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中练习卷1.(2024七上·吴兴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B.闻气味C.测定水的温度D.点燃酒精灯2.(2024七上·吴兴期中)小科在建立健康档案时,用到以下几个数据,其中换算正确的是A.1.6米=1.6×1000=1600毫米B.0.28厘米=0.28×104微米=2.8×103微米C.45分米3=45分米3×1/1000=0.045米3D.2.2升=2.2升×1000毫升=2200毫升3.(2024七上·吴兴期中)植物分类的依据很多,如根据有无种子进行分类。下列植物中属于有种子植物的是( )A.蕨类 B.葫芦藓C.荔枝 D.海带4.(2024七上·吴兴期中)研究人员用凝胶材料制成了一朵“鲜花”(如图)。这朵几厘米大的“花蕾”共用了约2个小时完全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展示着变形能力。以下对凝胶花的看法正确的是( )A.是生物,因为它有鲜艳的颜色B.是生物,因为它会开放C.是非生物,因为它不能快速运动D.是非生物,因为它不会呼吸,不会繁殖5.(2024七上·吴兴期中)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6.(2024七上·吴兴期中)我国首个科学实验舱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问天”号踏上问天之路。小科注意到火箭发射时周围有浓浓的白“烟”,同伴认为是发射时产生了某种物质。同伴提出的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想和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 D.获取事实与证据7.(2024七上·吴兴期中)科学家门捷列夫说“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一只100毫升的量筒内盛有50毫升水,将一能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放入其中,若木块的体积为12厘米3,则量筒的读数将可能变为()A.56毫升 B.38毫升 C.62毫升 D.31毫升8.(2024七上·吴兴期中)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两个形状不同的玻璃杯甲和乙,制成了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每隔10mL标注了一个刻度线,甲杯最多能装水100mL,乙杯最多能装水200mL,则( )A.甲杯量程大,刻度均匀 B.甲杯量程小,刻度不均匀C.乙杯量程小,刻度均匀 D.乙杯量程大,刻度不均匀9.(2024七上·吴兴期中)“十里银杏长廊”是湖州长兴美景之一,银杏结出的白果也是本地特产。下列有关银杏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银杏属于被子植物B.银杏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C.白果是银杏的种子D.银杏种子外有果皮包被10.(2024七上·吴兴期中)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珍稀动物黄腹角雉的唯一专项保护区,黄腹角雉具有体温恒定,体表有羽毛,卵生等特征,根据以上信息可知黄腹角雉属于(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11.(2024七上·吴兴期中)mRNA疫苗是一类新冠病毒疫苗。人在接种该疫苗后,疫苗会进入人体细胞合成相应的物质,起到免疫作用。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首先要经过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12.(2024七上·吴兴期中)生物可利用自身的体型和体色来逃避敌害和协助捕食。如形似树叶的叶 、带有毒毛色彩鲜艳的洋辣子、绿色的长蝎,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 )A.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B.拟态、警戒色、保护色C.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D.保护色、拟态、警戒色13.(2024七上·吴兴期中)小科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5厘米;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25厘米。用这支温度计去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水银柱长为17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A.35℃ B.60℃ C.68℃ D.85℃14.(2024七上·吴兴期中)“打造绿化城市,建造和谐社会”是人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标。在一个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B.生物能够适应环境C.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15.(2024七上·吴兴期中)将一支普通温度计和一支示数为37℃的体温计放在窗台同一位置,记录一天中温度计示数T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并绘成图像,下列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16.(2024七上·吴兴期中)家庭实验时,只要我们积极动脑,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可以代替某些实验仪器。如吸管可以连通装置;筷子可以用于夹取块状药品,能代替 (填实验仪器);注射器可以滴加少量液体,能代替 (填实验仪器)。17.(2024七上·吴兴期中) 近期,某学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1)女子铅球比赛中,小九同学投掷出了12.6 (填单位)的好成绩而夺冠。(2)小山同学跑完800米后,喝了250 (填单位)的矿泉水来补充水分。(3)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跳远比赛成绩时,若将皮卷尺拉得太松,则测量值会 (填字母)。A.偏大 B.偏小 C.不变(4)比赛后,小湖同学感到头昏脑胀,测量体温后,体温计示数如图所示,则小湖的体温为 ℃。18.(2024七上·吴兴期中)小九同学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物镜甲、乙进行组合,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其中部分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物像如图。(1) 图1中的显微镜有两个物镜,对光时,应选用 ×的物镜(2)当图2中的物镜由甲转换到乙后,视野中出现的情况是 ____(填字母)A.细胞数目变多,视野变亮 B.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暗(3)图3中a步骤滴加的液体是 (选填“生理盐水”、“清水”或“碘液”)。(4)图4中口腔上皮细胞叠加的原因是 (5)如图5小九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如果要由视野(1)变为视野(2),在下列操作过程中,选择序号排出正确的顺序: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19.(2024七上·吴兴期中)2023年1月在杭州西湖中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如图为西湖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只画出部分生物)。(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2)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20.(2024七上·吴兴期中)下图是同学们喜欢的动画片中的动物,请据图回答问题A.蚂蚁特工 B.小丑鱼尼莫 C.唐老鸭 D.小猪佩奇(1)构成以上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2)根据是否有脊椎骨,我们可以把以上动物 单独分为一类(填选项)(3)脊椎动物除了以上几类外,还有 类、 类(填写动物类别)。21.(2024七上·吴兴期中) 自然界中,蝴蝶种类繁多。下表为生活在某地区的几种蝴蝶的二歧分类检索表。(1)表中 2b 处应填的内容为 。(2)根据特征进行判断,图乙中的蝴蝶可能是表中的 蝶。22.(2024七上·吴兴期中)乐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如图所示。图甲中的箭头表示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游走方向。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图乙中的 。23.(2024七上·吴兴期中)【问题】小安了解到有种说法:“在室内穿两件薄衣服比只穿一件厚衣服更保暖 ”。于是他采用如图所示 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室温:25.0℃时间/min 0 20 40 60 80甲瓶水温/℃ 61.0 56.6 62.5 50.9 48.5乙瓶水温/℃ 61.0 55.6 52.3 49.0 45.7(1)【实验步骤】在甲、乙两个相同的瓶子中装入质量相同、 相同的热水,用两层灰色薄棉布包裹着甲瓶,用一层厚度与两层薄棉布相当的灰色厚棉布包裹着乙瓶。(2)用数显温度计测量瓶中热水的温度,测得有关数据如表中所示。其中有一个温度值记 录错误,该错误的温度值是 ℃。(3)【解释】本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反映棉布保温效果的;(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在相同的条件下,两层薄棉布的保温效果比一层厚棉布要更 (选填“好 ”或“差 ”)。24.(2024七上·吴兴期中)警察常常利用罪犯遗留下来的脚印,来得出罪犯所穿鞋的尺码,从而推算出罪犯的身高。人的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小金大胆猜测:人的身高与脚印长度的比值是固定的一个值。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金测量了家中部分成员的脚印长和身高,并记录在下表中。成员 爸爸 妈妈 爷爷 奶奶 自己 弟弟脚印长(cm) 26.5 24.5 26.0 23.5 24.5 19.5身高(cm) 172.0 162.5 168.5 155.0 164.5 126.0____ 6.5 6.6 6.5 6.6 6.6 6.5(1)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码数来表示鞋子大小,其关系可大致表示为:鞋码号(尺码)=脚印长(cm)×2-10。请算出小金同学鞋子大小为 码。(2)表格横线处填写的相应文字应该是 。(3)上述数据是否支持小金的猜想?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表中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5.(2024七上·吴兴期中)善于观察的丽丽发现:苍蝇停下来就匆忙搓“脚”(如甲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它的脚很脏吗?苍蝇搓“脚”可能是清除“脚”上的脏东西。(1)划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2)她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设计实验:①在A(瓶内无脏物)、B(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各放一只苍蝇,并用纱布封盖(如乙图);②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并记录A、B两个玻璃瓶中 。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①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无关。②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明显少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有关。(3)实验评价与交流:小亮认为丽丽设计的实验中存在明显缺陷,你觉得应该如何改进? 。26.(2024七上·吴兴期中)春雨潇潇,滋润万物。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小明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①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②向食醋中加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③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此实验中小明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2)小明同学制定的计划主要不足之处是没有设置对照组,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可以作为其对照组____。A.另取一盆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一次等量的清水B.另取一盆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既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模拟酸雨”C.另取一盆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并放在阴暗的环境中D.另取一盆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并放在低温的环境中(3)实验中为何每组不用1粒大豆种子做实验? 。27.(2024七上·吴兴期中)降落伞是让人或物体从空中安全降落到地面的-种工具,广泛用于应急救生、空投物资等。某STEM项目学习小组同学对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了兴趣,并开展了以下探究。[实验器材]①纱布、棉布、防水布:②小沙包若干;③剪刀、刻度尺、透明胶带、绳子、天平、秒表。(1)[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假设一: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可能与伞面材料有关;假设二: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可能与伞面面积有关;假设三: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可能与伞和重物的总质量有关。[收集证据]如图,将沙包挂在降落伞上,并使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下表是所有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组别 伞面材料 伞面面积(cm2) 伞和重物的总质量(g) 降落时间(s)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1 纱布 1200 100 8.6 8.5 8.7 8.62 棉布 1200 100 9.3 9.5 9.4 9.43 防水布 1200 130 10.7 10.8 10.9 10.84 防水布 1500 130 13.1 13.4 13.4 13.3(2)[得出结论]分析比较 (填组别)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是:在伞面材料和伞的质量相同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伞面面积有关。(3)为什么每组实验测3次,然后取平均值? 。(4)分析比较1、2组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是 。28.(2024七上·吴兴期中)如下图一所示,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王飞同学发现蝗虫在休息时,胸腹部总是不停地收缩和舒张,王飞想:蝗虫的呼吸器官难道集中在胸腹部吗。于是,他进行了下列探究:第一步:在草地上抓了6只生理状况相似的蝗虫,随机平分为甲、乙两组。第二步:取6支相同规格的试管,装满水,分成两组。第三步:将甲组蝗虫的头部浸没在水中,乙组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在水中(如图二所示)。第四步:观察现象,记录蝗虫死亡的时间。(1) 本实验中,王飞的假设是 。(2)若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 ,则可以证明王飞的实验假设成立。29.(2024七上·吴兴期中)对于生活中一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物体,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累积法、转换法等。如图是小科所做的一些相关测量:(1)如图1所示,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 厘米,铜丝的直径是 毫米。(2)为了测量出一只鸡蛋的体积,按如下的步骤进行了实验,如图2所示:①在一个底面直径是8厘米的圆柱体玻璃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量得水面的高度是5厘米。②将鸡蛋放入水中,再次测量水面的高度是6厘米。如果玻璃的厚度忽略不计,这只鸡蛋的体积大约是 厘米3。(答案保留整数)30.(2024七上·吴兴期中)我们在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会剥开一层一层的洋葱,洋葱刺激的气味你会鼻酸,你会流泪。(1)如图甲所示,被“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的结构是洋葱的鳞片叶 。洋葱为伞状花序,开白色小花,则洋葱属于 (选填“被子”或“裸子”)植物。(2)“你会鼻酸,你会流泪”是因为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 这种物质存在于图乙洋葱细胞内的⑤ (填名称)中,与动物细胞比较,洋葱细胞“棱角分明”是因为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具有 作用。31.(2024七上·吴兴期中)某校进行“制作简易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下面是他们的部分学习过程。(1)知识储备:历史上温度计的发明,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温度计,以被水封住的空气作为测温物质(如图甲),利用 原理制成的;若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玻璃管中水柱上升,说明温度在 (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2)温度标准的确定:如图丙所示,对于温标的确定过程认识正确的有____(可多选)。A.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所以是没有任何价值的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可能是因为更符合人们的习惯D.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3)制作过程:有了知识储备,各小组都制作出了简易温度计。产品评价:如图乙是一个小组制作的一个温度计,要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请你帮助该小组想出一种改进方法 。32.(2024七上·吴兴期中)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即国兽。资料一:《中国自然观察2016》评估了近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其中大熊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的小熊猫、黑熊、大灵猫等动物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资料二:大熊猫的体型和熊类相似,但骨骼结构更接近于猫科动物。例如,大熊猫有着短而灵活的踝关节和平坦的足底,大熊猫的体重和体形则更接近熊类的特征。资料三:大熊猫、黑熊和大灵猫在动物界的分类如表所示。(1)生物最小的分类等级为 。(2)大熊猫、黑熊以及大灵猫都属于哺乳动物,它们在繁殖时的共同特点为 。(3)“伞护效应”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的措施是____。A.设立自然保护区B.把珍稀动物关在动物园中饲养C.把珍稀动物的天敌都杀死(4)论亲缘关系,大熊猫更接近熊还是猫?请你根据表格做出判断,并说明你的判断依据。33.(2024七上·吴兴期中)利用多枚放大镜、光盘、平面镜和升降支架等制作了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和放大镜A、B三者之间的距离“简易显微镜”评价表(节选)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指标二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效果明显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但不效果明显 不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1)放大镜A 、B相当于图乙中的 和 (填结构名称)。(2)利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放片后该进行如何操作获得较清晰物像 。(3)根据评价表,该简易显微镜“指标一”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一”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进行分析。【解答】A、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B、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少量气体闻气体气味,故B正确;C、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不能将温度计靠在烧杯壁上,要悬浮在液体中,故C错;D、酒精灯的点燃方法: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否则容易引起火灾,故D错。故答案为:B。2.【答案】B【知识点】单位换算【解析】【分析】 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解答】 A、1.6米=1.6×1000毫米=1600毫米,故A错误;B、0.28厘米=0.28×104微米=2.8×103微米,故B正确;C、45分米3=45×1/1000米3=0.045米3,故C错误;D、2.2升=2.2×1000毫升=2200毫升,故D错误。故答案为:B。3.【答案】C【知识点】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植物的种类,植物分为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解答】 A、蕨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A不符合题意。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属于孢子植物,B不符合题意。C、荔枝有种子,可以通过种子繁殖,C符合题意。D、海带属于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因此海带并不属于种子植物,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答案】D【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解析】【分析】生物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解答】A、颜色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A错误;B、凝胶花的开放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B错误;C、能否快速运动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C错误;D、不会呼吸、不会繁殖可以判定凝胶花是非生物;故D正确;故答案为:D。5.【答案】A【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读数为30mL, 则V1正确。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 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剩余的体积V2<20mL。根据V=V1-V2可知,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于10mL。故选A。6.【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物理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有7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两位同学注意到火箭发射时周围有浓浓的白“烟”,他们对“白烟”进行了猜想,首先是提出了“白烟”是什么的问题;然后小科猜测这是水蒸发后形成的,而同伴则认为是发射时产生了某种物质,这是建立猜想与假设的环节;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7.【答案】A【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主要注意体积单位的换算,1cm3=1mL。【解答】 100毫升的量筒内盛有50毫升水,把体积为12厘米3的木块放入其中,恰好有一半浸入水中,木块浸入的体积为6厘米3,6厘米3=6毫升,则量筒的读数为50毫升+6毫升=56毫升。故答案为:A。8.【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玻璃杯形状进行分析。【解答】每隔10mL标注了一个刻度线,甲杯最多能装水100mL,乙杯最多能装水200mL,所以乙的量程大,但乙杯下小上大,则乙的刻度不均匀。故答案为:D。9.【答案】C【知识点】种子植物【解析】【分析】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这两类植物都结种子,但这两类植物又有许多重要区别,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根本区别是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着。裸子植物则不同,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解答】A、银杏胚珠外无子房壁,不能发育成果皮,因此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属于裸子植物,A错误。B、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没有花和果实,B错误。C、白果是银杏的种子,外面肉质的部分是种皮,其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C正确。D、银杏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D错误。故答案为:C。10.【答案】D【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通过鳍来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多数鱼类体表有鳞片,生殖方式多为卵生,但是鱼类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两栖动物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且两栖动物的体表没有羽毛。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解答】黄腹角雉具有体温恒定,体表有羽毛,卵生等特征,根据以上信息可知黄腹角雉属于鸟类。故答案为:D。11.【答案】B【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则没有。【解答】A:细胞壁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符合题意。B: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保护作用:把细胞内部与外部的环境分隔开了,使细胞内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能让对细胞生命活动有用的物质进入,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出细胞外。符合题意。C:细胞质:能流动,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不符合题意。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不符合题意。故选B。12.【答案】B【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解析】【分析】很多生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在这方面有很多生动有趣的现象,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①保护色指的是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②警戒色指的是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③拟态指的是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解答】形似树叶的叶 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带有毒毛色彩鲜艳的洋辣子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绿色的长蝎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故选B。13.【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即温度的变化量与水银柱长度的变化量成正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设实际温度为t,液柱长度为L,那么:,据此分析计算即可。【解答】当水银柱的长度为17cm时,根据得到:;解得:t=60℃。故选B。14.【答案】C【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解答】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故答案为:C。15.【答案】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一天从早晨到晚上的温度变化的特点是先升高再降低;由于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弯管,使测温后水银不会自动退回玻璃泡内,结合以上分析即可。【解答】BD、从早到晚一天中气温变化是先升高,再降低,普通温度计放在窗台上,其示数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体温计的示数只上升不下降,BD错误;A、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7℃,若气温低于37℃,则体温计示数不变,A正确;C、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7℃,若气温高于37℃,则体温计示数会在37℃的基础上上升,C错误。故答案为:A。16.【答案】镊子;胶头滴管【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根据仪器的名称及其用途来分析。【解答】筷子可以用于夹取块状药品,能代替镊子;注射器可以滴加少量液体,能代替胶头滴管。17.【答案】(1)米(2)毫升(3)偏大(4)37.9【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解析】【分析】(1)铅球项目上,同学投掷出的距离应该按米计算;(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按毫升计算;(3)将皮卷尺拉得太松,必然在一定的长度内卷缩了一些示数,据此分析测量的结果变化情况;(4)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其测量范围是35~42℃,其分度值为0.1℃。【解答】(1)铅球项目上,女生的铅球质量是3kg,小溪同学投掷出12.6m的好成绩而夺冠;(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500mL,小山同学运动后,喝了250mL的矿泉水来补充水分;(3)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时,若将皮卷尺拉得太松,必然在一定的长度内卷缩了一些示数,所以会使测量的结果偏大;(4)由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其分度值为0.1℃,图中所示温度为37.9℃。18.【答案】(1)10(2)B(3)碘液(4)没有涂抹均匀(5)⑤④③②【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图1中: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c转换器、d反光镜。图2中:甲物镜短,放大倍数小,与玻片的距离长,乙物镜长,放大倍数大,与玻片的距离近。图3中a是染、b是滴。【解答】(1)对光时,应先使用低倍物镜,图中低倍物镜为10×,因为低倍镜视野范围大,容易找到物像。(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当图2中的物镜由甲低倍物镜转换到乙高倍物镜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暗,B正确。(3)从图中可以看出图3a是染色的过程,染色用的是碘液,目的是便于观察。(4)图4中口腔上皮细胞叠加的原因是未将口腔上皮细胞在玻片上涂抹均匀。(5)据图可知,图(2)为图(1)中甲的放大,因此首先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然后④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此时视野可能变暗,需③调节光圈,最后再②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故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⑤④③②。19.【答案】(1)3(2)水草→虾→鱼→秋沙鸭【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解答】(1)图中的食物链有:水草→虾→秋沙鸭、水草→虾→鱼→秋沙鸭、水草→鱼→秋沙鸭,共3条。(2)因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水草→虾→鱼→秋沙鸭。20.【答案】(1)细胞(2)A(3)两栖;爬行【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观图可知:A蚂蚁属于节肢动物、B小丑鱼属于鱼类、C唐老鸭属于鸟类、D小猪属于哺乳动物。【解答】(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A蚂蚁的身体中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B鱼类、C鸟类和D哺乳动物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3)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图中B小丑鱼属于鱼类、C唐老鸭属于鸟类、D小猪属于哺乳动物,还有两栖类、爬行类。21.【答案】(1)翅上有明显斑点(2)青城箭环【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解析】【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解答】(1)由于2a处是翅上无明显斑点,故表中2b处应填的内容为:翅上有明显斑点。(2)图中的蝴蝶的翅的边缘有斑点,根据特征进行判断,图中的蝴蝶可能是表中的青城箭环蝶。22.【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解答即可。【解答】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实际的移动方向相反。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时,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向右下方游走,实际微生物是向左上方游走。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向右下方移动。即乙图中的D方向。23.【答案】(1)温度(2)62.5(3)相同时间内水下降的温度(4)好【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在甲、乙两个相同的瓶子中装入质量和温度相等的热水,用两层灰色薄棉布包裹着甲瓶,用一层厚度与两层薄棉布相当的灰色厚棉布包裹着乙瓶;(2)随着时间的增加,水的温度逐渐降低,据此分析;(3)本实验是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热水下降的温度来反映棉布保温效果的,这是转换法;(4)水的温度降低的慢,保温性能好;【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可知在甲、乙两个相同的瓶子中装入温度和质量都相等的热水,用两层灰色薄棉布包裹着甲瓶,用一层厚度与两层薄棉布相当的灰色厚棉布包裹着乙瓶;(2)随着时间的增加,水的温度逐渐降低,所以甲瓶水40min时的温度62.5℃是错误的;(3)本实验是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热水下降的温度来反映棉布保温效果的;(4)由表格数据知甲瓶水的温度降低的慢,说明甲瓶保温性能好;24.【答案】(1)39(2)身高与脚印长度的比值(3)支持;人的身高与脚印长度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人的身高与脚印的长度成正比)【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和论证”“获取事实与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环节。【解答】(1)鞋码号(尺码)=脚印长(cm)×2-10,小金同学鞋码号(尺码)=24.5×2-10=39。(2)根据题干可知,小金探究的是“人的身高和脚长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又从表格第三行的其他数据可知,表格空白处应该是身高与脚印长之比。(3)根据身高和脚长的比例可知:身高和脚印长成正比,身高大约是脚印长的6.55倍。因此上述数据支持小金的猜想,即人的脚印长度和身高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25.【答案】(1)作出猜想与假设(2)苍蝇搓脚次数(3)苍蝇数量太少,应该多放几只【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的变量。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科学探究实验中,通过认真地观察和思考提出相关的问题后,需要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问题作出可能的假设。苍蝇搓“脚”可能是清除“脚”上的脏东西,是对为什么苍蝇停下来就匆忙搓“脚”这一问题的可能性猜测,属于科学探究的作出假设步骤。(2)根据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可知,该实验通过比较A瓶中和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的多少来判断“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有无关系。所以应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并记录A、B两个玻璃瓶中苍蝇搓脚次数。(3)该实验在A(瓶内无脏物)、B(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只放入一只品种、大小相同且脚上无脏物的苍蝇,实验对象的数量太少,容易由于自身的偶然性因素而影响实验结果,所以需要对实验进行改进:取多只苍蝇,进行重复实验。26.【答案】(1)酸雨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吗?(2)A(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探究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的实验.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解答】(1)题干中描述酸雨对农作物、建筑物及人体的伤害,制定的探究实验以大豆幼苗,模拟酸雨,显然是探究酸雨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所以问题是: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2)作为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的唯一性,由于实验探究酸雨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所以唯一变量应为--酸雨,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清水。故答案为:A。(3)实验中我们我们为了避免种子过少带来的偶然性(自身条件,休眠等因素),我们一般使用多粒种子,如10粒。27.【答案】(1)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3、4(3)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4)在伞面面积、伞和重物的总质量相同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伞面材料有关【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探究降落伞下降速度,需要测量时间,即实验器材中应包含测量时间的工具;(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2)分析上表中3、4的数据得出结论。【解答】(1)由“某STEX项目学习小组同学对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了兴趣”可知,提出问题是: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2)根据3和4的实验数据可知,在伞的总质量、材料相同时,伞面面积越大,所用的时间越长,即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面积有关;(3)每组实验测3次,然后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4)根据1和2的实验数据可知,在伞面面积、伞和重物的总质量相同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伞面材料有关。28.【答案】(1)蝗虫的呼吸器官主要集中在胸腹部(2)乙组蝗虫比甲组先死亡(或者甲组蝗虫活着,乙组蝗虫死亡)【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蝗虫的呼吸器官是位于胸腹部的气管,解答时从蝗虫特点作出假设,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设置重复组等方面切入。【解答】(1)作出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甲组仍然活着,乙组蝗虫死亡。由此可见: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29.【答案】(1)1.80;1.1(2)50【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 (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用到微小量的累积法,先测出一定圈数的绕在圆柱体上的铜丝长度,再用铜丝长度除以铜丝的圈度得到铜丝的直径;(2)圆柱的底面是圆形,又知道底面直径是8厘米,则可以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算出这个圆柱的底面积;进而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算出水的体积和放入鸡蛋后水的体积,再根据“鸡蛋的体积=放入鸡蛋后水的体积-水的体积”这个等量关系算出鸡蛋的体积。【解答】 (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2cm=2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mm;线圈左侧与9.00cm对齐,右侧与10.80cm对齐,所以17圈的长度为L=10.80cm-9.00cm=1.80cm;细铜丝的直径为:;(2)玻璃杯底面积:,水的体积:V=50.24cm2×5cm=251.2cm3,放入鸡蛋后水的体积:V'=50.24cm2×6cm=301.44cm3,鸡蛋的体积:V″=V'-V=301.44cm3-251.2cm3=50.24cm3≈50cm3。30.【答案】(1)被子(2)液泡;支持【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解答】(1)洋葱是绿色开花植物,即被子植物。其结构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洋葱被“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的结构是洋葱的鳞片叶,其结构层次为器官。(2)洋葱细胞的⑤液泡里面有细胞液,细胞液内溶解多种物质,切洋葱时“辣”眼睛的物质主要来自于洋葱细胞⑤液泡内的细胞液。与动物细胞比较,洋葱细胞“棱角分明”是因为细胞结构中有细胞壁,起到支持作用。31.【答案】(1)空气的热胀冷缩;下降(2)A;C;D(3)用更细的玻璃管(或换体积更大的玻璃瓶或将水换成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液体)【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根据温标的发展过程判断各选项的对错;(3)玻璃管越细效果越高。【解答】(1)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若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玻璃管中水柱上升,说明气体的体积在减小,温度在下降;(2)对于温标的确定过程认识正确的有: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可能是因为更符合人们的习惯;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故正确的ACD;(4)如图乙是一个小组制作的一个温度计,要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尽可能使用更细的玻璃管。32.【答案】(1)种(2)胎生、哺乳(3)A(4)黑熊,大熊猫与黑熊同科不同属,大熊猫与大灵猫同目不同科,分类等级越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7各不同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反之,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解答】(1)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7各不同等级,生物最小的分类等级为种。(2)大熊猫、黑熊以及大灵猫都属于哺乳动物,它们在繁殖时的共同特点为胎生、哺乳。(3)题干中的: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的小熊猫、黑熊、大灵猫等动物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说明“伞护效应”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A正确。故选:A。(4)熊与大熊猫的亲缘关系较近,因为熊与大熊猫同科不同属,猫与大熊猫同目不同科。33.【答案】(1)目镜;物镜(2)升降支架,调整放大镜B的位置,直到观察到清晰的像(3)在光盘下面固定一个挖有不同大小圆孔的纸板,这样可以调节亮度或者多准备几个不同倍数的放大镜,可以改变放大的倍数【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收纳。2、甲图中放大镜A相当于目镜,放大镜B相当于物镜。乙图中显微镜的结构有①目镜、②准焦螺旋、③反光镜。【解答】(1)显微镜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故放大镜相当于图乙中的目镜、物镜。(2)可以通过转动显微镜的准焦螺旋升降镜筒来使物像更清晰,故利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放片后应升降放大镜B,直到通过放大镜A观察到较清晰的物像。(3)根据评价表,该简易显微镜“指标一”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一”达到优秀水平,可进行的改进有:①无法根据不同的环境亮度调节出明亮圆形视野。可以在增加凹面镜或者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②无法改变放大的倍数。可准备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A和B,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倍数。1 / 1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中练习卷1.(2024七上·吴兴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B.闻气味C.测定水的温度D.点燃酒精灯【答案】B【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进行分析。【解答】A、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B、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少量气体闻气体气味,故B正确;C、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不能将温度计靠在烧杯壁上,要悬浮在液体中,故C错;D、酒精灯的点燃方法: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否则容易引起火灾,故D错。故答案为:B。2.(2024七上·吴兴期中)小科在建立健康档案时,用到以下几个数据,其中换算正确的是A.1.6米=1.6×1000=1600毫米B.0.28厘米=0.28×104微米=2.8×103微米C.45分米3=45分米3×1/1000=0.045米3D.2.2升=2.2升×1000毫升=2200毫升【答案】B【知识点】单位换算【解析】【分析】 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解答】 A、1.6米=1.6×1000毫米=1600毫米,故A错误;B、0.28厘米=0.28×104微米=2.8×103微米,故B正确;C、45分米3=45×1/1000米3=0.045米3,故C错误;D、2.2升=2.2×1000毫升=2200毫升,故D错误。故答案为:B。3.(2024七上·吴兴期中)植物分类的依据很多,如根据有无种子进行分类。下列植物中属于有种子植物的是( )A.蕨类 B.葫芦藓C.荔枝 D.海带【答案】C【知识点】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植物的种类,植物分为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解答】 A、蕨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A不符合题意。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属于孢子植物,B不符合题意。C、荔枝有种子,可以通过种子繁殖,C符合题意。D、海带属于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因此海带并不属于种子植物,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2024七上·吴兴期中)研究人员用凝胶材料制成了一朵“鲜花”(如图)。这朵几厘米大的“花蕾”共用了约2个小时完全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展示着变形能力。以下对凝胶花的看法正确的是( )A.是生物,因为它有鲜艳的颜色B.是生物,因为它会开放C.是非生物,因为它不能快速运动D.是非生物,因为它不会呼吸,不会繁殖【答案】D【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解析】【分析】生物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解答】A、颜色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A错误;B、凝胶花的开放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B错误;C、能否快速运动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C错误;D、不会呼吸、不会繁殖可以判定凝胶花是非生物;故D正确;故答案为:D。5.(2024七上·吴兴期中)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答案】A【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读数为30mL, 则V1正确。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 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剩余的体积V2<20mL。根据V=V1-V2可知,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于10mL。故选A。6.(2024七上·吴兴期中)我国首个科学实验舱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问天”号踏上问天之路。小科注意到火箭发射时周围有浓浓的白“烟”,同伴认为是发射时产生了某种物质。同伴提出的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想和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 D.获取事实与证据【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物理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有7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两位同学注意到火箭发射时周围有浓浓的白“烟”,他们对“白烟”进行了猜想,首先是提出了“白烟”是什么的问题;然后小科猜测这是水蒸发后形成的,而同伴则认为是发射时产生了某种物质,这是建立猜想与假设的环节;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7.(2024七上·吴兴期中)科学家门捷列夫说“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一只100毫升的量筒内盛有50毫升水,将一能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放入其中,若木块的体积为12厘米3,则量筒的读数将可能变为()A.56毫升 B.38毫升 C.62毫升 D.31毫升【答案】A【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主要注意体积单位的换算,1cm3=1mL。【解答】 100毫升的量筒内盛有50毫升水,把体积为12厘米3的木块放入其中,恰好有一半浸入水中,木块浸入的体积为6厘米3,6厘米3=6毫升,则量筒的读数为50毫升+6毫升=56毫升。故答案为:A。8.(2024七上·吴兴期中)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两个形状不同的玻璃杯甲和乙,制成了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每隔10mL标注了一个刻度线,甲杯最多能装水100mL,乙杯最多能装水200mL,则( )A.甲杯量程大,刻度均匀 B.甲杯量程小,刻度不均匀C.乙杯量程小,刻度均匀 D.乙杯量程大,刻度不均匀【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玻璃杯形状进行分析。【解答】每隔10mL标注了一个刻度线,甲杯最多能装水100mL,乙杯最多能装水200mL,所以乙的量程大,但乙杯下小上大,则乙的刻度不均匀。故答案为:D。9.(2024七上·吴兴期中)“十里银杏长廊”是湖州长兴美景之一,银杏结出的白果也是本地特产。下列有关银杏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银杏属于被子植物B.银杏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C.白果是银杏的种子D.银杏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答案】C【知识点】种子植物【解析】【分析】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这两类植物都结种子,但这两类植物又有许多重要区别,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根本区别是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着。裸子植物则不同,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解答】A、银杏胚珠外无子房壁,不能发育成果皮,因此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属于裸子植物,A错误。B、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没有花和果实,B错误。C、白果是银杏的种子,外面肉质的部分是种皮,其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C正确。D、银杏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D错误。故答案为:C。10.(2024七上·吴兴期中)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珍稀动物黄腹角雉的唯一专项保护区,黄腹角雉具有体温恒定,体表有羽毛,卵生等特征,根据以上信息可知黄腹角雉属于(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答案】D【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通过鳍来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多数鱼类体表有鳞片,生殖方式多为卵生,但是鱼类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两栖动物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且两栖动物的体表没有羽毛。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解答】黄腹角雉具有体温恒定,体表有羽毛,卵生等特征,根据以上信息可知黄腹角雉属于鸟类。故答案为:D。11.(2024七上·吴兴期中)mRNA疫苗是一类新冠病毒疫苗。人在接种该疫苗后,疫苗会进入人体细胞合成相应的物质,起到免疫作用。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首先要经过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答案】B【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则没有。【解答】A:细胞壁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符合题意。B: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保护作用:把细胞内部与外部的环境分隔开了,使细胞内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能让对细胞生命活动有用的物质进入,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出细胞外。符合题意。C:细胞质:能流动,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不符合题意。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不符合题意。故选B。12.(2024七上·吴兴期中)生物可利用自身的体型和体色来逃避敌害和协助捕食。如形似树叶的叶 、带有毒毛色彩鲜艳的洋辣子、绿色的长蝎,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 )A.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B.拟态、警戒色、保护色C.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D.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答案】B【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解析】【分析】很多生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在这方面有很多生动有趣的现象,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①保护色指的是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②警戒色指的是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③拟态指的是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解答】形似树叶的叶 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带有毒毛色彩鲜艳的洋辣子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绿色的长蝎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故选B。13.(2024七上·吴兴期中)小科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5厘米;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25厘米。用这支温度计去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水银柱长为17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A.35℃ B.60℃ C.68℃ D.85℃【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即温度的变化量与水银柱长度的变化量成正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设实际温度为t,液柱长度为L,那么:,据此分析计算即可。【解答】当水银柱的长度为17cm时,根据得到:;解得:t=60℃。故选B。14.(2024七上·吴兴期中)“打造绿化城市,建造和谐社会”是人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标。在一个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B.生物能够适应环境C.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答案】C【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解答】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故答案为:C。15.(2024七上·吴兴期中)将一支普通温度计和一支示数为37℃的体温计放在窗台同一位置,记录一天中温度计示数T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并绘成图像,下列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一天从早晨到晚上的温度变化的特点是先升高再降低;由于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弯管,使测温后水银不会自动退回玻璃泡内,结合以上分析即可。【解答】BD、从早到晚一天中气温变化是先升高,再降低,普通温度计放在窗台上,其示数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体温计的示数只上升不下降,BD错误;A、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7℃,若气温低于37℃,则体温计示数不变,A正确;C、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7℃,若气温高于37℃,则体温计示数会在37℃的基础上上升,C错误。故答案为:A。16.(2024七上·吴兴期中)家庭实验时,只要我们积极动脑,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可以代替某些实验仪器。如吸管可以连通装置;筷子可以用于夹取块状药品,能代替 (填实验仪器);注射器可以滴加少量液体,能代替 (填实验仪器)。【答案】镊子;胶头滴管【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根据仪器的名称及其用途来分析。【解答】筷子可以用于夹取块状药品,能代替镊子;注射器可以滴加少量液体,能代替胶头滴管。17.(2024七上·吴兴期中) 近期,某学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1)女子铅球比赛中,小九同学投掷出了12.6 (填单位)的好成绩而夺冠。(2)小山同学跑完800米后,喝了250 (填单位)的矿泉水来补充水分。(3)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跳远比赛成绩时,若将皮卷尺拉得太松,则测量值会 (填字母)。A.偏大 B.偏小 C.不变(4)比赛后,小湖同学感到头昏脑胀,测量体温后,体温计示数如图所示,则小湖的体温为 ℃。【答案】(1)米(2)毫升(3)偏大(4)37.9【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解析】【分析】(1)铅球项目上,同学投掷出的距离应该按米计算;(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按毫升计算;(3)将皮卷尺拉得太松,必然在一定的长度内卷缩了一些示数,据此分析测量的结果变化情况;(4)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其测量范围是35~42℃,其分度值为0.1℃。【解答】(1)铅球项目上,女生的铅球质量是3kg,小溪同学投掷出12.6m的好成绩而夺冠;(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500mL,小山同学运动后,喝了250mL的矿泉水来补充水分;(3)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时,若将皮卷尺拉得太松,必然在一定的长度内卷缩了一些示数,所以会使测量的结果偏大;(4)由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其分度值为0.1℃,图中所示温度为37.9℃。18.(2024七上·吴兴期中)小九同学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物镜甲、乙进行组合,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其中部分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物像如图。(1) 图1中的显微镜有两个物镜,对光时,应选用 ×的物镜(2)当图2中的物镜由甲转换到乙后,视野中出现的情况是 ____(填字母)A.细胞数目变多,视野变亮 B.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暗(3)图3中a步骤滴加的液体是 (选填“生理盐水”、“清水”或“碘液”)。(4)图4中口腔上皮细胞叠加的原因是 (5)如图5小九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如果要由视野(1)变为视野(2),在下列操作过程中,选择序号排出正确的顺序: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答案】(1)10(2)B(3)碘液(4)没有涂抹均匀(5)⑤④③②【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图1中: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c转换器、d反光镜。图2中:甲物镜短,放大倍数小,与玻片的距离长,乙物镜长,放大倍数大,与玻片的距离近。图3中a是染、b是滴。【解答】(1)对光时,应先使用低倍物镜,图中低倍物镜为10×,因为低倍镜视野范围大,容易找到物像。(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当图2中的物镜由甲低倍物镜转换到乙高倍物镜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暗,B正确。(3)从图中可以看出图3a是染色的过程,染色用的是碘液,目的是便于观察。(4)图4中口腔上皮细胞叠加的原因是未将口腔上皮细胞在玻片上涂抹均匀。(5)据图可知,图(2)为图(1)中甲的放大,因此首先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然后④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此时视野可能变暗,需③调节光圈,最后再②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故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⑤④③②。19.(2024七上·吴兴期中)2023年1月在杭州西湖中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如图为西湖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只画出部分生物)。(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2)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答案】(1)3(2)水草→虾→鱼→秋沙鸭【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解答】(1)图中的食物链有:水草→虾→秋沙鸭、水草→虾→鱼→秋沙鸭、水草→鱼→秋沙鸭,共3条。(2)因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水草→虾→鱼→秋沙鸭。20.(2024七上·吴兴期中)下图是同学们喜欢的动画片中的动物,请据图回答问题A.蚂蚁特工 B.小丑鱼尼莫 C.唐老鸭 D.小猪佩奇(1)构成以上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2)根据是否有脊椎骨,我们可以把以上动物 单独分为一类(填选项)(3)脊椎动物除了以上几类外,还有 类、 类(填写动物类别)。【答案】(1)细胞(2)A(3)两栖;爬行【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观图可知:A蚂蚁属于节肢动物、B小丑鱼属于鱼类、C唐老鸭属于鸟类、D小猪属于哺乳动物。【解答】(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A蚂蚁的身体中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B鱼类、C鸟类和D哺乳动物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3)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图中B小丑鱼属于鱼类、C唐老鸭属于鸟类、D小猪属于哺乳动物,还有两栖类、爬行类。21.(2024七上·吴兴期中) 自然界中,蝴蝶种类繁多。下表为生活在某地区的几种蝴蝶的二歧分类检索表。(1)表中 2b 处应填的内容为 。(2)根据特征进行判断,图乙中的蝴蝶可能是表中的 蝶。【答案】(1)翅上有明显斑点(2)青城箭环【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解析】【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解答】(1)由于2a处是翅上无明显斑点,故表中2b处应填的内容为:翅上有明显斑点。(2)图中的蝴蝶的翅的边缘有斑点,根据特征进行判断,图中的蝴蝶可能是表中的青城箭环蝶。22.(2024七上·吴兴期中)乐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如图所示。图甲中的箭头表示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游走方向。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图乙中的 。【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解答即可。【解答】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实际的移动方向相反。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时,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向右下方游走,实际微生物是向左上方游走。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向右下方移动。即乙图中的D方向。23.(2024七上·吴兴期中)【问题】小安了解到有种说法:“在室内穿两件薄衣服比只穿一件厚衣服更保暖 ”。于是他采用如图所示 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室温:25.0℃时间/min 0 20 40 60 80甲瓶水温/℃ 61.0 56.6 62.5 50.9 48.5乙瓶水温/℃ 61.0 55.6 52.3 49.0 45.7(1)【实验步骤】在甲、乙两个相同的瓶子中装入质量相同、 相同的热水,用两层灰色薄棉布包裹着甲瓶,用一层厚度与两层薄棉布相当的灰色厚棉布包裹着乙瓶。(2)用数显温度计测量瓶中热水的温度,测得有关数据如表中所示。其中有一个温度值记 录错误,该错误的温度值是 ℃。(3)【解释】本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反映棉布保温效果的;(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在相同的条件下,两层薄棉布的保温效果比一层厚棉布要更 (选填“好 ”或“差 ”)。【答案】(1)温度(2)62.5(3)相同时间内水下降的温度(4)好【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在甲、乙两个相同的瓶子中装入质量和温度相等的热水,用两层灰色薄棉布包裹着甲瓶,用一层厚度与两层薄棉布相当的灰色厚棉布包裹着乙瓶;(2)随着时间的增加,水的温度逐渐降低,据此分析;(3)本实验是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热水下降的温度来反映棉布保温效果的,这是转换法;(4)水的温度降低的慢,保温性能好;【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可知在甲、乙两个相同的瓶子中装入温度和质量都相等的热水,用两层灰色薄棉布包裹着甲瓶,用一层厚度与两层薄棉布相当的灰色厚棉布包裹着乙瓶;(2)随着时间的增加,水的温度逐渐降低,所以甲瓶水40min时的温度62.5℃是错误的;(3)本实验是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热水下降的温度来反映棉布保温效果的;(4)由表格数据知甲瓶水的温度降低的慢,说明甲瓶保温性能好;24.(2024七上·吴兴期中)警察常常利用罪犯遗留下来的脚印,来得出罪犯所穿鞋的尺码,从而推算出罪犯的身高。人的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小金大胆猜测:人的身高与脚印长度的比值是固定的一个值。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金测量了家中部分成员的脚印长和身高,并记录在下表中。成员 爸爸 妈妈 爷爷 奶奶 自己 弟弟脚印长(cm) 26.5 24.5 26.0 23.5 24.5 19.5身高(cm) 172.0 162.5 168.5 155.0 164.5 126.0____ 6.5 6.6 6.5 6.6 6.6 6.5(1)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码数来表示鞋子大小,其关系可大致表示为:鞋码号(尺码)=脚印长(cm)×2-10。请算出小金同学鞋子大小为 码。(2)表格横线处填写的相应文字应该是 。(3)上述数据是否支持小金的猜想?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表中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答案】(1)39(2)身高与脚印长度的比值(3)支持;人的身高与脚印长度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人的身高与脚印的长度成正比)【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和论证”“获取事实与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环节。【解答】(1)鞋码号(尺码)=脚印长(cm)×2-10,小金同学鞋码号(尺码)=24.5×2-10=39。(2)根据题干可知,小金探究的是“人的身高和脚长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又从表格第三行的其他数据可知,表格空白处应该是身高与脚印长之比。(3)根据身高和脚长的比例可知:身高和脚印长成正比,身高大约是脚印长的6.55倍。因此上述数据支持小金的猜想,即人的脚印长度和身高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25.(2024七上·吴兴期中)善于观察的丽丽发现:苍蝇停下来就匆忙搓“脚”(如甲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它的脚很脏吗?苍蝇搓“脚”可能是清除“脚”上的脏东西。(1)划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2)她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设计实验:①在A(瓶内无脏物)、B(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各放一只苍蝇,并用纱布封盖(如乙图);②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并记录A、B两个玻璃瓶中 。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①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无关。②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明显少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有关。(3)实验评价与交流:小亮认为丽丽设计的实验中存在明显缺陷,你觉得应该如何改进? 。【答案】(1)作出猜想与假设(2)苍蝇搓脚次数(3)苍蝇数量太少,应该多放几只【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的变量。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科学探究实验中,通过认真地观察和思考提出相关的问题后,需要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问题作出可能的假设。苍蝇搓“脚”可能是清除“脚”上的脏东西,是对为什么苍蝇停下来就匆忙搓“脚”这一问题的可能性猜测,属于科学探究的作出假设步骤。(2)根据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可知,该实验通过比较A瓶中和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的多少来判断“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有无关系。所以应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并记录A、B两个玻璃瓶中苍蝇搓脚次数。(3)该实验在A(瓶内无脏物)、B(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只放入一只品种、大小相同且脚上无脏物的苍蝇,实验对象的数量太少,容易由于自身的偶然性因素而影响实验结果,所以需要对实验进行改进:取多只苍蝇,进行重复实验。26.(2024七上·吴兴期中)春雨潇潇,滋润万物。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小明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①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②向食醋中加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③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此实验中小明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2)小明同学制定的计划主要不足之处是没有设置对照组,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可以作为其对照组____。A.另取一盆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一次等量的清水B.另取一盆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既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模拟酸雨”C.另取一盆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并放在阴暗的环境中D.另取一盆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并放在低温的环境中(3)实验中为何每组不用1粒大豆种子做实验? 。【答案】(1)酸雨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吗?(2)A(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探究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的实验.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解答】(1)题干中描述酸雨对农作物、建筑物及人体的伤害,制定的探究实验以大豆幼苗,模拟酸雨,显然是探究酸雨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所以问题是: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2)作为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的唯一性,由于实验探究酸雨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所以唯一变量应为--酸雨,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清水。故答案为:A。(3)实验中我们我们为了避免种子过少带来的偶然性(自身条件,休眠等因素),我们一般使用多粒种子,如10粒。27.(2024七上·吴兴期中)降落伞是让人或物体从空中安全降落到地面的-种工具,广泛用于应急救生、空投物资等。某STEM项目学习小组同学对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了兴趣,并开展了以下探究。[实验器材]①纱布、棉布、防水布:②小沙包若干;③剪刀、刻度尺、透明胶带、绳子、天平、秒表。(1)[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假设一: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可能与伞面材料有关;假设二: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可能与伞面面积有关;假设三: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可能与伞和重物的总质量有关。[收集证据]如图,将沙包挂在降落伞上,并使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下表是所有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组别 伞面材料 伞面面积(cm2) 伞和重物的总质量(g) 降落时间(s)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1 纱布 1200 100 8.6 8.5 8.7 8.62 棉布 1200 100 9.3 9.5 9.4 9.43 防水布 1200 130 10.7 10.8 10.9 10.84 防水布 1500 130 13.1 13.4 13.4 13.3(2)[得出结论]分析比较 (填组别)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是:在伞面材料和伞的质量相同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伞面面积有关。(3)为什么每组实验测3次,然后取平均值? 。(4)分析比较1、2组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3、4(3)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4)在伞面面积、伞和重物的总质量相同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伞面材料有关【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探究降落伞下降速度,需要测量时间,即实验器材中应包含测量时间的工具;(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2)分析上表中3、4的数据得出结论。【解答】(1)由“某STEX项目学习小组同学对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了兴趣”可知,提出问题是: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2)根据3和4的实验数据可知,在伞的总质量、材料相同时,伞面面积越大,所用的时间越长,即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面积有关;(3)每组实验测3次,然后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4)根据1和2的实验数据可知,在伞面面积、伞和重物的总质量相同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伞面材料有关。28.(2024七上·吴兴期中)如下图一所示,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王飞同学发现蝗虫在休息时,胸腹部总是不停地收缩和舒张,王飞想:蝗虫的呼吸器官难道集中在胸腹部吗。于是,他进行了下列探究:第一步:在草地上抓了6只生理状况相似的蝗虫,随机平分为甲、乙两组。第二步:取6支相同规格的试管,装满水,分成两组。第三步:将甲组蝗虫的头部浸没在水中,乙组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在水中(如图二所示)。第四步:观察现象,记录蝗虫死亡的时间。(1) 本实验中,王飞的假设是 。(2)若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 ,则可以证明王飞的实验假设成立。【答案】(1)蝗虫的呼吸器官主要集中在胸腹部(2)乙组蝗虫比甲组先死亡(或者甲组蝗虫活着,乙组蝗虫死亡)【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蝗虫的呼吸器官是位于胸腹部的气管,解答时从蝗虫特点作出假设,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设置重复组等方面切入。【解答】(1)作出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甲组仍然活着,乙组蝗虫死亡。由此可见: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29.(2024七上·吴兴期中)对于生活中一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物体,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累积法、转换法等。如图是小科所做的一些相关测量:(1)如图1所示,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 厘米,铜丝的直径是 毫米。(2)为了测量出一只鸡蛋的体积,按如下的步骤进行了实验,如图2所示:①在一个底面直径是8厘米的圆柱体玻璃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量得水面的高度是5厘米。②将鸡蛋放入水中,再次测量水面的高度是6厘米。如果玻璃的厚度忽略不计,这只鸡蛋的体积大约是 厘米3。(答案保留整数)【答案】(1)1.80;1.1(2)50【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 (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用到微小量的累积法,先测出一定圈数的绕在圆柱体上的铜丝长度,再用铜丝长度除以铜丝的圈度得到铜丝的直径;(2)圆柱的底面是圆形,又知道底面直径是8厘米,则可以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算出这个圆柱的底面积;进而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算出水的体积和放入鸡蛋后水的体积,再根据“鸡蛋的体积=放入鸡蛋后水的体积-水的体积”这个等量关系算出鸡蛋的体积。【解答】 (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2cm=2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mm;线圈左侧与9.00cm对齐,右侧与10.80cm对齐,所以17圈的长度为L=10.80cm-9.00cm=1.80cm;细铜丝的直径为:;(2)玻璃杯底面积:,水的体积:V=50.24cm2×5cm=251.2cm3,放入鸡蛋后水的体积:V'=50.24cm2×6cm=301.44cm3,鸡蛋的体积:V″=V'-V=301.44cm3-251.2cm3=50.24cm3≈50cm3。30.(2024七上·吴兴期中)我们在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会剥开一层一层的洋葱,洋葱刺激的气味你会鼻酸,你会流泪。(1)如图甲所示,被“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的结构是洋葱的鳞片叶 。洋葱为伞状花序,开白色小花,则洋葱属于 (选填“被子”或“裸子”)植物。(2)“你会鼻酸,你会流泪”是因为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 这种物质存在于图乙洋葱细胞内的⑤ (填名称)中,与动物细胞比较,洋葱细胞“棱角分明”是因为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具有 作用。【答案】(1)被子(2)液泡;支持【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解答】(1)洋葱是绿色开花植物,即被子植物。其结构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洋葱被“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的结构是洋葱的鳞片叶,其结构层次为器官。(2)洋葱细胞的⑤液泡里面有细胞液,细胞液内溶解多种物质,切洋葱时“辣”眼睛的物质主要来自于洋葱细胞⑤液泡内的细胞液。与动物细胞比较,洋葱细胞“棱角分明”是因为细胞结构中有细胞壁,起到支持作用。31.(2024七上·吴兴期中)某校进行“制作简易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下面是他们的部分学习过程。(1)知识储备:历史上温度计的发明,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温度计,以被水封住的空气作为测温物质(如图甲),利用 原理制成的;若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玻璃管中水柱上升,说明温度在 (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2)温度标准的确定:如图丙所示,对于温标的确定过程认识正确的有____(可多选)。A.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所以是没有任何价值的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可能是因为更符合人们的习惯D.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3)制作过程:有了知识储备,各小组都制作出了简易温度计。产品评价:如图乙是一个小组制作的一个温度计,要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请你帮助该小组想出一种改进方法 。【答案】(1)空气的热胀冷缩;下降(2)A;C;D(3)用更细的玻璃管(或换体积更大的玻璃瓶或将水换成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液体)【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根据温标的发展过程判断各选项的对错;(3)玻璃管越细效果越高。【解答】(1)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若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玻璃管中水柱上升,说明气体的体积在减小,温度在下降;(2)对于温标的确定过程认识正确的有: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可能是因为更符合人们的习惯;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故正确的ACD;(4)如图乙是一个小组制作的一个温度计,要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尽可能使用更细的玻璃管。32.(2024七上·吴兴期中)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即国兽。资料一:《中国自然观察2016》评估了近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其中大熊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的小熊猫、黑熊、大灵猫等动物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资料二:大熊猫的体型和熊类相似,但骨骼结构更接近于猫科动物。例如,大熊猫有着短而灵活的踝关节和平坦的足底,大熊猫的体重和体形则更接近熊类的特征。资料三:大熊猫、黑熊和大灵猫在动物界的分类如表所示。(1)生物最小的分类等级为 。(2)大熊猫、黑熊以及大灵猫都属于哺乳动物,它们在繁殖时的共同特点为 。(3)“伞护效应”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的措施是____。A.设立自然保护区B.把珍稀动物关在动物园中饲养C.把珍稀动物的天敌都杀死(4)论亲缘关系,大熊猫更接近熊还是猫?请你根据表格做出判断,并说明你的判断依据。【答案】(1)种(2)胎生、哺乳(3)A(4)黑熊,大熊猫与黑熊同科不同属,大熊猫与大灵猫同目不同科,分类等级越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7各不同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反之,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解答】(1)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7各不同等级,生物最小的分类等级为种。(2)大熊猫、黑熊以及大灵猫都属于哺乳动物,它们在繁殖时的共同特点为胎生、哺乳。(3)题干中的: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的小熊猫、黑熊、大灵猫等动物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说明“伞护效应”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A正确。故选:A。(4)熊与大熊猫的亲缘关系较近,因为熊与大熊猫同科不同属,猫与大熊猫同目不同科。33.(2024七上·吴兴期中)利用多枚放大镜、光盘、平面镜和升降支架等制作了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和放大镜A、B三者之间的距离“简易显微镜”评价表(节选)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指标二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效果明显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但不效果明显 不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1)放大镜A 、B相当于图乙中的 和 (填结构名称)。(2)利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放片后该进行如何操作获得较清晰物像 。(3)根据评价表,该简易显微镜“指标一”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一”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答案】(1)目镜;物镜(2)升降支架,调整放大镜B的位置,直到观察到清晰的像(3)在光盘下面固定一个挖有不同大小圆孔的纸板,这样可以调节亮度或者多准备几个不同倍数的放大镜,可以改变放大的倍数【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收纳。2、甲图中放大镜A相当于目镜,放大镜B相当于物镜。乙图中显微镜的结构有①目镜、②准焦螺旋、③反光镜。【解答】(1)显微镜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故放大镜相当于图乙中的目镜、物镜。(2)可以通过转动显微镜的准焦螺旋升降镜筒来使物像更清晰,故利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放片后应升降放大镜B,直到通过放大镜A观察到较清晰的物像。(3)根据评价表,该简易显微镜“指标一”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一”达到优秀水平,可进行的改进有:①无法根据不同的环境亮度调节出明亮圆形视野。可以在增加凹面镜或者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②无法改变放大的倍数。可准备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A和B,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倍数。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中练习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中练习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