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课程标准要求】领会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政治核心素养】科学精神:领会学习科学思维对培育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助推中学生争做时代新人的意义。公共参与:领会学习科学思维对提升中学生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意义。【考情考向分析】核心考点 考题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2022 ●北京卷T7;科学思维的特点和意义 2022●北京卷T17逻辑思维基本规律 2023●浙江6月卷T28;2023●广东卷T16;2023●湖北卷T13;逻辑思维规则——判断 2022●海南卷T20;2023●山东卷T12;2023●新课标卷T23;2023●浙江6月卷T27;2023●辽宁卷T15;2023●湖南卷T15;2023●湖北卷T19;逻辑思维规则——归纳 2022●海南卷T22;2023●辽宁卷T19;2023●江苏卷T12;2023●湖南卷T20;逻辑思维规则——推理2022●山东卷T18;2022●北京卷T8;2022●辽宁卷T16;2022●海南卷T21;辩证思维方法 2022●山东卷T8;2022●辽宁卷T20;创新思维能力 2022●山东卷T13;2023●新课标T40;2023●山东T17;2023●辽宁卷T15;2023●北京卷T6;2023●浙江1月卷T34;2023●广东卷T20;2023●iaao卷T13;2023●湖北卷T14;【思维体系构建】《法治与生活》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第一单元知识体系本专题脉络【核心考点突破】第一部分:必备知识考点一: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一、科学思维的含义二、科学思维的特征考点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一、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突破提升:正确思想、科学思维与社会实践的关系:⑴思想是思维的结果,思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思想来自实践,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揭示的思维规律和规则。遵循思维规律和规则是科学思维的题中之义。没有社会实践,没有科学思维,就不会有正确思想。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思想指导下才能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典例】一、单选题1.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说明( )①科学思维能对事物的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②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③科学思维具有概念性、指导性和严谨性等特征④科学思维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具体措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决赛中,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有可爱的吉祥物拉伊卜,其设计灵感来自卡塔尔人的传统服饰。拉伊卜被赋予可以随意飞翔的青春活力,代表着技艺高超的球员;它鼓励人们相信自己,带领所有人享受足球的快乐。拉伊卜的形象设计( )①从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看,运用了形象思维②以概念为思维的基本单元,表达了事物的形象特征③体现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④是客观性内容与主观性形式的辩证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对于地震,目前人们还无法控制它的发生,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预测和预防减少它造成的灾难。这说明科学思维( )A.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B.其结果具有可检验性C.其结果具有预见性 D.其思维表达具有严谨性4.图示表明科学思维( )①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②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③追求认识的全面性和动态性④其质疑和批判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巅峰,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担负执政兴国的历史重任,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强调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这是因为运用科学思维( )①能够把在实践中获得的正确的认识直接转化为现实②有利于从实际出发,其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和普适性③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做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④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达到预期目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挂在墙上的电池石英钟在电池耗尽时,秒针经常停在表盘上“9”的位置,这是为什么呢?某校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分析研究发现,秒针转动受重力阻力和电池驱动力双重作用,在“9”位置时支点到重力方向的距离最大,产生的重力矩最大,当电池即将耗尽时驱动扭矩无法抵抗秒针的反向重扭矩,秒针就停在这里。由此可见,科学思维( )①具有认识的客观性和结果的可检验性②就是运用逻辑思维来思考和认识事物③利于解决新问题,有所发明有所创造④能帮助我们正确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科学思维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要求。可见,科学思维(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反映认识对象 ②目的是修正错误,坚持真理③保证政治站位,提升人们的政治觉悟 ④对事物发展前景能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上海天文馆发布“2023年重点天象图”曾预告2023年4月20日天宇将上演一次比较特殊的日食——日全环食,全环食带从印度洋南部开始,经过澳大利亚的埃克斯茅斯、东帝汶东南部,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省、巴布亚省,在太平洋西部结束,我国海南、广东、福建、台湾等极少数地区可见食分极小的日偏食。这说明( )A.思维都具有一定间接性 B.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C.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精确性 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9.“赴淄赶烤”成为今年“五一”假期的新时尚。淄博旅游“出圈”背后,针对游客消费遇到的难题,淄博政府因势利导,提供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和公共服务。政府的做法体现了科学思维( )①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②结果具有预见性③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④思维表达的严谨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2023年3月,中国、沙特、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开展各领域合作。我国之所以能建设性介入中东热点问题,在地区成功落实“全球安全倡议”,让沙特和伊朗“握手言和”,从科学思维角度看,是因为( ) ①中国爱好和平,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符合事物发展趋势,其结果具有预见性②中国同时与沙伊交好,在斡旋中推动两国在国际事务中达成一致,其过程跌宕起伏③中国秉持客观中立,促进双方基于自身及共同利益去谈判,追求认识的包容性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沙伊在全球反霸权主义背景下,准确把握了历史方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主观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领导人峰会:2017年的高层对话会,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关好世界:政党的责任”为主题;2021年的峰会,主题聚焦于“为人民谋幸福:政党的责任”;2023年的高层对话会,主题确定为“现代化道路:政党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主旨讲话,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认识,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直面人类共同挑战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材料二 2017年中国共产党为在北京召开的“全球政党大会”制定了主题海报。海报以“茶”为主要创意元素,巧借以茶会友、品茶论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海报“共饮一泓水”中,青花瓷茶杯中盛着清茶,杯内茶水清澈,呈现出世界地图的映像,寓指各国人民共饮一泓水。茶桌上,以茶杯为圆心,扩散出一圈圈涟漪,寓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主张影响深远。在海报“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中,中式茶杯、阿拉伯茶杯、西式咖啡杯,象征与会政党的广泛代表性,这些拥有不同国别背景、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一起坦诚交流。三杯茶色泽清丽,水面呈现类似太极阴阳图形的明暗区隔,寓指中国主张与“和而不同、和谐相生、美美与共”等传统哲学观一脉相承。材料三 中国于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这三大全球倡议。在有力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关键性“世界之问”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地回答了“全球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及“人类社会文明向何处去、怎样推进文明的可持续繁荣”等全球性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三大全球倡议彼此间相互联系,都扎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实践,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都指向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远大目标,构成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大支柱。(1)有人认为,举办全球政党大会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自信。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的知识谈谈你的理解。(2)结合材料二,说明宣传海报的文化价值。(3)结合材料三,从思维的角度,谈谈你对全球三大倡议科学性的理解。12.60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此后,“枫桥经验”从一地走向全国,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拔节生长、枝繁叶茂。镜头一 某地不断推动将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于矛盾纠纷源头治理,通过网络平台,调解由线下搬到了线上,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纠纷,成为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机制。镜头二 某地作为网格化管理模式发源地,坚持“人在格上走、情在格上汇、事在格上做”,通过每日巡查、入户走访,第一时间捕捉各种矛盾风险。充分发掘网格、社区、街道、区四级体系优势,实现了上下联动协同解纷,及时全面发现解决风险矛盾。镜头三 某地把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本地社区工作相结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如“逆向求助法”“举案析理法”,实现有效调解。结合材料,分析上述做法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13.材料一 国务院审议通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强调要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治支撑。草案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总结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实践经验,将成熟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材料二 2023年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短视频管理、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等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未成年人上网看视频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短视频建设和管理,要全面抓好内容建设、融合传播、优质供给、许可准入、日常监管、专项培训、法规制度、算法管理等各项重点工作,要注重任务落实。2月以来,管理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效,实现了提质升级,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更加有利的网络视听环境。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特征,阐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短视频相关管理工作的要求。【易混易错】1.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整体地认识对象的辩证思维和分别地认识对象的形而上学思维。( )2.科学思维就是科学精神。( )3.思想源于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4.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就在于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5.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就是科学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6.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意味着科学思维与客观实际完全一致。( )7.科学思维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 )8.科学思维就是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 )9.科学思维的特征是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课程标准要求】领会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政治核心素养】科学精神:领会学习科学思维对培育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助推中学生争做时代新人的意义。公共参与:领会学习科学思维对提升中学生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意义。【考情考向分析】核心考点 考题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2022 ●北京卷T7;科学思维的特点和意义 2022●北京卷T17逻辑思维基本规律 2023●浙江6月卷T28;2023●广东卷T16;2023●湖北卷T13;逻辑思维规则——判断 2022●海南卷T20;2023●山东卷T12;2023●新课标卷T23;2023●浙江6月卷T27;2023●辽宁卷T15;2023●湖南卷T15;2023●湖北卷T19;逻辑思维规则——归纳 2022●海南卷T22;2023●辽宁卷T19;2023●江苏卷T12;2023●湖南卷T20;逻辑思维规则——推理2022●山东卷T18;2022●北京卷T8;2022●辽宁卷T16;2022●海南卷T21;辩证思维方法 2022●山东卷T8;2022●辽宁卷T20;创新思维能力 2022●山东卷T13;2023●新课标T40;2023●山东T17;2023●辽宁卷T15;2023●北京卷T6;2023●浙江1月卷T34;2023●广东卷T20;2023●iaao卷T13;2023●湖北卷T14;【思维体系构建】《法治与生活》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第一单元知识体系本专题脉络【核心考点突破】第一部分:必备知识考点一: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一、科学思维的含义二、科学思维的特征考点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一、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突破提升:正确思想、科学思维与社会实践的关系:⑴思想是思维的结果,思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思想来自实践,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揭示的思维规律和规则。遵循思维规律和规则是科学思维的题中之义。没有社会实践,没有科学思维,就不会有正确思想。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思想指导下才能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典例】一、单选题1.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说明( )①科学思维能对事物的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②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③科学思维具有概念性、指导性和严谨性等特征④科学思维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具体措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正确的决策部署,这表明科学思维能对事物的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①②正确。③: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③错误。④:科学思维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益的指导,但是不能提供具体措施,④错误。故本题选A。2.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决赛中,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有可爱的吉祥物拉伊卜,其设计灵感来自卡塔尔人的传统服饰。拉伊卜被赋予可以随意飞翔的青春活力,代表着技艺高超的球员;它鼓励人们相信自己,带领所有人享受足球的快乐。拉伊卜的形象设计( )①从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看,运用了形象思维②以概念为思维的基本单元,表达了事物的形象特征③体现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④是客观性内容与主观性形式的辩证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的吉祥物设计灵感来自卡塔尔人的传统服饰,飞翔的青春活力,代表着技艺高超的球员;鼓励人们相信自己,带领所有人享受足球的快乐。这体现的是形象思维,其基本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①③符合题意。②:形象思维是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抽象思维以概念为思维的基本单元,②说法错误。④:任何思维都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不是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3.对于地震,目前人们还无法控制它的发生,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预测和预防减少它造成的灾难。这说明科学思维( )A.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B.其结果具有可检验性C.其结果具有预见性 D.其思维表达具有严谨性【答案】C【详解】A: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是指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这不符合试题主旨,A排除。B: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是指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试题强调的是“预测和预防”,并未涉及“检验”,B排除。C: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预测和预防减少地震造成的灾难,这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C正确切题。D: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抽象思维只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形式,并不能由此认为科学思维的特征包含思维表达具有严谨性,D排除。故本题选C。4.图示表明科学思维( )①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②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③追求认识的全面性和动态性④其质疑和批判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从题干图示中“认知动机”的结构(崇尚真知、尊重事实和证据)可知,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①符合题意。②:从“认知行为”的结构(尊重事实和证据、质疑和批判)可知,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②符合题意。③: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全面性和动态性,③与题意无关。④: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④观点错误。故本题选A。5.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巅峰,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担负执政兴国的历史重任,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强调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这是因为运用科学思维( )①能够把在实践中获得的正确的认识直接转化为现实②有利于从实际出发,其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和普适性③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做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④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达到预期目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科学思维不能把认识直接转化为现实,①排除。②:科学思维结果具有可检验性,但不具有普适性,②排除。③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做出合乎逻辑的推断,以达到预期目标,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6.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挂在墙上的电池石英钟在电池耗尽时,秒针经常停在表盘上“9”的位置,这是为什么呢?某校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分析研究发现,秒针转动受重力阻力和电池驱动力双重作用,在“9”位置时支点到重力方向的距离最大,产生的重力矩最大,当电池即将耗尽时驱动扭矩无法抵抗秒针的反向重扭矩,秒针就停在这里。由此可见,科学思维( )①具有认识的客观性和结果的可检验性②就是运用逻辑思维来思考和认识事物③利于解决新问题,有所发明有所创造④能帮助我们正确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材料中“某校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分析研究发现,秒针转动受重力阻力和电池驱动力双重作用,在“9”位置时支点到重力方向的距离最大,产生的重力矩最大,当电池即将耗尽时驱动扭矩无法抵抗秒针的反向重扭矩,秒针就停在这里。”说明科学思维具有认识的客观性和结果的可检验性,能帮助我们正确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①④符合题意。②:科学思维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②说法错误。③:材料不体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③不选。故本题选B。7.科学思维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要求。可见,科学思维(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反映认识对象 ②目的是修正错误,坚持真理③保证政治站位,提升人们的政治觉悟 ④对事物发展前景能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要求,科学思维坚持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反映认识对象,对事物发展前景能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①④正确。②:科学思维具有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的特征,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这属于结果,而不属于“目的”,②排除。③: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而不是“保证政治站位”,③错误。故本题选B。8.上海天文馆发布“2023年重点天象图”曾预告2023年4月20日天宇将上演一次比较特殊的日食——日全环食,全环食带从印度洋南部开始,经过澳大利亚的埃克斯茅斯、东帝汶东南部,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省、巴布亚省,在太平洋西部结束,我国海南、广东、福建、台湾等极少数地区可见食分极小的日偏食。这说明( )A.思维都具有一定间接性 B.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C.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精确性 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答案】B【详解】A:材料没有涉及思维的间接性,A错误。B:亚洲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西北部、东非部分地区和东欧“将看到”日环食,事情还未发生,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B正确。C:材料没有涉及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精确性,C不符合题意。D:材料没有涉及科学思维结果的可检验性,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9.“赴淄赶烤”成为今年“五一”假期的新时尚。淄博旅游“出圈”背后,针对游客消费遇到的难题,淄博政府因势利导,提供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和公共服务。政府的做法体现了科学思维( )①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②结果具有预见性③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④思维表达的严谨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针对游客消费遇到的难题,淄博政府因势利导,提供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和公共服务,说明科学思维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反映认识对象,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和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发展趋势、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①②符合题意。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是指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政府的做法得到实践的检验,③不符合题意。④: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0.2023年3月,中国、沙特、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开展各领域合作。我国之所以能建设性介入中东热点问题,在地区成功落实“全球安全倡议”,让沙特和伊朗“握手言和”,从科学思维角度看,是因为( ) ①中国爱好和平,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符合事物发展趋势,其结果具有预见性②中国同时与沙伊交好,在斡旋中推动两国在国际事务中达成一致,其过程跌宕起伏③中国秉持客观中立,促进双方基于自身及共同利益去谈判,追求认识的包容性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沙伊在全球反霸权主义背景下,准确把握了历史方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在中国斡旋努力下,沙伊复交,说明中国爱好和平,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符合事物发展趋势,其结果具有预见性;也能说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沙伊在全球反霸权主义背景下,准确把握了历史方位,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①④正确。②:斡旋过程的艰难不涉及科学思维,也不是推动对国际事务的一致认识,②错误。③:中国立场客观公正,体现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真理性,③错误。故本题选B。二、主观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领导人峰会:2017年的高层对话会,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关好世界:政党的责任”为主题;2021年的峰会,主题聚焦于“为人民谋幸福:政党的责任”;2023年的高层对话会,主题确定为“现代化道路:政党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主旨讲话,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认识,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直面人类共同挑战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材料二 2017年中国共产党为在北京召开的“全球政党大会”制定了主题海报。海报以“茶”为主要创意元素,巧借以茶会友、品茶论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海报“共饮一泓水”中,青花瓷茶杯中盛着清茶,杯内茶水清澈,呈现出世界地图的映像,寓指各国人民共饮一泓水。茶桌上,以茶杯为圆心,扩散出一圈圈涟漪,寓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主张影响深远。在海报“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中,中式茶杯、阿拉伯茶杯、西式咖啡杯,象征与会政党的广泛代表性,这些拥有不同国别背景、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一起坦诚交流。三杯茶色泽清丽,水面呈现类似太极阴阳图形的明暗区隔,寓指中国主张与“和而不同、和谐相生、美美与共”等传统哲学观一脉相承。材料三 中国于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这三大全球倡议。在有力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关键性“世界之问”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地回答了“全球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及“人类社会文明向何处去、怎样推进文明的可持续繁荣”等全球性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三大全球倡议彼此间相互联系,都扎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实践,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都指向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远大目标,构成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大支柱。(1)有人认为,举办全球政党大会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自信。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的知识谈谈你的理解。(2)结合材料二,说明宣传海报的文化价值。(3)结合材料三,从思维的角度,谈谈你对全球三大倡议科学性的理解。【答案】(1)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伟大社会实践,带领中国人民建立起一个自信、自立、自强的中国,这是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所在。成功举办全球政党大会,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潮流和趋势的深刻把握,是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生动实践。大会主题是关乎世界各国人民的重大议题,这是世界各国政党的共同关切和责任,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格局和担当。(2)文化通过载体呈现出来。全球政党大会的宣传海报,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尚和合、求大同的重要理念,也呈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助于推动文化的交流交融,促进世界文明互鉴。(3)①科学思维是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全球三大倡议源于中国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对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的深刻把握,顺应世界潮流和趋势,运用整体的、动态的辩证思维方式,从相贯通、相互促进的不同方面提出了倡议,是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的科学思维。②科学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促进事物的发展。全球三大倡议是对未来世界应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等重大问题提出倡议,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能够助力解决好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考点考查: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的相关知识、文化的价值、思维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的知识,谈谈你对举办全球政党大会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自信的理解。属于理解类主观题,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时代主题,国际关系民主化等知识加以分析说明。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领导人峰会→可说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伟大社会实践,带领中国人民建立起一个自信、自立、自强的中国,这是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所在;有效信息②: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主旨讲话,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认识,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直面人类共同挑战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可说明成功举办全球政党大会,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潮流和趋势的深刻把握,是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生动实践;有效信息③:2017年的高层对话会,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关好世界:政党的责任”为主题;2021年的峰会,主题聚焦于“为人民谋幸福:政党的责任”;2023年的高层对话会,主题确定为“现代化道路:政党的责任”→可说明大会主题是关乎世界各国人民的重大议题,这是世界各国政党的共同关切和责任,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格局和担当。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说明。(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说明宣传海报的文化价值。属于说明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解答时,考生可根据海报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多样性等知识加以分析说明。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海报以“茶”为主要创意元素,巧借以茶会友、品茶论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海报“共饮一泓水”中,青花瓷茶杯中盛着清茶,杯内茶水清澈,呈现出世界地图的映像,寓指各国人民共饮一泓水。茶桌上,以茶杯为圆心,扩散出一圈圈涟漪,寓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主张影响深远→可从文化通过载体呈现出来角度,说明全球政党大会的宣传海报,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尚和合、求大同的重要理念;有效信息②:在海报“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中,中式茶杯、阿拉伯茶杯、西式咖啡杯,象征与会政党的广泛代表性,这些拥有不同国别背景、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一起坦诚交流→可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角度,说明全球政党大会的宣传海报,有助于推动文化的交流交融,促进世界文明互鉴。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文化的价值相关知识,结合海报内容加以分析说明。(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三,从思维的角度,谈谈你对全球三大倡议科学性的理解。属于理解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解答时,考生可根据三大倡议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科学思维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三大全球倡议彼此间相互联系,都扎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实践,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都指向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远大目标,构成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大支柱→可从科学思维是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角度,说明全球三大倡议源于中国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对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的深刻把握,顺应世界潮流和趋势,运用整体的、动态的辩证思维方式,从相贯通、相互促进的不同方面提出了倡议,是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的科学思维;有效信息②:三大全球倡议在有力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关键性“世界之问”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地回答了“全球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及“人类社会文明向何处去、怎样推进文明的可持续繁荣”等全球性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可从科学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促进事物的发展角度,说明全球三大倡议是对未来世界应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等重大问题提出倡议,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能够助力解决好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思维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说明。12.60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此后,“枫桥经验”从一地走向全国,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拔节生长、枝繁叶茂。镜头一 某地不断推动将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于矛盾纠纷源头治理,通过网络平台,调解由线下搬到了线上,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纠纷,成为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机制。镜头二 某地作为网格化管理模式发源地,坚持“人在格上走、情在格上汇、事在格上做”,通过每日巡查、入户走访,第一时间捕捉各种矛盾风险。充分发掘网格、社区、街道、区四级体系优势,实现了上下联动协同解纷,及时全面发现解决风险矛盾。镜头三 某地把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本地社区工作相结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如“逆向求助法”“举案析理法”,实现有效调解。结合材料,分析上述做法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答案】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该地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本地社区工作相结合,实现有效调解。 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该地将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于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合乎逻辑的预判,形成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机制。 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该地充分发掘网格、社区、街道、区四级体系优势,实现了上下联动协同解纷,及时全面发现解决风险矛盾,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了实践的检验。(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分析】背景素材:“枫桥经验”在火热的社会实践枝繁叶茂考点考查:科学思维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分析题干中的做法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要运用教材中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分析说明。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某地不断推动将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于矛盾纠纷源头治理,通过网络平台,调解由线下搬到了线上,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纠纷,成为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机制→可联系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关键信息②:某地作为网格化管理模式发源地,坚持第一时间捕捉各种矛盾风险。充分发掘网格、社区、街道、区四级体系优势,实现了上下联动协同解纷,及时全面发现解决风险矛盾→可联系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关键信息③:某地把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本地社区工作相结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可联系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信息相结合。13.材料一 国务院审议通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强调要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治支撑。草案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总结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实践经验,将成熟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材料二 2023年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短视频管理、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等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未成年人上网看视频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短视频建设和管理,要全面抓好内容建设、融合传播、优质供给、许可准入、日常监管、专项培训、法规制度、算法管理等各项重点工作,要注重任务落实。2月以来,管理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效,实现了提质升级,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更加有利的网络视听环境。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特征,阐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短视频相关管理工作的要求。【答案】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针对当前未成年人上网看视频现象的普遍和出现的问题,加强短视频建设和管理,从我国社会现实出发,遵循了社会实际。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全面抓好内容建设等重点工作,注重任务落实,有利于引导短视频沿着健康方向发展。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自开展活动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更加有利的网络视听环境,证明了管理方案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分析】背景素材:国务院审议通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考点考查:科学思维的特征的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法治意识、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需要获取材料关键词,调用科学思维的特征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总结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实践经验→可联系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关键词②:全面抓好内容建设、融合传播、优质供给、许可准入、日常监管、专项培训、法规制度、算法管理等各项重点工作,要注重任务落实→可联系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关键词③:2月以来,管理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效,实现了提质升级,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更加有利的网络视听环境→可联系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角度并将教材知识、材料等有机结合。【易混易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讲义)(原卷版).doc 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讲义)(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