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科学测量 课后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科学测量 课后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1.2科学测量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小明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度,三次测量值分别是L1=9.90厘米、L2=9.91厘米和L3=9.89厘米。取其平均值9.90厘米作为测量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L1=9.90厘米的测量结果没有误差
B.L1=9.90厘米也可以记录成L1=9.9厘米
C.L2=9.91厘米中0.01厘米是准确值
D.物体长度可能略大于L=9.90厘米
2.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埃玛纽埃勒和珍妮弗两位科学家以表彰其“开发了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带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DNA上每个核苷酸单体长度为0.33纳米。下列对于核苷酸单体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3.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 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测量小英和小刚的体温,如果小英和小刚的实际体温为 37.1℃和38.4℃,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
A.37.3℃和38.4 ℃ B.37.1℃和38.4 ℃
C.37.1℃和37.10℃ D.37.3℃和37.3℃
4.下列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5.小丽同学在学习了长度的测量以后,用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刻度尺去测量科学课本的宽度,记录了如下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
A.183.4毫米 B.1.834米 C.18.34分米 D.183.40毫米
6.在气象观测站通常是一天进行四次气温观察,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和20时。如图气象员某天在百叶箱里的同一 支温度计上观察并记录的四次温度,其中最有可能是这一天14时(午后2时)观测到的是(  )
A. B. C. D.
7.某项目化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计。标定刻度过程中发现外界温度与液柱距左端导管口距离的关系如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40 50 60
距离/cm 2.10 1.50 0.90
A.该温度计的原理是液柱的热胀冷缩
B.温度每升高1℃液柱向右移动0.9cm
C.该温度计最大的测量温度为75℃
D.将圆底烧瓶置于30℃的水中时,液柱左端距导管最左边2.50cm
8.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下列关于“错误的操作”导致结果的偏差中,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错误的操作 结果
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则读数 偏小
B 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C 暑假高温下用钢尺测量铅笔长度 偏大
D 测量纸张厚度时,没有将纸张压紧 偏小
A.A B.B C.C D.D
9.某学生欲从盛有液体的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初步俯视液面的读数为3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液面的读数为13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22毫升 B.大于22毫升
C.小于22毫升 D.无法判断
10.用手表测量某同学的脉搏为每分钟75次,则该同学的心脏跳动一次所用时间和心率为(  )
A.0.8s 75次/min B.0.08s 1.25次/s C.0.6s 1.25次/s D.1.25s 75次/min
二、填空题
11.在下列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单位或数字。
(1)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
(2)一瓶牛奶的容积约为250 ;
(3)0.07米3= 毫升;
(4)560纳米= 米。
12.小华用温度计测自己的体温为37.6℃,而她用后未甩,如果用它去测两个体温分别为37℃和38℃的病人的体温时,温度计上的读数分别应为 和 。
13.如图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水的温度是 ℃。
14.关于测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四个测量数据中,所用刻度尺测量精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
A.0.00158km B.5.0m C.7.26dm D.32.5mm
(2)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本书厚度为8.90cm,这本书共有178页。则每张纸的厚度为 。
(3)用一根金属丝在圆杆铅笔上密绕20圈,如图所示,那么这根金属丝的直径是 mm。
(4)如图量筒内石块体积为 。
(5)如图体温计读数为 。
15.2020年10月,我校举行第70届田径运动会——“行走的力量”七都环岛行。
(1)在本届运动会中,七年级同学需要完成的距离约10 (填合适的单位)。
(2)到达每个打卡点,每位同学都会获得一枚象征成功的徽章。徽章的大小如图所示,测量它的直径为 厘米。
(3)学校为每位同学准备了矿泉水,1瓶矿泉水的体积为380毫升= 厘米3。
16.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小余和小姚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分别如图所示。
(1)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 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选填“小余”或“小姚”)。
(2)小余同学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cm。
(3)小余另取一刻度尺测量小姚的身高,五次结果分别为160.2cm,160.0cm,166.2cm,160.1cm,159.9cm。则最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 。
17.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同学们尝试自制了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所示)。瓶中装的是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
(1)此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2)小明把该温度计从 10℃的水中拿出后,马上放入 70℃的水中,则当温度计刚放入70℃的水中时,红色液柱的移动方向为 。
18.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体积,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 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
A.矿石浸没后 对水面作标
B.取出矿石并量取 一定量的水备用
C.将 B 中量筒内的水倒 入烧杯中至标记处
(1)那么矿石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由于取出矿石时会带出一些水,由此导致矿石体积 的测量值 真实值。
(2)根据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请写出能准确测出鸡蛋体积(比量筒直径大)的方法。(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B A B C A C A
1.D
【详解】A.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L1=9.90厘米的测量结果也有误差,故A错误;
B.在9.90厘米中“0”是估计数字,“9”是准确数字,在9.9厘米中“9”是估计数字,所以L1=9.90厘米不能记录成L1=9.9厘米,故B错误;
C.第二次测量值L2=9.91厘米中,9.9厘米是准确值 ,0.01厘米是估计值,故C错误;
D.通过多次测量求得的平均值为9.90厘米,所以物体长度可能略小于9.90厘米,也可能略大于9.90 厘米,故D正确。
故选D。
2.B
【分析】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m=10dm=100cm=1000mm=106μm=109nm
【详解】根据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所以:0.33nm=0.33×10 9m=3.3×10 10m
故选B。
【点睛】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是本题解题关键。
3.A
【详解】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小明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3℃,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其他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7.3℃,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不高于37.3℃,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3℃,所以小英实际体温是37.1℃,测量的结果是37.3℃ ,小刚的体温是38.4℃,测量的结果是38.4℃,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详解】A.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错误。
B.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所以正确。
C.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错误。
D.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且刻度没有紧贴长度,所以错误。
故选B。
【点睛】在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时,刻度尺要沿着被测长度放,并紧贴被测长度,这样测量时才能更精确.
5.A
【详解】A.183.4mm的分度值是1mm,故A正确;
B.1.834m的分度值是1cm,故B错误;
C.18.34dm的分度值是1cm,故C错误;
D.183.40mm的分度值是0.1mm,故D错误。
故选A。
6.B
【详解】一般情况下,一天中14时左右的温度是最高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A.该温度计是利用容器内的气体热胀冷缩来标记温度的,故A错误;
B.40~50℃温度变化10℃,变化距离
2.10cm-1.50cm=0.60cm
故每升高1℃,液柱向左移动
故B错误;
C.50~60℃温度升高10℃,液柱左移
1.5cm-0.9cm=0.6cm
当液柱再移动0.9cm时,温度升高
此时温度
60℃+15℃=75℃
故C正确;
D.当置于30℃的水中时,温度降低
40℃-30℃=10℃
液柱右移
10×0.06m=0.6cm
液柱左端距导管最左边
2.10cm+0.6cm=2.70cm
故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A.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则视线会对准液面下方的刻度,读数偏小,故A正确;
B.室温比沸水的温度要低,将温度计移出沸水时,温度计示数会下降,读数偏小,故B错误;
C.暑假高温下用钢尺受热膨胀,分度值对应的刻度变大,用此测量铅笔长度会导致结果偏小,故C错误;
D.测量纸张厚度时,没有将纸张压紧,中间会出现较明显的空隙,测得结果偏大,故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用量筒量取液体,俯视液面的读数为35mL,液体实际体积小于3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液面的读数为13 mL,这样使读数偏小,剩余的液体实际体积大于13mL,故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小于(35 mL -13 mL)22 mL。故选C。
10.A
【详解】心率是指心脏在单位时间(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心率是75次/min,手表测量某同学的脉搏为每分钟75次,则该同学的心脏跳动一次所用时间为
=0.8s
故选A。
11.(1)mm
(2)mL
(3)
(4)
【详解】(1)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mm。
(2)一瓶牛奶的容积约为250mL。
(3)
(4)
12. 37.6℃ 38℃
【详解】[1]用示数是37.6℃的体温计测量体温37℃的病人体温时,由于缩口的作用,示数不会下降,所以体温计的读数仍保持37.6℃;
[2]用示数是37.6℃的体温计测量体温38℃的病人时,水银会从液泡内膨胀上升,使示数增加到38℃,所以体温计的读数仍保持38℃。
13. -22 58
【分析】根据图片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刻度增大的方向确定实际温度在0℃以上还是以下,最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即可。
【详解】[1][2]根据图片可知,两个温度计的分度值都是1℃;
甲:刻度值向下增大,则实际温度在0℃以下,因此冰的温度为
-20℃+(-1℃)×2=-22℃
乙:刻度值向上增大,则实际温度在0℃以上,因此水的温度为
60℃-1℃×2=58℃
14.(1)D
(2)0.10cm
(3)1.0
(4)20cm3
(5)36.8℃
【详解】(1)A.0.00158千米=1.58米,“5”对应的单位是dm,即分度值为dm;
B.5.0米,“5”对应的单位是米,即分度值为m;
C.7.26分米,“2”对应的单位是cm,即分度值为cm;
D.32.5毫米,“2”对应的单位是mm,即分度值为1mm。
故精度最高是D选项。
(2)书本纸张的张数为
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3)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20圈的细铜丝的宽度为
L=12.00cm-10.00cm=2.00cm=20.0mm
故细铜丝的直径
(4)如图所示的量筒的每个大格为50mL,而期间有5个小格,则量筒的分度值为10mL,量筒读数,视线应该与量筒内凹液面的底部相平,由图可知,测得石头的体积
V=130mL-110mL=20mL=20cm3
(5)由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体温计的示数为36.8℃。
15. km 4.50 380
【详解】(1)[1]七都环岛行需要完成的距离约
10公里=10km
(2)[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5.50cm对齐,所以徽章的直径为
d=5.50cm-1.00cm=4.50cm
(3)[3]1瓶矿泉水的体积为
380毫升=380厘米3
16.(1)小姚
(2)3.80
(3)160.1cm
【详解】(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则小姚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
(2)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木块的长度为3.80cm。
(3)测量数据中,166.2cm与其他数据差距较大,是错误的。那么最终的测量结果为
17. 热胀冷缩 左
【详解】(1)[1]根据题意知道,温度升高,瓶内气体体积膨胀,管中液柱向左移动,温度降低,瓶内气体体积收缩,管中液柱向右移动,所以,这是个气体温度计的原理是热胀冷缩。
(2)[2]从 10℃的水中拿出后,马上放入 70℃的水中,温度升高,瓶内气体体积膨胀,管中液柱向左移动。
18. 70 > 将鸡蛋放入烧杯中,加水至浸没鸡蛋,对水面作标,取出鸡蛋,将量筒内体积为V1中的备用水倒入烧杯中至水面到标记处,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V2,则鸡蛋的体积=V1 V2
【详解】(1)由图可知,向烧杯中加入的备用水的体积=170mL 100mL=70mL,故填70;
取出矿石时会带出一些水,则加入的备用水的体积偏大,即导致矿石体积的测量值>实际值,故填>。
(2)根据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准确测出鸡蛋体积(比量筒直径大)的方法是将鸡蛋放入烧杯中,加水至浸没鸡蛋,对水面作标,取出鸡蛋,将量筒内体积为V1中的备用水倒入烧杯中至水面到标记处,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V2,则鸡蛋的体积=V1 V2,故填将鸡蛋放入烧杯中,加水至浸没鸡蛋,对水面作标,取出鸡蛋,将量筒内体积为V1中的备用水倒入烧杯中至水面到标记处,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V2,则鸡蛋的体积=V1 V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