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监测 九年级科学试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监测 九年级科学试题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监测 九年级科学试题卷
1.(2024九上·长兴期末)按合理膳食要求,每日三餐摄入各类食物构成的膳食大致比例为(  )
A. B.
C. D.
2.(2024九上·长兴期末)根据下表判断,肉类变质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趋势是(  )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6.2 6.3~6.6 >6.7
A.酸性变强 B.酸性变弱 C.酸性不变 D.碱性变弱
3.(2024九上·长兴期末)正常人用餐后,体内血糖会先上升再下降最后趋于平稳,使血糖浓度下降的激素是(  )
A.生长激素 B.肾上腺素 C.甲状腺素 D.胰岛素
4.(2024九上·长兴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酒精用作燃料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5.(2024九上·长兴期末)某番茄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方中含有下列物质,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MgSO4 B.Ca(NO3)2 C.NH4H2PO4 D.K2SO4
6.(2024九上·长兴期末)镉(Cd)是镍铬电池的重要材料,它可以从铜镉渣(主要含有镉、锌、铜等单质)中分离回收,其过程如图,则镉、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锌>铜>镉 B.锌>镉>铜 C.镉>锌>铜 D.镉>铜>锌
7.(2024九上·长兴期末)在①氧化铁;②锌粒;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2024九上·长兴期末)下列物质按氧化物、盐、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氧气、硫酸铜、石灰水 B.二氧化碳、硫酸、食盐水
C.氧化铜、纯碱、煤炭 D.高锰酸钾、烧碱、铁合金
9.(2024九上·长兴期末)将人血永久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图中10移到视野中央,应将涂片向右上方移动
B.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中的结构1
C.图中9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如果图中8的数量低于正常值,则此人可能患有贫血
10.(2024九上·长兴期末)下列情况物体的内能增加且改变内能的方法只是热传递的是(  )
A.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发烫
B.用砂轮磨刀时,刀具发烫
C.冬天用热水袋捂手时,手会感到暖和
D.贮气罐里的气体向外喷泻时,气罐壁的温度变低
11.(2024九上·长兴期末)某同学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酒精浓度 0(清水) 0.25% 1% 10% 20%
每 10秒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 35 45 30 23 死亡
A.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升高
B.酒精浓度对水蚤心率没有影响
C.酒精浓度太高会导致水蚤死亡
D.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降低而降低
12.(2024九上·长兴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食物燃烧时,是将储存在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B.乙图中的塞子弹出,其能量转化与内燃机工作时的压缩冲程相同
C.丙图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只有物质的变化,没有能量的转化
D.丁图氢弹爆炸时释放核能与燃料燃烧释放内能原理相同
13.(2024九上·长兴期末)如图是测量货车质量的地磅示意图,货车的质量可以通过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测出,R0为定值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货车的质量变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
B.货车的质量变大时,定值电阻 R0两端的电压变大
C.货车的质量变大时,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D.将电流表直接换成电压表也能显示货车质量的变化
14.(2024九上·长兴期末)如图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药品需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反应更加充分
B.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C.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空气
D.反应结束后,先停止通氢气、再撤去并熄灭酒精灯
15.(2024九上·长兴期末)如图所示,一根木棒AB在O 点被悬挂起来,AO=OC,在A、C两点分别挂有两个和三个相同的钩码,木棒处于水平平衡。如在木棒的 A、C两点各减少一个同样的钩码,则木棒(  )
A.仍保持平衡 B.绕O点逆时针方向转动
C.绕O点顺时针方向转动 D.平衡被破坏,转动方向不定
16.(2024九上·长兴期末)如图为 SpaceX公司成功用机械臂捕获“星舰”火箭助推器,首次实现发射塔原位回收。火箭下降过程重力势能不断   。火箭助推器在下降过程中其喷射器还在工作这是为了减小其接触机械臂时的   能。
17.(2024九上·长兴期末)根据下列两个科学实验,完成相关填空。
(1)标有“6V、1.5W”的小灯泡,通过它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第一组同学把这样的两只灯泡串联起来,接在8伏的电源两端,则电路的总功率为   。第二组同学把这样的两只灯泡并联起来,接在   伏的电源两端,电路的总功率将和第一组相同。
(2)提纯混有硫酸的硫酸铁溶液,可在该溶液中加入足量   后,过滤。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2024九上·长兴期末)如图人与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单位,其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主要来源于人摄入的食物中   ;其中   可以帮助组织的修复。(均选填图中营养素)
19.(2024九上·长兴期末)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如图),老师告诉小科,这瓶试剂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钠、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该试剂成分,小科进行如下系列实验:
(1)取2毫升该试剂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不变色。则推断试剂不可能是   溶液。
(2)再取2毫升该试剂于试管中,滴入 AgNO3溶液后,根据   的现象,小科确定该试剂是氯化钠溶液。
(3)请列举氯化钠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
20.(2024九上·长兴期末)如图1所示,中国“人造太阳”——大型核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实现1.2亿摄氏度 101秒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世界新纪录。
(1)“东方超环”的反应原理与太阳类似,即通过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
(2)如图2为核电站发电流程图,在核电站的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内能→   →电能。
(3)核电清洁、经济,但一旦发生核泄漏,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核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核燃料或核废料具有   。
21.(2024九上·长兴期末)如图所示,A、B两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中,   (选填“A”或“B”)是动滑轮,在不考虑滑轮重、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时,以0.1m/s 的速度匀速拉动物体 C,物体C与桌面的摩擦力是 60N,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m/s,拉力 F为   N。
22.(2024九上·长兴期末)某同学在比较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时,做了下面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甲、乙实验,说明具有吸水性的固体是   。
(2)取出甲、乙中的培养皿并配制溶液,分别为如图丙、丁,久置于空气中,则两个培养皿中会出现浑浊的溶液是   。
(3)丙、丁处滴加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
23.(2024九上·长兴期末)小科想知道标有“3.8V”字样的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于是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 电源电压保持6伏不变,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Ω1A”。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小科观察到两电表的示数情况是   ,由此判断故障是小灯泡断路。
(3)排除故障后,小科进行了正确操作,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发光情况 很暗 较暗 较亮 亮 很亮
电压 U/伏 1 2 3 3.8 4.5
电流 I/安 0.2 0.22 0.25 0.30 0.34
由表中数据可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瓦。
(4)小科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了各次实验中灯丝的电阻,分析后认为,闭合开关前灯丝的电阻小于 5欧,小科的理由是   。
24.(2024九上·长兴期末)小科学习了碱和盐的性质后,将少量硫酸铜溶液滴入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观察到预期的蓝色絮状沉淀,这是为什么呢
【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放热,使氢氧化铜的溶解度增大。
猜想二:生成的氢氧化铜继续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所示: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科应选择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根据实验结果,猜想一   (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2)若猜想二正确,则C 中“ ”处应填写的现象是   。
(3)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铜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可溶物。小科再次做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时,他应该怎么做才能立即观察到预期的蓝色絮状沉淀 请你写出一种方法:   。
25.(2024九上·长兴期末)某同学在电学实验的复习时,进行了如下的知识梳理:
(1)在利用图甲“测量未知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2)在利用图乙“研究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让小灯泡的温度逐渐升高的操作是:向A端调节滑片使灯泡的亮度逐渐变   。
(3)在利用图乙“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的实验原理是:   。
(4)在利用图丙“研究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中将两个规格不同(阻值不同)的灯泡串联的目的是:   。
26.(2024九上·长兴期末)小科在学习金属活动顺序表时发现,氢排在铜的前面。推测氢气可以置换出铜盐溶液中的铜,但在向硫酸铜溶液中通氢气后没有观察到有金属铜生成,产生了疑问。查阅资料后,重新实验,证明了推测。
【查阅资料】
①石墨含大量气孔,能导电可以作为电极。
②活性氢(用H2 表示)可以在常温下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③电解水时附着在电极上的氢气为活性氢,但一般电极上附着的活性氢极少。
【实验研究】
1.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利用某金属和石墨充当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
2.当石墨电极上有大量气泡出现时,取出石墨电极,立即将其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石墨电极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
3.将红色固体放入稀硫酸中,没有变化,证明氢气可以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实验分析及拓展】
(1)图中石墨电极为   (选填“电极 a”或“电极b”),其电极上产生了活性氢。
(2)请写出活性氢(H2)可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3)小科同学将反应后的金属电极也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电极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能否证明金属电极上也产生了活性氢,为什么    。
27.(2024九上·长兴期末)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快慢,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酵母菌混匀,制成酵母葡萄糖液,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初始浓度值为 44.1g/L。
②取12支试管,等分成A、B两组,在A组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且不密封,同时在B组试管中____,将两组试管同时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
③15分钟后测定葡萄糖浓度值,求平均值,再分别计算有氧、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速率,数据记录如下表。
葡萄糖浓度(g/L) 葡萄糖分解速率 g/(L·分钟)
A 组 33.6 0.7
B组 38.1  
(1)②中空白处的步骤为   。
(2)表中空白格的数值为   。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实验中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
28.(2024九上·长兴期末)安全用电,人人有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是家庭电路示意图。插座与灯泡的连接方式是   联。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测电笔分别插入插座的三个孔中都不发光,则电路故障是   断路。
(2)家用电能表如图2所示。能接入电路中用电器的最大总功率为   W。若家中仅有电饭锅工作,5min内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300次,电饭锅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是   J。
29.(2024九上·长兴期末)人体是一个协调配合、和谐统一的整体。如图为小科同学精心绘制的消化、呼吸、泌尿、内分泌和循环系统间关联的概念图解,其中①②代表气体,③④代表生理过程。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1)吃的早餐主要在消化道中的   处被消化和吸收,后随血液送达组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利用,提供能量。
(2)若体检时发现尿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   (填序号)所示的生理过程异常所致。
(3)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壁、肾小囊内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出结构和功能相   的生物学观点。
30.(2024九上·长兴期末)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 400N的窗玻璃,所用的竖直拉力为 250N,窗玻璃上升的高度为 10m,用时 50s。求:
(1)所做的有用功 W有;
(2)工人所用拉力的功率 P;
(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
31.(2024九上·长兴期末)往100g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8%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分析并计算:
(1)a→b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混合物中的   发生反应。
(2)c点时溶液中溶质是   。
(3)求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32.(2024九上·长兴期末)动能回收是现今电动汽车的节能技术之一,其原理是正常行驶时电机带动车轮转动,车辆前进;制动时(刹车)电机通过差速器使得电机逆向旋转,启动发电功能,并储存到电池中,以减少能源损失和提高能效。XX电动汽车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进行了1天动能回收测试,数据如表2所示。(注:电池包总输出的电能等于消耗电池容量加动能回收的电能)
XX 电动汽车
车重(Kg) 2200 快速充满电时间 2.5h
最大续航里程(Km) 700 电池容量(kW·h) 180
百公里加速时间(s) 4.6 能量利用率 80%
表1
动能回收测试
行驶总路程(Km) 400
电池包总输出(kW·h) 120
动能回收(kW·h) 20
表2
(1)制动时电机将汽车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是   。
(2)动能回收测试当天该电动汽车的平均牵引力为多少 (能量利用率80%)
(3)若路况与动能回收测试相同,该电动汽车一次充满电能否达到其最大续航里程 (通过计算回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
【解答】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①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能提供能量;②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③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④层为奶制品、豆制品,③④层主要提供蛋白质;⑤层为油脂类。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A、肉变质过程中,pH增大,酸性减弱,故A错误;
B、肉变质过程中,pH增大,酸性减弱,故B正确;
C、肉变质过程中,pH增大,酸性减弱,故C错误;
D、肉呈酸性,不是碱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解答】A、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生长发育,A错误。
B、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错误。
C、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作用,C错误。
D、胰岛素能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所以正常人用餐后,体内血糖会先上升再下降最后趋于平稳,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D
【知识点】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的可燃性,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了其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的性质,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根据化肥的分类分析,植物所需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含氮元素的化肥为氮肥,含磷元素的化肥为磷肥,含钾元素的化肥为钾肥,含两种或以上营养元素的为复合肥。
【解答】复合肥是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至少两种的物质,所给物质中NH4H2PO4 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选C。
6.【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铜镉渣(主要含有镉、锌、铜等单质)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得到铜和滤液,说明镉、锌均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镉、锌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镉、锌>氢>铜。向滤液中加入适量锌,反应后得到氯化锌和镉,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镉强,即锌>镉;则镉、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镉>铜。
故答案为:B。
7.【答案】A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锌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氢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与稀盐酸不反应。故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①②③。
故答案为:A。
8.【答案】C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无机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混合物含有不同的物质。
【解答】A、氧气属于单质,硫酸铜属于盐,石灰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硫酸属于酸,食盐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氧化铜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煤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高锰酸钾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烧碱属于碱,铁合金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图示中:1粗准焦螺旋;2细准焦螺旋;3目镜;4转换器;5物镜;6遮光器;7反光镜;8红细胞;9血小板;10白细胞;11血浆。
【解答】A、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示中10的物像偏左下方,向左下方移动涂片,物像会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A错误。
B、人的血型是由8红细胞中所含凝集素的种类决定的,B错误。
C、图中9是血小板,其作用是止血和加速凝血,8红细胞有运输氧的功能,C错误。
D、如果图中8红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或血红蛋白质的数量低于正常值,都有可能患贫血,D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C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热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式。
【解答】 A、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发烫。这是因为压缩气体做功,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气筒壁温度也升高,此过程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而不是单纯的热传递,所以 A 选项不符合要求。
B、用砂轮磨刀时,刀具发烫。这是由于刀具与砂轮之间相互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刀具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并非热传递,所以 B 选项不符合。
C、冬天用热水袋捂手时,手会感到暖和。热水袋温度较高,手的温度较低,热量从热水袋传递到手上,使手的内能增加,这一过程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符合题目中物体内能增加且改变内能的方法只是热传递的要求,所以 C 选项符合。
D、贮气罐里的气体向外喷泻时,气罐壁的温度变低。这是因为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气罐壁的温度也随之变低,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不符合题意,所以 D 选项不符合。
故答案为:C。
11.【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慢。酒精具有麻醉神经系统的作用,酒精还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都有不良影响,长期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解答】由图中可知当酒精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清水)、0.25%、1%、10%、20%,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35、45、30、23、0( 死亡)。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神经系统被完全麻醉而导致心跳停止(心率是0),引起死亡。
故答案为:C。
12.【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食物与营养;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A、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总是由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在转化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B、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有两个冲程发生能量转化,一是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二是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根据光合作用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
D、原子弹是利用裂变的链式反应中能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原理制成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制成的。
【解答】A、食物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
B、乙图中的塞子弹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能量转化与汽油机工作时的做功冲程相同,故B错误;
C、丙图的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质能,故C错误;
D、丁图氢弹爆炸时释放的核能是原子核聚变产生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3.【答案】B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和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阻、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P=UI可知电路总功率的变化;根据电压表的作用判断其示数能否显示质量的变化。
【解答】ABC、由图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当货车的质量变大时,滑片向下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由U=IR知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变大,故A错误,B正确;
由P=UI知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故C错误;
D、将电流表换成电压表,电压表串联电路中,测量电源电压,示数不变,不能测量货车的质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4.【答案】D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解析】【分析】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药品需平铺在试管底部,可以增大受热面积和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空气,防止加热后发生爆炸,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反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通入一段时间的氢气,否则会由于温度过高引起铜再次被氧化,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A
【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杠杆的应用
【解析】【分析】杠杆原来平衡,力臂相同,两边的力不同,说明杠杆的重心不在O点,因为右边受到的力大于左边受到的力,所以杠杆的重心在O点的左侧。设杠杆的重心在D,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杠杆重力和其力臂的乘积;
两边各减少一个相同的钩码,求出两边力和力臂的乘积,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由题知,AO=OC,两边的力不同,说明杠杆的重心不在O点,因为右边受到的力大于左边受到的力,所以杠杆的重心在O点的左侧。
设杠杆的重心在D,一个钩码重为G,如图:
由题意:杠杆原来平衡,则F左AO+G0×OD=F右CO,
2G×AO+G0×OD=3G×CO,
G0×OD=G×CO=G×AO
再各加一个钩码后:
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为G×AO+G0×OD=G×AO+G×AO=2G×AO,
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为2G×CO=2G×AO,
可见,减小钩码后两边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所以杠杆仍平衡。
故答案为:A。
16.【答案】减小;动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解答】火箭下降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不断降低,根据重力势能公式可知,重力势能不断减小。
火箭助推器在下降过程中其喷射器还在工作,会对火箭产生向上的推力,从而使火箭的下降速度减小。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速度减小,动能减小,这样可以减小其接触机械臂时的动能,便于更稳定地被机械臂捕获。
17.【答案】(1)1.6W;4
(2)Fe2O3;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在串联电路中,当各电阻的阻值都相同时,各电阻两端分得的电压也相等,据此求出两只灯泡串联时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图象找出灯泡两端实际电压对应的电流,根据P=UI求出电路的总功率。
(2)提纯混有硫酸的硫酸铁溶液,即除去硫酸,据此结合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1)两灯泡串联时,由于两只灯泡的规格相同,所以两灯泡分得的电压相同,则两只灯泡串联接在U总=8V的电源两端时,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都为4V,
由图象可知,当U=4V时,I=0.2A,
由于串联电路处处电流相等,所以电路电流为0.2A,
电路的总功率:P总=U总I=8V×0.2A=1.6W。
第二组同学把这样的两只灯泡并联起来,那么每只灯泡的功率为0.8w。
根据图可知,当电压为4V时,电流为0.2A,每只灯泡的功率为0.8w。
(2)提纯混有硫酸的硫酸铁溶液,可在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再过滤除去过量的氧化铁,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18.【答案】糖类;蛋白质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类。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 70%)主要来自糖类。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解答】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人摄入食物中的糖类。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所以蛋白质可以帮助组织的修复。
19.【答案】(1)氢氧化钠、碳酸钠
(2)产生白色沉淀
(3)做调味品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酸、碱、盐的鉴别;酸的化学性质;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氯化钠在生活中可以做调味品分析。
【解答】(1)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取2毫升该试剂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则推断该试剂不可能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
(2)再取2毫升该试剂于试管中,滴入AgNO3溶液后,氯化钠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根据产生白色沉淀,小明确定该试剂是氯化钠溶液;
(3)氯化钠在生活中可以做调味品。
20.【答案】(1)核聚变
(2)机械能
(3)放射性
【知识点】核能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核裂变和核聚变。裂变分为两种:可控链式反应和不可控链式反应,前者主要应用在核反应堆中,后者应用在原子弹中;聚变主要应用在氢弹上,太阳内部发生的也是核聚变;
(2)结合流程图,搞清核反应堆、汽轮机、发电机中各自的能量转化情况,便可分析出整体的能量转化过程;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要逆向转化或转移能量,就会消耗其他的能量。
【解答】(1)“东方超环”的反应原理与太阳类似,即通过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
(2)在核反应堆中,核能转化为介质的内能,在汽轮机中内能转化为汽轮机的机械能,在发电机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完成最终的转化;
(3)核电清洁、经济,但一旦发生核泄漏,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核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核燃料或核废料具有放射性。
21.【答案】B;0.3;20
【知识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分析】(1)使用过程中,固定不动的滑轮是定滑轮,滑轮和物体一起移动的是动滑轮;
(2)根据滑轮组装置确定绳子股数,利用v绳=nv物求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3)不考虑滑轮重、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根据求出拉力F。
【解答】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之为定滑轮,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图中滑轮B随物体C一起移动为动滑轮;
由图可知,n=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v绳=nv物=3×0.1m/s=0.3m/s;
不考虑滑轮重、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拉力F为:

22.【答案】(1)NaOH (氢氧化钠)
(2)Ca(OH)2(氢氧化钙)
(3)CO2(二氧化碳)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NaOH固体具有吸水性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钙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固体久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钙固体久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解答】(1)对比甲、乙实验可知,甲中瓶内壁的水雾明显消失了,但乙中瓶内壁的水雾不消失,故说明NaOH固体具有吸水性;
(2)氢氧化钙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取出培养皿并配制溶液,久置于空中,则两个培养皿中会出现浑浊的溶液是氢氧化钙溶液;
(3)氢氧化钠固体久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向其加入稀盐酸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钙固体久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向其加入稀盐酸会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丙、丁处反应产生的气体均为二氧化碳。
23.【答案】(1)
(2)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
(3)1.14
(4)灯泡灯丝电阻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实验中灯泡很暗时灯丝电阻为 5 欧,没有通电时温度更低,所以电阻会更小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小灯泡电功率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开关与小灯泡右接线柱相连;
(2)通过小灯泡不亮,小灯泡断路,电流表没示数,电压表有示数;
(3)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UI可求;
(4)小灯泡的电阻跟温度有关。
【解答】(1)将开关与小灯泡右接线柱相连,如图所示:
(2)由题意可知,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判断故障是小灯泡断路,则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6伏特;
(3)由图表可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U=3.8V,额定电流I=0.30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UI=3.8V×0.3A=1.14W;
(4)闭合开关前灯丝的阻值小于5欧姆,小科的理由是小灯泡灯丝电阻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实验中很暗时灯丝电阻
,没用通电时,温度更低,所以电阻会更小。
24.【答案】(1)AB;不成立
(2)固体消失
(3)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来分析;
(2)根据猜想二的内容来分析;
(3)根据实验中不让氢氧化钠剩余来分析。
【解答】(1)猜想一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放热,使氢氧化铜的溶解度增大,为了验证猜想一,小科应选择A、B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在热水中氢氧化铜不溶解,证明猜想一不成立。故答案为:A、B;不成立;
(2)猜想二是:生成的氢氧化铜继续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C中的现象是固体消失;故答案为:固体消失;
(3)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铜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可溶物。小科再次做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时,他应该避免氢氧化钠溶液剩余或过量,因此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故答案为: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
25.【答案】(1)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2)亮
(3)P=UI
(4)控制通过两灯的电流相同而灯泡两端电压不同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时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
(2)实验中为了让灯丝温度逐渐升高,可以增大小灯泡的电压,增大灯泡的电功率;
(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的实验原理是:P=UI。
(4)探究“电功率跟电压的关系”时,需控制电流相同,电压不同;
【解答】(1)在“测量未知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2)实验中为了让灯丝温度逐渐升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端移动,让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使灯丝由暗变亮;
(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的实验原理是:P=UI。
(4)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故将L1、L2串联是为了保持两灯电流相同,灯泡规格不同,即阻值不同,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灯泡两端电压不同。
26.【答案】(1)电极a
(2);置换反应
(3)不能,若是金属电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金属,能直接置换出铜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解答,①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酸反应生成氢气,②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1)在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氢气。根据图中电源的正负极标识,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图中石墨电极为电极a,其电极上产生了活性氢。
(2)活性氢 (H2) 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所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不能证明金属电极上也产生了活性氢。因为如果金属电极是比铜活泼的金属(如铁、锌等),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些金属可以直接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相应的金属盐溶液,而不一定是因为产生了活性氢才导致电极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
27.【答案】(1)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并密封
(2)0.4
(3)其他条件相同时,酵母菌有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比无氧条件下要快
(4)保持温度恒定,使酶的活性较高,有利于分解葡萄糖;水浴加热受热均匀,有利于分解葡萄糖。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快慢,唯一变量是氧的有无,②取12支试管,等分成A、B两组,在A组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同时,在B组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并密封;
(2)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酵母菌,混匀,制成酵母葡萄糖液,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初始浓度值为44.1克 升-1.A组放在有氧的条件下葡萄糖分解速率为0.7,B组放在无氧的条件下葡萄糖的分解速率为(44.1-38.1)/15=0.4;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酵母菌有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比无氧条件下要快;
(4)实验中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保持温度恒定,使酶的活性较高,有利于分解葡萄糖。
28.【答案】(1)并;保险丝(或火线)
(2)8800;3.6×105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1)插座与灯泡使用时的连接方式是并联;在家庭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时,用试电笔检测,氖管发光的接触的是火线,氖管不发光的接触的是零线;
(3)220V表示电能表的工作电压为220V,5(40)A表示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5A,电能表的额定最大电流为40,利用P=UI计算出他家的电能表能接入用电器的最大总功率;
3000r/(kW h)表示电路中用电器每消耗1kW h电能,5min内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300次,可求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解答】(1)插座与灯泡使用时互不影响,它们的连接方式是并联;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测电笔分别插入插座的三个孔中都不发光,则电路故障是保险丝断路;
(2)220V表示电能表的工作电压为220V,5(40)A表示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5A,电能表的额定最大电流为40A,则电能表能接入用电器的最大总功率:
P最大=UI最大=220V×40A=8800W;
电饭锅消耗的电能:。
29.【答案】(1)小肠
(2)④
(3)适应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③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消化终产物随血液输送到组织细胞后在氧的作用下分解释放能量。
(2)正常情况下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把全部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正常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如果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葡萄糖没有被完全吸收,使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因此“若体检时发现尿中含有葡萄糖”,该结果可能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即④表示的生理过程异常所致。也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3)小肠绒毛壁、肺泡壁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壁及肾小囊内壁的共同特点是都很薄,有利于物质的交换,这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0.【答案】(1)由题意可知,克服窗玻璃的重力做的功即为有用功:
W有=G物h=400N×10m=4000J。
(2)由图可知,该动滑轮有2段绳子,所以拉力方向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10m×2=20m
所以工人所用拉力做的功为:
W总=Fs=250N×20m=5000J,
拉力的功率为:

(3)由机械效率公式可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知识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有用功的公式可计算;
(2)根据功率的公式可计算出拉力的功率;
(3)根据机械效率的公式可计算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31.【答案】(1)硫酸
(2)硫酸钠
(3)设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x
2NaOH+CuSO4=Na2SO4+ Cu(OH)2↓
80 160
100g×8% 100g×x
x=16%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给出的图可知,a→b段为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b→c段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而c点之后氢氧化钠过量,即C点时恰好完全反应,据此结合相关数据求算。
【解答】(1)a→b段为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
(2)b→c段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而c点之后氢氧化钠过量,即c点时恰好完全反应;c点时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钠。
(3) b→c段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而c点之后氢氧化钠过量,即c点时恰好完全反应;
设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x,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y。
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50g-50g)×8%=8g
CuSO4+2NaOH=Na2SO4+Cu(OH)2↓
160 80
100gx 8g
x=16%
答: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16%。
32.【答案】(1)电磁感应现象
(2)J,
(3)sg=s×W容量/(W输出-W回收)=400Km×180kW·h÷(120kW·h-20kW·h)=720Km>700Km, 能达到其最大续航里程.
【知识点】机械效率;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
【解析】【分析】(1)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根据计算。
【解答】(1)制动时电机将汽车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2)J
(3)sg=s×W容量/(W输出-W回收)=400Km×180kW·h÷(120kW·h-20kW·h)=720Km>700Km,
能达到其最大续航里程。
1 / 1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监测 九年级科学试题卷
1.(2024九上·长兴期末)按合理膳食要求,每日三餐摄入各类食物构成的膳食大致比例为(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
【解答】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①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能提供能量;②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③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④层为奶制品、豆制品,③④层主要提供蛋白质;⑤层为油脂类。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2024九上·长兴期末)根据下表判断,肉类变质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趋势是(  )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6.2 6.3~6.6 >6.7
A.酸性变强 B.酸性变弱 C.酸性不变 D.碱性变弱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A、肉变质过程中,pH增大,酸性减弱,故A错误;
B、肉变质过程中,pH增大,酸性减弱,故B正确;
C、肉变质过程中,pH增大,酸性减弱,故C错误;
D、肉呈酸性,不是碱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2024九上·长兴期末)正常人用餐后,体内血糖会先上升再下降最后趋于平稳,使血糖浓度下降的激素是(  )
A.生长激素 B.肾上腺素 C.甲状腺素 D.胰岛素
【答案】D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解答】A、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生长发育,A错误。
B、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错误。
C、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作用,C错误。
D、胰岛素能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所以正常人用餐后,体内血糖会先上升再下降最后趋于平稳,D正确。
故答案为:D。
4.(2024九上·长兴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酒精用作燃料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答案】D
【知识点】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的可燃性,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了其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的性质,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4九上·长兴期末)某番茄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方中含有下列物质,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MgSO4 B.Ca(NO3)2 C.NH4H2PO4 D.K2SO4
【答案】C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根据化肥的分类分析,植物所需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含氮元素的化肥为氮肥,含磷元素的化肥为磷肥,含钾元素的化肥为钾肥,含两种或以上营养元素的为复合肥。
【解答】复合肥是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至少两种的物质,所给物质中NH4H2PO4 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选C。
6.(2024九上·长兴期末)镉(Cd)是镍铬电池的重要材料,它可以从铜镉渣(主要含有镉、锌、铜等单质)中分离回收,其过程如图,则镉、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锌>铜>镉 B.锌>镉>铜 C.镉>锌>铜 D.镉>铜>锌
【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铜镉渣(主要含有镉、锌、铜等单质)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得到铜和滤液,说明镉、锌均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镉、锌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镉、锌>氢>铜。向滤液中加入适量锌,反应后得到氯化锌和镉,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镉强,即锌>镉;则镉、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镉>铜。
故答案为:B。
7.(2024九上·长兴期末)在①氧化铁;②锌粒;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锌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氢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与稀盐酸不反应。故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①②③。
故答案为:A。
8.(2024九上·长兴期末)下列物质按氧化物、盐、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氧气、硫酸铜、石灰水 B.二氧化碳、硫酸、食盐水
C.氧化铜、纯碱、煤炭 D.高锰酸钾、烧碱、铁合金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无机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混合物含有不同的物质。
【解答】A、氧气属于单质,硫酸铜属于盐,石灰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硫酸属于酸,食盐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氧化铜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煤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高锰酸钾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烧碱属于碱,铁合金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2024九上·长兴期末)将人血永久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图中10移到视野中央,应将涂片向右上方移动
B.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中的结构1
C.图中9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如果图中8的数量低于正常值,则此人可能患有贫血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图示中:1粗准焦螺旋;2细准焦螺旋;3目镜;4转换器;5物镜;6遮光器;7反光镜;8红细胞;9血小板;10白细胞;11血浆。
【解答】A、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示中10的物像偏左下方,向左下方移动涂片,物像会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A错误。
B、人的血型是由8红细胞中所含凝集素的种类决定的,B错误。
C、图中9是血小板,其作用是止血和加速凝血,8红细胞有运输氧的功能,C错误。
D、如果图中8红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或血红蛋白质的数量低于正常值,都有可能患贫血,D正确。
故答案为:D。
10.(2024九上·长兴期末)下列情况物体的内能增加且改变内能的方法只是热传递的是(  )
A.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发烫
B.用砂轮磨刀时,刀具发烫
C.冬天用热水袋捂手时,手会感到暖和
D.贮气罐里的气体向外喷泻时,气罐壁的温度变低
【答案】C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热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式。
【解答】 A、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发烫。这是因为压缩气体做功,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气筒壁温度也升高,此过程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而不是单纯的热传递,所以 A 选项不符合要求。
B、用砂轮磨刀时,刀具发烫。这是由于刀具与砂轮之间相互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刀具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并非热传递,所以 B 选项不符合。
C、冬天用热水袋捂手时,手会感到暖和。热水袋温度较高,手的温度较低,热量从热水袋传递到手上,使手的内能增加,这一过程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符合题目中物体内能增加且改变内能的方法只是热传递的要求,所以 C 选项符合。
D、贮气罐里的气体向外喷泻时,气罐壁的温度变低。这是因为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气罐壁的温度也随之变低,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不符合题意,所以 D 选项不符合。
故答案为:C。
11.(2024九上·长兴期末)某同学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酒精浓度 0(清水) 0.25% 1% 10% 20%
每 10秒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 35 45 30 23 死亡
A.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升高
B.酒精浓度对水蚤心率没有影响
C.酒精浓度太高会导致水蚤死亡
D.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降低而降低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慢。酒精具有麻醉神经系统的作用,酒精还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都有不良影响,长期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解答】由图中可知当酒精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清水)、0.25%、1%、10%、20%,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35、45、30、23、0( 死亡)。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神经系统被完全麻醉而导致心跳停止(心率是0),引起死亡。
故答案为:C。
12.(2024九上·长兴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食物燃烧时,是将储存在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B.乙图中的塞子弹出,其能量转化与内燃机工作时的压缩冲程相同
C.丙图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只有物质的变化,没有能量的转化
D.丁图氢弹爆炸时释放核能与燃料燃烧释放内能原理相同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食物与营养;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A、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总是由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在转化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B、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有两个冲程发生能量转化,一是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二是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根据光合作用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
D、原子弹是利用裂变的链式反应中能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原理制成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制成的。
【解答】A、食物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
B、乙图中的塞子弹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能量转化与汽油机工作时的做功冲程相同,故B错误;
C、丙图的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质能,故C错误;
D、丁图氢弹爆炸时释放的核能是原子核聚变产生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3.(2024九上·长兴期末)如图是测量货车质量的地磅示意图,货车的质量可以通过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测出,R0为定值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货车的质量变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
B.货车的质量变大时,定值电阻 R0两端的电压变大
C.货车的质量变大时,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D.将电流表直接换成电压表也能显示货车质量的变化
【答案】B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和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阻、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P=UI可知电路总功率的变化;根据电压表的作用判断其示数能否显示质量的变化。
【解答】ABC、由图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当货车的质量变大时,滑片向下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由U=IR知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变大,故A错误,B正确;
由P=UI知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故C错误;
D、将电流表换成电压表,电压表串联电路中,测量电源电压,示数不变,不能测量货车的质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4.(2024九上·长兴期末)如图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药品需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反应更加充分
B.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C.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空气
D.反应结束后,先停止通氢气、再撤去并熄灭酒精灯
【答案】D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解析】【分析】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药品需平铺在试管底部,可以增大受热面积和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空气,防止加热后发生爆炸,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反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通入一段时间的氢气,否则会由于温度过高引起铜再次被氧化,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24九上·长兴期末)如图所示,一根木棒AB在O 点被悬挂起来,AO=OC,在A、C两点分别挂有两个和三个相同的钩码,木棒处于水平平衡。如在木棒的 A、C两点各减少一个同样的钩码,则木棒(  )
A.仍保持平衡 B.绕O点逆时针方向转动
C.绕O点顺时针方向转动 D.平衡被破坏,转动方向不定
【答案】A
【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杠杆的应用
【解析】【分析】杠杆原来平衡,力臂相同,两边的力不同,说明杠杆的重心不在O点,因为右边受到的力大于左边受到的力,所以杠杆的重心在O点的左侧。设杠杆的重心在D,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杠杆重力和其力臂的乘积;
两边各减少一个相同的钩码,求出两边力和力臂的乘积,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由题知,AO=OC,两边的力不同,说明杠杆的重心不在O点,因为右边受到的力大于左边受到的力,所以杠杆的重心在O点的左侧。
设杠杆的重心在D,一个钩码重为G,如图:
由题意:杠杆原来平衡,则F左AO+G0×OD=F右CO,
2G×AO+G0×OD=3G×CO,
G0×OD=G×CO=G×AO
再各加一个钩码后:
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为G×AO+G0×OD=G×AO+G×AO=2G×AO,
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为2G×CO=2G×AO,
可见,减小钩码后两边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所以杠杆仍平衡。
故答案为:A。
16.(2024九上·长兴期末)如图为 SpaceX公司成功用机械臂捕获“星舰”火箭助推器,首次实现发射塔原位回收。火箭下降过程重力势能不断   。火箭助推器在下降过程中其喷射器还在工作这是为了减小其接触机械臂时的   能。
【答案】减小;动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解答】火箭下降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不断降低,根据重力势能公式可知,重力势能不断减小。
火箭助推器在下降过程中其喷射器还在工作,会对火箭产生向上的推力,从而使火箭的下降速度减小。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速度减小,动能减小,这样可以减小其接触机械臂时的动能,便于更稳定地被机械臂捕获。
17.(2024九上·长兴期末)根据下列两个科学实验,完成相关填空。
(1)标有“6V、1.5W”的小灯泡,通过它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第一组同学把这样的两只灯泡串联起来,接在8伏的电源两端,则电路的总功率为   。第二组同学把这样的两只灯泡并联起来,接在   伏的电源两端,电路的总功率将和第一组相同。
(2)提纯混有硫酸的硫酸铁溶液,可在该溶液中加入足量   后,过滤。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1.6W;4
(2)Fe2O3;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在串联电路中,当各电阻的阻值都相同时,各电阻两端分得的电压也相等,据此求出两只灯泡串联时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图象找出灯泡两端实际电压对应的电流,根据P=UI求出电路的总功率。
(2)提纯混有硫酸的硫酸铁溶液,即除去硫酸,据此结合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1)两灯泡串联时,由于两只灯泡的规格相同,所以两灯泡分得的电压相同,则两只灯泡串联接在U总=8V的电源两端时,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都为4V,
由图象可知,当U=4V时,I=0.2A,
由于串联电路处处电流相等,所以电路电流为0.2A,
电路的总功率:P总=U总I=8V×0.2A=1.6W。
第二组同学把这样的两只灯泡并联起来,那么每只灯泡的功率为0.8w。
根据图可知,当电压为4V时,电流为0.2A,每只灯泡的功率为0.8w。
(2)提纯混有硫酸的硫酸铁溶液,可在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再过滤除去过量的氧化铁,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18.(2024九上·长兴期末)如图人与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单位,其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主要来源于人摄入的食物中   ;其中   可以帮助组织的修复。(均选填图中营养素)
【答案】糖类;蛋白质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类。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 70%)主要来自糖类。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解答】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人摄入食物中的糖类。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所以蛋白质可以帮助组织的修复。
19.(2024九上·长兴期末)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如图),老师告诉小科,这瓶试剂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钠、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该试剂成分,小科进行如下系列实验:
(1)取2毫升该试剂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不变色。则推断试剂不可能是   溶液。
(2)再取2毫升该试剂于试管中,滴入 AgNO3溶液后,根据   的现象,小科确定该试剂是氯化钠溶液。
(3)请列举氯化钠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
【答案】(1)氢氧化钠、碳酸钠
(2)产生白色沉淀
(3)做调味品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酸、碱、盐的鉴别;酸的化学性质;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氯化钠在生活中可以做调味品分析。
【解答】(1)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取2毫升该试剂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则推断该试剂不可能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
(2)再取2毫升该试剂于试管中,滴入AgNO3溶液后,氯化钠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根据产生白色沉淀,小明确定该试剂是氯化钠溶液;
(3)氯化钠在生活中可以做调味品。
20.(2024九上·长兴期末)如图1所示,中国“人造太阳”——大型核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实现1.2亿摄氏度 101秒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世界新纪录。
(1)“东方超环”的反应原理与太阳类似,即通过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
(2)如图2为核电站发电流程图,在核电站的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内能→   →电能。
(3)核电清洁、经济,但一旦发生核泄漏,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核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核燃料或核废料具有   。
【答案】(1)核聚变
(2)机械能
(3)放射性
【知识点】核能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核裂变和核聚变。裂变分为两种:可控链式反应和不可控链式反应,前者主要应用在核反应堆中,后者应用在原子弹中;聚变主要应用在氢弹上,太阳内部发生的也是核聚变;
(2)结合流程图,搞清核反应堆、汽轮机、发电机中各自的能量转化情况,便可分析出整体的能量转化过程;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要逆向转化或转移能量,就会消耗其他的能量。
【解答】(1)“东方超环”的反应原理与太阳类似,即通过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
(2)在核反应堆中,核能转化为介质的内能,在汽轮机中内能转化为汽轮机的机械能,在发电机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完成最终的转化;
(3)核电清洁、经济,但一旦发生核泄漏,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核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核燃料或核废料具有放射性。
21.(2024九上·长兴期末)如图所示,A、B两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中,   (选填“A”或“B”)是动滑轮,在不考虑滑轮重、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时,以0.1m/s 的速度匀速拉动物体 C,物体C与桌面的摩擦力是 60N,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m/s,拉力 F为   N。
【答案】B;0.3;20
【知识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分析】(1)使用过程中,固定不动的滑轮是定滑轮,滑轮和物体一起移动的是动滑轮;
(2)根据滑轮组装置确定绳子股数,利用v绳=nv物求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3)不考虑滑轮重、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根据求出拉力F。
【解答】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之为定滑轮,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图中滑轮B随物体C一起移动为动滑轮;
由图可知,n=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v绳=nv物=3×0.1m/s=0.3m/s;
不考虑滑轮重、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拉力F为:

22.(2024九上·长兴期末)某同学在比较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时,做了下面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甲、乙实验,说明具有吸水性的固体是   。
(2)取出甲、乙中的培养皿并配制溶液,分别为如图丙、丁,久置于空气中,则两个培养皿中会出现浑浊的溶液是   。
(3)丙、丁处滴加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
【答案】(1)NaOH (氢氧化钠)
(2)Ca(OH)2(氢氧化钙)
(3)CO2(二氧化碳)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NaOH固体具有吸水性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钙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固体久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钙固体久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解答】(1)对比甲、乙实验可知,甲中瓶内壁的水雾明显消失了,但乙中瓶内壁的水雾不消失,故说明NaOH固体具有吸水性;
(2)氢氧化钙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取出培养皿并配制溶液,久置于空中,则两个培养皿中会出现浑浊的溶液是氢氧化钙溶液;
(3)氢氧化钠固体久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向其加入稀盐酸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钙固体久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向其加入稀盐酸会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丙、丁处反应产生的气体均为二氧化碳。
23.(2024九上·长兴期末)小科想知道标有“3.8V”字样的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于是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 电源电压保持6伏不变,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Ω1A”。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小科观察到两电表的示数情况是   ,由此判断故障是小灯泡断路。
(3)排除故障后,小科进行了正确操作,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发光情况 很暗 较暗 较亮 亮 很亮
电压 U/伏 1 2 3 3.8 4.5
电流 I/安 0.2 0.22 0.25 0.30 0.34
由表中数据可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瓦。
(4)小科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了各次实验中灯丝的电阻,分析后认为,闭合开关前灯丝的电阻小于 5欧,小科的理由是   。
【答案】(1)
(2)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
(3)1.14
(4)灯泡灯丝电阻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实验中灯泡很暗时灯丝电阻为 5 欧,没有通电时温度更低,所以电阻会更小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小灯泡电功率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开关与小灯泡右接线柱相连;
(2)通过小灯泡不亮,小灯泡断路,电流表没示数,电压表有示数;
(3)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UI可求;
(4)小灯泡的电阻跟温度有关。
【解答】(1)将开关与小灯泡右接线柱相连,如图所示:
(2)由题意可知,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判断故障是小灯泡断路,则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6伏特;
(3)由图表可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U=3.8V,额定电流I=0.30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UI=3.8V×0.3A=1.14W;
(4)闭合开关前灯丝的阻值小于5欧姆,小科的理由是小灯泡灯丝电阻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实验中很暗时灯丝电阻
,没用通电时,温度更低,所以电阻会更小。
24.(2024九上·长兴期末)小科学习了碱和盐的性质后,将少量硫酸铜溶液滴入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观察到预期的蓝色絮状沉淀,这是为什么呢
【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放热,使氢氧化铜的溶解度增大。
猜想二:生成的氢氧化铜继续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所示: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科应选择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根据实验结果,猜想一   (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2)若猜想二正确,则C 中“ ”处应填写的现象是   。
(3)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铜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可溶物。小科再次做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时,他应该怎么做才能立即观察到预期的蓝色絮状沉淀 请你写出一种方法:   。
【答案】(1)AB;不成立
(2)固体消失
(3)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来分析;
(2)根据猜想二的内容来分析;
(3)根据实验中不让氢氧化钠剩余来分析。
【解答】(1)猜想一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放热,使氢氧化铜的溶解度增大,为了验证猜想一,小科应选择A、B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在热水中氢氧化铜不溶解,证明猜想一不成立。故答案为:A、B;不成立;
(2)猜想二是:生成的氢氧化铜继续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C中的现象是固体消失;故答案为:固体消失;
(3)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铜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可溶物。小科再次做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时,他应该避免氢氧化钠溶液剩余或过量,因此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故答案为: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
25.(2024九上·长兴期末)某同学在电学实验的复习时,进行了如下的知识梳理:
(1)在利用图甲“测量未知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2)在利用图乙“研究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让小灯泡的温度逐渐升高的操作是:向A端调节滑片使灯泡的亮度逐渐变   。
(3)在利用图乙“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的实验原理是:   。
(4)在利用图丙“研究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中将两个规格不同(阻值不同)的灯泡串联的目的是:   。
【答案】(1)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2)亮
(3)P=UI
(4)控制通过两灯的电流相同而灯泡两端电压不同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时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
(2)实验中为了让灯丝温度逐渐升高,可以增大小灯泡的电压,增大灯泡的电功率;
(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的实验原理是:P=UI。
(4)探究“电功率跟电压的关系”时,需控制电流相同,电压不同;
【解答】(1)在“测量未知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2)实验中为了让灯丝温度逐渐升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端移动,让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使灯丝由暗变亮;
(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的实验原理是:P=UI。
(4)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故将L1、L2串联是为了保持两灯电流相同,灯泡规格不同,即阻值不同,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灯泡两端电压不同。
26.(2024九上·长兴期末)小科在学习金属活动顺序表时发现,氢排在铜的前面。推测氢气可以置换出铜盐溶液中的铜,但在向硫酸铜溶液中通氢气后没有观察到有金属铜生成,产生了疑问。查阅资料后,重新实验,证明了推测。
【查阅资料】
①石墨含大量气孔,能导电可以作为电极。
②活性氢(用H2 表示)可以在常温下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③电解水时附着在电极上的氢气为活性氢,但一般电极上附着的活性氢极少。
【实验研究】
1.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利用某金属和石墨充当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
2.当石墨电极上有大量气泡出现时,取出石墨电极,立即将其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石墨电极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
3.将红色固体放入稀硫酸中,没有变化,证明氢气可以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实验分析及拓展】
(1)图中石墨电极为   (选填“电极 a”或“电极b”),其电极上产生了活性氢。
(2)请写出活性氢(H2)可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3)小科同学将反应后的金属电极也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电极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能否证明金属电极上也产生了活性氢,为什么    。
【答案】(1)电极a
(2);置换反应
(3)不能,若是金属电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金属,能直接置换出铜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解答,①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酸反应生成氢气,②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1)在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氢气。根据图中电源的正负极标识,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图中石墨电极为电极a,其电极上产生了活性氢。
(2)活性氢 (H2) 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所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不能证明金属电极上也产生了活性氢。因为如果金属电极是比铜活泼的金属(如铁、锌等),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些金属可以直接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相应的金属盐溶液,而不一定是因为产生了活性氢才导致电极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
27.(2024九上·长兴期末)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快慢,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酵母菌混匀,制成酵母葡萄糖液,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初始浓度值为 44.1g/L。
②取12支试管,等分成A、B两组,在A组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且不密封,同时在B组试管中____,将两组试管同时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
③15分钟后测定葡萄糖浓度值,求平均值,再分别计算有氧、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速率,数据记录如下表。
葡萄糖浓度(g/L) 葡萄糖分解速率 g/(L·分钟)
A 组 33.6 0.7
B组 38.1  
(1)②中空白处的步骤为   。
(2)表中空白格的数值为   。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实验中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
【答案】(1)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并密封
(2)0.4
(3)其他条件相同时,酵母菌有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比无氧条件下要快
(4)保持温度恒定,使酶的活性较高,有利于分解葡萄糖;水浴加热受热均匀,有利于分解葡萄糖。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快慢,唯一变量是氧的有无,②取12支试管,等分成A、B两组,在A组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同时,在B组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并密封;
(2)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酵母菌,混匀,制成酵母葡萄糖液,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初始浓度值为44.1克 升-1.A组放在有氧的条件下葡萄糖分解速率为0.7,B组放在无氧的条件下葡萄糖的分解速率为(44.1-38.1)/15=0.4;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酵母菌有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比无氧条件下要快;
(4)实验中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保持温度恒定,使酶的活性较高,有利于分解葡萄糖。
28.(2024九上·长兴期末)安全用电,人人有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是家庭电路示意图。插座与灯泡的连接方式是   联。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测电笔分别插入插座的三个孔中都不发光,则电路故障是   断路。
(2)家用电能表如图2所示。能接入电路中用电器的最大总功率为   W。若家中仅有电饭锅工作,5min内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300次,电饭锅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是   J。
【答案】(1)并;保险丝(或火线)
(2)8800;3.6×105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1)插座与灯泡使用时的连接方式是并联;在家庭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时,用试电笔检测,氖管发光的接触的是火线,氖管不发光的接触的是零线;
(3)220V表示电能表的工作电压为220V,5(40)A表示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5A,电能表的额定最大电流为40,利用P=UI计算出他家的电能表能接入用电器的最大总功率;
3000r/(kW h)表示电路中用电器每消耗1kW h电能,5min内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300次,可求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解答】(1)插座与灯泡使用时互不影响,它们的连接方式是并联;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测电笔分别插入插座的三个孔中都不发光,则电路故障是保险丝断路;
(2)220V表示电能表的工作电压为220V,5(40)A表示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5A,电能表的额定最大电流为40A,则电能表能接入用电器的最大总功率:
P最大=UI最大=220V×40A=8800W;
电饭锅消耗的电能:。
29.(2024九上·长兴期末)人体是一个协调配合、和谐统一的整体。如图为小科同学精心绘制的消化、呼吸、泌尿、内分泌和循环系统间关联的概念图解,其中①②代表气体,③④代表生理过程。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1)吃的早餐主要在消化道中的   处被消化和吸收,后随血液送达组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利用,提供能量。
(2)若体检时发现尿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   (填序号)所示的生理过程异常所致。
(3)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壁、肾小囊内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出结构和功能相   的生物学观点。
【答案】(1)小肠
(2)④
(3)适应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③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消化终产物随血液输送到组织细胞后在氧的作用下分解释放能量。
(2)正常情况下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把全部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正常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如果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葡萄糖没有被完全吸收,使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因此“若体检时发现尿中含有葡萄糖”,该结果可能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即④表示的生理过程异常所致。也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3)小肠绒毛壁、肺泡壁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壁及肾小囊内壁的共同特点是都很薄,有利于物质的交换,这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0.(2024九上·长兴期末)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 400N的窗玻璃,所用的竖直拉力为 250N,窗玻璃上升的高度为 10m,用时 50s。求:
(1)所做的有用功 W有;
(2)工人所用拉力的功率 P;
(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
【答案】(1)由题意可知,克服窗玻璃的重力做的功即为有用功:
W有=G物h=400N×10m=4000J。
(2)由图可知,该动滑轮有2段绳子,所以拉力方向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10m×2=20m
所以工人所用拉力做的功为:
W总=Fs=250N×20m=5000J,
拉力的功率为:

(3)由机械效率公式可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知识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有用功的公式可计算;
(2)根据功率的公式可计算出拉力的功率;
(3)根据机械效率的公式可计算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31.(2024九上·长兴期末)往100g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8%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分析并计算:
(1)a→b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混合物中的   发生反应。
(2)c点时溶液中溶质是   。
(3)求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答案】(1)硫酸
(2)硫酸钠
(3)设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x
2NaOH+CuSO4=Na2SO4+ Cu(OH)2↓
80 160
100g×8% 100g×x
x=16%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给出的图可知,a→b段为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b→c段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而c点之后氢氧化钠过量,即C点时恰好完全反应,据此结合相关数据求算。
【解答】(1)a→b段为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
(2)b→c段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而c点之后氢氧化钠过量,即c点时恰好完全反应;c点时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钠。
(3) b→c段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而c点之后氢氧化钠过量,即c点时恰好完全反应;
设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x,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y。
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50g-50g)×8%=8g
CuSO4+2NaOH=Na2SO4+Cu(OH)2↓
160 80
100gx 8g
x=16%
答: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16%。
32.(2024九上·长兴期末)动能回收是现今电动汽车的节能技术之一,其原理是正常行驶时电机带动车轮转动,车辆前进;制动时(刹车)电机通过差速器使得电机逆向旋转,启动发电功能,并储存到电池中,以减少能源损失和提高能效。XX电动汽车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进行了1天动能回收测试,数据如表2所示。(注:电池包总输出的电能等于消耗电池容量加动能回收的电能)
XX 电动汽车
车重(Kg) 2200 快速充满电时间 2.5h
最大续航里程(Km) 700 电池容量(kW·h) 180
百公里加速时间(s) 4.6 能量利用率 80%
表1
动能回收测试
行驶总路程(Km) 400
电池包总输出(kW·h) 120
动能回收(kW·h) 20
表2
(1)制动时电机将汽车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是   。
(2)动能回收测试当天该电动汽车的平均牵引力为多少 (能量利用率80%)
(3)若路况与动能回收测试相同,该电动汽车一次充满电能否达到其最大续航里程 (通过计算回答)
【答案】(1)电磁感应现象
(2)J,
(3)sg=s×W容量/(W输出-W回收)=400Km×180kW·h÷(120kW·h-20kW·h)=720Km>700Km, 能达到其最大续航里程.
【知识点】机械效率;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
【解析】【分析】(1)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根据计算。
【解答】(1)制动时电机将汽车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2)J
(3)sg=s×W容量/(W输出-W回收)=400Km×180kW·h÷(120kW·h-20kW·h)=720Km>700Km,
能达到其最大续航里程。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