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复习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复习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1章探索自然的科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某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读数为14.20dm,则该读数的准确值和估计值各是(  )
A.14 dm和0.2dm B.14dm和0.20dm
C.14.2dm和0.00dm D.14.20dm和0.000dm。
2.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米 B.米 C.米 D.米
3.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3.80cm、3.79cm、3.81cm、3.92cm、3.82cm。则物块的长度为(  )
A.3.805cm B.3.81cm C.3.83cm D.3.80cm
4.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下列有关操作中,错误的是(  )
A.选择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正对着量筒的刻度线
B.先向量筒内倾倒水,当水面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水
C.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
D.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可将量筒举起后读数
5.丽丽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她水杯的长度,测得的四次数据分别是12.35cm、12.37cm、12.35cm、12.75cm;则她水杯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 B.12.35cm C.12.356cm D.12.36cm
6.一把无刻度的温度计放在有刻度的尺旁,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面在16毫米处,温度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水银柱在96毫米处。温度计中水银柱为60毫米处的温度是(  )
A.47℃ B.50℃ C.55℃ D.75℃
7.下列对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用试管做液体加热实验时,若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则试管容易发生破裂
B.一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大
C.用累计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线绕得不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D.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长度时(不考虑所测物体的变化),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大
8.杭十三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书的宽度,测量值为18.36厘米,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18.36厘米中18.00厘米是准确值 B.18.36厘米也可以记录成18.4厘米
C.杭十三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厘米 D.科学书的宽度可能略大于18.36厘米
9.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 B.品尝试剂的味道
C.凑近瓶口闻试剂的气味 D.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下水道
10.小俊在使用水银体温计给同学测量体温,在给甲同学测量前他看了读数为37℃,直接给甲同学测量结束后是37℃,甩了之后给乙同学测量温度为37℃,然后直接给丙同学测量的温度为37.5℃,测量的体温一定准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 C.甲乙 D.乙丙
11.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 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测量小英和小刚的体温,如果小英和小刚的实际体温为 37.1℃和38.4℃,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
A.37.3℃和38.4 ℃ B.37.1℃和38.4 ℃
C.37.1℃和37.10℃ D.37.3℃和37.3℃
12.某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93厘米、2.13厘米、2.12厘米,则测量的结果应是(  )
A.2.12厘米 B.2.32厘米 C.2.325厘米 D.2.13厘米
13.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50格均匀的刻度,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30格处,将它放到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80格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B.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60℃~300℃
C.第100格处表示的温度是120℃
D.测量实际温度为20℃的液体,此温度计液面上升至40格处
14.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平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认为各选项中一致的是(  )
选项 操作 结果
A 零刻度线磨损时,测量物体的长度 偏大
B 木尺受潮膨胀,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5.小明用钢尺对科学课本进行测量,记录如下:长25.91cm,宽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若该钢尺在炎热的夏天受热膨胀,则测量值将会 。
16.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仪器的读数是必不可少的。下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厘米;小石块的体积为 ;温度计的读数是 。
17.(1)如图1是两种常见的测量物体冷热程度的仪器,甲的名称叫 ,两种仪器相比,内径更细的是 ,小金用乙仪器测量了液体温度是 。如果他将如图的甲和乙同时放入冰水混合物一段时间后,则甲的读数是 ;
(2)学习了上述知识后,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处不漏气,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B、C是与A点相差2℃的两点,则C处的温度是 ℃。
18.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2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7毫升(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19.小德同学发现家里有个废弃的小灯泡,于是突发奇想,想测出小灯泡的体积。小灯泡不能沉入水中,为测量它的体积,小德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
A.B.C.D.
(1)如图所示的测量过程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操作是 (填字母)。
(2)小灯泡的体积是 cm3。
(3)量筒中水的多少对实验有没有影响 并说明理由: 。
20.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学校每年都会举行运动会来激励我们积极锻炼身体。下面是一次运动会中对小王情况的记录,请你填上单位或作出判断:
(1)小王跑步后觉得身体很热,同学帮他测得的体温约为37 ;
(2)小王喝了一瓶体积为330 的矿泉水来解渴;
(3)小王跳远成绩为4.635m,4.635m= mm,裁判员所用刻度尺最小刻度为 。
21.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 B处(填“<”、“=”或“>”)。
(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
(4)图c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图d温度计的示数是 ℃。
(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小科把自制的刻度均匀的液体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测得冰水混合物的示数在15cm处,测得沸水的示数在95cm处,用该温度计测量某液体温度,示数在31cm处,则液体实际温度是: 。
三、探究题
22.杭州中学魅力实验社的同学想测量教室中粉笔的体积大小,利用两支相同的粉笔、细针、量筒等器材,分小组继续进行下列探究。
(1)在利用排水法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小固体体积时,量筒中的水应“适量”,“适量”的标准是 。甲组同学用排水法测量粉笔的体积,首先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体积为V1,然后将粉笔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得总体积为V2,由于粉笔吸水,这样测得的粉笔体积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2)乙组同学用凡士林涂抹整个粉笔外表(凡士林可有效地阻止粉笔吸水,且涂抹的凡士林很薄,体积可忽略不计),但实验时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况:涂抹了凡士林的粉笔漂浮在水面上。为测出涂抹凡士林的粉笔体积,下一步操作是 ;
(3)丙组同学观察发现粉笔吸水后体积几乎不膨胀,另取一量筒倒入适量的水,测得体积为V3,将甲组实验中已经吸足水的粉笔投入量筒中,再测得总体积为V4,丙组同学测得粉笔体积为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下同);
(4)丙组同学还想进一步知道一支粉笔能吸收多少体积的水,经过与甲组同学的讨论,利用他们两组测得的实验数据,最终计算出了该粉笔的吸水量为 。
23.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同学们尝试自制温度计。如图所示为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瓶中装的是空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液柱的长度忽略不计)。
(1)将双手搓热捂住瓶子,发现液柱不动,原因可能是 ;
(2)将此装置改进后放在室内,当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填“左”或 “右”)移动;
(3)使用过程中发现玻璃管内液柱移动不明显,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
四、解答题
24.下面为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表。请回答:
项目 水源 水量/ 温度/℃ 水深/ 蛙卵数/个 孵化天数/天 孵出蝌蚪数/个
池塘水 500 25 5 250 4 245
自来水 500 10 5 250 8 165
(1)分析组孵化率低的可能原因有 。
(2)为了检测生活环境的改变对蛙卵孵化过程的影响,在相同水质、食物和温度条件下进行饲养实验。取一定量生长状况相同的蛙卵平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分别加入适量等量的池塘水。在甲组中加入一些化肥颗粒,乙组中直接加入工业废水,丙组不加任何物质。在饲养实验的4~8天中,按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①此实验要研究的假设可能是 。
②此实验中要使用同种、等大的蛙卵和相同的实验条件,其中丙组作为 组。
③本实验的预期结果可能会是 。
25.在项目化学习中,某兴趣小组用身边的材料开展了“自制温度计”的活动。
【项目设计】所用材料有小药瓶、密封盖、透明吸管、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染色的酒精等。
实验序号 温度t/℃ 液柱高h/mm
1 0 50.0
2 2 51.0
3 50 75.0
4 100 100.0
该小组找到了A、B两款小药瓶及C、D两种吸管,如图甲。为了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则最好选择其中的 进行组合搭配;
【项目制作】如图乙所示,先把小药瓶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在表中记录有关数据,再根据液柱高度变化量和温度变化量的关系,利用提供的刻度尺,在0℃~100℃之间进行温度标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40℃时的刻度应标注在液柱高度为 mm处;
【项目评价】根据以下评价量表,请你对该温度计进行等第评价,并说明评价理由: 。
“自制温度计”评价量表
等第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科学性 结构完整,刻度标识均匀 结构完整,刻度标识均匀 结构不完整,刻度标识不均匀
准确性 精确度达到1℃ 精确度在2℃~4℃ 精确度在2℃~4℃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1.C
【详解】对于测量值“14.20dm”, 倒数第二位的“2"对应的单位是0.1d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dm;
准确值是14.2dm,最后一位估度读值是0.00dm。
故选C。
2.B
【详解】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脚印左侧与0刻度线的位置对齐,右侧与24.10cm对齐,所以脚印的长度为24.10cm。人体身高约
7×24.10cm=168.70cm=1.687m
故B是最接近的。
故选B。
3.B
【详解】从题中提供数据可知,3.92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3.92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故选B。
4.D
【详解】A、使用量筒时应尽量选择可以一次性完成量取的量程最小的量筒,量筒读数时将量筒放置在平稳桌面上,并正对着量筒的刻度线,故A正确;
B、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时,当液体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以免过量,故B正确;
C、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俯视或仰视,故C正确;
D、量筒读数时将量筒放置在平稳桌面上,不能把量筒举起,避免产生实验误差,故D错误。
故选D。
5.D
【详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所以水银柱16mm处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为100℃,所以96mm处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
液体的温度温度计中水银柱为60毫米处的温度
t1=(60mm-16mm)×1.25℃/mm=44mm×1.25℃/mm=55℃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A. 在用试管做液体加热实验时,若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则试管容易发生破裂 ,故A不符合题意。
B.刻度间隙小了,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即测量结果将会偏大,故B不符合题意。
C.绕金属线留有间隙,会使测量线圈长度偏大,导致测得的直径偏大,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钢的热胀冷缩,夏天高温会使尺子膨胀,测量值会比实际值偏小,冬天低温会使尺子收缩,测量值会比实际值偏大,故冬天会比夏天的测量值要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详解】使用刻度尺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记录结果知道,准确值是18.3cm,此结果精确到0.1cm,即 0.06cm是估读值,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9.A
【详解】A、很多药品具有腐蚀性、有毒、有害,实验时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正确;
B、实验室中很多药品有毒、有害,不能品尝试剂的味道,错误;
C、实验室中很多药品刺激性气味,并且有些是有害的,不能凑近瓶口闻试剂的气味,错误;
D、实验结束后不能将废液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中,以免产生污染,腐蚀下水道,错误。
故选A。
10.D
【详解】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因此乙丙测量准确,甲不准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详解】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小明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3℃,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其他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7.3℃,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不高于37.3℃,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3℃,所以小英实际体温是37.1℃,测量的结果是37.3℃ ,小刚的体温是38.4℃,测量的结果是38.4℃,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A
【详解】从题中数据可知,2.93厘米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2.93厘米是错误的,应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是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D
【详解】A.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30格处,此处表示0℃;将它放到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80格处,此处表示100℃,则说明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60℃~240℃,故B错误;
C.第100格处表示的温度为140℃,故C错误;
D.已知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30格处,此处表示0℃,测量实际温度为20℃的液体,此温度计液面上升至40格处,故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A.零刻度线磨损时,测量物体的长度,则物体的一端不能对齐零刻度线,所以测量的结果不能确定是偏大还是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木尺受潮膨胀后,刻度间距离将变大,即分度值将偏大;用这样的刻度尺去测量物体长度,结果会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空气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温度计在移出沸水中后,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即示数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在用积累法测量头发直径时,若没有紧密缠绕在铅笔上,则测出的头发总直径偏大,导致求得的头发直径偏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 0.1cm 偏小
【详解】[1]刻度尺测量中,最后一位为估读值,倒数第二位为分度值位,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2]钢尺在炎热的夏天受热膨胀,导致刻度尺的分度值变长,则测量的示数偏小。
16. 1.75cm 20mL -7℃
【详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物体起始端刻度值为6.00cm,末端刻度值为7.75cm,物体长度为
7.75cm-6.00cm=1.75cm
[2]量筒的分度值为10mL,则小石块的体积为
130mL-110mL=20mL
[3]由图可知,温度在0℃以下,分度值为1℃,故示数为-7℃。
17. 体温计 甲 76℃ 37.6℃ 2
【详解】(1)[1]甲图有缩口,所以甲是体温计,乙图没有缩口是常用温度计。
[2]由于甲是体温计,且分度值更小,细管内径更细,玻璃泡体积更大,在人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体温计示数变化比较明显。
[3]乙图中,零刻度在左侧,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液体温度是76℃。
[4]甲图中,体温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体温计示数是37.6℃。当甲体温计和乙温度计同时放入冰水混合物一段时间后,由于体温计有缩口,在温度降低时,水银柱在缩口处自动断开,还显示37.6℃,而温度计的读数是0℃。
(2)[5]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由于瓶内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液柱在B处时,是气温降低,当液柱在C处时,是气温升高,B、C是与A点相差2℃的两点,所以C处显示2℃,B处显示-2℃。
18.大于
【详解】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方式正确,读数为22毫升,即液体的实际体积为22毫升,俯视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数,读数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即剩余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15毫升,则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大于7毫升,故填大于。
19.(1)AC
(2)20
(3) 有影响 水过少,无法使物体全部浸没;水过多,放入物体后可能会超过量筒量程
【详解】(1)悬重排水法测灯泡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
V1=50mL=50cm3
再用铁块将灯泡坠入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
V2=70mL=70cm3
就能求出灯泡的体积,据此分析,测量灯泡的体积只需要BD,AC可以省去,没有必要。
(2)灯泡的体积为
(3)测量物体的体积采用的是排水法,需要使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水过少,则无法使物体全部浸没;水过多,则放入物体后可能使水的体积超过量筒的量程,无法读数。
20. ℃ mL 4635 1cm
【详解】(1)[1]正常人的体温为37℃。
(2)[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330mL。
(3)[3]。
[4]刻度尺在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则所记录结果的倒数第二位即为最小刻度值位,所以裁判员所用刻度尺最小刻度为1cm。
21. 热胀冷缩 > 弯管变细或烧瓶变大 36 -14 20℃
【详解】(1)[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故A处的温度大于B处的温度。
(3)[3]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或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
(4)[4]图c中温度计数值自下而上是变大,温度在零上,每一小格表示1℃,所以其示数为36℃;
[5]图c中温度计数值自下而上是变小,温度在零下,每一小格表示1℃,所以其示数为-14℃。
(5)[6]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示数为31cm时,液体的实际温度
1.25℃×(31-15)+0℃=20℃
22. 既不超过量筒的量程,又能完全浸没物体 偏小 见解析 V4﹣V3 V1+V4-V3-V2
【详解】(1)[1][2]在利用排水法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小固体体积时,量筒中的水应“适量”,“适量”的标准是:既不超过量筒的量程,又能完全浸没物体;甲组同学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体积为V1,将粉笔放入水中,粉笔完全浸没,测得总体积为V2,则粉笔的体积为V2-V1;由于粉笔会吸水,导致水的体积减小,故得到的粉笔体积偏小。
(2)[3]由于涂了凡士林的粉笔漂浮,则可选择针压法测体积,用细针向下压涂有凡士林的粉笔,使粉笔完全浸没在水中,用排水法测出其体积。
(3)[4]由于粉笔不再吸收水分,也不膨胀,故再把粉笔投入水中,增加的体积就是粉笔的体积,所以丙组同学测得粉笔体积为V4-V3。
(4)[5]由丙组同学可知:粉笔的体积V4-V3,V1为水的体积,V2为加入粉笔后水和粉笔的总体积,故粉笔吸收水的体积为
V1+V4-V3-V2
23.(1)装置气密性欠佳
(2)左
(3)增大瓶子的容积/减小弯管的直径
【详解】(1)将双手搓热捂住瓶子,发现液柱不动,说明该自制温度计的灵敏度不高,可能是瓶塞气密性不好或者瓶子容积太小或弯管过粗等。
(2)将此装置改进后放在室内,当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液柱向左移动。
(3)使用过程中发现玻璃管内液柱移动不明显,不够精确,增大瓶子的容积或减小弯管的直径可以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
24. 可能出在水温,也可能出在水源,还可能与水温和水源都有关 水污染情况对蛙卵孵化的影响 对照 甲组中蛙卵的孵化率较低,乙组中蛙卵几乎不孵化,丙组中蛙卵正常孵化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进行。
【详解】(1)由表看出A组与B组实验上存在两点不同①水温,②水源,结果B组孵化率较低,原因可能出在水温,也可能出在水源,还可能与水温和水源都有关。
(2)①该实验探究的问题:生活环境的改变对蛙卵孵化过程的影响,由此做出假设:水污染情况对蛙卵孵化的影响。
②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在甲、乙、丙一组对照实验中,甲、乙是实验组,丙组是对照组。
③预测实验结果:甲组中蛙卵的孵化率较低,乙组中蛙卵几乎不孵化,丙组中蛙卵正常孵化。
【点睛】关键是熟记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方面来切入。
25. A、D 70.0 “合格”等第。从科学性指标来看,该自制温度计结构完整,且刻度标识能实现均匀,符合“优秀”等第。但从准确性指标来看,标度使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为1mm,所以温度计的精确度只能达到2℃,只符合“合格”等第
【详解】[1]温度计的玻璃泡容积越大,在温度变化相同 时,其内部液体体积变化较大;温度计的毛细管越细,在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面变化较大,有利于温度计做的较精密,故为了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则最好选择其中的A和D进行组合搭配。
[2]该自制温度计每毫米代表的温度值为
40℃比0℃高出40℃,则40℃对应刻度比0℃对应,刻度高出的长度值
40℃时的刻度应标注在液柱高度为
[3]“合格”等第。从科学性指标来看,该自制温度计结构完整,且刻度标识能实现均匀,符合“优秀”等第。但从准确性指标来看,标度使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为1mm,所以温度计的精确度只能达到2℃,只符合“合格”等第。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