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姚江中学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嘉年华试卷(1.1-2.1)1.(2024七上·余姚月考)科学来自生活实践,又高于生活。要正确的进入科学世界,下列正确的是( )A.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科学能解决所有问题B.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学好书本知识即可C.科学发现源于观察,只需留心观察即能学好科学D.科学需在已积累的知识上,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2.(2024七上·余姚月考)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室操作行为中,正确的是( )A.装入块状固体B.倾倒液体药品C.滴加液体D.装入粉末状固体3.(2024七上·余姚月考)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1.8 米=1.8×1000=1800 毫米B.1.8 米=1.8×1000 毫米=1800 毫米C.1.8 米=1.8 米×1000 毫米=1800 毫米D.1.8 米=1.8 米×1000=1800 毫米4.(2024七上·余姚月考)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A.用温度计测出液体的温度 B.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触角C.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5.(2024七上·余姚月考)根据下列常用的危险安全警示标志,装运浓硫酸的包装上应贴的图是( )A. B. C. D.6.(2024七上·余姚月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龙生龙,凤生凤”中描述的现象,能体现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都有遗传特性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变异( )A.①② B.③① C.②④ D.③②7.(2024七上·余姚月考)小柯做实验需要准确量取95毫升的水,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A.100毫升的量筒 B.200毫升的量筒C.100毫升的量筒和滴管 D.200毫升的量筒和滴管8.(2024七上·余姚月考)有5位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科学》课本的长度,测得数据分别为26.12厘米、26.09厘米、26.10厘米、26.00厘米和26.11厘米。则《科学》课本的长度是( )A.26.105厘米 B.26.08厘米 C.26.11厘米 D.26.00厘米9.(2024七上·余姚月考)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A.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均相同B.体温计内有一特细的弯曲处,而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C.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几下,而实验室用温度计不用D.体温计可离开被测人体读数,而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2024七上·余姚月考)细胞学说的提出在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起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C.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D.细胞不一定都来自于细胞11.(2024七上·余姚月考)在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被化学试剂灼伤时,马上用纱布包扎灼伤处B.乙图中做完实验后将有毒试剂直接倾倒在水槽中C.丙图中烧伤或烫伤,用大量热水冲洗受伤处D.丁图中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地上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12.(2024七上·余姚月考)研究人员用凝胶材料制成了一朵“鲜花”。这朵几厘米大的“花蕾”共用了约2个小时完全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展示着变形能力。以下对“凝胶花”的看法正确的是( )A.是生物,因为它有鲜艳的颜色B.是生物,因为它会开花C.是非生物,因为它不能快速运动D.是非生物,因为它不会呼吸,不会繁殖13.(2024七上·余姚月考)漠河在冬天时,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至-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关于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以下可能正确的是( )A.低于-40℃ B.等于-40℃ C.0℃ D.略高于-40℃14.(2024七上·余姚月考)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较暗的视野调亮——使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对光B.将视野右侧边缘的物像移至中央——向右移动玻片标本C.判断视野中污点的位置——转动反光镜、遮光器或目镜D.目镜5×和物镜40×的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倍15.(2024七上·余姚月考)显微镜观察时,图甲为倍数不同的目镜(10×、5×)与物镜(40×、4×),图乙是放大40倍所看到的图像,欲将图乙视野右下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400倍观察,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直至位于视野中央B.将物镜换成甲图中的镜头④C.换成高倍镜之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D.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16.(2024七上·余姚月考)如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小动物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经,则此动物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经应为( )A. B. C. D.17.(2024七上·余姚月考)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作为同学的你帮她判断一下,你认为下面各选项中操作与结果一致的是(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B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A.A B.B C.C D.D18.(2024七上·余姚月考)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15℃,放在沸腾的水中示数为105℃,现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33℃,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A.17℃ B.19.2℃ C.20℃ D.23℃19.(2024七上·余姚月考)使用容量规格为XmL的量筒量取液体,如图为量取时的实际情景(只画出有关片段),则所量取的液体体积读数应为( )A. B.C. D.20.(2024七上·余姚月考)某同学为了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碘溶液(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2只滴管分别向2只小烧杯中滴入苹果汁和橘子汁,如图所示。若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实验中必须控制的条件是:①榨取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必须相等②2只小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③2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1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A.① B.② C.①② D.②③21.(2024七上·余姚月考)科学研究以实验为基础,学习科学需要实验室中各种器材做大量的实验。(1)为了更好的观察动植物细胞,我们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此观察方式属于 (填序号)。①直接观察 ②间接观察(2)在下列仪器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序号填写在空格上。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 ,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 (均填序号)①烧杯②胶头滴管③酒精灯④玻璃棒⑤药匙⑥试管22.(2024七上·余姚月考)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1)图1中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选择精密一些的刻度尺,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木块边长是 cm。(2)图2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摄氏度,图3中液体的体积是 毫升。23.(2024七上·余姚月考)小科受《乌鸦喝水》故事的启发,想用一把刻度尺和一个容积为480立方厘米的瓶子测小球的体积。他进行了如图操作:先测量出没放小球时瓶中水的高度为10厘米,再将瓶子倒放,测量出瓶中无水部分的高度为6厘米。(小球体积均相同)(1)瓶中水的体积为 。(2)小明将20个小球放入瓶中,此时瓶中水面高12厘米(未超出瓶子下方均匀部分)。结合这些数据,每个小球的体积为 。24.(2024七上·余姚月考)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为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取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1)选择合理的测量数据,得出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 。(2)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____(可多选)A.每次的松紧程度不同 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C.墙纸厚度不均匀 D.读数时小数点点错(3)下列几种测量方法中,与该题方法同类的有 。①为了测长为细铜丝直径,将其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圈数,并用刻度尺测出线圈总长度;②为了测铁路真实的长度,找1根柔软的弹性不太大的棉线和地图上待测铁路线重合,然后把这个线拉直,然后再乘以地图的比例尺即为铁路真实的长度;③为了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25.(2024七上·余姚月考)观察法与实验法都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通过使用显微镜,让我们观察到了奇妙的微观世界。下面请利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显微镜对光时,使 物镜对准通光孔。(2)正常情况下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对位置应该是图一中的 。(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时,小余记录的操作步骤如图二,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4)小余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图三中几个视野,在最终看到视野C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 。(5)小余在显微镜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图四所示。那么,他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 个。26.(2024七上·余姚月考)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温度计的原理进行了研究,并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气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玻璃细管,通过橡皮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烧杯中,使管内外液面有一高度差。小组同学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所示:测量次序 1 2 3 4 5 6温度t(℃) 17 19 21 23 25 27水柱高度h(厘米) 30.2 25.0 19.8 14.6 9.4 4.2(1)该测温装置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2)装置中的塑料瓶A相当于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结构中的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此温度计的刻度值自上而下逐渐 。(4)通过实验,兴趣小组发现用该装置来测气温,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足之处有 (写出一点)。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认识科学【解析】【分析】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是要观察和发现,大胆质疑,认真实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得出科学结论。【解答】A、科学研究要从小处入手,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平时多做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科学能解决所有问题,故A错误;B、对书本知识我们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但不是盲目地崇拜,要敢于质疑,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验证其科学性,故B错误;C、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的规律;只留心观察,不能学好科学,故C错误;D、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是科学智慧的结晶,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故D正确。故答案为:D。2.【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A、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液体时注意: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瓶塞正放桌面上,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数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答案为:D。3.【答案】B【知识点】单位换算【解析】【分析】单位换算时,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就要换算成的单位,且写在进率的后面,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换算过程中没有单位,故A错误;B.米化毫米,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1000,单位毫米写在进率的后面,故B正确;C.换算过程中不能有两个单位,故C错误;D.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是毫米而不是米,故D错误。故选B。4.【答案】B【知识点】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天平的使用及读数;科学探究观察工具【解析】【分析】通过液体温度与温度计示数变化的比较得出测量值分析;通过液体体积与量筒刻度示数的比较得出测量值分析。【解答】A.用温度计测出液体的温度,通过液体温度与温度计示数变化的比较得出测量值,不符合题意;B.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触角是观察法,不是测量过程,符合题意;C.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通过液体体积与量筒刻度示数的比较得出测量值,不符合题意;D.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通过物体质量与砝码的比较得出测量值,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5.【答案】A【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模型与符号【解析】【分析】 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腐蚀品的标志,据此结合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A正确;B.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B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故C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品标志,故D错误。故答案为:A。6.【答案】D【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解答】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龙生龙,凤生凤”体现了生物亲子代之间的遗传现象,即题中的③②两项特征。故答案为:D。7.【答案】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解答】 量取液体时量筒的选择要求是量程大于或等于所需要量的体积,且数值越靠近被测液体体积越好,200mL不靠近95mL,100mL靠近95mL;同时为保证所取液体体积准确,应该采用滴管滴取补充,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8.【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误差分析【解析】【分析】在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求平均值时,要先对所有数据进行判断,把错误数据删除,然后用正确的数据进行计算,求出的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题中26.00cm偏差较大,此数据不合理。【解答】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题中数值26.00cm偏差较大,此数据不合理要去掉。平均值为:(26.12+26.09+26.10+26.11)cm=26.105cm≈26.11cm。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9.【答案】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有很多方面的不同,长度不同,构造和使用方法上,均不同。【解答】 A、体温计和实验室的温度计量程不同,最小刻度也不同,故A符合题意。B、体温计内有一特细的弯曲处,而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故B不符合题意。C、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几下,而实验室用温度计不用,故C不符合题意。D、体温计可离开被测人体读数,而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0.【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解析】【分析】 细胞学说的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解答】 AB.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B正确。C.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不断产生新的细胞,C正确。D.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D错误。故答案为:D。11.【答案】D【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A. 甲图中被化学试剂灼伤时,用先采用紧急处理,涂上药品后再用纱布包扎,不符合题意;B. 乙图中做完实验后将有毒试剂直接倾倒在水槽中 ,会污染水体,需处理后排放,不符合题意;C. 丙图中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不符合题意;D.丁图中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地上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使酒精隔离氧气熄灭,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解答】根据化学实验时的一些紧急处理方法及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分析。12.【答案】D【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 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 凝胶材料制成的花是非生物,因为它不能呼吸,不能繁殖下一代,也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故答案为:D。13.【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在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解答】 -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说明冰下表面与水接触,因此属于冰水混合物,故在标准气压下,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为0℃,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14.【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 显微镜使用时,要将视野亮度调亮: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若要将视野调暗,则用平面反光镜+小光圈。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偏右侧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右侧移动。【解答】 A、要将视野亮度调亮: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A正确。B、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要把视野中偏右侧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右侧移动,B正确。C、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说明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动,说明不在目镜上;然后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说明在玻片标本上,如果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转动反光镜和遮光器无法判断污点位置,C错误。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倍数之积,D正确。故答案为:C。15.【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 根据有无螺纹可以判断出①②是目镜,③④是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反比例,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正比例,解答即可。【解答】 A、显微镜成像为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据图可见: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使细胞到视野正中央,A错误。B、放大400倍比原来放大倍数要大,因此应该换用高倍物镜,图甲中①②无螺纹为目镜,③④有螺纹为物镜,③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最大,因此应该换用甲图中的镜头③,B错误。C、换成高倍镜后,物像会变得模糊,这时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C正确。D、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可以选用遮光器的大光圈或反光镜的凹面镜,D错误。故答案为:C。16.【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 显微镜成倒立的图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图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解答】 显微镜成倒像,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是。故答案为:B。17.【答案】B【知识点】估测;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皮卷尺被拉伸后,尽管拉伸后尺变长了,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小了。【解答】 A、用被拉长了的皮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皮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故A错误;B、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头发圈长度L,则头发直径d=,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会造成测出头发圈长度L偏大,计算出的头发的直径偏大,故B正确;C、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测量的沸水温度偏低,故C错误;D、用量筒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底部相平,如果俯视读数大于实际数值,所以所量液体体积比实际体积偏大,故D错误。故选:B。18.【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100(105-15)格表示,得到1格代表的温度,再根据温度计在空气中的实际长度(33-15)求出空气的温度。【解答】此温度计第15格对应的温度是0℃,第105格对应的温度是100℃。所以1格代表的温度用这支温度计测空气温度是33℃,相对与0℃上升格,空气的实际温度是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9.【答案】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首先明确量筒的最小刻度在下方,然后计算出每一小格的刻度值,最后读出示数,读数时注意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解答】量筒的最小刻度在下方,每一小格的值为:mL或mL,所以图示中表示的正确读数为: mL故C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20.【答案】D【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解答】 控制变量必须保证一个变量,其他条件相同,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现象的不同是由此因素引起的。实验中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同种蓝色淀粉—碘溶液(维生素C能使蓝色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2只胶头滴管分别向2只小烧杯滴入苹果汁和橘子汁,实验的变量是苹果汁和橘子汁的不同,其它条件均相同,如2只小烧杯中蓝色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2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1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而榨取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多少对此实验没有影响,故实验中必须控制的条件是②③。故答案为:D。21.【答案】(1)②(2)⑤;⑥【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直接用肉眼进行的观察就叫做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进行的观察叫做间接观察;【解答】(1)为了更好的观察动植物细胞,我们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此观察方式属于间接观察。 (2)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药匙;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试管。22.【答案】(1)4.25(2)-23;42【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精度越高;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解答】(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精度越高,并且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木块的长度为4.25cm;(2)由图可知,这是零刻度线以下的读数,应该读作“零下”,该温度计的读数为“-23℃”;(3)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该量筒的读数为42mL。23.【答案】(1)300cm3(2)3cm3【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根据瓶子空气体积不变,瓶子的容积可以看作是高度为10cm+6cm的圆柱的体积,而瓶子的容积为480立方厘米,据此得出截面积,瓶子中的水的高度为10厘米,得出瓶中水的体积 。【解答】(1)根据瓶子空气体积不变,瓶子的容积可以看作是高度为10cm+6cm=16cm的圆柱的体积,则瓶子的截面积S= =30cm2;水的体积V'=Sh'=30cm2×10cm=300cm3;(2)瓶中水面高12厘米时,上升的高度为Δh=12cm-10cm=2cm;小球总体积:V总=SΔh=30cm2×2cm=60cm3;每个小球的体积V1= =3cm3。24.【答案】(1)(2)A;B;C(3)①③【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 累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解答】(1)用圆环的直径D2减去铅笔的直径D1除去2n就是墙纸的厚度,所以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为:d=(2)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A、人在绕纸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符合题意;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B符合题意;C、墙纸自身可能厚度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C符合题意。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C;(3)①③属于累积法取平均值,②是变曲为直法,不是累积法,故答案为:①③。25.【答案】(1)低倍(2)B(3)③→①→②→④(4)B→D→A(5)5【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整理。【解答】 (1)低倍物镜视野亮且宽,容易找到物像。显微镜对光时,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正常情况下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左眼注视物镜,右眼睁开。故答案为:B。(3)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对光→放玻片标本→向下转动镜筒,同时用眼注视物镜→向上转动镜筒。所以正确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4)先将B位于视野左方的图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得到物像D,转动转换器更换高倍物镜,得到物像A,再转运细准焦螺旋得物像更清晰C。在最终看到视野C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 B→D→A。(5)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把目镜改为15×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原来的(15×10)(5×10)=3倍,因此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即横、竖各9÷3=3个,结合图中特点有一个细胞是重合的,因此一共看到了5个细胞。26.【答案】(1)气体的热胀冷缩(2)玻璃泡(3)增大(4)测量范围小(易受大气压影响,不易携带等)【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刻度值的变化规律;可从测量范围、是否受到大气压强影响,以及是否容易携带等角度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外界温度升高时,塑料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于是玻璃管内液面高度降低。反之,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升高,则该装置的原理为气体的热胀冷缩。(2)装置中的塑料瓶A用于盛放测温介质气体,这和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相同;(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水柱的高度越小,刻度越靠下,而温度越高,则温度计的刻度值从上到下逐渐增大。(4)该温度计的不足之处为:测量范围小,易受大气压影响,不易携带。1 / 1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姚江中学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嘉年华试卷(1.1-2.1)1.(2024七上·余姚月考)科学来自生活实践,又高于生活。要正确的进入科学世界,下列正确的是( )A.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科学能解决所有问题B.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学好书本知识即可C.科学发现源于观察,只需留心观察即能学好科学D.科学需在已积累的知识上,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答案】D【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认识科学【解析】【分析】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是要观察和发现,大胆质疑,认真实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得出科学结论。【解答】A、科学研究要从小处入手,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平时多做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科学能解决所有问题,故A错误;B、对书本知识我们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但不是盲目地崇拜,要敢于质疑,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验证其科学性,故B错误;C、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的规律;只留心观察,不能学好科学,故C错误;D、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是科学智慧的结晶,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故D正确。故答案为:D。2.(2024七上·余姚月考)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室操作行为中,正确的是( )A.装入块状固体B.倾倒液体药品C.滴加液体D.装入粉末状固体【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A、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液体时注意: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瓶塞正放桌面上,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数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答案为:D。3.(2024七上·余姚月考)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1.8 米=1.8×1000=1800 毫米B.1.8 米=1.8×1000 毫米=1800 毫米C.1.8 米=1.8 米×1000 毫米=1800 毫米D.1.8 米=1.8 米×1000=1800 毫米【答案】B【知识点】单位换算【解析】【分析】单位换算时,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就要换算成的单位,且写在进率的后面,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换算过程中没有单位,故A错误;B.米化毫米,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1000,单位毫米写在进率的后面,故B正确;C.换算过程中不能有两个单位,故C错误;D.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是毫米而不是米,故D错误。故选B。4.(2024七上·余姚月考)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A.用温度计测出液体的温度 B.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触角C.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答案】B【知识点】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天平的使用及读数;科学探究观察工具【解析】【分析】通过液体温度与温度计示数变化的比较得出测量值分析;通过液体体积与量筒刻度示数的比较得出测量值分析。【解答】A.用温度计测出液体的温度,通过液体温度与温度计示数变化的比较得出测量值,不符合题意;B.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触角是观察法,不是测量过程,符合题意;C.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通过液体体积与量筒刻度示数的比较得出测量值,不符合题意;D.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通过物体质量与砝码的比较得出测量值,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5.(2024七上·余姚月考)根据下列常用的危险安全警示标志,装运浓硫酸的包装上应贴的图是( )A. B. C. D.【答案】A【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模型与符号【解析】【分析】 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腐蚀品的标志,据此结合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A正确;B.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B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故C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品标志,故D错误。故答案为:A。6.(2024七上·余姚月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龙生龙,凤生凤”中描述的现象,能体现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都有遗传特性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变异( )A.①② B.③① C.②④ D.③②【答案】D【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解答】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龙生龙,凤生凤”体现了生物亲子代之间的遗传现象,即题中的③②两项特征。故答案为:D。7.(2024七上·余姚月考)小柯做实验需要准确量取95毫升的水,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A.100毫升的量筒 B.200毫升的量筒C.100毫升的量筒和滴管 D.200毫升的量筒和滴管【答案】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解答】 量取液体时量筒的选择要求是量程大于或等于所需要量的体积,且数值越靠近被测液体体积越好,200mL不靠近95mL,100mL靠近95mL;同时为保证所取液体体积准确,应该采用滴管滴取补充,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8.(2024七上·余姚月考)有5位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科学》课本的长度,测得数据分别为26.12厘米、26.09厘米、26.10厘米、26.00厘米和26.11厘米。则《科学》课本的长度是( )A.26.105厘米 B.26.08厘米 C.26.11厘米 D.26.00厘米【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误差分析【解析】【分析】在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求平均值时,要先对所有数据进行判断,把错误数据删除,然后用正确的数据进行计算,求出的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题中26.00cm偏差较大,此数据不合理。【解答】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题中数值26.00cm偏差较大,此数据不合理要去掉。平均值为:(26.12+26.09+26.10+26.11)cm=26.105cm≈26.11cm。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9.(2024七上·余姚月考)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A.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均相同B.体温计内有一特细的弯曲处,而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C.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几下,而实验室用温度计不用D.体温计可离开被测人体读数,而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答案】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有很多方面的不同,长度不同,构造和使用方法上,均不同。【解答】 A、体温计和实验室的温度计量程不同,最小刻度也不同,故A符合题意。B、体温计内有一特细的弯曲处,而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故B不符合题意。C、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几下,而实验室用温度计不用,故C不符合题意。D、体温计可离开被测人体读数,而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0.(2024七上·余姚月考)细胞学说的提出在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起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C.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D.细胞不一定都来自于细胞【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解析】【分析】 细胞学说的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解答】 AB.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B正确。C.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不断产生新的细胞,C正确。D.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D错误。故答案为:D。11.(2024七上·余姚月考)在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被化学试剂灼伤时,马上用纱布包扎灼伤处B.乙图中做完实验后将有毒试剂直接倾倒在水槽中C.丙图中烧伤或烫伤,用大量热水冲洗受伤处D.丁图中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地上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答案】D【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A. 甲图中被化学试剂灼伤时,用先采用紧急处理,涂上药品后再用纱布包扎,不符合题意;B. 乙图中做完实验后将有毒试剂直接倾倒在水槽中 ,会污染水体,需处理后排放,不符合题意;C. 丙图中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不符合题意;D.丁图中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地上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使酒精隔离氧气熄灭,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解答】根据化学实验时的一些紧急处理方法及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分析。12.(2024七上·余姚月考)研究人员用凝胶材料制成了一朵“鲜花”。这朵几厘米大的“花蕾”共用了约2个小时完全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展示着变形能力。以下对“凝胶花”的看法正确的是( )A.是生物,因为它有鲜艳的颜色B.是生物,因为它会开花C.是非生物,因为它不能快速运动D.是非生物,因为它不会呼吸,不会繁殖【答案】D【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 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 凝胶材料制成的花是非生物,因为它不能呼吸,不能繁殖下一代,也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故答案为:D。13.(2024七上·余姚月考)漠河在冬天时,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至-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关于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以下可能正确的是( )A.低于-40℃ B.等于-40℃ C.0℃ D.略高于-40℃【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在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解答】 -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说明冰下表面与水接触,因此属于冰水混合物,故在标准气压下,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为0℃,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14.(2024七上·余姚月考)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较暗的视野调亮——使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对光B.将视野右侧边缘的物像移至中央——向右移动玻片标本C.判断视野中污点的位置——转动反光镜、遮光器或目镜D.目镜5×和物镜40×的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倍【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 显微镜使用时,要将视野亮度调亮: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若要将视野调暗,则用平面反光镜+小光圈。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偏右侧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右侧移动。【解答】 A、要将视野亮度调亮: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A正确。B、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要把视野中偏右侧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右侧移动,B正确。C、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说明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动,说明不在目镜上;然后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说明在玻片标本上,如果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转动反光镜和遮光器无法判断污点位置,C错误。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倍数之积,D正确。故答案为:C。15.(2024七上·余姚月考)显微镜观察时,图甲为倍数不同的目镜(10×、5×)与物镜(40×、4×),图乙是放大40倍所看到的图像,欲将图乙视野右下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400倍观察,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直至位于视野中央B.将物镜换成甲图中的镜头④C.换成高倍镜之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D.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 根据有无螺纹可以判断出①②是目镜,③④是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反比例,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正比例,解答即可。【解答】 A、显微镜成像为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据图可见: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使细胞到视野正中央,A错误。B、放大400倍比原来放大倍数要大,因此应该换用高倍物镜,图甲中①②无螺纹为目镜,③④有螺纹为物镜,③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最大,因此应该换用甲图中的镜头③,B错误。C、换成高倍镜后,物像会变得模糊,这时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C正确。D、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可以选用遮光器的大光圈或反光镜的凹面镜,D错误。故答案为:C。16.(2024七上·余姚月考)如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小动物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经,则此动物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经应为( )A. B. C. D.【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 显微镜成倒立的图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图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解答】 显微镜成倒像,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是。故答案为:B。17.(2024七上·余姚月考)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作为同学的你帮她判断一下,你认为下面各选项中操作与结果一致的是(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B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A.A B.B C.C D.D【答案】B【知识点】估测;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皮卷尺被拉伸后,尽管拉伸后尺变长了,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小了。【解答】 A、用被拉长了的皮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皮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故A错误;B、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头发圈长度L,则头发直径d=,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会造成测出头发圈长度L偏大,计算出的头发的直径偏大,故B正确;C、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测量的沸水温度偏低,故C错误;D、用量筒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底部相平,如果俯视读数大于实际数值,所以所量液体体积比实际体积偏大,故D错误。故选:B。18.(2024七上·余姚月考)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15℃,放在沸腾的水中示数为105℃,现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33℃,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A.17℃ B.19.2℃ C.20℃ D.23℃【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100(105-15)格表示,得到1格代表的温度,再根据温度计在空气中的实际长度(33-15)求出空气的温度。【解答】此温度计第15格对应的温度是0℃,第105格对应的温度是100℃。所以1格代表的温度用这支温度计测空气温度是33℃,相对与0℃上升格,空气的实际温度是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9.(2024七上·余姚月考)使用容量规格为XmL的量筒量取液体,如图为量取时的实际情景(只画出有关片段),则所量取的液体体积读数应为( )A. B.C. D.【答案】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首先明确量筒的最小刻度在下方,然后计算出每一小格的刻度值,最后读出示数,读数时注意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解答】量筒的最小刻度在下方,每一小格的值为:mL或mL,所以图示中表示的正确读数为: mL故C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20.(2024七上·余姚月考)某同学为了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碘溶液(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2只滴管分别向2只小烧杯中滴入苹果汁和橘子汁,如图所示。若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实验中必须控制的条件是:①榨取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必须相等②2只小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③2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1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A.① B.② C.①② D.②③【答案】D【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解答】 控制变量必须保证一个变量,其他条件相同,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现象的不同是由此因素引起的。实验中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同种蓝色淀粉—碘溶液(维生素C能使蓝色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2只胶头滴管分别向2只小烧杯滴入苹果汁和橘子汁,实验的变量是苹果汁和橘子汁的不同,其它条件均相同,如2只小烧杯中蓝色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2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1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而榨取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多少对此实验没有影响,故实验中必须控制的条件是②③。故答案为:D。21.(2024七上·余姚月考)科学研究以实验为基础,学习科学需要实验室中各种器材做大量的实验。(1)为了更好的观察动植物细胞,我们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此观察方式属于 (填序号)。①直接观察 ②间接观察(2)在下列仪器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序号填写在空格上。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 ,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 (均填序号)①烧杯②胶头滴管③酒精灯④玻璃棒⑤药匙⑥试管【答案】(1)②(2)⑤;⑥【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直接用肉眼进行的观察就叫做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进行的观察叫做间接观察;【解答】(1)为了更好的观察动植物细胞,我们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此观察方式属于间接观察。 (2)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药匙;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试管。22.(2024七上·余姚月考)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1)图1中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选择精密一些的刻度尺,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木块边长是 cm。(2)图2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摄氏度,图3中液体的体积是 毫升。【答案】(1)4.25(2)-23;42【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精度越高;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解答】(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精度越高,并且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木块的长度为4.25cm;(2)由图可知,这是零刻度线以下的读数,应该读作“零下”,该温度计的读数为“-23℃”;(3)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该量筒的读数为42mL。23.(2024七上·余姚月考)小科受《乌鸦喝水》故事的启发,想用一把刻度尺和一个容积为480立方厘米的瓶子测小球的体积。他进行了如图操作:先测量出没放小球时瓶中水的高度为10厘米,再将瓶子倒放,测量出瓶中无水部分的高度为6厘米。(小球体积均相同)(1)瓶中水的体积为 。(2)小明将20个小球放入瓶中,此时瓶中水面高12厘米(未超出瓶子下方均匀部分)。结合这些数据,每个小球的体积为 。【答案】(1)300cm3(2)3cm3【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根据瓶子空气体积不变,瓶子的容积可以看作是高度为10cm+6cm的圆柱的体积,而瓶子的容积为480立方厘米,据此得出截面积,瓶子中的水的高度为10厘米,得出瓶中水的体积 。【解答】(1)根据瓶子空气体积不变,瓶子的容积可以看作是高度为10cm+6cm=16cm的圆柱的体积,则瓶子的截面积S= =30cm2;水的体积V'=Sh'=30cm2×10cm=300cm3;(2)瓶中水面高12厘米时,上升的高度为Δh=12cm-10cm=2cm;小球总体积:V总=SΔh=30cm2×2cm=60cm3;每个小球的体积V1= =3cm3。24.(2024七上·余姚月考)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为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取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1)选择合理的测量数据,得出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 。(2)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____(可多选)A.每次的松紧程度不同 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C.墙纸厚度不均匀 D.读数时小数点点错(3)下列几种测量方法中,与该题方法同类的有 。①为了测长为细铜丝直径,将其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圈数,并用刻度尺测出线圈总长度;②为了测铁路真实的长度,找1根柔软的弹性不太大的棉线和地图上待测铁路线重合,然后把这个线拉直,然后再乘以地图的比例尺即为铁路真实的长度;③为了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答案】(1)(2)A;B;C(3)①③【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 累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解答】(1)用圆环的直径D2减去铅笔的直径D1除去2n就是墙纸的厚度,所以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为:d=(2)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A、人在绕纸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符合题意;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B符合题意;C、墙纸自身可能厚度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C符合题意。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C;(3)①③属于累积法取平均值,②是变曲为直法,不是累积法,故答案为:①③。25.(2024七上·余姚月考)观察法与实验法都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通过使用显微镜,让我们观察到了奇妙的微观世界。下面请利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显微镜对光时,使 物镜对准通光孔。(2)正常情况下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对位置应该是图一中的 。(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时,小余记录的操作步骤如图二,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4)小余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图三中几个视野,在最终看到视野C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 。(5)小余在显微镜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图四所示。那么,他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 个。【答案】(1)低倍(2)B(3)③→①→②→④(4)B→D→A(5)5【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整理。【解答】 (1)低倍物镜视野亮且宽,容易找到物像。显微镜对光时,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正常情况下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左眼注视物镜,右眼睁开。故答案为:B。(3)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对光→放玻片标本→向下转动镜筒,同时用眼注视物镜→向上转动镜筒。所以正确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4)先将B位于视野左方的图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得到物像D,转动转换器更换高倍物镜,得到物像A,再转运细准焦螺旋得物像更清晰C。在最终看到视野C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 B→D→A。(5)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把目镜改为15×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原来的(15×10)(5×10)=3倍,因此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即横、竖各9÷3=3个,结合图中特点有一个细胞是重合的,因此一共看到了5个细胞。26.(2024七上·余姚月考)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温度计的原理进行了研究,并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气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玻璃细管,通过橡皮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烧杯中,使管内外液面有一高度差。小组同学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所示:测量次序 1 2 3 4 5 6温度t(℃) 17 19 21 23 25 27水柱高度h(厘米) 30.2 25.0 19.8 14.6 9.4 4.2(1)该测温装置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2)装置中的塑料瓶A相当于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结构中的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此温度计的刻度值自上而下逐渐 。(4)通过实验,兴趣小组发现用该装置来测气温,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足之处有 (写出一点)。【答案】(1)气体的热胀冷缩(2)玻璃泡(3)增大(4)测量范围小(易受大气压影响,不易携带等)【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刻度值的变化规律;可从测量范围、是否受到大气压强影响,以及是否容易携带等角度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外界温度升高时,塑料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于是玻璃管内液面高度降低。反之,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升高,则该装置的原理为气体的热胀冷缩。(2)装置中的塑料瓶A用于盛放测温介质气体,这和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相同;(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水柱的高度越小,刻度越靠下,而温度越高,则温度计的刻度值从上到下逐渐增大。(4)该温度计的不足之处为:测量范围小,易受大气压影响,不易携带。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姚江中学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嘉年华试卷(1.1-2.1)(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姚江中学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嘉年华试卷(1.1-2.1)(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