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练习一、选择题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龙生龙,凤生凤”中描述的现象,能体现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都有遗传特性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变异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②2.某同学在使用安装好的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发现视野漆黑一片,他应该尝试调整( )A.目镜 B.反光镜 C.装片 D.粗准焦螺旋3.观察蜗牛时,在蜗牛前3厘米处,放上蘸有白醋的棉花,我们发现蜗牛会向远离醋的方向爬行,说明蜗牛具有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能生长 B.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C.能繁殖后代 D.能遗传和进化4.小涛用显微镜观察不经染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视野中能清晰地看到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下列措施能帮助小涛看清液泡的是( )①将反光镜由凹面镜改用平面镜 ②将反光镜由平面镜改用凹面镜③增大光圈,增加通光量 ④减小光圈,减少通光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5.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找到物像后,为使物像更清晰,可调节②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②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6.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奋斗者”号深潜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并进行了探测、采集了海底样本,创造了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技术进入世界领先之列。下列不能作为判断样本是生物的依据的是( )A.能否呼吸 B.能否繁殖 C.能否自由运动 D.能否遗传变异7.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铁树开花 B.蚂蚁搬家 C.阳光灿烂 D.猫捉老鼠8.机器人大堂经理在宁波某些银行大堂投入使用,下列能作为判断这种大堂经理机器人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A.能否和客户对话 B.能否介绍银行业务C.能否自由移动 D.能否生长和繁殖9.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正确的是( )A.对光时,转动⑥使镜筒大幅度下降 B.视野过暗,可以调节⑦C.改变视野范固的大小,可以调节③ D.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⑤10.乐乐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做了如下记录:①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②洋葱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③染色后的细胞结构中,着色最深的是细胞壁④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或光圈⑤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③⑤ D.全部11.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生物细胞时,不同情况下需要滴加不同的液体。下列相关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清水B.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清水C.对植物细胞进行染色时,滴加一滴稀碘液D.对动物细胞进行染色时,滴加一滴稀碘液12.有一种植物,轻轻触碰它的叶片,叶片就会蜷缩起来,这种现象是( )A.生物的生长 B.生物的呼吸C.生物的繁殖 D.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13.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上亿名数字火炬手组成的“数字人”点亮亚运主火炬。下列能作为判断“数字人”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A.能否运动 B.能否发出声音C.能否生长和繁殖 D.能否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1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具有不同的细胞结构B.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D.显微镜的发明,为细胞学说的提出提供了观察工具15.如图的显微镜配有目镜(10x、5x)与物镜(40x、15x),则有关该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600倍B.能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的镜头组合②③C.用低倍镜观察物体时,一定不需用e结构D.换成高倍镜之后,若视野太暗时,应使结构c结构的凹面对准通光孔二、填空题16.海葵是一种靠摄取水中动物为食的生物,其神经系统无法辨别周围环境的变化,只有通过实际的接触,受到刺激才会产生反应,根据以上信息判断海葵属于 (选填“动物”或“植物”),你判断的依据是 。17.某同学做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在显微镜视野中的图解。图中的a是 ,b是 ,其边缘是 色,产生b的可能的原因是。 18.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1)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盖玻片下产生 (2)盖好盖玻片后,进行染色时应将 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3)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A.甲图在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①来观察物像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②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左上方移动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洋葱细胞19.“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一母生九崽,连母十个样”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生物具有 的特性。20.(1)图中, (填“甲”或“乙”)为动物细胞,因为该细胞不含叶绿体和[ ] 。(2)向日葵的大部分生命活动在细胞中[ ] 内进行的。 21.在“①大熊猫、②向日葵、③蜻蜓、④松树”这四个研究对象中, (填编号)需要从外界摄取食物获得营养;而 (填编号)可以利用自身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蜻蜓点水说明了蜻蜓能进行 的生物基本特征。22.以下是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绷胞临时装片的图示:(1)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 ;(2)如果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步骤③所用液体悬 ;(3)小欢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像(4)如图二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转为乙,下列操作步骤排序正确的选项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移动装片 ④转动转换器A.③→①→②→④ B.④→③→②→①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23.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如果视野过亮,可以将显微镜的光圈 (调小/调大),还可以调节反光镜为 (平面/凹面)。24.如图是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象,请写出该同学从观察到物象②到物象⑥的具体操作步骤。②-③向 移动装片,直至物象位于视野中央。③-④转动 ,使高倍镜正对通光孔。④-⑤换用 光圈,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⑤-⑥来回调节 ,使物象清晰。25.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践活动。小科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图A所示情况,应将载玻片往 移动;进一步观察到图B所示情况,若将图B转换为图D,则需调节图甲中的结构 (填序号)三、探究题26.小明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红墨水染色后发现细胞膜与细胞壁出现分离的现象,小明对此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用清水重新操作染色步骤后发现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接下来小明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象:操作步骤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苏打溶液 25%的食盐溶液记录“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几次60秒 58秒 25秒观察“复原”现象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能 能 不能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在显微镜下依次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细胞状态。(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 的关系。(2)以上实验结果或现象支持下列哪些观点? (填字母)。A.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麟片叶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复原”(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可能原因是 。27.学校组织开展了制作“水滴显微镜”的项目,小科所在的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的水滴显微镜如图甲所示。可通过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 (1)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 (填结构编号)。(2)通过“水滴显微镜”观察到图丙中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2个视野,显示标本在视野右下方,要把图①移到图②的位置,应将玻片标本往 方向移动。(3)使用水滴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为A.安放 B.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 C.放置标本 D.转动平面镜(4)下表是水滴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和所采用的操作,其中操作与目的相符是 (多选)。选项 操作 目的A 使标本、放大镜A、放大镜B处于同一直线 使物像更清晰B 更换不同型号的放大镜 改变放大倍数C 增大放大镜B的放大倍数 视野中细胞数量变多D 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 视野变亮(5)某兴趣小组用纸杯代替玻璃杯,结果未能观察到物像,请你帮他解释一下原因 。28.小科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如图所示为他在观察过程中看到的图像,请据图回答:(1)如果他的操作步骤正确,那么图示几幅图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用序号表示)。(2)使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临时装片,观察到了图①和图②两次图像,其中视野较暗的是图 ,可通过 调亮视野。(3)下列选项中,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组合是 (填字母)。29.小安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细胞出现了重叠,这可能是图1中的 (填序号)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2)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箭头表示盖上盖玻片的方向)。A. B.C. D.(3)如图3所示,1、2、3、4是这台显微镜的镜头,1、2有螺纹,3、4无螺纹;5、6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装片的距离。欲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其对应组合是_________(填字母)。A.2、3、5 B.2、4、6C.1、3、5 D.2、4、5(4)小安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图甲所示的物像,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得到图乙所示的物像。则操作顺序是将玻片向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转动 ,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调节 至物像清晰。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1.B【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捕食行为,捕食是生物摄取营养的方式之一,因此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的特征。“龙生龙,凤生凤”描述的是遗传现象,即子代与亲代有相似性,体现的是生物的遗传特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B【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为:一、取镜与安放;二、对光;三、放置装片、调节并观察;四、观察绘图后,收拾实验台。【详解】分析题干可得,某同学在使用安装好的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发现视野漆黑,说明显微镜中没有通光。对比分析四个选项:目镜是用来观察前方光学系统所成图像的目视光学器件,是望远镜、显微镜等目视光学仪器的组成部分,起放大作用;反光镜可以调节进入显微镜中的光线量,当进光量少的时候,视野会出现一片漆黑;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装片本身是玻璃制品,透光的,且被观察的细胞往往很薄;粗准焦螺旋是调节镜筒升降的。故选B。【点睛】理解显微镜的结构并了解各结构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B【分析】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点。【详解】在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时,“在蜗牛前3厘米处,放上蘸有白醋的棉花,我们发现蜗牛会向远离醋的方向爬行” 可知,醋的气味对蜗牛是一种刺激,该实验说明蜗牛对外界刺激有反应。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的特征。4.B【分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详解】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较小、透光性强,颜色浅,为了看清要把视野调暗;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所以①将反光镜由凹面镜改用平面镜,④减小光圈,减少通光量,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5.C【分析】甲图中①细准焦螺旋、②粗准焦螺旋、③物镜、④目镜;图乙中:①物镜短放大倍数小、②物镜长放大倍数大。【详解】A.甲图中找到物像后,为使物像更清晰,可调节①细准焦螺旋,A错误。B.乙图中,②表示的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看到的细胞数量少,B错误。C.丙图物像在右下方,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右下方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右下方移动,C正确。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气泡,由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造成的,D错误。故选C。6.C【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生物能进行呼吸,属于生物的特征,可作为判断样本是生物的依据,故A不符合题意。B.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可作为判断样本是生物的依据,故B不符合题意。C.能运动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如植物不能移动位置,故C符合题意。D.遗传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可作为判断样本是生物的依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C【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铁树、蚂蚁、猫都具有需要营养、能呼吸、能生长繁殖等生物的特征,都属于生物,因此铁树开花、蚂蚁搬家、猫捉老鼠都属于生命现象,而阳光属于非生物,阳光灿烂不属于生命现象。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8.D【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能否说话不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A不符合题意。B.能否介绍银行业务不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B不符合题意。C.能运动不是生物的特征,如植物不能移动位置,C不符合题意。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特征,所以能否生殖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D符合题意。故选D。9.B【解析】图中①转换器、②物镜、③遮光器、④目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⑦反光镜。【详解】A.对光时,应首先转动③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③遮光器、⑦反光镜来使视野明亮,⑥为细准焦螺旋,不能大幅度升降镜筒,错误。B.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视野过暗,可以调节⑦反光镜,用凹面镜,正确。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倍数乘物镜倍数,改变视野范围的大小,可以调节②物镜、④目镜,错误。D.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⑥细准焦螺旋,错误。故选B。【点睛】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0.A【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绿色部分含有),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详解】①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正确。②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细胞的绿色部分,洋葱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错误。③细胞核中有一种能被碱性材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就是染色体,所以染色后的细胞结构中,着色最深的是细胞核,错误。④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的光圈。光线强时用反光镜的平面镜和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反光镜的凹面镜和大光圈,正确。⑤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正确的做法是:先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正确。故选A。11.B【详解】A.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有支撑作用,可防止细胞膜吸水涨破,故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可先在载玻片滴清水,故A不符合题意。B.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时,滴清水会导致细胞膜吸水涨破,要滴生理盐水,故B符合题意。C.对植物细胞进行染色时,可用稀碘液或者红墨水,故C不符合题意。D.对动物细胞进行染色时,可用稀碘液或者亚甲基蓝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D【分析】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有一种植物,轻轻触碰它的叶片,叶片就会蜷缩起来,这种现象是植物的应激性,是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13.C【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能否运动”、“能否发出声音”、“能否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都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生物的依据,而“能否生长和繁殖”可以作为判断是否为生物的依据。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B【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不断产生新的细胞。【详解】A.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A正确。B.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错误。C.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不断产生新的细胞,C正确。D.细胞很小需要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常用的观察用具有显微镜等,D正确。故选B。15.D【分析】根据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析作答。【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因此该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故A错误。B.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体积越小,贯彻范围内的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由图可知①②为目镜,③④为物镜,因此使放大倍数最小应选用①④组合,故B错误。C.用低倍镜观察物体时,首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寻找物像,若物像不够清晰时,再调节细准焦螺旋,该图中d是粗准焦螺旋,e是细准焦螺旋,故C错误。D.c结构为反光镜,凹面具有聚光作用,因此当观察视野太暗时,因把平面换成凹面,增加观察视野亮度,故D正确。故选D。【点睛】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方法。16. 动物 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只能靠摄取水中动物为食【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海葵属于腔肠动物。【详解】海葵因为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只能靠摄取水中动物为食,所以海葵属于动物。【点睛】动植物的区别是本题解题关键。17. 洋葱细胞 气泡 黑 盖盖玻片的方法错误(或盖玻片速度太快)【分析】做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是有区别的。【详解】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在显微镜视野下观察,气泡是明亮的圆,个体较大,中央亮,边缘黑,没有细胞结构,而细胞则是略显昏暗的,故图a为洋葱细胞,b为气泡;当使用盖玻片的时候,倾角把握不好或是盖的时候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空气进入标片中,形成气泡。正确做法是,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侧,用另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盖在实验材料上,这样可避免气泡的产生。故答案为:细胞;气泡;黑色;盖盖玻片时倾角把握不好或是盖的时候速度过快;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侧,用另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盖在实验材料上。【点睛】本题考查在显微镜视野下如何区别气泡和细胞,以及气泡产生的原因和避免措施,学生应牢固掌握,并通过实际操作加以巩固。18. 气泡 碘液 A【分析】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观图可知:图甲中①是细准焦螺旋、②是粗准焦螺旋、③是物镜、④是目镜,图乙中,①物镜短放大倍数小、②物镜长放大倍数大,解答即可。【详解】(1)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轻轻盖上,目的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2)盖好盖玻片后,进行染色时应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3)A.低倍镜换高倍镜后,需转动甲图中①细准焦螺旋,物像就更加清晰了,A正确。B.乙图中,②表示的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看到的细胞数量少,B错误。C.丙图物像在右下方,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右下方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右下方移动。C错误、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气泡,由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造成的,D错误。【点睛】熟练掌握制作洋葱鳞片叶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及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9. 应激性/对刺激做出反应 遗传变异【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朵朵葵花向太阳”是光对生物的影响,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或应激性);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一母生九崽,连母十个样”这句话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说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20. 乙 E或A 液泡或细胞壁 F 细胞质【分析】图中A为细胞壁,B为细胞膜,C为叶绿体,D为细胞核,E为液泡,F为细胞质。【详解】(1)上图中,图乙为动物细胞,因为该细胞不含叶绿体和[E]液泡和[A]细胞壁。(2)细胞质里有液泡,它内部的细胞液中溶解着许多成分。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含有叶绿体,因此向日葵的大部分生命活动在细胞中[F]细胞质内进行的。21. ①③ ②④ 繁殖【解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详解】生物指的是具有生命的物体,必须具备一些生命现象: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繁殖;应激性。在“①大熊猫、②向日葵、③蜻蜓、④松树”这四个研究对象中,①大熊猫和③蜻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需要从外界摄取食物获得营养;②向日葵和④松树可以利用自身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蜻蜓点水是在产卵,说明了蜻蜓能进行繁殖的生物基本特征。【点睛】生物的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22. ④→②→① 生理盐水 C D【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步骤:擦拭干净→滴清水→撕取内表皮→放置材料→盖盖玻片→染色→观察。(2)在对光完成后,观察玻片标本的正确操作顺序是: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 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看到物像时,再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详解】(1)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正确的步骤为:擦、滴、取、盖、染、观,故 ③④②① 。(2)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制作过程中选择的液体为了保持细胞的形态,可以选择用生理盐水。(3)在低倍镜下观察,需要将粗准焦螺旋向下调节到最低,眼睛注视载玻片 ,眼睛注视目镜,向上调节粗准焦螺旋知道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中央,换用高倍镜,再转动细准焦螺旋,找到清晰的物像即可。(4)甲图中像对比乙图可知放大清晰,需要先将装片移到到中央,再转动转换器调节物镜放大,此时像比较暗所以调节光圈让光线调亮,像还不够清楚就需要细准焦螺旋让物像更加清晰。故选D。23. 调小 平面【分析】反光镜能够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遮光器具有调节光线强弱的作用,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弱时用大光圈。【详解】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光,不能聚光,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24. 左下方 转换器 大 细准焦螺旋【分析】低倍物镜更换高倍物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移动装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详解】从②到③需要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所以要向左下方移动装片。从③到④是要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需要转动转换器。从④到⑤观察时,高倍镜光线较暗,所以需要换用小光圈,并调节反光镜以增加亮度。从⑤到⑥为了使物象更加清晰,需要来回调节细准焦螺旋。25. 左 ②③④【分析】图中,①是粗准焦螺旋、②是转换器、③是细准焦螺旋、④是反光镜。【详解】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A图物像偏左,向左侧移动标本,物像会向右侧移动到视野中央变成B图。若将图B转换为图D,首先通过转动②转换器将低倍镜转换高倍镜来完成的,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由B图变为C图。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④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③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所以,若将图B转换为图D,则需调节图甲中的结构②④③。26. 溶液种类 AB 细胞失活或细胞已经死亡【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详解】(1)从表格可知,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溶液种类的关系。(2)A.根据表格可知,三种溶液分离的起止时间不同,所以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A正确。B.根据表格可知,三种溶液都能引起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B正确。C.根据表格可知,25%的食盐溶液的溶液中,并没有发生“复原”现象,所以该项观点错误,C错误。(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25%的食盐溶液)细胞不能复原,可能原因是细胞失活或细胞已经死亡。27. ② 右下 ADCB BD 纸杯的底部不透明,挡住了光线【分析】观图可知:①目镜、②粗细准焦螺旋、③反光镜,结合显微镜的结构特点解答即可。【详解】(1)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除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②粗细准焦螺旋。(2)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由于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玻片标本实际位于视野左上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从右下方往左上方移动,因此玻片标本应向右下方移动。(3)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二、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三、观察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综上所述,使用水滴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为:取镜、A安放、D转动平面镜(对光)、C放置玻片、B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观察)、整理和存放,即ADCB。(4)A.使标本、放大镜A、放大镜B处于同一直线,相当于安装装片,没有调焦,并不能使物像更清晰,A不符合题意。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更换不同型号的放大镜相当于更换目镜和物镜,可以改变放大倍数,B符合题意。C.增大放大镜B的放大倍数,相当于更换了放大倍数更大的物镜,观察的细胞变大了,细胞数量变少,C不符合题意。D.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相当于对光,可以是视野变亮,D符合题意。故选BD。(5)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被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这是因为光线能透过材料。某兴趣小组用纸杯代替玻璃杯,结果未能观察到物像,原因是纸杯的底部不透明,挡住了光线。28.(1)③⑤①④②(2) ② 遮光器和反光镜(3)AD【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图中,AB是物镜、CD是目镜。【详解】(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首先是对光,眼睛注视目镜内,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的视野③;放置玻片标本,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玻片,防止玻片被压破;当可以看到物像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看到图⑤;显微镜呈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细胞物像位于视野右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左方移动,因此玻片应向右方移动,看到图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但细胞数目越少,所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可以看到体积较大的细胞图④;物像如果不清晰,转到细准焦螺旋使像更加清晰看到图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是:③⑤①④②(2)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使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临时装片,观察到了图①(放大倍数小)和图②(放大倍数大)两次图像,其中视野较暗的是图②,可通过调节遮光器上光圈或反光镜调亮视野。(3)目镜没有螺纹,放大倍数低的目镜,长度长;放大倍数高的目镜,长度短;图中CD是目镜。物镜上有螺纹,放大倍数低的物镜,长度短;放大倍数高的物镜,长度长;图中AB是物镜。要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数目,应选择放大倍数最低的组合。放大倍数低的目镜长度长,因此选择D;放大倍数低的物镜长度短,因此选择A。组合A和C一起使用可以获得较大的视野,从而观察到更多的细胞。29.(1)②(2)A(3)A(4)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详解】(1)取材: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这一步如果取得太厚,没有撕取单层细胞,可能会导致细胞重叠;展平:将撕下的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将其仔细展平,如果这一步没有做好,细胞就会堆积、重叠,这是导致细胞重叠最可能的原因,故可能是图1中的②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2)在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短目镜3和长物镜2,在观察的时,高倍物镜距离玻片就近,高倍镜距离近,近视野就窄,但看到物像大,因此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5,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图甲使用的是低倍镜,乙使用的是高倍镜,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得到图乙所示的物像,则操作步骤是将玻片向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要使视野中的细胞体积变大,就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镜,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