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版科学教材核心素养提升系列讲义第5讲 经纬网、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师版)【内容结构】【科学概念1 经纬网】(一)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拓展1.经线是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2.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2.东西半球的判断:如下图所示,图中“”部分为东半球。可简记为“小小东、大大西,不大不小各东西”。即:小于20°的东经度和西经度在东半球;大于160°的东经度和西经度在西半球;20°~160°的经度,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二)重难点例析例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所有的纬线都等长 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等长 D.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答案】C【解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分各条经线,人们给它们标了度数,叫经度。经度的变化规律为: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到180°。A、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故A错误;B、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故B错误,依据题意;C、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故C正确;D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到达北极点,回不到原点,故D错误;例2.贝贝是个小小地理谜,他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观察绘制了下面的经纬网简图(下图)。(1)其中观察角度相同的两幅图是(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2)下列对图中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甲图有3条经线 ②乙图中有最长纬线圈 ③丙图标有北极点 ④丁图有赤道全貌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答案】(1)B (2)A【解析】(1)读经纬网图可知,甲图的两点是北极点和南极点,正面对着赤道;乙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北半球图;丙图是以南极点为上方的侧面图;丁图是面对着赤道,图中两点是北极点和南极点。因此,四幅图中,甲图和丁图的观察角度相同。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读甲图可知,图中有三条经线,中间是0°经线,东西两边是90°E和90°W经线,故①正确;读图乙可知,图中圆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赤道,故②正确;读图丙可知,图中极点是南极点,故③错误;读图丁可知,图中只能看到赤道的一半,不能看到全貌,故④错误,故选A。例3.如图所示,乙在甲的 方向,乙在丙的 方向。( )A.东北 西 B.北 西 C.北 西南 D东北 西南【答案】C【解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分析可知,乙在甲的正北方向,乙在丙的西南方向。(三)创新思维训练1.地球仪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纬度自南向北逐渐增大至90°B.30°W与30°E之间相差180°C.赤道是0°纬线,也是最大的纬线圈D.经线的形状是圆形,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2)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既在西半球又在南半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3)图中甲的经纬度是( )A.(0°,30°W) B.(23.5°N,30°E) C.(23.5S,0°) D.(30°S,60°W)【答案】(1)C (2)D (3)B【解析】(1)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界,分别向北、向南度数逐渐增大到90°,A错误。30°W与30°E之间相差60°,B错误。 赤道是0°纬线,也是最大的纬线圈,C正确。 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D错误。 故选C。(2)赤道是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甲在赤道以北,在北半球,A错误。丙在赤道上,C错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乙在0°经线上,为东半球,B错误。丁在60°W经线上,在西半球,D正确。故选D。(3)甲在北回归线上,纬度应为23.5°N,且在东经30°的经线上,经度应为30°E。所以甲的经纬度应为(23.5°N,30°E),ACD错误,B正确,应选B。2.渔民在南海某地(10°N,117°E)附近海域作业,突遇渔船机械故障,某渔政船立即从海南某地(20°N,110E)前往事发地营救。渔政船应该选择的方向大致是(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正南方向 D.东南方向【答案】D【解析】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据此读图可知,从海南某地前往事发地点,前进方向大致是东南方向。故选D。3.如图是甲、乙两点所处经纬度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处于北半球 B.甲、乙都处于西半球C.甲所处纬度是15°N,乙处所处纬度是45°N D.甲所处经度是45°W,乙处所处经度是15°W【答案】D【解析】如图所示甲的坐标为15°S、45°W,乙的坐标为45°S、15°W,故甲位于南半球、西半球,乙位于南半球、东半球。故选项ABC说法错误,选项D说法正确。4.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的纬度为30°SB.纬线上AB的长度是经线上BC长度的两倍C.B点位于东半球D.C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答案】A【解析】A、根据图中0°经线左边东经、右边是西经,可知,此图是南半球,则B点的纬度是30°S,故A正确。B、60°纬线的长度等于赤道处的一半,也即经线的一半,图中AB在30°纬线上,故B错误。C、B点的经度为30°W,因此B点属于西半球,故C错误。D、根据经纬网定向可知,C点在A点的西南方向,故D错误。5.如图中关于①②③④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②区域位于③区域的西南方向 B.图中①区域位于东半球中纬度C.图中①②③④区域中,面积最小的是④ D.图中属于是东半球地区的是①②【答案】C【解析】A.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图中②区域位于③区域的东北方向,A错误。B.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0°~30°为低纬度地区,图中①区域位于西半球低纬度,B错误。C.纬度越低,纬线越长,图中①②③④区域中,面积最小的是④,C正确。D.①、③、④为西半球,②为东半球。6.如图所示,符合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答案】B【解析】A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的东北;B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C图中甲地在乙地正东,丙地在丁地东南:D图中甲地在乙地东北,丙地在丁地西北,7.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图中甲、乙、丙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位于西半球 B.甲、丙属于中纬度,乙地属于低纬度C.乙、丙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D.甲在乙的西北方向(2)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假如甲、乙、丙三人以同样的速度同时从各自所在位置出发,最先到达180°经线的是( )A.甲 B.乙 C.丙 D.同时到达【答案】(1)A (2)A【解析】(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图中甲、乙、丙的经度都位于西半球,A正确;甲位于北纬60°,位于中高纬度分界线上,丙位于南回归线上,位于低纬度,乙位于赤道上,位于低纬度,B不正确;乙、丙分属不同纬线,乙位于赤道,是最长的纬线,C不正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甲位于乙的正北方向,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2)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图中甲、乙、丙三人纬度最高的是甲,因此距离180°经线最近的是甲,最近的是甲。甲、乙、丙三人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速度相同,最想到达180°经线的是甲,A正确,BCD错误;故选A。8.读局部经纬网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四块阴影区域的经度和纬度跨度相同。纬度跨度均为15°,即南北实际距离都相同;经度跨度虽然相同,实际距离则不一定相同,纬度越低,实际距离越大,四块阴影区域中,纬度最低的是④,东西实际距离最大的是④,因此图中阴影部分实际面积最大的是④,D正确。综上,ABC错误,故选D。9.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是西半球B.丙丁两点所在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C.丙点位于极圈以内D.丁点所在的经线最长(2)下列关于东西半球的描述,正确的是( )A.B.C.D.【答案】(1)A (2)C、D【解析】(1)读图可知:甲图所表示范围在160°E 以东、20°W 以西,是西半球,A正确。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一个是西经、一个是东经,二者度数之和等于180°;丙的经度数为155°W,丁的经度数为115°W。丙丁两点所在经线不可能组成一个经线圈,B错误;无法判断丙点是否位于极圈以内,C错误;所有经线长度相等,D错误。故选A。(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西半球的分界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到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以东地区属于西半球。故选C、D。10.下列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北温带B.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南方向C.丁地位于西半球D.甲乙所在的纬线圈长度相等【答案】B【解析】读图可得,甲地纬度是30°S,位于南温带,A错误;乙位于甲的东南方向,B正确;丁的经度是10°W,位于东半球,C错误;甲和丁所在的纬线圈长度相等,D错误。故选:B。11.若a、b、c三艘船分别同时从下图中甲、乙、丙三地出发(图),沿所在纬线驶向180°经线,同时到达,则( )A.a船速度最快 B.b船速度最快C.c船速度最快 D.三艘船速度相同【答案】B【解析】纬线不等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所以b船驶过的距离最长,又因为到达时间一样,所以b船速度最快。故答案为:B。12.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有关图中①、②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区域的实际面积大于①区域B.①区域位于南半球、西半球C.①区域位于低纬度区域D.②区域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图中甲地位于乙地的( )方向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3)在德州的小红从学校出发,向北、向东、向南、向西各行了1000km,最后她位于(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东北 D.出发点以东【答案】(1)C (2)D (3)D【解析】(1)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图中①、②两区域所跨越的经纬度均为10°,纬度越低,面积越大,图中①区域的纬度为20°S~30°S之间,②区域的纬度为60°N~70°N之间,所以①区域的面积大于②区域,故A项错误;①区域的纬度位于20°S~30°S之间,位于南半球,经度位于20°E~30°E之间,位于东半球,故B项错误;①区域的纬度位于20°S~30°S之间,位于低纬度地区,故C项正确;②区域的纬度位于60°N~70°N之间,属于北半球,经度位于60°W~70°W之间,属于西半球,故D项错误;故选C。(2)图中甲地纬度位于10°S~20°S之间,经度位于10°E~20°E之间,乙地位于50°N~60°N之间,经度位于50°W~60°W之间,所以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3)地球仪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据此分析可知,在德州的小红从学校出发,依次向北、向东、向南、向西各行进了1000千米时,向北、然后向东沿着纬线圈走1000千米时因纬线圈变小就会偏东些,顺着经线回去就会发现处于原点的东面,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图示意两种经纬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点和B点位于同一 (纬线/经线)上,AD两点所在的纬线中,长度较长的是 点所在的纬线。A、B、C、D四点,位于西半球的是 。(2)①点的经纬度是 , 。①点位于南极的 方向,位于C点的 方向。(3)经纬网2所示的区域位于经纬网1中的甲、乙、丙、丁四个阴影区域中的 区域。甲、丁两个阴影区域的实际面积是甲 (大于/等于/小于)丁。【答案】(1) 经线 A C (2)30°E 30°S 正北 东南 (3)丙 小于【解析】(1)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A点和B点位于同一经线上。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D两点所在的纬线中,长度较长的是A点所在的纬线。20°W向西一直到160°E之间的半个地球是西半球,所以A、B、C、D四点,位于西半球的是C点。(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①点的经纬度是(30°E,30°S)。①位于南极的正北方向,C点经纬度为(20°N,40°W),所以①位于C点的东南方向。(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经纬度是(30°E,30°S),位于丙阴影区域,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而甲离赤道远,所以甲的面积小于丁。【科学概念2 地球的自转】(一)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拓展1.区分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2.我国一天中杆影变化(以冬季为例):影子长短 影子方向 太阳高度角早上 长 西北 小正午 最短 正北 最大傍晚 长 东北 小3.晨昏线又叫作晨昏圈,其中半个圆圈代表晨线,半个圆圈代表昏线。①晨昏圈是一个大圆,将地球平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②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③晨昏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④晨昏线(圈)在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时与极圈相切。4.北回归线上太阳运动轨迹太阳在不同季节的运动轨迹并不相同。例如,在北回归线上观察,春分、秋分时太阳由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由东偏北方向升起,西偏北方向落下(白天长,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冬至时,太阳由东偏南方向升起,西偏南方向落下(白天短,接受的太阳辐射少)。(二)重难点例析例1 左图是地球自转示意图,右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自转的方向是 。(2)如左图所示,此时太阳直射在 (纬线)上,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地球运行到右图中A、B、C、D四点中的 位置。(3)左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正午影子最短的是 ,昼夜平分的是 。(4)“天宫课堂”开讲10月12日这一天,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a、b、c、d四个区间中的 区间,此时浙江昼夜长短情况是 。接下来一个月内浙江白昼会变 。(填长或短)【答案】(1) 一年 自西向东 (2)北回归线(23.5°N) 夏至日 B(3) 甲 乙 (4) c 昼短夜长 短【解析】(1)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2)读图分析,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是6月22日前后,地球运行到图中A、B、C、D四点中的B位置。(3)读图分析,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甲、乙、丙、丁四地中,正午影子最短的是甲,该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有太阳直射现象,昼夜平分的是乙,该地位于赤道。(4)“天宫课堂”开讲这一天是10月12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a、b、c、d四个区间中的c即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位置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浙江位于北半球,此时浙江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接下来一个月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回归线移动,浙江白昼会变短。例2 我国某中学一科学学习小组,利用太阳和标杆进行定向,标杆与地面垂直放置,把一块石头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P处,至少过10分钟以后,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到Q点时再放一块石头。图中从P点到Q点,所指的方向是( )A.南 B.北 C.东 D.西【答案】C【解析】由于影子的方位和太阳的方位相反,我们观测到的太阳运动的方向总体上是自东向西的,因而影子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即为自西向东。影子的顶点从P点到Q点是向东移动的,所以从P点到Q点所指方向是东,故C正确。例3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假如地球停止自转,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A.1天 B.1月 C.1年 D.没有昼夜交替【答案】C【解析】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若没有地球自转,但由于地球公转,也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只是昼夜交替的周期变为一年。故C正确。(三)创新思维训练1.目前航天飞船的飞行轨道都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面上方300km左右的轨道上绕地飞行,环绕地球飞行一周的时间约为90min。若飞船在赤道上空飞行,则飞船里的航天员在24h内可以看到的日出次数最接近( )A.2次 B.4次 C.8次 D.16次【答案】D【解析】在飞船绕地球转动时,每当飞船转动一周则飞船一定会看到一次太阳升起,则可知宇航员在24h内看到的日出的次数。24小时内看见日出的次数n=24/1.5=16次。故选 D。2.我国处于同一纬度的A、B两地,某日时刻A刚好位于晨线上,B位于A的西侧,则B地此时处于( )A、昼半球 B、夜半球 C、昏线 D、晨线【答案】B3.如果地球不自转,那么( )A.地球上没有昼夜现象 B.每年地球上只有一次昼夜交替现象C.日月星辰西升东落 D.全球各地要么都在昼半球,要么都在夜半球【答案】B4.在下面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答案】B【解析】晨昏线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由白昼过渡到黑夜为昏线;由黑夜过度到白昼为晨线。题中“处于黄昏”即位于昏线,据此图中A在晨线上,B在昏线上,C晨线上,D在晨线上。5.如图表示的是某日太阳东升西落(A、B、C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读图回答: 点反映的是一天的正午,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方,影子朝着 方。【答案】B 正南 正北【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如图反映的是人影的长度与太阳高度有关;当太阳位于B位置时,太阳的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B点反映的是一天的正午,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影子朝着正北方。6.如图示意某半球某日的昼夜状况,图中阴影区域为夜半球,箭头示意地球的自转方向,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据此推测甲、乙两地的时间相差( )A.2小时B.6小时C.8小时D.12小时【答案】B【解答】解:读图可知,甲、乙两地经度相差90°,据此推测甲、乙两地的时间相差为6小时。7.请结合昼夜更替的演示实践,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处于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处于黑夜,这样就产生了 现象;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就产生了 现象。(2)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ABC三地中,正值正午时刻的是 ,日出时刻的是 。(3)随着地球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迎来日出的时刻不同,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 (东方/西方)先看到日出,这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4)地球每 小时自转一周(360°),即1小时转过经度15°。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中国统一使用的“北京时间”,是 区的区时。(5)已知你在参加阶段性考试的时间是10月10日14:50,此刻纽约是 。【答案】(1)昼夜;昼夜更替;(2)A;B;(3)东方;(4)24;东八;(5)10月10日1:50。【解答】读图可知,(1)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称为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称为夜半球。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就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2)图中太阳光从东部照射过来,处于昼半球的是A点,正值正午时刻;B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处于夜半球的是C点。(3)因为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昼夜不断更替,因此出现时间差异,使得东边时刻早,西边时刻晚。(4)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地球自转一周是360°,每隔15°划分1个时区,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所在地东八区的时间。(5)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所在地东八区的时间。纽约位于西五区,东八区比西五区早13小时。因此,东京时间是北京时间减去13小时,即10月10日1:50。【科学概念3 地球的公转】(一)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拓展地球公转期间位于二分二至的示意图及相关知识点(以北半球为例):节气 直射点 日期 太阳高度角 昼夜长短 北极圈 南极圈A 春分 赤道 3月20或21日 适中 昼夜平分 \ \B 夏至 北回归线 6月21或22日 最大 昼长夜短 极昼 极夜C 秋分 赤道 9月23或24日 适中 昼夜平分 \ \D 冬至 南回归线 12月21或22日 最小 昼短夜长 极夜 极昼(二)重难点例析例1 三个地方的房屋在二至日的阳光照射情况如图所示,则位于宁波地区的房屋是( )A.甲 B.乙 C.丙 D.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图甲中光线a、b射入屋内角度相等,则该地位于赤道上,光线a为冬至日,光线b为夏至日;图乙中二至日光线从南面窗户射入,则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光线a为冬至日(12月21或22日),光线b为夏至日(6月21或22日);图丙中二至日光线从北面窗户射人,则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光线a为冬至日(12月21或22日),光线b为夏至日(6月21或22日)。宁波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B正确。例2 在下列地点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答案】D【解析】在地球上,从赤道向南北两极昼夜长短变化越来越大,比较题干中四个选项可知,哈尔滨的纬度最高,该城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故D正确。(三)创新思维训练1.假如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不再倾斜,而是垂直于公转轨道面。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在地球上出现的是( )A.太阳西升东落 B.没有昼夜交替C.全球各地气温基本相同 D.没有四季更替【答案】D2.6月21日宁波市昼夜长短分布情况(▆表示黑夜,□表示白昼)可能是( )【答案】B【解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1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1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6月21日接近夏至日,此时北半球的宁波昼长夜短,故B正确。故选 B。3.北京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与日同升,下列日期中,升旗时间最早的是( )A.1月1日 B.5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答案】C【解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夏至日白昼时间最长,越接近夏至日的节日白昼时间越长,故C正确。故选C。4.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月两日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该月可能是( )A.3月 B.6月 C.10月 D.12月【答案】C【解析】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读图,根据日出时间判断,日出在6点之后,且日出渐晚,说明此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且直射点向南运动。12月份直射点先向南,后向北运动。故选 C。5.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地球上四地的昼夜长短情况(空白部分表示昼,阴影部分表示夜),从南到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③①④② B.③④②①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答案】A【解析】①昼夜平分,位于赤道;②出现极昼现象,位于北极圈及其以北;③昼短夜长,位于南半球;④昼长夜短,位于北半球,但纬度低于②。四个地方按从南到北排列依次是③①④②。 故选 A。6.如果你家窗户朝正南,当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S最大时,地球公转的位置及杭州的季节分别是( )A.a、春 B.b、夏 C.c、秋 D.d、冬【答案】D【解析】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其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S最大,题干中窗户朝正南,则该地位于北半球,图中d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故D符合题意。故选 D。7.下列四幅图表示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光照情况,表示同一天的一组是(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①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冬至日;②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日或秋分日;③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④顺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夏至日。四幅图表示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光照情况,表示同一天的一组是③④。 故选D。8.下表表示我国南方某地一天天气变化情形,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个季节( )时间 天气状况5:20 天色微亮10:30 艳阳高照14:40 倾盆大雨15:40 雨过天晴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B【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结合图表中的天气状况:日出较早、有倾盆大雨、一会雨过天晴这是在夏季常出现的状况;结合选项。故选 B。9.读某地的昼长随月份变化示意图,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66.5°N B.60°N C.80°N D.85°S【答案】C【解析】从3月21日到9月23日(不包含3月21日和9月23日),北极点出现了极昼现象,昼长始终为24小时;从9月23日到3月21日(不包含3月21日和9月23日),南极点出现了极昼现象,昼长始终为24小时。图中某地从4月中旬到8月中旬出现了极昼现象,北极圈内部分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符合的是80°N。故选 C。10.在地球表面,决定太阳直射最北和最南界线的条件是(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黄赤交角的大小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D.地球的球体形状【答案】B【解析】如果地轴是竖直的,公转面与赤道面重合的,那么太阳直射点总是指向赤道,黄赤交角是0°,直射点的纬度也是0°。而实际情况是地轴倾斜的,因此,才有了公转面和赤道面不重合的现象,产生了黄赤交角,地轴倾斜的越厉害,黄赤交角就越大,那么太阳直射的范围也就越大,他们是同步变化的,因此黄赤交角有多大,直射点最北/最南的纬度就是多大的。故选 B11.如图为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浙江某地(约30°N)某居民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从五一劳动节到国庆节期间他该如何调整集热真空管与楼面的夹角( )A.先减小后增大 B.一直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 D.一直减小【答案】A【解析】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了使热水器最大限度接受太阳光照,集热真空管与楼面的夹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始终保持垂直。从五一节到国庆节期间,浙江某地(约30°N)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集热真空管与楼面的夹角先减小后增大。 故选A。12.关于A(20 N)、B(20 S)两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A、B永远不能相等 B、一年中A、B只有一天相等C、A>B的日期约达半年之久 D、在某一天A、B同时达90 【答案】C13.当1 S的地方的太阳直射时,此时的日期大概是在( )A、3月21日前一、二天 B、9月23日前一、二天C、6月22日前一、二天 D、12月22日前一、二天【答案】A14.读右图的经纬网略图,判断一年中甲、乙两地的太阳高度角( )A、甲始终大于乙B、甲多数天大于乙C、两地仅有一天是相等的D、两地有两天是相等的【答案】A15.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读图回答:(1) 月 日OP最长,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2)当OP为零时,学校所在地会出现 现象。【答案】(1)12 22 昼最短,夜最长 (2)太阳直射16.下面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⑴~⑶题。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答案】(1)D (2)B (3)D2024年版科学教材核心素养提升系列讲义第5讲 经纬网、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内容结构】【科学概念1 经纬网】(一)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拓展1.经线是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 的半圆,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 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2.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 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 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 ,到南、北两极缩小为 。2.东西半球的判断:如下图所示,图中“”部分为 。可简记为“小小东、大大西,不大不小各东西”。即:小于20°的东经度和西经度在 ;大于160°的东经度和西经度在 ;20°~160°的经度,东经度在 ,西经度在 。(二)重难点例析例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所有的纬线都等长 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等长 D.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例2.贝贝是个小小地理谜,他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观察绘制了下面的经纬网简图(下图)。(1)其中观察角度相同的两幅图是(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2)下列对图中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甲图有3条经线 ②乙图中有最长纬线圈 ③丙图标有北极点 ④丁图有赤道全貌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例3.如图所示,乙在甲的 方向,乙在丙的 方向。( )A.东北 西 B.北 西 C.北 西南 D东北 西南(三)创新思维训练1.地球仪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纬度自南向北逐渐增大至90°B.30°W与30°E之间相差180°C.赤道是0°纬线,也是最大的纬线圈D.经线的形状是圆形,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2)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既在西半球又在南半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3)图中甲的经纬度是( )A.(0°,30°W) B.(23.5°N,30°E) C.(23.5S,0°) D.(30°S,60°W)2.渔民在南海某地(10°N,117°E)附近海域作业,突遇渔船机械故障,某渔政船立即从海南某地(20°N,110E)前往事发地营救。渔政船应该选择的方向大致是(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正南方向 D.东南方向3.如图是甲、乙两点所处经纬度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处于北半球 B.甲、乙都处于西半球C.甲所处纬度是15°N,乙处所处纬度是45°N D.甲所处经度是45°W,乙处所处经度是15°W4.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的纬度为30°SB.纬线上AB的长度是经线上BC长度的两倍C.B点位于东半球D.C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5.如图中关于①②③④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②区域位于③区域的西南方向 B.图中①区域位于东半球中纬度C.图中①②③④区域中,面积最小的是④ D.图中属于是东半球地区的是①②6.如图所示,符合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7.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图中甲、乙、丙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位于西半球 B.甲、丙属于中纬度,乙地属于低纬度C.乙、丙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D.甲在乙的西北方向(2)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假如甲、乙、丙三人以同样的速度同时从各自所在位置出发,最先到达180°经线的是( )A.甲 B.乙 C.丙 D.同时到达8.读局部经纬网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9.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是西半球B.丙丁两点所在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C.丙点位于极圈以内D.丁点所在的经线最长(2)下列关于东西半球的描述,正确的是( )A.B.C.D.10.下列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北温带B.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南方向C.丁地位于西半球D.甲乙所在的纬线圈长度相等11.若a、b、c三艘船分别同时从下图中甲、乙、丙三地出发(图),沿所在纬线驶向180°经线,同时到达,则( )A.a船速度最快B.b船速度最快C.c船速度最快D.三艘船速度相同12.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有关图中①、②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区域的实际面积大于①区域B.①区域位于南半球、西半球C.①区域位于低纬度区域D.②区域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图中甲地位于乙地的( )方向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3)在德州的小红从学校出发,向北、向东、向南、向西各行了1000km,最后她位于(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东北 D.出发点以东13.图示意两种经纬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点和B点位于同一 (纬线/经线)上,AD两点所在的纬线中,长度较长的是 点所在的纬线。A、B、C、D四点,位于西半球的是 。(2)①点的经纬度是 , 。①点位于南极的 方向,位于C点的 方向。(3)经纬网2所示的区域位于经纬网1中的甲、乙、丙、丁四个阴影区域中的 区域。甲、丁两个阴影区域的实际面积是甲 (大于/等于/小于)丁。【科学概念2 地球的自转】(一)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拓展1.区分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2.我国一天中杆影变化(以冬季为例):影子长短 影子方向 太阳高度角早上正午傍晚3.晨昏线又叫作晨昏圈,其中半个圆圈代表晨线,半个圆圈代表昏线。①晨昏圈是一个大圆,将地球平分成 两部分。②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 。③晨昏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 。④晨昏线(圈)在春秋分时与经线圈 ,二至时与极圈 。4.北回归线上太阳运动轨迹太阳在不同 的运动轨迹并不相同。例如,在北回归线上观察,春分、秋分时太阳由 升起,落下(太阳直射 );夏至时(太阳直 射 ),太阳由 方向升起,方向落下(白天长,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冬至时,太阳由 方向升起, 方向落下(白天短,接受的太阳辐射少)。(二)重难点例析例1 左图是地球自转示意图,右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自转的方向是 。(2)如左图所示,此时太阳直射在 (纬线)上,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地球运行到右图中A、B、C、D四点中的 位置。(3)左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正午影子最短的是 ,昼夜平分的是 。(4)“天宫课堂”开讲10月12日这一天,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a、b、c、d四个区间中的 区间,此时浙江昼夜长短情况是 。接下来一个月内浙江白昼会变 。(填长或短)例2 我国某中学一科学学习小组,利用太阳和标杆进行定向,标杆与地面垂直放置,把一块石头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P处,至少过10分钟以后,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到Q点时再放一块石头。图中从P点到Q点,所指的方向是( )A.南 B.北 C.东 D.西例3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假如地球停止自转,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A.1天 B.1月 C.1年 D.没有昼夜交替(三)创新思维训练1.目前航天飞船的飞行轨道都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面上方300km左右的轨道上绕地飞行,环绕地球飞行一周的时间约为90min。若飞船在赤道上空飞行,则飞船里的航天员在24h内可以看到的日出次数最接近( )A.2次 B.4次 C.8次 D.16次2.我国处于同一纬度的A、B两地,某日时刻A刚好位于晨线上,B位于A的西侧,则B地此时处于( )A、昼半球 B、夜半球 C、昏线 D、晨线3.如果地球不自转,那么( )A.地球上没有昼夜现象 B.每年地球上只有一次昼夜交替现象C.日月星辰西升东落 D.全球各地要么都在昼半球,要么都在夜半球4.在下面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5.如图表示的是某日太阳东升西落(A、B、C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读图回答: 点反映的是一天的正午,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方,影子朝着 方。6.如图示意某半球某日的昼夜状况,图中阴影区域为夜半球,箭头示意地球的自转方向,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据此推测甲、乙两地的时间相差( )A.2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7.请结合昼夜更替的演示实践,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处于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处于黑夜,这样就产生了 现象;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就产生了 现象。(2)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ABC三地中,正值正午时刻的是 ,日出时刻的是 。(3)随着地球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迎来日出的时刻不同,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 (东方/西方)先看到日出,这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4)地球每 小时自转一周(360°),即1小时转过经度15°。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中国统一使用的“北京时间”,是 区的区时。(5)已知你在参加阶段性考试的时间是10月10日14:50,此刻纽约是 。【科学概念3 地球的公转】(一)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拓展地球公转期间位于二分二至的示意图及相关知识点(以北半球为例):节气 直射点 日期 太阳高度角 昼夜长短 北极圈 南极圈A 春分 3月20或21日 适中 \ \B 夏至 6月21或22日C 秋分 9月23或24日 适中 \ \D 冬至 12月21或22日(二)重难点例析例1 三个地方的房屋在二至日的阳光照射情况如图所示,则位于宁波地区的房屋是(▲)A.甲 B.乙 C.丙 D.都有可能例2 在下列地点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三)创新思维训练1.假如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不再倾斜,而是垂直于公转轨道面。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在地球上出现的是( )A.太阳西升东落 B.没有昼夜交替C.全球各地气温基本相同 D.没有四季更替2.6月21日宁波市昼夜长短分布情况(▆表示黑夜,□表示白昼)可能是( )3.北京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与日同升,下列日期中,升旗时间最早的是( )A.1月1日 B.5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4.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月两日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该月可能是( )A.3月 B.6月 C.10月 D.12月5.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地球上四地的昼夜长短情况(空白部分表示昼,阴影部分表示夜),从南到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③①④② B.③④②①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6.如果你家窗户朝正南,当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S最大时,地球公转的位置及杭州的季节分别是( )A.a、春 B.b、夏 C.c、秋 D.d、冬7.下列四幅图表示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光照情况,表示同一天的一组是(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8.下表表示我国南方某地一天天气变化情形,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个季节( )时间 天气状况5:20 天色微亮10:30 艳阳高照14:40 倾盆大雨15:40 雨过天晴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9.读某地的昼长随月份变化示意图,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66.5°N B.60°N C.80°N D.85°S10.在地球表面,决定太阳直射最北和最南界线的条件是(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黄赤交角的大小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D.地球的球体形状11.如图21-21为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浙江某地(约30°N)某居民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从五一劳动节到国庆节期间他该如何调整集热真空管与楼面的夹角( )A.先减小后增大 B.一直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 D.一直减小12.关于A(20 N)、B(20 S)两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A、B永远不能相等 B、一年中A、B只有一天相等C、A>B的日期约达半年之久 D、在某一天A、B同时达90 13.当1 S的地方的太阳直射时,此时的日期大概是在( )A、3月21日前一、二天 B、9月23日前一、二天C、6月22日前一、二天 D、12月22日前一、二天14.读右图的经纬网略图,判断一年中甲、乙两地的太阳高度角( )A、甲始终大于乙B、甲多数天大于乙C、两地仅有一天是相等的D、两地有两天是相等的15.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读图回答:(1) 月 日OP最长,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2)当OP为零时,学校所在地会出现 现象。16.下面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⑴~⑶题。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提升系列讲义】第5讲 经纬网、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学生版).docx 【核心素养提升系列讲义】第5讲 经纬网、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