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5 明朝的统治导入新课(一)有人戏称中国古代的某一个朝代是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这是形容的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呢?大明王朝放牛和尚乞丐皇帝由布衣崛起成帝王故事导入新课草根皇帝——朱元璋姓名:?学历:无文凭,全靠自学。主要经历:1328—1344年 放牛1344—1347年 出家为僧1347—1352年 云游化缘1352—1368年 参加农民起义军1368—1398年 称帝,建立明朝个人简历他是谁?导入新课(二)由“个人简历”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三)图文史料导入新课元朝末年,淮河流城大旱,蝗灾肆虐,瘟疫流行。安徽凤阳一户朱姓人家,贫病交加,半个月内数人去世。家中的幼子难忍饥饿,出家为僧。他就是后来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明史》对他的评价是:“武定祸乱,文致太平”,肯定了朱元璋的文治武功。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采取了哪些强化皇权的措施 《明史》书影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明朝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素养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讲述明朝建立的背景、时间、都城、开国皇帝;通过对朱元璋身世的了解,感受其自强不息的精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通过阅读教材及分析材料,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及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了解这一时期中外政治、思想上的不同,初步认识到明朝开始,中国已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潮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阅读材料,说说元末出现了什么景象?1.背景: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醉太平小令》至元通行宝钞背景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环节一 明朝的建立2.经过:3.明成祖称帝迁都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燕王发动“靖难之役”称帝(1)明太祖去世后,建文帝继位,采取“削藩”政策。明太祖之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他就是明成祖。(2)1421 年,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迁都北京。一、背景思考:为什么明太祖要强化皇权?1.明太祖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2.为巩固统治,他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朕很是烦恼烦烦烦环节二 强化皇权中央地方环节二 强化皇权真实情境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相权威胁皇权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首章》【链接拓展】阅读教材P87,明太祖为什么强烈反对设立丞相?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链接:胡惟庸案)环节二 强化皇权真实境废除丞相(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1)在中央: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朱元璋秦朝设立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吏部皇帝中书省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实质: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环节二 强化皇权(2)在中央:分散兵权,明太祖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皇帝大都督府(军事)大都督府是明初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兵部后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府统兵权调兵权五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环节二 强化皇权环节二 强化皇权(3)在中央:设立“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宋濂请客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朱元璋通过什么方式知道宋濂请客?朱元璋明成祖设立锦衣卫设立东厂锦衣卫木印职责:掌管侍卫、侦察、缉捕、刑狱诸事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目的:监视官民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标志着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均由皇帝直接指挥设西厂(明宪宗)1.在地方: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互不统属。环节二 强化皇权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民政 财政军政司法一家独大一分为三,权力分散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原因:原行中书省权力独大,威胁中央集权明太祖分封诸王略图初,太祖大封宗藩,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 ——《明史》2.在地方: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3.明太祖立下“祖制”,明确规定子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1370年起,朱元璋将其儿子陆续分封到各地。藩王有极高的地位,拥有护卫军。朱元璋封王建藩的目的,就是要子孙共同维护朱姓天下。环节二 强化皇权1.明太祖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权力的分散与制衡,加强皇权。(或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四、强化皇权的特点和影响(利弊)2.利:(权利的分散与制衡)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弊:政策皆出于皇帝,容易出现失误,皇帝权力过大,易形成专权恐怖统治。元朝环节三 科举考试的变化【链接回顾】科举制的演变1.明朝科举考试的题目范围、答题观点(1)考试范围:“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2)答题观点:“四书”“五经”必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环节三 科举考试的变化江南贡院每篇开始以两句点破题意然后承接破题而进行阐发即开始议论意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每股有两股必须用排比对偶句而且要为文章的破题论点服万历年间赵秉忠状元卷答题格式一篇文章须分成八个部分,其中的后四部分各有两股对仗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环节三 科举考试的变化2.明朝科举考试的答题格式——八股文真实情境阅读教材,谈谈顾炎武抨击八股文的理由?材料:顾炎武抨击过八股文说:“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弊:①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②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不利于选贤任能;③阻碍中国思想文化科技的进步。环节三 科举考试的变化3.明朝八股取士的影响(利弊)利:①加强了君主专制;②标准化、规范化的考试制度对以后有借鉴意义。材料一:废除丞相制度15年后,明太祖得意的总结道“我朝罢相设五府、六等荷门,分理天下庶各被此顿烦,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尖录》【历史解释】——课后反思如何评析“控制欲飙升的明朝皇权”?材料二:明朝经济的发展材料三:“官员的晋升或默免完全取决于朱元璋的好恶,并不真正取决于自己的德才……派遣锦衣卫的大批人员,严密监视臣下的一举一动。臣僚一旦稍有过失,即滥加诛戮,甚至施行廷杖,活活打死在殿廷之上。——陈梧桐《朱元璋对人才的使用与摧残》利:①有利于巩固统治,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③八股取士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流弊日益严重。弊:①导致君主效率低下,皇权高度集中容易形成专权,决策易出错,易使权力滥用;②君主对社会各阶层进行严密控制,厂卫机构造成社会恐怖,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环节四 民族关系真实情境1.明朝对东北地区的管辖(1)为加强对东北女真等部的直接管理,明成祖在黑龙江下游设奴儿干都司。(2)朝廷多次派人前去巡视。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等地和库页岛,在明朝前期就已纳入有效管理。明朝形势图(1433年)环节四 民族关系真实情境(1)战:明初,退居北方的蒙古各部与明朝时有战争。(2)和:1571年, 明朝封蒙古俺答汗为王,并达成通负贡和互市的协议。因这年是隆庆五年,史称“隆庆和议”。(3)影响:它结束了明朝与蒙古约200年的敌对状态。此后明朝与蒙古之间很少爆发大规模战争。1571年“隆庆和议”环节四 民族关系2.明朝与蒙古的战和明朝的统治明朝——东北——设奴儿干都司明朝——蒙古——隆庆和议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中央:设五军都督府中央:设立“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地方: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三司;分封诸王,监控地方科举考试:八股取士命题范围、答题格式和影响明朝的建立强化皇权民族关系1.(2024·甘肃金昌)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将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明成祖时形成辅佐皇帝处理政事的内阁、司礼监体制,还逐渐形成了加强对地方控制的督抚制度。这些制度设计旨在( )A.强化专制皇权 B.增强监察职能C.精简政府机构 D.防止宦官专权2.(2023·四川雅安)下图所示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A.宰相权力遭到削弱 B.皇权受到制约C.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D.分割地方权力AC3.(2024·沈阳)“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A. 注重考查诗赋 B. 打破门第限制C. 采用八股取士 D. 考生任意发挥见解4.(2025·湖南模拟)明朝时,大臣宋濂请客,第二天上朝时被朱元璋询问请的都是谁,宋濂回答不敢有丝毫差错。造成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宋濂对皇帝十分忠诚 B. 锦衣卫无孔不入C. 东厂士兵神通广大 D. 朱元璋善于收买大臣C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东厂和锦衣卫.mp4 朱元璋.mp4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mp4 第15课_明朝的统治.pptx 靖难之役.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