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1节 机械运动一、单选题1. 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左匀速行驶,如图甲所示,当经过一棵树附近时,恰有一个果子从树上自由落下,则车中的人以车为参照物看到果子的运动轨迹是图乙中的( )A.a B.b C.c D.d2. 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在游乐园坐过山车时非常高兴。当选取下面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时,小华同学在过山车上升阶段是静止的 ( )A.地面上的游客 B.小华同学对面静止的过山车C.小华同学所乘坐的过山车 D.天空中飞行的小鸟10.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在0~4 min内,乙同学的速度比甲同学的大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m/sC.乙同学第 4 min 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 240 m12.(2020七上·江北期中)关于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周围的物质都具有能量 B.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C.0℃的冰块没有能量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4.小霞与小方各自骑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大小速度并列前进。如果小霞眼睛盯着小方自行车车轮边缘上某一点,那么她以自己为参照物,看到这一点的运动轨迹是( )A. B.C. D.5.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 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B.2~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8m/sC.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D.5s~7s内,小车做加速运动6.小高山上的速度是,到山顶后又沿原路返回,速度是,则小高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 )A. B. C. D.7.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 )A.斜向上爬升 B.斜向下俯冲 C.竖直向上爬升 D.竖直向下俯冲9.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00米/秒,且保持不变)( ) A.11.5米/秒 B.12米/秒 C.12.5米/秒 D.13米/秒10.甲、乙两球在同一水平面上,用相机在前后不同时刻拍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在拍照过程中两球不发生碰撞,下列关于两球的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甲静止,乙向南运动B.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C.甲、乙都向北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D.甲、乙都向南运动,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12.下图所示是丁丁同学看到两车运动的场景,则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都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D.乙车可能静止,甲车向右运动2. 下列各种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 ( )A.拖拉机在 10 min 内行驶了 2 400 mB.某同学骑自行车,在105 s内行驶了1 000 mC.飞人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百米世界纪录是9.69 sD.载重汽车在城区行驶的限制速度是30 km/h3. 下列物体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火车正在进站B.乘客站在地铁入口的自动扶梯上下行C.雪花在空中下落D.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7. 在匀速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在固定位置给小芳先后拍下甲、乙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据图可判断 ( )A.车向西运动,小芳相对车是静止的B.车向西运动,小芳相对车是运动的C.车向东运动,小芳相对车是静止的D.车向东运动,小芳相对车是运动的14.如图所示为一声速测量装置,铜铃作为声源,甲、乙为声信号采集器,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收,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的绝对值。单位为ms,1s=1000ms。(1)某次实验中,把铜铃放在甲和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显示的示数为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填字母)。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16.在以速度为v的匀速上升的电梯中竖直上抛一小球,电梯内的观察者看到小球经过时间t到达最高点,则地面上的人看到小球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 t(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18.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 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 m/s。三、解答题19.汽车已成为许多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行车安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图所示,有两条机动车道,每车道宽3.6m。一辆长为4.5m,宽1.8m的轿车以54km/h的速度由南向北匀速行驶在左侧机动车道正中间,如图中A所示。此时,一辆长为1.8m的自行车突然从图中C点横穿机动车道,自行车与轿车在南北方向的距离为 ,不考虑轿车和自行车车速和方向变化,以及制动情况,求:(1) 若自行车以6m/s的速度横穿机动车道,则自行车完全通过(从前轮驶入到后轮离开) 两条车道的时间是多少s?(2) 若自行车的前轮与这辆轿车的车尾刚好相撞。则自行车的速度为多少m/s?(3) 自行车车速只有在什么范围内才能避免与这辆轿车相撞?20.(2022七上·镇海期末)汽车燃烧汽油前进,汽油的 能转化为汽车向前运动的 能,近几年电动汽车技术不断成熟,电动汽车是通过 能转化为汽车运动的能量。23.(2024七上·鄞州期末)小宁想研究气泡运动的规律,气泡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做出猜想】猜想一:跟气泡的长度有关;猜想二:跟玻璃管与水平面间的倾角大小有关。【实验过程】在细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个气泡,让玻璃管与水平面间保持不同的倾角,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为了便于研究,她在玻璃管上做出记号A、B,测出气泡经过AB段所需时间。【实验数据】气泡长度约实验序号 倾角/ 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s1 15 22.52 30 14.93 45 12.24 60 13.85 90 19.9(1)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为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气泡的运动快慢随倾角大小的变化规律为: 。(3)老师建议小宁每一个倾角都做3次实验,测出气泡3次经过AB段的时间,再取其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24.(2019七上·嘉兴期中)小明同学想:物体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后滚动的快慢一样吗?他猜想物体滚动的快慢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小明选择下列物品进行实验:一把米尺、一块塑料板、一个小球、同样规格的一只装满水的瓶子和一只空瓶子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塑料板搭成一个倾斜角度较小的斜面。②将米尺横放在这块塑料板上,并握住它。③将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放在斜面上。④移走米尺,同时释放三个物体并观察它们滚动的快慢。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取小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2)下面关于移走米尺的两种方案,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_____(选填“A”或“B”)。A.沿箭头A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B.沿箭头B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3)在步骤④中,要判定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你的观察对象和方法是: 。 26.(2022·椒江期末)如图所示为纸制“竹蜻蜓”,小科为探究影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竹蜻蜓,从4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测出落地的时间,结果记录如表所示:组别 翅身长度/厘米 翅尾长度/厘米 翅身负重 竹蜻蜓下落的时间① 4 4 0 t1② 4 5 0 t2③ 5 4 0 t3④ 4 5 一枚回形针 t4⑤ 4 5 两枚回形针 t5(1)本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写出两种)。(2)小科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进行实验,基于的假设是影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 (填“翅身长度”“翅尾长度”或“翅身负重”)。(3)实验结果发现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若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则t1、t2、t3三者从大到小为 。23. 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运动,关于他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1)丙同学的运动状态是 (填“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2)由图示可判断 同学运动最快,速度为 m/s,合 km/h。(3)开始运动时,甲、乙同学相距 m,图中的A点表示 ;图(a)中6 s末,甲、乙同学相距 m。24. “五一”假期,小丽随父母乘车到杭州探望爷爷和奶奶。他们刚刚进站上了车,小丽侧脸望去,对面的客车上坐着赵老师,在她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可不一会儿,小丽发现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 为参照物。(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动是以 为参照物。(3)这个现象说明: 。(4)小丽换乘的火车长 120 m,匀速通过长360 m的山洞,已知火车行驶速度为 10 m/s,则火车 完全 通过该山洞所用的时间为 。27. 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在0~2s内,物体做 运动;第3 s时,物体处于 状态;在0~4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m。(2)如图乙所示,在 s内,物体处于加速直线运动状态;在2~4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m。28. 如图所示,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 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 1m 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被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80次/min。 则:(1)根据甲的心率为 80次/ min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 s。(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 mm/s.(3)甲的心率比乙的心率 (填“快”或“慢”)。四、解答题32. 小胡的爸爸开着新买的轿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全程限速100 km/h),爸爸突然发现前方100m处有障碍物。小胡的爸爸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8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度前行了24 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 35 m才能停下。(1)假设轿车制动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制动前轿车的速度是多少 是否超速 (2)若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是平时的 4 倍,如果小胡的爸爸酒驾,请通过计算判断轿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33.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求:(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s1。(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3)汽车的速度v。35.高速公路上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来测量汽车速度。某次检测时,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超声波返回信号,用时0.4s,如图所示.第二次发出到接收到返回信号用时0.3s,两次发出信号时间间隔是1s。(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求(1)被测汽车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时,汽车到超声波测速仪的距离S1是多少?(2)被测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距离差S3是多少?(3)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多大?(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