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简介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1.结合列宁主义的形成过程,认识列宁主义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深远意义。(唯物史观) 2.理清俄国十月革命的基本历程,从中概括十月革命的特点和伟大意义。(时空观念) 3.了解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苏联模式”的演进,认识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曲折性和渐进性,并评价苏联模式。(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一 列宁主义的形成
1.条件
经济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政治 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阶级 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
组织 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思想 1900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
2.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3.内容
(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4)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意义
(1)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
(2)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二 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
(1)二月革命胜利后,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自己处于次要地位。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
(3)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2.过程
(1)占领冬宫: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2)成立新政权
①成立: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②意义: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3.历史意义
(1)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
(2)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4)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三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干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
目的 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内容 最重要的是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评价 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21年3月
内容 (1)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2)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作用 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苏联模式
背景 (1)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1924年1月,列宁逝世
措施 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成就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
特点 (1)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2)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评价 (1)积极性 ①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②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2)消极性: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影响苏联的发展
(1)20世纪初,俄国存在的主要社会矛盾是什么?
答案参考:沙皇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1)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为俄国在前线战事的接连失利。(×)
(2)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标志着苏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一国胜利论”
列宁主义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国胜利论”上。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取得胜利,需要国际无产者联合起来,一起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阅读教材P92“史料阅读”。
思考:为什么说“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
答案参考: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在俄国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3)“厌恶战争的工人和士兵,在彼得格勒发动了起义,迫使沙皇退位,宣告了共和国的成立。”
思考:这场“起义”指什么?
答案参考: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3)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延缓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俄国十月革命的阶段划分
俄国十月革命从广义上分为二月革命和十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两个阶段。二月革命以推翻俄国沙皇专制为目标,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以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目标,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是十月革命的开始和准备,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发展和结果。
(4)阅读教材P92图片“十月革命中革命武装攻占冬宫(绘画作品)”。
思考:革命武装攻占冬宫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参考:冬宫在二月革命后成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是临时政府的基地和象征。革命武装攻占冬宫彻底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是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性事件。
(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这里“非常时期”是指什么?
答案参考:遭受国内外敌对势力进攻的时期。
租让制
租让制是指苏俄(联)为利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由苏维埃国家与外国资本家订立合同,把暂时无力经营或开发的企业、矿山、森林区等租赁给这些资本家经营的一项措施,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6)阅读教材P94“学思之窗”。
思考: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区别作了怎样的说明?
答案参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适应战争条件的特殊政策,它的“功劳”是有限度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尊重经济规律,按照市场和商业原则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建立正常的经济联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就是根据形势的变化纠正错误。
(4)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5)新经济政策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7)阅读教材P94“历史纵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思考:这部小说中描绘的是苏俄(联)哪一时期的社会画面?小说塑造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参考: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
人物形象: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
主题一 俄国十月革命
材料一 1917年的俄国处于各种交织的矛盾冲突之中,多年的战争把俄国推向了灾难的深渊,物价飞涨,社会躁动,彼得格勒最大的企业——普梯洛夫工厂的约3万名工人集会,并宣布总罢工……从俄历二月到十月,在8个月的时间里,布尔什维克党迅速强大起来,并在关键时刻及时地调整政策夺得了政权,在这方面,列宁的作用无可替代。纵观俄国的历史,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合乎民意和愿望的胜利,体现了这场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摘编自闻一《俄罗斯通史(1917-1991)》
材料二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巩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列宁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克服从旧社会中带出来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
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参考: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工人队伍力量壮大;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月革命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
答案参考:措施: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巩固工人阶级的主导地位;确立布尔什维克党在无产阶级国家的领导地位。
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条件
(1)客观方面
①俄国已经具备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也就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
②俄国经济发展落后,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使其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为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时机。
(2)主观方面
①俄国的无产阶级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
②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较为成熟。
③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
2.十月革命的特点
理论角度 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十月革命证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革命道路 由中心城市起义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
革命性质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阶段的革命
革命方式 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2)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3)十月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4)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主题二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材料一 经济的极度破坏因1920年的歉收而更加严重,同时大工业又不可能迅速恢复,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实行这一过渡。结论:首先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方法:实行粮食税,发展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发展小工业。在活跃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方面,应全面、大力、坚决地发挥地方的首创精神、创新精神和扩大它们的独立程度。苏维埃政权“培植”租让制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加强大生产、先进生产、机器生产,无疑能帮助我们迅速改进生产状况,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摘编自《列宁全集》(第41卷)
材料二 1928年初,农村中的不满情绪日益严重,工矿企业中的对抗事件也在增多。中央以斯大林名义向各地发出电报,要求地方党组织采取非常的措施,立即打击、逮捕投机分子和富农分子。此外,中央领导人还分赴各地,监督粮食采购和中央指令的执行情况。……斯大林说,为什么粮食不够?就在于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不足,把集体农庄变成“国家的粮食工厂”的设想是完全基于“工业化”的发展命运和前景的。他试图以“工业化”的办法和途径来发展农业,使农村经济迅速变成与“工业化”相适应和协调的大经济。
——摘编自闻一《俄罗斯通史》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与斯大林当政时面临的共同问题及应对方法的不同之处。
答案参考:共同问题:粮食危机。
不同:列宁:用粮食税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引入市场机制。
斯大林:用强制手段施行农业集体化;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种方法施行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参考:列宁:改善了农民和工人生活;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适应工业化的需要;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造成农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影响苏联的发展。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经济政策的制定应遵循的原则。
答案参考:关注民生(工农);协调好农业和工业的关系;合理运用市场与行政等调节方式。
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1)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新经济政策充分说明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
(2)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苏俄(联)政府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得到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3)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国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和方法,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工农联盟,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制度。
(4)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在苏俄(联)这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
律,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保证了苏俄(联)稳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5)新经济政策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成因及评价
(1)成因
①根本原因:苏联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
②客观原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
③主观原因: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
④历史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个人迷信的残余。
(2)评价
①积极方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苏联模式开辟了一种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相结合的模式,为其他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借鉴。
②消极方面:后来逐渐僵化,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战后被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搬,成为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
1.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2.二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
3.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4.苏联模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1.(2024·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月考)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下列说法中属于列宁主义首创的是(  )
A.肯定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B.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C.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答案:B
解析:列宁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理论,B项正确。A、C、D三项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排除。
2.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引领者”的含义是(  )
A.欧洲历史上最早爆发的大规模工人起义
B.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C.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权
D.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D
3.(2024·天津河北区期末)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B.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C.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
答案:B
解析:国内战争开始后,苏维埃政权实行余粮收集制;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应运而生;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农业集体化运动应运而生,B项正确,排除D项。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排除A项;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4.(2024·天津环城四区期末)如图是1913-1937年俄国工业发展情况,其中1925-1937年工业发展状况的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C.苏联农业获得长足发展
D.启动两个“五年计划”
答案:D
解析:根据图表可知,1925-1937年工业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1928-1932年,1933-1937年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D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结束,排除A项;苏联在这一时期正是推行计划经济模式,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5.(2024·广东深圳期末)1928年,斯大林指出,苏联工业基础薄弱,且处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工业”。这一思想(  )
A.使工业化发展出现严重困难
B.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C.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答案:C
解析:由于苏联当时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自身工业基础又比较薄弱,因此不得不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项正确。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排除A项;苏联模式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一致,排除B项;苏联模式排斥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并非延续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排除D项。
课时跟踪训练
题号 1 2 3 4 5 6 7
难易度 ★★★ ★★★ ★★ ★★ ★★ ★★ ★★★
知识点 学者对列宁主义的评价 列宁主义的价值 俄国工人罢工 二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领导人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的原因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 苏维埃政权的特征 十月革命后理论宣传的目的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难易度 ★★ ★★ ★★ ★★ ★★ ★★ ★★★
知识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俄调整国家和农民的关系 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农民为工业化作出重要贡献 苏联工业化的成就 苏联经济建设情况 斯大林执政时期的人们生活情况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江西抚州金溪一中月考)有学者认为列宁主义是“俄国及东方其他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人民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理论”;也有学者认为列宁主义是“列宁探索由俄国革命带头实现世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这些论述突出了列宁主义的(  )
A.实践原则 B.反战主张
C.严密体系 D.国际视野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列宁主义对俄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影响,突出了列宁主义具有国际视野,D项正确。
2.(2024·湖南长沙长郡中学开学考)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把无产阶级专政写入了党纲。但有人提出,任何人只要表示承认党纲,就可以自行宣布入党,党员可以不服从党的纪律,不受组织的制约。列宁对此坚决反对,并强调了党的铁的纪律。由此可见,列宁主义(  )
A.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B.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C.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际结合
D.标志着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熟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强调党的铁的纪律,意在创建一个有严格纪律、集中统一的革命政党,列宁的上述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观点,无法得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俄国革命实际,排除C项;正是在这次大会上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而称之“成熟”未免过早,排除D项。
3.(2024·陕西咸阳期末)1916年10月至12月,俄国工人罢工328次,参加人数26.8万人;1917年1月,俄国工人罢工400次,参加人数27万人。“打倒沙皇君主制度”“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等响亮口号不断涌现。这些现象反映出俄国(  )
A.沙皇君主专制势力的强大
B.临时政府统治濒临瓦解
C.革命的社会条件趋向成熟
D.工人阶级政权即将建立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俄国二月革命前夕,工人罢工不断高涨,反对专制呼声强烈,说明革命的社会条件趋向成熟,C项正确,排除A项。此时临时政府尚未组建,排除B项;工人罢工与成立工人阶级政权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4.(2024·河北保定期中)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认为,俄国无产阶级尚无能力管理国家,便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达成协议,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自己则处于次要地位。这表明(  )
A.俄国无产阶级已达成革命目标
B.社会主义革命阶级基础完全形成
C.工人们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苏维埃领导人错误判断革命形势
答案:D
解析:材料说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没有认真分析局势,错误判断革命形势,将革命果实拱手让人,D项正确。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后,政权掌握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说法绝对化,排除;工人的态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5.(2024·江苏泰州中学期中)1917年4月,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报告中,着重阐明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该报告(  )
A.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表明无产阶级专政建立
C.宣告了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D.指明了革命斗争的方向
答案:D
解析:据材料“着重阐明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可知,列宁认为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应逐步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指明了革命斗争的方向,D项正确。列宁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项;此时无产阶级专政尚未建立,排除B项;二月革命宣告了沙皇专制统治结束,排除C项。
6.(2024·陕西榆林期末)十月革命后,列宁指出:“我们知道,在人民群众中,现在响起了另一种声音,人们心中说:现在不用怕带枪的人了,因为他们保护劳动者,并且会无情地剥夺镇压者的统治,这就是人民的感受。”这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  )
A.具有人民性的特征
B.践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原则
C.呈现暴力革命色彩
D.彻底消灭了国内外反对派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十月革命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保护人民、维护工农利益,说明苏维埃政权具有人民性,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革命措施,不能体现“革命原则”,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军队保护人民,排除C项;D项“彻底消灭”不符合史实,排除。
7.(2024·江西抚州金溪一中月考)十月革命后,列宁结合俄国民众的实际状况,通过发行通俗报纸,利用电影进行生产宣传,在农村阅览室和街头等地方展出图表和图片,在大小工厂和技术学校附近张贴海报和宣传画等一系列方式进行理论宣传,强化政治理论动员。这些理论宣传旨在(  )
A.凝聚工农革命力量   B.维护社会经济稳定
C.改变理论宣传方式   D.增进民众政治认同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十月革命后,列宁结合俄国的实际状况,通过发行报纸、宣传海报等方式进行理论宣传,强化政治理论动员,增进民众政治认同,D项正确。材料中宣传不仅面向工农,排除A项;这些理论宣传与经济稳定关系不大,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改变了宣传方式,排除C项。
8.(2024·安徽宣城期末)1919年3月,苏俄布尔什维克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纲确认“要坚持不懈的把已经开始并已基本完成的对资产阶级的剥夺进行到底。把生产资料和流通手段变为苏维埃共和国的财产即变为全体劳动者的公共财产。”这表明苏俄(  )
A.积极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B.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有益探索
C.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社会主义革命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答案:C
解析:1919年苏俄仍然强调对资产阶级的剥夺、把生产资料和流通手段变为全体劳动者的公共财产,这些都体现了共产主义色彩,因此表明当时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项正确。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实行的,排除A项;当时战争已经结束,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益探索,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长期性和艰巨性”,排除D项。
9.(2024·河南郑州期末)列宁认为,在一个落后的、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单凭自己的力量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不可能的。于是只好退却,退到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上。为此,苏俄(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调整了国家和农民的关系
C.开展农业集体化
D.实行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
答案:B
解析:列宁认为苏俄不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于是调整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下用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B项正确,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排除C项;苏俄虽然实行新经济政策,但不是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
10.(2024·山西长治期末)1921年,苏俄政府颁布了租让法令和出租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所属企业的程序,推行工业中的租让和出租,扩大产品交换,准予私商活动等。这些举措(  )
A.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C.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导致了农业与工业比例失调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是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C项正确。斯大林时期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A项;B项“彻底消灭”说法绝对,排除;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没有使工农业比例失调,排除D项。
11.(2024·四川遂宁期末)1933年,为保证国家工业化所需资金,苏联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保证了苏联工业迅速发展并完成工业化。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A.农民为工业化作出重要贡献
B.余粮收集制引起了农民不满
C.工业化推动了农业迅速发展
D.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苏联发展工业依赖于农业提供资金,牺牲农民利益,说明农民为苏联工业化作出贡献,A项正确。余粮收集制实施时间为1918-1921年,排除B项;材料强调农业支持工业,排除C项;该举措属于计划经济,排除D项。
12.(2024·福建泉州期末)1940年,苏联轻工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了3.6倍,同期重工业却增长了12.4倍。而同样的过程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历经了一至二百年时间。这表明苏联(  )
A.经济发展水平已领先世界
B.工农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C.社会主义工业化成效显著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苏联工业发展增长迅速,说明社会主义工业化成效显著,C项正确。当时苏联经济发展水平并未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工农业比例,排除B项;苏联实行计划经济,排除D项。
13.下表《苏联经济建设情况》表明,当时的苏联(  )
注:“一五”时期农业产值为负增长。
A.五年计划促进了经济全面发展
B.经济结构不合理状况已经凸显
C.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受到压制
D.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答案:B
解析:据图表示意可知,苏联在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轻重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但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相对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故B项正确,排除D项。A项“全面发展”与图示不符,排除;C项结论无法从图示中得出,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14.(2024·山西吕梁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是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深入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以下为该著作中的部分史料内容:
受访者:伊拉伊达·法伊韦索维奇。4岁时父母被送去古拉格劳改营。 访谈内容: 斯大林统治下的生活在精神上更为富足——我们过得更为安宁、愉快。我们相信,如果勤勤恳恳地工作,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认为,正在建造的社会足以保证每个人的温饱,只有和平,没有战争。 受访者:奥莉加·扎普里加耶娃。1918年出生于克里沃舍伊诺村。 访谈内容: 1931年和1932年的收成非常糟糕。然而,国家在1932年至1933年的采购量,反而是1929年和1930年两个丰收年的两倍多。生活在饥荒地区的高达7000万人,死亡人数无法计算,因为其中很多人的死亡并未登记在册。
根据材料,概括两位受访者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生活情况,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伊拉伊达·法伊韦索维奇在斯大林统治时期感受到了精神的富足(或答生活是充满希望的)。
原因: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维护了苏联的国家安全,赢得了相对和平的生活环境。
奥莉加·扎普里加耶娃在斯大林统治时期感受到了疾病、饥饿与死亡,生活困苦。
原因: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影响人们生活;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牺牲农民利益,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计划经济体制执行僵化,脱离实际,造成了粮食危机。
解析:生活情况:根据材料“斯大林统治下的生活在精神上更为富足——我们过得更为安宁、愉快”可知,精神富足;根据材料“生活在饥荒地区的高达7000万人,死亡人数无法计算”可知,感受到了疾病、饥饿与死亡,生活困苦。精神富足的原因:从工业化、国际地位和生活环境角度分析。生活困苦的原因:根据材料“克里沃舍伊诺村”“采购量”并结合所学从农轻重比例失调、农业集体化的弊端和计划经济执行情况角度分析。
1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1.结合列宁主义的形成过程,认识列宁主义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深远意义。(唯物史观) 2.理清俄国十月革命的基本历程,从中概括十月革命的特点和伟大意义。(时空观念) 3.了解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苏联模式”的演进,认识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曲折性和渐进性,并评价苏联模式。(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一 列宁主义的形成
1.条件
经济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 经济不断发展
政治 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阶级 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
组织 1898年,俄国 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思想 1900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 》,宣传马克思主义
2.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 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 ”,也就是列宁主义。
3.内容
(1) 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 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4)工人阶级要以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 。
4.意义
(1)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 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
(2)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 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二 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
(1) 胜利后,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彼得格勒 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自己处于次要地位。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 ,并镇压人民的反抗。
(3)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 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2.过程
(1)占领冬宫: 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 。
(2)成立新政权
①成立: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 , 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②意义: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 的诞生。
3.历史意义
(1)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
(2)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 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3)沉重打击了 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4)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 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三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干涉,使 陷入内战当中
目的 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 的胜利
内容 最重要的是 ,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评价 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 ,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 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21年3月
内容 (1)重心是调整国家与 的关系,通过 等市场机制建立 。 (2)允许 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 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作用 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苏联模式
背景 (1) 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 ”。 (2)1924年1月,列宁逝世
措施 在 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 ”和“ ”
成就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 ”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 首位、世界第二位
特点 (1)在经济上表现为 ,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2)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评价 (1)积极性 ①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②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 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2)消极性:排斥 ,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 ,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影响苏联的发展
(1)20世纪初,俄国存在的主要社会矛盾是什么?
(1)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为俄国在前线战事的接连失利。(×)
(2)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标志着苏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一国胜利论”
列宁主义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国胜利论”上。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取得胜利,需要国际无产者联合起来,一起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阅读教材P92“史料阅读”。
思考:为什么说“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
(3)“厌恶战争的工人和士兵,在彼得格勒发动了起义,迫使沙皇退位,宣告了共和国的成立。”
思考:这场“起义”指什么?
(3)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延缓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俄国十月革命的阶段划分
俄国十月革命从广义上分为二月革命和十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两个阶段。二月革命以推翻俄国沙皇专制为目标,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以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目标,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是十月革命的开始和准备,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发展和结果。
(4)阅读教材P92图片“十月革命中革命武装攻占冬宫(绘画作品)”。
思考:革命武装攻占冬宫的意义是什么?
(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这里“非常时期”是指什么?
租让制
租让制是指苏俄(联)为利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由苏维埃国家与外国资本家订立合同,把暂时无力经营或开发的企业、矿山、森林区等租赁给这些资本家经营的一项措施,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6)阅读教材P94“学思之窗”。
思考: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区别作了怎样的说明?
(4)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5)新经济政策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7)阅读教材P94“历史纵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思考:这部小说中描绘的是苏俄(联)哪一时期的社会画面?小说塑造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怎样的人物形象?
主题一 俄国十月革命
材料一 1917年的俄国处于各种交织的矛盾冲突之中,多年的战争把俄国推向了灾难的深渊,物价飞涨,社会躁动,彼得格勒最大的企业——普梯洛夫工厂的约3万名工人集会,并宣布总罢工……从俄历二月到十月,在8个月的时间里,布尔什维克党迅速强大起来,并在关键时刻及时地调整政策夺得了政权,在这方面,列宁的作用无可替代。纵观俄国的历史,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合乎民意和愿望的胜利,体现了这场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摘编自闻一《俄罗斯通史(1917-1991)》
材料二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巩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列宁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克服从旧社会中带出来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
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月革命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条件
(1)客观方面
①俄国已经具备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也就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
②俄国经济发展落后,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使其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为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时机。
(2)主观方面
①俄国的无产阶级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
②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较为成熟。
③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
2.十月革命的特点
理论角度 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十月革命证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革命道路 由中心城市起义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
革命性质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阶段的革命
革命方式 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2)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3)十月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4)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主题二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材料一 经济的极度破坏因1920年的歉收而更加严重,同时大工业又不可能迅速恢复,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实行这一过渡。结论:首先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方法:实行粮食税,发展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发展小工业。在活跃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方面,应全面、大力、坚决地发挥地方的首创精神、创新精神和扩大它们的独立程度。苏维埃政权“培植”租让制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加强大生产、先进生产、机器生产,无疑能帮助我们迅速改进生产状况,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摘编自《列宁全集》(第41卷)
材料二 1928年初,农村中的不满情绪日益严重,工矿企业中的对抗事件也在增多。中央以斯大林名义向各地发出电报,要求地方党组织采取非常的措施,立即打击、逮捕投机分子和富农分子。此外,中央领导人还分赴各地,监督粮食采购和中央指令的执行情况。……斯大林说,为什么粮食不够?就在于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不足,把集体农庄变成“国家的粮食工厂”的设想是完全基于“工业化”的发展命运和前景的。他试图以“工业化”的办法和途径来发展农业,使农村经济迅速变成与“工业化”相适应和协调的大经济。
——摘编自闻一《俄罗斯通史》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与斯大林当政时面临的共同问题及应对方法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种方法施行所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经济政策的制定应遵循的原则。
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1)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新经济政策充分说明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
(2)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苏俄(联)政府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得到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3)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国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和方法,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工农联盟,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制度。
(4)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在苏俄(联)这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
律,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保证了苏俄(联)稳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5)新经济政策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成因及评价
(1)成因
①根本原因:苏联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
②客观原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
③主观原因: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
④历史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个人迷信的残余。
(2)评价
①积极方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苏联模式开辟了一种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相结合的模式,为其他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借鉴。
②消极方面:后来逐渐僵化,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战后被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搬,成为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
1.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2.二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
3.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4.苏联模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1.(2024·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月考)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下列说法中属于列宁主义首创的是(  )
A.肯定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B.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C.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2.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引领者”的含义是(  )
A.欧洲历史上最早爆发的大规模工人起义
B.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C.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权
D.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3.(2024·天津河北区期末)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B.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C.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
4.(2024·天津环城四区期末)如图是1913-1937年俄国工业发展情况,其中1925-1937年工业发展状况的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C.苏联农业获得长足发展
D.启动两个“五年计划”
5.(2024·广东深圳期末)1928年,斯大林指出,苏联工业基础薄弱,且处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工业”。这一思想(  )
A.使工业化发展出现严重困难
B.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C.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课时跟踪训练
题号 1 2 3 4 5 6 7
难易度 ★★★ ★★★ ★★ ★★ ★★ ★★ ★★★
知识点 学者对列宁主义的评价 列宁主义的价值 俄国工人罢工 二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领导人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的原因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 苏维埃政权的特征 十月革命后理论宣传的目的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难易度 ★★ ★★ ★★ ★★ ★★ ★★ ★★★
知识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俄调整国家和农民的关系 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农民为工业化作出重要贡献 苏联工业化的成就 苏联经济建设情况 斯大林执政时期的人们生活情况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江西抚州金溪一中月考)有学者认为列宁主义是“俄国及东方其他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人民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理论”;也有学者认为列宁主义是“列宁探索由俄国革命带头实现世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这些论述突出了列宁主义的(  )
A.实践原则 B.反战主张
C.严密体系 D.国际视野
2.(2024·湖南长沙长郡中学开学考)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把无产阶级专政写入了党纲。但有人提出,任何人只要表示承认党纲,就可以自行宣布入党,党员可以不服从党的纪律,不受组织的制约。列宁对此坚决反对,并强调了党的铁的纪律。由此可见,列宁主义(  )
A.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B.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C.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际结合
D.标志着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熟
3.(2024·陕西咸阳期末)1916年10月至12月,俄国工人罢工328次,参加人数26.8万人;1917年1月,俄国工人罢工400次,参加人数27万人。“打倒沙皇君主制度”“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等响亮口号不断涌现。这些现象反映出俄国(  )
A.沙皇君主专制势力的强大
B.临时政府统治濒临瓦解
C.革命的社会条件趋向成熟
D.工人阶级政权即将建立
4.(2024·河北保定期中)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认为,俄国无产阶级尚无能力管理国家,便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达成协议,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自己则处于次要地位。这表明(  )
A.俄国无产阶级已达成革命目标
B.社会主义革命阶级基础完全形成
C.工人们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苏维埃领导人错误判断革命形势
5.(2024·江苏泰州中学期中)1917年4月,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报告中,着重阐明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该报告(  )
A.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表明无产阶级专政建立
C.宣告了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D.指明了革命斗争的方向
6.(2024·陕西榆林期末)十月革命后,列宁指出:“我们知道,在人民群众中,现在响起了另一种声音,人们心中说:现在不用怕带枪的人了,因为他们保护劳动者,并且会无情地剥夺镇压者的统治,这就是人民的感受。”这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  )
A.具有人民性的特征
B.践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原则
C.呈现暴力革命色彩
D.彻底消灭了国内外反对派
7.(2024·江西抚州金溪一中月考)十月革命后,列宁结合俄国民众的实际状况,通过发行通俗报纸,利用电影进行生产宣传,在农村阅览室和街头等地方展出图表和图片,在大小工厂和技术学校附近张贴海报和宣传画等一系列方式进行理论宣传,强化政治理论动员。这些理论宣传旨在(  )
A.凝聚工农革命力量   B.维护社会经济稳定
C.改变理论宣传方式   D.增进民众政治认同
8.(2024·安徽宣城期末)1919年3月,苏俄布尔什维克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纲确认“要坚持不懈的把已经开始并已基本完成的对资产阶级的剥夺进行到底。把生产资料和流通手段变为苏维埃共和国的财产即变为全体劳动者的公共财产。”这表明苏俄(  )
A.积极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B.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有益探索
C.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社会主义革命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9.(2024·河南郑州期末)列宁认为,在一个落后的、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单凭自己的力量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不可能的。于是只好退却,退到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上。为此,苏俄(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调整了国家和农民的关系
C.开展农业集体化
D.实行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
10.(2024·山西长治期末)1921年,苏俄政府颁布了租让法令和出租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所属企业的程序,推行工业中的租让和出租,扩大产品交换,准予私商活动等。这些举措(  )
A.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C.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导致了农业与工业比例失调
11.(2024·四川遂宁期末)1933年,为保证国家工业化所需资金,苏联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保证了苏联工业迅速发展并完成工业化。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A.农民为工业化作出重要贡献
B.余粮收集制引起了农民不满
C.工业化推动了农业迅速发展
D.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12.(2024·福建泉州期末)1940年,苏联轻工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了3.6倍,同期重工业却增长了12.4倍。而同样的过程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历经了一至二百年时间。这表明苏联(  )
A.经济发展水平已领先世界
B.工农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C.社会主义工业化成效显著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3.下表《苏联经济建设情况》表明,当时的苏联(  )
注:“一五”时期农业产值为负增长。
A.五年计划促进了经济全面发展
B.经济结构不合理状况已经凸显
C.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受到压制
D.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14.(2024·山西吕梁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是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深入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以下为该著作中的部分史料内容:
受访者:伊拉伊达·法伊韦索维奇。4岁时父母被送去古拉格劳改营。 访谈内容: 斯大林统治下的生活在精神上更为富足——我们过得更为安宁、愉快。我们相信,如果勤勤恳恳地工作,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认为,正在建造的社会足以保证每个人的温饱,只有和平,没有战争。 受访者:奥莉加·扎普里加耶娃。1918年出生于克里沃舍伊诺村。 访谈内容: 1931年和1932年的收成非常糟糕。然而,国家在1932年至1933年的采购量,反而是1929年和1930年两个丰收年的两倍多。生活在饥荒地区的高达7000万人,死亡人数无法计算,因为其中很多人的死亡并未登记在册。
根据材料,概括两位受访者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生活情况,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形成原因。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