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_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7课_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国历史》课程教案
编 号:22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
第十二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 第27课 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授课时间 第 16 周 星期 4 第 1、2 节 课时 2
教学课型 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
教学目的要求: 素质目标(含育人目标) :
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知识目标(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
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
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难点: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式: 固定座位课堂+传统的讲授式。 2.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式、 启发式、 案例分析法。 3.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设施设备的使用。
教学设计:通过“两个凡是”的讨论引入新课,讲解重点: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由此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节课讲解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与推进。在伟大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我国进行了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了从沿海经济特区到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逐步完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逐步加强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最后总结课程,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含复习上节内容、引入新课、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启发思维、互动教学、
教学总结等) 新课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合作探究】“两个凡是”是指什么? 你觉得这个思想会带来何种影响? 1977年2月7日,“两个凡是”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两个凡是”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 【合作探究】该如何扭转这种错误? 2.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文章《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师强调】重点内容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时间、地点:1978年12月 北京 内容:(1)思想路线:由“左”倾错误改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政治路线:由“阶级斗争为纲”改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3)组织路线:由“左”思想指导下中央领导人改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材料分析】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开放,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平反冤假错案 刘少奇“叛徒、内奸、工贼”的“三顶帽子”被摘掉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方面代表一万多人参加了追悼大会。曾经扣在他头上的所有罪名在历史的熔炉中被焚为灰烬,这桩共和国历史上的最大的冤案得到了平反。 186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及其思想,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55万名右派被改正;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300多万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2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两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被解救。 【合作探究】思考历史意义 从此,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合作探究】经济好起来了吗?该如何让经济好转起来?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归公社所有,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一: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我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材料二: “一些农民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农民碗里盛的是地瓜面和红萝卜樱子混煮面,霉烂的地瓜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合作探究】分析材料中 小岗村做出了什么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他们这样做的实质是什么?“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么做有什么风险?自负盈亏 【教师介绍】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实施:1)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2)发展: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 (4)结果: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教师提问】城市经济呢?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合作探究】 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对外开放即打开国门,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 。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材料二: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合作探究】材料提到的对外开放,建经济特区是指? 经济特区“特”是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也不是像香港、澳门是“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它仍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只是在经济活动中给予优惠政策。 1980年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合作探究】 为什么在这里兴办经济特区? 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地处沿海,交通便利;著名侨乡,有利于吸引侨资。 1984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广东期间目睹经济特区发展成就后,为深圳特区题词: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湛江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又扩展到环渤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和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三、“一国两制”的提出 【合作探究】1.“一国两制”方针是谁、何时提出的? 2.“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是什么? 3.“一国两制”方针最初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 4.“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实施了吗?你觉得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什么? 【教师讲述】“一国两制”的提出 1981年9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概念(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在实践中首先被运用到港澳回归祖国问题上。 四、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合作探究】1.旧中国的外交状况如何?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朝着什么方向进行了调整? 3.根据国家形势变化,中国的外交政策呈现什么特点? 4.中日、中美、中苏分别是何时建交的?你觉得建交成功的关键在于什么? 【教师讲述】中国外交得到全方位发展,一个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初步形成。到1992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达154个。
讨论、思考题、作业: 思考:P180学习探究
参考资料: 视频:《南方谈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与推进,真切的感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他人的优点,帮助自己提高,对于通过历史来指引个人发展,教师还需多做引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