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基础主干落实 [填图绘图]·描图:描出北方地区的界线。·填图:标注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秦岭、淮河、渤海、黄海。一、黑土地 黄土地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山脉)、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作“黑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被称作“黄土地”。3.气候:气温 1月均温 <0℃温度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降水 年降水量 400~800毫米干湿地区 半湿润区、湿润区气候 主要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农业特征:耕地多为旱地,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2.农业发展优势: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气候雨热同期。4.华北平原农业发展:制约条件 措 施 发展方向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节水农业地图笔记北方地区的地形立德树人-诗词俗语(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2)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5)旱地麦浪泛金黄,大地笼罩青纱帐。(6)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漫画思考黑土地和黄土地主要分布在哪里 答: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重点主题探究主题 自然环境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探究情境 北方地区地理事物分布图及古诗词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杜陵叟》中对华北地区某种频发自然灾害的真实写照。结合下图探究以下问题。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农业类型)读图填写下表。地形区 土壤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东北平原 黑土 旱地 一年一熟华北平原 黄土 两年三熟黄土高原 两年三熟2.(能力探究—品种选择)冬小麦是指秋季播种,次年6月份左右收获的品种。但冬小麦在低于-12℃的低温时也会被冻死。春小麦是指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品种。读图说明齐齐哈尔和石家庄分别适合种植的小麦品种,并简析原因。答:齐齐哈尔适合种植春小麦,石家庄适合种植冬小麦。由于齐齐哈尔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低于-12℃,冬小麦不能越冬;石家庄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高于-12℃,冬小麦可以越冬。3.(高阶探究—自然灾害)从诗句“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可以看出,华北平原春旱严重,影响了这里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的生长,图中①②位于华北平原的是①。分析华北平原这种灾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答:原因:华北平原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此时正值小麦返青,需水量大,造成春旱。措施:南水北调工程;兴建水库;发展节水农业;防治水污染等。【图解方法】素养分层评价【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苏州学业考)读我国北方地区轮廓图,据此回答1~3题。1.我国北方地区共同的自然环境特征有(D)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秋季B.平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C.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D.年降水量少于800mm,耕地以旱地为主2.下列关于①②两地区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C)A.①地为暖温带,②地为寒温带B.①地种冬小麦,②地种春小麦C.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黄土地D.①地属半湿润区,②地属湿润区3.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①地区的民居特点为(C)A.房顶坡度较小,墙体厚、窗户大B.房顶坡度较小,墙体薄、窗户小C.房顶坡度较大,墙体厚、窗户小D.房顶坡度较大,墙体薄、窗户大 (2024·邯郸一模)麦秆画是将麦秆经处理后,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而制作的工艺品,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下图是一幅表现农业生产过程的麦秆画。据此完成4、5题。4.从原料来源看,更适合开展麦秆画创作的区域是(A)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5.图中场景反映了(B)A.内蒙古高原放牧B.华北平原旱地耕作C.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耕作D.云贵高原梯田耕作6. 地理与诗歌 下列诗句中,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是(B)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北碚期末)地下水漏斗区是由于集中开采地下水,导致开采区域的地下水位下降,从而致使周边地下水流场发生变化,形成了漏斗状的凹面(如图)。华北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完成7~9题。7.导致华北平原成为地下水漏斗区的主要原因是(D)A.气候干旱,降水少B.降水季节差异大C.水污染情况严重D.过量开采地下水8.我国华北平原严重缺水,除自然原因外,其人为原因主要有(B)①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②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③水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④耕地面积广,采用大水漫灌方式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9.为修复地下水“漏斗”,可行的是(C)A.缺水时向地下灌入海水,使地下水位上升B.向漏斗区灌入水泥浆,防止地面沉降C.发展节水农业,减少地下水的开采D.使用工业废水灌溉土地,节约用水 地理实践 下图表现了我国某地区孩子们户外活动的场景。读图完成10、11题。10.显示该地区气候特征的图是(D)11.“粘知了”的季节,孩子们在当地可能看到的景色是(B)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C.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023·广州模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坝林场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范例,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坚持植树造林,为京津地区建起了一道神奇的生态走廊,读我国部分地区地形图,完成12、13题。12.关于塞罕坝林场的描述,正确的是(B)A.位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交界处B.北侧是内蒙古高原,南侧是华北平原C.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左右D.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13.关于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D)A.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春旱均严重B.受气候的影响,图示平原区只能种植冬小麦C.华北平原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科技力量不足D.生态林对北方地区起到阻沙、防风和涵养水源的生态作用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关问题。(1)准确描述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答: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2)地形区:①黄土高原;②华北平原;③东北平原。(3)与石家庄相比,齐齐哈尔的冬季气温更低(低、高),请结合图说明原因。答:纬度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4)结合石家庄气候资料,说明气候对图1中②区域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答:有利影响:夏季炎热多雨(雨热同期);不利影响:春旱严重。【教材再开发·活动拓展】 海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海水稻试验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15.海水稻的成功培育主要得益于(C)A.土壤肥沃 B.降水丰富C.科技进步 D.光照充足16.种植海水稻的价值是(D)A.使北方的旱地可以全部种植水稻B.使北方农作物熟制变为一年三熟C.可以彻底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D.充分利用盐碱地以及沿海滩涂地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基础主干落实 [填图绘图]·描图:描出北方地区的界线。·填图:标注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秦岭、淮河、渤海、黄海。一、黑土地 黄土地1.位置范围:位于 (山脉)、青藏高原以东, 高原以南, 以北,东临 海和 海。2.地形:以 为主, 平原被称作“ 土地”; 高原、 平原被称作“ 土地”。3.气候:气温 1月均温 <0℃温度带 、 、寒温带降水 年降水量 毫米干湿地区 、湿润区气候 主要类型特点 夏季 ,冬季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农业特征:耕地多为 ,是我国重要的 农业区。2.农业发展优势: 广阔, 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气候 。4.华北平原农业发展:制约条件 措 施 发展方向降水 ,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 严重 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农业地图笔记北方地区的地形立德树人-诗词俗语(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2)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5)旱地麦浪泛金黄,大地笼罩青纱帐。(6)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漫画思考黑土地和黄土地主要分布在哪里 重点主题探究主题 自然环境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探究情境 北方地区地理事物分布图及古诗词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杜陵叟》中对华北地区某种频发自然灾害的真实写照。结合下图探究以下问题。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农业类型)读图填写下表。地形区 土壤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2.(能力探究—品种选择)冬小麦是指秋季播种,次年6月份左右收获的品种。但冬小麦在低于-12℃的低温时也会被冻死。春小麦是指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品种。读图说明齐齐哈尔和石家庄分别适合种植的小麦品种,并简析原因。3.(高阶探究—自然灾害)从诗句“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可以看出,华北平原 严重,影响了这里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的生长,图中①②位于华北平原的是 。分析华北平原这种灾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图解方法】素养分层评价【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苏州学业考)读我国北方地区轮廓图,据此回答1~3题。1.我国北方地区共同的自然环境特征有( )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秋季B.平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C.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D.年降水量少于800mm,耕地以旱地为主2.下列关于①②两地区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为暖温带,②地为寒温带B.①地种冬小麦,②地种春小麦C.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黄土地D.①地属半湿润区,②地属湿润区3.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①地区的民居特点为( )A.房顶坡度较小,墙体厚、窗户大B.房顶坡度较小,墙体薄、窗户小C.房顶坡度较大,墙体厚、窗户小D.房顶坡度较大,墙体薄、窗户大 (2024·邯郸一模)麦秆画是将麦秆经处理后,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而制作的工艺品,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下图是一幅表现农业生产过程的麦秆画。据此完成4、5题。4.从原料来源看,更适合开展麦秆画创作的区域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5.图中场景反映了( )A.内蒙古高原放牧B.华北平原旱地耕作C.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耕作D.云贵高原梯田耕作6. 地理与诗歌 下列诗句中,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是(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北碚期末)地下水漏斗区是由于集中开采地下水,导致开采区域的地下水位下降,从而致使周边地下水流场发生变化,形成了漏斗状的凹面(如图)。华北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完成7~9题。7.导致华北平原成为地下水漏斗区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降水少B.降水季节差异大C.水污染情况严重D.过量开采地下水8.我国华北平原严重缺水,除自然原因外,其人为原因主要有( )①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②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③水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④耕地面积广,采用大水漫灌方式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9.为修复地下水“漏斗”,可行的是( )A.缺水时向地下灌入海水,使地下水位上升B.向漏斗区灌入水泥浆,防止地面沉降C.发展节水农业,减少地下水的开采D.使用工业废水灌溉土地,节约用水 地理实践 下图表现了我国某地区孩子们户外活动的场景。读图完成10、11题。10.显示该地区气候特征的图是( )11.“粘知了”的季节,孩子们在当地可能看到的景色是(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C.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023·广州模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坝林场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范例,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坚持植树造林,为京津地区建起了一道神奇的生态走廊,读我国部分地区地形图,完成12、13题。12.关于塞罕坝林场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交界处B.北侧是内蒙古高原,南侧是华北平原C.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左右D.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13.关于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春旱均严重B.受气候的影响,图示平原区只能种植冬小麦C.华北平原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科技力量不足D.生态林对北方地区起到阻沙、防风和涵养水源的生态作用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关问题。(1)准确描述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2)地形区:① ;② ;③ 。(3)与石家庄相比,齐齐哈尔的冬季气温更 (低、高),请结合图说明原因。(4)结合石家庄气候资料,说明气候对图1中②区域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教材再开发·活动拓展】 海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海水稻试验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15.海水稻的成功培育主要得益于( )A.土壤肥沃 B.降水丰富C.科技进步 D.光照充足16.种植海水稻的价值是( )A.使北方的旱地可以全部种植水稻B.使北方农作物熟制变为一年三熟C.可以彻底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D.充分利用盐碱地以及沿海滩涂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 学生版.docx 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