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秋瑾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4月课堂练习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秋瑾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4月课堂练习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秋瑾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4月课堂练习试卷
1.(2024七上·柯桥月考)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下列属于卵巢功能的是(  )
A.产生受精卵 B.分泌雌性激素
C.胚胎发育的场所 D.受精场所
2.(2024七上·柯桥月考)公鸡具有鸡冠高大、羽毛鲜艳、好斗等第二性征,若将其睾丸切除,那么公鸡将(  )
A.丧失生殖能力,维持第二性征 B.仍有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失
C.丧失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失 D.仍有生殖能力,维持第二性征
3.(2024七上·柯桥月考)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成年人体积为0.5m3
B.在教室学习时体感适宜温度约25℃
C.学生的课桌高度约2m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4.(2024七上·柯桥月考)早春二月,人们会常吃大蒜以预防流感。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他自己却闻不到,这主要是因为(  )
A.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B.嗅觉细胞接受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C.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D.不同的人嗅觉灵敏程度差异很大
5.(2024七上·柯桥月考)下列生物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的是(  )
①细菌分裂 ②青霉产生孢子 ③马铃薯发芽 ④嫁接 ⑤蝗虫交尾 ⑥玉米人工授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⑥
6.(2024七上·柯桥月考)如图分别为蝗虫和家蚕的发育方式,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二的动物发育过程比图一多经历一个阶段--蛹期
B.图二中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相差较大
C.图中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D.青蛙的发育方式与图一表示的发育方式相同
7.(2024七上·柯桥月考)枇杷有肉质细嫩,口味香甜等优点,关于枇杷及其繁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枇杷果实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
B.香甜的汁液主要存在于果肉细胞的细胞核中
C.枇杷果实内有多粒种子,说明枇杷花的一个子房里含多个胚珠
D.采用嫁接方式来繁殖果树,属于无性生殖
8.(2024七上·柯桥月考)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种的苹果,将甲(接穗)嫁接到乙(砧木)上,接穗成活后,再用丙对其授粉,得到的苹果可食部分的形状相似于(  )
A.甲 B.乙 C.丙 D.甲和丙
9.(2024七上·柯桥月考)下列针对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和种子示意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所示幼苗是由图丁中的①②③④发育而来的
B.图甲中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和①发育而来的
C.图丙中的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和⑥发育而来的
D.与玉米种子相比,丁图中结构④的数量和功能都不相同
10.(2024七上·柯桥月考)在小麦种子的萌发并长成幼苗的过程中,能正确反应种子干重变化的是(  )
A. B.
C. D.
11.(2024七上·柯桥月考)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此实验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若将此实验放到月球上做,只会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而听不到声音
12.(2024七上·柯桥月考)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对耳和听觉产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中耳
B.声音到耳蜗中时人产生听觉
C.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D.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13.(2024七上·柯桥月考)如图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响度不同
B.甲、丙的音调相同
C.乙、丙的响度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14.(2024七上·柯桥月考)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进行授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在授课过程中从空间站到地球教室传递信息主要依靠(  )
A.电磁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以上都不对
15.(2024七上·柯桥月考)柯桥区各校大力推行开展STEAM项目课程。如图是某校学生参与“伪3D全息投影”项目化学习后制作的投影盒、演示视频、观察到的投影及成像原理示意图。下列相关的材料选择或原理及对应分析错误的是(  )
A.投影盒使用的材料应当透光
B.投影成像主要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C.人眼所看到的投影最终在大脑中形成
D.人眼观察到的是投影盒所成的实像
16.(2024七上·柯桥月考)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1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17.(2024七上·柯桥月考)现有某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实验组 Ⅰ Ⅱ Ⅲ Ⅳ
处理 种皮完整, 25℃蒸馏水 浸泡24h 机械破损种皮, 25℃蒸馏水 浸泡24h 种皮完整,0.05%赤 霉素水溶液25℃ 浸泡24h 机械破损种皮, 0.05%赤霉素水溶 液25℃浸泡24h
A.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B.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18.(2024七上·柯桥月考)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灯光的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C.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干燥的路面发生了光的折射
19.(2024七上·柯桥月考)手电筒发出的光竖直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图中虚线所示),若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图中的(  )
A. B.
C. D.
20.(2024七上·柯桥月考) 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21.(2024七上·柯桥月考)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每年春暖花开之际,红豆树纷纷长出新枝,这些枝条都是由   发育成的。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发育的现象,我们称之为   。
22.(2024七上·柯桥月考)下图表示人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B是   (填器官名称)。
(2)D表示   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
(3)胎儿通过   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
(4)在人的各个生长时期中,第二次快速生长时期是青春期。此时期会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其中不属于第二性征的是   (填序号)。
①长出胡须②喉结突出③身体长高④声调低沉
23.(2024七上·柯桥月考)小钱同学去清水园游玩时,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老师告诉他这是光沿   (选填“直线”或“非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走出清水园,小钱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神奇的现象称为光的    ,在彩色光带外侧有两种看不见的光,其中一种光可用于检验真假钞,这种光是   。
24.(2024七上·柯桥月考)小科在一根金属管一端敲了一下,小李在金属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两次声音的时间相差0.5秒。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为5100米/秒。
(1)小李听到的第二次声音是由   传播过来的。
(2)木头和金属,可以通过敲击它们从声音来分辨,这是从声音的   进行判断。
(3)本金属管的长度是   (结果保留整数)。
25.(2024七上·柯桥月考)如图所示,a、b为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26.(2024七上·柯桥月考)请在图中完成小美看到水中石块A的像A'的光路图。
27.(2024七上·柯桥月考)蚕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匀的“薄头茧”,影响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实验分为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表: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的统计表
分组处理 实验记录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而均匀 光线暗而均匀
实验Ⅰ(5月份) 15.48% 7.5% 4.92%
实验Ⅱ(9月份) 17.17% 8.85% 4.50%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1)从整个发育过程看,蚕的个体发育属于   发育。蚕茧是在蚕蛾发育过程中的   期出现的。
(2)该小组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的实验假设是   。
(3)在这一实验中,除了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它实验条件相同,如   (写一个即可)。
(4)从表中分析,为提高蚕茧的出丝率,应在蚕结茧时提供   的环境条件。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蚕发育的   期。
28.(2024七上·柯桥月考)小怡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在玻璃水槽中竖直放置的光屏是由E和F两个半圆形光屏组成的,NOM为两个半圆形光屏的分界线,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前后折转。实验测量数据如表所示。
入射角 0° 30° 45° 60°
折射角 0° 22° 32° 41°
(1)通过分析表格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2)如图所示,若小怡将光屏F绕直径NOM前后折转一定角度,在光屏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线;
(3)据所学知识及表格数据,当光与水面成68°角从水射入空气时,折射角等于   度;
(4)为了更好地显示实验时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请你给小怡提供一个合理的措施   。
29.(2024七上·柯桥月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   。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3)若点燃的蜡烛距玻璃板15cm,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   (填“能”或“不能”)成像。
(4)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0.(2024七上·柯桥月考)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山崖附近,途中鸣了一声笛,3s后司机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340m/s,问:
(1)鸣笛处距离山崖多远?
(2)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女性有 两个卵巢,位于腹腔的下部,子宫的两侧,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女性到了青春期,卵巢内的卵细胞成熟。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 出一个卵细胞。输卵管的一头靠近卵巢,另一头连接子宫。输卵管接受排 出的卵细胞,还提供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解答】由分析知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故答案为:B。
2.【答案】C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睾丸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解答】由分析知将其睾丸切除,那么公鸡将不能产生精子,丧失生殖能力,没有雄性激素,第二性征消失,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估算。
【解答】A. 人的密度与水接近,0.5m3 水的质量为500kg,明显不符合实际,A错误;
B.在教室学习时体感适宜温度约25℃,25℃人感觉比较舒服,B正确;
C.学生的课桌高度约2m 明显错误,C错误;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千米每秒,D错误;
故答案为:B。
4.【答案】A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化学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当人呼吸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产生信息, 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大脑,产生嗅觉。这就是形成嗅觉的过程。
【解答】“时间长了,腥臭味闻不出来了。” 这是由于大脑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故答案为:A。
5.【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①细菌分裂为分裂生殖,属于无性生殖 ②青霉产生孢子,孢子生殖,属于无性生殖 ③马铃薯发芽利用块茎生殖,属于无性生殖 ④嫁接是无性生殖的一种 ⑤蝗虫交尾有性生殖 ⑥玉米人工授粉有性生殖。
【解答】由分析①②③④属于无性生殖,故答案为:A。
6.【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完全变态发育的动物比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动物多了一个阶段--蛹期。
【解答】A.图二的动物发育过程比图一多经历一个阶段--蛹期 ,A正确;
B.图二中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相差较大 ,B正确;
C.有性生殖的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C正确;
D.青蛙的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与图二表示的发育方式相同,D错误;故答案为:D。
7.【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液泡中含有酸酸甜甜的细胞液,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解答】A.枇杷果实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生殖器官 ,A正确;
B.香甜的汁液主要存在于果肉细胞的液泡中,B错误;
C.枇杷果实内有多粒种子,说明枇杷花的一个子房里含多个胚珠 ,每个胚珠发育为一个一个种子,C正确;
D.嫁接属于无性生殖,D正确;
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嫁接形成的果实可食部分与提供接穗的品种相同。
【解答】果实可食部分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即与提供接穗的品种甲相同,故答案为:A。
9.【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芽的发育;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的胚发育成幼苗,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解答】A、幼苗由胚发育而来,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即图丁中的①②③④,故A不符合题意;
B、图甲中的①②是植物的茎和叶,是由图丁中的②胚芽发育而来,故B符合题意;
C、图丙中的①是果皮,②是种子,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子房壁和⑥胚珠发育而来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玉米种子是单子叶植物,提供营养物质的是胚乳,而图丁是双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功能是提供营养物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干重变化主要是其中含有的除去水以外的营养物质的质量变化。
【解答】小麦种子的萌发并长成幼苗的过程营养物质不断消耗,干重逐渐减少,故答案为:C。
11.【答案】B
【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答】A.实验中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A正确;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此实验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B错误;
CD.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若将此实验放到月球上做,月球没有空气,无法传播声音,只会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而听不到声音。
故答案为:B。
12.【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中形成的。
【解答】A.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中耳,A 正确;
B.听觉在大脑中产生,B错误;
C.鼻咽部感染,咽鼓管连接鼓室,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C正确;
D.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D正确;
故答案为:B。
13.【答案】A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甲乙振幅不到导致响度不同,但频率相同,音调相同,乙丙频率不同导致音调不同。甲、丙的音调和响度都不相同。无法判断音色。
【解答】由分析知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4.【答案】A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生音无法在真空传播,但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传播。
【解答】电磁波可以在太空真空环境传播,在授课过程中从空间站到地球教室传递信息主要依靠电磁波,故答案为:A。
15.【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A.投影盒使用的材料应当透光,因为投影盒类似平面镜,A正确
B.投影成像主要利用平面镜成像的是光的反射,B正确;
C. 感觉都是大脑形成的,人眼所看到的投影最终在大脑中形成,C正确;
D. 人眼观察到的是投影盒所成的虚像,D错误;
故答案为:D。
16.【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如下图所示:
分析可知,进入气泡球内的折射光线应该为①。
故选A。
17.【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分别比较每组实验的实验条件以及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解答】 A.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A正确;
B.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B正确;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两组实验存在多个变量,不能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C错误;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单一变量,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D正确;
故答案为:C。
18.【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潮湿的路面 由于有水,溶液发生镜面反射。干燥路面上发生漫反射。
【解答】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镜面反射,A错误;
B. 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因为发生镜面反射,B正确;
C.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发生漫反射,依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错误;
D.干燥的路面发生了光的漫反射,D错误;
故答案为:B。
19.【答案】B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通过最左边和最右边的两条折射光线我们可以想象出光圈的变化。【解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下图为最左边和最右边折射光线的光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折射光线在原来光线的内侧,由此可以联想都周围光线都是如此,故B图为正确图形。
故选B。
20.【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解答】解:
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因像距与物距是相等的,当铅笔以5c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2s内铅笔通过的距离s=vt=5cm/s×2s=10cm,2s后物距为40cm﹣10cm30cm,像距也为30cm,2s后铅笔与镜中的像相距30cm+30cm=60cm,故B错误;
C、若铅笔以5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5c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故C错误;
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
21.【答案】芽;顶端优势
【知识点】芽的发育
【解析】【分析】芽是未发育的茎叶或花。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解答】红豆树纷纷长出新枝,这些枝条都是由 发育成的。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发育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顶端优势。
22.【答案】(1)卵巢
(2)受精;输卵管
(3)胎盘
(4)③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女性有 两个卵巢,位于腹腔的下部,子宫的两侧,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 激素。女性到了青春期,卵巢内的卵细胞成熟。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 出一个卵细胞。输卵管的一头靠近卵巢,另一头连接子宫。输卵管接受排 出的卵细胞,还提供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解答】(1)卵巢 产生卵细胞。
(2)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发生的场所为输卵管;
(3)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
(4) 第二性征是除了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身体长高是男女都有的现象,不属于第二性征 。
23.【答案】直线;倒立;色散;紫外线
【知识点】光的色散;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这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早在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就做过这样的实验: 他让太阳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 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中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 紫的顺序排列的,从而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解答】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这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成倒像,走出清水园,小钱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神奇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在彩色光带外侧有两种看不见的光, 一种为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一种为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用于检验真假钞。
24.【答案】(1)空气
(2)音色
(3)182m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传播速度。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音色就不同,人对声音的感觉也就不一样。
【解答】(1)小李听到的第一次声音是由金属管传播过来,小李听到的第二次声音是由空气传播过来的。
(2)木头和金属,可以通过敲击它们从声音来分辨,这是从声音的音色判断。
(3) 设金属管长度为x,,解得x=182m。
25.【答案】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蜡烛火焰向四处发 光,一部分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人我们的眼睛,产生视觉,我们感到这 些光好像是从蜡烛的像上发出的。将两条光线方向延长交点即为像所在位置,根据物和像轴对称关系可得到光源S的位置。
26.【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水中石块A 发生折射,人眼将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即看到像A' 的位置,将A' 与眼睛连接即可得到折射光线,将A与界面连接即为入射关系。
27.【答案】(1)完全变态;蛹
(2)不同的光照条件会影响蚕结出茧的厚薄均匀程度
(3)温度(或湿度、气压等)
(4)光线暗而均匀;幼虫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完全变态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采用控制变量法做实验要注意单一变量法。
【解答】(1)从整个发育过程看,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蚕的个体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蚕茧是在蚕蛾发育过程中的蛹期出现的。
(2)每组实验关系条件不同,所以实验假设是不同的光照条件会影响蚕结出茧的厚薄均匀程度。
(3)在这一实验中,除了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它实验条件相同,如温度(或湿度、气压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蚕茧的出丝率。
(4)光线暗而均匀的条件下薄头茧的比例最小,所以为提高蚕茧的出丝率,应在蚕结茧时提供光线暗而均匀的环境条件。蚕是在幼虫末期吐丝,因此“养蚕是为了获取蚕丝,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幼虫期。
28.【答案】(1)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增大而增大,且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2)不能
(3)30
(4)在水中滴入少量牛奶或墨水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 做光的折射。光从空气斜射人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 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垂直射到水或玻 璃中时,折射光线与人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1)通过分析表格数据, 可得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增大而增大,且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2)若小怡将光屏F绕直径NOM前后折转一定角度,由于折射关系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在光屏F上不能看到折射光线 ;
(3)当光与水面成68°角从水射入空气时 ,则入射角为22度,由上表可得此时折射角等于30度。
(4)在水中滴入少量牛奶或墨水使光线发生色散,就能更好地显示实验时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29.【答案】(1)避免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结果
(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不能
(4)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厚度太厚可能出现两个像。 玻璃板是透明的,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物体,同时也能反射光线形成像,这样实验者可以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物体的像和后面的物体,从而确定像的位置、大小是否相同。
【解答】(1)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避免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结果 。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3)若点燃的蜡烛距玻璃板15cm,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因为平面镜成像是虚像,不能用光屏呈现,所以无论如何移动白纸,在白纸上都不能成像。
(4)平面镜成像大小与原来物体大小相等,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不变。
30.【答案】(1)设鸣笛处距离山崖Xm,
,所以鸣笛处距离山崖540m。
(2)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540m-3x20m=480m。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利用声音和听到回声间的时间差求解。
1 / 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秋瑾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4月课堂练习试卷
1.(2024七上·柯桥月考)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下列属于卵巢功能的是(  )
A.产生受精卵 B.分泌雌性激素
C.胚胎发育的场所 D.受精场所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女性有 两个卵巢,位于腹腔的下部,子宫的两侧,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女性到了青春期,卵巢内的卵细胞成熟。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 出一个卵细胞。输卵管的一头靠近卵巢,另一头连接子宫。输卵管接受排 出的卵细胞,还提供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解答】由分析知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故答案为:B。
2.(2024七上·柯桥月考)公鸡具有鸡冠高大、羽毛鲜艳、好斗等第二性征,若将其睾丸切除,那么公鸡将(  )
A.丧失生殖能力,维持第二性征 B.仍有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失
C.丧失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失 D.仍有生殖能力,维持第二性征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睾丸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解答】由分析知将其睾丸切除,那么公鸡将不能产生精子,丧失生殖能力,没有雄性激素,第二性征消失,故答案为:C。
3.(2024七上·柯桥月考)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成年人体积为0.5m3
B.在教室学习时体感适宜温度约25℃
C.学生的课桌高度约2m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估算。
【解答】A. 人的密度与水接近,0.5m3 水的质量为500kg,明显不符合实际,A错误;
B.在教室学习时体感适宜温度约25℃,25℃人感觉比较舒服,B正确;
C.学生的课桌高度约2m 明显错误,C错误;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千米每秒,D错误;
故答案为:B。
4.(2024七上·柯桥月考)早春二月,人们会常吃大蒜以预防流感。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他自己却闻不到,这主要是因为(  )
A.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B.嗅觉细胞接受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C.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D.不同的人嗅觉灵敏程度差异很大
【答案】A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化学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当人呼吸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产生信息, 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大脑,产生嗅觉。这就是形成嗅觉的过程。
【解答】“时间长了,腥臭味闻不出来了。” 这是由于大脑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故答案为:A。
5.(2024七上·柯桥月考)下列生物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的是(  )
①细菌分裂 ②青霉产生孢子 ③马铃薯发芽 ④嫁接 ⑤蝗虫交尾 ⑥玉米人工授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⑥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①细菌分裂为分裂生殖,属于无性生殖 ②青霉产生孢子,孢子生殖,属于无性生殖 ③马铃薯发芽利用块茎生殖,属于无性生殖 ④嫁接是无性生殖的一种 ⑤蝗虫交尾有性生殖 ⑥玉米人工授粉有性生殖。
【解答】由分析①②③④属于无性生殖,故答案为:A。
6.(2024七上·柯桥月考)如图分别为蝗虫和家蚕的发育方式,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二的动物发育过程比图一多经历一个阶段--蛹期
B.图二中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相差较大
C.图中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D.青蛙的发育方式与图一表示的发育方式相同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完全变态发育的动物比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动物多了一个阶段--蛹期。
【解答】A.图二的动物发育过程比图一多经历一个阶段--蛹期 ,A正确;
B.图二中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相差较大 ,B正确;
C.有性生殖的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C正确;
D.青蛙的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与图二表示的发育方式相同,D错误;故答案为:D。
7.(2024七上·柯桥月考)枇杷有肉质细嫩,口味香甜等优点,关于枇杷及其繁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枇杷果实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
B.香甜的汁液主要存在于果肉细胞的细胞核中
C.枇杷果实内有多粒种子,说明枇杷花的一个子房里含多个胚珠
D.采用嫁接方式来繁殖果树,属于无性生殖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液泡中含有酸酸甜甜的细胞液,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解答】A.枇杷果实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生殖器官 ,A正确;
B.香甜的汁液主要存在于果肉细胞的液泡中,B错误;
C.枇杷果实内有多粒种子,说明枇杷花的一个子房里含多个胚珠 ,每个胚珠发育为一个一个种子,C正确;
D.嫁接属于无性生殖,D正确;
故答案为:B。
8.(2024七上·柯桥月考)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种的苹果,将甲(接穗)嫁接到乙(砧木)上,接穗成活后,再用丙对其授粉,得到的苹果可食部分的形状相似于(  )
A.甲 B.乙 C.丙 D.甲和丙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嫁接形成的果实可食部分与提供接穗的品种相同。
【解答】果实可食部分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即与提供接穗的品种甲相同,故答案为:A。
9.(2024七上·柯桥月考)下列针对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和种子示意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所示幼苗是由图丁中的①②③④发育而来的
B.图甲中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和①发育而来的
C.图丙中的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和⑥发育而来的
D.与玉米种子相比,丁图中结构④的数量和功能都不相同
【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芽的发育;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的胚发育成幼苗,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解答】A、幼苗由胚发育而来,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即图丁中的①②③④,故A不符合题意;
B、图甲中的①②是植物的茎和叶,是由图丁中的②胚芽发育而来,故B符合题意;
C、图丙中的①是果皮,②是种子,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子房壁和⑥胚珠发育而来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玉米种子是单子叶植物,提供营养物质的是胚乳,而图丁是双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功能是提供营养物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2024七上·柯桥月考)在小麦种子的萌发并长成幼苗的过程中,能正确反应种子干重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干重变化主要是其中含有的除去水以外的营养物质的质量变化。
【解答】小麦种子的萌发并长成幼苗的过程营养物质不断消耗,干重逐渐减少,故答案为:C。
11.(2024七上·柯桥月考)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此实验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若将此实验放到月球上做,只会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而听不到声音
【答案】B
【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答】A.实验中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A正确;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此实验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B错误;
CD.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若将此实验放到月球上做,月球没有空气,无法传播声音,只会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而听不到声音。
故答案为:B。
12.(2024七上·柯桥月考)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对耳和听觉产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中耳
B.声音到耳蜗中时人产生听觉
C.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D.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中形成的。
【解答】A.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中耳,A 正确;
B.听觉在大脑中产生,B错误;
C.鼻咽部感染,咽鼓管连接鼓室,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C正确;
D.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D正确;
故答案为:B。
13.(2024七上·柯桥月考)如图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响度不同
B.甲、丙的音调相同
C.乙、丙的响度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答案】A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甲乙振幅不到导致响度不同,但频率相同,音调相同,乙丙频率不同导致音调不同。甲、丙的音调和响度都不相同。无法判断音色。
【解答】由分析知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4.(2024七上·柯桥月考)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进行授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在授课过程中从空间站到地球教室传递信息主要依靠(  )
A.电磁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以上都不对
【答案】A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生音无法在真空传播,但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传播。
【解答】电磁波可以在太空真空环境传播,在授课过程中从空间站到地球教室传递信息主要依靠电磁波,故答案为:A。
15.(2024七上·柯桥月考)柯桥区各校大力推行开展STEAM项目课程。如图是某校学生参与“伪3D全息投影”项目化学习后制作的投影盒、演示视频、观察到的投影及成像原理示意图。下列相关的材料选择或原理及对应分析错误的是(  )
A.投影盒使用的材料应当透光
B.投影成像主要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C.人眼所看到的投影最终在大脑中形成
D.人眼观察到的是投影盒所成的实像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A.投影盒使用的材料应当透光,因为投影盒类似平面镜,A正确
B.投影成像主要利用平面镜成像的是光的反射,B正确;
C. 感觉都是大脑形成的,人眼所看到的投影最终在大脑中形成,C正确;
D. 人眼观察到的是投影盒所成的虚像,D错误;
故答案为:D。
16.(2024七上·柯桥月考)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1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如下图所示:
分析可知,进入气泡球内的折射光线应该为①。
故选A。
17.(2024七上·柯桥月考)现有某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实验组 Ⅰ Ⅱ Ⅲ Ⅳ
处理 种皮完整, 25℃蒸馏水 浸泡24h 机械破损种皮, 25℃蒸馏水 浸泡24h 种皮完整,0.05%赤 霉素水溶液25℃ 浸泡24h 机械破损种皮, 0.05%赤霉素水溶 液25℃浸泡24h
A.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B.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分别比较每组实验的实验条件以及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解答】 A.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A正确;
B.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B正确;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两组实验存在多个变量,不能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C错误;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单一变量,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D正确;
故答案为:C。
18.(2024七上·柯桥月考)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灯光的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C.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干燥的路面发生了光的折射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潮湿的路面 由于有水,溶液发生镜面反射。干燥路面上发生漫反射。
【解答】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镜面反射,A错误;
B. 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因为发生镜面反射,B正确;
C.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发生漫反射,依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错误;
D.干燥的路面发生了光的漫反射,D错误;
故答案为:B。
19.(2024七上·柯桥月考)手电筒发出的光竖直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图中虚线所示),若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通过最左边和最右边的两条折射光线我们可以想象出光圈的变化。【解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下图为最左边和最右边折射光线的光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折射光线在原来光线的内侧,由此可以联想都周围光线都是如此,故B图为正确图形。
故选B。
20.(2024七上·柯桥月考) 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解答】解:
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因像距与物距是相等的,当铅笔以5c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2s内铅笔通过的距离s=vt=5cm/s×2s=10cm,2s后物距为40cm﹣10cm30cm,像距也为30cm,2s后铅笔与镜中的像相距30cm+30cm=60cm,故B错误;
C、若铅笔以5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5c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故C错误;
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
21.(2024七上·柯桥月考)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每年春暖花开之际,红豆树纷纷长出新枝,这些枝条都是由   发育成的。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发育的现象,我们称之为   。
【答案】芽;顶端优势
【知识点】芽的发育
【解析】【分析】芽是未发育的茎叶或花。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解答】红豆树纷纷长出新枝,这些枝条都是由 发育成的。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发育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顶端优势。
22.(2024七上·柯桥月考)下图表示人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B是   (填器官名称)。
(2)D表示   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
(3)胎儿通过   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
(4)在人的各个生长时期中,第二次快速生长时期是青春期。此时期会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其中不属于第二性征的是   (填序号)。
①长出胡须②喉结突出③身体长高④声调低沉
【答案】(1)卵巢
(2)受精;输卵管
(3)胎盘
(4)③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女性有 两个卵巢,位于腹腔的下部,子宫的两侧,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 激素。女性到了青春期,卵巢内的卵细胞成熟。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 出一个卵细胞。输卵管的一头靠近卵巢,另一头连接子宫。输卵管接受排 出的卵细胞,还提供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解答】(1)卵巢 产生卵细胞。
(2)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发生的场所为输卵管;
(3)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
(4) 第二性征是除了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身体长高是男女都有的现象,不属于第二性征 。
23.(2024七上·柯桥月考)小钱同学去清水园游玩时,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老师告诉他这是光沿   (选填“直线”或“非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走出清水园,小钱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神奇的现象称为光的    ,在彩色光带外侧有两种看不见的光,其中一种光可用于检验真假钞,这种光是   。
【答案】直线;倒立;色散;紫外线
【知识点】光的色散;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这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早在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就做过这样的实验: 他让太阳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 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中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 紫的顺序排列的,从而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解答】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这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成倒像,走出清水园,小钱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神奇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在彩色光带外侧有两种看不见的光, 一种为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一种为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用于检验真假钞。
24.(2024七上·柯桥月考)小科在一根金属管一端敲了一下,小李在金属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两次声音的时间相差0.5秒。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为5100米/秒。
(1)小李听到的第二次声音是由   传播过来的。
(2)木头和金属,可以通过敲击它们从声音来分辨,这是从声音的   进行判断。
(3)本金属管的长度是   (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1)空气
(2)音色
(3)182m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传播速度。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音色就不同,人对声音的感觉也就不一样。
【解答】(1)小李听到的第一次声音是由金属管传播过来,小李听到的第二次声音是由空气传播过来的。
(2)木头和金属,可以通过敲击它们从声音来分辨,这是从声音的音色判断。
(3) 设金属管长度为x,,解得x=182m。
25.(2024七上·柯桥月考)如图所示,a、b为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答案】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蜡烛火焰向四处发 光,一部分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人我们的眼睛,产生视觉,我们感到这 些光好像是从蜡烛的像上发出的。将两条光线方向延长交点即为像所在位置,根据物和像轴对称关系可得到光源S的位置。
26.(2024七上·柯桥月考)请在图中完成小美看到水中石块A的像A'的光路图。
【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水中石块A 发生折射,人眼将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即看到像A' 的位置,将A' 与眼睛连接即可得到折射光线,将A与界面连接即为入射关系。
27.(2024七上·柯桥月考)蚕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匀的“薄头茧”,影响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实验分为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表: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的统计表
分组处理 实验记录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而均匀 光线暗而均匀
实验Ⅰ(5月份) 15.48% 7.5% 4.92%
实验Ⅱ(9月份) 17.17% 8.85% 4.50%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1)从整个发育过程看,蚕的个体发育属于   发育。蚕茧是在蚕蛾发育过程中的   期出现的。
(2)该小组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的实验假设是   。
(3)在这一实验中,除了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它实验条件相同,如   (写一个即可)。
(4)从表中分析,为提高蚕茧的出丝率,应在蚕结茧时提供   的环境条件。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蚕发育的   期。
【答案】(1)完全变态;蛹
(2)不同的光照条件会影响蚕结出茧的厚薄均匀程度
(3)温度(或湿度、气压等)
(4)光线暗而均匀;幼虫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完全变态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采用控制变量法做实验要注意单一变量法。
【解答】(1)从整个发育过程看,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蚕的个体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蚕茧是在蚕蛾发育过程中的蛹期出现的。
(2)每组实验关系条件不同,所以实验假设是不同的光照条件会影响蚕结出茧的厚薄均匀程度。
(3)在这一实验中,除了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它实验条件相同,如温度(或湿度、气压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蚕茧的出丝率。
(4)光线暗而均匀的条件下薄头茧的比例最小,所以为提高蚕茧的出丝率,应在蚕结茧时提供光线暗而均匀的环境条件。蚕是在幼虫末期吐丝,因此“养蚕是为了获取蚕丝,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幼虫期。
28.(2024七上·柯桥月考)小怡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在玻璃水槽中竖直放置的光屏是由E和F两个半圆形光屏组成的,NOM为两个半圆形光屏的分界线,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前后折转。实验测量数据如表所示。
入射角 0° 30° 45° 60°
折射角 0° 22° 32° 41°
(1)通过分析表格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2)如图所示,若小怡将光屏F绕直径NOM前后折转一定角度,在光屏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线;
(3)据所学知识及表格数据,当光与水面成68°角从水射入空气时,折射角等于   度;
(4)为了更好地显示实验时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请你给小怡提供一个合理的措施   。
【答案】(1)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增大而增大,且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2)不能
(3)30
(4)在水中滴入少量牛奶或墨水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 做光的折射。光从空气斜射人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 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垂直射到水或玻 璃中时,折射光线与人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1)通过分析表格数据, 可得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增大而增大,且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2)若小怡将光屏F绕直径NOM前后折转一定角度,由于折射关系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在光屏F上不能看到折射光线 ;
(3)当光与水面成68°角从水射入空气时 ,则入射角为22度,由上表可得此时折射角等于30度。
(4)在水中滴入少量牛奶或墨水使光线发生色散,就能更好地显示实验时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29.(2024七上·柯桥月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   。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3)若点燃的蜡烛距玻璃板15cm,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   (填“能”或“不能”)成像。
(4)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避免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结果
(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不能
(4)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厚度太厚可能出现两个像。 玻璃板是透明的,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物体,同时也能反射光线形成像,这样实验者可以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物体的像和后面的物体,从而确定像的位置、大小是否相同。
【解答】(1)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避免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结果 。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3)若点燃的蜡烛距玻璃板15cm,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因为平面镜成像是虚像,不能用光屏呈现,所以无论如何移动白纸,在白纸上都不能成像。
(4)平面镜成像大小与原来物体大小相等,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不变。
30.(2024七上·柯桥月考)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山崖附近,途中鸣了一声笛,3s后司机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340m/s,问:
(1)鸣笛处距离山崖多远?
(2)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
【答案】(1)设鸣笛处距离山崖Xm,
,所以鸣笛处距离山崖540m。
(2)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540m-3x20m=480m。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利用声音和听到回声间的时间差求解。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