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地理 三轮冲刺主干知识清单:清单一 地球与地图(课件 +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地理 三轮冲刺主干知识清单:清单一 地球与地图(课件 +讲义)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清单一
地球与地图
一、主干知识清单
考点1 经纬网的应用
考点3 等高线地形图
考点2 地图
内容索引
考点4 地形剖面图
1.定“对称点”位置
考点1 经纬网的应用
PART ONE
依据 方向
经度的大小
2.定“相对方向”
(1)定东西方向
依据 方向
地球自转方向 在两地之间的劣弧(圆心角小于180°的圆弧即劣弧)上,画地球自转方向,箭头为东,箭尾为西。如下图,B在A的东方

(2)定南北方向
根据纬度的高低确定南北方向,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
3.定“距离”
4.定“最短航线”和“航向”
在地球表面上,两地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地的球面大圆的劣弧段。
(1)可以利用现成大圆,如赤道、经线圈、晨昏圈,见下图:
(2)经过相同纬度两点的大圆画法如下图1所示:(提示:所画的大圆一定与赤道相互平分)
①北半球:过两点且向北弯曲,如从E到F,则走向为东北—东—东南;若从F到E,则走向为西北—西—西南(图2中的虚线表示经过E、F的大圆)。
②南半球:过两点且向南弯曲,如从G到H,则走向为东南—东—东北;若从H到G,则走向为西南—西—西北(图2中的虚线表示经过G、H的大圆)。
5.定“范围大小”
(1)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2)纬度位置相同,跨经度数越多,范围越大。
形式 文字式 数字式 线段式
典例 图上1 cm代表实地距离5 km 1∶500 000
考点2 地图
PART TWO
1.比例尺
(1)概念: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2)表示形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特点比较
比例尺大小 表示的实地范围 内容 精确度
大 小 详细 高
小 大 简略 低
考点2 地图
PART TWO
2.地图上的方向
地图中,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为图例;用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作注记。
例如 方框中“ ”属于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 848.86 m”属于注记。
3.图例和注记
4.地理位置特征描述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绝对位置 经纬度位置 ××(东、西、南、北)半球
经纬度(点)、纬度范围(面)
所处特殊经纬线或跨纬度带、热量带、××带
相对位置 海陆位置 ××大陆的××方位,××方位临××海、岛、国等;地处××内陆
相邻地区的位置 与××国家接壤、与××行政区相邻,位于××地区的××方位
经济位置 所处经济区,邻近或远离××经济区
交通位置 所处重要交通要道(枢纽)、控制××海峡
考点3 等高线地形图
PART THREE
一、有关计算
1.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
公式:ΔH=H高-H低或(n-1)d<ΔH<(n+1)d,其中n为两地之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陡崖高度的计算
(1)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图示崖顶的绝对高度为400 m≤H顶<500 m。
(2)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图示崖底的绝对高度为0<H底≤100 m。
(3)陡崖的相对高度:(n-1)d≤ΔH<(n+1)d。图示陡崖的相对高度为
300 m≤ΔH<500 m。
说明: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的最大值,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的最小值。
3.闭合等高线的计算
闭合等高线计算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条件 判读 举例
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两侧等高线中的高值相等 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 图中A点的海拔为200 m<A<300 m,符合“大于大的”规律
条件 判读 举例
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两侧等高线中的低值相等 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 图中B点的海拔为100 m<B<200 m,符合“小于小的”规律
4.计算两地的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ΔH),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约0.6 ℃)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T=(0.6 ℃×ΔH)
/100 m。
5.地形坡度的判断
(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2)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
①如果比例尺和等高距都相同,则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单位:m)的坡度大小关系为C>A>D>B。
②如果等高距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上坡度较大,比例尺较小的地图上坡度较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大小关系为A>C>D>B。
③如果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较大的坡度较大,等高距较小的坡度较小。例如,下图中(单位:m)的坡度大小关系为B>D>A>C。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判断地势、地形特征
判断地势高低 主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宏观 地形 判读 陆地 平原:海拔在200 m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在500 m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 m,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较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 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 m,等高线较密集
高原:海拔较高(500 m以上),相对高度小,边缘等高线十分密集,而内部稀疏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海洋 海岸线:0 m等高线表示海平面,沿海地区一般表示海岸线
大陆架:海水深度不超过200 m,且等深线稀疏
大陆坡:海水深度超过200 m,且等深线密集
海沟:海水深度大,且两侧等深线密集
2.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高处)弯曲,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
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有关
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3.判断河流流向及流域面积
判断流向 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发育于河谷,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判断流域面积 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范围,估算流域面积
4.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
判断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
(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分析
判断气候差异 气温差异 求出高度差,再结合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约0.6 ℃)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降水差异 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光照差异 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应用
1.选点
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水库 坝址 ①选在两侧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水量大);②应避开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断裂带,并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库区 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宿营地 ①“三避开”:避开河谷、河边,以防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避开陡坡、陡崖,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避开山顶,以防大风及夜晚低温;②“一适宜”:适宜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如右图中宿营地选在C地
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港口 ①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塞;②要建在经济发达、腹地广阔的地区,如右图中丙在海湾内,可避风浪,且等深线较密集,水深;陆上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建港
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气象站 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疗养院 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航空港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地质条件好的地方;注意盛行风向,并与城市保持适当的距离等
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公路、铁路线 一般建在坡度平缓的地方,尽量与等高线平行,缩短线路,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沼泽区等;通往山顶的公路呈“之”字形弯曲,以减小坡度
2.选线
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引水路线 首先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特性,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
输油、输气管道 路线要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3.选面
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合理布局。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工业区、居民区的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有资源和能源分布的地区;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形开阔的向阳地带,并要求交通便利,远离污染
四、地形特征描述
地形特征要素 特征描述 判断依据
地形类型及分布 ①地形以××为主 (盆地、丘陵、高原、山地、平原); ②××(地形类型)主要分布在××(方位) 海拔<200 m的为平原;海拔在200~500 m之间的为丘陵;海拔>500 m的为山地;四周高、中间低的为盆地;海拔>500 m且四周等高线密集、中间稀疏的为高原
地形特征要素 特征描述 判断依据
地势特征 ①地势××高××低,或地势由××向××倾斜; ②地势起伏大或地势平坦 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及数值变化、河流流向等方面判断
海岸线特征及分布 海岸线平直,半岛、岛屿少或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等或北部(南部)海岸线平直、南部(北部)海岸线曲折等 直接从图中海岸线分布上判断
特殊地貌 喀斯特地貌发育(广布)、冰川地貌发育(广布)
考点4 地形剖面图
PART FOUR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步骤 具体内容
画线 根据要求在需绘制剖面图的两点之间作出一条直线
定尺 纵坐标表示海拔,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根据需要选取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
找点、描点 找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及特殊点(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连线 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
2.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判读地形剖面图,主要抓住以下“三看”:
3.通视问题
(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凹形坡可通视,凸形坡不可通视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阻挡人们的视线,如下图1。
(2)两点间有无障碍物(如山地、山脊、陡崖等)阻挡
如下图2,A、B之间有一山丘阻挡,不可互相通视。清单一 地球与地图
考点1 经纬网的应用
1.定“对称点”位置
2.定“相对方向”
(1)定东西方向
依据 方向
经度的大小
地球自转方向 在两地之间的劣弧(圆心角小于180°的圆弧即劣弧)上,画地球自转方向,箭头为东,箭尾为西。如下图,B在A的东方
(2)定南北方向
根据纬度的高低确定南北方向,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
3.定“距离”
4.定“最短航线”和“航向”
在地球表面上,两地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地的球面大圆的劣弧段。
(1)可以利用现成大圆,如赤道、经线圈、晨昏圈,见下图:
(2)经过相同纬度两点的大圆画法如下图1所示:(提示:所画的大圆一定与赤道相互平分)
①北半球:过两点且向北弯曲,如从E到F,则走向为东北—东—东南;若从F到E,则走向为西北—西—西南(图2中的虚线表示经过E、F的大圆)。
②南半球:过两点且向南弯曲,如从G到H,则走向为东南—东—东北;若从H到G,则走向为西南—西—西北(图2中的虚线表示经过G、H的大圆)。
5.定“范围大小”
(1)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2)纬度位置相同,跨经度数越多,范围越大。
考点2 地图
1.比例尺
(1)概念: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2)表示形式
形式 文字式 数字式 线段式
典例 图上1 cm代表实地距离5 km 1∶500 000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特点比较
比例尺大小 表示的实地范围 内容 精确度
大 小 详细 高
小 大 简略 低
2.地图上的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地图中,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为图例;用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作注记。
例如方框中“”属于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 848.86 m”属于注记。
4.地理位置特征描述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绝对位置 经纬度位置 ××(东、西、南、北)半球
经纬度(点)、纬度范围(面)
所处特殊经纬线或跨纬度带、热量带、××带
相对位置 海陆位置 ××大陆的××方位,××方位临××海、岛、国等;地处××内陆
相邻地区的位置 与××国家接壤、与××行政区相邻,位于××地区的××方位
经济位置 所处经济区,邻近或远离××经济区
交通位置 所处重要交通要道(枢纽)、控制××海峡
考点3 等高线地形图
一、有关计算
1.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
公式:ΔH=H高-H低或(n-1)d<ΔH<(n+1)d,其中n为两地之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陡崖高度的计算
(1)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图示崖顶的绝对高度为400 m≤H顶<500 m。
(2)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图示崖底的绝对高度为0<H底≤100 m。
(3)陡崖的相对高度:(n-1)d≤ΔH<(n+1)d。图示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00 m≤ΔH<500 m。
说明: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的最大值,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的最小值。
3.闭合等高线的计算
闭合等高线计算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条件 判读 举例
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两侧等高线中的高值相等 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 图中A点的海拔为200 m<A<300 m,符合“大于大的”规律
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两侧等高线中的低值相等 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 图中B点的海拔为100 m<B<200 m,符合“小于小的”规律
4.计算两地的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ΔH),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约0.6 ℃)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T=(0.6 ℃×ΔH)/100 m。
5.地形坡度的判断
(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2)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
①如果比例尺和等高距都相同,则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单位:m)的坡度大小关系为C>A>D>B。
②如果等高距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上坡度较大,比例尺较小的地图上坡度较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大小关系为A>C>D>B。
③如果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较大的坡度较大,等高距较小的坡度较小。例如,下图中(单位:m)的坡度大小关系为B>D>A>C。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判断地势、地形特征
判断地势高低 主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宏观 地形 判读 陆地 平原:海拔在200 m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在500 m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 m,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较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 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 m,等高线较密集
高原:海拔较高(500 m以上),相对高度小,边缘等高线十分密集,而内部稀疏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海洋 海岸线:0 m等高线表示海平面,沿海地区一般表示海岸线
大陆架:海水深度不超过200 m,且等深线稀疏
大陆坡:海水深度超过200 m,且等深线密集
海沟:海水深度大,且两侧等深线密集
2.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高处)弯曲,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
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有关
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3.判断河流流向及流域面积
判断流向 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发育于河谷,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判断流域面积 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范围,估算流域面积
4.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
判断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分析
判断气候差异 气温差异 求出高度差,再结合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约0.6 ℃)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降水差异 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光照差异 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应用
1.选点
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水库 坝址 ①选在两侧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水量大);②应避开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断裂带,并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库区 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宿营地 ①“三避开”:避开河谷、河边,以防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避开陡坡、陡崖,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避开山顶,以防大风及夜晚低温;②“一适宜”:适宜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如右图中宿营地选在C地
港口 ①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塞;②要建在经济发达、腹地广阔的地区,如右图中丙在海湾内,可避风浪,且等深线较密集,水深;陆上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建港
气象站 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疗养院 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航空港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地质条件好的地方;注意盛行风向,并与城市保持适当的距离等
2.选线
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公路、铁路线 一般建在坡度平缓的地方,尽量与等高线平行,缩短线路,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沼泽区等;通往山顶的公路呈“之”字形弯曲,以减小坡度
引水路线 首先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特性,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
输油、输气管道 路线要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3.选面
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合理布局。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工业区、居民区的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有资源和能源分布的地区;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形开阔的向阳地带,并要求交通便利,远离污染
四、地形特征描述
地形特征要素 特征描述 判断依据
地形类型及分布 ①地形以××为主(盆地、丘陵、高原、山地、平原);②××(地形类型)主要分布在××(方位) 海拔<200 m的为平原;海拔在200~500 m之间的为丘陵;海拔>500 m的为山地;四周高、中间低的为盆地;海拔>500 m且四周等高线密集、中间稀疏的为高原
地势特征 ①地势××高××低,或地势由××向××倾斜; ②地势起伏大或地势平坦 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及数值变化、河流流向等方面判断
海岸线特征及分布 海岸线平直,半岛、岛屿少或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等或北部(南部)海岸线平直、南部(北部)海岸线曲折等 直接从图中海岸线分布上判断
特殊地貌 喀斯特地貌发育(广布)、冰川地貌发育(广布)
考点4 地形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步骤 具体内容
画线 根据要求在需绘制剖面图的两点之间作出一条直线
定尺 纵坐标表示海拔,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根据需要选取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
找点、描点 找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及特殊点(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连线 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
2.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判读地形剖面图,主要抓住以下“三看”:
3.通视问题
(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凹形坡可通视,凸形坡不可通视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阻挡人们的视线,如下图1。
(2)两点间有无障碍物(如山地、山脊、陡崖等)阻挡
如下图2,A、B之间有一山丘阻挡,不可互相通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