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洋流》教案【教材依据】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洋流【教授对象】高二年级学生【课题名称】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洋流——洋流的形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明确掌握和利用世界洋流分布模式(正确绘制),同时暗含的目标是通过现象归纳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具体、复杂的现象总结和基本而简单模式的能力,这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性目标。【学业要求】①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从不同媒体及生活体验中获取并运用有关中国地理的信息资料,描述和说明中国基本的地理面貌,表达热爱祖国的情感。②能够描述中国不同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比较区域差异,从区域的视角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③能够观察、描述、解释家乡生产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表现出主动学习及问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在生活、学习中积极参与相关的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教材分析】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一节水循环的内容,开启下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内容,本节课的教材主要介绍了洋流的运动,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通过海水的运动,影响到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从而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为后面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资源和灾害的学习做好铺垫。【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之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了海陆轮廓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季风、水循环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高二的学生缺乏系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读图分析的能力相对较差,加上于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在学习中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学生普遍觉得本节课较难学。【教学目标】区域认知:在特定区域环境中,能够解释某一大陆东、西岸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综合思维:结合真实复杂的情境,能够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地协调观:面对真实的洋流情境,能够从人地关系系统的角度分析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地理实践力:能够独立设计模拟实验,演示洋流的形成,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重点】洋流按性质的分类。洋流的成因以及相关洋流案例【教学难点】寒暖流的判断洋流的形成推理【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启发式教学法、问答法、对比分析法、读图分析法【课时安排】3课时,本堂课为第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功能激光翻页笔【教学过程】洋流——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教师活动: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向同学们介绍一个发生在二次大战期间一个比较离奇的军事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可谓固若金汤但监听多日,毫无声响,而德军潜艇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致使盟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为什么德军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呢?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在摇头,没关系,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洋流的形成(板书:洋流的形成)学生活动:听讲,思考老师分享的军事事件到底是怎样实现的设计意图:利用离奇的历史军事事件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到今天的地理教学中。【新课讲授】洋流的概念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流的定义(板书:一、洋流的概念)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在书本上找到洋流的概念,并自己进行洋流概念的理解教师活动陈述洋流的概念: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称为洋流。那么我们从洋流的概念中能提取到哪些关键词呢?学生活动相对稳定、大规模的运动教师活动老师总结归纳并强调洋流的概念。顺势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下列哪些现象属于洋流呢?学生活动(学生自己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潮汐、波浪、海啸不属于洋流,墨西哥湾流属于洋流。教师活动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根据我们前面学习的知识知道,潮汐、波浪、海啸是不稳定的,它们不具有洋流的相对稳定性,因此不属于洋流。湾流不是一股普通的海流,是世界上第一大海洋暖流—墨西哥暖流。2、洋流的划分(按性质)教师活动我们了解到洋流的概念后,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这一幅以北半球冬季为例的全球洋流分布图,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哪些地理信息呢?学生活动(学生表达自己观察到的地理现象)图中有两种不同颜色的箭头,红颜色的箭头代表暖流,蓝颜色的箭头代表我们的寒流。教师活动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我们这里的寒暖流是根据什么进行划分的呢?其实这就是按照洋流的性质进行划分的,现在进入到我们第二部分内容的学习洋流的划分—按性质分(板书:二、洋流的划分 1按性质分)暖流是指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海区的洋流。那我们结合纬度位置,较低纬度位置海水温度会相较高,而较高纬度地区海水的温度相对于较低。那么暖流一般也可以定义为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寒流则是与之相反。学习完寒暖流的概念后我们又回到以北半球冬季为例的全球洋流分布图中,我们观察发现暖流在图中确实主要分布在纬度较低的位置,寒流主要分布在纬度位置较高的位置,那这也验证了寒暖流的定义。学生活动听课,并做好笔记教师活动在我们实际的学习中,如果给出一条洋流我们该如何判断这条洋流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呢?那下面进入到我们本堂课的重难点内容—寒暖流的判断首先我们来看右图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这里的横坐标代表我们的纬度,纵坐标代表我们的温度,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提取到哪些地理信息呢?[使用表层海水温度分布折线图分析出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的变化规律,能更加直观反映温度变化与纬度变化的关系]学生活动0°附近表层海水温度较高,从赤道向南北两极表层海水温度递减。教师活动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左边是老师给出的赤道地区纬度示意图,请同学们判断图中四条洋流的性质。学生活动红色箭头代表暖流,蓝色箭头代表寒流教师活动从图中可以看出,0°代表赤道附近,纬度低,向南北两极纬度逐渐升高。结合寒暖流的定义可知,红色箭头是一条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的洋流属于我们的暖流;而蓝色箭头是从纬度较高地区流向纬度较低的地区,属于我们的寒流。这就是我们寒暖流判断的第一种方法—利用寒暖流的定义进行判断。如果只给出洋流流经地区温度变化我们怎么判断洋流的性质呢?我们知道将全球表层海水温度相等的点连接成一条曲线就得到了海水等温线。如何根据海水等温线如何判断寒暖流,下面进入到我们寒暖流的第二种判断方法。PPT给出了海水等温线变化曲线以及洋流A、B。判断寒暖流的第一步是判断南北半球,我们以洋流A为例进行研究,这里我们主要用赤道法判断赤道所在位置,根据海水温度变化曲线,最南部是14℃向北温度递减,由此可以得出洋流A位于北半球。再找到弯曲最大的凸点位置,过凸点作切线得到CD两点;CD位于10℃到12℃之间,中间海水温度位12℃,高于两侧海水温度,因此A洋流为暖流,根据暖流的性质我们知道A洋流从南流向北。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刚给出的方法在草稿本上划出洋流B的判断过程图。(板书:(1)暖流、(2)寒流)学生活动首先我们根据温度变化趋势可以判断赤道在洋流B的南部,因此洋流B位于北半球;再找到弯曲最大的凸点位置,过凸点作切线得到EF两点;EF位于12℃到14℃之间,中间海水温度位12℃,低于两侧海水温度,因此B洋流为寒流,根据寒流的性质我们知道B洋流从北流向南。教师活动分析的思路很清晰,看来大家对寒暖流的判断都有所掌握了。现在我们来观察洋流流向与海水等温线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活动洋流向哪个方向流动等温线就向哪个方向突出。教师活动我们最后可以得出结论: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我们知道暖流是从水温较高地区流向水温较低地区,寒流与之相反。那么暖流的水温一定比寒流的水温高吗?请同学观看老师PPT上面展示的地图。学生活动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水温高,观察地图进行思考教师活动其实寒暖流是相较于流经海区而言的,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但是在不同纬度海区,暖流水温不一定比寒流水温高。我们以图中的阿拉斯加暖流和加利福利亚寒流为例。阿拉斯加暖流位于纬度较高海区,加利福利亚寒流位于纬度较低海区。又寒暖流性质可知,纬度较低海区低的洋流温度较高。因此这里的加利福利亚寒流温度比阿拉斯加暖流温度要高。所以说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的水温高。其实这也是在做题中经常会犯错误的点,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学生活动听课,跟随老师进行思考,做好笔记教师活动学习完寒暖流的知识点后,老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道练习题,下面请大家认真完成下面低的练习题,随后老师会请同学回答。学生活动水温B>A>C>D。因为AB位于纬度较低的海区CD位于纬度较高海区,因此AB温度高于CD海水温度。再从同一纬度海区进行比较,由寒暖流性质可知,B为暖流A为寒流,而同纬度海区暖流的水温比寒流水温要高,因此B>A;同理可得,C>D。最后我们得出结论水温B>A>C>D。教师活动这位同学分析得很正确,我们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一般先是纵向比较,然后再同类比较,最后得出我们的结论。学生活动听课,跟随老师进行思考,做好笔记3、洋流的划分(按成因)(1)风海流的形成教师活动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么大规模的海水常年稳定地流动?(板书:按成因分)教师活动在太平洋上我们发现,赤道附近的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南北纬40°附近的海水自西向东流动。[运用动图形象直观的展示赤道附近以及南北纬40°附近洋流的流向。]同学们思考一下是什么力量驱动这里的海水做定向运动呢?(纬度提示这里处于行星系中信风带和盛行西风带的位置)依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我们知道,南北纬0°到30°附近盛行信风,北半球是东北信风,南半球是东南信风;南北纬40°附近盛行西风。现在我们以北赤道暖流进行详细的研究。在北纬0°到30°之间盛行东北信风,在东北信风的吹拂下,海水自东北向西南方向流动,我们在左边的受力分析图中画出海水的流向示意图,在北半球前进的物体还会受到一个向右的地转偏向力,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矢量合成最终得到此处洋流的前进方向。这就是北赤道暖流的前进方向来源。我们的北赤道暖流就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像这种由于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的大规模洋流,在地理学上把这类洋流定义为风海流。我们这里分析的北赤道暖流就是风海流。(板书:风海流)学生活动听课,跟随老师进行思考,做好笔记(风海流)(2)密度流的形成教师活动我们回到了德军神不知鬼不觉出入的直布罗陀海峡看看那里两侧海水流动情况。我们观察到这里的表层海水常年由大西洋流进地中海,更为神奇的是深层海水还会由地中海流回大西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地理现象呢?这是因为两海区的温度不同而引起密度发生差异,这里的温度变化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呢?这里我们就要回到我们之前学习的气候章节知识。我们知道地中海沿岸属于我们的地中海气候,那地中海气候有什么特征呢?学生活动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教师活动我们根据地中海气候的特征能联想到与密度变化的关系吗?对的,夏季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地中海海区的蒸发与大西洋海区相比蒸发旺盛。从这幅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地中海海区的蒸发量比大西洋海区的蒸发旺盛,蒸发是不是表面海水的溶液会被蒸发走,而海水中的溶质依旧存留在地中海区中,地中海海区中水蒸发走后,相较与大西洋海平面形成了地中海海区海平面较低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后,海平面会像地中海一侧倾斜,由于重力的作用表层海水就会从高处往低流,由大西洋流进地中海。那么深层海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流向?学生活动因为海水的密度发生了变化,密度高的海水会向密度较低海区流动,这是我们物理学中学过的。教师活动同学们的思路非常新奇,还能结合物理学科的知识迁移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其实刚刚这位同学回答得是正确的。在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的同时由于地中海蒸发旺盛,盐度就比相邻的大西洋海水高,那么底层海水又由高密度的地中海向低密度的大西洋流动。像这种由于各个海区的水温、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地理学上把这类洋流定义为密度流。(板书:密度流)学习完密度流后我们又回到了我们课堂导入的遗留问题,德军为什么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出入直布罗陀海峡。请同学结合我们刚刚学习的密度流来进行分析。学生活动德国的潜水艇在潜出地中海时,关闭发动机,降至海面以下比较深的地区,顺着洋流流出地中海到大西洋,而在回来的时候,又将潜水艇升到比较浅的地区,关闭发动机,顺着表层洋流再流回到地中海。教师活动德军就是利用直布罗陀海峡洋流表层与深层流向不同来偷偷进出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一定的地理意义。最后我们来通过书本上的密度流小实验更加直观地了解密度流。实验开始前我们可以看到红色水杯中是密度较小的水,黑色水杯是密度较大的水,抽开挡板后我们观察会发生什么地理现象?(暂停视频,并讲述暂停前视频播放的内容)我们可以观察到抽开挡板后密度较大的海水分布在底层,密度较小的海水分布在表层。这主要是由于重力作用;我们继续观察后面会发生怎样的地理现象(继续播放视频),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颜色的水在来回往复运动。(暂停视频)我们来看一下最后呈现出怎样的现象。(播放视频直至视频结束)。我们可以看到最后颜色较深的水分布在底层,颜色较浅的密度较小的水分布在浅层。其实出现这种地理现象是由重力和密度双重作用共同影响下形成的。[运用地理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理现象的发生过程,还能培养学生四大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学生活动听课,跟随老师进行思考,做好笔记(密度流)补偿流的形成教师活动最后我们来到了南太平洋,在秘鲁沿岸发现了不同寻常的洋流我们在这里发现这里的海水自下而上运动,带来了丰富的饵料,因此出现大量鱼群,那海水为什么回自己自下而上运动呢?这与该纬度的东南信风有着密切的关系,南纬0°到30°附近盛行东南信风。东南信风致使表层海水自南向北运动。海水流走水平面呈现一个凹槽,两侧和下面的海水过来补充,因此看到海水自下而上运动。像这种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出发海区的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的海水补充而形成的洋流,地理学上把这类洋流定义为补偿流。(板书:补偿流)学生活动听课,跟随老师进行思考,做好笔记(补偿流)教师活动我们学习的补偿流主要分垂直补偿流和水平补偿流,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垂直补偿流。垂直补偿流主要是上升流和下降流。上升流我们以索马里洋流为例进行分析。表层海水在夏季西南季风的推动下向北流动,表层海水流走后为了补偿凹槽,底部的海水向上补充下层较冷海水上涌至表层,形成的补偿流,具有寒流性质。下降流还是回到了我们的直布罗陀海峡地区。地中海流向大西洋的深层海水由于地中海的密度较大,海水进入大西洋后会由于密度重力作用向下运动,这样就形成了下降流。在我们神奇的直布罗陀海峡地区存在补偿流和密度流两种洋流。学生活动听课,跟随老师进行思考,做好笔记【课堂小结】教师活动我们现在一起来总结一下洋流的形成的学习内容,老师来请同学来总结一下。(点2名同学完成网格,一人回答一个网格)学生活动被点名的学生回答问题,所有同学做好小结笔记教师活动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请同学们完成课本上风海流的模拟实验,下节课上课前老师会带领大家一起完成这个地理小实验,下课!【板书设计】洋流的形成一、洋流的概念二、洋流的划分按性质分寒流暖流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教学反思】在本次洋流的形成的整体教学过程中,通过二战时期离奇的军事事件导入新课,同时贯通了上一节课的内容,同学和老师对我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评价,其中有褒奖也有不足。优点:板书工整,完整。重难点突出,强调重难点讲解洋流的形成实比较有条理以德军在二次大战期间离奇的军事事件导入比较新颖。但本次教学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讲课语调过于平缓,没有抑扬顿挫富有激情。在判断下列哪些地理现象属于洋流时提问设置不明确,学生容易产生误解;同时自己也出现口误,将一个问题问了几次。内容之间过渡有些生硬不够流畅,只是简单的提出问题过渡到下一个内容,并没有设置良好的情景讲课时紧张,讲解语速过快,讲课声音偏小,出现了非常多的口误,特别是在寒暖流的判断过程中,口误非常多。普通话不标准,n、l不分。教师用语口语化太过严重,有许多明显卡顿,讲解时不具有富有亲和力PPT设计有待加强,讲解的内容过多,讲解内容比较简单宽泛,没有深入解析知识点,内容逻辑顺利可以更连贯。课堂时间把控不到位,讲解到末尾时发现时间上可能会超时就加快讲解的速度,导致后面的知识点根本就没讲清楚,都是一笔带过。课堂上设置的地理小实验视频没有很好的利用,讲解地理现象时没有清楚的讲解,也是一笔带过,没能把握视频讲课的精髓。本次课堂教学是我大学以来第一次给大家上地理课,PPT也是根据自我理解查询资料、阅读教材后亲手制作,如何安排教学环节与内容,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设计板书,如何选择讲解内容等,着实是一门大学问,我资历尚浅,做出的PPT和设计的教学与一个好地理老师之间仍有差距,但也正是因为明白了差距,我才更加敬畏教学,更明白一堂好课需要在背后付出多少精力。在此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更充分的去准备和练习我的每一趟课,逐步提高改正自我教学水平和对教材的理解,希望我能够成为一名好的地理老师。在此感谢这次模拟教学精力,感谢刘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指正!我将继续努力学习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