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学习目标】1、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2、生态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3、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课前预习】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条件,________、温度、________、光等都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2.水是所有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水对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没有________就没有生物。3.任何一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例如,大多数生物都通常生活在________的环境中。4.绝大多数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空气,它们需要吸收________,才能分解________,利用其中贮存的________。5.光不仅为生物创造了适于生存的________条件,还提供了取之不尽的________。植物只有利用光才能进行________作用,合成贮存能量的________,供自己和其他生物利用。6.环境中影响生物________和________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以分为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因素。________因素主要包括水、温度、空气和光等,________因素是指同一环境中能够影响某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其他生物。7.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________状,能减少________的散失;绿色肥厚的茎,不仅能贮存大量的________,还能代替叶进行________作用。8.生活在土壤环境中的蚯蚓,体表的________能帮助爬行,体表的________有助于保持湿润、吸收氧气。9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________,甚至气候干旱;而封山禁牧、植树造林可以________水源、改善________质量,维持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10.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通过不断的________和________,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________,称为生态系统。11.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环境包括水、温度、空气、光等,生物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植物,________主要是动物,________主要是细菌和真菌。12.生产者能够通过____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________贮存在有机物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部分。分解者能利用动植物的遗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________,获得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物又能回归到环境中,供________循环利用,所以分解者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________成分。13.生态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构成的有机整体。【课中研学】1.澳大利亚考拉,又称“树袋熊”,白天休息,晚间出来觅食,影响考拉这种生物习性的环境因素是什么?2.日常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环境因素应该是?1.进入黑暗环境中,猫的瞳孔会显著变大,有利于发现猎物,该事例可以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2.干燥的土壤中很难找到蚯蚓,而且土壤比较板结,潮湿的土壤中蚯蚓活动频繁,而且土壤变得比较疏松,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哪种成分?2.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家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哪种常见的生物关系?4.如果人吃的牛肉来自以玉米为饲料的牛,人和玉米分别是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课堂练习】1.下列哪项不是饲养家蚕时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 )A.光照 B.温度 C.湿度 D.通风2.某同学发现一种兰花螳螂,其形态、颜色都与兰花相似,可完美的与环境融为一体。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与兰花螳螂相似的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大树底下好乘凉C.仙人掌的叶蜕变成为刺 D.春风又绿江南岸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不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B.大树底下好乘凉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4.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能够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飞来湖湿地公园 B.森林内所有的树C.农田里所有的生物 D.北江河中所有的鱼5.《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中规定:科学工作者需要将包括粪便在内的所有生活垃圾都带走,进行妥善处理。主要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 B.没有消费者C.分解者很少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6.蚜茧蜂发现七星瓢虫时会靠近并将自己的产卵器插入瓢虫的体内产卵,随着体内幼虫发育,瓢虫腹部会被切开一个出口,幼虫吐丝结茧,瓢虫死亡。蚜茧蜂和七星瓢虫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关系 B.捕食关系C.共生关系 D.竞争关系【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水;空气2.水3.0-45℃4.氧气;有机物;能量5.温度;能量;光合;有机物6.生活;分布;非生物;生物;非生物;生物7.刺;水;水;光合8.刚毛;黏液9水土流失;涵养;空气10.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有机整体1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12.光合;能量;最重要;无机物;生产者;生物1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课中研习】探究点一:1.白天和晚间的不同主要是光照的问题。2.“春兰秋菊”主要是春季和秋季的光照强度不同的影响。南橘北枳,影响此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探究点二:1.说明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2.说明了生物影响环境。探究点三:1.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分解者。2.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圾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3.捕食关系。4.人和玉米分别扮演的角色是消费者、生产者。【课堂练习】1.A;2.C ;3.D;4.A;5.C;6.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