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唐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
八 年 级 历 史 试 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闭卷考试,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2.本次考试实行网阅,请按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选择题请用 2B 铅笔涂卡。其它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卷 I(选择题,共 50 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纸相
应位置。(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它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中国因此被轰出古代,进入
近代,开始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史,产生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它指的是
A.鸦片贸易 B.虎门销烟 C.鸦片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2. 1860 年的 10 月,一位英军中校在日记中写道:“浓烟带来了大量炽热的余烬,
一浪接一浪地涌来,述说和揭露皇家宫苑所遭受的毁灭与惩罚。”他记载的是
A.南京大屠杀 B.火烧圆明园 C.义和团运动 D.黄海大战
3. 右图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据图可知
A.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B.列强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列强勒索了大量赔款
D.列强割占了中国台湾
4. 黄兴回忆道:“我革命的动机,是在少时读太平
天国杂史而起”;章太炎曾赋诗曰:“衡岳无人
地,吾师洪大全”,以表示对太平天国英雄的尊
崇。材料直接体现太平天国运动
A.激励了近代革命者
B.推动了中国政治进步
C.维护了农民阶级权益
D.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5. 从 19 世纪 70 年代起,洋务派开办了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民用企业。这些企业的开办
A.成功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 1 页 (共 8页)
C.培养了近代军事人才 D.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6. 某班同学编写“甲午英魂”主题课本剧,在收集的以下素材中,哪一项不属于该
主题
A.邓世昌英勇殉国 B.徐邦道孤军迎敌
C.丁汝昌自杀殉国 D.关天培虎门战死
7.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是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揭帖。这一揭帖
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觉醒,加强反帝斗争 B.列强侵略加剧,民族矛盾激化
C.清廷腐败,民不聊生 D.民众生活困难,起而反清
8. 大型历史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提到:“20 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
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 20 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下列
关于这一“国耻”表述正确的是
A.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B.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
C.清政府被迫签订了《望厦条约》 D.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9.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当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此联中
“先行者”指的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李大钊
10. 右图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片段,它以时间轴的方
式展现了辛亥革命的主要历程。图中的②应是
A.武昌起义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11. 状元实业家张謇敏锐地觉察出辛亥革命与中国
历史上一切“革命”的本质区别:“孙中山之革命,
则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炯然不同。”这
种“迥然不同”是因为辛亥革命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C.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12. 右侧表格是 1914 年至 1918 年
中国社会变化统计表(部分)。
它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是
A.列强侵华,丧权辱国
B.国家统一,安居乐业
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 2 页 (共 8页)
C.思想解放,生活剧变 D.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13.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
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
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
域的革新运动。上述材料记述的是新文化运动的
A.背景 B.内容 C.意义 D.影响
14. 右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史事中的口号,该史事
A.发生在 1917 年 B.以工人阶级为先锋
C.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D.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5.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
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上面这段话体现的核心
精神是
A.自由 B.平等 C.爱国 D.创新
16. 百年前的 1924 年,国共两党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握手”,极大地推动了中
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二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创建 D.七七事变的爆发
17. 《毛泽东选集》中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
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里的“巨
大的成就”是指
A.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 B.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C.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D.实现全国统一
18. 诵读革命诗词能领略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还能重温历史的峥嵘岁月。下列
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主席挥手向前进,古田会议放光芒。 ②革命雄师会井冈,集中力量更坚强。
③南昌城头枪声响,义军奋起斩魍魉。 ④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19. 右图是近代《大公报》报道的一则重要消息。上面有“日
军于昨晨突占领沈阳,同时占领长春、营口、安东,沈阳
损失重大,长春死伤众多,我军全未抵抗,中央已提抗
议……”等描述。该报纸报道的事件
A.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 3 页 (共 8页)
C.促进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D.标志着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20. 他“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联共抗日,为结束十年内战、
促成国共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
的千古功臣”。“他”是
A.杨靖宇 B.张学良 C.赵登禹 D.李宗仁
21. 下边两幅图片是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搜集到的“火花”(火柴盒贴画 ),它
们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同仇敌忾,抗日救国 B.发展教育,实业兴国
C.打倒列强,统一中国 D.推翻美蒋,和平建国
22. 1946 年 8 月,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说:“一切
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的力量”。此次谈话的背景是
A.重庆谈判的举行 B.政协会议的召开 C.全面内战的爆发 D.战略决战的胜利
23. 下表中的两则民谣直接反映出的解放战争胜败的因素是
国统区民谣 解放区民谣
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
想老蒋,盼老蒋,老蒋来了米面涨! 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
A.战士作战是否英勇 B.人民生活是否困难
C.战术指挥是否得当 D.人民群众是否支持
24. 从“剃发留辫、磕头跪拜、女子缠足”到“剪掉辫子、鞠躬握手、禁止缠足”等一系
列变化属于
A.政治制度的演进 B.科技文化的发展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新式教育的开端
25. 早期的电影只有影像,没有声音,称为无声电影。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
影是 1905 年拍摄的京剧《 》。材料中“《 》”是
A.《白毛女》 B.《定军山》 C.《毕业歌》 D.《渔光曲》
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 4 页 (共 8页)
卷 II(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 10 分)
列强的行径 中国的应对
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派军队进 台湾人民据险反击,清政府派沈葆桢率兵入台。
攻台湾未果。1874 年,日本进 1885 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
攻台湾,后在英美等国调停下,
勒索清政府白银 50 万两撤兵。
19 世纪 60 年代,中亚浩罕国阿 1875 年,清政府任命 ① 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
古柏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并 务。 ① 命刘锦棠入疆,收复了乌鲁木齐及附近地
获俄英两国支持。19 世纪 70 区后挺进南疆。1878 年,清军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
年代,俄国侵占新疆伊犁地区。 的新疆领土。又同俄国谈判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
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
19 世纪中后期,法国侵略越南, 刘永福率黑旗军助越抗法,多次取得胜利,清政府
后将矛头指向中国。1883 年底, 也派兵入越抗法。1885 年,清军在 ② 率领下取得
法国进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 镇南关大捷,扭转战局。最终清政府与法国签订条
法战争爆发。 约。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请填充表格中 ① ② 两处的历史人物,并归纳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精神
品质。(4 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在台湾和新疆建立行省的共同作用是什么?(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从中提炼一个学习主题。(2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 10 分)
《时务报》 《民报》 《青年杂志》封面
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 5 页 (共 8页)
报刊是时代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变革力量。观察上面图片,结
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请把下列三幅刊物的简介填充完整。(3分)
创刊于 1896 年 8 月 9 日的《时务报》,是①____时期宣传维新思想最有力、影
响最广的刊物,也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份杂志。《民报》是②____(组织)的第一份
机关报, 1905 年 11 月 26 日创刊。孙中山先生亲自题写了《民报》发刊词,这也是
他第一次系统阐述三民主义思想及三者的关系。《青年杂志》于 1915 年 9 月 15 日在
上海创刊,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初期主要是宣传③____(内容),反对封建
专制和迷信。这本刊物在当时的中国传播广泛,影响巨大。
(2)“三民主义”的内涵是什么?结合所学,谈谈“三民主义思想”与辛亥革命的
关系。(4 分)
(3)请你以“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为观点,从上述材料蕴含的史实中任选一项
加以论证。(3 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 7分)
材料一 1933 年秋,蒋介石调动 50 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
英勇奋战一年,付出巨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
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究竟一切按“左”倾教条
主义的指挥行事,还是独立自主地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会后,党和红军立刻
呈现全新的面貌,四渡赤水,直入云南,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挥师北上,取得长征的
胜利。 ——金冲及《党的历史上的转折》
材料三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
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
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据材料一回答,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3分)
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 6 页 (共 8页)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 10分)
30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 中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书
材料二 甲午之战,自谓为天朝上国的中国败给了被称为蕞尔小国的日本,暴露出中
国一系列的弊病和问题。在这次决定两国命运的战争之中,日本举国动员打了一场全
面的战争。且不提身处战场之外的中国国民对甲午战事几乎一无所知,就连那些身负
重任的封疆大吏,大多“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更有甚者,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后,中国官员致书日本,要求将被俘获的战舰“广丙”归还,理由是该舰属
于广东水师,而广东水师与这次战役无关。正因如此,梁启超在甲午战后曾经痛心疾
首的说“吾国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
——摘编自刘彦伯《从甲午战败到抗战胜利的历史嬗变》
材料三 抗日战争,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
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
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
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抗日战争的艰苦历程昭示我们,爱国主义是克敌制胜
的强大精神力量,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来、团结起来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
——1995 年《人民日报》社论
(1)材料一中从《马关条约》签订到日本投降,相隔多少年?(2 分)
(2)材料三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日军”和“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
著名战例有哪些?请你各举一例。(2 分)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主要原因。
(4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抗日战争的胜利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2分)
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 7 页 (共 8页)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 13分,含卷面分 3分)
材料一 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
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
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
和格局”。
——摘自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简图(部分)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
可战胜的力量,使革命得到发展。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一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括中国共
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8分,含卷面分 3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填写①处的地点。并回答,1945 年确立的指导思想
是什么?(2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8 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凝
聚人民力量促进革命发展的?举一例说明。(3 分)
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 8 页 (共 8页)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 年 级 历 史 参 考 答 案
选择题,25题,每题 2分,共 50分
1—5 CBAAB 6—10 DBDCA 11—15 CDACC 16—20 BADAB 21—25 ACDCB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0分)
(1) ① 左宗棠(1分) ②冯子材 (1分);精神品质:爱国;英勇;不怕牺牲等
(任意一个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2分) (2)巩固了边疆;加强了
与祖国内地的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的开发等(任意两点,意思相近即
可,每点2分,共4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 (3)近代边疆危机与应对;
边疆危机;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的反抗等。(归纳得当,表述合理即可,2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0分)
①维新变法(戊戌变法)②同盟会 ③民主、科学(3分) (2)民族、民权、民生(3
分);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意思相近即可,
1分)。 (3)示例①:《时务报》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示例②: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推
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
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
门。 示例③: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反对旧道德旧文化,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
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
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考生任选其一进行论证,包含所选史事、基本内涵和作用
即可,3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7分)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意思相近即可,2分) (2)遵义会议;(1分)(1936
年)三军会师(1分) (3)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
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
八年级历史答案 第 1 页
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归纳得当,意思相近即可,3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0分)
(1)50年(2分) (2)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
沙会战;共产党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分别回答,各选其一即可,每个
1分,共2分) (3)甲午战争战败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置国家和民族利益于不
顾;国家意识薄弱,民族意识尚未觉醒等(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2分。若回答
日本举国动员,准备充分亦可酌情给分。) 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全民族抗战;国共
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御敌;中华民族空前觉醒,
全民族爱国热情高涨等。(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2分) (4)树立民族意识;
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等(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2分,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酌
情给分。)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3分)
(1)中共一大召开(1分);国内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
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
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的前提和命运。(任意一点,意思相
近即可,2分)国际意义: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
革命运动的发展等。(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2分。注意:本题包含卷面分3分,
从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等方面综合把握,酌情给分即可。) (2)井冈山(1分);
毛泽东思想(1分) (3)示例①:共产党成立初期:领导工农运动,展现了革命
意志,支持了北伐战争。 示例②国共对峙时期:毛泽东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
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示例③抗日战争中:以
广大群众为基础,开展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日行动。
示例④ 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
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考生任选其一进行说明,
包含史事和结果或作用即可,3分。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八年级历史答案 第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