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章多种多样的运动复习题一、选择题1.用图像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的是(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2.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板块之间不断发生着碰撞和张裂B.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七大板块C.板块构造学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创立的D.大陆漂移学说是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础上建立的3.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 )A. B.C. D.4.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A.25km B.50km C.75km D.100km5.甲、乙两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在秒时两线相交。由图像可知( )A.两物体在秒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大于乙C.6秒时,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 D.5秒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6.古代用“天狗食日”来描述日食。“天狗”实际上是( )。A.哮天犬 B.地球 C.月球 D.彗星7.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 30次的照相机装置拍摄到的4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图中箭头表示物体运动方向,其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C. 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脊椎动物的种类比无脊椎动物多B.有液泡和细胞壁结构的肯定都是植物细胞C.1831年英国的科学家布朗归纳出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D.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立了板块构造学说9.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B.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C.地球上淡水资源通过水的物态变化不断得到补充,不必节约用水D.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10.下面四幅图是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1.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岩石圈是由地幔和地壳的一部分组成的;②地球内部软流层位于地幔层中;③地球平均半径4万千米;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反映了大地是弧形的;⑤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证明了地球是球形;⑥通过观察日食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12.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不断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说法不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A.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D.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对太阳和地球的形状和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信息回答小题。13.如图是微信启动页背景中的地球照片,它是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祖国最新气象云图。以下关于这幅照片意义的叙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显示了地球是规则的正球体 B.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C.是地球形状直观确凿的证据之一 D.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最初阶段14.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色球、日冕、光球三层B.在日全食时能看到色球和日冕C.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光球层上的黑色部分D.光球、色球、日冕三层中,光球层最暗15.卡塔尔世界杯足球比赛在傍晚进行,而国内球迷需要凌晨熬夜观看,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由于(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C.太阳高度角不同 D.昼夜长短不同16.科学家们用计算机模拟出了两个可能在银河系中存在的星球,“奥里里亚”和“蓝月亮”。“奥里里亚”围绕着它的“太阳”——红矮星运转,一面永远向着红矮星,另一面永远处于黑暗之中,被冰层包裹。“奥里里亚”星球拥有大量含碳的化合物和水,还有高级的食肉动物“大胃猪”。根据以上信息,你判定对于“奥里里亚”星球的推测肯定错误的是( )A.一定存在氧气 B.有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现象C.有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D.有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二、填空题17.根据下图地、月、日的位置关系回答问题:(1)请在虚框内画出此图所示的地、月、日三者位置时的月相图;(2)随着月球继续绕地球运动,我们看到的月亮的表面积将逐渐变 ;(3)某同学计划在正月初一晚上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上的环型山,你对他的观察有什么好的建议?18.我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传说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年的五月初五是公历6月14日,此时地球大概运行在图1中的 之间,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图2中的 。(阴影线表示暗部)19.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1)太阳直射位于C点时,北极点与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 。(2)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时,北极圈上昼长时间比南极圈上少 小时。(3)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北半球是 节气。20.甲、乙两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1)甲车的运动状态为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在此运动过程中,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由图像可得乙车的运动速度为 米/秒。21.2021年7月1日(农历五月二十二)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1)建党一百周年当天的月相为下图中的A. 下弦月 B. 新月 C.上弦月 D.满月 (2)如图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这一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填序号)22.2023年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一)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当天月相如图甲中的 (填字母),这一天地球公转的位置最接近图乙中的 (填序号)。 三、探究题23.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使用说明书(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槌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受。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使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温度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使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温,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温度的增大而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4)如图,已知,,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则此时声速为 。24.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①、②所示。(1)观察图①可知,甲车在做 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 秒。(2)观察图②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米。(3)比较图①、②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选“大于”“等于”或“小于”)。25.“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具有计步统计、能量消耗统计和心率监测等功能。(1)如图所示,跑步时,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2)该佩戴者在操场上进行慢跑锻炼,智能手表记录情况如图所示,则慢跑过程中的速度是 m/s。四、解答题26.读“演示地球自转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两地处于黑夜的是 地。(2)地球自转过程中的现象和结论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A.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B.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C.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图是在 (选填“北极”或“南极”)上空拍摄的。(2)图中A、B、C、D四地中, 点在昏线上。(3)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地球 引起的。28.一辆货车朝着山崖以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看到前方有丁字路口,便鸣笛一声以示警告将要上路的行人或车辆,鸣笛后货车仍以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匀速行驶,经过4s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山崖有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1.C【详解】图甲是路程随时间变化图像,随时间延长,物体的路程不变,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图乙是路程随时间变化图像,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说明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在做匀速运动;图丙是速度随时间变化图像,随时间延长,物体的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处于匀速运动状态;图丁是速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说明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在做加速运动。综上分析可知,表示同一运动状态的是乙图和丙图。故选C。2.A【详解】A、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故A正确。B、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故B正确。C、大陆漂移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创立的,故C错误。D、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大陆漂移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故D错误。故选A。3.B【详解】A.在相等时间间隔里位置没有变化,即静止,故A不符合题意;B.已知时间间隔相同,每个时间段内通过的距离也相同,说明物体在这一时间内可能做匀速运动,故B符合题意;C.已知时间间隔相同,相同时间段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已知时间间隔相同,相同时间段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小,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C【详解】由图知道,横波和纵波的速度分别是设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由于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即则由知道,解得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75km,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5.D【详解】AB.根据图像可知,时间为5s时,甲乙两物体的路程相同,因不确定是否同向或相对运动,因此无法判断两物体是否相遇,故AB不符合题意;C.6秒时,由图可知,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故C不符合题意;D.5秒内甲、乙两物体的总路程相同,时间相同,由可知,平均速度相同,故D符合题意。故选D。6.C【详解】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这三个天体在一条直线或近于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在地球上的某一部分出现月球的影子,在这个影区里的人就观察到日食现象。“天狗”实际上是月球。故选C。7.B【详解】A.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距离不同,所以速度大小在变化,不是匀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C.物体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不是直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物体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不是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D【分析】此题是一道综合题,根据所学知识点回答即可。【详解】A.无脊椎动物的种类非常庞杂,现存约100余万种,脊椎动物约5万种,故地球上的无脊椎动物比脊椎动物多,故A错误。B.有液泡和细胞壁结构不一定是植物细胞,如酵母菌有液泡和细胞壁,但是属于真菌,故B错误。C.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事实材料和设想的基础上提出细胞学说, 20年后,另一位德国科学家魏尔啸进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这样,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就形成了,故C错误。D.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立的,故D正确。故选D。【点睛】根据所学的知识点答题即可。9.A【详解】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故A正确。B、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故B错误。C、地球上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但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所以需要节约用水,故C错误。D、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故D错误。故选A。10.D【详解】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①是西半球,②是东半球,①箭头表示的方向正确,②错误;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③错误,④正确。故选D。11.C【详解】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的顶部组成的 ,①错误;地球内部软流层位于地幔层中,②正确;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③错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反映了大地是弧形的,④正确;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证明了地球是球形,⑤正确;通过观察月食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日食不能证明,⑥错误。故选C。12.C【详解】A.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故A正确。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故B正确。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故C错误。D.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故D正确。故选C。13.C 14.B【解析】13.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卫星照片最能够最科学且直观地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是地球形状最直观确凿的证据,故C正确。地球并不是规则的正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人类最初认识地球形状是“天圆地方”,排除ABD。故选C。 14.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故A错误。在日全食时能看到色球和日冕,故B正确。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表面的一种现象,表现为暗色的斑点,实际上是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故C错误。光球、色球、日冕三层中,光球层最亮,故D错误。故选B。【点睛】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15.A【详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除了昼夜交替之外,还有时间的差异,随着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所以卡塔尔世界杯足球比赛在傍晚进行,而国内球迷需要凌晨熬夜观看,A正确;与地球公转、太阳高度角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无关,BCD错误;故选A。16.B【详解】根据“拥有大量含碳的化合物和水”推知,“奥里里亚”上也有风、雨等自然现象;根据“有高级的食肉动物”推知:“奥里里亚”上一定存在氧气,也有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ACD推测正确;根据“另一面永远处于黑暗之中”推知:“有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现象”推测肯定错误。故选B。17. 小 正月初一为新月,无法观察,可以等到正月十五满月再去观察【详解】(1)此时在地球上会看到月球左边被太阳照亮,所以此时月相为下弦月,如图所示: 。(2)随着月球继续绕地球运动,月相会变为新月,月亮的表面积将逐渐变小。(3)正月初一为新月,无法观察,可以等到正月十五满月再去观察。18. ②③ C【详解】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公历日期为6月14日,此时地球位于春分(3月21日)和夏至(6月22日)之间,即位于②③之间。农李五月初五最接近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弦月月面朝西(右边亮),即图C。19. 南极点 24 春分【详解】(1)太阳直射位于C点时,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点的太阳高度角较大。(2)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因此北极圈上昼长时间比南极圈上少24小时。(3)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是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动然后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20. 静止 运动 2【详解】(1)[1][2]根据图片可知,甲车到起点的距离始终保持10m不变,则甲是静止的。在此过程中,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相对乙车的位置不断改变,则甲车是运动的。(3)[3]乙车的速度为21. A ④【详解】(1)农历五月二十二月相为下弦月,故选A。(2)2021年7月1日接近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图中④表示夏至日。22. A ②【详解】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 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A正确,其他选项图都不是代表初一时的月相,BCD错误。故选A。图中②是在春分日3月21日附近,①是在夏至日6月22日附近,④是在秋分日9月23日附近,③是在冬至日12月22日附近,4月20日从日期上最接近②春分日3月21日附近。23. 0 不变 变大 320【详解】(1)[1]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铃声传到甲、乙的时间相同,时间差为零,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0。(2)[2]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使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与甲乙之间的距离有关,则铜铃离甲越远,甲乙之间的距离不变,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不变。(3)[3]铜铃到甲、乙的距离一定时,在甲、乙之间加温,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由可知,则声速随气体温度的增大而增大。(4)[4]设声音的速度为v,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的时间解得此时声速为24. 匀速 6 1.2 小于【详解】(1)[1]由图①可看出,甲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车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则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2]由图①可看出,甲车的路程为0.6m时,时间对应6s,即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6s。(2)[3]观察图②可知,乙车在A点的路程为0.6m,在B点的路程为1.8m,则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1.8m-0.6m=1.2m(3)[4]由图①、②可知,甲车通过0.6m用时6s,乙车通过0.6m用时3s,通过相同的路程,乙车用时少,则乙车的速度大。即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25. 静止 3【详解】解:(1)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相当于手腕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智能运动手环是静止的。(2)[2]由图知道,佩戴者运动的时间和距离分别为t=8min20s=500ss=1.5km=1500m故慢跑过程中速度答:(1)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静止的;(2)慢跑过程中的速度3m/s。26.(1)C(2)A【分析】本题以演示地球自转过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个小题,涉及昼夜半球的划分、地球自转过程中的现象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读图可知,A位于昼半球,处于白天;C位于夜半球,处于黑夜。(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A不正确,符合题意;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B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27.(1)北极(2)A(3)自转【分析】本题以光照图为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地球自转的方向、晨昏线的判读、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图中为逆时针方向,所以该图是在北极上空拍摄的。(2)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从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读图可知,A点位于昏线上,C点位于晨线上,已经处在白天的是D地,已经处在黑夜的是B地,即将进入白天的是C地,即将进入黑夜的是A地。(3)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造成的。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使得地球表面不同的区域交替暴露在阳光下和背向阳光,从而导致了昼夜的更替现象。28.656m【详解】解:在t=4s的时间内,货车行驶的距离s1=v1t=12m/s×4s=48m声音传播的距离s2=v2t=340m/s×4s=1360m设司机鸣笛时货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2s=s1+s2司机听到回声时车距山崖s′=s-s1=704m-48m=656m答: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山崖有656m。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