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学科学总复习(苏教版)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小学科学总复习(苏教版)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2025年小学科学总复习(苏教版)知识清单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1.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3.热空气要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轻,所以热空气会向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4.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栖息地。
5.根据土壤中含沙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砂质土、壤土、黏质土。
6.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7.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8.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9.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10.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
11.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会发生改变,颗粒不同的固体混合前后体积会发生改变。
12.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13.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14.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15.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
16.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17.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雨水和积雪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18.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使海水发苦发咸所以不能直接饮用。
19.除了生物资源,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20.节约用水的方法:农田滴灌、循环用水、使用节水产品等。
21.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2.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23.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强。
24.食物的消化路线:口腔—咽部—食道—胃 —小肠—大肠—肛门。消化道是通过蠕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25.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
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梳理
1.种子的发芽的条件是:适宜温度、空气和适当水分。
2. 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 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3.花的结构:花托、花瓣、雌蕊、雄蕊。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
4.植物的传粉方式:昆虫传粉(虫媒花)、风力传粉(风媒花)、自花传粉、人工传粉。
5.果实包括种子和果皮。花、果实、种子都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6.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7.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强大的根系,叶细小,表面有不透水的覆盖层。
8.水生植物能适应水中生长,是因为有的柔软,有的体内有气室 。
9.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发现声音可以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传播的方向是各个方向。
11.声音的强弱叫音量,与振幅有关(用力的大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音物体的薄厚、长短、粗细有关。
12.噪声是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
13.在常见的材料中,有的直接来自大自然,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它们属于天然材料;有的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玻璃、塑料等,它们属于人造材料。
14.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现在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为了保护树木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
15.人类生产合金是从制作青铜器开始的。
16.塑料的特点:质量轻、化学稳定性好、不会锈蚀、耐冲击性好、防水性好、耐磨耗、绝缘性好、导热性差、成本低等。缺点:不易分解。
17.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气温通常用气温计来测量。百叶箱是用来放置气温计等仪器的木箱。
18.云也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天空中云的多少叫作云量。如果把天空看成一个圆,把这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我们就可以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
19.雨量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是指24小时的降水总量。
20.风也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风吹来的方向叫作风向,风的强度叫作风力。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力可以用风力计来测量。
21.天气是指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的综合状况。在一定的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就是该地区的气候。
22.科学家在科学探究要经历七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
23.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万有引力。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梳理
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有无脊椎,将它们分为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脊椎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鱼类的共同点: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表面有鳞、有鳃、有鳍、嘴总是不停地开合、眼睛长在头部两侧、生活在水中等。
3、鱼鳃和鱼鳍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4、鸟类是体表有羽毛、有翼、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体表有羽毛是鸟类的共同特征。
5、喙和足是鸟类的主要器官,喙也是鸟类特有的器官。不同鸟类的喙和足形态差异很大,这与它们生活环境、生活习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6、哺乳动物是身体表面有毛、恒温、胎生和哺乳的高等脊椎动物。
7、哺乳动物的皮下脂肪具有保持体温的作用。
8、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9、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10、按照运动的路径分类,可以把生活中物体的两种常见运动方式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1、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做物体的运动轨迹。
12、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13、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前进、后退、摆动、振动、绕圈、旋转、滚动、上升、下降。
14、物体的运动形式往往不是单一的。一个复杂的运动往往是由多个简单的运动组合而成的。如旋转木马设施整体围绕中轴做旋转运动,一个个的木马围绕中轴在绕圈同时做上下运动。
15、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16. 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方向。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
17.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弹力。
18. 人们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制成了弹簧测力计。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
1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摩擦力。
20、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流体(如水、空气)中物体的形状等会影响摩擦力(或阻力)的大小。
21、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作浮力。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22、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23、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同样体积的物体,质量越小的越容易上浮。同样质量的物体,体积越大的越容易上浮。
24、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该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利用了浮力的原理。
25、能够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都是一个闭合电路。
26、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要分别连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 形成通路, 灯泡才会亮起来。
27、像铁钉、铝箔这些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这些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28、人体、自来水和盐水都是导体,纯净水不容易导电。
29、不同的液体导电性能不同,改变盐水浓度或电压,它的导电性能也会发生变化。
30. 通过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看小灯泡亮不亮,判断电路是否是通路。利用这个检测器可以检测暗盒里的电路。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时,小灯泡不亮——电路不通;小灯泡亮了——电路通了;小灯泡变暗了——电路通了,但增加了用电器;小灯泡变亮了——增加了电池。
31、不同的用电器所使用的电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些靠电池供电,如电子手表、遥控器、计算器、遥控汽车、手电筒等;有些靠发电厂供电,如电脑、空调、洗衣机、取暖器、电饭煲等。
32、生活中的电分为直流电和交流电。直流电由电池提供,交流电由发电厂提供。
33、把许多用电器连接在同一个插座上,或者用电器连续使用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因绝缘体过热而引发火灾。
34、做一个水果电池,需要的材料有水果、铜片、锌片、导线、LED灯等。橙子、苹果、番茄、土豆都可以做水果电池,最好使用酸性较强的水果或蔬菜。
35、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一些岩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着。
36、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石灰岩。
37、我们可以从颜色、颗粒大小、声音、划痕颜色、吸水性、是否有气孔、条纹、是否含有植物或动物的痕迹等来研究岩石。等方面观察和描述岩石的特点。
38、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是搜集、清理、判断、装盒、贴标签。
39、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积木”,矿物使岩石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矿物不同于岩石的特征:颜色相近、成分比较集中、有一定的晶体结构等。
40、观察、描述矿物特征的方法:
方法一:将矿物在白纱纸上用力划一划,观察粉末的颜色。
方法二:运用放大镜观察矿物晶体的形状。
方法三:观察矿物断口处的光泽。
方法四:用手电筒照射矿物,辨别矿物的透明度。
方法五:用不同的硬物刻、划矿物,鉴别矿物的硬度。
41、铁矿石到铁制品的生产过程:开采铁矿、粉碎铁矿石、高温炼出铁水、分离铁水和矿渣、浇铸冷却成型、加工成铁制品。
42、石膏可用于制造水泥、建筑、模型,还用于医疗、食品等行业。
43、为了节约和保护矿产资源,我们应该:(1)要节约使用矿物资源。(2)回收利用矿物资源。(3)要保护好这些矿物资源。(4)积极开发新资源。(5)加强宣传。
44、所有的工程师项目都和人的需求有关,因此,工程师还要懂一些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45、一个完整的项目包括六个步骤(或一项工程活动包括六个环节):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展示交流。
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梳理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3.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有电子水温计、电子体温计、干湿温度计、红外线感应温度等。
4.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5.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6.冰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融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融化后温度持续上升。
7.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8.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9.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10.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11.像地球这样,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行星。
12.地球表面有液态的水,温度适宜,是太阳系中目前唯一已知有生物,特别是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13.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层、冰川;蓝色部分可能是海洋;咖啡色部分可能是山地、沙漠;绿色部分可能耕地、森林和草原。
14.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而形成的。
16.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
17.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18.月球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
19.太阳是一个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天文学家把太阳这样的星球称为恒星。
20.阳光照射到地面上,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2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到东,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再到长。
22.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23.—天中最短的影子出现在中午。
24.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阳的移动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关系,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计时工具。这一类计时工具在西方被称为“太阳钟”,在中国被称为日晷。
25.至今,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约150万种动物,其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是昆虫,约占动物总数的80%。
26.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 胸部有三对足, 多数有一或两对翅。
27.甲虫是数量最多的昆虫,它们身体外部有硬壳,前翅质地坚硬,角质化。
28.昆虫的一生在形态、生活习性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可以通过饲养昆虫来了解它。
29.蚕卵是椭圆形的,呈淡灰色,中间凹陷。刚出壳的小蚕,全身乌黑,布满细毛,形似蚂蚁,因此叫蚁蚕 ,只有两三毫米长。
30.蚕的一生分为蚕卵、蚕(幼虫)、蛹、蚕蛾(成虫)四个阶段。
31.除了通过观察、分析和整理观察日记,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昆虫更多的奥秘。
32.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33.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新生命,只要落在适合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34.蚕豆是双子叶植物,种子是由种皮和胚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35.无论种子怎么摆放,发芽后总是根朝下,芽朝上。
36.有空气、适当的温度和水,种子才能萌发。
37.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很多:蒲公英借助风力传播种子;椰子依靠水力去“旅行”;鬼针草依靠人类和动物传播种子;野樱桃靠鸟类或其他动物传播种子;凤仙花传播种子的方式是自身“弹射”。
38.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来繁殖。人们利用这种特性,创造了扦插和嫁接等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
39.在自然条件下 ,大多数动物通过雌雄结合产生后代。
40. 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领。
41.像 鱼和鸟那样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像人、马、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42.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43.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几乎都需要水、空气、温度、阳光。
44.大自然为植物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水、空气、温度、阳光和土壤 ,还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要的各种材料。
45.生物要依赖环境生存,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为应对某些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
环境的变化,除了自然原因以外,还有人为原因,如砍伐森林、城市扩张、工业污染、海洋污染等。
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梳理
1、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2、按照光源的特征,可以将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光是一种能量。从蜡烛和细钢丝发光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光源发光需要能量。
4、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5、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
6、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如镜子、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有抛光的金属面等。
7、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
8、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有关系。利用镜子、水雾和三棱镜可以制造“彩虹”
9、光的色散原理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的。
10、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
11、白光可以分散成不同色光,而且不同色光能混合成白光或其他颜色的光
12、我们可以用彩光手电筒和分色圆盘陀螺来认识不同色光能混合成白光或其他颜色的光。
13、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
14、热传导时,热可以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15、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
16、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通过接触都有热传导的现象。
17、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对流。
18、热对流时,热总是由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19、太阳与地球之间有很大一部分空间没有任何物质,但是太阳仍然能够将热传递给地球。像太阳、篝火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
20、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
21、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这三种方式。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
22、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热量。
不同点:一是热传递的过程不同。热传导需要直接接触;热对流是循环传递;热辐射是从热源处向四面八方直线传递。二是热传递的媒介不同。热传导在固体中传递能力最强,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弱;热对流只在气体和液体中存在;热辐射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传递。
23、像铜、铝、钢等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等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
24、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双层窗户可以隔热保温等事例,是因为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25、地球仪有政区地球仪和地形地球仪两种。
26、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如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是陆地的五种基本形态。
27、各种地形的主要特点:山地地势高,起伏大。平原地势低,地面平坦,起伏小。丘陵地势中,地面起伏较大。盆地周围地势高,中间地势低。高原地势高,起伏小。
28、海底的地形也是起伏不平的,有盆地、平原、丘陵、海沟等地形,并不像游泳池底部那样平整。
29、陆地上和海洋里都有火山。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从裂缝中涌出或喷出。
30、火山根据活动状态,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三种类型。
31、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掩埋城市和乡村,污染空气,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也能为人类造福,带来矿产资源、地热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有益的资源。
32、当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过度挤压而突然破裂或错动时,会引起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引起房摇地动,这就是地震。
33、地震的能量大小用震级来表示,对地表的破坏程度用烈度来表示。
34、地震发生时应保持镇定,采取正确的避震和逃生方法,避免错误的做法。就地避震时要选择安全场所、保护好头部。逃生时要走安全通道,到空旷的广场。
35、科学家根据探测结果,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其中,薄薄的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温度和压力极高。
36、地球板块运动的力量来自岩浆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产生的运动。地球板块运动引发的自然现象有火山喷发、地震、海陆变迁、大陆漂移等。
37、地球表面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外部力量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
38、风、流水、冰、温度变化等都能改变地表的形态。
39、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40、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
41、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42、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
43、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就成了雨。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没有融化,就成了雪。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
44、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过程: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蒸腾变成水蒸气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降水。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总量保持不变。
45、人的身体可以觉察到环境的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些环境的改变或信号就是刺激。由刺激引起的相应活动或变化就是反应。
46、声音信号刺激、光信号刺激、体内感受信号刺激以及较为高级的语言信号刺激是四种常见的典型刺激形式。
47、反应是由刺激导致的。个体之间的反应速度存在差异。
48、脑和脊髓是身体的控制中心。脑负责存储和加工信息,脊髓负责下达简单的命令,并把来自感官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再把大脑的指令传递给周围神经。周围神经既要负责收集各种感觉信号,又要把大脑的指令传送到肌肉,使其做出反应。
49、神经系统信息传递的路径:感觉信号——周围神经——脑和脊髓——周围神经——做出反应。
50、脑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它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
51、人的大脑负责各种认知和思维活动,还负责管理人的情绪和运动。拥有高度发达的大脑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
52、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学习科学打下了基础。利用图形表征是建立知识网络的有效方法,如气泡图、概念图、鱼骨图等。
53、人工智能是一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大脑功能的新技术。智能机器人可以模拟人类的思维,拥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4、人工智能未来可运用在生产、生活、军事、航空航天等各领域。
55、保护大脑的方法有:①充足的睡眠;②加强体育锻炼;③全面均衡的营养;④保持愉快的情绪;⑤不吸烟、不酗酒;⑥逗着玩不能打脑袋;⑦运动时保护头部。
56、人睡眠不足时,会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思维反应不灵敏等症状。
57、在现实生活中,完成一项工程任务不仅需要不同领域工程师的合作,还需要相同领域工程师的合作与分工。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1.动物、植物、细菌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2.英国科学家胡克是第一位发现细胞的。
3.植物、动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不同的人体细胞也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4.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有些细胞很大,如动物的卵黄。
5.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它们没有头、脚、眼睛,也没有根、茎、叶,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6.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7.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生活着微生物。有的微生物还能生活在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地方,如火山、岩石里。
8.有些微生物并不微小,如蘑菇、木耳、银耳、灵芝等把它们归为微生物,是因为它们的生存方式与某些微生物相似。
9.馒头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容易发霉。
10.防霉方法及其依据
防霉方法来自科学课助手 依据
真空包装 隔绝空气
放干燥剂、空调除湿、烈日暴晒 减小湿度
消毒柜杀菌 杀死霉菌菌种
低温保存 降低温度
11.微生物的“功”与“过”:
“功”(1)可以利用微生物生产新的食物:例如,制作馒头和面包,离不开酵母菌;制作泡菜和酸奶,离不开乳酸菌。
可以利用微生物生产调味品:例如,酿酒离不开一些曲霉和酵母菌,制醋要用醋酸菌,制酱要用多种霉菌。
(3)微生物能产生腐殖质,增加土壤肥力。
“过”(4)微生物会导致食物变质:如食物发霉是因为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5)有的微生物会引起疾病:如流感病毒会导致人感冒。
12.实验:做酸奶
①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大量繁殖并把牛奶发酵成酸奶。
②保温容器消毒、鲜牛奶加热的原因:灭杀霉菌,防止酸奶变质。
13.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继青霉素之后,人类又利用其他微生物生产出元多种治疗细菌性疾病的抗生素。
14.人们采用多种方法消灭病菌:高温煮沸、 紫外线照射、喷洒消毒液、涂碘酒等。
15.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生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人们从中获得很多启示,设计了一些很实用的物品。
16.蜜蜂用正六边形建蜂巢的优点:耗最少的蜂蜡、修建容积最大的容器,且容器抗压能力强。
17.人们造船时从鱼身上得到的启示
(1)人们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质骨架模仿鱼骨,以桨模仿腹鳍,以舵模仿尾鳍。
(2)人们根据鱼利用鱼鳔上浮、下沉制造了潜水艇。
18.人类通过模仿鸟的形状及羽毛,制造了飞机。
19.人类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创造出各种人造物。这些做法逐渐发展为一门从自然中学习、进而应用到工程技术中的学科——仿生学。
20.鸡蛋壳的特点:很薄、很轻,表面呈球形。
21.鸡蛋表面的曲面结构能够很好地分散所承受的压力,承受外界冲击的能力较强。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设计运用了蛋壳结构,特点是用料少、自重轻、坚固耐用。
22.拱形结构和蛋壳结构很相似,拱形结构的承重能力强,很多建筑物上都运用了拱形结构。
23.无梁殿没有木梁、木柱,全殿用砖石砌成大大小小的拱形结构。
24.根据海豚探路运用回声定位的原理,声呐、B超、蝙蝠、雷达都属于回声定位的原理的应用。
25.潜水艇的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进行海底探测定位、导航行等。B超诊断仪通过发射超声波,探测人体内部是否健康。
26.手臂的工作原理:肌肉牵拉骨骼绕着关节转动。人体手臂的仿生应用,液压动力部分相当于肌肉,连接部分相当于关节,吊臂相当于手臂的骨骼。
27.许多动物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并方便捕食,形成了与周围环境十分相似的体色,这种体色就叫保护色。人们根据动物的保护色,发明了迷彩服。
28.工程师借鉴昆虫的三角步态在稳定性、机动性等方面的优势,设计并制造了六足仿生机器人。
29.技术人员受到鲀启示,发明了一种试管刷子,用来清理锥形瓶和烧瓶。
30.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绕地球转,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31.在地球上,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白天,没有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夜晚;由夜晚逐渐过渡到白天的那段时间是清晨,由白天逐渐过渡到夜晚的那段时间是傍晚。
32.穿过地球南北极的轴叫作地轴。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从北极看,地球像陀螺一样绕着地轴逆时针自转,约24小时转一圈。
33.在自然界中,有些花和叶子白天张开,夜晚收拢;有些花和叶子夜晚张开,白天收拢。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利用这一特点编排出一个花钟 。
34.有些动物白天活动,夜晚休息,如狗、公鸡、蝴蝶、蜜蜂等;有些动物白天休息,夜晚活动,如猫头鹰、蛾子、刺猬、蝙蝠等。
35.猫头鹰适应夜间活动的特殊本领
(1)视觉敏锐,能够察觉极微弱的光亮。
(2)听觉灵敏,能够准确分辨声源的方位。
(3)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不容易被发觉。
36.生物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生命活动,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就是生物体的生物钟。
六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梳理
1.物质的变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
2.水结冰没有产生新物质。
3.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
4.没有生锈的铁是银白色,铁锈是暗红色。
5.铁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都不生锈,只有把铁放入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水里,铁才会生锈,铁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6.防锈的方法有擦去水分、覆盖塘瓷、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抹油、放干燥剂等。
7.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瓶汽水,会使人感到清凉。因为气体从口中和鼻中排出时,会带走身体里的一部分 热量。
8.白醋和小苏打混合的气泡是二氧化碳。
9.汽水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水溶液。
10.在众多的科学家中,有一类是化学家,他们常常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成分,并制造新物质。
1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使点燃的蜡烛熄灭。
12.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采用提取、合成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
13.化学家发现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成分,其中氮气的含量最多,约占78%,氧气的含量次之,约占21 %,
14.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不仅指形态结构,还包括生理特点、行 为方式等方面,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15.动物有遗传现象,植物有遗传现象,所以说生物都有遗传现象。
16.动物亲代的相似点有外形、毛色、花纹、神态、食物及生活习性。
17.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这 种现象称为变异。
18.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19.生物变异分为两种:一种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是由环境 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20.孟德尔是著名遗传学家,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21.美国细菌学家埃弗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学家克里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模型。
22.生物因父母的结合、生物体自身、人工干预等都可能产生变异。
23.采用添加化学物质,或用放射性物质照射的方法,也可以使生物产生变异。
24.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25.所有关于恐龙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对化石的研究。
26.会飞的恐龙如翼龙 飞龙,水里游的恐龙鱼龙,蛇颈龙 、吃肉的恐龙有霸王龙,吃植物的的恐龙有梁龙。
27.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 子、脚印等。
28.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29.脚印化石属于遗迹化石;三叶虫化石属于外壳化石;鱼化石属于残骸化石。
30.大自然中的化石如:恐龙化石、植物化石、三叶虫化石、鱼化石。
31.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已经形成的化石有些上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随着岩石的侵蚀或坍塌,化石便暴露出来。
32.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底层中出现了,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才出现。
33.用化石可以证明鸟类起源于恐龙、大陆漂移学说、生物进化论
34.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
35.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组成了太阳系。
36.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7.固态卫星中水星的运行速度最快。金星是夜空中最亮的行星。地球适合生命的生存。火星的环境与地球最接近。
38.气态卫星中木星的卫星最多。土星有美丽的光环。天王星“躺”在公转轨道上自转。海王星表面的蓝色是甲烷气体。
39.为了天文学研究的需要,国际天文联合会将全天空划分成88个星座,如猎户座、天鹅座、大熊座、小熊座等。
40.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北极星是小熊座的一部分。
41.北斗七星的斗勺开口方向再延长5倍距离就是北极星。
42.银河中每一个亮点都是恒星。
43.银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银河系中有超过1000亿颗恒星,太阳只是银河系中极其普通的一颗恒星。
44.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就是人类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
45.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作。
46.射电望远镜专门接受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
47.用哈勃空间望远镜能看到距地球130多亿光年的原始星系。
48.“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位于中国贵州,简称FAST。
49.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
50.第一个尝试利用火箭克服地球引力飞天的人是我国明朝的万户。
51.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起,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多种航天器。
52.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升空。
53.“天宫”1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
54.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55.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宇宙空间的航天员是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航天员是美国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56.载人航天器有: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空间探测器有“卡西尼”号、“新视野”号、“旅行者”1号;登录器有“好奇”号火星漫游车、“玉兔”2号月球车。
57.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不断地进行科技发明,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些发明的影响特别大,例如轮子、蒸汽机、互联网等。
58.蒸汽机车比马车快,而且载人载物多,使人和货物的流通速度大大加快。
59.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60.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与动物分开。
61.瓦特对发明了蒸汽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
62.由于蒸汽机的丰功伟绩,因此人们把19世纪称为“蒸汽时代”。
63.1946年,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64.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才揭开了粪便增产的秘密。实践证明,人造肥料确实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65.人造肥料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液态的。
66.无土栽培也叫营养液栽培,就是用非土壤基质或栽培容器固定植株,用营养液浇灌的栽培方法。
67.高层建筑的出现,离不开钢筋混凝土的发明。
68.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者是法国人约瑟夫·莫尼尔。
69.钢筋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承重更高。
70.现代工业中搅拌机、塔吊、机床、水泵都用到了电动机。
71.蒸汽机产生的巨大动力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开启了用蒸汽带动机器运转的时代。
72.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使动力的获得变得更加便捷,因为电力可以实现远距离传送而不用总是与锅炉相伴。
73.电动机取代了笨重的蒸汽机来驱动机器,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
1、声、光、热、电、磁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一种表现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
2、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看不到,但是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者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3、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的速度越快,动能越大。
4、位于高处的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都具有能量,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势能,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高度、形变的程度有关。
5、机械能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
6、热能能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方式,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7、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生产出来的电能,一部分被我们立即消耗了,还有一部分会被储藏到电池中,
8、化学能储存在绿色植物、食物、电池、煤、石油等物质中。化学能可以变成热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化学能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9、阳光中的光能给我们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食物和照明。光所具有的能量属于电磁能
10、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在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11、动能与势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动能除了能与热能相互转换,还能与电能相互转换。
12、点燃酒精灯,酒精灯的化学能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
13、电能可以转换为磁能,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作电磁铁。
14、电磁铁与磁铁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有磁性;能隔物吸铁;有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能指南北。
不同点:电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磁极的方向可以改变,而磁铁不可以。
15、电磁铁磁力大小与这些因素有关:铁钉越大,磁力越大;导线绕的圈数越多,磁力越大;电量越大,磁力越大;导线越粗,磁力也越大。
16、电磁铁的应用:电铃、电风扇、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等。
17、一种生物之所以能够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栖息地。
18、 生物的生长受到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
19、大熊猫喜欢生活在海拔高、气候寒冷、植被茂密且种类繁多、竹子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环境相对封闭的地方。
20、大多数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糖类和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
21、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生产者;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消费者;还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被称为分解者。
22、完整的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它们都是食物链中的重要角色,缺一不可。
23、不同的食物链交织形成了食物网。
24、常见生态系统:陆地有: 森林、草原、雪地、极地 等 ;水中有: 海洋、湖泊、河流等 。
25、生态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
2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 一定数量且变化不大 ,这种状态就叫作生态平衡。
27、 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与此同时,动物也具有应对环境变化的本领。
28、角马和水牛会因为季节的变化而向其他地区迁徙。
29、寒冷的冬季,熊 、 松鼠 、 青蛙 、蛇 、蝙蝠、刺猬等动物不吃也不动,以冬眠的方式度过寒冬。
30、动物界不同的动物适应生存的本领是多种多样的有:迁徙、洄游、冬眠、储存食物、“拟态”(伪装)等。
31、自然界有许多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阳光、水、 空气、土地、动植物、矿物等,它们被称为自然资源。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有不同的用途,有的和物品制造有关,有的和能量利用有关,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它们。
32、根据资源的物质种类和圈层特征将自然资源分为位于地表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位于地下的矿产资源,还有同时分布于地表和地下的水资源。
33、热带雨林资源和海洋资源这两种资源都是复合型资源。
34、热带雨林有五大功能:① 蒸腾作用大,提供了 50% 的大气水;② 光合作用强烈,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③ 能保持生物多样性 ;④ 植物多,既能保持水土,又能提供多种植物资源 ;⑤ 具有保水能力,是巨大的“储水库”。
35、海洋资源成为21 世纪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点的原因:
①海洋资源储量巨大。②地球表面的 71% 覆盖着海洋,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 97%。③海洋资源品种丰富。④海洋资源具有较强的更新能力。⑤海洋资源目前被开发利用的程度较低。
36、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和化工原料,煤、石油、天然气和水能共同构成常规能源。
37、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能储藏和提供各种能量的自然资源被称为能源,如木材、煤、石油等。能源的共同特征——能储存和提供各种能量。
38、煤、石油和天然气是远古时代生物的遗骸在漫长的地质年代经过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可燃性矿物质,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39、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用途:煤可以用于燃烧发电、烧水取暖;石油可制作汽油、柴油、煤油、石蜡、润滑油、凡士林、沥青等;天然气可制造氮肥、发电、 焊接等。
40、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成因相同,都具有可燃性,都能提供能量,储存的是太阳能,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状态不同,热值不同,成分不同,用途不同,价格不同,开采方式不同等。煤运输方便,燃烧产生的废气容易污染大气。
41、新能源指新发现的或发现时间虽久但因技术经济条件限制而未得到广泛使用的能源,常见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核能、潮汐能等。为解决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常规能源终将枯竭的问题,人们正在努力开发新能源。
42、在不改变车体及重量、地面材料的前提下,光电板受光面积和受光角度对小车速度有影响。
43、土地、太阳能、水、森林、地热等自然资源,在较短时间内能再生或再循环,被称为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在地下要经过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使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被称为不可再生资源。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
44、面临短缺的自然资源主要有:淡水资源、土地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粮食资源、森林资源。
45、守护自然资源的三种方法:
一是减少消耗——尽可能少用,只买真正要用的东西。
二是重复使用——尽可能避免使用一次性用品。
三是回收利用——回收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加工成再生材料。
46、双层玻璃分为双层中空玻璃和双层真空玻璃,均具有良好的隔热、隔声性能。
47、可能造成水域污染的原因有:直接排放工业废水;直接排放生活污水、粪便;农药、化肥等随着雨水流入水域;随意向水体倾倒固体垃圾。
48、被污染的水是如何危害人类健康的:被污染的水中所含的病原微生物会引发各种传染病,如痢疾;水中的有害物质会导致人体中毒。被污染的水还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污水灌溉会影响灌区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植食动物的健康。
49、来自土壤的污水会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进入水域。
50、地面的固体废弃物会随着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进入水域。
51、去除水域中的固体废弃物常用的方法,包括打捞、沉淀、过滤等。
52、治理水污染的主要方法,如雨污分流等。
53、汽车尾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会出现树叶变黄、掉落等情况。
54、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霾是大量肉眼无法分辨的颗粒悬浮空中,使大气呈混浊状态的一种天气现象。空气中的PM2.5,即粒径在 2.5 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形成霾的主要原因。
55、应对雾霾的方法有减少室外活动时间和次数,外出佩戴防霾口罩等。
56、为净化空气我们应:植树造林;治理机动车尾气,多环保出行等;禁止焚烧垃圾;控制道路扬尘污染等。
56、地球上有着众多不同的生态环境,每个生态环境中都生活着许多物种,同一物种又有着许多个体差异,这些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57、生物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一个生物种群是多样性的,那么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可能就更多,这就确保了物种的延续。而某一物种的消失,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相关生物的生存。
58、昆虫消失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的影响:大量植物将无法繁衍;无数动物会失去食物来源。
59、近200 年来已经灭绝的动物有笑鸮(xiāo)、白鳍豚、日本狼、欧洲野马、纽芬兰狼、旅鸽、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灰熊等等。
60、生物变少的原因:包括人为和非人为因素造成的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如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全球气候变化等。
61、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其中减少对野生动物制品的消费需求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做法。
62、“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是国际环保组织野生救援协会的口号。
63、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地。土地为生物提供了约30% 的栖息地。
64、垃圾治理的做法有执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减量、发展垃圾发电技术等。
65、为保护土地我们可以这样做:减少厨余垃圾、杜绝垃圾中的化学污染、枯枝落叶粉碎后做成肥料、减少垃圾填埋等
66、厨余垃圾通常有粉碎直排、填埋、肥料化处理、饲料化处理、能源化处理等方法。
67、对建设美好家园的建议:落实环保举措、推进节能减排、制定法律法规、倡导人人出力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