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金浙江省金华市义乌绣湖中学2024春七年级下学期科学3月月考试卷(到第2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金浙江省金华市义乌绣湖中学2024春七年级下学期科学3月月考试卷(到第2章)

资源简介

金浙江省金华市义乌绣湖中学2024春七年级下学期科学3月月考试卷(到第2章)
1.(2024七下·义乌月考)物体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红外线测温仪就是利用物体向外辐射红外线的强弱来测定温度的。如图是红外线测温仪测体温过程中光线的传播情况,其中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2024七下·义乌月考)下列动物类群中,属于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是(  )
A.鱼类和两栖类 B.爬行类和鸟类
C.两栖类和爬行类 D.鸟类和哺乳类
3.(2024七下·义乌月考)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本实验选用厚玻璃板,效果会更好
B.如果玻璃板不与水平桌面垂直,将无法成像
C.用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有利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D.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4.(2024七下·义乌月考)下面是两种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乙进行出芽生殖
B.甲和乙都需要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C.甲和乙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
D.甲和乙内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5.(2024七下·义乌月考)手电筒发出的光竖直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图中虚线所示),若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如图中的(  )
A. B. C. D.
6.(2024七下·义乌月考)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一般男性发育要比女性早1﹣2年
B.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是不正常的,应尽量控制
C.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
D.青春期是少年期走向成年期的过渡时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生长时期
7.(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
A.扬声器播音泡沫粒跳动
B.抽出空气铃声减弱
C.音叉发声溅起水花
D.大钟发声球被弹起
8.(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是学校实践活动小组同学设计的一种凹下道路,它不但能疏导交通,而且还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
A.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B.在声源处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在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9.(2024七下·义乌月考)早春二月,我们会常吃大蒜以预防流感。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是因为(  )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C.嗅觉细胞接受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D.不同的人嗅觉灵敏程度差异很大
10.(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处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一固定的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点的晃动是由于激光笔晃动引起的
B.晃动,该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
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11.(2024七下·义乌月考)下列针对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和种子示意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所示幼苗是由图丁中的①②③④发育而来的
B.图甲中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和①发育而来的
C.图丙中的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和⑥发育而来的
D.与玉米种子相比,丁图中结构④的数量和功能都不相同
12.(2024七下·义乌月考)近年来,许多城市倾力打造国家园林城市,大力植绿造绿。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篱笆定期修剪,其目的是(  )
A.促进其顶芽生长 B.抑制其开花结果
C.抑制其向光生长 D.促进其侧芽生长
13.(2024七下·义乌月考)胎儿生活在母亲的子宫里,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氧和养料,同时排出各种废物。因此,胎盘和脐带是胎儿的生命线,在胎儿发育过程中承担了多个系统的全部或部分功能,但不包括(  )
A.循环系统的功能 B.运动系统的功能
C.消化系统的功能 D.呼吸系统的功能
14.(2024七下·义乌月考)在绣湖公园里,小徐将照相机镜头对准一株绿叶蓝花的郁金香,为追求某种艺术效果他想拍摄一组黑叶黑花的照片,则小徐选择的滤色镜的颜色(  )
A.无色 B.绿色 C.红色 D.蓝色
15.(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为种子发育过程、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种子含水量(虚线)以及营养物质积累量(实线)的变化,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有关植物激素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A.首先出现的是CK,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B.其次增加的是GA和IAA,参与有机物向种子的运输与积累
C.ABA促进种子贮藏蛋白的基因表达,并促进种子的脱水干燥,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D.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16.(2024七下·义乌月考)公鸡具有鸡冠高大、羽毛鲜艳、好斗等第二性征.若将公鸡的睾丸切除,那么公鸡将(  )
A.丧失生殖能力,维持第二性征 B.仍有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失
C.丧失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失 D.仍有生殖能力,维持第二性征
17.(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
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abcd B.acd C.ab D.cd
18.(2024七下·义乌月考)小明的妈妈在生二胎时,采取的是局部麻醉的剖腹产,妈妈说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但能感到手术刀与人体的接触,这说明(  )
A.病人的痛觉和触觉均消失
B.病人的痛觉消失
C.麻醉剂不起作用
D.大脑皮层被麻醉,所以感受不到疼痛
19.(2024七下·义乌月考)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发展中,古人对自然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记载。下列有关记载和相应科学本质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少。”——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反射现象
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空气(气体)和水(液体)都能传声
C.常时掐去苗尖,勿要苗长高。——摘除顶芽会使植物枝叶更茂盛,是因为顶芽的生长能抑制侧芽的生长
D.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红的原因是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0.(2024七下·义乌月考)“潭清疑水浅”,潭水看起来很浅,实际上却很深。下列光路图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 B.
C. D.
21.(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一束光沿着AO射向空气和水的分界面PQ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的大小为   。若将容器左侧稍微垫高一些,待液面稳定,折射角大小将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若另一束光沿CO方向照射,则折射光将朝   方向射出,这个现象说明   。
22.(2024七下·义乌月考)光与影的世界是生活也是艺术,更包含着科学的知识与原理。如图是汤匀放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置于平面镜前的情景。
(1)我们用眼睛发现了艺术的美,视觉是在   形成的。
(2)水中弯折的“汤勺”是因为光发生了   。
(3)玻璃杯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   (选填“虚像”或“实像”)。
23.(2024七下·义乌月考)鸭嘴兽(如图1所示)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水陆两栖最奇特的卵生哺乳动物。
(1)鸭嘴兽胚胎发育的营养主要来源于   ,幼体发育的营养来源于母乳。
(2)鸭嘴兽的叫声不是像鸭子那样的“嘎嘎嘎”叫,所以在根据声音的   (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可以区别鸭嘴兽和鸭子。
24.(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为果树栽培过程示意图:
(1)写出图中字母的名称:A是   ,B是   。
(2)A插进B的模形切口后,要用麻绳或塑料条捆紧扎好,目的是使它们的   紧贴,这是嫁接成活的关键。
25.(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人的眼睛位于坐标为(3,0)的点,一个平面镜镜面向下,左右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2,3)和(0,3)。一个点光源S从原点出发,沿x轴负方向运动。它运动到   区域内时,人眼能从平面镜中看到S的像点,像做沿x轴   方向运动(填“正”或“负”)
26.(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的折射光线是   (用字母表示),AB左侧是   (选填“玻璃”或“空气”)。
27.(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射后照亮路面。
(1)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了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
(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夜晚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28.(2024七下·义乌月考)根据人的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母体,通过   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2)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娩出,此时判断婴儿性别的最直接方法是根据   (选填“第一性征”或“第二性征”)。
29.(2024七下·义乌月考)下面两图都是光从空气射向水中,依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则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直线上。现在A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则水面反射到天花板上的光斑将在   (填“P点”“P点左边”或“P点右边”)。
(2)如图乙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说明水位   (选填“上升”或“下降”)了。
30.(2024七下·义乌月考)2022年3月3日是第二十三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耳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平时我们要注意耳的保护。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请回答:
(1)耳廊收集的声音进入耳道后,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鼓室内的   振动,从而可以将振动放大传到耳蜗。
(2)如果某人标号④所示部分受损,则   (选填“能”或“不能”)产生听觉。
(3)有些人在乘车船时容易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主要是由于   (填结构名称)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导致的。
31.(2024七下·义乌月考) 如图,两平面镜MP、PN夹角为60°,一束入射光线AO斜射到MP上,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入射光线AO重合,请画出光路图。
32.(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丙所示,a、b两条光线是由平面镜前某一发光点S射出的光线经过镜面反射后的情况。请用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出发光点S。
33.(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河里C处有一条小鱼,人眼在A处看见该鱼的位置为B处,请你画出眼睛位于A处看见河里小鱼的光路图。
34.(2024七下·义乌月考)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⑴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⑵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⑶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
⑷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在此实验中:
①我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②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   (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③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④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   cm。
35.(2024七下·义乌月考)蓝天丽日,白云悠悠,鲜花遍布草地,大自然用各种各样的颜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这些都与我们看到的物体发出的光或者反射出的光有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音乐喷泉就是这样一种将光和音乐巧妙结合的艺术作品。一方面通过电脑采集音乐的声音频率特征,并将其转化为控制信号,控制水泵喷出水柱,形成喷泉;另一方面,让红、绿、蓝三种色灯照射到水柱上,通过电脑控制三种色灯亮暗让水柱变换颜色,呈现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
【材料2】一束白光斜射到三棱镜上,在三棱镜的另一侧的白质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从上到下分别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其实与光的波长有关。在这些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在玻璃、空气中的穿透力最强,但是在水蒸气中分散性强,穿透力较差。紫光波长最短,在玻璃、空气中的穿透力比较差。黄光比较独特,刺激性很强,在水蒸气里穿透力强。
(1)图甲为光的三原色示意图,某段时间喷泉一组色灯的红、绿、蓝色灯亮暗变化规律如图乙,图中第10~15秒喷泉的颜色是   。
(2)许多警示用灯都会用到红灯。例如交通信号灯停止信号用的就是红灯。请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可能的原因是   。
(3)遇到大雨大雾等能见度比较差的天气时,行驶在路汽车会打开“双闪”灯,以警示前后车辆。结合材料,“双闪灯”应选用什么颜色的光较好?
   
36.(2024七下·义乌月考)小慧家菜园里种的番茄、黄瓜、南瓜都开花了,一群蜜蜂在忙碌地采蜜。她跟踪其中一只小蜜蜂,发现它从番茄花中飞向黄瓜花,一会又飞到南瓜花。但小慧发现每年菜园里的番茄、黄瓜、南瓜并没有结出其他果实。小慧想:植物体要结出果实是不是一定要授给相同植物的花粉呢?
(1)小慧的假设是:   。
(2)小慧选择了一些还没有完全盛开的番茄花,将这些花平均分为A、B、C三组,又将它们的雄蕊去掉了,她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   ,对实验产生干扰。
(3)小慧分别采集了一些番茄花、黄瓜花、南瓜花的花粉,小心的将它们分别涂在A、B、C三组番茄花的雌蕊柱头上。若生长顺利,最终可以发育成果实的应是   组花,其余两组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
37.(2024七下·义乌月考)下表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介质 温度(℃) 速度m/s
A 空气 0 331
B 空气 15 340
C 空气 20 344
D 水 0 1450
E 铁 0 4900
(1)通过比较   (填“序号”),可得出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通过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   
(3)小明和小刚利用一根足够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水管一端,小刚在另一端敲一下,则小明会听到   声敲打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红外线测温仪检测的是从人体上发出的红外线,从而确定人体的温度,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B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大部分无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属于体外受精,昆虫、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属于体内受精。
【解答】A、鱼类和两栖类属于体外受精,故A错误;
B、爬行类和鸟类体内受精,体外发育,故B正确;
C、两栖类属于体外受精,故C错误;
D、哺乳类是体内发育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A、使用厚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会干扰实验,故A错误;
B、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像不在水平桌面上,蜡烛B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不是不能成像,故B错误;
C、用两支相同的蜡烛,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故C正确;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所以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间的距离无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细菌和其它细胞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解答】A、甲是细菌,通过分裂生殖,乙是酵母菌,属于真菌,通过出芽生殖,故A不符合题意;
B、甲和乙均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所以依靠现有的有机物生活,故B不符合题意;
C、细菌和真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甲是细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D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靠拢法线偏折,因此烧杯底部成的光斑会变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答案】D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在青春期和出生的前3年,身高和体重都会迅速增长。
【解答】A、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一般男性发育要比女性晚1﹣2年,故A错误;
B、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是正常的,故B错误;
C、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故C错误;
D、青春期是走向成熟的成年期的过渡阶段,每个人都有经历这个时期,要正视这个阶段身体上发生的变化,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B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源振动幅度较小时,不易观察,可以通过放置轻小物体等方式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解答】A、泡沫粒跳动,说明扬声器在振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抽出空气铃声减弱说明的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符合题意;
C、音叉发声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大钟发声球被弹起,说明大钟在振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方式: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图中的凹下道路 没有减少噪声的产生,所以不属于在声源处减弱造成,是在传播过程中阻碍声音的传播,所以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A。
9.【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粘膜,嗅觉感受器能够感受不同气味的刺激。
【解答】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他的感受器长期受到这种刺激,产生冲动的能力随着刺激时间的增长导致减弱,嗅觉已经适应,故是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B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气体和液体均能传播声音。
【解答】A、由题中信息可知,激光笔的位置是固定的,故A错误;
B、小明说话时没有接触纸杯,但光点却在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的振动带动棉线的振动,故B正确;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棉线实现的,故C错误;
D、在月球上没有大气,声音不能从小明传递给纸杯,从而通过棉线传递给另一个纸杯,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1.【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芽的发育;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的胚发育成幼苗,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解答】A、幼苗由胚发育而来,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即图丁中的①②③④,故A不符合题意;
B、图甲中的①②是植物的茎和叶,是由图丁中的②胚芽发育而来,故B符合题意;
C、图丙中的①是果皮,②是种子,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子房壁和⑥胚珠发育而来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玉米种子是单子叶植物,提供营养物质的是胚乳,而图丁是双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功能是提供营养物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答案】D
【知识点】芽的发育
【解析】【分析】保留顶芽的树长得高大,摘除顶芽的树侧枝茂盛。
【解答】顶芽的生长具有顶端优势,会抑制侧芽的生长,所以为了促进侧芽生长,需要定期去除顶芽。
故答案为:D。
13.【答案】B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母亲从怀孕到诞生婴儿一般要经历38周,这个过程中孕妇其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等内脏系统承担了两个人的需要。
【解答】母亲从怀孕到诞生婴儿一般要经历38周,这个过程中孕妇其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等内脏系统承担了两个人的需要,摄取更多的营养,排出更多的废物,承担着繁重的负担,胎儿生活在母亲的子宫里,很少运动,所以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氧和养料,同时排出各种废物,胎盘和脐带是胎儿的生命线,在胎儿发育过程中承担了A循环系统,C消化系统,D呼吸系统的功能,但不包括B运动系统的功能.因为胎儿在母体中运动很少。
14.【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用绿色的滤色片,则叶子仍是绿色的,但花是黑的;用蓝色的滤色片,则叶子是黑的,花是蓝色的。
【解答】花和叶都不透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叶子是绿色的,说明叶子可以反射绿色的光,花是蓝色的,说明可以反射蓝色的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能透明物体的颜色决定,滤色片是什么颜色的,说明什么颜色的色光可以透过该滤色片。若使用红色的滤色片,只有红光可以透过,而叶子和花都不能反射红光,则拍下的叶子和花都是黑色的。
故答案为:C。
15.【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水分增加,利于种子的萌发所以促进种子萌发的是GA。
【解答】A、由图像可知,刚开始出现的是CK细胞分裂素,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其次增加的是GA和IAA,此阶段有机物在累积,说明GA和IAA参与有机物向种子的运输与积累,故B不符合题意;
C、ABA是脱落酸,此时种子的含水量减少,种子脱水干燥,有利于种子的休眠,故C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不同阶段多种植物激素起作用,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C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第二性征依靠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维持。
【解答】睾丸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若将睾丸摘除,将不再产生精子,所以该公鸡将丧失生殖能力,同时不能分泌雄性激素,则第二性征将不能维持,即第二性征将消失。
故答案为:C。
17.【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成的是光源的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取决于像距和物距。
【解答】a.自制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相当于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
b.像的大小与蜡烛到孔的距离以及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可能是放大的像也可能是缩小的像,故b正确;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即物距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即像距变大,烛焰的像变大,故c正确;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即物距不变,向前推动内筒,即像距变小,像将变小,光线更集中,所以烛焰的像更明亮,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8.【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考查了对人体皮肤的结构和主要功能的理解认识。熟记皮肤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是解题关键,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人的皮肤中有多种感觉的神经未梢,包括冷、热、触、痛等。痛觉与触觉是不同的两种感觉。
【解答】剖腹产中采取局部麻醉,使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说明麻醉后病人的痛觉消失了,但能感到手术刀与人体的接触,说明人的触觉还在,说明两者互不影响是独立工作的。B选项正确,A、C错误,大脑皮层集中了人体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被麻醉就不是局部麻醉了,D错误。
故选B。
19.【答案】A
【知识点】芽的发育;声音传播的条件;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1.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植物的顶芽和侧芽存在一定的关系,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农作物,果树的等的栽培中经常通过对芽的处理达到需要的目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4.物体的颜色有两种情况,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颜色决定的。
【解答】A.“坐井观天,所见甚少”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说法错误,A正确;
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意思是听到有人问路,但怕惊动水中的鱼而不回答,这里传播声音的介质有空气和水,说法正确,B错误;
C.“常时掐去苗尖,勿要苗长高"——摘除顶芽会使植物枝叶更茂盛,是因为顶芽的生长能抑制侧芽的生长,植物的生长有顶芽优势,去除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说法正确,C错误;
D.“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红的原因是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说法正确,D错误。
故选A。
20.【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当我们看水里的池塘时,池塘底部发出的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后,我们沿反方向看过去,会看到池塘底部的虚像,但是比实际位置偏浅。
故选A。
21.【答案】42°;不变;OA;光路具有可逆性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 (1)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水面始终水平;光路具有可逆性。
【解答】(1) 如图所示,一束光沿着AO射向空气和水的分界面PQ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角是42°,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的大小为42°。
(2)若将容器左侧稍微垫高一些,待液面稳定,水面仍然水平,入射角不变,则折射角大小将不变。若另一束光沿CO方向照射,则折射光将朝OA方向射出,这个现象说明光路具有可逆性。
22.【答案】(1)大脑皮层
(2)折射
(3)虚像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1)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斜射入不同介质时,会发生偏折,即会出现折射现象。
(3)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虚像。
【解答】(1)视觉是感觉的一种,在大脑皮层形成。
(2)光斜射入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所以可以观察到水中的“汤勺”好像被折弯了。
(3)平面镜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所以玻璃杯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23.【答案】(1)卵黄
(2)音色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卵生动物在胚胎发育时营养物质来自于卵黄,鸭嘴兽幼体发育的营养与哺乳类动物一样,来自于母体,所以鸭嘴兽属于哺乳类动物。
(2)判断声源一般都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解答】(1)由“鸭嘴兽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水陆两栖最奇特的卵生哺乳动物”可知,鸭嘴兽胚胎发育的营养主要来源于卵黄。
(2)不同动物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我们可以分辨出鸭子的叫声和鸭嘴兽的叫声。
24.【答案】(1)接穗;砧木
(2)形成层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外来的枝条称为接穗。
(2)形成层紧贴,一段时间后两根枝条会长到一起,嫁接才能成功。
【解答】(1)由图可知,是将A接到B所在的植株上,所以A是接穗,B是砧木。
(2)形成层具有分生能力,在嫁接时要将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贴,能提高嫁接的成功率。
25.【答案】﹣3~﹣7;负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
【解答】人眼在(3,0)点,与y轴对称的点为(-3,0)点,(﹣2,3)与y轴对称的点为(-7,0)点,因平面镜水平放置,所以它运动到-3至-7区间内,人眼能从平面镜中看到S的像点。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像与物移动方向相同,所以像也沿x轴负方向运动。
26.【答案】OG;玻璃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解答】由图可知,角FOC等于角COE,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光的折射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可知入射光线是EO,反射光线为OF,折射光线为OG。
折射角为45°,入射角为30°,空气中的角更大,可以右侧是空气,左侧是玻璃。
27.【答案】(1)漫反射
(2)直线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分析】(1)平行光线射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就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在凸凹不平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就是漫反射;
(2)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反射板表面比较粗糙,则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漫反射;
(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夜晚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8.【答案】(1)胎盘
(2)第一性征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1)胎盘是母体和胚胎物质交换的器官。
(2)第二性征需要在青春期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后才会慢慢体现出来,由性激素维持。
【解答】(1)母体和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营养物质等物质的交换。
(2)第一性征出生时就有,而第二性征要在青春期才会体现,所以判断婴儿性别最直接的方法是根据第一性征。
29.【答案】(1)在;P点
(2)下降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1)垂直入射时,光线不发生偏折,沿原来的方向继续向前传播。
(2)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1)光垂直入射时,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三线合一,所以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垫一个小木块C,水面仍是水平的,故反射到天花板上的光斑的位置不变,仍在P点。
(2)若水面下降,入射角度不变,入射点将向右移动,入射角不变,则反射角也不变,则反射光线将向右移动,所以若观察到光斑B向右移,说明水面下降了。
30.【答案】(1)听小骨
(2)不能
(3)半规管和前庭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
(2)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3)半规管和前庭过于敏感的人容易晕车、晕船。
【解答】(1)鼓室内的听小骨可以将振动放大后传到耳蜗。
(2)④受损,听觉感受器不能通过听神经将信息传递给大脑,所以不能形成听觉。
(3)半规管和前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容易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例如坐车或者坐船时。
31.【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光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法线以及入射光线三线合一。
【解答】由题意可知,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PM的法线,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两平面镜反射后与入射光线AO重合,可知反射光线与平面镜PN垂直,连过O点作PN的垂线,即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32.【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像是虚像。
【解答】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由反射光线的方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所以反向延长两条反射光线,相交于一点,该点即为点S的像点,过平面镜做像点的对称点,即为发光点S的位置,如图所示。
33.【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我们看到水中物体的虚像,是水中物体发出的光线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据此可以确定入射点,然后完成作图即可。
【解答】①将人眼A与虚像B连接,与水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
②连接OA,为折射光线;连接BO,为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34.【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不动;多次进行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0.4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距等于物距,所以物距不变,像距也不会变。
【解答】①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②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没有改变玻璃板至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所以像的位置不动。
③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要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获得多组数据后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平面镜前后两个面所成的像之间的距离是平面镜厚度的2倍,可知玻璃板的厚度为0.4cm。
35.【答案】(1)黄色
(2)红光的穿透能力强、醒目
(3)选用黄颜色的光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1)根据图乙判断哪几种颜色的灯在亮,再根据图甲判断颜色。
(2)根据材料2的提示解题。
(3)根据材料2的提示解题。
【解答】(1)由图乙可知,在10-15秒,红灯和绿灯亮,蓝灯暗,由图甲可知,此时的光为黄光。
(2)由材料2可知,红光最醒目,且穿透力强,很远就能看见。
(3)由材料2可知,黄光在水蒸气中穿透力强,所以在遇到大雨大雾等能见度比较差的天气时,使用的“双闪灯”应选择黄颜色的光。
36.【答案】(1)植物要结出果实和种子一定要授同种植物的花粉
(2)自花传粉
(3)A;对照
【知识点】花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不同种类的花相互传粉没有结出其他果实,故假设为:植物要结出果实和种子一定要授同种植物的花粉。
(2)自花传粉会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要将雄蕊去掉。
(3)植物要结出果实和种子一定要授同种植物的花粉,所以A组会结出果实。
【解答】(1)假设,指的是对提出的问题的一种猜想,故假设为:植物要结出果实和种子一定要授同种植物的花粉。
(2)去掉花中的雄蕊,可以避免自花传粉对实验造成干扰。
(3)A组的雌蕊和雄蕊都来自于番茄,属于同种植物,所以可以发育成果实,而另两组雌蕊和雄蕊的种类不同,所以不能发育成果实,作用是对照。
37.【答案】(1)ADE
(2)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3)三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1)探究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则应控制温度相同,而介质种类不同。
(2)ABC三组温度不同,所以探究的是温度对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
(3)温度相同时,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最快,所以第一声是由水管传来的,水传播的速度居中,所以第二声是由水传来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最慢,所以第三声是由空气传播来的。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ADE三组温度相同而介质种类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所以可得: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由表中数据可知,ABC三组介质相同而温度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故可得: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3)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且传声的速度不同,所以敲击足够长的充满水的水管时,在另一端能听到三声敲打声。
1 / 1金浙江省金华市义乌绣湖中学2024春七年级下学期科学3月月考试卷(到第2章)
1.(2024七下·义乌月考)物体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红外线测温仪就是利用物体向外辐射红外线的强弱来测定温度的。如图是红外线测温仪测体温过程中光线的传播情况,其中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红外线测温仪检测的是从人体上发出的红外线,从而确定人体的温度,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2024七下·义乌月考)下列动物类群中,属于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是(  )
A.鱼类和两栖类 B.爬行类和鸟类
C.两栖类和爬行类 D.鸟类和哺乳类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大部分无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属于体外受精,昆虫、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属于体内受精。
【解答】A、鱼类和两栖类属于体外受精,故A错误;
B、爬行类和鸟类体内受精,体外发育,故B正确;
C、两栖类属于体外受精,故C错误;
D、哺乳类是体内发育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2024七下·义乌月考)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本实验选用厚玻璃板,效果会更好
B.如果玻璃板不与水平桌面垂直,将无法成像
C.用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有利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D.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A、使用厚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会干扰实验,故A错误;
B、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像不在水平桌面上,蜡烛B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不是不能成像,故B错误;
C、用两支相同的蜡烛,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故C正确;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所以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间的距离无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2024七下·义乌月考)下面是两种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乙进行出芽生殖
B.甲和乙都需要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C.甲和乙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
D.甲和乙内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细菌和其它细胞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解答】A、甲是细菌,通过分裂生殖,乙是酵母菌,属于真菌,通过出芽生殖,故A不符合题意;
B、甲和乙均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所以依靠现有的有机物生活,故B不符合题意;
C、细菌和真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甲是细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D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2024七下·义乌月考)手电筒发出的光竖直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图中虚线所示),若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如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靠拢法线偏折,因此烧杯底部成的光斑会变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2024七下·义乌月考)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一般男性发育要比女性早1﹣2年
B.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是不正常的,应尽量控制
C.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
D.青春期是少年期走向成年期的过渡时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生长时期
【答案】D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在青春期和出生的前3年,身高和体重都会迅速增长。
【解答】A、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一般男性发育要比女性晚1﹣2年,故A错误;
B、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是正常的,故B错误;
C、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故C错误;
D、青春期是走向成熟的成年期的过渡阶段,每个人都有经历这个时期,要正视这个阶段身体上发生的变化,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
A.扬声器播音泡沫粒跳动
B.抽出空气铃声减弱
C.音叉发声溅起水花
D.大钟发声球被弹起
【答案】B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源振动幅度较小时,不易观察,可以通过放置轻小物体等方式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解答】A、泡沫粒跳动,说明扬声器在振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抽出空气铃声减弱说明的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符合题意;
C、音叉发声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大钟发声球被弹起,说明大钟在振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是学校实践活动小组同学设计的一种凹下道路,它不但能疏导交通,而且还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
A.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B.在声源处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在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答案】A
【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方式: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图中的凹下道路 没有减少噪声的产生,所以不属于在声源处减弱造成,是在传播过程中阻碍声音的传播,所以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A。
9.(2024七下·义乌月考)早春二月,我们会常吃大蒜以预防流感。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是因为(  )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C.嗅觉细胞接受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D.不同的人嗅觉灵敏程度差异很大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粘膜,嗅觉感受器能够感受不同气味的刺激。
【解答】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他的感受器长期受到这种刺激,产生冲动的能力随着刺激时间的增长导致减弱,嗅觉已经适应,故是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处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一固定的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点的晃动是由于激光笔晃动引起的
B.晃动,该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
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答案】B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气体和液体均能传播声音。
【解答】A、由题中信息可知,激光笔的位置是固定的,故A错误;
B、小明说话时没有接触纸杯,但光点却在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的振动带动棉线的振动,故B正确;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棉线实现的,故C错误;
D、在月球上没有大气,声音不能从小明传递给纸杯,从而通过棉线传递给另一个纸杯,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1.(2024七下·义乌月考)下列针对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和种子示意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所示幼苗是由图丁中的①②③④发育而来的
B.图甲中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和①发育而来的
C.图丙中的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和⑥发育而来的
D.与玉米种子相比,丁图中结构④的数量和功能都不相同
【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芽的发育;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的胚发育成幼苗,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解答】A、幼苗由胚发育而来,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即图丁中的①②③④,故A不符合题意;
B、图甲中的①②是植物的茎和叶,是由图丁中的②胚芽发育而来,故B符合题意;
C、图丙中的①是果皮,②是种子,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子房壁和⑥胚珠发育而来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玉米种子是单子叶植物,提供营养物质的是胚乳,而图丁是双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功能是提供营养物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2024七下·义乌月考)近年来,许多城市倾力打造国家园林城市,大力植绿造绿。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篱笆定期修剪,其目的是(  )
A.促进其顶芽生长 B.抑制其开花结果
C.抑制其向光生长 D.促进其侧芽生长
【答案】D
【知识点】芽的发育
【解析】【分析】保留顶芽的树长得高大,摘除顶芽的树侧枝茂盛。
【解答】顶芽的生长具有顶端优势,会抑制侧芽的生长,所以为了促进侧芽生长,需要定期去除顶芽。
故答案为:D。
13.(2024七下·义乌月考)胎儿生活在母亲的子宫里,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氧和养料,同时排出各种废物。因此,胎盘和脐带是胎儿的生命线,在胎儿发育过程中承担了多个系统的全部或部分功能,但不包括(  )
A.循环系统的功能 B.运动系统的功能
C.消化系统的功能 D.呼吸系统的功能
【答案】B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母亲从怀孕到诞生婴儿一般要经历38周,这个过程中孕妇其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等内脏系统承担了两个人的需要。
【解答】母亲从怀孕到诞生婴儿一般要经历38周,这个过程中孕妇其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等内脏系统承担了两个人的需要,摄取更多的营养,排出更多的废物,承担着繁重的负担,胎儿生活在母亲的子宫里,很少运动,所以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氧和养料,同时排出各种废物,胎盘和脐带是胎儿的生命线,在胎儿发育过程中承担了A循环系统,C消化系统,D呼吸系统的功能,但不包括B运动系统的功能.因为胎儿在母体中运动很少。
14.(2024七下·义乌月考)在绣湖公园里,小徐将照相机镜头对准一株绿叶蓝花的郁金香,为追求某种艺术效果他想拍摄一组黑叶黑花的照片,则小徐选择的滤色镜的颜色(  )
A.无色 B.绿色 C.红色 D.蓝色
【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用绿色的滤色片,则叶子仍是绿色的,但花是黑的;用蓝色的滤色片,则叶子是黑的,花是蓝色的。
【解答】花和叶都不透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叶子是绿色的,说明叶子可以反射绿色的光,花是蓝色的,说明可以反射蓝色的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能透明物体的颜色决定,滤色片是什么颜色的,说明什么颜色的色光可以透过该滤色片。若使用红色的滤色片,只有红光可以透过,而叶子和花都不能反射红光,则拍下的叶子和花都是黑色的。
故答案为:C。
15.(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为种子发育过程、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种子含水量(虚线)以及营养物质积累量(实线)的变化,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有关植物激素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A.首先出现的是CK,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B.其次增加的是GA和IAA,参与有机物向种子的运输与积累
C.ABA促进种子贮藏蛋白的基因表达,并促进种子的脱水干燥,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D.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水分增加,利于种子的萌发所以促进种子萌发的是GA。
【解答】A、由图像可知,刚开始出现的是CK细胞分裂素,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其次增加的是GA和IAA,此阶段有机物在累积,说明GA和IAA参与有机物向种子的运输与积累,故B不符合题意;
C、ABA是脱落酸,此时种子的含水量减少,种子脱水干燥,有利于种子的休眠,故C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不同阶段多种植物激素起作用,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2024七下·义乌月考)公鸡具有鸡冠高大、羽毛鲜艳、好斗等第二性征.若将公鸡的睾丸切除,那么公鸡将(  )
A.丧失生殖能力,维持第二性征 B.仍有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失
C.丧失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失 D.仍有生殖能力,维持第二性征
【答案】C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第二性征依靠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维持。
【解答】睾丸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若将睾丸摘除,将不再产生精子,所以该公鸡将丧失生殖能力,同时不能分泌雄性激素,则第二性征将不能维持,即第二性征将消失。
故答案为:C。
17.(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
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abcd B.acd C.ab D.cd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成的是光源的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取决于像距和物距。
【解答】a.自制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相当于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
b.像的大小与蜡烛到孔的距离以及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可能是放大的像也可能是缩小的像,故b正确;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即物距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即像距变大,烛焰的像变大,故c正确;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即物距不变,向前推动内筒,即像距变小,像将变小,光线更集中,所以烛焰的像更明亮,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8.(2024七下·义乌月考)小明的妈妈在生二胎时,采取的是局部麻醉的剖腹产,妈妈说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但能感到手术刀与人体的接触,这说明(  )
A.病人的痛觉和触觉均消失
B.病人的痛觉消失
C.麻醉剂不起作用
D.大脑皮层被麻醉,所以感受不到疼痛
【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考查了对人体皮肤的结构和主要功能的理解认识。熟记皮肤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是解题关键,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人的皮肤中有多种感觉的神经未梢,包括冷、热、触、痛等。痛觉与触觉是不同的两种感觉。
【解答】剖腹产中采取局部麻醉,使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说明麻醉后病人的痛觉消失了,但能感到手术刀与人体的接触,说明人的触觉还在,说明两者互不影响是独立工作的。B选项正确,A、C错误,大脑皮层集中了人体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被麻醉就不是局部麻醉了,D错误。
故选B。
19.(2024七下·义乌月考)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发展中,古人对自然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记载。下列有关记载和相应科学本质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少。”——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反射现象
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空气(气体)和水(液体)都能传声
C.常时掐去苗尖,勿要苗长高。——摘除顶芽会使植物枝叶更茂盛,是因为顶芽的生长能抑制侧芽的生长
D.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红的原因是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答案】A
【知识点】芽的发育;声音传播的条件;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1.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植物的顶芽和侧芽存在一定的关系,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农作物,果树的等的栽培中经常通过对芽的处理达到需要的目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4.物体的颜色有两种情况,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颜色决定的。
【解答】A.“坐井观天,所见甚少”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说法错误,A正确;
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意思是听到有人问路,但怕惊动水中的鱼而不回答,这里传播声音的介质有空气和水,说法正确,B错误;
C.“常时掐去苗尖,勿要苗长高"——摘除顶芽会使植物枝叶更茂盛,是因为顶芽的生长能抑制侧芽的生长,植物的生长有顶芽优势,去除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说法正确,C错误;
D.“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红的原因是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说法正确,D错误。
故选A。
20.(2024七下·义乌月考)“潭清疑水浅”,潭水看起来很浅,实际上却很深。下列光路图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当我们看水里的池塘时,池塘底部发出的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后,我们沿反方向看过去,会看到池塘底部的虚像,但是比实际位置偏浅。
故选A。
21.(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一束光沿着AO射向空气和水的分界面PQ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的大小为   。若将容器左侧稍微垫高一些,待液面稳定,折射角大小将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若另一束光沿CO方向照射,则折射光将朝   方向射出,这个现象说明   。
【答案】42°;不变;OA;光路具有可逆性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 (1)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水面始终水平;光路具有可逆性。
【解答】(1) 如图所示,一束光沿着AO射向空气和水的分界面PQ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角是42°,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的大小为42°。
(2)若将容器左侧稍微垫高一些,待液面稳定,水面仍然水平,入射角不变,则折射角大小将不变。若另一束光沿CO方向照射,则折射光将朝OA方向射出,这个现象说明光路具有可逆性。
22.(2024七下·义乌月考)光与影的世界是生活也是艺术,更包含着科学的知识与原理。如图是汤匀放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置于平面镜前的情景。
(1)我们用眼睛发现了艺术的美,视觉是在   形成的。
(2)水中弯折的“汤勺”是因为光发生了   。
(3)玻璃杯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   (选填“虚像”或“实像”)。
【答案】(1)大脑皮层
(2)折射
(3)虚像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1)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斜射入不同介质时,会发生偏折,即会出现折射现象。
(3)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虚像。
【解答】(1)视觉是感觉的一种,在大脑皮层形成。
(2)光斜射入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所以可以观察到水中的“汤勺”好像被折弯了。
(3)平面镜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所以玻璃杯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23.(2024七下·义乌月考)鸭嘴兽(如图1所示)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水陆两栖最奇特的卵生哺乳动物。
(1)鸭嘴兽胚胎发育的营养主要来源于   ,幼体发育的营养来源于母乳。
(2)鸭嘴兽的叫声不是像鸭子那样的“嘎嘎嘎”叫,所以在根据声音的   (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可以区别鸭嘴兽和鸭子。
【答案】(1)卵黄
(2)音色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卵生动物在胚胎发育时营养物质来自于卵黄,鸭嘴兽幼体发育的营养与哺乳类动物一样,来自于母体,所以鸭嘴兽属于哺乳类动物。
(2)判断声源一般都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解答】(1)由“鸭嘴兽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水陆两栖最奇特的卵生哺乳动物”可知,鸭嘴兽胚胎发育的营养主要来源于卵黄。
(2)不同动物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我们可以分辨出鸭子的叫声和鸭嘴兽的叫声。
24.(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为果树栽培过程示意图:
(1)写出图中字母的名称:A是   ,B是   。
(2)A插进B的模形切口后,要用麻绳或塑料条捆紧扎好,目的是使它们的   紧贴,这是嫁接成活的关键。
【答案】(1)接穗;砧木
(2)形成层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外来的枝条称为接穗。
(2)形成层紧贴,一段时间后两根枝条会长到一起,嫁接才能成功。
【解答】(1)由图可知,是将A接到B所在的植株上,所以A是接穗,B是砧木。
(2)形成层具有分生能力,在嫁接时要将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贴,能提高嫁接的成功率。
25.(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人的眼睛位于坐标为(3,0)的点,一个平面镜镜面向下,左右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2,3)和(0,3)。一个点光源S从原点出发,沿x轴负方向运动。它运动到   区域内时,人眼能从平面镜中看到S的像点,像做沿x轴   方向运动(填“正”或“负”)
【答案】﹣3~﹣7;负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
【解答】人眼在(3,0)点,与y轴对称的点为(-3,0)点,(﹣2,3)与y轴对称的点为(-7,0)点,因平面镜水平放置,所以它运动到-3至-7区间内,人眼能从平面镜中看到S的像点。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像与物移动方向相同,所以像也沿x轴负方向运动。
26.(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的折射光线是   (用字母表示),AB左侧是   (选填“玻璃”或“空气”)。
【答案】OG;玻璃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解答】由图可知,角FOC等于角COE,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光的折射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可知入射光线是EO,反射光线为OF,折射光线为OG。
折射角为45°,入射角为30°,空气中的角更大,可以右侧是空气,左侧是玻璃。
27.(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射后照亮路面。
(1)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了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
(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夜晚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答案】(1)漫反射
(2)直线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分析】(1)平行光线射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就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在凸凹不平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就是漫反射;
(2)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反射板表面比较粗糙,则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漫反射;
(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夜晚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8.(2024七下·义乌月考)根据人的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母体,通过   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2)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娩出,此时判断婴儿性别的最直接方法是根据   (选填“第一性征”或“第二性征”)。
【答案】(1)胎盘
(2)第一性征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1)胎盘是母体和胚胎物质交换的器官。
(2)第二性征需要在青春期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后才会慢慢体现出来,由性激素维持。
【解答】(1)母体和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营养物质等物质的交换。
(2)第一性征出生时就有,而第二性征要在青春期才会体现,所以判断婴儿性别最直接的方法是根据第一性征。
29.(2024七下·义乌月考)下面两图都是光从空气射向水中,依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则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直线上。现在A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则水面反射到天花板上的光斑将在   (填“P点”“P点左边”或“P点右边”)。
(2)如图乙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说明水位   (选填“上升”或“下降”)了。
【答案】(1)在;P点
(2)下降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1)垂直入射时,光线不发生偏折,沿原来的方向继续向前传播。
(2)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1)光垂直入射时,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三线合一,所以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垫一个小木块C,水面仍是水平的,故反射到天花板上的光斑的位置不变,仍在P点。
(2)若水面下降,入射角度不变,入射点将向右移动,入射角不变,则反射角也不变,则反射光线将向右移动,所以若观察到光斑B向右移,说明水面下降了。
30.(2024七下·义乌月考)2022年3月3日是第二十三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耳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平时我们要注意耳的保护。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请回答:
(1)耳廊收集的声音进入耳道后,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鼓室内的   振动,从而可以将振动放大传到耳蜗。
(2)如果某人标号④所示部分受损,则   (选填“能”或“不能”)产生听觉。
(3)有些人在乘车船时容易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主要是由于   (填结构名称)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导致的。
【答案】(1)听小骨
(2)不能
(3)半规管和前庭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
(2)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3)半规管和前庭过于敏感的人容易晕车、晕船。
【解答】(1)鼓室内的听小骨可以将振动放大后传到耳蜗。
(2)④受损,听觉感受器不能通过听神经将信息传递给大脑,所以不能形成听觉。
(3)半规管和前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容易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例如坐车或者坐船时。
31.(2024七下·义乌月考) 如图,两平面镜MP、PN夹角为60°,一束入射光线AO斜射到MP上,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入射光线AO重合,请画出光路图。
【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光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法线以及入射光线三线合一。
【解答】由题意可知,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PM的法线,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两平面镜反射后与入射光线AO重合,可知反射光线与平面镜PN垂直,连过O点作PN的垂线,即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32.(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丙所示,a、b两条光线是由平面镜前某一发光点S射出的光线经过镜面反射后的情况。请用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出发光点S。
【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像是虚像。
【解答】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由反射光线的方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所以反向延长两条反射光线,相交于一点,该点即为点S的像点,过平面镜做像点的对称点,即为发光点S的位置,如图所示。
33.(2024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河里C处有一条小鱼,人眼在A处看见该鱼的位置为B处,请你画出眼睛位于A处看见河里小鱼的光路图。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我们看到水中物体的虚像,是水中物体发出的光线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据此可以确定入射点,然后完成作图即可。
【解答】①将人眼A与虚像B连接,与水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
②连接OA,为折射光线;连接BO,为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34.(2024七下·义乌月考)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⑴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⑵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⑶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
⑷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在此实验中:
①我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②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   (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③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④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   cm。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不动;多次进行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0.4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距等于物距,所以物距不变,像距也不会变。
【解答】①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②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没有改变玻璃板至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所以像的位置不动。
③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要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获得多组数据后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平面镜前后两个面所成的像之间的距离是平面镜厚度的2倍,可知玻璃板的厚度为0.4cm。
35.(2024七下·义乌月考)蓝天丽日,白云悠悠,鲜花遍布草地,大自然用各种各样的颜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这些都与我们看到的物体发出的光或者反射出的光有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音乐喷泉就是这样一种将光和音乐巧妙结合的艺术作品。一方面通过电脑采集音乐的声音频率特征,并将其转化为控制信号,控制水泵喷出水柱,形成喷泉;另一方面,让红、绿、蓝三种色灯照射到水柱上,通过电脑控制三种色灯亮暗让水柱变换颜色,呈现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
【材料2】一束白光斜射到三棱镜上,在三棱镜的另一侧的白质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从上到下分别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其实与光的波长有关。在这些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在玻璃、空气中的穿透力最强,但是在水蒸气中分散性强,穿透力较差。紫光波长最短,在玻璃、空气中的穿透力比较差。黄光比较独特,刺激性很强,在水蒸气里穿透力强。
(1)图甲为光的三原色示意图,某段时间喷泉一组色灯的红、绿、蓝色灯亮暗变化规律如图乙,图中第10~15秒喷泉的颜色是   。
(2)许多警示用灯都会用到红灯。例如交通信号灯停止信号用的就是红灯。请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可能的原因是   。
(3)遇到大雨大雾等能见度比较差的天气时,行驶在路汽车会打开“双闪”灯,以警示前后车辆。结合材料,“双闪灯”应选用什么颜色的光较好?
   
【答案】(1)黄色
(2)红光的穿透能力强、醒目
(3)选用黄颜色的光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1)根据图乙判断哪几种颜色的灯在亮,再根据图甲判断颜色。
(2)根据材料2的提示解题。
(3)根据材料2的提示解题。
【解答】(1)由图乙可知,在10-15秒,红灯和绿灯亮,蓝灯暗,由图甲可知,此时的光为黄光。
(2)由材料2可知,红光最醒目,且穿透力强,很远就能看见。
(3)由材料2可知,黄光在水蒸气中穿透力强,所以在遇到大雨大雾等能见度比较差的天气时,使用的“双闪灯”应选择黄颜色的光。
36.(2024七下·义乌月考)小慧家菜园里种的番茄、黄瓜、南瓜都开花了,一群蜜蜂在忙碌地采蜜。她跟踪其中一只小蜜蜂,发现它从番茄花中飞向黄瓜花,一会又飞到南瓜花。但小慧发现每年菜园里的番茄、黄瓜、南瓜并没有结出其他果实。小慧想:植物体要结出果实是不是一定要授给相同植物的花粉呢?
(1)小慧的假设是:   。
(2)小慧选择了一些还没有完全盛开的番茄花,将这些花平均分为A、B、C三组,又将它们的雄蕊去掉了,她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   ,对实验产生干扰。
(3)小慧分别采集了一些番茄花、黄瓜花、南瓜花的花粉,小心的将它们分别涂在A、B、C三组番茄花的雌蕊柱头上。若生长顺利,最终可以发育成果实的应是   组花,其余两组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
【答案】(1)植物要结出果实和种子一定要授同种植物的花粉
(2)自花传粉
(3)A;对照
【知识点】花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不同种类的花相互传粉没有结出其他果实,故假设为:植物要结出果实和种子一定要授同种植物的花粉。
(2)自花传粉会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要将雄蕊去掉。
(3)植物要结出果实和种子一定要授同种植物的花粉,所以A组会结出果实。
【解答】(1)假设,指的是对提出的问题的一种猜想,故假设为:植物要结出果实和种子一定要授同种植物的花粉。
(2)去掉花中的雄蕊,可以避免自花传粉对实验造成干扰。
(3)A组的雌蕊和雄蕊都来自于番茄,属于同种植物,所以可以发育成果实,而另两组雌蕊和雄蕊的种类不同,所以不能发育成果实,作用是对照。
37.(2024七下·义乌月考)下表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介质 温度(℃) 速度m/s
A 空气 0 331
B 空气 15 340
C 空气 20 344
D 水 0 1450
E 铁 0 4900
(1)通过比较   (填“序号”),可得出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通过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   
(3)小明和小刚利用一根足够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水管一端,小刚在另一端敲一下,则小明会听到   声敲打声。
【答案】(1)ADE
(2)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3)三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1)探究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则应控制温度相同,而介质种类不同。
(2)ABC三组温度不同,所以探究的是温度对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
(3)温度相同时,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最快,所以第一声是由水管传来的,水传播的速度居中,所以第二声是由水传来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最慢,所以第三声是由空气传播来的。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ADE三组温度相同而介质种类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所以可得: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由表中数据可知,ABC三组介质相同而温度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故可得: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3)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且传声的速度不同,所以敲击足够长的充满水的水管时,在另一端能听到三声敲打声。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