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寒假练习七年级科学:光的直线传播一、单选题1. 小科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做烛焰投影实验。结果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投影,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的烛焰投影是正立的B.小孔的形状一定是圆形C.蜡烛离小孔越近,烛焰的投影越大D.所处环境越亮,效果越明显2. 某一日,“超级满月”和“月全食”同时在夜空上演。如图甲所示为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图,如图乙为可能看到的月球形状。当天晚上,月球最可能出现的位置、人们可能看到的月球亮面形状分别是( )A.位置①,A形状 B.位置②,B形状C.位置③,A形状 D.位置④,B形状3.(2024七上·宁波期末)如图是月球绕地公转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为月球公转过程所处的四个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处月球被照亮的区域不相同B.农历初七、初八,月球公转至②位置C.月球处于①处时,可能发生日食D.月球经历①→②→③→④→①的时间为27.3日4. 月食一般出现在 ( )A.农历初一左右 B.农历初七左右C.农历十五左右 D.农历二十二左右5.(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有关日食的图,按其发生顺序正确的是( )A.⑥⑤③⑧④①②⑦⑥ B.⑥⑧③⑤④⑦②①⑥C.⑥⑦②①④⑧③⑤⑥ D.⑥①②⑦④⑧③⑤⑥6.如图所示为某一时刻太阳、月球、地球的位置关系。此时地球上的观测者能观测到的天文现象最可能是 ( )A.月全食 B.日全食 C.月偏食 D.日环食7. “金星凌日”是天文学上的一个奇观,它指的是在地球上观察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类似于日食)。如图所示为金星运动时的示意图。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则在该图中,金星的位置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二、填空题8.(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华动手制作简易的针孔相机,他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如图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把针孔照相机靠近国旗进行观察,塑料薄膜光屏上能看到国旗的像,本实验说明 。(2)当旗杆上的国旗缓缓升起时,小华在光屏上看到的像将 运动。(填“向上”“向下”或“不”)9.(2024七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是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小制作——针孔照相机模型:(1)在制作过程中,需将一端用塑料薄膜蒙好的黑圆纸筒插入落片筒中,为了便于更清楚观察像,应在黑圆纸筒的 (填“A”或“B”)端蒙上半透明膜作为光屏。(2)在此照相机前放置一点燃的蜡烛,若往外拉圆纸筒,增大半透明膜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半透明膜上的图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0. 如图所示,射击时,当观察到靶心、准星尖和缺口成一条直线时,扣动扳机才能击中目标,这是根据 原理。11.(2024七上·余姚期末)2023年10月26日(农历九月十二),神舟十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开启了中国太空探索新征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该中心位于东经100.3°、北纬40.97°,即图甲中的 (选填“a”、“b”、“c”、“d”)。(2)该飞船发射时,地球公转位置处于图乙中的 (选填“a”、“b”、“c”、“d”)段。(3)在火箭发射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火箭的 。(4)发射日三天后的月相最接近图丙中的 。12. 传说公元前585年的某一天,当两河流域的米底王国与吕底亚王国的士兵们正在交战时,天空突然黑了下来,白天顿时变成黑夜。交战双方惊恐万分,以为上天怪罪下来,于是马上停战和好。其实这是一种普通的天文现象,叫作 。推测那天应该是农历的 ,此现象发生时,日、地、月三者正好在同一直线上,居中的天体是 。下面五幅图是这种天文现象发生时的完整过程,请按这种现象发生的正确顺序排序: 。13.(2022七上·镇海期末)2022年11月8日上演了一次月全食并“附赠”月掩天王星,小科想观察到月全食需要在图甲中的 区(填“本影”或“半影”)。再过7天月球将运行至图乙中的 (填序号),对应的月相是图丙的 (填序号)。全食阶段月球会遮掩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的天王星,天王星位于图丁中的 (填字母)位置。14.(2021七上·宁波月考)下图中实线表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圆形虚线表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地球以每天约1°的速度在轨道上自西向东运行。当地球从A 运行至B时,月球正好自M1至M2绕地球公转了一周。(1)根据天文观察,月球每24小时在其公转轨道上运行约13.2°。这样,月球完成绕地球一周的周期大约是 天。同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向东移动了 度。(2)地球运行到图中B位置时。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如果在清晨观察天空。从时间先后比较,该月相的出现比太阳升起的时刻要 。(3)当地球先后运行到A与C两个位置时,地球上人们看到的月相都是 ,这段时间间隔被称为 月。15.(2021七上·宁波期末)读“月相成因示意图”,回答问题。(1)“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 胜数。元宵佳节赏月,月球位于图甲中 处,此时宁波地区一轮明月升起的时间是 。(填字母)A.日出时分 B.正午时分 C.傍晚时分 D.子夜时分(2)日全食发生时,月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应在图乙中 (填字母)处。(3)图乙中 B 处的月相为 。三、实验探究题16.(2024七上·义乌月考)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后,小宁同学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探究小孔成像特点。(1)如图所示,小宁用硬纸筒制作“针孔照相机”来探究小孔成像。他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移动内筒改变半透明薄膜离小孔的距离,像的大小会发生改变,于是他测出了小孔到半透明薄膜的距离不同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从数据可以看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薄膜离小孔越远,像越大。根据数据进一步判断:当半透明薄膜距小孔12cm时,像的高度是 cm。(2)小科用一次性杯子和半透明薄膜也做了一个“针孔照相机”。他在一次性杯子的底部用针戳了一个小孔,在杯口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小科在实验室用这个“针孔照相机”来观察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图中观察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或“B”)。(3)为了进一步探究小孔成像的性质,小科可选择的最佳光源是 ____。A.“E”形光源 B.“W”形光源 C.“R”形光源17.(2024七上·杭州月考) 某同学进行了估测太阳直径的实验。他将如图所示的大卡片、小卡片垂直固定在米尺上,其中大卡片上的铝箔纸中间戳有一小孔,小卡片中间画两条相距8毫米的平行线。将大卡片朝向太阳,移动小卡片,直到太阳像的直径刚好等于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测得两卡片间的距离为80厘米。(1) 太阳在小卡片上成像的原理是 。(2) 若大卡片上的小孔为“△”形状,则小卡片上观察到太阳像的形状为 。(3) 数据分析:①已知: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②可以利用比例式:计算太阳的直径约为 km。18.(2024·临平月考) 阅读下面的短文小孔成像北宋科学家沈括也做过精彩的描述,他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 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富所束,亦皆倒垂…”。(如图)(1)“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中的“影”可以用光的 解释;(2) 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 (选填“薄膜“或“小孔”) 进行观察,可以看到 像(描述像的两个特点);(3) 小颖小组同学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 (填“A“或“B”) 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缩小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光屏上像的亮度将 (填“变亮”或“变暗”).(4) 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像的高度h/ cm 1.0 2.0 3.0 4.0 5.0像到小孔的距离s/ cm 2.0 4.0 6.0 8.0 10.0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19. “金星凌日”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天文景观,人们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当 、金星和太阳恰好运行到 时,就会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根据太阳系的结构,能够发生“凌日”现象的还有 星。(2)“金星凌日”与“日食”“月食”形成的原理相同,该原理是 。(3) 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金星只在太阳上留下一个小黑点;而发生“日食”时,月亮却能够遮掉整个太阳,原因是____。(填字母)A.月亮体积比金星大得多 B.金星体积比月亮大得多C.月亮离地球比金星远得多 D.金星离地球比月亮远得多20. 皮影戏是一种使用平面的、关节可动的物品,将其置于光源与半透明幕布(比如白纱布)之间,用以叙说故事的传统表演艺术。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了“自制皮影戏道具”项目化学习活动,利用灯光照射皮影,使其呈现在幕布上,此次活动包括原理探究、项目评价、制作改进三个环节。(1)【原理探究】小组同学利用事先制作好的道具进行了皮影展示,如图甲所示,屏幕上的“投影”均是黑白,形成黑白“投影”所利用的科学原理是 。(2)【项目评价】评价量规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小组同学制定了如下评价量规:自制皮影戏道具评价量规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优秀 合格 待改进皮影效果 可用两种方法改变“投影”大小 无法改变大小装置搭建 内部元件稳定,不会轻易翻转或移动 内部元件较稳定,会翻转或移动 元件会轻易翻转或移动装置外形 外形简约、美观,材料外形轻便不易破损 外形简约,材料轻便但易破损 没有外包装评价量规表格中的“ ”处应该写 。(3) 根据评价量规中的评价指标“皮影效果”,该小组的道具的等级被评价为“优秀”;在幕布固定不动的前提下,结合图乙,你认为该小组同学若想将屏幕中的“投影”变大,所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其中一种)。四、解答题21. 读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月相从新月到满月的过程叫“盈”,从满月到新月的过程叫“亏”。 图中的C→A→B和B→D→C两段日期中,属于“亏”的过程是 。(2)小明说春节看到了月食现象,小强说春节看到了日食现象。他们两人中可信的是 的说法,理由是 。22.(2024七上·海曙期末)2023年3月24日农历闰二月初三晚,我国西南方天空上演一场奇妙的天象——“月掩金星”。如图1为地球上拍摄到的月球遮掩金星的全过程。(1)如图2为发生“月掩金星”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月球与金星的位置分别在 (A.甲与A B.甲与B C.乙与A D.乙与B)(2)本次“月掩金星”的2天前,月相为 ,常发生 现象(选填“月食”或“日食”)。23. 在观察月相时我们发现,月相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却没有变化,月球始终以同一面朝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为什么会这样呢 请你做一做模拟实验。把一枚1元的硬币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币代表月球。在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如图所示)。(1)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 圈。(2)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看不出月球在自己转动,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 的。24.(2023七上·余姚期末)2022年11月8日天宇出现月全食,余姚天气晴好,观测条件甚佳。科学兴趣小组为观测本次月全食做了充分准备并进行了全程观测记录。小组成员查阅资料了解到,月全食主要分五个阶段:①初亏:月球刚接触地球本影;②食既: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③食甚:月球中心与地球本影中心最近;④生光:月球从地球本影冒出的刹那⑤复圆:月球刚好完全离开地球本影本次月全食过程及时刻如图甲所示:小组成员的主要观测记录:月全食是从月球东边进入地球本影开始,至月球西边离开地球本影结束;地球本影在月球上的弧形轮廓模糊,没有平时见到的月相明暗界线清晰;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后,直至全食阶段结束开始生光,始终能看到暗红色的月亮。请根据资料、小组观测记录及你所拥有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月食发生时我国农历日期是今年十月 (选填“初一”或“十五”)。(2)图乙是小组成员观察月食和月相变化过程时绘制的两幅图,其中 (选填“图一”或“图二”)是同学们绘制的月食图,另一幅是月相图。请你说出月相变化过程与月全食过程有哪些不同: (至少说出两点)。(3)本次月全食的全食阶段(即月球全部在地球本影内的时段)经历的时间为 分钟。25.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1)如图甲、乙所示中,反映日食成因的示意图是 。(2)我国境内的西藏、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的部分地区都曾观测到“日环食”奇观,其他地区可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如图丙所示,杭州小明看到的日食过程是____(填字母)。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③① D.③④①②26. 在模拟日食、月食的实验中,老师画了如图所示的图像。(1)如果某些人在地球上观察到日食,这些人应该位于 (填“甲”或“乙”)处,此时月球在 (填“A”“B”或“C”)处。(2)如果某些人在地球上观察到月食,这些人应该位于 (填“甲”或“乙”)处,此时月球在 (填“A”“B”或“C”)处。27. 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图反映日食状况,则按照日全食过程的排序为 ,此图中未反映出的日食类型是 。(2)若该图反映月食状况,则按照月全食过程的排序为 。(3)日全食和月全食的过程 (填“存在”或“不存在”)差异。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将蜡烛移到离小孔远一点的位置,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屏上蜡烛的像将变小,同时像距也变小;实验在较暗的环境进行,像会更清晰。【解答】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物体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B.小孔的形状不一定是圆形的,其它的形状也可以,故B错误;C.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蜡烛离小孔越年像越大,故C正确;D.烛焰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所以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故D错误。故答案为:C。2.【答案】B【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解析】【分析】位置②表示月球在地球的阴影中,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这是月全食的正确位置。同时,B形状表示月球的亮面被遮挡,与月全食时的景象相符。【解答】满月一般出现在农历的十五或十六,因此出现“超级满月”时,大致是农历的十五,此时日地月三者连线成一直线,且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此时月球最可能出现在图中的②位置。月球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月球发亮的部分其实是反射太阳光而发亮的部分,农历的十五,日地月三者连线成一直线,且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A是月相图,为上半月的凸月,B是月食图。故答案为:B。3.【答案】B【知识点】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农历初一,为新月。月食是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地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月球上,这时发生月食现象,在农历十五,为满月。【解答】A、由于月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月球的一半,所以①③两处月球被照亮的区域相同,A错误。B、农历初七、初八为上弦月,月球公转至②位置,B正确。C、月球处于①处时,可能发生月食,C错误。D、月球经历①→②→③→④→①的时间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长度是29.5306天,D错误。故选:B。4.【答案】C【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根据月食形成的原因进行解答。【解答】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故答案为:C。5.【答案】C【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日食开始,月球东边缘刚刚同太阳西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初亏,也就是日食始于西侧。月食开始,月食进入地球的本影是从月球的东侧开始,月食是始于月球的东侧。这主要是月球公转自西向东造成的。日食是当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的现象;月食是当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射向月球的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看不到月球而形成的。月食始于月轮的东侧,终于月轮的西侧,此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日食始于日轮的西侧,终于日轮的东侧,此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解答】日食始于日轮西侧,终于东侧;图中的日轮按发生日全食的先后顺序为⑥⑦②①④⑧③⑤⑥。故答案为:C。6.【答案】B【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地球和月球都是不发光的天体,它们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在背向太阳的一面拖着一条长长的影子;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正好位于或接近同一条直线时,月影就一直延伸到地球表面,被月影扫过的地带和区域,便能看到日食现象;月食形成的原因比较简单,即当月亮运行到地球背着太阳的阴影区域(本影)内时,月亮被地球的阴影所遮掩,这时即发生了月食。【解答】 当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由于月球的遮挡,只会发生日食。图中位置在月球本影里,会看到日全食。如果月球离地球远,会看到日环食,但是几率较小。在本影两侧的地区会看到日偏食。故答案为:B。7.【答案】A【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太阳、金星和地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金星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解答】“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如图,当金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图金星的位置在甲处。故选:A。8.【答案】(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向下【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1)小孔成像中成的是倒立的实,小孔成像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小孔成像现象中光屏上成的是物体的实像,与孔的形状无关;光屏与小孔距离不变的情况下,物距越大,像越小。【解答】(1)把针孔照相机靠近国旗进行观察,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本实验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针孔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这里的 “倒立” 是上下、左右都颠倒。当国旗缓缓升起时,实际物体向上运动,根据针孔相机成像上下颠倒的特点,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会向下运动。9.【答案】(1)A(2)变大【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小增大光屏与小孔白距离,光屏上的像变大。【解答】(1)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2)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体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有关,与小孔与像之间的距离也有关,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故答案为:(1) A;(2)变大。10.【答案】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解答】射击选手步瞄准时,根据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11.【答案】(1)b(2)c(3)机械能(4)D【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月相【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解答】(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东经100.3°、北纬40.97°,这个地理位置在图甲中对应的是点b。(2)神舟十七号在2023年10月26日发射,此时地球公转位置应处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即图乙中的c段。(3)在火箭发射过程中,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被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使火箭能够升空并达到预定轨道。(4)发射日是2023年10月26日(农历九月十二),三天后即为农历九月十五左右,此时月相应为满月。在图丙中,D选项表示的是满月,因此发射日三天后的月相最接近图丙中的D。12.【答案】日食;初一;月球;②④⑤①③【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日食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此时日、地、月三者正好在同一直线上,居中的天体是月球。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据此解答。【解答】 (1)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2)题干中描述的这种普通的天文现象,叫做日食,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此时日、地、月三者正好在同一直线上,居中的天体是月球。(3)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图中天文现象发生的正确顺序排序:②④⑤①③。13.【答案】本影区;4;①;G【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太阳系的组成【解析】【分析】①月食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类型。地球绕着太阳运转,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在背对太阳的方向会产生一条地球的影子,当月球进入地球影子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将看到月全食或月偏食现象。月全食是指月球全部进入地球影子而变暗的现象,月偏食是指月球部分进入地球影子而变暗的现象。②月食发生时,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即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且地球在中间,当天的月相是满月。③新月:农历初一,日地月共直线,月球在中间,可能发生日食;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西边天空西边亮;满月:农历十五十六,日地月共直线,地球在中间,可能发生月食;下弦月:农历廿二廿三,东边天空东边亮。④太阳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解答】①月全食需要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区,月偏食则是进入地球的半影区。②月食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当天的月相是满月,再过七天,月相为下弦月,在图乙中4位置,东边亮,是图丙中的①。③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位置由近至远依次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故而天王星位于G位置。14.【答案】(1)27.3;27.3(2)峨眉月;早(3)新月;朔望【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解析】【分析】(1)一周转过角度为360度,用360除以每天转过角度即得周期。(2) 蛾眉月是农历月底和月初的月相。(3)AC位置三者排成直线,是新月。【解答】(1)360除以13.2度,结果为27.3天。 地球以每天约1°的速度在轨道上自西向东运行,所以一个月球周期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向东移动了27.3度。(2) 地球运行到图中B位置时。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峨眉月, 蛾眉月是农历月底和月初的月相,形状如同眉毛。分为新月蛾眉月和残月蛾眉月。 残月蛾眉月是出现在月末的黎明,出现比太阳升起的时刻要早。(3)太阳地球月亮排成一条直线,月亮在中间形成新月月相。这段时间间隔被称为朔望月。15.【答案】(1)B;C(2)B(3)新月(或朔)【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解析】【分析】月相是指月球的形状在一个月中发生周期性变化;新月发生在农历初一,此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整夜不见月亮;满月发生在农历的十五,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月亮整夜可见。日食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此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月球挡住了太阳,所以地球上的人看不见太阳,以为太阳被吃掉了。【解答】(1)元宵节是农历的正月十五,此时形成的月相是满月,对应的是图中的B选项,满月的月亮从傍晚起清晨落,所以明月升起的时间是傍晚时分;(2)日全食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此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月球挡住了太阳,所以地球上的人看不见太阳,以为太阳被吃掉了。所以选B;(3)B是新月,地球上看不到太阳。16.【答案】(1)6.0(2)A(3)C【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至于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当像离小孔越远,像的大小是变大的。(2)针孔照相机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实像,成在半透明薄膜上。(3)根据小孔成像的性质选择光源的形状。【解答】(1)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像越大,据表格中的数据不难看出,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s=2h;当半透明纸距小孔12cm时,像的高度是6cm。(2)如图,用简易针孔照相机观察窗外景物时,孔对着窗外,光线从小孔直射入“相机”,在半透明薄膜上成倒立的实像,故正确的观察像的方法是A,眼睛紧贴在薄膜上看不清图像。(3)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光源的形状应该是上下不同的,“R”型光源符合题意,故C正确。17.【答案】(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B(3)1.5×106 km【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 (1)(2)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3)根据比例式:分析解答。【解答】 (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2)由于大卡片上的小孔成太阳的实像,所以小卡片上观察到太阳像的形状为圆形,故B符合题意;(3)根据:知太阳的直径约为:。18.【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2)薄膜;倒立、缩小的实像(3)A;变小;变亮(4)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正比【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光线沿直线传播,蜡烛顺时针旋转时,蜡烛各点成的像也顺时针旋转,所以成的像顺时针旋转。(3)算出表格中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可以看出比值是一个定值,由此得出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离成正比;(4)根据像的直径和像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等于物体的直径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列式求解。【解答】(1)由于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小孔所成的像是物体本身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2)易拉罐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实际是利用了小孔成像,人的眼睛对着薄膜进行观察,可以看倒立、缩小的实像。(3)由图知,易拉罐左端为小孔,圆筒从右端插入,为了减小外面光线的影响,看得更清楚,A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根据小孔成像的特点,在物体到小孔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越小,像越小。所以当移动圆筒位置,缩小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时,光屏上像将变小。当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缩小时,相同时间内透过小孔照射到光屏上的光的面积减小,单位面积上的光强增大,也就是光屏上像的亮度变亮。(4)由表格上的数据可知,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求出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距离的比值,可以发现比值是一个定值,所以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正比;19.【答案】(1)地球;同一直线上;水(2)光的直线传播(3)D【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太阳系的组成【解析】【分析】(1)太阳系中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星球运行到同一直线时,根据位置关系,会出现日食、月食或金星凌日的现象。(3)距离相差较大时,体积小的物体在距离较近时,看起来可能会更大。【解答】(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太阳、金星和地球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时,就会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太阳和地球之间还有一个行星是水星,所以能够发生“凌日”现象的还有水星。(2)光的直线传播是金星凌日”与“日食”“月食”形成的原理。(3)金星比太阳小,距离我们也很远,金星与太阳间的距离也很远,所以观察到金星只在太阳上留下一个小黑点,而月球体积虽然更小,但月球离地球较近,所以发生“日食”时,月亮能够遮掉整个太阳。故答案为:D。20.【答案】(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可用一种方法改变“投影”大小(3)将光源靠近物体(合理即可)【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1)没有光线进入眼睛,我们就认为该物体是黑色的,所以当道具挡住光时,我们就看到屏幕上黑色的投影。(2)对比表中信息进行分析即可。(3)由光的直线传播可知,要改变像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距或者像距来实现。【解答】(1)“投影”为黑色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时,光线被道具遮挡,所以屏幕上的“投影”均是黑白,形成黑白“投影”所利用的科学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2)由表中信息可知,无法改变投影大小的评价为待改进,有两种方法改变投影大小的为优秀,则有一种方法可改变投影大小的为合格。(3)形成黑白“投影”所利用的科学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当像距一定时,要增大像的大小,可以通过减小物距来实现,所以可以将光源靠近物体。21.【答案】(1)B→D→C(2)小强;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知识点】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日食一定发生在朔日,即农历初一,日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到地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月球遮挡住,从而产生日食现象。由于月球的公转轨道面和地球的公转轨道面有一个5°左右的夹角,所以日食不是每月都会发生。日食共有三种,即: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解答】(1) 在月相的变化过程中,从新月到满月被称为“盈”,而从满月回到新月则被称为“亏”。观察图中的C→A→B,月亮从新月经过上弦月到达满月,这是一个“盈”的过程。而观察B→D→C,月亮从满月经过下弦月回到新月,这正好是一个“亏”的过程。(2) 小强说春节看到了日食现象更可信。这是因为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而月食则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由于春节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所以春节期间更有可能观察到日食现象,而不是月食。因此,小强的说法更为合理。22.【答案】(1)D(2)新月;日食【知识点】月相【解析】【分析】八大行星按照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关系可分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当月球运行到行星前面时,会将其遮掩起来,这种现象称为“月掩星”。农历初一左右形成的月相为新月,之后形成的是蛾眉月。【解答】(1)据材料“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此时月球位于地球与金星之间,且三者位置呈一直线,因此金星和月球可能位于甲与B位置,B正确。(2)根据材料,本次“月掩金星”发生在农历闰二月初三,当天形成的月相是蛾眉月。“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常发生日食现象。23.【答案】(1)1(2)相同【知识点】月球的概况;阴历与月相的关系【解析】【分析】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月球自转一周和绕地球公转一周所花的时间和方向完全相同。【解答】读图可知,(1)1元硬币代表地球,1角硬币代表月球,月球绕地球一圈时,是一天,地球自转1圈也是一天,因此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1圈;(2)由实验可知,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相同。故答案为:(1)1;(2)相同。24.【答案】(1)十五(2)图二;月相变化经历时间长,月食过程时间短;月食时明暗界面模糊,月相明 暗界面清晰;(新月完全不可见,月全食时月亮不会完全隐没,会出现红月亮;其 它合理情况也可)(3)86【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解析】【分析】月食,又称月蚀,是一种当月球运行进入地球的阴影(阴影又分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时,原本可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有部分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阳光照亮,使得位于地球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普通的月相的天文现象。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月食必定发生在满月的晚上(农历十五、十六、或十七);月食的种类有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不存在月偏食;【解答】(1) 本次月食发生时我国农历日期是今年十月十五;(2)图二是同学绘制的月食图,图二是月相图;请你说出月相变化过程与月全食过程有哪些不同:月相变化经历时间长,月食过程时间短;月食时明暗界面模糊,月相明 暗界面清晰;新月完全不可见,月全食时月亮不会完全隐没,会出现红月亮;其 它合理情况也可;(3)本次月全食的全食阶段(即月球全部在地球本影内的时段)经历的时段是从18时16分到19时42分,一共是86分钟;故答案为:(1)十五(2) 图二;月相变化经历时间长,月食过程时间短;月食时明暗界面模糊,月相明 暗界面清晰;(新月完全不可见,月全食时月亮不会完全隐没,会出现红月亮;其 它合理情况也可)(3) 8625.【答案】(1)甲(2)C【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1)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农历初一,为新月。月食是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地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月球上,这时发生月食现象,在农历十五,为满月。(2)由于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转,所以日食是从太阳的西缘开始到东缘结束。【解答】(1)根据图国甲和图乙可知,图1是月球遮挡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了日食现象;图2中是地球遮挡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出现了月食现象。所以日食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且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2)月球遮挡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了日食现象,一样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所以日食是从太阳的西缘开始到东缘结束。读①、②、③、④四幅图的阴影位置可知,按照日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④-②-③-①,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1)甲;(2)C。26.【答案】(1)甲;B(2)乙;C【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月球围绕着地球旋转,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旋转。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这两种运动所产生的结果。【解答】(1)日食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所以我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太阳;如果有些人在地球上观察到日食,这些人应该位于甲处,此时月球在B处。(2)月食是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向月球的光,所以我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月球;如果某些人在地球上观察到月食,这些人应该位于乙处,此时月球在C处。27.【答案】(1)⑥⑦②①④⑧③⑤⑥;日环食(2)⑥⑤③⑧④①②⑦⑥(3)存在【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月球围绕着地球旋转,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旋转。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这两种运动所产生的结果。【解答】(1)若该图反映日食状况,按照日全食的过程,将各图序号进行排序:⑥⑦②①④⑧③⑤⑥。此图中未反映出的日食类型是日环食。(2)若该图反映月食状况,按照月全食的过程,将各图序号进行排序:⑥⑤③⑧④①②⑦⑥。(3)日全食和月全食的过程存在差异。日食过程中,太阳被月球遮掩的现象是从日轮西缘开始的,东缘结束。而月食过程中,月面先亏损于东缘,后复圆于西缘。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