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第二学期四月联考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第二学期四月联考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第二学期四月联考科学试卷
1.(2024九下·鄞州月考)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以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以下符号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A.O:氧元素 B.Δ:点燃
C.m:重力 D.:电压表
【答案】A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和事物本身有一定的关系,像地球仪就是地球的缩小版,人体模型也是根据人体的结构来制作的,而符号和事物的本身没有什么关系。
【解答】A. O:氧元素 ,正确;
B. Δ:加热
C. m:质量
D.:电流表
故答案为:A
2.(2024九下·鄞州月考)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界的许多神奇现象不断被揭开神秘的面纱。下列光现象主要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海市蜃楼 B.水中倒影
C.树影斑驳 D.日食景观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 反射与折射是当媒质1中的平面电磁波(入射波)投射到两种媒质(设都为线性、均匀、各向同性)的分界面(设它为无限薄、无限大的平面)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回去,称为反射波;剩下的能量进入媒质2继续前进,称为折射波。 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A. 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导致的现象
B.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导致的现象;
C.树影斑驳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导致的现象;
D.日食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导致的现象;
故答案为:A
3.(2024九下·鄞州月考)在生物标本制作活动课上,某同学为制作叶脉书签,在实验室配制10%的 NaOH溶液备用,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取用 NaOH B.称量NaOH
C.量取所需的水 D.溶解氢氧化钠
【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 滴管的用途吸取或加少量试剂,以及吸取上层清液,分离出沉淀。滴管的用法 1、使用滴管时,用手指捏紧橡胶乳头,赶出滴管中的空气,然后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放开手指,试剂即被吸入。 2、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方,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溶液倒流而腐蚀橡胶头。
【解答】A.取用NaOH中瓶盖倒放,所以A错误;
B.称量NaOH时,NaOH应该放在烧杯中,不能放在纸上,B错误;
C.量取所需的水,用量筒和滴管是正确的;
D.溶解氢氧化钠不能在量筒中,应该在烧杯中,D错误;
故答案为:C
4.(2024九下·鄞州月考)如图所示为消防喷淋头及其结构图。发生火灾时,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有色液体会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
A.消防喷淋头应安装在靠近燃气灶火焰的位置
B.阀片的重力和阀座对阀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玻璃球胀破是因为有色液体受热使分子间空隙变大
D.喷水灭火是因为冷水通过热传递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答案】C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 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温度(引火源)。 1、可燃物: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 2、氧化剂: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 3、温度: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解答】A. 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有色液体会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 所以消防喷淋头不应安装在靠近燃气灶火焰的位置,A错误;
B. 阀片的重力和阀座对阀片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错误;
C. 玻璃球胀破是因为有色液体受热使分子间空隙变大 ,C正确;
D. 喷水灭火是因为冷水通过热传递降低了周围的温度,使其低于可燃物着火点 ,D错误;
故答案为:C
5.(2024九下·鄞州月考)《天工开物》中记载有一种自动引水灌溉工具一“高转筒车”(如图)。使用时下方转轮安装在河道中,流水驱动轮子转动,系在传动绳索上的竹筒将水从河里源源不断输送到上方农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筒车向上运输的水越多,功率越大
B.转轮转速越快,筒车的机械效率越高
C.简车匀速转动运水时,筒内水的机械能变大
D.上、下两个轮子分别相当于定滑轮和动滑轮
【答案】C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机械功与功率是描述机械系统工作状态和效率的重要概念。 机械功表示力对物体进行位移所做的功,可以通过力和位移的乘积计算得到。 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可以通过功除以时间计算得到。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解答】A.筒车向上运输的水越多,所做的功越多,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与时间有关,A错误;
B. 转轮转速越快,筒车的功率越快,但是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所以机械效率越高是错误的;
C. 简车匀速转动运水时,筒内水的动能不变,但是从低到高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越大, 所以机械能变大,C正确;
D. 上、下两个轮子都是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故答案为:C
6.(2024九下·鄞州月考)自太空课堂开设以来,我们发现了很多地球实验和太空实验的差异性。如图所示是分别在太空中和地球上做的油和水混合后充分振荡,再静置充足时间后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说明太空中水能溶解油,而地球上不行
B.地球上油滴上浮时,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太空失重环境下,浸在水中的油滴不受浮力作用
D.无论太空还是地球实验,瓶中油和水的质量始终不变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沉浮条件: 下沉:ρ物>ρ液,G物>F浮 ; 悬浮:ρ物=ρ液,G物=F浮 ; 上浮:ρ物<ρ液,G物ρ液,G物=F浮+F杯底对物的支持力,F浮【解答】 A.地球上油的分子间有引力,太空中油的分子间没有引力 一个。AC、在地球上,将水和油充分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后,水和油会出现明显的分层,这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而在空间站里,处于失重状态,因此油在水中不受浮力,就不会出现水和油分离的现象,故A错误,C正确;
B、由浮沉条件知,地球上油滴上浮时,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故B正确;
D、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状 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无论太空还
是地球实验,瓶中油和水的质量始终不变,故D正确;
故选: A。
故答案为:A
7.(2024九下·鄞州月考)取少量上壤浸出液,过滤,将收集的滤液蒸干,观察到蒸发皿内有白色残留物,说明土壤中含有(  )
A.空气 B.水分 C.无机盐 D.有机物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 土壤由矿物质、空气、水分和有机质组成。矿物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更组成要素的相互协调程度能够决定土壤的肥力。
【解答】 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取少量土壤浸出液,过滤,将收集的滤液蒸干,观察到蒸发皿内留下了一些白色的粉状残留物无机物(无机盐),说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
故答案为:C。
8.(2024九下·鄞州月考)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如图是反射弧的示意图,图中表示神经中枢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 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其中,感受器为接受刺激的器官;传入神经为感觉神经元,是将感受器与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中间神经即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传出神经为运动神经元,是将中枢与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效应器是产生效应的器官,如肌肉或腺体。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任何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减弱或消失。
【解答】①是感受器,④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效应器;
故答案为:D
9.(2024九下·鄞州月考)如图为某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该地图对应的地形为()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地形图
【解析】【分析】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凡等高线重合处,必为峭壁。若等高线成较小的封闭曲线时,这一地区便是山峰、洼地或小岛。等高线的形状是从山顶起逐渐向外凸出的为山脊,山脊的连线称为分水线。等高线形状逐渐向山顶或鞍部方向凹八的为山谷,谷地的连线私:为集水线。两条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称为山的鞍部。
【解答】从该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看出该地图对应的地形为B;
故答案为:B
10.(2024九下·鄞州月考)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变了2V,在10s内定值电阻R|产生的热量为36J。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1A
B.滑片P在中点时,10s内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电能为60J
C.R1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16:9
D.滑动变阻器R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8:1
【答案】C
【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学名词,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电功率。是用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作为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一个用电器功率的大小数值上等于它在1秒内所消耗的电能。如果在"t"(SI单位为s)这么长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W”(SI单位为J),那么这个用电器的电功率就是P=W/t(定义式)电功率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乘积
【解答】此电路是串联电路,串联电路分电压,电阻越大啊,分得的电压越多,所以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根据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列式如下(1)12V=4V+( )R1; 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变了2V,在10s内定值电阻R1产生的热量为36J ,Q=I2Rt,代入数据36J=(6V/R)2R1×10s,所以R1=R=10欧;
A.最大的电流=U/R=12V/10Ω=1.2A;
B. 滑片P在中点时,10s内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电能=t=×10s=32J ,B错误;
C.R1之前消耗的功率P= =(8V )2 /10Ω=6.4W,R1后面消耗的功率= P= =(6V )2 /10Ω=3.6W;R1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16:9,C正确;
D. R之前消耗的功率P= =(4V )2 /5Ω=3.2W,R后面消耗的功率= P= =(6V )2 /10Ω=3.6W;滑动变阻器R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8:9;
12V =6V +()R1;可得R1=R;
故答案为:C
11.(2024九下·鄞州月考)往 FeClз和 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已知反应的先后顺序、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FeCl3+Fe=3FeCl2, CuCl2+Fe=FeCl2+Cu,如图为反应后混合液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的关系曲线,N、M、P、Q是曲线上的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 b=2a,则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增加量与减小量之比为8:7
B.若 b=2a,则原混合液中FeCl2和CuCl2的质量分数之比为65:27
C.与M、P、Q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种类分别是3、2、1种
D.N一P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P-Q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学反应中十分重要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其中部分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部分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此外,化合反应一般释放出能量。可简记为A+B=AB.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的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简称一分为二,表示为AB=A+B。只有化合物才能发生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包括金属与金属盐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可简记为AB+C=A+CB.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其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体、水(弱电解质),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即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可简记为AB+CD=AD+CB。
【解答】A. 2FeCl3+Fe=3FeCl2, CuCl2+Fe=FeCl2+Cu, 若 b=2a ,则参加两个反应的铁的质量都是a,代入计算增加量为a,减少量为(a),所以则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增加量与减小量之比为7:1;
B. 若 b=2a,则参加两个反应的铁的质量都是a,通过代入方程式计算可知原混合液中FeCl3和CuCl2的质量分数之比为65:27,正确;
C. 与M、P、Q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种类分别是3、2、1种铁粉质量 ,C正确;M点中有FeCl3和CuCl2和 FeCl2三种;P点有 FeCl2, CuCl2 ;Q点有 FeCl2 一种;
D.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 化学反应 ; N一P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P-Q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A
12.(2024九下·鄞州月考)乙流病毒传播方式之一为飞沫传播,飞沫一般是直径大于5微米的含水颗粒,可以通过一定距离(一般认为1~2m)进入易感粘膜表面,一般不会长时间存留在空中。为此人们要正确佩戴口罩,对易受到污染的物体农面经常进行消毒处理。根据以上介绍,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飞沫能附着于物体表面,是因为分子问有引力的缘故
B.飞沫能飞出1m外,说明飞沫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健康人戴口罩防止被感染,其防疫策略类似于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以减弱噪声
D.用紫外线可以对受病毒感染的物体进行消毒,是因为紫外线具有热效应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红外线波长长,具有明显的热效应;紫外线有显著的化学作用,可利用紫外线消毒。
【解答】 A、因为分子之间有吸引力,所以飞沫能附着于物体表面,故A正确;
B、飞沫一般是直径大于5微米的含水颗粒,是物体,不是分子,所以飞沫能飞出1m外不是因为飞沫分子在运动,故B错误;
C、健康人戴口罩防止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使人感染,属于在传播过程中阻断病毒的传播,而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用紫外线可以对受病毒感染的物体进行消毒,是因为紫外线具有杀菌的作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3.(2024九下·鄞州月考)如图是地球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七大板块
B.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C.宁波位于亚欧板块
D.地震火山带都分布在板块的中央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在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有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巨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就是印度板块在向亚欧板块碰撞过程中产生的。
【解答】A. 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A错误;
B. 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B错误;
C. 宁波位于亚欧板块 ,C正确;
D. 地震火山带都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D错误;
故答案为:C
14.(2024九下·鄞州月考)秋天银杏纷飞,蝴蝶轻舞,鸳鸯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
A.图示生物①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
B.图示生物②属于节肢动物,其体内的骨骼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C.图示生物①②③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图示生物③属于鸟类,卵生,体温不恒定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组织;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植物有五大组织:分别是机械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动物有四大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 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生物体能生长。生物体具有应激性。生物体能生殖和发育。生物体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五大类脊椎动物,由高等到低等分别是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哺乳类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全身被毛,用肺呼吸;鸟类全身被羽毛,体温恒定,卵生,用肺呼吸;爬行类,体温不恒定,卵生,用肺呼吸;两栖类,皮肤裸露,体温不恒定,卵生,幼年用鳃呼吸,成年用肺呼吸,皮肤辅助;鱼类卵生,体温不恒定,终年生活在水中;
【解答】A. 图示生物①由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A错误;
B. 示生物②属于节肢动物,其体外的骨骼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属于无脊椎动物,没有内骨骼,B错误;
C. 图示生物①②③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正确;
D. 图示生物③属于鸟类,卵生,体温恒定,D错误;
故答案为:C
15.(2024九下·鄞州月考)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表示科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过程
B.乙图表示人体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过程,ab段表示呼气过程
C.若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一般情况下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
D.丁图中a点和c点分别表示植物开始光合作用和停止光合作用的时间点
【答案】C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中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中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中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A. 甲图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过程,A错误;
B. 乙图表示人体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过程,ab段表示先吸气后呼气的过程,B错误;
C.食物链的中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若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一般情况下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C正确;
D. 丁图中a点和c点分别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不是植物开始光合作用和停止光合作用的时间点,D错误;
故答案为:C
16.(2024九下·鄞州月考)我省的华顶山的云锦杜鹃,它每年5月开花,艳压群芳,吸引了众多游客。云锦杜鹃的种群数量并不多,是我省第·批珍稀濒危植物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1)云锦杜鹃属于   植物(选填“被子”或“裸子”);
(2)云锦杜鹃自然繁殖率比较低,现多采取组织培养的方式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3)云锦杜鹃盛开时颜色各异,是因为这种性状由DNA上的   决定。
【答案】(1)被子
(2)无性
(3)基因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 常见的植物从高等到低等依次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类和藻类。被子植物是指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裸子植物由松、杉、柏、银杏、和苏铁,有根、茎、叶、种子;蕨类,孢子繁殖,只有根茎叶,代表满江红,胎生狗脊;苔藓类,无根,有茎叶,孢子繁殖,代表地钱、葫芦藓;藻类什么器官都没有,孢子繁殖,代表紫菜,水绵,蓝藻。 无性生殖指的是有机体在自我繁殖时,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进行自我克隆产生新的个体。有性生殖指的是来自不同类型(性别)的有机体产生有性生殖细胞,两性的生殖细胞结合起来,产生具有独特遗传特征的新个体
【解答】(1) 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都被子植物, 我省的华顶山的云锦杜鹃,它每年5月开花,艳压群芳 ,所以为被子植物;
(2)组织培养的方式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就可以繁殖后代,所以属于无性生殖;
(3)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所以云锦杜鹃盛开时颜色各异,是因为这种性状由DNA上的基因决定。
故答案为:(1)被子(2)无性(3)基因
17.(2024九下·鄞州月考)近几年,很多旅行社推出南极旅游这个项目,旅游时间为每年11月到次年2月。
(1)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在南极圈内都会出现极昼现象,这天是我国农历中的   节气。
(2)去南极,很多人都喜欢和可爱的企鹅进行亲密接触。帝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个体最大的物种。如图所示,图中的a、b、c、d分别对应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则在某一个区域中的所有帝企鹅对应的是图中的   (填字母)。
(3)许多科学家担心,随着游客的日益增多,南极的生态平衡很容易被破坏。因为南极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所以   能力较弱。
【答案】(1)夏至
(2)b
(3)自动调节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在某一个区域中的同一物种的总和叫做种群;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叫做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总和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结构越简单,他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差;
【解答】(1) 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在南极圈内都会出现极昼现象,这天是我国农历中的夏至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2) 在某一个区域中的所有帝企鹅属于种群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概念大于群落,群落的范围大于种群,种群的概念大于个体,所以是图中的b;
(3)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结构越简单,他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所以许多科学家担心,随着游客的日益增多,南极的生态平衡很容易被破坏。因为南极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所以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故答案为:(1)夏至(2)b(3)自动调节
18.(2024九下·鄞州月考)2024年初,浙江普降大雪,给我们带来美丽雪景的同时,也引发了多起交通事故。
(1)下雪当天,汽车在刹车后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汽车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   。
(2)可以采用撒工业食盐等方法降低冰雪的熔点,起到融雪的作用。食盐等融雪剂不能施用太多,因为盐类物质随着熔化的雪水渗入土壤,会提高土壤溶液的浓度,使植物的   (填植物的器官)减弱或失去吸水能力,从而使植物出现萎蔫甚至死亡。
【答案】(1)惯性
(2)根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惯性
【解析】【分析】(1)惯性是指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据此分析;
(2)融雪剂的大量使用,会使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引发植物失水,据此分析。
【解答】(1)下雪当天,汽车在刹车后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汽车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2)融雪剂的大量使用会给环境带来一些危害,大量的氯离子会破坏植被,污染环境,会提高土壤溶液的浓度,使植物的根减弱或失去吸水能力,从而使植物出现萎蔫甚至死亡。
19.(2024九下·鄞州月考)生病“打吊瓶”时嘴里会感觉发苦,打完后会多尿。
(1)护士“打吊瓶”时,会先用胶皮管将手腕捆扎起来,再用针刺入手背血管,进行输液治疗。这些血管类型是   。
(2)有些药物会随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到达口腔,刺激舌上的味觉感受器,从而产生苦觉。人体产生苦觉的部位是   。
(3)“打吊瓶”后,大量的水分进入血管,影响肾单位中   (填图中的序号和名称)的重吸收能力,导致较多的尿液形成。
【答案】(1)静脉血管
(2)大脑皮层
(3)③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泌尿系统;水盐平衡;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1、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动脉。 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2、 毛细血管 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它数量最大,分布最广,遍布全身各处组织中;它的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的 上皮细胞 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毛细血管的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3、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解答】(1)打吊瓶是的血管是静脉血管,药物直接流回心脏;
(2)感觉到苦的位置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一切感觉的形成部位;
(3)肾单位中的肾小管③具有重吸收作用,能吸收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以及全部的葡萄糖进入血液;
故答案为:(1)静脉血管(2)舌根(3)③
20.(2024九下·鄞州月考)某工厂欲从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图:
(1)操作I的名称是   。
(2)A物质的化学式是   。
(3)加入适量H2SO4时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过滤
(2)Fe
(3)Fe+H2SO4=FeSO4+H2↑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 化学反应 ,包括金属与 金属盐 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解答】(1)用于固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所以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
(2) 某工厂欲从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 ,所以A物质的化学式是Fe,单质铁的化学性质比铜强,可以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
(3)Fe+H2SO4=FeSO4+H2↑
故答案为:(1)过滤(2)铁(3)Fe+H2SO4=FeSO4+H2↑
21.(2024九下·鄞州月考)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3套实验装置进行“看的见的呼吸作用”实验。
甲:在暗处放置1个晚上后,将袋中气体缓慢挤入烧杯进行观察;
乙利用澄清石灰水和琼脂制成氢氧化钙平板,置于培养血中。平板的左侧植入3颗萌发的绿豆种子,右侧植入3颗灭活的绿豆种子,3~4小时后观察到左侧种子周围出现白色晕圈,而右侧不变色;
丙利用溴麝香草酚蓝(BTB)和琼脂制成BTB平板,置于培养血中。平板的左侧植入3颗萌发的绿豆种子,右侧植入灭活的3颗绿豆种子,10分钟后观察到实验现象。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见图,琼脂呈中性。
(1)实验甲中菠菜用黑塑料袋套着放在暗处,原因是为了防止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   对实验造成影响。
(2)实验乙左侧种子周围出现白色晕圈的原因是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3)请你预测,实验丙中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1)氧气
(2)CO2+Ca(OH)2=CaCO3↓+H2O
(3)左侧种子的周围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色,右侧保持绿色;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实验甲中菠菜用黑塑料袋套着放在暗处,原因是为了防止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对实验造成影响。
(2) 实验乙左侧种子周围出现白色晕圈 ,白色的物质是碳酸钙,所以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 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中性为绿色,酸性为黄色,碱性为蓝色,所以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是酸性的,所以现象为左侧种子的周围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色,右侧保持绿色;
故答案为:(1)氧气(2)CO2+Ca(OH)2=CaCO3↓+H2O(3)左侧种子的周围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色,右侧保持绿色;
22.(2024九下·鄞州月考)某同学在“动能大小影响因素”实验中,了解到小球在斜面某一高度释放后,到达平面时的速度与高度有关,而与质量无关。于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不同质量的小球放在同一根压缩程度相同的弹簧前面,当释放弹簧后,两个小球是否能获得相同的速度 为此,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如图甲所示,将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钢球和铜球分别放在光滑斜面的0处,静止释放后,经过光滑平面AB,落到地面上,记录小球到达地面后与B点的水平距离分别为 s1、s2,发现s1=s2。换用其它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重复实验,均发现s1=s2。而
将同一小球放置在斜面不同高度进行实验,则发现s1≠s2。
步骤2:如图乙所示,将斜面去掉,将弹簧一端固定在P处,另一端为A,将弹簧压缩,把钢球放在弹簧前面,释放弹簧,小球经过光滑平面AB,落到地面上,记录小球到达地面后与B点的水平距离为s3,换用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铜球,保证两次弹簧压缩程度相同,
重复实验,记录小球到达地面后与B点的水平距离为s4,发现s3≠s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步骤1可知,实验中可以用   反映小球在A点时的速度大小。
(2)根据步骤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不同质量的小球放在同一根压缩程度相同的弹簧前面,当释放弹簧后,两个小球不能获得相同的速度。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3)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解释步骤2中两个小球不能获得相同。速度的原因:   
【答案】(1)小球到达地面后与B点的水平距离
(2)s3≠s4
(3)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弹性势能相同,转化成小球的动能也相同,而小球的动能与质量与速度有关,由于质量不同,因此速度不同;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1.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 影响动能的因素:物体运动的速度和物体的质量。 速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更大。 (1)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2)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解答】(1) 根据步骤1可知,实验中可以用小球到达地面后与B点的水平距离反映小球在A点时的速度大小。此处是转化法的应用;
(2)用小球到达地面后与B点的水平距离反映小球在A点时的速度大小,步骤为中s3≠s4,所以不能获得相同的速度;
(3)步骤2中速度不同的原因: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弹性势能相同,转化成小球的动能也相同,而小球的动能与质量与速度有关,由于质量不同,因此速度不同;
故答案为:(1)小球到达地面后与B点的水平距离(2)s3≠s4(3)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弹性势能相同,转化成小球的动能也相同,而小球的动能与质量与速度有关,由于质量不同,因此速度不同;
23.(2024九下·鄞州月考)小金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林电源(电
压恒为4.5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两只滑动变阻器(甲“10Ω2A”、乙“20Ω 1A”),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甲电路的连接。
(2)实验中小金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两电表的指针始终处于图乙所示的状态,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多次改变R的阻值,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I-R图象,得到的结论是   。
(4)在上述实验中,小金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为了完成实验,他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端移动(选填“A”或“B”),使电压表示数为   V。
【答案】(1)
(2)定值电阻断路
(3)在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4)A;2.5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 电压表应与定值电阻并联;左表为电压表,示数满偏,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右边为电流表示为0,说明电路断路或总电阻很大,据此判断故障所在。
【解答】 (1)将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的两端,如图所示;
(2)乙图中,左表为电压表,示数满偏,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右边为电流表示为0,说明电路断路或总电阻很大,由此可知,与电压表并联的定值电阻断路了;
(3)由图丙所示图象可知: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值的乘积为0.5A×5Ω=0.25A×10Ω=-----=2.5V保持不变,是一个定值,这说明:在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4)在探究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2.5V不变,当欣欣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时,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变大,为保持电阻的电压不变,应增加变阻器分得的电压,根据分压原理可知,应增大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他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24.(2024九下·鄞州月考)学校项目化小组要制作一艘“化学船”,其部分评价量表如下表所示。小温设计了如图模型,该模型的原理是:漏斗流下的液体A与塑料罐里的物质B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气体从尾部玻璃管喷出,产生动力使船前进。
(1)将最表中“指标一”的待改进内容补充完整:   。
(2)气体从尾部玻璃管喷出,使船获得向前的动力,这说明了   。
(3)在制作“化学船”时,有以下几种器材和药品可供选择。
器材: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药品: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大理石
为使得该作品的指标二到达优秀,你会选择哪些器材和药品,请简要说明理由:   。
【答案】(1)不能行驶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分液漏斗;稀盐酸和大理石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是初等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解答】(1)根据指标一中优秀,良好的要求,推测待改进的指标应该是无法行驶;
(2) 气体从尾部玻璃管喷出,使船获得向前的动力,这说明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器材选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药品选稀盐酸和大理石,可以反应产生气体;稀硫酸和大理石虽然也可以反应产生气体,但是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的,附在大理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
故答案为:(1)不能行驶(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分液漏斗;稀盐酸和大理石
25.(2024九下·鄞州月考)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有时需服用钙片满足人体需求。钙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与胃酸(含有盐酸)反应后钙才能被吸收。钙片究竟是吞服好还是咀嚼好呢 某项目小组就“颗粒大小对碳酸钙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展开探究。(不考虑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器材:秒表、电子天平、量筒、烧杯、锥形瓶(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药品:块状石灰石、颗粒状石灰石、粉末状石灰石、10%稀盐酸溶液。(建议:石灰石取8克,稀盐酸取50毫升)选择合适的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
【答案】实验步骤:①称取8克块状石灰石于锥形瓶中(如图);②量取50毫升10%稀盐酸溶液与小烧杯中;③将50毫升10%稀盐酸溶液迅速倒入锥形瓶中,放回烧杯,同时用秒表计时;④称取8克颗粒状石灰石于锥形瓶中;⑤重复②③步操作;⑥称取8克粉末状石灰石于锥形瓶中;⑦重复②③步操作:⑧比较相同时间,电子天平示数的减少量(或电子天平示数的减少量相同时,所用时间)。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6.(2024九下·鄞州月考)茶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和蛋白质等物质,具有软化血管、消炎、抗菌、抗病毒、防龋齿、提神醒脑等功效。茶叶的叶肉细胞内含有多酚氧化酸,它会使茶多酚(化学式为C22H18O11)发生氧化,从而使茶叶变红。
(1)C22H18O11属于   (选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2)C22H18O11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茶水中的蛋白质进入人体后,须消化成   才能被小肠吸收。
(4)绿茶因其干茶呈绿色而得名,杀青是加工绿茶的首道工序,是指利用烘、蒸、炒等方式对新鲜茶叶进行高温处理,防止茶多酚被氧化,从而保持绿色。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
【答案】(1)有机化合物
(2)3:2
(3)氨基酸
(4)通过高温使氧化酶变性失活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 人体共有5个消化腺,分别为: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胃腺(分泌胃液、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多肽)、肝脏(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中将大分子的脂肪初步分解成小分子的脂肪,称为物理消化,也称作“乳化”)、胰腺(分泌胰液、胰液是对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肠腺(分泌肠液、将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将多肽分解成氨基酸,将小分子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也是对糖类,脂肪,蛋白质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
【解答】(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含碳的化合物,除了碳酸,碳酸盐,含碳的氧化物等,所以 C22H18O11属于 有机化合物;
(2) C22H18O11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2:16×11=3:2;
(3)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4)通过高温使氧化酶变性失活,从而可以防止茶多酚被氧化,从而一直保持绿色;
故答案为:(1)有机化合物(2)3:2(3)氨基酸(4)通过高温使氧化酶变性失活
27.(2024九下·鄞州月考)为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同学们在劳动实践基地上种植蔬菜。为了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特向菜农请教,获得了以下的经验分享。
①往菜地的土壤中掺入一定比例沙子。②将家禽、家畜的粪便及杂草等堆积一段时间“发酵”成肥料。③搭配种植高矮不同的多品种蔬菜。④夏天避免中午浇水,冬季避免傍晚浇水。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以上经验作出解释。
【答案】①往菜地的土壤中掺入一定 比例沙子,提高土壤的透气性,能够有利于蔬菜根的呼吸作用,提高蔬菜的产量。②“发酵”能杀死其中的一些寄生虫与有害小动物且滋养了大量的微生物,寄生虫以及其他小动物的尸体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各种无机盐被根吸收,避免化肥的大量使用,提高了蔬菜的品质。③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分层现象进行套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进而来提高蔬菜产量。④夏天中午土壤温度高,水分蒸发的快,此时浇水土壤温度突然下降,会刺激到植株,容易导致花朵凋谢,叶子枯萎现象。冬季傍晚温度较低,此时浇水很容易将植株冻伤,并且不利于植株的生长。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28.(2024九下·鄞州月考)如图所示,有一粗细均匀,重为40N,长为4m的长木板AB,置于支架上,支点为0,且A0=1m,长木板的右端B用绳子系住,绳子另一端固定在C处,当木板AB水平时,绳与水平成30°的夹角,且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N。一个重为50N的体积不计的滑块M在 F=10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从AO之间某处以V=1m/s的速度向B端匀速滑动。
求:
(1)滑块匀速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2)当滑块匀速运动时拉力F做功的功率;
(3)滑块在什么范围内滑动才能使AB保持水平。
【答案】(1)因为匀速直线运动,该物体受力平衡,所以水平方向上拉力=摩擦力=10N;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功率P=Fv=10N× 1m/s =10W;
(3)此题可以分为两种极端情况来考虑:
第一个情况是(3)当M在0点左侧离0点L1米,且绳子的拉力 (3)当M在0点左侧离0点L1米,且绳子的拉力T=0,则 T=0,则GOA×LOA=GOB×LBO;50N×LOA=40N×1m,解得LOA=0.8m;
第二个情况:此时T为最大值60N;列式为:LOA×50N+LOB×10N=T×LOC;
LOA×50N+40N×1m=60N×1.5m,所以LOA=1m,所以木块在距离O点左边0.8m到距离O点右边1m的范围内是保持水平的。
【知识点】功率;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 杠杆又分成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从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阻力就是动力的几倍。
29.(2024九下·鄞州月考)海洋作为人类重要的资源宝库,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推动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小黄鱼、鲳鱼、梭子蟹、乌贼等多种海洋生物。海洋生物中富含蛋白质,还含有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上述营养物质中在消化道内不需要消化能直接被吸收的是   。
(2)海水淡化是综合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产业。专家介绍,海水淡化使用了反渗透膜淡化技术,其工作原理装置如图所示。海水通过反渗透膜,允许水分子透过,阻止盐类透过。采用该装置淡化海水,可分别获得浓盐水和淡水。
①分离出的浓盐水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某工厂淡化海水后得到的浓盐水和淡水中盐类物质含量如表(微量盐类忽略不计)。国家规定居民生活用水中盐类物质总含量≤500毫克·升-1,计算并推断所得淡水中盐类总含量   (选填“达到”或“未达到”)生活用水的标准;该工厂一套淡化装置每小时产生浓盐水300升,其中含有NaCl   千克。
(3)盐化工是我国重要海洋产业。晾晒海水所得到的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和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Na2SO4),如图是某科学小组在实验室对粗盐样品进行除杂提纯的过程。
①加适量盐酸的目的是   。
②用pH试纸检验溶液丙是否呈中性的操作是   。
(4)利用海洋潮汐发电前景广阔。
①海洋潮汐发电是利用了海水的   能。
②小敏家两次电能表显示如图,他家这30天的用电量为千瓦时。某潮汐发电站发电机日平均发电量44万千瓦时,它最多可供   万户类似小敏家庭的日用电。(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1)无机盐和维生素
(2)混合物;未达到;13.5
(3)除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杂质;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到溶液的pH
(4)势能;17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化学除杂提纯原则及方法1.不增(不引入新杂质)2.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物)3.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易分离)4.易复原(被提纯物易复原)1.选择的试剂必须含有提纯物的组成部分;2. 除杂试剂须过量,过量试剂须除尽;3.去除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4.选择最佳的除杂途径
【解答】(1)蛋白质在小肠中被消化成氨基酸,被为小肠吸收,脂肪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被小肠吸收,维生素和无机盐是不需要消化直接被吸收的物质;
(2) ①分离出的浓盐水是混合物,仍然有水和食盐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纯净物是指只有一种物质;
② 淡水中盐类总含量=0.17+0.012+0.48+0.85=1.512 克·升-1 =1512 毫克·升-1 大于 500毫克·升-1 ,所以未达到生活用水的标准; 该工厂一套淡化装置每小时产生浓盐水300升 , 其中含有NaCl =300L×45 克·升-1 =13500克=13.5千克;
(3)① 加适量盐酸的目的是:为了去除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杂质,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可以把钡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全部以沉淀的形式从溶液中除去,但是钠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仍然在溶液中;
②用pH试纸检验溶液丙是否呈中性的操作是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到溶液的pH;
(4) ①海洋潮汐发电是利用了海水的势能。
②W=5746.3千瓦时-5668.9千瓦时=77.4千瓦时;每日的用电量W=77.4千瓦时/30=2.58千瓦时;n=44万千瓦时/2.58千瓦时=17万千万时;
故答案为:(1)无机盐和维生素(2)混合物;未达到;13.5(3)除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杂质;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到溶液的pH(4)势能;17
1 /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第二学期四月联考科学试卷
1.(2024九下·鄞州月考)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以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以下符号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A.O:氧元素 B.Δ:点燃
C.m:重力 D.:电压表
2.(2024九下·鄞州月考)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界的许多神奇现象不断被揭开神秘的面纱。下列光现象主要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海市蜃楼 B.水中倒影
C.树影斑驳 D.日食景观
3.(2024九下·鄞州月考)在生物标本制作活动课上,某同学为制作叶脉书签,在实验室配制10%的 NaOH溶液备用,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取用 NaOH B.称量NaOH
C.量取所需的水 D.溶解氢氧化钠
4.(2024九下·鄞州月考)如图所示为消防喷淋头及其结构图。发生火灾时,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有色液体会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
A.消防喷淋头应安装在靠近燃气灶火焰的位置
B.阀片的重力和阀座对阀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玻璃球胀破是因为有色液体受热使分子间空隙变大
D.喷水灭火是因为冷水通过热传递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5.(2024九下·鄞州月考)《天工开物》中记载有一种自动引水灌溉工具一“高转筒车”(如图)。使用时下方转轮安装在河道中,流水驱动轮子转动,系在传动绳索上的竹筒将水从河里源源不断输送到上方农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筒车向上运输的水越多,功率越大
B.转轮转速越快,筒车的机械效率越高
C.简车匀速转动运水时,筒内水的机械能变大
D.上、下两个轮子分别相当于定滑轮和动滑轮
6.(2024九下·鄞州月考)自太空课堂开设以来,我们发现了很多地球实验和太空实验的差异性。如图所示是分别在太空中和地球上做的油和水混合后充分振荡,再静置充足时间后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说明太空中水能溶解油,而地球上不行
B.地球上油滴上浮时,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太空失重环境下,浸在水中的油滴不受浮力作用
D.无论太空还是地球实验,瓶中油和水的质量始终不变
7.(2024九下·鄞州月考)取少量上壤浸出液,过滤,将收集的滤液蒸干,观察到蒸发皿内有白色残留物,说明土壤中含有(  )
A.空气 B.水分 C.无机盐 D.有机物
8.(2024九下·鄞州月考)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如图是反射弧的示意图,图中表示神经中枢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2024九下·鄞州月考)如图为某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该地图对应的地形为()
A. B.
C. D.
10.(2024九下·鄞州月考)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变了2V,在10s内定值电阻R|产生的热量为36J。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1A
B.滑片P在中点时,10s内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电能为60J
C.R1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16:9
D.滑动变阻器R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8:1
11.(2024九下·鄞州月考)往 FeClз和 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已知反应的先后顺序、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FeCl3+Fe=3FeCl2, CuCl2+Fe=FeCl2+Cu,如图为反应后混合液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的关系曲线,N、M、P、Q是曲线上的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 b=2a,则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增加量与减小量之比为8:7
B.若 b=2a,则原混合液中FeCl2和CuCl2的质量分数之比为65:27
C.与M、P、Q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种类分别是3、2、1种
D.N一P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P-Q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12.(2024九下·鄞州月考)乙流病毒传播方式之一为飞沫传播,飞沫一般是直径大于5微米的含水颗粒,可以通过一定距离(一般认为1~2m)进入易感粘膜表面,一般不会长时间存留在空中。为此人们要正确佩戴口罩,对易受到污染的物体农面经常进行消毒处理。根据以上介绍,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飞沫能附着于物体表面,是因为分子问有引力的缘故
B.飞沫能飞出1m外,说明飞沫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健康人戴口罩防止被感染,其防疫策略类似于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以减弱噪声
D.用紫外线可以对受病毒感染的物体进行消毒,是因为紫外线具有热效应
13.(2024九下·鄞州月考)如图是地球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七大板块
B.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C.宁波位于亚欧板块
D.地震火山带都分布在板块的中央
14.(2024九下·鄞州月考)秋天银杏纷飞,蝴蝶轻舞,鸳鸯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
A.图示生物①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
B.图示生物②属于节肢动物,其体内的骨骼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C.图示生物①②③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图示生物③属于鸟类,卵生,体温不恒定
15.(2024九下·鄞州月考)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表示科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过程
B.乙图表示人体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过程,ab段表示呼气过程
C.若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一般情况下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
D.丁图中a点和c点分别表示植物开始光合作用和停止光合作用的时间点
16.(2024九下·鄞州月考)我省的华顶山的云锦杜鹃,它每年5月开花,艳压群芳,吸引了众多游客。云锦杜鹃的种群数量并不多,是我省第·批珍稀濒危植物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1)云锦杜鹃属于   植物(选填“被子”或“裸子”);
(2)云锦杜鹃自然繁殖率比较低,现多采取组织培养的方式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3)云锦杜鹃盛开时颜色各异,是因为这种性状由DNA上的   决定。
17.(2024九下·鄞州月考)近几年,很多旅行社推出南极旅游这个项目,旅游时间为每年11月到次年2月。
(1)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在南极圈内都会出现极昼现象,这天是我国农历中的   节气。
(2)去南极,很多人都喜欢和可爱的企鹅进行亲密接触。帝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个体最大的物种。如图所示,图中的a、b、c、d分别对应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则在某一个区域中的所有帝企鹅对应的是图中的   (填字母)。
(3)许多科学家担心,随着游客的日益增多,南极的生态平衡很容易被破坏。因为南极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所以   能力较弱。
18.(2024九下·鄞州月考)2024年初,浙江普降大雪,给我们带来美丽雪景的同时,也引发了多起交通事故。
(1)下雪当天,汽车在刹车后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汽车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   。
(2)可以采用撒工业食盐等方法降低冰雪的熔点,起到融雪的作用。食盐等融雪剂不能施用太多,因为盐类物质随着熔化的雪水渗入土壤,会提高土壤溶液的浓度,使植物的   (填植物的器官)减弱或失去吸水能力,从而使植物出现萎蔫甚至死亡。
19.(2024九下·鄞州月考)生病“打吊瓶”时嘴里会感觉发苦,打完后会多尿。
(1)护士“打吊瓶”时,会先用胶皮管将手腕捆扎起来,再用针刺入手背血管,进行输液治疗。这些血管类型是   。
(2)有些药物会随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到达口腔,刺激舌上的味觉感受器,从而产生苦觉。人体产生苦觉的部位是   。
(3)“打吊瓶”后,大量的水分进入血管,影响肾单位中   (填图中的序号和名称)的重吸收能力,导致较多的尿液形成。
20.(2024九下·鄞州月考)某工厂欲从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图:
(1)操作I的名称是   。
(2)A物质的化学式是   。
(3)加入适量H2SO4时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1.(2024九下·鄞州月考)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3套实验装置进行“看的见的呼吸作用”实验。
甲:在暗处放置1个晚上后,将袋中气体缓慢挤入烧杯进行观察;
乙利用澄清石灰水和琼脂制成氢氧化钙平板,置于培养血中。平板的左侧植入3颗萌发的绿豆种子,右侧植入3颗灭活的绿豆种子,3~4小时后观察到左侧种子周围出现白色晕圈,而右侧不变色;
丙利用溴麝香草酚蓝(BTB)和琼脂制成BTB平板,置于培养血中。平板的左侧植入3颗萌发的绿豆种子,右侧植入灭活的3颗绿豆种子,10分钟后观察到实验现象。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见图,琼脂呈中性。
(1)实验甲中菠菜用黑塑料袋套着放在暗处,原因是为了防止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   对实验造成影响。
(2)实验乙左侧种子周围出现白色晕圈的原因是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3)请你预测,实验丙中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2.(2024九下·鄞州月考)某同学在“动能大小影响因素”实验中,了解到小球在斜面某一高度释放后,到达平面时的速度与高度有关,而与质量无关。于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不同质量的小球放在同一根压缩程度相同的弹簧前面,当释放弹簧后,两个小球是否能获得相同的速度 为此,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如图甲所示,将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钢球和铜球分别放在光滑斜面的0处,静止释放后,经过光滑平面AB,落到地面上,记录小球到达地面后与B点的水平距离分别为 s1、s2,发现s1=s2。换用其它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重复实验,均发现s1=s2。而
将同一小球放置在斜面不同高度进行实验,则发现s1≠s2。
步骤2:如图乙所示,将斜面去掉,将弹簧一端固定在P处,另一端为A,将弹簧压缩,把钢球放在弹簧前面,释放弹簧,小球经过光滑平面AB,落到地面上,记录小球到达地面后与B点的水平距离为s3,换用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铜球,保证两次弹簧压缩程度相同,
重复实验,记录小球到达地面后与B点的水平距离为s4,发现s3≠s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步骤1可知,实验中可以用   反映小球在A点时的速度大小。
(2)根据步骤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不同质量的小球放在同一根压缩程度相同的弹簧前面,当释放弹簧后,两个小球不能获得相同的速度。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3)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解释步骤2中两个小球不能获得相同。速度的原因:   
23.(2024九下·鄞州月考)小金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林电源(电
压恒为4.5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两只滑动变阻器(甲“10Ω2A”、乙“20Ω 1A”),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甲电路的连接。
(2)实验中小金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两电表的指针始终处于图乙所示的状态,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多次改变R的阻值,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I-R图象,得到的结论是   。
(4)在上述实验中,小金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为了完成实验,他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端移动(选填“A”或“B”),使电压表示数为   V。
24.(2024九下·鄞州月考)学校项目化小组要制作一艘“化学船”,其部分评价量表如下表所示。小温设计了如图模型,该模型的原理是:漏斗流下的液体A与塑料罐里的物质B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气体从尾部玻璃管喷出,产生动力使船前进。
(1)将最表中“指标一”的待改进内容补充完整:   。
(2)气体从尾部玻璃管喷出,使船获得向前的动力,这说明了   。
(3)在制作“化学船”时,有以下几种器材和药品可供选择。
器材: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药品: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大理石
为使得该作品的指标二到达优秀,你会选择哪些器材和药品,请简要说明理由:   。
25.(2024九下·鄞州月考)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有时需服用钙片满足人体需求。钙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与胃酸(含有盐酸)反应后钙才能被吸收。钙片究竟是吞服好还是咀嚼好呢 某项目小组就“颗粒大小对碳酸钙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展开探究。(不考虑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器材:秒表、电子天平、量筒、烧杯、锥形瓶(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药品:块状石灰石、颗粒状石灰石、粉末状石灰石、10%稀盐酸溶液。(建议:石灰石取8克,稀盐酸取50毫升)选择合适的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
26.(2024九下·鄞州月考)茶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和蛋白质等物质,具有软化血管、消炎、抗菌、抗病毒、防龋齿、提神醒脑等功效。茶叶的叶肉细胞内含有多酚氧化酸,它会使茶多酚(化学式为C22H18O11)发生氧化,从而使茶叶变红。
(1)C22H18O11属于   (选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2)C22H18O11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茶水中的蛋白质进入人体后,须消化成   才能被小肠吸收。
(4)绿茶因其干茶呈绿色而得名,杀青是加工绿茶的首道工序,是指利用烘、蒸、炒等方式对新鲜茶叶进行高温处理,防止茶多酚被氧化,从而保持绿色。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
27.(2024九下·鄞州月考)为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同学们在劳动实践基地上种植蔬菜。为了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特向菜农请教,获得了以下的经验分享。
①往菜地的土壤中掺入一定比例沙子。②将家禽、家畜的粪便及杂草等堆积一段时间“发酵”成肥料。③搭配种植高矮不同的多品种蔬菜。④夏天避免中午浇水,冬季避免傍晚浇水。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以上经验作出解释。
28.(2024九下·鄞州月考)如图所示,有一粗细均匀,重为40N,长为4m的长木板AB,置于支架上,支点为0,且A0=1m,长木板的右端B用绳子系住,绳子另一端固定在C处,当木板AB水平时,绳与水平成30°的夹角,且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N。一个重为50N的体积不计的滑块M在 F=10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从AO之间某处以V=1m/s的速度向B端匀速滑动。
求:
(1)滑块匀速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2)当滑块匀速运动时拉力F做功的功率;
(3)滑块在什么范围内滑动才能使AB保持水平。
29.(2024九下·鄞州月考)海洋作为人类重要的资源宝库,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推动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小黄鱼、鲳鱼、梭子蟹、乌贼等多种海洋生物。海洋生物中富含蛋白质,还含有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上述营养物质中在消化道内不需要消化能直接被吸收的是   。
(2)海水淡化是综合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产业。专家介绍,海水淡化使用了反渗透膜淡化技术,其工作原理装置如图所示。海水通过反渗透膜,允许水分子透过,阻止盐类透过。采用该装置淡化海水,可分别获得浓盐水和淡水。
①分离出的浓盐水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某工厂淡化海水后得到的浓盐水和淡水中盐类物质含量如表(微量盐类忽略不计)。国家规定居民生活用水中盐类物质总含量≤500毫克·升-1,计算并推断所得淡水中盐类总含量   (选填“达到”或“未达到”)生活用水的标准;该工厂一套淡化装置每小时产生浓盐水300升,其中含有NaCl   千克。
(3)盐化工是我国重要海洋产业。晾晒海水所得到的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和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Na2SO4),如图是某科学小组在实验室对粗盐样品进行除杂提纯的过程。
①加适量盐酸的目的是   。
②用pH试纸检验溶液丙是否呈中性的操作是   。
(4)利用海洋潮汐发电前景广阔。
①海洋潮汐发电是利用了海水的   能。
②小敏家两次电能表显示如图,他家这30天的用电量为千瓦时。某潮汐发电站发电机日平均发电量44万千瓦时,它最多可供   万户类似小敏家庭的日用电。(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和事物本身有一定的关系,像地球仪就是地球的缩小版,人体模型也是根据人体的结构来制作的,而符号和事物的本身没有什么关系。
【解答】A. O:氧元素 ,正确;
B. Δ:加热
C. m:质量
D.:电流表
故答案为:A
2.【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 反射与折射是当媒质1中的平面电磁波(入射波)投射到两种媒质(设都为线性、均匀、各向同性)的分界面(设它为无限薄、无限大的平面)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回去,称为反射波;剩下的能量进入媒质2继续前进,称为折射波。 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A. 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导致的现象
B.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导致的现象;
C.树影斑驳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导致的现象;
D.日食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导致的现象;
故答案为:A
3.【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 滴管的用途吸取或加少量试剂,以及吸取上层清液,分离出沉淀。滴管的用法 1、使用滴管时,用手指捏紧橡胶乳头,赶出滴管中的空气,然后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放开手指,试剂即被吸入。 2、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方,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溶液倒流而腐蚀橡胶头。
【解答】A.取用NaOH中瓶盖倒放,所以A错误;
B.称量NaOH时,NaOH应该放在烧杯中,不能放在纸上,B错误;
C.量取所需的水,用量筒和滴管是正确的;
D.溶解氢氧化钠不能在量筒中,应该在烧杯中,D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 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温度(引火源)。 1、可燃物: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 2、氧化剂: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 3、温度: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解答】A. 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有色液体会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 所以消防喷淋头不应安装在靠近燃气灶火焰的位置,A错误;
B. 阀片的重力和阀座对阀片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错误;
C. 玻璃球胀破是因为有色液体受热使分子间空隙变大 ,C正确;
D. 喷水灭火是因为冷水通过热传递降低了周围的温度,使其低于可燃物着火点 ,D错误;
故答案为:C
5.【答案】C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机械功与功率是描述机械系统工作状态和效率的重要概念。 机械功表示力对物体进行位移所做的功,可以通过力和位移的乘积计算得到。 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可以通过功除以时间计算得到。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解答】A.筒车向上运输的水越多,所做的功越多,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与时间有关,A错误;
B. 转轮转速越快,筒车的功率越快,但是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所以机械效率越高是错误的;
C. 简车匀速转动运水时,筒内水的动能不变,但是从低到高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越大, 所以机械能变大,C正确;
D. 上、下两个轮子都是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故答案为:C
6.【答案】A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沉浮条件: 下沉:ρ物>ρ液,G物>F浮 ; 悬浮:ρ物=ρ液,G物=F浮 ; 上浮:ρ物<ρ液,G物ρ液,G物=F浮+F杯底对物的支持力,F浮【解答】 A.地球上油的分子间有引力,太空中油的分子间没有引力 一个。AC、在地球上,将水和油充分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后,水和油会出现明显的分层,这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而在空间站里,处于失重状态,因此油在水中不受浮力,就不会出现水和油分离的现象,故A错误,C正确;
B、由浮沉条件知,地球上油滴上浮时,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故B正确;
D、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状 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无论太空还
是地球实验,瓶中油和水的质量始终不变,故D正确;
故选: A。
故答案为:A
7.【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 土壤由矿物质、空气、水分和有机质组成。矿物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更组成要素的相互协调程度能够决定土壤的肥力。
【解答】 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取少量土壤浸出液,过滤,将收集的滤液蒸干,观察到蒸发皿内留下了一些白色的粉状残留物无机物(无机盐),说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
故答案为:C。
8.【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 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其中,感受器为接受刺激的器官;传入神经为感觉神经元,是将感受器与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中间神经即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传出神经为运动神经元,是将中枢与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效应器是产生效应的器官,如肌肉或腺体。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任何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减弱或消失。
【解答】①是感受器,④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效应器;
故答案为:D
9.【答案】B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地形图
【解析】【分析】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凡等高线重合处,必为峭壁。若等高线成较小的封闭曲线时,这一地区便是山峰、洼地或小岛。等高线的形状是从山顶起逐渐向外凸出的为山脊,山脊的连线称为分水线。等高线形状逐渐向山顶或鞍部方向凹八的为山谷,谷地的连线私:为集水线。两条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称为山的鞍部。
【解答】从该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看出该地图对应的地形为B;
故答案为:B
10.【答案】C
【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学名词,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电功率。是用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作为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一个用电器功率的大小数值上等于它在1秒内所消耗的电能。如果在"t"(SI单位为s)这么长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W”(SI单位为J),那么这个用电器的电功率就是P=W/t(定义式)电功率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乘积
【解答】此电路是串联电路,串联电路分电压,电阻越大啊,分得的电压越多,所以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根据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列式如下(1)12V=4V+( )R1; 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变了2V,在10s内定值电阻R1产生的热量为36J ,Q=I2Rt,代入数据36J=(6V/R)2R1×10s,所以R1=R=10欧;
A.最大的电流=U/R=12V/10Ω=1.2A;
B. 滑片P在中点时,10s内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电能=t=×10s=32J ,B错误;
C.R1之前消耗的功率P= =(8V )2 /10Ω=6.4W,R1后面消耗的功率= P= =(6V )2 /10Ω=3.6W;R1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16:9,C正确;
D. R之前消耗的功率P= =(4V )2 /5Ω=3.2W,R后面消耗的功率= P= =(6V )2 /10Ω=3.6W;滑动变阻器R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8:9;
12V =6V +()R1;可得R1=R;
故答案为:C
11.【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学反应中十分重要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其中部分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部分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此外,化合反应一般释放出能量。可简记为A+B=AB.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的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简称一分为二,表示为AB=A+B。只有化合物才能发生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包括金属与金属盐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可简记为AB+C=A+CB.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其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体、水(弱电解质),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即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可简记为AB+CD=AD+CB。
【解答】A. 2FeCl3+Fe=3FeCl2, CuCl2+Fe=FeCl2+Cu, 若 b=2a ,则参加两个反应的铁的质量都是a,代入计算增加量为a,减少量为(a),所以则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增加量与减小量之比为7:1;
B. 若 b=2a,则参加两个反应的铁的质量都是a,通过代入方程式计算可知原混合液中FeCl3和CuCl2的质量分数之比为65:27,正确;
C. 与M、P、Q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种类分别是3、2、1种铁粉质量 ,C正确;M点中有FeCl3和CuCl2和 FeCl2三种;P点有 FeCl2, CuCl2 ;Q点有 FeCl2 一种;
D.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 化学反应 ; N一P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P-Q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A
12.【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红外线波长长,具有明显的热效应;紫外线有显著的化学作用,可利用紫外线消毒。
【解答】 A、因为分子之间有吸引力,所以飞沫能附着于物体表面,故A正确;
B、飞沫一般是直径大于5微米的含水颗粒,是物体,不是分子,所以飞沫能飞出1m外不是因为飞沫分子在运动,故B错误;
C、健康人戴口罩防止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使人感染,属于在传播过程中阻断病毒的传播,而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用紫外线可以对受病毒感染的物体进行消毒,是因为紫外线具有杀菌的作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3.【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在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有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巨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就是印度板块在向亚欧板块碰撞过程中产生的。
【解答】A. 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A错误;
B. 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B错误;
C. 宁波位于亚欧板块 ,C正确;
D. 地震火山带都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组织;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植物有五大组织:分别是机械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动物有四大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 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生物体能生长。生物体具有应激性。生物体能生殖和发育。生物体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五大类脊椎动物,由高等到低等分别是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哺乳类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全身被毛,用肺呼吸;鸟类全身被羽毛,体温恒定,卵生,用肺呼吸;爬行类,体温不恒定,卵生,用肺呼吸;两栖类,皮肤裸露,体温不恒定,卵生,幼年用鳃呼吸,成年用肺呼吸,皮肤辅助;鱼类卵生,体温不恒定,终年生活在水中;
【解答】A. 图示生物①由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A错误;
B. 示生物②属于节肢动物,其体外的骨骼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属于无脊椎动物,没有内骨骼,B错误;
C. 图示生物①②③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正确;
D. 图示生物③属于鸟类,卵生,体温恒定,D错误;
故答案为:C
15.【答案】C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中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中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中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A. 甲图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过程,A错误;
B. 乙图表示人体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过程,ab段表示先吸气后呼气的过程,B错误;
C.食物链的中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若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一般情况下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C正确;
D. 丁图中a点和c点分别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不是植物开始光合作用和停止光合作用的时间点,D错误;
故答案为:C
16.【答案】(1)被子
(2)无性
(3)基因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 常见的植物从高等到低等依次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类和藻类。被子植物是指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裸子植物由松、杉、柏、银杏、和苏铁,有根、茎、叶、种子;蕨类,孢子繁殖,只有根茎叶,代表满江红,胎生狗脊;苔藓类,无根,有茎叶,孢子繁殖,代表地钱、葫芦藓;藻类什么器官都没有,孢子繁殖,代表紫菜,水绵,蓝藻。 无性生殖指的是有机体在自我繁殖时,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进行自我克隆产生新的个体。有性生殖指的是来自不同类型(性别)的有机体产生有性生殖细胞,两性的生殖细胞结合起来,产生具有独特遗传特征的新个体
【解答】(1) 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都被子植物, 我省的华顶山的云锦杜鹃,它每年5月开花,艳压群芳 ,所以为被子植物;
(2)组织培养的方式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就可以繁殖后代,所以属于无性生殖;
(3)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所以云锦杜鹃盛开时颜色各异,是因为这种性状由DNA上的基因决定。
故答案为:(1)被子(2)无性(3)基因
17.【答案】(1)夏至
(2)b
(3)自动调节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在某一个区域中的同一物种的总和叫做种群;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叫做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总和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结构越简单,他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差;
【解答】(1) 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在南极圈内都会出现极昼现象,这天是我国农历中的夏至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2) 在某一个区域中的所有帝企鹅属于种群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概念大于群落,群落的范围大于种群,种群的概念大于个体,所以是图中的b;
(3)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结构越简单,他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所以许多科学家担心,随着游客的日益增多,南极的生态平衡很容易被破坏。因为南极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所以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故答案为:(1)夏至(2)b(3)自动调节
18.【答案】(1)惯性
(2)根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惯性
【解析】【分析】(1)惯性是指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据此分析;
(2)融雪剂的大量使用,会使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引发植物失水,据此分析。
【解答】(1)下雪当天,汽车在刹车后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汽车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2)融雪剂的大量使用会给环境带来一些危害,大量的氯离子会破坏植被,污染环境,会提高土壤溶液的浓度,使植物的根减弱或失去吸水能力,从而使植物出现萎蔫甚至死亡。
19.【答案】(1)静脉血管
(2)大脑皮层
(3)③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泌尿系统;水盐平衡;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1、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动脉。 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2、 毛细血管 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它数量最大,分布最广,遍布全身各处组织中;它的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的 上皮细胞 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毛细血管的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3、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解答】(1)打吊瓶是的血管是静脉血管,药物直接流回心脏;
(2)感觉到苦的位置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一切感觉的形成部位;
(3)肾单位中的肾小管③具有重吸收作用,能吸收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以及全部的葡萄糖进入血液;
故答案为:(1)静脉血管(2)舌根(3)③
20.【答案】(1)过滤
(2)Fe
(3)Fe+H2SO4=FeSO4+H2↑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 化学反应 ,包括金属与 金属盐 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解答】(1)用于固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所以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
(2) 某工厂欲从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 ,所以A物质的化学式是Fe,单质铁的化学性质比铜强,可以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
(3)Fe+H2SO4=FeSO4+H2↑
故答案为:(1)过滤(2)铁(3)Fe+H2SO4=FeSO4+H2↑
21.【答案】(1)氧气
(2)CO2+Ca(OH)2=CaCO3↓+H2O
(3)左侧种子的周围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色,右侧保持绿色;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实验甲中菠菜用黑塑料袋套着放在暗处,原因是为了防止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对实验造成影响。
(2) 实验乙左侧种子周围出现白色晕圈 ,白色的物质是碳酸钙,所以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 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中性为绿色,酸性为黄色,碱性为蓝色,所以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是酸性的,所以现象为左侧种子的周围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色,右侧保持绿色;
故答案为:(1)氧气(2)CO2+Ca(OH)2=CaCO3↓+H2O(3)左侧种子的周围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色,右侧保持绿色;
22.【答案】(1)小球到达地面后与B点的水平距离
(2)s3≠s4
(3)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弹性势能相同,转化成小球的动能也相同,而小球的动能与质量与速度有关,由于质量不同,因此速度不同;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1.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 影响动能的因素:物体运动的速度和物体的质量。 速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更大。 (1)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2)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解答】(1) 根据步骤1可知,实验中可以用小球到达地面后与B点的水平距离反映小球在A点时的速度大小。此处是转化法的应用;
(2)用小球到达地面后与B点的水平距离反映小球在A点时的速度大小,步骤为中s3≠s4,所以不能获得相同的速度;
(3)步骤2中速度不同的原因: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弹性势能相同,转化成小球的动能也相同,而小球的动能与质量与速度有关,由于质量不同,因此速度不同;
故答案为:(1)小球到达地面后与B点的水平距离(2)s3≠s4(3)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弹性势能相同,转化成小球的动能也相同,而小球的动能与质量与速度有关,由于质量不同,因此速度不同;
23.【答案】(1)
(2)定值电阻断路
(3)在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4)A;2.5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 电压表应与定值电阻并联;左表为电压表,示数满偏,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右边为电流表示为0,说明电路断路或总电阻很大,据此判断故障所在。
【解答】 (1)将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的两端,如图所示;
(2)乙图中,左表为电压表,示数满偏,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右边为电流表示为0,说明电路断路或总电阻很大,由此可知,与电压表并联的定值电阻断路了;
(3)由图丙所示图象可知: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值的乘积为0.5A×5Ω=0.25A×10Ω=-----=2.5V保持不变,是一个定值,这说明:在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4)在探究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2.5V不变,当欣欣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时,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变大,为保持电阻的电压不变,应增加变阻器分得的电压,根据分压原理可知,应增大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他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24.【答案】(1)不能行驶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分液漏斗;稀盐酸和大理石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是初等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解答】(1)根据指标一中优秀,良好的要求,推测待改进的指标应该是无法行驶;
(2) 气体从尾部玻璃管喷出,使船获得向前的动力,这说明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器材选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药品选稀盐酸和大理石,可以反应产生气体;稀硫酸和大理石虽然也可以反应产生气体,但是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的,附在大理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
故答案为:(1)不能行驶(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分液漏斗;稀盐酸和大理石
25.【答案】实验步骤:①称取8克块状石灰石于锥形瓶中(如图);②量取50毫升10%稀盐酸溶液与小烧杯中;③将50毫升10%稀盐酸溶液迅速倒入锥形瓶中,放回烧杯,同时用秒表计时;④称取8克颗粒状石灰石于锥形瓶中;⑤重复②③步操作;⑥称取8克粉末状石灰石于锥形瓶中;⑦重复②③步操作:⑧比较相同时间,电子天平示数的减少量(或电子天平示数的减少量相同时,所用时间)。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6.【答案】(1)有机化合物
(2)3:2
(3)氨基酸
(4)通过高温使氧化酶变性失活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 人体共有5个消化腺,分别为: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胃腺(分泌胃液、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多肽)、肝脏(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中将大分子的脂肪初步分解成小分子的脂肪,称为物理消化,也称作“乳化”)、胰腺(分泌胰液、胰液是对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肠腺(分泌肠液、将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将多肽分解成氨基酸,将小分子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也是对糖类,脂肪,蛋白质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
【解答】(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含碳的化合物,除了碳酸,碳酸盐,含碳的氧化物等,所以 C22H18O11属于 有机化合物;
(2) C22H18O11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2:16×11=3:2;
(3)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4)通过高温使氧化酶变性失活,从而可以防止茶多酚被氧化,从而一直保持绿色;
故答案为:(1)有机化合物(2)3:2(3)氨基酸(4)通过高温使氧化酶变性失活
27.【答案】①往菜地的土壤中掺入一定 比例沙子,提高土壤的透气性,能够有利于蔬菜根的呼吸作用,提高蔬菜的产量。②“发酵”能杀死其中的一些寄生虫与有害小动物且滋养了大量的微生物,寄生虫以及其他小动物的尸体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各种无机盐被根吸收,避免化肥的大量使用,提高了蔬菜的品质。③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分层现象进行套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进而来提高蔬菜产量。④夏天中午土壤温度高,水分蒸发的快,此时浇水土壤温度突然下降,会刺激到植株,容易导致花朵凋谢,叶子枯萎现象。冬季傍晚温度较低,此时浇水很容易将植株冻伤,并且不利于植株的生长。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28.【答案】(1)因为匀速直线运动,该物体受力平衡,所以水平方向上拉力=摩擦力=10N;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功率P=Fv=10N× 1m/s =10W;
(3)此题可以分为两种极端情况来考虑:
第一个情况是(3)当M在0点左侧离0点L1米,且绳子的拉力 (3)当M在0点左侧离0点L1米,且绳子的拉力T=0,则 T=0,则GOA×LOA=GOB×LBO;50N×LOA=40N×1m,解得LOA=0.8m;
第二个情况:此时T为最大值60N;列式为:LOA×50N+LOB×10N=T×LOC;
LOA×50N+40N×1m=60N×1.5m,所以LOA=1m,所以木块在距离O点左边0.8m到距离O点右边1m的范围内是保持水平的。
【知识点】功率;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 杠杆又分成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从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阻力就是动力的几倍。
29.【答案】(1)无机盐和维生素
(2)混合物;未达到;13.5
(3)除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杂质;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到溶液的pH
(4)势能;17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化学除杂提纯原则及方法1.不增(不引入新杂质)2.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物)3.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易分离)4.易复原(被提纯物易复原)1.选择的试剂必须含有提纯物的组成部分;2. 除杂试剂须过量,过量试剂须除尽;3.去除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4.选择最佳的除杂途径
【解答】(1)蛋白质在小肠中被消化成氨基酸,被为小肠吸收,脂肪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被小肠吸收,维生素和无机盐是不需要消化直接被吸收的物质;
(2) ①分离出的浓盐水是混合物,仍然有水和食盐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纯净物是指只有一种物质;
② 淡水中盐类总含量=0.17+0.012+0.48+0.85=1.512 克·升-1 =1512 毫克·升-1 大于 500毫克·升-1 ,所以未达到生活用水的标准; 该工厂一套淡化装置每小时产生浓盐水300升 , 其中含有NaCl =300L×45 克·升-1 =13500克=13.5千克;
(3)① 加适量盐酸的目的是:为了去除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杂质,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可以把钡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全部以沉淀的形式从溶液中除去,但是钠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仍然在溶液中;
②用pH试纸检验溶液丙是否呈中性的操作是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到溶液的pH;
(4) ①海洋潮汐发电是利用了海水的势能。
②W=5746.3千瓦时-5668.9千瓦时=77.4千瓦时;每日的用电量W=77.4千瓦时/30=2.58千瓦时;n=44万千瓦时/2.58千瓦时=17万千万时;
故答案为:(1)无机盐和维生素(2)混合物;未达到;13.5(3)除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杂质;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到溶液的pH(4)势能;17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