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龙山共同体期中素养检测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到第2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龙山共同体期中素养检测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到第2章)

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龙山共同体期中素养检测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到第2章)
1.(2024七上·长兴期中)下列常见的警告标志中,表示错误的是(  )
A.当心中毒 B.当心触电
C.当心火灾 D.当心爆炸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分析】当心触电的标志为。
【解答】B是当心电离的标志。‘
故答案为:B。
2.(2024七上·长兴期中)长时间玩手机会影响视力,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以评估学校学生视力变化情况。“视力检查”这一过程相当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测与假设
C.制订计划 D.搜集证据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指定计划、进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与讨论。
【解答】进行视力检查,属于进行实验获得证据的环节。
故答案为:D。
3.(2024七上·长兴期中)小敏在野外采集了4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肾蕨,它是(  )
1a有种子………………P 1b无种子………………2 2a有茎、叶分化………3 2b无茎、叶分化………Q 3a有根…………………R 3b无根…………………S
A.P B.Q C.R D.S
【答案】C
【知识点】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蕨类植物的器官:根、茎、叶,没有种子,用孢子繁殖。
【解答】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没有种子,有根茎叶的分化,所以是R。
故答案为:C。
4.(2024七上·长兴期中)最近,科研人员在云南红河发现距今2.44亿年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将其命名为“长尾红河龙”。下列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其长尾有助于其在浅海游泳 B.用鳃呼吸
C.该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D.其体表有角质鳞片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脊椎动物中,鱼类和两栖类的幼体用鳃呼吸。
【解答】爬行类植物用肺呼吸,属于脊椎动物,体表覆有鳞片或甲,由图可知,长尾红河龙体表有角质鳞片,其尾巴很长,有利于其在浅海游泳。
故答案为:B。
5.(2024七上·长兴期中)小美一家去看油菜花时拍了一张照片(如图所示)。图中两种生物共有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核 B.细胞壁 C.叶绿体 D.液泡
【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中通常还有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
【解答】图中的蜜蜂是动物,油菜花是植物,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共同结构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
故答案为:A。
6.(2024七上·长兴期中)在茂密的森林中,一个潮湿腐烂的树桩上生长着蘑菇、霉菌、苔藓等生物,其内部还有蚂蚁、蜘蛛、鼠妇等多种小动物。这个树桩及其内外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微型的(  )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圈的定义及范围;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解答】生态系统指的是一定范围内所有生物及其周围的环境,可知树桩以及内外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C。
7.(2024七上·长兴期中)同一物体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下列说法中(  )
①“”的测量记录是错误的②五次测量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③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④求平均值记作物体的长度,可以消除误差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
【解答】①21.1mm这个数据与其他数据差异较大,属于错误数据,故①正确;
②读数时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由记录的数据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故②错误;
③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故③正确;
④求平均值记作物体的长度,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A。
8.(2024七上·长兴期中)在科学发展史上,无数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科学家的伟大发现,其中奠定了生物分类学基础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林奈 C.魏格纳 D.张恒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林耐的分类法中没有现在分类法中的科。
【解答】林耐提出了界、门、纲、目、属、种的物种分类法,为生物分类学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B。
9.(2024七上·长兴期中)秋天的西湖边银杏纷飞,蝴蝶轻舞,鸳鸯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生物①依靠孢子繁殖
B.图示生物②属于节肢动物,其体内的骨骼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C.图示生物①②③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图示生物③属于鸟类,卵生,体温不恒定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种子植物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两大类。
【解答】A、①银杏是裸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故A错误;
B、蝴蝶属于节肢动物,蝴蝶的外骨骼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故B错误;
C、三幅图中的动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C正确;
D、鸟类体温恒定,卵生,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2024七上·长兴期中)下列是小科同学测量记录的一些实验数据,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B.加冰可乐的温度为0℃
C.一瓶矿泉水体积 D.一元硬币的直径为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dm=10cm。
【解答】A、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故A不符合题意;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B不符合题意;
C、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00mL,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2024七上·长兴期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科学核心概念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计内径极细,可以使人体体温测量更加精确
B.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散失
C.鸟具有喙,是适于飞翔的主要原因
D.苔藓植物没有根,叶多为单层细胞,通透性良好,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常见的脊椎动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苔藓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
【解答】A、体温计内径较细,在玻璃泡内的水银体积膨胀时,上升的高度更高,刻度间距离较大,测量更精确,故A不符合题意;
B、爬行类动物体表覆有角质鳞片和节肢动物的外骨骼一样,可以减少水分散失,故B不符合题意;
C、鸟类前肢特化成翼,骨骼中空,是利于飞行的主要原因,故C符合题意;
D、苔藓类植物的器官是茎和叶,没有根,叶多为单层细胞,通透性良好,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2024七上·长兴期中)测量金属块体积,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测量水的体积时平视,读数为,测量水和金属块总体积时俯视,读数为,金属块的真实体积将(  )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都有可能
【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金属块的体积=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水的体积。
【解答】俯视刻度,读数时视线在正确刻度的上方,会导致读数偏大,俯视时测得的金属块的体积为6mL,则金属块的实际体积应小于6mL。
故答案为:C。
13.(2024七上·长兴期中)下列符合实验室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应该用酒精灯的焰心给物质加热
B.轻微烫伤时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C.实验后将用过的废水直接倒入水槽中
D.往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伸入试管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使用胶头滴管取液体时,要在空气中将胶头中的气体排出。
【解答】A、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应用外焰加热,故A错误;
B、不小心被烫伤,应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受伤处,故B正确;
C、实验用过的废水中可能含有污染性的物质,不能直接排放,要倒入指定的废液缸中,故C错误;
D、往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应垂直悬空滴加,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4.(2024七上·长兴期中)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的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所示。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的周长(  )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但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曲线的长度不易直接测量,可通过以直代曲法进行测量。
【解答】圆柱体的周长无法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将圆的周长变成直线的长度再进行测量,因为无论用什么来测量都只需要一条线所以无论垂直与否都没有关系,只需在重叠处扎孔后,纸条展开两点间的直线就能表示圆柱的周长,因此该实验没有错误,但测量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故答案为:D。
15.(2024七上·长兴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取用液体
C.测量温度
D.测量硬币直径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倾倒液体时,注意点为:标签向手心,瓶塞要倒放。
【解答】A、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故A错误;
B、倾倒液体时,标签应向手心,故B错误;
C、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要与待测液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故C正确;
D、测量球的直径时,三角尺的直角边应与直刻度尺相切,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2024七上·长兴期中)小科用示数在刻度线以下的体温计依次给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体温,记录数据分别为36.8℃、36.8℃和37.2℃。过后发现全程忘记甩体温计,于是想甩过后全部重测,老师说只需重测一个同学的体温即可。小科应去测谁的体(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甲、乙同学中任何一个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前面有一个缩口,示数只升不降,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解答】甲同学是第一个测的,所以测得的体温是准确的,体温计在没有甩动的情况下,示数只升不降,丙的测量值高于甲的测量值是,说明丙的测量值是准确的,乙的测量值和甲的相同,可以体温和甲相同,也可能比甲更低,所以只需重新测量乙的体温即可。
故答案为:B。
17.(2024七上·长兴期中)下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这5种鱼中只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或可分布在全球水域的分别为(  )
北极海域 热带湖泊 全球分布
A 1号鱼 2号鱼 3号鱼
B 5号鱼 3号鱼 4号鱼
C 3号鱼 4号鱼 2号鱼
D 2号鱼 1号鱼 5号鱼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海水中含盐量较高。
【解答】由图可知,2号对含盐量的忍受能力很强,对低温的忍受程度也很强,所以适宜生活在北极海域。1号与对含盐量的忍受能力较弱,对低温的忍受程度也较弱,所以适宜生活在热带湖泊中。而5号鱼对温度及含盐量的忍受范围较大,所以可分布在全球水域。
故答案为:D。
18.(2024七上·长兴期中)对某珍稀树种的研究发现,该树种体内含有一种可治疗某种癌症的特效成分。要大量提取这种特效成分,最先寻找的植物应该是(  )
A.同目植物 B.同属植物
C.更高等的植物 D.更低等的植物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界、门、纲、目、科、属、种,同一种共同点最多,同一界共同点最少。
【解答】同一属的植物的共同点比同一目的植物共同点更多,所以要大量提取这种特效成分,最先寻找的植物应该是同属植物。
故答案为:B。
19.(2024七上·长兴期中)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如图甲所示,怎样才能使图像变成如图乙所示的像(  )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成的像与物体上下左右颠倒。
【解答】CD、移动玻片,像的位置发生改变,形状不会发生改变,故CD错误;
AB、显微镜中像转动的方向与物体转动的方向相同,因此从甲到乙,应将玻片沿顺时针转动90°,故A正确,B错误。
故答案为:A。
20.(2024七上·长兴期中)有一支只有长度刻度没有温度刻度的温度计,当玻璃泡浸没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时,其液面稳定在处,当玻璃泡浸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其液面稳定在处,现液面稳定在处,此时的温度为(  )
A.20℃ B.5℃ C.25℃ D.30℃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先通过题中数据,计算出液面每升高1cm温度的变化量,再根据液面升高的高度计算此时的温度。
【解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液面在4.0cm处;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此时液面在24.0cm处,即温度升高100℃,液面上升20.0cm,即每液面上升1cm,表示温度升高5℃。此时液面在8.0cm处,与0℃的液面相比,升高了4.0cm,可知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A。
21.(2024七上·长兴期中)图甲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图乙中温度计的读数为   ℃,科学课本的长度是26.10   ,一只打足气的篮球体积约为3   。
【答案】1;;-8;;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分度值指的是测量工具上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最小格的数值。
【解答】图中每1cm被分割成10小格,每1小格为0.1cm,即1mm。
读数时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物体的左侧对应的是5.80cm,右侧对应的是9.30cm,故物体的长度为

图中温度计刻度自下而上逐渐变小,说明温度在0摄氏度以下,分度值为1℃,示数为-8℃。
科学课本的长度比铅笔长一点,约为29.10cm。
篮球的体积约为3立方分米。
22.(2024七上·长兴期中)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一个食物网的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
(2)食物网中蛇和鹰的关系是   和   。
【答案】(1)5;草→鼠→蛇→鹰
(2)捕食;竞争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食物链中包含绿色植物和动物。
(2)有共同食物时,两种生物存在竞争关系。
【解答】(1)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1、草兔鹰;2、草兔狐;3、草鼠狐;4、草鼠鹰;5、草→鼠→蛇→鹰,共5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为:草→鼠→蛇→鹰。
(2)鹰会捕食蛇,所以蛇和鹰的关系是捕食关系;蛇和鹰都以鼠为食,所以还存在竞争关系。
23.(2024七上·长兴期中)西溪湿地湿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近年来越来越多生物到这里“安家”。图甲所示为从广东引进的砂糖橘。
(1)切开砂糖橘(如图乙),流出很多汁水,这些汁水存在于细胞的   中。小明认为砂糖橘属于被子植物,其判断依据是   
(2)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如图丙),也来漩门湾湿地公园安家繁殖,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____
A.收集珍稀动物做标本 B.消灭珍稀动物天敌
C.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D.尽可能多地引入外来物种
【答案】(1)液泡;有果实或种子有果皮包被
(2)C
【知识点】观察细胞;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1)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
(2)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是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式。
【解答】(1)砂糖橘中溢出的汁水是液泡中的细胞液。砂糖橘有果实,即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所以属于被子植物。
(2)A、收集珍稀动物做标本,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故A错误;
B、消灭珍稀动物的天敌,不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故B错误;
C、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故C正确;
D、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4.(2024七上·长兴期中)小科在实验室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三瓶试剂:a.清水,b.0.9%的生理盐水,c.碘液,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填字母)。
(2)小科按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图甲所示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请将操作步骤按合理的顺序排序   。
(3)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看到的物像有些模糊。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乙所示的显微镜中的   (填序号)。
【答案】(1)a、c
(2)③①②④
(3)⑥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在装片上滴加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调焦时,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物距与玻片间的距离,防止物镜压坏玻片。
(3)细准焦螺旋可以使像变清晰。
【解答】(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应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再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清水中,盖好盖玻片后滴加碘液进行染色。
故答案为:a、c。
(2)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应先进行对光,即③;对光结束后,再将玻片固定在载物台上,即①;接着调焦,先将镜筒向下调,眼睛注视物镜和玻片间的距离,即②;最后将玻片向上调整,眼睛注视目镜,观察物像,即④,故顺序为:③①②④。
(3)要使像变清晰,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图乙中的⑥。
25.(2024七上·长兴期中)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图1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2中步骤   (填字母)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2)改进操作后,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图3中图甲所示的物像,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得到图乙所示的物像,则主要操作步骤及顺序是   。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物镜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④适当增大光圈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3)图4表示两种细胞结构的异同,A区域是口腔上皮细胞结构,C区域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重合区域B为这两种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则图中C包含细胞壁和   等细胞结构。
【答案】(1)C
(2)①③④⑤
(3)液泡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该盖玻片时,为了防止出现气泡,应将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与水平面呈45°角,慢慢盖上盖玻片。
(2)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时,一定要先将物像移至视野中间,再转动物镜转化器,不然放大倍数变大,观察范围变小,可能在视野中找不到物像。
(3)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
【解答】(1)图1中周围黑色,中间透明的是气泡,原因是图2中该盖玻片时操作不当。
(2)由图可知,a在视野的右上方,则实际位置在视野的左下方,因此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使a出现在视野中间,即①;接着转动物镜转换器,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即③;视野变暗,适当增大光圈,即④,最后调整细准焦螺旋,使像变清晰,即⑤,故顺序为:①③④⑤。
(3)洋葱表皮细胞中有液泡,而口腔上皮细胞没有,所以C包含细胞壁和液泡。
26.(2024七上·长兴期中)某同学对下图生物进行了观察和记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种植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它所属的植物类群是低等的植物,理由是   。
(2)图中四种植物中,能够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有   。
(3)蕨类植物生活的环境是   。
(4)油松与樱桃相比,最主要不同之处是   。
【答案】(1)衣藻;无根、茎、叶的分化
(2)衣藻、葫芦藓、肾蕨
(3)阴暗处
(4)油松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1)藻类是最低等的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孢子植物分为蕨类、苔藓类和藻类。
(3)孢子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更易繁殖是,所以蕨类通常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
(4)种子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
【解答】(1)衣藻由单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是低等的植物。
(2)葫芦藓属于苔藓类植物,通过孢子繁殖;肾蕨属于蕨类植物,通过孢子繁殖;衣藻属于藻类植物,通过孢子繁殖;油松属于裸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故能够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有:葫芦藓、肾蕨和衣藻。
(3)蕨类植物通过孢子繁殖,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
(4)油松是裸子植物,樱桃是被子植物,最主要的不同是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而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
27.(2024七上·长兴期中)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和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主要指海拔)和遗传(指不同海拔的植株)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m处。
(1)收集数据:要测量第二年秋天   。
(2)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试验结果: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   。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   。
【答案】(1)野菊株高
(2)与10米处的野菊高无明显差异;与原海拔处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1)测量秋天野菊的高度进行对比,分析影响因素。
(2)若只和环境有关,则环境相同时,所以野菊株高相近;若与环境无关,则环境相同,野菊株高不同,与原株高无明显差异。
【解答】(1)实验通过测量野菊植株的高度变化来反映环境对野菊株高的影响,所以测量的是第二年秋天野菊株高。
(2)如果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则同在10m处,即环境因素相同,则来自于不同位置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
如果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则移栽前后,野菊的株高没有明显差异。
28.(2024七上·长兴期中)在观察蜗牛实验时,小科进行了下列活动。
(1)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观察,需要借助   (仪器名称)来观察蜗牛。
(2)在探究蜗牛是否有视觉时,小科先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再用黑纸片遮在它上面,使其身体的一半处于阴暗中,观察是否都爬向阴暗处。根据小科的实验操作,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填字母)。
(3)用改进方法测量蜗牛爬行路程时,需要增加的一种工具是____(填字母)。
A.米尺 B.细棉线 C.显微镜 D.放大镜
(4)为了让蜗牛爬得更快,对着蜗牛呐喊加油,这种做法是否会对蜗牛的爬行产生影响 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答案】(1)放大镜
(2)C
(3)B
(4)不会,因为蜗牛没有听觉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1)需借助放大镜观察蜗牛的结构。
(2)实验 变量是光照,所以应将蜗牛一半头部,即眼睛部位盖住。
(3)测量曲线的长度常采用以曲代直的方式进行测量。
(4)蜗牛听不到声音。
【解答】(1)观察蜗牛的结构,使用放大镜就可以。
(2)眼睛是感受光线的位置,所以要探究蜗牛是否有视觉,应将蜗牛一半眼睛作遮光处理。
故答案为:C。
(3)蜗牛的爬行路线可能是曲线,所以测量蜗牛爬行的路程时,可以用棉线模拟路径,拉直后用刻度尺测量路程大小。
故答案为:B。
(4)蜗牛没有听觉,所以对蜗牛喊加油,并不会对蜗牛的爬行造成影响。
29.(2024七上·长兴期中)有同学说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究竟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某兴趣小组采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成熟樱桃番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浸泡溶液及时间 其他条件 保存时间 变质个数
甲 樱桃番茄50个 2L蒸馏水,2h 相同 10天 40个
乙 樱桃番茄50个 ①,2h 10天 8个
(1)表格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2)该实验设计中,每组样品都选用50个樱桃番茄,原因是   。
(3)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2L柚子皮提取液
(2)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3)柚子皮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实验的变量是柚子皮提取液,为了控制变量,应与水的体积相同,也为2L。
(2)数量太小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3)由表中数据可知,柚子皮提取液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解答】(1)实验想要探究的是柚子皮提取液是否有明显的杀菌效果,所以应在乙组实验中加入2L柚子皮提取液。
(2)樱桃番茄的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性规律,每组需选用一定数量的樱桃番茄。
(3)由表中数据可知,浸泡过柚子皮提取液的樱桃番茄变质的个数更少,可知柚子皮提取液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30.(2024七上·长兴期中)现阶段流感病毒极易传播,医生会利用温度计测量病人体温。
(1)某病人按照正确操作测量体温后,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的读数是   ℃。由于疏忽,另一病人直接用此温度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量后体温计的示数与之前相同,则该病人的体温   (填“一定”“一定不”或“可能”)与体温计示数相等。
(2)科技小组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乙所示,此温度计的测温物体是   (填“瓶内气体”或“管内外的水”);若气温升高,则水柱的高度h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为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应选择体积更   的塑料瓶。
【答案】(1)37.8;可能
(2)瓶内气体;变小;大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体温计前段有一个缩口,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不会下降,所以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图中体温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解答】(1)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示数为37.8℃。体温计没有甩动时,刻度只会上升不会下降,另一个病人的示数和前面相同,则这个病人的体温可能也是37.8℃,也可能低于37.8℃。
(2)图乙中简易体温计上方的A相当于玻璃泡,内装有空气,所以是利用瓶内气体作为测温物体的。当气温升高时,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将管内液体向外压,则水柱的高度将变小。为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即温度变化量相同时,管内水柱高度变化量更大,则应选择体积更大的塑料瓶,瓶内气体更多,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总体积变化较大。
31.(2024七上·长兴期中)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一些“本领”。如水滴落在荷叶上会顺着荷叶表面滚落,这一现象称为荷叶“自洁效应”。同学们收集资料并开展项目化学习,探究荷叶“自洁效应”的原因。
(1)任务一:探究荷叶表面物质与荷叶“自洁效应”的关系。
[查阅资料]荷叶表面有一层蜡质,不溶于水但能够溶于物质甲。
[实验设计]将一片荷叶从中间切开,分为A、B两个区域,处理方法及结果如表所示。区域A起   作用。
区域A 区域B
处理方法 清水浸泡,5分钟后取出并擦干 物质甲浸泡,5分钟后取出并擦干
分别滴加清水,观察水滴在叶面上的状态
实验结果 水凝聚成球状水滴 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实验结论:   。
(3)任务二:进一步探究荷叶表皮结构与荷叶“自洁效应”的关系。
[收集资料]触摸荷叶表面,略感粗糙。进一步制作荷叶横切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荷叶上表皮有凸起,这些结构可以支撑水滴。
[实验设计]将一片荷叶从中间切开,分为A、B两个区域,区域A用刀片将荷叶表面凸起刮去,区域B表面不做处理。观察到的现象应是   。
(4)任务三:寻找身边的“自洁效应”。
[启示应用]基于仿生学,荷叶“自洁效应”在生产、生活多领域广泛应用。根据图分析防油不粘锅是如何模拟荷叶“自洁效应”的: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对照
(2)荷叶表面蜡质有利于荷叶的“自洁效应”
(3)区域A上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区域B上水凝聚成球状水滴
(4)锅底有涂层模拟荷叶表面的蜡质,不吸水(或微凸结构模拟荷叶表皮的微小凸起,当杂质落在表面时,随着水珠的滚动被带离合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做作特殊处理的是实验组。
(2)分析表中数据,水滴形状不同,说明叶表面蜡质对荷叶的“自洁效应”有影响。
(3)荷叶表面凸起对荷叶的“自洁效应”有影响,所以被破坏后,“自洁效应”变差。
(4)不粘锅通过模拟荷叶结构获得“自洁效应”。
【解答】(1)区域B不作任何处理,作用是对照。
(2)由表中信息可知,用甲浸泡,荷叶表面的蜡质被溶解,水滴呈半球水滴状,而对照组水滴呈球状,说明叶表面蜡质有利于荷叶的“自洁效应”。
(3)区域A用刀片将荷叶表面凸起刮去,则“自洁效应”受影响,所以将观察到的现象为:A区域上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区域B上水凝聚成球状水滴。
(4)不粘锅锅底的涂层和微凸结构都在模拟荷叶的结构,使锅具有“自洁效应”。
32.(2024七上·长兴期中)同学们想测量某品牌粉笔的体积大小,利用两支相同的粉笔、细针、量筒等器材,分小组继续进行下列探究。
(1)甲组同学首先将量筒放在   桌面上,然后向量筒中加适量的水,体积记为,适量的要求是   。然后将粉笔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得总体积为,这样测得的粉笔体积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因为   。
(2)乙组同学用凡士林涂抹整个粉笔外表(凡士林可有效地阻止粉笔吸水,且涂抹的凡士林很薄,体积可忽略不计),但实验时出现了如图乙所示情况。涂抹了凡士林的粉笔漂浮在水面上。为测出涂抹凡士林的粉笔体积,下一步操作:   。
(3)乙组同学将涂抹凡士林的粉笔全部浸没水中后,俯视读取示数,这样测量出的粉笔体积会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4)丙组同学观察发现粉笔吸水后体积几乎不膨胀,另取一量筒倒入适量的水,测得体积为,将甲组实验中已经吸足水的粉笔投入量筒中,再测得总体积为,丙组同学测得粉笔体积为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下同)。
(5)丙组同学还想进一步知道一支粉笔能吸收多少体积的水,经过与甲组同学的讨论,利用他们两组测得的实验数据,最终计算出了该粉笔的吸水量为   。
【答案】(1)水平;将粉笔放入量筒时,水能浸没粉笔,且水位不会超过量筒的量程;偏小(选填“偏大”或“偏小”);粉笔会吸水
(2)用细针向下压涂有凡士林的粉笔,使粉笔完全浸没在水中,用排水法测出其体积
(3)偏大
(4)
(5)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粉笔吸水,水和粉笔的总体积偏小,所以测得的粉笔的体积偏小。
(2)粉笔的密度,较小,在水中会漂浮,可以用体积可以忽略不计的细针将粉笔按入水中。
(3)俯视会把数读大。
(4)粉笔的体积=水和粉笔的总体积-水的体积。
(5)粉笔的吸水量等于甲中加入水的体积和粉笔的总体积之和减去甲中测得的水和粉笔的总体积。
【解答】(1)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时,应将量筒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实验采用排水法测量粉笔的体积,要求量筒中的水能将粉笔浸没,同时水和粉笔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即量程。
甲中粉笔浸没在水中,但因为粉笔会吸水,会导致测得的粉笔和水的总体积偏小,在测得的粉笔的体积偏小。
(2)要将粉笔浸没才能求出准确体积,所以可以用一根细针将粉笔向下压,直至粉笔浸没,再用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计算出粉笔的体积。
(3)俯视读数,视线在正确刻度线的上方,会导致测得的总体积偏大,所以测得的粉笔的体积偏大。
(4)粉笔已吸足水,放入水中后不再吸水,总体积为,水的体积为,则粉笔的体积为。
(5)甲中水的体积为,粉笔的体积为,则粉笔不吸水的话,总体积为,而此时总体积为,则粉笔的吸水量为。
1 / 1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龙山共同体期中素养检测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到第2章)
1.(2024七上·长兴期中)下列常见的警告标志中,表示错误的是(  )
A.当心中毒 B.当心触电
C.当心火灾 D.当心爆炸
2.(2024七上·长兴期中)长时间玩手机会影响视力,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以评估学校学生视力变化情况。“视力检查”这一过程相当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测与假设
C.制订计划 D.搜集证据
3.(2024七上·长兴期中)小敏在野外采集了4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肾蕨,它是(  )
1a有种子………………P 1b无种子………………2 2a有茎、叶分化………3 2b无茎、叶分化………Q 3a有根…………………R 3b无根…………………S
A.P B.Q C.R D.S
4.(2024七上·长兴期中)最近,科研人员在云南红河发现距今2.44亿年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将其命名为“长尾红河龙”。下列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其长尾有助于其在浅海游泳 B.用鳃呼吸
C.该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D.其体表有角质鳞片
5.(2024七上·长兴期中)小美一家去看油菜花时拍了一张照片(如图所示)。图中两种生物共有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核 B.细胞壁 C.叶绿体 D.液泡
6.(2024七上·长兴期中)在茂密的森林中,一个潮湿腐烂的树桩上生长着蘑菇、霉菌、苔藓等生物,其内部还有蚂蚁、蜘蛛、鼠妇等多种小动物。这个树桩及其内外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微型的(  )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7.(2024七上·长兴期中)同一物体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下列说法中(  )
①“”的测量记录是错误的②五次测量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③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④求平均值记作物体的长度,可以消除误差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8.(2024七上·长兴期中)在科学发展史上,无数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科学家的伟大发现,其中奠定了生物分类学基础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林奈 C.魏格纳 D.张恒
9.(2024七上·长兴期中)秋天的西湖边银杏纷飞,蝴蝶轻舞,鸳鸯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生物①依靠孢子繁殖
B.图示生物②属于节肢动物,其体内的骨骼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C.图示生物①②③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图示生物③属于鸟类,卵生,体温不恒定
10.(2024七上·长兴期中)下列是小科同学测量记录的一些实验数据,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B.加冰可乐的温度为0℃
C.一瓶矿泉水体积 D.一元硬币的直径为
11.(2024七上·长兴期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科学核心概念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计内径极细,可以使人体体温测量更加精确
B.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散失
C.鸟具有喙,是适于飞翔的主要原因
D.苔藓植物没有根,叶多为单层细胞,通透性良好,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
12.(2024七上·长兴期中)测量金属块体积,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测量水的体积时平视,读数为,测量水和金属块总体积时俯视,读数为,金属块的真实体积将(  )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都有可能
13.(2024七上·长兴期中)下列符合实验室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应该用酒精灯的焰心给物质加热
B.轻微烫伤时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C.实验后将用过的废水直接倒入水槽中
D.往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伸入试管
14.(2024七上·长兴期中)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的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所示。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的周长(  )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但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15.(2024七上·长兴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取用液体
C.测量温度
D.测量硬币直径
16.(2024七上·长兴期中)小科用示数在刻度线以下的体温计依次给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体温,记录数据分别为36.8℃、36.8℃和37.2℃。过后发现全程忘记甩体温计,于是想甩过后全部重测,老师说只需重测一个同学的体温即可。小科应去测谁的体(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甲、乙同学中任何一个
17.(2024七上·长兴期中)下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这5种鱼中只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或可分布在全球水域的分别为(  )
北极海域 热带湖泊 全球分布
A 1号鱼 2号鱼 3号鱼
B 5号鱼 3号鱼 4号鱼
C 3号鱼 4号鱼 2号鱼
D 2号鱼 1号鱼 5号鱼
A.A B.B C.C D.D
18.(2024七上·长兴期中)对某珍稀树种的研究发现,该树种体内含有一种可治疗某种癌症的特效成分。要大量提取这种特效成分,最先寻找的植物应该是(  )
A.同目植物 B.同属植物
C.更高等的植物 D.更低等的植物
19.(2024七上·长兴期中)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如图甲所示,怎样才能使图像变成如图乙所示的像(  )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20.(2024七上·长兴期中)有一支只有长度刻度没有温度刻度的温度计,当玻璃泡浸没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时,其液面稳定在处,当玻璃泡浸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其液面稳定在处,现液面稳定在处,此时的温度为(  )
A.20℃ B.5℃ C.25℃ D.30℃
21.(2024七上·长兴期中)图甲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图乙中温度计的读数为   ℃,科学课本的长度是26.10   ,一只打足气的篮球体积约为3   。
22.(2024七上·长兴期中)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一个食物网的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
(2)食物网中蛇和鹰的关系是   和   。
23.(2024七上·长兴期中)西溪湿地湿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近年来越来越多生物到这里“安家”。图甲所示为从广东引进的砂糖橘。
(1)切开砂糖橘(如图乙),流出很多汁水,这些汁水存在于细胞的   中。小明认为砂糖橘属于被子植物,其判断依据是   
(2)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如图丙),也来漩门湾湿地公园安家繁殖,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____
A.收集珍稀动物做标本 B.消灭珍稀动物天敌
C.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D.尽可能多地引入外来物种
24.(2024七上·长兴期中)小科在实验室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三瓶试剂:a.清水,b.0.9%的生理盐水,c.碘液,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填字母)。
(2)小科按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图甲所示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请将操作步骤按合理的顺序排序   。
(3)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看到的物像有些模糊。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乙所示的显微镜中的   (填序号)。
25.(2024七上·长兴期中)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图1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2中步骤   (填字母)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2)改进操作后,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图3中图甲所示的物像,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得到图乙所示的物像,则主要操作步骤及顺序是   。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物镜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④适当增大光圈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3)图4表示两种细胞结构的异同,A区域是口腔上皮细胞结构,C区域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重合区域B为这两种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则图中C包含细胞壁和   等细胞结构。
26.(2024七上·长兴期中)某同学对下图生物进行了观察和记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种植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它所属的植物类群是低等的植物,理由是   。
(2)图中四种植物中,能够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有   。
(3)蕨类植物生活的环境是   。
(4)油松与樱桃相比,最主要不同之处是   。
27.(2024七上·长兴期中)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和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主要指海拔)和遗传(指不同海拔的植株)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m处。
(1)收集数据:要测量第二年秋天   。
(2)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试验结果: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   。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   。
28.(2024七上·长兴期中)在观察蜗牛实验时,小科进行了下列活动。
(1)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观察,需要借助   (仪器名称)来观察蜗牛。
(2)在探究蜗牛是否有视觉时,小科先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再用黑纸片遮在它上面,使其身体的一半处于阴暗中,观察是否都爬向阴暗处。根据小科的实验操作,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填字母)。
(3)用改进方法测量蜗牛爬行路程时,需要增加的一种工具是____(填字母)。
A.米尺 B.细棉线 C.显微镜 D.放大镜
(4)为了让蜗牛爬得更快,对着蜗牛呐喊加油,这种做法是否会对蜗牛的爬行产生影响 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29.(2024七上·长兴期中)有同学说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究竟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某兴趣小组采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成熟樱桃番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浸泡溶液及时间 其他条件 保存时间 变质个数
甲 樱桃番茄50个 2L蒸馏水,2h 相同 10天 40个
乙 樱桃番茄50个 ①,2h 10天 8个
(1)表格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2)该实验设计中,每组样品都选用50个樱桃番茄,原因是   。
(3)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0.(2024七上·长兴期中)现阶段流感病毒极易传播,医生会利用温度计测量病人体温。
(1)某病人按照正确操作测量体温后,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的读数是   ℃。由于疏忽,另一病人直接用此温度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量后体温计的示数与之前相同,则该病人的体温   (填“一定”“一定不”或“可能”)与体温计示数相等。
(2)科技小组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乙所示,此温度计的测温物体是   (填“瓶内气体”或“管内外的水”);若气温升高,则水柱的高度h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为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应选择体积更   的塑料瓶。
31.(2024七上·长兴期中)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一些“本领”。如水滴落在荷叶上会顺着荷叶表面滚落,这一现象称为荷叶“自洁效应”。同学们收集资料并开展项目化学习,探究荷叶“自洁效应”的原因。
(1)任务一:探究荷叶表面物质与荷叶“自洁效应”的关系。
[查阅资料]荷叶表面有一层蜡质,不溶于水但能够溶于物质甲。
[实验设计]将一片荷叶从中间切开,分为A、B两个区域,处理方法及结果如表所示。区域A起   作用。
区域A 区域B
处理方法 清水浸泡,5分钟后取出并擦干 物质甲浸泡,5分钟后取出并擦干
分别滴加清水,观察水滴在叶面上的状态
实验结果 水凝聚成球状水滴 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实验结论:   。
(3)任务二:进一步探究荷叶表皮结构与荷叶“自洁效应”的关系。
[收集资料]触摸荷叶表面,略感粗糙。进一步制作荷叶横切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荷叶上表皮有凸起,这些结构可以支撑水滴。
[实验设计]将一片荷叶从中间切开,分为A、B两个区域,区域A用刀片将荷叶表面凸起刮去,区域B表面不做处理。观察到的现象应是   。
(4)任务三:寻找身边的“自洁效应”。
[启示应用]基于仿生学,荷叶“自洁效应”在生产、生活多领域广泛应用。根据图分析防油不粘锅是如何模拟荷叶“自洁效应”的:   (写出一条即可)。
32.(2024七上·长兴期中)同学们想测量某品牌粉笔的体积大小,利用两支相同的粉笔、细针、量筒等器材,分小组继续进行下列探究。
(1)甲组同学首先将量筒放在   桌面上,然后向量筒中加适量的水,体积记为,适量的要求是   。然后将粉笔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得总体积为,这样测得的粉笔体积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因为   。
(2)乙组同学用凡士林涂抹整个粉笔外表(凡士林可有效地阻止粉笔吸水,且涂抹的凡士林很薄,体积可忽略不计),但实验时出现了如图乙所示情况。涂抹了凡士林的粉笔漂浮在水面上。为测出涂抹凡士林的粉笔体积,下一步操作:   。
(3)乙组同学将涂抹凡士林的粉笔全部浸没水中后,俯视读取示数,这样测量出的粉笔体积会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4)丙组同学观察发现粉笔吸水后体积几乎不膨胀,另取一量筒倒入适量的水,测得体积为,将甲组实验中已经吸足水的粉笔投入量筒中,再测得总体积为,丙组同学测得粉笔体积为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下同)。
(5)丙组同学还想进一步知道一支粉笔能吸收多少体积的水,经过与甲组同学的讨论,利用他们两组测得的实验数据,最终计算出了该粉笔的吸水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分析】当心触电的标志为。
【解答】B是当心电离的标志。‘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指定计划、进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与讨论。
【解答】进行视力检查,属于进行实验获得证据的环节。
故答案为:D。
3.【答案】C
【知识点】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蕨类植物的器官:根、茎、叶,没有种子,用孢子繁殖。
【解答】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没有种子,有根茎叶的分化,所以是R。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脊椎动物中,鱼类和两栖类的幼体用鳃呼吸。
【解答】爬行类植物用肺呼吸,属于脊椎动物,体表覆有鳞片或甲,由图可知,长尾红河龙体表有角质鳞片,其尾巴很长,有利于其在浅海游泳。
故答案为:B。
5.【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中通常还有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
【解答】图中的蜜蜂是动物,油菜花是植物,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共同结构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
故答案为:A。
6.【答案】C
【知识点】生物圈的定义及范围;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解答】生态系统指的是一定范围内所有生物及其周围的环境,可知树桩以及内外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C。
7.【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
【解答】①21.1mm这个数据与其他数据差异较大,属于错误数据,故①正确;
②读数时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由记录的数据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故②错误;
③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故③正确;
④求平均值记作物体的长度,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A。
8.【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林耐的分类法中没有现在分类法中的科。
【解答】林耐提出了界、门、纲、目、属、种的物种分类法,为生物分类学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B。
9.【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种子植物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两大类。
【解答】A、①银杏是裸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故A错误;
B、蝴蝶属于节肢动物,蝴蝶的外骨骼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故B错误;
C、三幅图中的动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C正确;
D、鸟类体温恒定,卵生,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dm=10cm。
【解答】A、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故A不符合题意;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B不符合题意;
C、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00mL,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常见的脊椎动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苔藓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
【解答】A、体温计内径较细,在玻璃泡内的水银体积膨胀时,上升的高度更高,刻度间距离较大,测量更精确,故A不符合题意;
B、爬行类动物体表覆有角质鳞片和节肢动物的外骨骼一样,可以减少水分散失,故B不符合题意;
C、鸟类前肢特化成翼,骨骼中空,是利于飞行的主要原因,故C符合题意;
D、苔藓类植物的器官是茎和叶,没有根,叶多为单层细胞,通透性良好,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金属块的体积=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水的体积。
【解答】俯视刻度,读数时视线在正确刻度的上方,会导致读数偏大,俯视时测得的金属块的体积为6mL,则金属块的实际体积应小于6mL。
故答案为:C。
13.【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使用胶头滴管取液体时,要在空气中将胶头中的气体排出。
【解答】A、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应用外焰加热,故A错误;
B、不小心被烫伤,应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受伤处,故B正确;
C、实验用过的废水中可能含有污染性的物质,不能直接排放,要倒入指定的废液缸中,故C错误;
D、往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应垂直悬空滴加,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4.【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曲线的长度不易直接测量,可通过以直代曲法进行测量。
【解答】圆柱体的周长无法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将圆的周长变成直线的长度再进行测量,因为无论用什么来测量都只需要一条线所以无论垂直与否都没有关系,只需在重叠处扎孔后,纸条展开两点间的直线就能表示圆柱的周长,因此该实验没有错误,但测量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故答案为:D。
15.【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倾倒液体时,注意点为:标签向手心,瓶塞要倒放。
【解答】A、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故A错误;
B、倾倒液体时,标签应向手心,故B错误;
C、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要与待测液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故C正确;
D、测量球的直径时,三角尺的直角边应与直刻度尺相切,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前面有一个缩口,示数只升不降,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解答】甲同学是第一个测的,所以测得的体温是准确的,体温计在没有甩动的情况下,示数只升不降,丙的测量值高于甲的测量值是,说明丙的测量值是准确的,乙的测量值和甲的相同,可以体温和甲相同,也可能比甲更低,所以只需重新测量乙的体温即可。
故答案为:B。
17.【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海水中含盐量较高。
【解答】由图可知,2号对含盐量的忍受能力很强,对低温的忍受程度也很强,所以适宜生活在北极海域。1号与对含盐量的忍受能力较弱,对低温的忍受程度也较弱,所以适宜生活在热带湖泊中。而5号鱼对温度及含盐量的忍受范围较大,所以可分布在全球水域。
故答案为:D。
18.【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界、门、纲、目、科、属、种,同一种共同点最多,同一界共同点最少。
【解答】同一属的植物的共同点比同一目的植物共同点更多,所以要大量提取这种特效成分,最先寻找的植物应该是同属植物。
故答案为:B。
19.【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成的像与物体上下左右颠倒。
【解答】CD、移动玻片,像的位置发生改变,形状不会发生改变,故CD错误;
AB、显微镜中像转动的方向与物体转动的方向相同,因此从甲到乙,应将玻片沿顺时针转动90°,故A正确,B错误。
故答案为:A。
20.【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先通过题中数据,计算出液面每升高1cm温度的变化量,再根据液面升高的高度计算此时的温度。
【解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液面在4.0cm处;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此时液面在24.0cm处,即温度升高100℃,液面上升20.0cm,即每液面上升1cm,表示温度升高5℃。此时液面在8.0cm处,与0℃的液面相比,升高了4.0cm,可知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A。
21.【答案】1;;-8;;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分度值指的是测量工具上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最小格的数值。
【解答】图中每1cm被分割成10小格,每1小格为0.1cm,即1mm。
读数时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物体的左侧对应的是5.80cm,右侧对应的是9.30cm,故物体的长度为

图中温度计刻度自下而上逐渐变小,说明温度在0摄氏度以下,分度值为1℃,示数为-8℃。
科学课本的长度比铅笔长一点,约为29.10cm。
篮球的体积约为3立方分米。
22.【答案】(1)5;草→鼠→蛇→鹰
(2)捕食;竞争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食物链中包含绿色植物和动物。
(2)有共同食物时,两种生物存在竞争关系。
【解答】(1)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1、草兔鹰;2、草兔狐;3、草鼠狐;4、草鼠鹰;5、草→鼠→蛇→鹰,共5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为:草→鼠→蛇→鹰。
(2)鹰会捕食蛇,所以蛇和鹰的关系是捕食关系;蛇和鹰都以鼠为食,所以还存在竞争关系。
23.【答案】(1)液泡;有果实或种子有果皮包被
(2)C
【知识点】观察细胞;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1)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
(2)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是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式。
【解答】(1)砂糖橘中溢出的汁水是液泡中的细胞液。砂糖橘有果实,即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所以属于被子植物。
(2)A、收集珍稀动物做标本,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故A错误;
B、消灭珍稀动物的天敌,不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故B错误;
C、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故C正确;
D、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4.【答案】(1)a、c
(2)③①②④
(3)⑥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在装片上滴加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调焦时,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物距与玻片间的距离,防止物镜压坏玻片。
(3)细准焦螺旋可以使像变清晰。
【解答】(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应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再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清水中,盖好盖玻片后滴加碘液进行染色。
故答案为:a、c。
(2)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应先进行对光,即③;对光结束后,再将玻片固定在载物台上,即①;接着调焦,先将镜筒向下调,眼睛注视物镜和玻片间的距离,即②;最后将玻片向上调整,眼睛注视目镜,观察物像,即④,故顺序为:③①②④。
(3)要使像变清晰,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图乙中的⑥。
25.【答案】(1)C
(2)①③④⑤
(3)液泡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该盖玻片时,为了防止出现气泡,应将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与水平面呈45°角,慢慢盖上盖玻片。
(2)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时,一定要先将物像移至视野中间,再转动物镜转化器,不然放大倍数变大,观察范围变小,可能在视野中找不到物像。
(3)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
【解答】(1)图1中周围黑色,中间透明的是气泡,原因是图2中该盖玻片时操作不当。
(2)由图可知,a在视野的右上方,则实际位置在视野的左下方,因此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使a出现在视野中间,即①;接着转动物镜转换器,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即③;视野变暗,适当增大光圈,即④,最后调整细准焦螺旋,使像变清晰,即⑤,故顺序为:①③④⑤。
(3)洋葱表皮细胞中有液泡,而口腔上皮细胞没有,所以C包含细胞壁和液泡。
26.【答案】(1)衣藻;无根、茎、叶的分化
(2)衣藻、葫芦藓、肾蕨
(3)阴暗处
(4)油松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1)藻类是最低等的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孢子植物分为蕨类、苔藓类和藻类。
(3)孢子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更易繁殖是,所以蕨类通常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
(4)种子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
【解答】(1)衣藻由单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是低等的植物。
(2)葫芦藓属于苔藓类植物,通过孢子繁殖;肾蕨属于蕨类植物,通过孢子繁殖;衣藻属于藻类植物,通过孢子繁殖;油松属于裸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故能够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有:葫芦藓、肾蕨和衣藻。
(3)蕨类植物通过孢子繁殖,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
(4)油松是裸子植物,樱桃是被子植物,最主要的不同是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而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
27.【答案】(1)野菊株高
(2)与10米处的野菊高无明显差异;与原海拔处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1)测量秋天野菊的高度进行对比,分析影响因素。
(2)若只和环境有关,则环境相同时,所以野菊株高相近;若与环境无关,则环境相同,野菊株高不同,与原株高无明显差异。
【解答】(1)实验通过测量野菊植株的高度变化来反映环境对野菊株高的影响,所以测量的是第二年秋天野菊株高。
(2)如果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则同在10m处,即环境因素相同,则来自于不同位置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
如果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则移栽前后,野菊的株高没有明显差异。
28.【答案】(1)放大镜
(2)C
(3)B
(4)不会,因为蜗牛没有听觉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1)需借助放大镜观察蜗牛的结构。
(2)实验 变量是光照,所以应将蜗牛一半头部,即眼睛部位盖住。
(3)测量曲线的长度常采用以曲代直的方式进行测量。
(4)蜗牛听不到声音。
【解答】(1)观察蜗牛的结构,使用放大镜就可以。
(2)眼睛是感受光线的位置,所以要探究蜗牛是否有视觉,应将蜗牛一半眼睛作遮光处理。
故答案为:C。
(3)蜗牛的爬行路线可能是曲线,所以测量蜗牛爬行的路程时,可以用棉线模拟路径,拉直后用刻度尺测量路程大小。
故答案为:B。
(4)蜗牛没有听觉,所以对蜗牛喊加油,并不会对蜗牛的爬行造成影响。
29.【答案】(1)2L柚子皮提取液
(2)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3)柚子皮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实验的变量是柚子皮提取液,为了控制变量,应与水的体积相同,也为2L。
(2)数量太小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3)由表中数据可知,柚子皮提取液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解答】(1)实验想要探究的是柚子皮提取液是否有明显的杀菌效果,所以应在乙组实验中加入2L柚子皮提取液。
(2)樱桃番茄的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性规律,每组需选用一定数量的樱桃番茄。
(3)由表中数据可知,浸泡过柚子皮提取液的樱桃番茄变质的个数更少,可知柚子皮提取液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30.【答案】(1)37.8;可能
(2)瓶内气体;变小;大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体温计前段有一个缩口,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不会下降,所以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图中体温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解答】(1)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示数为37.8℃。体温计没有甩动时,刻度只会上升不会下降,另一个病人的示数和前面相同,则这个病人的体温可能也是37.8℃,也可能低于37.8℃。
(2)图乙中简易体温计上方的A相当于玻璃泡,内装有空气,所以是利用瓶内气体作为测温物体的。当气温升高时,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将管内液体向外压,则水柱的高度将变小。为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即温度变化量相同时,管内水柱高度变化量更大,则应选择体积更大的塑料瓶,瓶内气体更多,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总体积变化较大。
31.【答案】(1)对照
(2)荷叶表面蜡质有利于荷叶的“自洁效应”
(3)区域A上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区域B上水凝聚成球状水滴
(4)锅底有涂层模拟荷叶表面的蜡质,不吸水(或微凸结构模拟荷叶表皮的微小凸起,当杂质落在表面时,随着水珠的滚动被带离合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做作特殊处理的是实验组。
(2)分析表中数据,水滴形状不同,说明叶表面蜡质对荷叶的“自洁效应”有影响。
(3)荷叶表面凸起对荷叶的“自洁效应”有影响,所以被破坏后,“自洁效应”变差。
(4)不粘锅通过模拟荷叶结构获得“自洁效应”。
【解答】(1)区域B不作任何处理,作用是对照。
(2)由表中信息可知,用甲浸泡,荷叶表面的蜡质被溶解,水滴呈半球水滴状,而对照组水滴呈球状,说明叶表面蜡质有利于荷叶的“自洁效应”。
(3)区域A用刀片将荷叶表面凸起刮去,则“自洁效应”受影响,所以将观察到的现象为:A区域上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区域B上水凝聚成球状水滴。
(4)不粘锅锅底的涂层和微凸结构都在模拟荷叶的结构,使锅具有“自洁效应”。
32.【答案】(1)水平;将粉笔放入量筒时,水能浸没粉笔,且水位不会超过量筒的量程;偏小(选填“偏大”或“偏小”);粉笔会吸水
(2)用细针向下压涂有凡士林的粉笔,使粉笔完全浸没在水中,用排水法测出其体积
(3)偏大
(4)
(5)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粉笔吸水,水和粉笔的总体积偏小,所以测得的粉笔的体积偏小。
(2)粉笔的密度,较小,在水中会漂浮,可以用体积可以忽略不计的细针将粉笔按入水中。
(3)俯视会把数读大。
(4)粉笔的体积=水和粉笔的总体积-水的体积。
(5)粉笔的吸水量等于甲中加入水的体积和粉笔的总体积之和减去甲中测得的水和粉笔的总体积。
【解答】(1)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时,应将量筒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实验采用排水法测量粉笔的体积,要求量筒中的水能将粉笔浸没,同时水和粉笔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即量程。
甲中粉笔浸没在水中,但因为粉笔会吸水,会导致测得的粉笔和水的总体积偏小,在测得的粉笔的体积偏小。
(2)要将粉笔浸没才能求出准确体积,所以可以用一根细针将粉笔向下压,直至粉笔浸没,再用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计算出粉笔的体积。
(3)俯视读数,视线在正确刻度线的上方,会导致测得的总体积偏大,所以测得的粉笔的体积偏大。
(4)粉笔已吸足水,放入水中后不再吸水,总体积为,水的体积为,则粉笔的体积为。
(5)甲中水的体积为,粉笔的体积为,则粉笔不吸水的话,总体积为,而此时总体积为,则粉笔的吸水量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