得了新的成果。关于嫦娥六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嫦娥六号探测器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一艾特肯盆地B.嫦娥六号实现了中国首次在月球表面采集月壤样本并将带回地球C.嫦娥六号探测器实现了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答案】B【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 目前,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包括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宫空间站、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玉兔月球车等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规划,我国还将建设新的空间站,深入探测月球和火星,并计划未来让航天员登月考察。玉兔二号实现了中国首次在月球表面采集月壤样本并将带回地球。12.(2024六下·宁津期末)不属于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的是( )A.神十五与神十六“太空会师”B.“探月工程”完美收官C.港珠澳大桥成功通车【答案】C【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从古到今没有中断。神十五与神十六“太空会师”、“探月工程”完美收官属于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港珠澳大桥成功通车属于我国在桥梁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13.(2024六下·樊城期末)关于火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我国是最早利用火箭技术的国家B.火箭是人造卫星进入太空的主要运载工具C.火箭只能在地球大气层外飞行【答案】C【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火箭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当时使用的燃料是火药。现在,人们用煤油或液态气作为火能的燃料,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力,将各种卫星、载人太空舱或太空探测器发射到太空中。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为叫反冲力。A.火箭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当时使用的燃料是火药。故A正确;B.火箭发射运用了反冲力原理,运载火箭是人造卫星进入太空的主要运载工具,故B正确;C.火箭的动力来自于反冲力,火箭不仅可以在太空中飞行,也能在大气层中飞行,故C错误。14.(2024六下·樊城期末)目前我们观测到的宇宙是由( )等组成的。A.太阳系和银河系 B.太阳系和河外星系 C.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答案】C【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总星系,总星系包含了河外星系和银河系,河外星系,是指在银河系以外,由大量恒星组成星系,所占空间比银河系大很多,银河系包含了太阳系,太阳系包含了地月系,太阳所占空间比地月系大,选项的天体系统。层次最小的是太阳系,故C正确,AB错误。15.(2024六下·迁西期末) ( ) 被称为“中国天眼”之父。A.钱学森 B.南仁东 C.袁隆平【答案】B【知识点】探索宇宙;认识工程【解析】【分析】 中国天眼工程历经22年终于建成了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其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是南仁东,因此也被称为“中国天眼”之父。“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2016年9月在贵州建成投用,成为目前人类望向宇宙的最大眼睛。四、连线题16.连线题。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国航天项目的命名就融合了古代的文化典籍。火星探测器“天问”来自诗人屈原的长诗名,火星车“祝融”来自古代神话传说……根据我国航天项目的浪漫命名法,试着将对应的工程名字连起来。【答案】【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宫”空间站、“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玉兔”号月球车等都顺利实施。我国还将建设新的空间站,深入探测月球和火星。未来,我国航天员还要登月考察。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从古到今没有中断。分析图表可知,我国载人空间站的名字叫天宫,我国月球车的名字叫玉兔,我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名字叫北斗,我国载人飞船的名字叫神舟,我国探月工程的名字叫嫦娥,我国太阳监测计划的名字叫夸父计划。五、综合题17.(2024六下·宁津期末) 科学探究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搭载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2021年5月 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预选着陆区降落,实现“绕、着、巡”目标的第二步。如今,“祝融号”火星车已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1)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时的能量转换形式是 转换为光能、 和 。(2)“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降落过程中,着陆器与火星表面的大气会剧烈摩擦,温度会升高。此时的能量转换形式为动能转换为热能。以下事例中,能量转换与之相同的是____。A.风扇转动 B.火力发电 C.摩擦生热(3)我们发现“祝融号”火星车有4块太阳能电池翼,该设备在工作时的能量转换过程是: 。【答案】(1)化学能;热能;动能(2)C(3)太阳能——电能——动能【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探索宇宙【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根据不同能量的转化解答即可。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1)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时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热能和动能。(2)“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降落过程中,着陆器与火星表面的大气会剧烈摩擦,温度会升高。此时的能量转化形式为动能→热能。以下事例中,能量转化与之相同的是摩擦生热。(3)仔细观察图片,我们发现“祝融号”火星车有4块太阳能电池翼,该设备在工作时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动能。18.(2024六下·夏津期末)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中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实现月球探测将是中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____。A.夸父计划 B.嫦娥工程 C.北斗计划(2)2024年6月4日,嫦娥 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3)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能源供应上是将 能转化成动能。(4)以下哪些选项是探索月球带来的意义____。A.资源开发 B.深空探索的跳板C.推动技术发展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5)世界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是____绘制的。A.中国 B.美国 C.俄罗斯 D.日本【答案】(1)B(2)六(3)化学(4)C(5)A【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1)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故选B。(2)2024年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3)在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形式很多,如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声能、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能源供应上是将化学能转化成动能。(4)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在广阔无边的宇宙中,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探索月球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促进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开发自然资源,提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为人类未来的太空探索和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持。(5)2024年4月21日,基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学探测数据编制的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正式发布。这套图集包括中英文版《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和《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由中国科研团队绘制,主要基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是目前精度最高的全月地质“写真集”,目前已集成至中国科学家搭建的数字月球云平台上,并服务于月球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中国未来月球探测工程的着陆区选址、月球资源勘查和路径规划等。故选A。六、简答题19.(2024六下·樊城期末)根据火星资料及目前人类对火星探测的认识,你认为火星适合人类居住吗 为什么 (请最少写出2条原因)【答案】不适合;(1)昼夜温差大;(2)无稳定液态水体;(3)大气稀薄,以二氧化碳为主,缺少氧气。【知识点】太阳系;探索宇宙【解析】【分析】火星的表面温度:-132℃~28℃,昼夜温差大,超过100℃;一天时间是24小时37分;地面状况干燥,瘠,有火山和沙漠;大气状况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缺少氧气;水缺少,但发现有地下盐水湖。根据对火星的了解,火星目前不适合人类居住。主要原因:(1)昼夜温差大;(2)无稳定液态水体;(3)大气稀薄,以二氧化碳为主,缺少氧气。20.(2024六下·霍邱月考) 列举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主要成就。(至少三条)【答案】“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宫"空间站、“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等。【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是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射电望远镜、天文望远镜和运载火箭等。“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中国航天的发展,让我们感受中国航天人的执着和赶超世界强国的能力。短短几年,中国航天技术发展迅速,“中国探月计划”的实施,都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至今有六位宇航员登录太空。2021年6月17日,我国宇航员首次进入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我国航天事业更进一步,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是天宫一号。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3.7《探索宇宙》(学生版).docx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3.7《探索宇宙》(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