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单】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含答案)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习任务单】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含答案)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单元规划】
本课地位 本课主要内容 课标要求
  本课是全书的起点。本册教材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创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 因此,本课回顾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阐释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是本册教材内容的逻辑起点。   第1课时讲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阐明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 第2课时讲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基础和标志,阐述了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学习目标】 1.通过哈扎部落人们的生活,了解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及生产关系的特点;通过邯郸市奴隶殉葬遗址的发现和对明朝经济现象的描述,了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由此能够自觉辨别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生产关系的变化,提高比较能力,学会全面看待各种社会形态的作用与影响。 2.通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的各种数据,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自主预习】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
历史地位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① 最初阶段 ,也是② 最低阶段 
生产力状况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长达二三百万年,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处于③ 旧石器 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④ 新石器 时代
生产关系的特点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⑤ 生产资料 ,在生产中结成⑥ 平等互助 的关系,⑦ 平均分配 劳动产品
基本单位 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⑧ 氏族 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私有制的确立 原始社会末期,⑨ 生产工具 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⑩ 土地 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原始社会的平均分配。
平均分配是指消费品按平均主义原则进行分配。在原始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共同劳动获得的极少的生活资料,只有通过平均分配,才能保证氏族成员的共同生存。所以,人们当时把平均分配作为一种原则而共同遵守。由此保证了氏族成员的生存和繁衍,推动了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1.(改编)新石器时代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区段概念,还和晚期智人走出非洲散布到全世界的过程有密切关系。晚期智人走出非洲之后的石器制作和早期智人的石器制作差异很大,不再是数百万年以来一直未变过的简单打制切割,而是诞生了一系列种类繁多的制作工艺和使用目的有巨大的变化的新种类石器。下列选项中,符合新石器时代特征的有(   )
①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标志着私有制确立 ②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③部落首领与其他部落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④新石器广泛使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2.奴隶社会
阶级的 出现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①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出现了,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② 生产关系 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生产关系 的特点  奴隶主占有③ 生产资料 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④ 生活资料 
国家的 产生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⑤ 主要矛盾 。国家是阶级矛盾⑥ 不可调和 的产物,是⑦ 阶级统治 的工具
文明时代 的开始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⑧ 金属工具 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⑨ 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⑩ 文明时代 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私有制代替公有制是历史的倒退吗 为什么
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建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具体原因:①在奴隶社会中,战俘不再被杀死,而是变成奴隶,从而保存了大量的劳动力,有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奴隶主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有可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的劳动协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完成巨大的工程;③在奴隶社会,分工与协作有了进一步发展,这就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
2.关于生产力、私有制、阶级、国家之间的历史联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
B.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
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答案 D
二、封建制生产关系和封建制度
生产力状况 ①  铁制农具 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生产关系的特点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② 土地 ,通过③ 收取地租 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④ 人身自由 ,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剥削农民的基础 封建⑤ 土地所有制 
剥削农民的方式 主要方式:收取⑥ 地租 。 其他方式:高利贷、苛捐杂税、各种徭役等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⑦ 君主专制 、等级森严。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主要矛盾 在封建社会,⑧ 农民阶级 和⑨ 地主阶级 是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⑩ 主要矛盾 
3.(原创)2023年,国风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全国热映。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从水草丰美的江夏到美轮美奂的长安,从歌舞翩跹的江南到金戈铁马的边塞,描写了我们独有的“中国式浪漫”。该影片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特点是 (   )
A.最早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B.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农民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成为工人
D.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少量土地
答案 D
三、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萌芽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生产关系 的特点 资本家占有② 一切生产资料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③ 剩余价值 
建立的 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④ 劳动力 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⑤ 资本 
建立的 过程 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⑥ 暴力 、通过⑦ 掠夺 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这个过程是“用⑧ 血和火 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⑨ 血和肮脏 的东西。”
2.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
开始的 标志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①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确立的 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② 巨大飞跃 ,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③ 前所未有的高度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基本 特征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但这种过剩是① 相对过剩 ,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主要 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② 信用关系 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直接 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③ 相对缩小 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 原因 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④ 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及其发展趋势
基本 矛盾 在① 阶级关系 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② 私有制 及其剥削关系
发展 趋势 资本主义③ 基本矛盾 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④ 总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⑤ 资本主义的命运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⑥ 必然趋势 
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获取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由此可推出,在资本主义社会 (   )
①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根源 ③资本家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是其重要使命 ④雇佣工人失去了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弄清1个标志:判断社会进步的标志。 理解1个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弄清1个评价:如何评价资本主义制度。 理解1个特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掌握2个概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 区分4个特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明确3对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厘清4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1.生产工具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答案 生产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2.个体劳动的出现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答案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3.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案 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出现阶级,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4.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基础是封建地租,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答案 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国家,其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绝对过剩。
答案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但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6.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答案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合作探究】
议题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材料一 哈扎部落被评为世界上最后一个原始部落,他们生活在坦桑尼亚的荒野上。这是一个人口不足千人的部落,以20~30人为一个小团体分散生活,他们在荒野之中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有时候生活在自己搭建的棚中,有时候住在山洞中。这个部落并不种植粮食,至今仍以男人打猎、女人采集的原始方式生活,食物由长者根据贡献程度分配,吃完后大家又去寻找食物。
材料二 邯郸市复兴区户村镇涧沟村发现奴隶殉葬遗址。该发现印证了《世本》等史料记载,为研究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及奴隶社会状况提供了佐证。
(1)结合材料一,说明原始社会人们分配劳动产品的特点及其根本原因。
(2)材料二体现了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什么特点 根据这一特点,谈谈你对奴隶社会阶级状况的理解。
答案 (1)特点:在原始社会,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根本原因: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理解: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出现了,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二者地位的不同,是由其在生产关系中所处地位的不同决定的。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为压迫统治奴隶而建立了暴力机关,由此产生了奴隶制国家。
在夏朝,石制工具效率很低,稀缺的青铜主要用于铸造武器,奴隶的粮食产出与消耗相去无几,圈禁奴隶几乎无利可图。商朝建立后,随着种植和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奴隶的生产多于消耗,奴隶成为有价值的剥削对象,对外征战获得有价值的俘虏成为社会共识,也催生了震慑奴隶叛乱逃亡的人祭制度和鬼神文化。这告诉我们 (   )
①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②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③不适应生产关系的生产力阻碍社会生产发展 ④奴隶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必然产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③不符合题意。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必然产物,且材料未涉及奴隶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必然产物,④不符合题意。①②符合题意。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其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演进,都是这一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2)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3)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在阶级社会中,这一矛盾的解决主要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的解决主要通过改革来实现。
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与奴隶社会生产关系对比
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生产资料 所有制 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公有制)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生产资料私有制)
人们在生产 中的关系 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产品如 何分配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我国的夏朝是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由此进入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下列对奴隶社会的认识正确的有 (   )
①私有制的确立是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 ②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③从奴隶社会起,人类便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 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奴隶制国家的产生是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是奴隶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①②错误。③④理解正确。
议题2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考察明朝的经济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他在《钱粮论》中说:“夫凶年而卖其妻子者,禹、汤之世所不能无也;丰年而卖其妻子者,唐、宋之季所未尝有也……今来关中,自鄠以西至于岐下,则岁甚登,谷甚多,而民且相率卖其妻子。”这说明明朝经济出现了新的问题——在荒年时,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售自己的妻子儿女;然而在丰年时,这种现象依然存在。按理来说,丰年之时,农民的收成很好,衣食温饱应该不成问题,为什么他们还是被迫出售自己的妻子儿女呢
其实,这种奇怪的现象在唐朝中期也有人提及过,例如李绅的《悯农》里就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在统治者励精图治、劝课农桑的背景下,全国的大部分土地都得到了耕种,然而可怜的农夫却依然会因冻饿而死。
(1)请说明材料中描述的是哪一社会的现象。
(2)结合材料,简要说明该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
答案 (1)封建社会。
(2)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期间,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法国、丹麦、荷兰,整箱的橘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当时的美国,有30 万儿童失学,许多州营养不良的儿童有时达到90%以上,因为他们在挨饿。欧美各国大批的工厂矿山企业倒闭,300 多万工人失业;还有刚从学校毕业就找不到工作的青年人、两手空空的农民以及退伍的老兵,他们饥肠辘辘,衣裳破烂,流落街头。
  在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劳动者缺吃少穿、挨饿受冻;另一方面,资本家却宁愿把大量的粮食、衣物毁掉。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
答案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家为追求利润,一方面加紧进行生产,另一方面加强剥削,广大劳动者被剥削得身无分文,无钱来购买足够的食物和日用品,从而形成了生产过剩的现象。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根本原因。
1.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标志与生产关系基础对照
社会形态 生产力标志 (生产工具) 生产关系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
原始社会 石器 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公有制)
奴隶社会 金属工具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生产资料私有制)
封建社会 铁制农具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
资本主义社会 机器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社会 机器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透视
基本特征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直接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严重后果 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是不治之症,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美国劳工统计局报告称:美国辞职人数创历史新高。艾肯沃尔德说:“工人们是对通过努力工作过上充实生活的‘美国梦’失去了信心,比起陷入企业剥削的恶性循环,他们宁肯躺在家里领高额的失业救济金。”对上述现象解读正确的有 (   )
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③资本家们无偿且隐蔽地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 ④高福利制度并不能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并未涉及经济危机,没有体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①不选。原始社会没有剥削,②说法不符合事实,不选。工人们是对通过努力工作过上充实生活的“美国梦”失去了信心,表明资本家们无偿且隐蔽地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③入选。“比起陷入企业剥削的恶性循环,他们宁肯躺在家里领高额的失业救济金”,表明高福利制度并不能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④入选。
【课堂总结】
1.(原创)2023年11月29日,国家文物局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湖北沙洋城河遗址、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等4项考古最新进展。湖北沙洋城河遗址反映了屈家岭文化人群通过建造一系列水利设施,调控古城用水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展现出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古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改造。以下符合该遗址形成时期的特征的有 (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距今约一万年前,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 ③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④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还没有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②说法错误。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③不符合题意。①④符合题意。
2.原始社会亦称“原始公社”“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极其低下是原始社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人们在劳动中是平等的互助合作关系,产品归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实行平均分配。从生产关系看,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   )
A.生产力水平低
B.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C.人们结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D.生产工具极其简陋
答案 B
解析 从生产关系看,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直接原因是共同占有生产资料,B入选,C不选。生产工具极其简陋,生产力水平低,是从生产力角度分析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根本原因,A、D与题意不符。
3.列宁提出,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度、和小生产、和小生产者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下列关于资本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②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能够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工人受剥削的地位会自动改变 ④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阶级矛盾加剧、贫富差距扩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错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③错误。①④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