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的学习习惯》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学习习惯的概念、种类及重要性。
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交流,发现自己的学习习惯问题。
运用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改进学习习惯。
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习惯改进计划,并通过课后的跟踪和反馈,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视和意愿。
激发学生自我改进和自我提升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习惯现状,包括优点和不足。
帮助学生理解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改进计划。
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学习习惯中的问题,并愿意主动去改变。
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保持持续的动力和积极性。
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学习习惯的相关知识,如概念、分类、重要性等。
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现状。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习惯问题,分享经验和想法。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学习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学习习惯的影响。
5.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6. 游戏活动法: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7. 实践指导法:指导学生制定学习习惯改进计划,并在课后进行实践和跟踪。
四、教学准备
1. 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学习习惯的相关知识、案例、图片、视频等资料。
2. 设计问卷调查: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设计一份详细的问卷。
3. 准备教学道具:如纸张、彩笔、卡片等,用于课堂活动。
4. 安排教学场地: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合理安排教室座位,营造轻松、舒适的教学环境。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课程导入
教师:同学们好!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学习成绩的好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几位同学回答)
教师: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其实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些因素,学习习惯也对学习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什么是学习习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板书:我的学习习惯)
2. 学习习惯的概念与种类
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就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比如,有的同学每天都会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同学喜欢在学习前先制定一个计划,这些都是学习习惯的表现。
教师:学习习惯可以分为很多种类,比如预习习惯、复习习惯、课堂学习习惯、作业习惯、阅读习惯等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学习习惯都包括哪些具体的行为。(播放课件,展示各种学习习惯的详细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在这些学习习惯方面做得怎么样呢?(请几位同学简单说一说)
3. 问卷调查
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家的学习习惯现状,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问卷调查。请同学们认真填写,如实反映自己的情况。(发放问卷,学生填写)
问卷内容示例:
你每天都会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吗?
A. 总是 B. 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你在课堂上会积极回答问题吗?
A. 总是 B. 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你每天会按时完成作业吗?
A. 总是 B. 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你有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吗?
A. 每天都读 B. 经常读 C. 偶尔读 D. 从不读
你在学习时会经常分心吗?
A. 总是 B. 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你会定期复习学过的知识吗?
A. 总是 B. 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教师在学生填写问卷的过程中,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填写完成后,教师收取问卷,进行简单的统计和分析。
4. 小组讨论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自己的学习习惯现状,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课件展示问题)
你认为自己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
你觉得自己存在哪些不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给你的学习带来了哪些影响?
你打算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指导和启发。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5. 案例分析
教师: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学习习惯对学习的影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案例。(播放课件,展示案例)
案例一:小明是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他每天都会提前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按时完成作业,还会定期复习学过的知识。他喜欢阅读课外书籍,知识面很广。他的学习习惯很好,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案例二:小红是一个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她每天都不预习,课堂上经常走神,不认真听讲,课后作业也不按时完成,遇到问题也不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她很少阅读课外书籍,对学习缺乏兴趣。她的学习习惯不好,所以学习成绩一直提不上去。
教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两个案例中的学生学习习惯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几位同学回答)
教师: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 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学习习惯的相关知识,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我们对自己的学习习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计划,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如何改进学习习惯的问题。
第二课时
1. 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学习习惯的概念、种类以及重要性,还了解了自己的学习习惯现状。谁能来回顾一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几位同学回答)
教师:很好,看来同学们上节课都学得很认真。那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探讨如何改进我们的学习习惯。
2. 角色扮演
教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体验不同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我们来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老师准备了几个场景,每个场景都有不同的学习习惯表现。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表演,然后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些学习习惯的优缺点。(课件展示场景)
场景一:在自习课上,小明认真地制定了学习计划,然后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完成作业、复习功课。而小红则一会儿看看这本书,一会儿翻翻那本作业,不知道该先做什么,最后什么都没完成。
场景二:在课堂上,小李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认真听讲,还不时地做笔记。而小王则趴在桌子上,无精打采,对老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场景三:放学后,小张会先复习当天学过的知识,然后再开始写作业。而小赵则直接开始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题目就空着,也不思考。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分析场景中人物的学习习惯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以及应该如何改进。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和评价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
3. 游戏活动:学习习惯大比拼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做“学习习惯大比拼”。老师会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会拿到一些卡片,卡片上写着不同的学习习惯行为。同学们需要根据这些行为判断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并说明理由。判断正确且理由充分的小组将获得积分,最后积分最高的小组获胜。(发放卡片)
卡片内容示例:
每天早上起床后,先背诵英语单词。
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
遇到难题时,先自己思考,实在不会再请教老师和同学。
经常丢三落四,忘记带课本和作业。
定期整理自己的书包和书桌。
教师宣布游戏开始,各小组轮流答题,教师进行评判和计分。
游戏结束后,教师对获胜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同时对游戏中涉及的学习习惯进行再次强调和总结。
4. 制定学习习惯改进计划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活动,我们已经对自己的学习习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知道了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个性化的学习习惯改进计划。(课件展示计划模板)
计划模板示例:
我的学习习惯现状:
我想要改进的学习习惯:
改进的目标:
改进的方法和步骤:
实施计划的时间安排:
我将如何监督自己执行计划:
我希望得到的支持和帮助:
教师讲解计划模板的内容和填写方法,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学生开始制定计划,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建议。
完成计划后,邀请几位同学上台分享自己的改进计划,其他同学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师对学生的计划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按照计划认真执行,努力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
5. 课堂总结与课后延伸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方式,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改进学习习惯的问题,并且每位同学都制定了自己的学习习惯改进计划。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执行自己的计划,坚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会在课后对大家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也希望同学们能够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制定的学习习惯改进计划,认真执行,并记录自己的执行情况和心得体会。下节课我们将进行交流和分享。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现状,并制定改进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积极思考、讨论和发言,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个别学生不够积极主动,参与度不高;在制定学习习惯改进计划时,部分学生的计划不够具体和可行。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关注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如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对学习习惯改进计划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更加具体、可行的计划。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和反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