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其韵律特点,理解词作内容。(重点)2.结合重点词句赏析诗歌,掌握词的艺术表现手法。(难点)3.结合词人的生平和词的创作背景,领悟词人的雄心壮志、爱国情怀,感受豪放派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核心素养目标导入新课他是词人,也是将领;他文能横槊赋诗,武能上马斩贼;他被称为“词中之龙”,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词中之龙”辛弃疾的一首壮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中之龙”辛弃疾作家作品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诗人,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他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他既有经邦济世之才,又有廓清天下之志,个人经历,颇富传奇色彩,词作充满爱国豪情和英雄气概,嬉笑怒骂,皆成妙笔。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济南二安”。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这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用来激励友人的壮词。陈亮与辛弃疾同属主战派,又同遭打击。解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在唐代为舞曲,皆画衣甲、执旗帜,威武壮观,有军队“破阵”之意。陈同甫(1143-1194),名亮,婺(wù)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是辛弃疾的好朋友。赋,写作。 壮词,豪放、雄壮的词。“以”,来。“之”代指陈同甫。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辛弃疾寄给好友陈亮抒发抗金壮志情怀的词。文体知识生字积累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朗读诗歌【诵读指导】朗读时,读出豪情,读出雄壮,读出愤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感知文意读懂诗歌的大意(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歌的大意并质疑。(2)小组交流并释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梦中回到。挑起油灯的灯芯,使灯光明亮。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古时候吹牛角以发号令。驻扎在一起的众多军营。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享用。八百里,指牛。麾下,军旗下面,指部下。战场。烤熟的肉食。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军乐。译文:酒醉之中挑亮油灯细看宝剑,梦中回到号角声声的军营里。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听乐器演奏悲壮粗犷的军乐,这是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的情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了结,完成。响雷,震雷。这里喻指射箭时弓弦的响声。这里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可惜。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译文: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同震雷一般使人心惊。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取得生前的功勋和身后的美名。可惜梦醒后才发现壮志未酬,而白发已生!文本探究1、作者为什么要“饮醉”?为何要灯下看宝剑?描写了了一位壮士怀才不遇的形象。以酒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也不忘将灯拨亮,在灯下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因为只有宝剑是自己曾经的戎马生涯的见证。因为宝剑伴着词人征战杀敌,是他曾经为国征战沙场的见证。这一举动隐含了词人念念不忘报国的雄心。2、作者为何要在梦中回到连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资料助读:这首词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闲居在家,没机会去战场,只能在梦中回到连营。表现出诗人时刻不忘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3、上片从哪几方面回忆军营生活?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三个方面:分食牛肉、奏响战歌、检阅军队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的氛围。“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写了怎样的场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描写了想象中的战斗场面,前句写骑马驰骋,后句写弯弓射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地写出战斗的激烈紧张。(比喻、夸张)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爱国热情。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中的“天下事”指什么?“了却”后是怎样的心情?天下事: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率师北伐,统一南北,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6、“可怜白发生”作者情感怎样的转变?为什么最后发出这样的感慨?诗人从回忆回到现实,情感由激昂雄壮跌落到深痛悲壮。一方面表明前文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已经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实现理想的机会吗?可怜白发生(实写)军营、战斗、理想对比虚实结合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英雄迟暮的悲愤合作探究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你能说说哪里体现了“壮”吗?提示:“壮词” 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①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③从语言风格上看豪放、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写景或叙事 抒情 总体渔家傲 秋思江城子 密州出猎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塞下秋景:寒冷荒凉戒备森严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打猎:雄壮开阔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相同:感情,都与爱国紧密联系;风格,开阔、雄壮。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不同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等京口北固亭有怀》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有怀》3.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4.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辛词中的家国情怀 :拓展提升全词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贞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王士祯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王国维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终以文为业,光照文坛的只有一人,那就是辛弃疾。——梁衡《把栏杆拍遍》1.《 苏东坡突围》——余秋雨2.《把栏杆拍遍》——梁衡推荐阅读写作特色1.层层递进,虚实结合。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局,有条不紊。梦境中又展现了“战前准备、沙场点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的多方面情形,生动的描绘了一个爱国者驰骋沙场的全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领略到作者运笔自如而又章法严谨的特色。2.结构奇特巧妙。词一般是上片写景,下篇抒情。这首词打破了这种格式,首尾两句相互照应,描写现实,中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激昂,现实中壮志难酬,沉痛悲愤,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主题。这种奇特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归纳主旨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课堂小结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态—梦境—现实—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实写实写虚写虚实结合对比雄壮壮烈豪壮悲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