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预习部分第09讲 走进微观世界【模块一】思维点拨【模块二】考点直达考点一 感受分子的存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蔗糖是由大量蔗糖分子构成的;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大量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大量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大量氧分子、氮分子、水分子等。2.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的直径约为2.8×10-10m;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3.观察分子分子不但用肉眼和放大镜看不见,即使用光学显微镜(可放大几百倍)也看不见。用现代较先进的可放大几百万倍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一些较大的物质分子。考点二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1.实验:水和酒精混合(1)现象: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2)原因: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水和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总体积会减小。2.模拟实验:芝麻和黄豆混合(1)现象:混合后的总体积将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小于100mL)。(2)原因:这是由于小颗粒的芝麻进入大颗粒黄豆之间的空隙。3.实验:空气压缩实验(1)现象:水难以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2)结论: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比固体分子间的空隙大。3.分子之间有空隙(1)构成分子间存在着空隙。(2) 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间都存在着空隙。一般情况下,固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小,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大。(特殊:水结冰后,分子空隙变大,所以体积变大。)(3)应用:①天然气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这是因为天然气中分子之间有较大间隙,在受压时分子间间隙减小,直至气体液化。②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由于温度变化改变了分子间空隙大小引起的。考点三 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中1.气体扩散实验(1)现象:装空气的瓶内颜色渐深,装二氧化氮的瓶内颜色渐淡,最后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2)结论:气体能够扩散2.红墨水扩散实验(1)现象:红墨水在两杯水中都变红,但不同的是热水比冷水变红更快。(2)结论:液体能够扩散,液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液体扩散越快。3.扩散现象(1)概念: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种现象叫扩散。(2)扩散现象能在气体与气体、液体与液体、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之间发生。如在室温下放置5年的挤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结合在一起了,切开后看到金和铅互相渗入了约1mm;电子元件晶体管在制造时就用到了固体扩散的原理。4.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无规则运动约剧烈,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也叫作分子的热运动。考点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1.铅块粘合实验现象:重物不会掉落结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2.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1)分子存在着引力: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虽然彼此相互隔开,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2)分子间引力使分子聚集形成固体、液体;(3)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大量实验表明,当分子间相距几个分子大小时,主要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接近到大约一个分子大小时,分子之间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相距很远(超过10个分子大小的距离)时,分子间就基本没有相互作用了。注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不会单独存在一个力。【模块三】教材突破【模块四】考点精练考点一 感受分子的存在1.(2024秋 义乌市校级月考)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B.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间隔很小D.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2.(2024秋 海曙区期末)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四千多种化学物质,大多属于有害物质。专家多方求证,非吸烟者吸“二手烟”比直接吸烟者危害更大。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二手烟”的原因之一是( )A.分子之间存在空隙B.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的体积很小考点二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3.(2024秋 慈溪市期末)如图为安装在宾馆、仓库等处天花板的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室内起火时,密封在装置内的液体体积膨胀,冲破水管阀门,实现喷水灭火。起火时,液体体积膨胀是因为液体分子( )A.质量变大 B.体积变大 C.间隔变大 D.数量变多4.(2024秋 义乌市月考)对一个厚壁塑料瓶内的油施加高压,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该现象说明(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D.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考点三 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中5.(2024秋 温州期末)如图是家用电子驱蚊香,瓶中装有驱蚊药液。使用时接通电源加热,让药液气味充满房间,达到驱蚊效果。这是因为加热时药液分子的( )A.数量变多 B.质量变大 C.体积变大 D.运动变快6.(2024 上海)下列情境中能反映粒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花香四溢 B.飞流直下 C.风扫落叶 D.水波荡漾考点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2024秋 西湖区校级月考)2022年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老师王亚平用水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搭建了一座液体桥,如图所示。水在两板之间连接成为桥,这说明( )A.分子之间有引力 B.分子之间有斥力C.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D.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024秋 东阳市期末)如图所示,一环形金属丝布满一层肥皂膜,环上系三根松弛的棉线,中间连在一起。用热针刺破甲侧肥皂膜,则乙和丙部分肥皂膜形状将变为图中的( )A. B. C. D.【模块五】过关检测1.(2024秋 徐汇区校级期末)把30毫升酒精与30毫升蒸馏水混合后,两者的体积小于60毫升的原因是( )A.物质粒子无固定体积B.物质粒子无固定形状C.物质粒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D.物质粒子之间存在间隙(2024秋 新昌县期末)如图为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室内起火时,密封在装置内的液体体积膨胀,冲破水管阀门,实现喷水灭火。液体体积膨胀是因为( )A.液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B.液体分子的质量变大C.液体分子的数量变多 D.液体分子之间引力变大3.(2024秋 海曙区期末)对下列事例解释错误的是( )A.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减小B.氧气助燃、氢气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水分子停止运动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4.(2024秋 武义县期末)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俗称“热冰”),其微观变化如图所示。则水结成“热冰”后( )A.水分子变成其它分子B.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止C.水分子间仍然存在着引力D.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变化5.(2024秋 普陀区期末)下列物质中最容易被压缩的是( )A.泡沫塑料 B.木块 C.氧气 D.纯净水6.(2024 温州模拟)宏观事实往往可以通过微观来解释。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A 在阳光下,湿衣服容易晾干 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B 金属很难被压缩 金属原子间没有间隔C 稀盐酸与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D 醋是酸的,糖是甜的 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A.A B.B C.C D.D7.(2024秋 长兴县期末)我们要了解一些地震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抗震救灾能力。(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有间隔(2)地震发生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 。(3)地震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错误的有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②乘汽车逃命③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④站着不动8.(2024秋 义乌市校级月考)我国首位女宇航员刘洋在“天宫一号”进行太空授课时制作并展示了小水球。(1)“天宫一号”制作的小水球能成正球体而不会分散开来。从分子角度分析,其原因 。(2)如图所示,在金属框架的A、B间系一个棉线圈,先使金属框架布满肥皂膜,然后将P和Q两部分肥皂膜刺破。请用所学相关原理分析,棉线圈的形状将转变为下面的 。(2024 衢江区二模)小衢在做液体扩散的实验,在两只烧杯中分别装入50mL的热水和冷水,用注射器同时慢慢地将红墨水注入两杯水的 (选填“上部”,“底部”或“任意位置”)。观察到热水比冷水先变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答案】底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解答】解:将两只烧杯分别装入热水和冷水,为了减小重力的影响,用注射器慢慢地将红墨水注入两杯水的底部,一段时间后,看到热水中红墨水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答案为:底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2024秋 嘉兴期末)在探究分子之间是否存在间隙时,小嘉发现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一定,两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减小的体积也不同。于是,他开展了进一步探究: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水柱的长度/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混合后液柱的长度/cm 98.9 98.3 97.7 97.2 96.7 97.3 97.9 99.7 99.0?/cm 1.1 1.7 2.3 2.8 3.3 2.7 2.1 0.3 1.0①把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线对齐,如图所示。②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读出水柱的长度。③然后注入适量酒精,使酒精上表面达到100cm刻度线处。④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读出混合后液柱的长度。(1)表格中的“?”处应填写的信息是 。(2)小嘉发现第8组实验数据存在明显偏差,其可能原因是 。(3)根据表中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预习部分第09讲 走进微观世界【模块一】思维点拨【模块二】考点直达考点一 感受分子的存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蔗糖是由大量蔗糖分子构成的;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大量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大量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大量氧分子、氮分子、水分子等。2.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的直径约为2.8×10-10m;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3.观察分子分子不但用肉眼和放大镜看不见,即使用光学显微镜(可放大几百倍)也看不见。用现代较先进的可放大几百万倍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一些较大的物质分子。考点二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1.实验:水和酒精混合(1)现象: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2)原因: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水和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总体积会减小。2.模拟实验:芝麻和黄豆混合(1)现象:混合后的总体积将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小于100mL)。(2)原因:这是由于小颗粒的芝麻进入大颗粒黄豆之间的空隙。3.实验:空气压缩实验(1)现象:水难以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2)结论: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比固体分子间的空隙大。3.分子之间有空隙(1)构成分子间存在着空隙。(2) 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间都存在着空隙。一般情况下,固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小,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大。(特殊:水结冰后,分子空隙变大,所以体积变大。)(3)应用:①天然气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这是因为天然气中分子之间有较大间隙,在受压时分子间间隙减小,直至气体液化。②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由于温度变化改变了分子间空隙大小引起的。考点三 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中1.气体扩散实验(1)现象:装空气的瓶内颜色渐深,装二氧化氮的瓶内颜色渐淡,最后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2)结论:气体能够扩散2.红墨水扩散实验(1)现象:红墨水在两杯水中都变红,但不同的是热水比冷水变红更快。(2)结论:液体能够扩散,液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液体扩散越快。3.扩散现象(1)概念: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种现象叫扩散。(2)扩散现象能在气体与气体、液体与液体、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之间发生。如在室温下放置5年的挤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结合在一起了,切开后看到金和铅互相渗入了约1mm;电子元件晶体管在制造时就用到了固体扩散的原理。4.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无规则运动约剧烈,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也叫作分子的热运动。考点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1.铅块粘合实验现象:重物不会掉落结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2.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1)分子存在着引力: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虽然彼此相互隔开,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2)分子间引力使分子聚集形成固体、液体;(3)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大量实验表明,当分子间相距几个分子大小时,主要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接近到大约一个分子大小时,分子之间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相距很远(超过10个分子大小的距离)时,分子间就基本没有相互作用了。注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不会单独存在一个力。【模块三】教材突破【模块四】考点精练考点一 感受分子的存在1.(2024秋 义乌市校级月考)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B.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间隔很小D.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答案】B【解答】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距离随温度而改变,故A错误。B、蔗糖溶解,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C错误。D、分子的体积十分微小,用肉眼很难看见,石灰石的粉末不是分子,是固体小颗粒,故D错误。故选:B。2.(2024秋 海曙区期末)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四千多种化学物质,大多属于有害物质。专家多方求证,非吸烟者吸“二手烟”比直接吸烟者危害更大。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二手烟”的原因之一是( )A.分子之间存在空隙B.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的体积很小【答案】B【解答】解:从微观上看,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而危害健康,故B正确。故选:B。考点二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3.(2024秋 慈溪市期末)如图为安装在宾馆、仓库等处天花板的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室内起火时,密封在装置内的液体体积膨胀,冲破水管阀门,实现喷水灭火。起火时,液体体积膨胀是因为液体分子( )A.质量变大 B.体积变大 C.间隔变大 D.数量变多【答案】C【解答】解:当起火时,周围空气温度升高,液体体积膨胀,则液体分子的间隔会变大,但液体的质量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其分子数量也不会改变,分子体积大小不变。故选:C。4.(2024秋 义乌市月考)对一个厚壁塑料瓶内的油施加高压,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该现象说明(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D.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答案】B【解答】解:厚壁塑料瓶内的油被施加高压后,瓶壁无裂痕,但油会从瓶壁渗出,因为油从厚壁塑料瓶分子间隙中穿过,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故选:B。考点三 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中5.(2024秋 温州期末)如图是家用电子驱蚊香,瓶中装有驱蚊药液。使用时接通电源加热,让药液气味充满房间,达到驱蚊效果。这是因为加热时药液分子的( )A.数量变多 B.质量变大 C.体积变大 D.运动变快【答案】D【解答】解:加热驱蚊药液,让药液气味充满房间,达到驱蚊效果,这是因为加热时药液分子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越快,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6.(2024 上海)下列情境中能反映粒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花香四溢 B.飞流直下 C.风扫落叶 D.水波荡漾【答案】A【解答】解:A、花香四溢,是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分子运动,故A正确;B、飞流直下,是肉眼可见的宏观物体—水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C、风扫落叶,是肉眼可见的宏观物体—落叶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错误;D、水波荡漾,是肉眼可见的宏观物体—水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错误。故选:A。考点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2024秋 西湖区校级月考)2022年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老师王亚平用水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搭建了一座液体桥,如图所示。水在两板之间连接成为桥,这说明( )A.分子之间有引力 B.分子之间有斥力C.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D.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答案】A【解答】解:水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才会形成水桥。故选:A。(2024秋 东阳市期末)如图所示,一环形金属丝布满一层肥皂膜,环上系三根松弛的棉线,中间连在一起。用热针刺破甲侧肥皂膜,则乙和丙部分肥皂膜形状将变为图中的( )A. B. C. D.【答案】C【解答】解:当用热针刺破甲侧肥皂膜时,乙、丙区域的肥皂膜失去甲肥皂膜的表面张力,而表面张力使肥皂膜收缩,因各点受力特点相同,则肥皂膜形状应为C图。故选:C。【模块五】过关检测1.(2024秋 徐汇区校级期末)把30毫升酒精与30毫升蒸馏水混合后,两者的体积小于60毫升的原因是( )A.物质粒子无固定体积B.物质粒子无固定形状C.物质粒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D.物质粒子之间存在间隙【答案】D【解答】解:30mL的酒精与30mL的水混合后,由于分子间有间隙,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相互填补了对方的空隙,从而使其总体积小于60mL。故选:D。(2024秋 新昌县期末)如图为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室内起火时,密封在装置内的液体体积膨胀,冲破水管阀门,实现喷水灭火。液体体积膨胀是因为( )A.液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B.液体分子的质量变大C.液体分子的数量变多 D.液体分子之间引力变大【答案】A【解答】解:当起火时,周围空气温度升高,液体体积膨胀,则液体分子的间隔会变大,但液体的分子质量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其分子数量也不会改变,此时分子的引力会变小,故只有B说法正确。故选:A。3.(2024秋 海曙区期末)对下列事例解释错误的是( )A.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减小B.氧气助燃、氢气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水分子停止运动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答案】C【解答】解:A、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是因为是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B、氧气助燃、氢气可燃,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子仍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金刚石和石墨中碳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4.(2024秋 武义县期末)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俗称“热冰”),其微观变化如图所示。则水结成“热冰”后( )A.水分子变成其它分子B.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止C.水分子间仍然存在着引力D.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变化【答案】C【解答】解:AD、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空隙,故AD错误;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世界上没有静止的分子,故B错误;C、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水结成“热冰”后,水分子间仍然存在着引力,故C正确。故选:C。5.(2024秋 普陀区期末)下列物质中最容易被压缩的是( )A.泡沫塑料 B.木块 C.氧气 D.纯净水【答案】C【解答】解:氧气占有一定的空间,但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氧气粒子之间的距离比泡沫塑料、木块和纯净水的大,最容易被压缩。故选:C。6.(2024 温州模拟)宏观事实往往可以通过微观来解释。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A 在阳光下,湿衣服容易晾干 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B 金属很难被压缩 金属原子间没有间隔C 稀盐酸与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D 醋是酸的,糖是甜的 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A.A B.B C.C D.D【答案】B【解答】解:A.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正确;B.金属很难被压缩,是因为金属的原子间隔小,故错误;C.稀盐酸与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正确;D醋是酸的,糖是甜的,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正确。故选:B。7.(2024秋 长兴县期末)我们要了解一些地震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抗震救灾能力。(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有间隔(2)地震发生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 。(3)地震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错误的有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②乘汽车逃命③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④站着不动【答案】(1)C;(2)地球内部或地球内力;(3)②④。【解答】解:(1)人体发出的气味中含有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能被搜救犬闻到,故选C;(2)地震发生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或地球内力;(3)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避免被困在楼里或被砸伤,故正确;②地震时,会有建筑物倒塌或路面塌陷等危害出现,所以乘汽车逃命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故错误;③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避免或减少伤害,故正确;④地震时,如不能跑出,就要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如能跑出尽可能跑出到开阔地带,不能站着不动,故错误;故选②④;故答案为:(1)C;(2)地球内部或地球内力;(3)②④。8.(2024秋 义乌市校级月考)我国首位女宇航员刘洋在“天宫一号”进行太空授课时制作并展示了小水球。(1)“天宫一号”制作的小水球能成正球体而不会分散开来。从分子角度分析,其原因 。(2)如图所示,在金属框架的A、B间系一个棉线圈,先使金属框架布满肥皂膜,然后将P和Q两部分肥皂膜刺破。请用所学相关原理分析,棉线圈的形状将转变为下面的 。【答案】(1)分子间存在引力;(2)乙。【解答】解:(1)小水球能成正球体而不会分散开来,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2)刺破P处的肥皂膜后,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AB线下方的薄膜面积会缩小,从而线AB被拉紧,呈现乙或丁所示的形状;当刺破Q处时,绳套会受到周围液体分子的作用力,使绳套尽可能的被向各个方向拉伸,从而呈现乙所示的形状。故答案为:(1)分子间存在引力;(2)乙。(2024 衢江区二模)小衢在做液体扩散的实验,在两只烧杯中分别装入50mL的热水和冷水,用注射器同时慢慢地将红墨水注入两杯水的 (选填“上部”,“底部”或“任意位置”)。观察到热水比冷水先变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答案】底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解答】解:将两只烧杯分别装入热水和冷水,为了减小重力的影响,用注射器慢慢地将红墨水注入两杯水的底部,一段时间后,看到热水中红墨水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答案为:底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2024秋 嘉兴期末)在探究分子之间是否存在间隙时,小嘉发现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一定,两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减小的体积也不同。于是,他开展了进一步探究: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水柱的长度/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混合后液柱的长度/cm 98.9 98.3 97.7 97.2 96.7 97.3 97.9 99.7 99.0?/cm 1.1 1.7 2.3 2.8 3.3 2.7 2.1 0.3 1.0①把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线对齐,如图所示。②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读出水柱的长度。③然后注入适量酒精,使酒精上表面达到100cm刻度线处。④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读出混合后液柱的长度。(1)表格中的“?”处应填写的信息是 。(2)小嘉发现第8组实验数据存在明显偏差,其可能原因是 。(3)根据表中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液柱减少的长度;(2)刻度值读数错误;(3)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一定,两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减小的体积也不同,水的体积逐渐变大,减小的体积先变大后变小【解答】解:(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处的数值为总体积与混合后液柱的长度的差值,即液柱减少的长度;(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柱的长度逐渐增加,混合后液柱的长度也会逐渐变大,第8组实验数据存在明显偏差,其可能原因是刻度值读数错误;(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一定,两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减小的体积也不同,水的体积逐渐变大,减小的体积先变大后变小。故答案为:(1)液柱减少的长度;(2)刻度值读数错误;(3)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一定,两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减小的体积也不同,水的体积逐渐变大,减小的体积先变大后变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09讲 走进微观世界(原卷版)-【寒假自学课】2025年七上科学寒假提升精品讲义(浙教版2024).docx 第09讲 走进微观世界(解析版)-【寒假自学课】2025年七上科学寒假提升精品讲义(浙教版2024).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