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1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导入新课(一)
导入新课(二)观看明清科技、建筑、文学艺术视频
治丝图
灌溉图
挖煤图
炼水银图
纺车图
冶铁图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导入新课(三)下列场景反映了哪一领域的劳作场景?它与《天工开物》有何关系?明清时期在科技、文化艺术上还有哪些成就?以此导入新课。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1.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掌握明清时期在科技、建筑、思想、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2.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运用相关图文史料,分析明清时期科技名著、建筑、文学名著的地位与特点。
3.立足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学习科学家们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上,鉴赏《红楼梦》和京剧艺术,培育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认识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
李时珍
(1518—1593)
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
内容
阅读P121内容,说出《本草纲目》记录了哪些内容?
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
多幅药物形态图。
意义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
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传播
1传入朝鲜和日本,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环节一 科技名著
环节二科技名著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请列举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或药学家:
战国时医学家 (四诊法)——
东汉末医学家(麻沸散、五禽戏)——
东汉末著名医学家(《伤寒杂病论》)——
唐医学家(《千金方》)——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本草纲目》)——
扁鹊
华佗
张仲景
孙思邈
李时珍
徐光启
(1562—1633)
明朝科学家
全书60卷约70万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主要内容: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重点在开垦、水利和荒政,篇幅占全书一半以上,成为这部书的显著特色)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2.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治丝图
灌溉图
挖煤图
炼水银图
纺车图
冶铁图
(1)内容: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2)影响:《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
3.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环节一 科技名著
三本科技名著有何共同特点?
它们都是总结性的著作,都是传统科技领域内的成就。
环节二
环节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 目的:
2. 起止点:
3. 构成:
防御北方蒙古族南扰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
关隘
烽火台
城台
关城
一、明长城
秦长城 明长城
目的
起止
建筑材料
作用 象征意义 ①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②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的开发;③政治上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
抵御匈奴南下
防范蒙古族南扰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东起鸭绿江边,西到嘉峪关
土筑
多用砖石
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异同点
【拓展】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体现皇权至上原则
宫城
皇城
内城
外城
二、北京城
2.组成:
3.布局特点:
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①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北 京城的核心;
②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
③根据中轴线对称展开,布局均衡
环节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在元大都基础上营建
明成祖朱棣,1420年基本建成
1.营建概况:
既反映出明朝皇权的集中与威严。
也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知识拓展】明朝的建筑
长城之美在于雄伟宏壮;
故宫之美在于庄严整饬、高贵大气;
1987年,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都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环节三 明清的思想家
1.明中期:王守仁:认为心是万物的主宰,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影响很大。
2.概况: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思想界非常活跃,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
(1)黄宗羲:激烈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批判“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认为做官应该“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2)顾炎武:把“亡国”与“亡天下”作区分,认为改朝换代是亡国,文化沉论是亡天下,故“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3)王夫之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认为社会是发展的、进化的,不能泥古不化、厚古薄今。
王守仁(1472—1529)
如何理解“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强调认知和行动的统一。王守仁认为,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是行的指导,行是知的实践。知行合一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和修正认知。
环节四
红楼梦
环节四 小说和戏曲
小说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成书时间
作者
主要内容
艺术特点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罗贯中
以史实为基础,描写三国间的矛盾冲突
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讲述梁山好汉的故事
运用白话描写,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明代中期
吴承恩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1.小说概况: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其中以“四大名著"最为著名。
清朝中期
曹雪芹
描述了封建贵族家族的兴衰
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
发展历程
昆山腔
元末
明朝万历末年
成为全国性剧种
清朝前期
发展到鼎盛
清中后期
走向衰落
特点


南曲清柔婉转
北曲慷慨激昂
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
柔美的舞姿
代表作
《长生殿》
描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桃花扇》
借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故事,表现亡国之痛。
《牡丹亭》
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朝洪昇的
《长生殿》
清朝孔尚任的
《桃花扇》
衰落原因:
脱离民众和现实生活
2.昆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代表作
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徽商组织徽剧戏班到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京调、秦腔、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背景
形成


3.京剧的形成、发展、地位及其角色、脸谱文化艺术

指男子,又分老生、小生、武生。

指女子,又分正旦、老旦、花旦、武旦、刀马旦、彩旦等。

指花脸,又分正净、副净、武净等。

指丑角,俗称“三花脸”,又分文丑、武丑等。
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即龙套)等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京剧是中华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你知道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吗?
红:表示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
白:表示奸诈多疑,含贬义,代表凶诈,如:“三国戏”里的曹操。
黑:表示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为中性,代表猛智,如“包公戏”里的包拯。
黄:表示骁勇凶暴,如典韦。
蓝和绿:表示中性,草莽英雄。
金和银:表示神秘,代表妖神一类。如美猴王和白骨精。
文学艺术代表
文学艺术特点
时代特征
《红楼梦》
昆曲
京剧
反封建思想
通俗化
大众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市民阶层壮大
呈现
呈现
催生
促进
呈现
体现
催生
文学艺术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
明清小说和戏剧有哪些共同点?
1.思想内容上反对封建
2.时代背景上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知识拓展】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科技名著
建筑成就
小说戏曲
李时珍《本草纲目》
徐光启《农政全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北京城:设计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昆曲与京剧
戏曲
小说
罗贯中《三国演义》
体现君主专制强化、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的时代特点。
明清思想家
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等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主张社会发展等观点
曹雪芹《红楼梦》
1.(2023·四川宜宾)中医学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下表信息反映了,中医学(  )
A.成果丰硕,守正创新 B.实验为主,技术先进
C.中西结合,影响深远 D.着眼著书,传播世界
a
2.(安徽模拟)明中叶以后,随着工商业发展,市民阶层壮大,越来越多的作家认识到小说的文学语言只有更民,才会更富有表现力。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文学作品体裁多样 B.底层民众独爱小说
C.通俗小说逐渐兴起 D.国家放松思想控制
c
3.(2024·云南)我国古代建有一项宏伟工程,蜿蜒于高山、深谷之中。它最初的定位与作用是以军事防御为主,后来逐渐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这项工程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明长城 D.北京城
c
4.(2024·河南中考)1608年,徐光启从福建引来甘薯种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后又写成《甘薯疏》,指出甘薯的优点,介绍其种植方法。材料体现出他(  )
A.关注科学理论 B.得到百姓的支持
C.重视数据分析 D.注重实践与总结
5.(2022·四川攀枝花)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其中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是(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d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