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学科期中试卷(1-2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学科期中试卷(1-2章)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学科期中试卷(1-2章)
一、选择题(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4七上·海曙期中) 科学来自生活实践,又高于生活。要正确地进入科学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科学能解决所有问题
B.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学好书本知识即可
C.科学发现源于观察,只需留心观察即能学好科学
D.科学需在已积累的知识上,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 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是要观察和发现,大胆质疑,认真实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得出科学结论。
【解答】 A、科学研究要从小处入手,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平时多做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科学能解决所有问题,故A错误;
B、对书本知识我们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但不是盲目地崇拜,要敢于质疑,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验证其科学性,故B错误;
C、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的规律;只留心观察,不能学好科学,故C错误;
D、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是科学智慧的结晶,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4七上·海曙期中)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大雁何时南飞
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哪种颜色月季花好看
D.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否受温度影响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大雁何时南飞 , 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否受温度影响, 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哪种颜色月季花好看,没有科学研究价值,不属于科学问题。
故选C。
3.(2024七上·海曙期中) 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
A.法拉第发明了白炽电灯 B.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及贡献分析。
【解答】 A、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电灯,故A错误;
B、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故B正确;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C正确;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4.(2024七上·海曙期中)实验操作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关注环保、安全等问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 根据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废弃药品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 A.取用粉末状固体,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送到试管底,然后竖直试管,故A正确;
B.加热试管中液体时,要用外焰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B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C错误;
D.废弃药品,不能直接倒入水池进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2024七上·海曙期中) 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表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宁波夏天的气温高达 38℃
B.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80厘米
C.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千克
D.我们上课的教室体积约为20立方米
【答案】D
【知识点】估测;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对温度、长度、质量和体积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缙云夏天的气温高达38℃,在正常范围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80厘米,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千克,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我们上课的教室体积约为20立方米不符合实际情况,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2024七上·海曙期中) 某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得液体的体积为34毫升,则实际液体的体积是(  )
A.大于34毫升 B.等于34毫升
C.小于 34毫升 D.无法判断
【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筒读数时,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而俯视则会导致读数偏大。
【解答】 因为量筒读数时,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而俯视则会导致读数偏大。如果仰视读得液体的体积为34毫升,则实际液体的体积比34毫升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2024七上·海曙期中)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的计算式正确的是 (  )
A.5.2m=5.2×100=520cm B.5.2m=5.2m×100cm=520cm
C.5.2m=5.2×100cm=520cm D.5.2m=5.2m×100=520cm
【答案】C
【知识点】单位换算;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
【解答】 A、中间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A错误;
B、“5.2m×100c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B错误;
C、进率及过程正确。故C正确;
D、5.2m=5.2m×100,第一个等号左右不相等,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2024七上·海曙期中)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测量塑料盒体积时的实验情景,据图分析可得,塑料盒体积为(  )
A.1cm3 B.3cm3 C.6cm3 D.9cm3
【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利用排水法测量固体体积
【解答】通过对比第3和第4幅图可以得出塑料盒体积为60mL-54mL=6mL=6cm3
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A
9.(2024七上·海曙期中) 中秋节,小嵊与爸爸出去游玩,写了一篇游记,部分内容如下:“今天天气晴朗,气温29℃,我和爸爸去五泄游玩。在登山过程中,一瓶550毫升的矿泉水被我喝完。看着30km长的瀑布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狂奔,清凉的水溅到身上,温度应该在25℃左右,美景让我体会到一切的坚持和努力都是值得的。”游记中涉及的数据,最有可能是小嵊笔误的是(  )
A.气温29℃ B.30km长的瀑布
C.矿泉水体积550毫升 D.水温25℃左右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首先要对相关物理量有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经过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换算,最后判断符合要求的是哪一个。
【解答】 A、中秋节时有时气温还比较高,可能达到29℃,故A正确;
B、通常在景区见到的瀑布不超过百米,故B错误;
C、瓶装矿泉水的体积可能为550毫升,故C正确;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山中水温较低,可能为25℃,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0.(2024七上·海曙期中) 机器人大堂经理在宁波某些银行大堂投入使用,下列能作为判断这种大堂经理机器人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
A.能否和客户对话 B.能否介绍银行业务
C.能否自由移动 D.能否生长和繁殖
【答案】D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 能否和客户对话、能否介绍银行业务、能否自由移动都不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特征,所以能否生殖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2024七上·海曙期中)如果用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
B 测量工具 刻度尺 温度计 量筒、量杯
C 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葫芦藓
D 纲 科 目 种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在概念关系中包含了并列、包含、交叉等关系,图中1中包含了2,2包含了3,3包含了4的等级关系,
【解答】A、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分为节肢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等,昆虫属于昆虫纲,又属于节肢动物,故A符合;
B、测量工具包括刻度尺,但是温度计不属于刻度尺,量筒和量杯也不属于温度计,故不属于包含关系;
C、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包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类的孢子植物,故错误;
D、生物等级分类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 种构成分类的七个等级,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A。
12.(2024七上·海曙期中) 如图中圆圈表示三种生物本身具有的特点,重合部分则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E可以表示用肺呼吸 B.P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
C.F可以表示完全生活在水中 D.Q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椎骨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体内受精,卵生陆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解答】 A、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鲢鱼用鳃呼吸,因此E不可以表示用肺呼吸,错误;
B、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因此青蛙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乌龟的生殖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因此P不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错误;
C、鲢鱼体表覆盖鳞片,生活在水中,乌龟体表被坚硬的甲,生活在陆地上,因此F不可以表示完全生活在水中,错误;
D、青蛙、鲢鱼、乌龟都是脊椎动物,体内都有脊柱,因此Q可以表示有脊柱,正确;
故答案为:D。
13.(2024七上·海曙期中) 下列诗句中描述的植物与其所属的植物类群和特征不符合的是(  )
选项 诗句 描写植物 所属类群 特征
A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浮游植物 藻类植物 无根、茎、叶的分化
B 向夕稍无泥,闲步青苔院 青苔 苔藓植物 有真正的茎和叶
C 蕨产扶余郡,春山采野蔬 蕨 蕨类植物 有真正的根、茎、叶
D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青松 被子植物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
【解答】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描述的浮游植物属于藻类,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A正确。
B.“向夕稍无泥,闲步青苔院”提到的青苔属于苔藓植物,有明显的茎和叶,B正确。
C.“蕨产扶余郡,春山采野蔬”中提到的蕨是蕨类植物,蕨类植物具有明显的根、茎、叶,C正确。
D.“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中所述青松是裸子植物,而不是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特征是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D错误。
故答案为:D。
14.(2024七上·海曙期中) 瘰螈只在我国南方地区如福建、广东分布,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山溪石头间,用皮肤、口腔黏膜和肺囊呼吸。由此可判断中国瘰螈属于(  )
A.鱼类 B.软体动物 C.爬行动物 D.两栖动物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水中受精,水中发育。
【解答】 中国瘰螈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山溪石头间,用皮肤、口腔黏膜和肺囊呼吸,因此属于两栖动物。
故答案为:D。
15.(2024七上·海曙期中) 如图是某同学归纳的狼在部分分类等级中的位置。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分类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种
B.分类等级“科”比“属”包含的生物种类少
C.图中从大到小的分类等级依次是:种、属、科
D.图中三种动物间,狼与狐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解答】 A、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A正确。
B、“科”比“属”的分类单位大,所以分类等级“科”比“属”包含的生物种类多,B错误。
C、图中从大到小的分类等级依次是:科、属、种,C错误。
D、狼和郊狼同属不同种,狼和狐同科不同属,因此,狼和郊狼的亲缘关系更近,D错误。
故答案为:A。
16.(2024七上·海曙期中) 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操作中的4个步骤,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对光 ②下降镜筒调焦 ③观察 ④放片
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整理。
【解答】 一、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 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④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四、整理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直放置。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故正确顺序是:①④②③ 。
故答案为:C。
17.(2024七上·海曙期中) “中国诗词大会”秉承“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弘扬了中华传统诗词之美,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升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质量。下列对春天景物描述的诗词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解答】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思是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
B、“不知细叶认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表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在自然界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被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属于生物影响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D。
18.(2024七上·海曙期中) 如图是五种生物的分类图解。有关生物及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的生物是海带、松树、菜豆、扬子鳄、藏羚羊
B.菜豆和松树的亲缘关系最近
C.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具有的共同特征也越多
D.藏羚羊与扬子鳄都属于脊椎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它们的最有效措施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解答】 A、海带、松树、菜豆都属于植物,海带无种子,属于藻类植物,松树有种子,且裸露,无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菜豆有种子属于被子植物;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卵生;藏羚羊属于哺乳动物,胎生,正确。
B、菜豆和松树都属于种子植物,亲缘关系最近,正确。
C、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错误。
D、藏羚羊与扬子鳄都属于脊椎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它们的根本途径,正确。
故答案为:C。
19.(2024七上·海曙期中)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调焦时应先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物镜
B.乙图装片内有气泡,原因是在载玻片上涂抹标本时未涂抹均匀
C.丙图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使E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后,调节粗准焦螺旋
D.丁图用高倍镜观察,显微镜物镜和载物台之间的位置应如①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结合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解答。
【解答】A:甲图调焦时应先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物镜,正确。
B:乙图装片内有气泡,原因是盖盖玻片操作不当引起的,错误。
C:丙图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使E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后,调节细准焦螺旋,错误。
D:丁图用高倍镜观察,显微镜物镜和载物台之间的位置应如②。
故选A。
20.(2024七上·海曙期中) 小科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刻度在 0℃时水银柱长5cm; 在100℃时水银柱长25cm。用这支温度计去测一杯水时,水银柱长为12cm,则这只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 ①; 当温度为80℃时,水银柱长为②; 则下列选项中与①②对应的是(  )
A.①35℃②21cm B.①28℃②21cm
C.①28℃②16cm D.①35℃②16cm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20cm(25cm-5cm)表示,即1cm表示5℃,再根据测一杯水的温度时水银柱长为12cm,求出这支温度计显示的读数;再根据5℃对应1cm,可求温度为80℃时水银柱的长度。
【解答】 水银柱5cm时的温度是0℃,25c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c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为 5℃测一杯水的温度时水银柱长度为12cm,与0℃相比,水银柱的长度增加了12cm-5cm=7cm,则此时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7cm×5℃/cm=35℃;当温度显示的读数为80℃时,对应水银柱的长度比0℃增加了80℃, 80/5cm=16cm,则水银柱的长度为16cm+5cm=21cm,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21.(2024七上·海曙期中) 科学的学习离不开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实验的操作,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气象人员按气象要求测得某地一天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数值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是    ℃,当日的最大温差(最高与最低温度之间的差距) 为   ℃。
(2)为了解决普通刻度尺无法直接测量金属丝直径的问题,运用了如图2所示的累积法进行测量,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小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将金属丝   (填“紧密”或“间距均匀”)地缠绕在铅笔上。
【答案】(1)1;16
(2)误差;紧密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运用“特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进行测量,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解答】(1)由图1可知,温度计上一大格为5℃,一个大格分为5小格,一个小格1℃,即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第一幅图温度为10℃,第二幅画温度为6℃;第三幅图温度为-4℃,第四幅图温度为-6℃,因此最大误差是16℃;
(2)运用“特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进行测量,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将金属丝紧密地缠绕在铅笔上,如果缠绕不紧密,测得的结果偏大,不准确。
22.(2024七上·海曙期中)对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我们会选择排水法来测量,测量过程中: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水平台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    相平。某同学测一合金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量筒的量程是    。测量结果合金块的体积为    厘米3,如果某同学在测合金块体积时,把甲、乙两图次序颠倒了,则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将比真实值    (“偏大”、“偏小”或“相等”)。
【答案】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0~30mL;8;偏大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使用量筒的注意事项: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根据量筒的分度值以及液面的位置读出其体积。
【解答】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水平台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由图知,测量的量程为0~30mL;10mL之间分成10份,所以分度值为1mL,量筒内水的体积是14mL,放入金属块后,总体积为22mL,所以金属块的体积为V=22mL-14mL=8mL=8cm3;如果某同学在测合金块体积时,把甲、乙两图次序颠倒了,将石块从水中取出来,石块表面沾有少量的水,使得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偏小,则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将比真实值偏大。
23.(2024七上·海曙期中) 中国科兴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中所示的温度计    (填“图1”或“图2”)。在接收点,为正确读数,验收人员    (填“能”或“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
【答案】图2;不能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温度计的读数分析。
【解答】由题意可知,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即保存环境温度最高为8℃。图1温度计是普通温度计,图2温度计的构造类似于体温计。根据体温计的构造特点,温度升高后水银柱升高,不会再降下去,可以测定最高温度,在接收点可根据温度计最终显示的示数判断运输过程中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因此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2中所示的温度计;图2中的温度计有缩口,示数不会自行下降,但外界温度高时,温度计的示数会升高,故验收人员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
24.(2024七上·海曙期中) 如图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 甲图是    细胞示意图(填“植物”或“动物”),你的判断依据是该细胞有    。
(任写一项,要求写出序号和名称)
(2) 图中②④⑥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其中②的名称是    。
(3)“小冰麦”是东北师大生命科学院培育出来的一种高产抗病、高蛋白的小麦新品种. 它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小麦的细胞中培育而成的. 在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内的   结构进行操作。(要求写出序号和名称)
【答案】(1)植物;①细胞壁(或③叶绿体或⑤液泡)
(2)细胞膜
(3)④细胞核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解答即可。
【解答】(1)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②细胞膜、⑥细胞质、④细胞核.
(3)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中,能传递遗传信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所以,“小冰麦”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小麦的细胞中培育而成的。在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内的④细胞核进行操作的。
25.(2024七上·海曙期中) 如图五种植物从左到右分别是蕨、葫芦藓、银杏、海带和荠菜,回答下列问题:
(1) 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的是    (用字母表示)。
(2) E与C相比, 特有的器官是    。
(3) 有根茎叶的植物有    (用字母表示)。
【答案】(1)ABD
(2)花和果实
(3)ACE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根据有无种子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藻类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 (1)图中的A是蕨,属于蕨类植物;B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D是海带,属于藻类;这三者都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C银杏属于裸子植物,E荠菜属于被子植物,它们都用种子繁殖后代。
(2)E属于被子植物,C属于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特有的器官是花和果实。
(3)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因此有根茎叶的植物有A蕨、C银杏、E荠菜。
26.(2024七上·海曙期中) 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小余和小姚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分别如图所示。
(1) 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   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填“小余”或“小姚”)。
(2) 小余同学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cm。
(3)小余另取一刻度尺测量小姚的身高,五次结果分别为160.2cm,160.0cm,166.2cm, 160.1cm, 159.9cm。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最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     cm。
【答案】(1)小姚
(2)3.80
(3)1cm;160.1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刻度尺上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则小姚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
(2)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木块的长度为3.80cm;
(3)测量数据中,166.2cm与其他数据差距较大,是错误的;
根据160.2cm可知,数字“0”所在的单位cm是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那么最终的测量结果为:
27.(2024七上·海曙期中)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对下列A、B、C、D四种动物进行归类(填字母),并完成相关内容。
(1)根据检索表,属于S类的是动物C,那属于R类的是动物    。
(2)根据检索表信息,请写出3b内容   。
【答案】(1)A
(2)B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鱼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两栖类动物营水陆两栖生活,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辅助肺呼吸,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鸟类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爬行动物体表有细鳞,在陆地上产卵,体温不恒定。
【解答】(1)根据检索表,属于S类的是动物C,那属于R类的是动物A,C属于哺乳动物。
(2)A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属于鸟类,B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水中产卵;C兔子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特征为胎生哺乳,D蛇体表有细鳞,在陆地上产卵,属于爬行动物,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B
28.(2024七上·海曙期中) 仙人掌具有粗大的茎,叶退化成刺,表现出对    (填“干旱”、“寒冷”或“炎热”下同) 环境的适应。海豹的皮下脂肪是对    环境的适应,而沙漠狐的大耳朵是对    环境的适应。
【答案】干旱;寒冷;炎热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
【解答】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繁衍。仙人掌叶成刺状,减少蒸腾作用,适应于干旱环境;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可以保持体温,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而沙漠狐的大耳朵有利于散热,是对炎热环境的适应。
29.(2024七上·海曙期中) 下面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大熊猫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具有    的主要特征,因而属于哺乳动物; 鱼类的呼吸器官是   ,生活在水中,靠   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展翅飞翔的燕子属   (填“恒温”或“变温”)动物。
【答案】胎生哺乳;鳃;侧线;恒温
【知识点】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鱼类的特征: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解答】(1)大熊猫具有胎生哺乳的主要特征,属于哺乳动物。
(2)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3)燕子是鸟类,它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鸟类属于恒温动物。
30.(2024七上·海曙期中)一个瓶身为圆柱体的玻璃瓶(不计厚度),内装一定量的水,将瓶盖盖好后正放和倒放,水面距离瓶底的距离如图所示,现放入体积为10cm3的玻璃小球25颗,水面刚好和瓶口相平。据此计算瓶子中原有水的体积   cm3, 玻璃瓶的总容积是   cm3。
【答案】750;1000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由于两种放置方式中,水的体积相等,则剩余部分的容积也相等,又因为玻璃小球的体积等于瓶子空白部分的容积,从而求得瓶子中原有水的体积,进而得到玻璃瓶的容积。
【解答】因为当放入25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球后水面刚好与瓶口相平,
所以25个玻璃球的体积V球=25×10cm3=250cm3,
则瓶子空白部分的容积V'=250cm3,
由图可知,瓶子中原有水的体积是瓶子空白部分的容积的3倍,
所以瓶子中原有水的体积为250cm3×3=750cm3,
玻璃瓶的总容积是:750cm3+250cm3=1000cm3。
三、实验探究题
31.(2024七上·海曙期中) 如图是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的纸蜻蜓。小科和小宁为探究影响纸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纸蜻蜓,并改变回形针的数量,从2.5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并记录落地的时间,实验结果如表。
组别 翅身长度 (厘米) 翅尾长度 (厘米) 翅身负重 下落时间
1 4 4 无 t2
2 4 5 无 t2
3 5 4 无 t3
4 4 5 一枚回形针 t4
5 4 5 两枚回形针 t5
(1)为保证纸蜻蜓的下落轨迹呈直线型,选择在无风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和秒表。
(2)小科在纸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进行实验,针对的问题是   
(3) 比较   组别(填序号)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纸蜻蜓下落的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
(4)为了减少在测量纸蜻蜓下落时间时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
【答案】(1)刻度尺
(2)翅身负重是否会影响纸蜻蜓下落的快慢
(3)1、2
(4)多次实验,求下落时间的平均值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在“测定反应速度”探究活动中,某小组的具体做法如图,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朝下,然后被测同学拇指和食指准备夹住,不能接触;放手看被测同学抓住的距离就可以了,刻度值越大,反应速度越慢;刻度值越小,反应速度越快。这样刻度值的大小就可以反应被测同学的反应速度。
【解答】(1)实验中要测量翅身长度,翅尾长度,需要刻度尺。
(2)在纸蜻蜓的翅身加回形针,增大了纸蜻蜓翅身负重,结合实验目的可知,针对的问题是翅身负重是否会影响纸蜻蜓下落的快慢?
(3)探究纸蜻蜓下落的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要控制翅身长度不变翅身负重不变,只改变翅尾长度,所以选1、2组实验结果。
(4)为了减少在测量纸蜻蜓下落时间时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可以多次实验,求下落时间的平均值。
32.(2024七上·海曙期中) 如图所示为光学显微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填写下列数码对应结构名称: [1]   ;[4]   ; [5]   ; [7]   。
(2) 观察时, ①标有10×字样, ④标有40×字样。那么,视野中的物像是原物的   倍。
(3)在观察时,当[4]由10×转换为40×时,视野的亮度变化为    。
(4) 图甲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
【答案】(1)粗准焦螺旋;转换器;物镜;反光镜
(2)400
(3)变暗
(4)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1粗准焦螺旋、2细准焦螺旋、3目镜、4转换器、5物镜、6遮光器、7反光镜。
【解答】(1)如图所示:1粗准焦螺旋、4转换器、5物镜、7反光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观察时,3标有10×字样,5标有40×字样,视野中物像是原物的40×10=400(倍)。
(3)如果5物镜由10×转换为40×后,视野中的物像进一步被放大,进入视野中的光线相应地减少,所以会出现视野亮度变暗,看到的细胞变大,细胞的数目变少。
(4)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图甲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则为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
故答案为:A。
33.(2024七上·海曙期中) 根据“制作并观察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如图①为制作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2) 小科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如图②,小科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C,则他看到的视野依次是    (用字母表示)。
(3)小科用橡皮泥制作了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示意图,如图③,如表是制作的指标评价标准:
等级 优秀 待改进
指标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 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且齐全, 整体美观。 不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 名称标注有误或不全。
根据评价指标,小科同学制作的模型应被评为    。
【答案】(1)③④②①
(2)BDA或BDAC
(3)待改进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和吸。
【解答】(1)制作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③滴、④撕、②展、①盖、染、吸,正确顺序是③④②①。
(2)视野C的调节过程:B物像位于视野的左方,先将观察目标向左方移到视野中央,观察到D图像;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观察到A图像,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④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到清晰的物像,观察到C图像。
(3)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图②是小科用橡皮泥制作的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示意图,图中标注了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液泡,还没有标注细胞质、细胞壁和线粒体;重要的是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并没有叶绿体,而他制作的模型中添加了叶绿体并明确表示出来了。结合指标评价标准可知,小科同学制作的模型“名称标注不全”、“不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应被评为待改进。
1 / 1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学科期中试卷(1-2章)
一、选择题(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4七上·海曙期中) 科学来自生活实践,又高于生活。要正确地进入科学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科学能解决所有问题
B.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学好书本知识即可
C.科学发现源于观察,只需留心观察即能学好科学
D.科学需在已积累的知识上,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
2.(2024七上·海曙期中)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大雁何时南飞
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哪种颜色月季花好看
D.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否受温度影响
3.(2024七上·海曙期中) 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
A.法拉第发明了白炽电灯 B.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4.(2024七上·海曙期中)实验操作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关注环保、安全等问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B.
C. D.
5.(2024七上·海曙期中) 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表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宁波夏天的气温高达 38℃
B.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80厘米
C.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千克
D.我们上课的教室体积约为20立方米
6.(2024七上·海曙期中) 某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得液体的体积为34毫升,则实际液体的体积是(  )
A.大于34毫升 B.等于34毫升
C.小于 34毫升 D.无法判断
7.(2024七上·海曙期中)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的计算式正确的是 (  )
A.5.2m=5.2×100=520cm B.5.2m=5.2m×100cm=520cm
C.5.2m=5.2×100cm=520cm D.5.2m=5.2m×100=520cm
8.(2024七上·海曙期中)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测量塑料盒体积时的实验情景,据图分析可得,塑料盒体积为(  )
A.1cm3 B.3cm3 C.6cm3 D.9cm3
9.(2024七上·海曙期中) 中秋节,小嵊与爸爸出去游玩,写了一篇游记,部分内容如下:“今天天气晴朗,气温29℃,我和爸爸去五泄游玩。在登山过程中,一瓶550毫升的矿泉水被我喝完。看着30km长的瀑布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狂奔,清凉的水溅到身上,温度应该在25℃左右,美景让我体会到一切的坚持和努力都是值得的。”游记中涉及的数据,最有可能是小嵊笔误的是(  )
A.气温29℃ B.30km长的瀑布
C.矿泉水体积550毫升 D.水温25℃左右
10.(2024七上·海曙期中) 机器人大堂经理在宁波某些银行大堂投入使用,下列能作为判断这种大堂经理机器人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
A.能否和客户对话 B.能否介绍银行业务
C.能否自由移动 D.能否生长和繁殖
11.(2024七上·海曙期中)如果用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
B 测量工具 刻度尺 温度计 量筒、量杯
C 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葫芦藓
D 纲 科 目 种
A.A B.B C.C D.D
12.(2024七上·海曙期中) 如图中圆圈表示三种生物本身具有的特点,重合部分则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E可以表示用肺呼吸 B.P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
C.F可以表示完全生活在水中 D.Q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椎骨
13.(2024七上·海曙期中) 下列诗句中描述的植物与其所属的植物类群和特征不符合的是(  )
选项 诗句 描写植物 所属类群 特征
A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浮游植物 藻类植物 无根、茎、叶的分化
B 向夕稍无泥,闲步青苔院 青苔 苔藓植物 有真正的茎和叶
C 蕨产扶余郡,春山采野蔬 蕨 蕨类植物 有真正的根、茎、叶
D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青松 被子植物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A.A B.B C.C D.D
14.(2024七上·海曙期中) 瘰螈只在我国南方地区如福建、广东分布,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山溪石头间,用皮肤、口腔黏膜和肺囊呼吸。由此可判断中国瘰螈属于(  )
A.鱼类 B.软体动物 C.爬行动物 D.两栖动物
15.(2024七上·海曙期中) 如图是某同学归纳的狼在部分分类等级中的位置。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分类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种
B.分类等级“科”比“属”包含的生物种类少
C.图中从大到小的分类等级依次是:种、属、科
D.图中三种动物间,狼与狐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
16.(2024七上·海曙期中) 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操作中的4个步骤,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对光 ②下降镜筒调焦 ③观察 ④放片
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17.(2024七上·海曙期中) “中国诗词大会”秉承“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弘扬了中华传统诗词之美,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升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质量。下列对春天景物描述的诗词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2024七上·海曙期中) 如图是五种生物的分类图解。有关生物及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的生物是海带、松树、菜豆、扬子鳄、藏羚羊
B.菜豆和松树的亲缘关系最近
C.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具有的共同特征也越多
D.藏羚羊与扬子鳄都属于脊椎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它们的最有效措施
19.(2024七上·海曙期中)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调焦时应先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物镜
B.乙图装片内有气泡,原因是在载玻片上涂抹标本时未涂抹均匀
C.丙图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使E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后,调节粗准焦螺旋
D.丁图用高倍镜观察,显微镜物镜和载物台之间的位置应如①
20.(2024七上·海曙期中) 小科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刻度在 0℃时水银柱长5cm; 在100℃时水银柱长25cm。用这支温度计去测一杯水时,水银柱长为12cm,则这只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 ①; 当温度为80℃时,水银柱长为②; 则下列选项中与①②对应的是(  )
A.①35℃②21cm B.①28℃②21cm
C.①28℃②16cm D.①35℃②16cm
二、填空题
21.(2024七上·海曙期中) 科学的学习离不开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实验的操作,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气象人员按气象要求测得某地一天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数值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是    ℃,当日的最大温差(最高与最低温度之间的差距) 为   ℃。
(2)为了解决普通刻度尺无法直接测量金属丝直径的问题,运用了如图2所示的累积法进行测量,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小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将金属丝   (填“紧密”或“间距均匀”)地缠绕在铅笔上。
22.(2024七上·海曙期中)对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我们会选择排水法来测量,测量过程中: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水平台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    相平。某同学测一合金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量筒的量程是    。测量结果合金块的体积为    厘米3,如果某同学在测合金块体积时,把甲、乙两图次序颠倒了,则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将比真实值    (“偏大”、“偏小”或“相等”)。
23.(2024七上·海曙期中) 中国科兴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中所示的温度计    (填“图1”或“图2”)。在接收点,为正确读数,验收人员    (填“能”或“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
24.(2024七上·海曙期中) 如图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 甲图是    细胞示意图(填“植物”或“动物”),你的判断依据是该细胞有    。
(任写一项,要求写出序号和名称)
(2) 图中②④⑥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其中②的名称是    。
(3)“小冰麦”是东北师大生命科学院培育出来的一种高产抗病、高蛋白的小麦新品种. 它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小麦的细胞中培育而成的. 在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内的   结构进行操作。(要求写出序号和名称)
25.(2024七上·海曙期中) 如图五种植物从左到右分别是蕨、葫芦藓、银杏、海带和荠菜,回答下列问题:
(1) 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的是    (用字母表示)。
(2) E与C相比, 特有的器官是    。
(3) 有根茎叶的植物有    (用字母表示)。
26.(2024七上·海曙期中) 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小余和小姚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分别如图所示。
(1) 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   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填“小余”或“小姚”)。
(2) 小余同学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cm。
(3)小余另取一刻度尺测量小姚的身高,五次结果分别为160.2cm,160.0cm,166.2cm, 160.1cm, 159.9cm。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最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     cm。
27.(2024七上·海曙期中)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对下列A、B、C、D四种动物进行归类(填字母),并完成相关内容。
(1)根据检索表,属于S类的是动物C,那属于R类的是动物    。
(2)根据检索表信息,请写出3b内容   。
28.(2024七上·海曙期中) 仙人掌具有粗大的茎,叶退化成刺,表现出对    (填“干旱”、“寒冷”或“炎热”下同) 环境的适应。海豹的皮下脂肪是对    环境的适应,而沙漠狐的大耳朵是对    环境的适应。
29.(2024七上·海曙期中) 下面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大熊猫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具有    的主要特征,因而属于哺乳动物; 鱼类的呼吸器官是   ,生活在水中,靠   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展翅飞翔的燕子属   (填“恒温”或“变温”)动物。
30.(2024七上·海曙期中)一个瓶身为圆柱体的玻璃瓶(不计厚度),内装一定量的水,将瓶盖盖好后正放和倒放,水面距离瓶底的距离如图所示,现放入体积为10cm3的玻璃小球25颗,水面刚好和瓶口相平。据此计算瓶子中原有水的体积   cm3, 玻璃瓶的总容积是   cm3。
三、实验探究题
31.(2024七上·海曙期中) 如图是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的纸蜻蜓。小科和小宁为探究影响纸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纸蜻蜓,并改变回形针的数量,从2.5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并记录落地的时间,实验结果如表。
组别 翅身长度 (厘米) 翅尾长度 (厘米) 翅身负重 下落时间
1 4 4 无 t2
2 4 5 无 t2
3 5 4 无 t3
4 4 5 一枚回形针 t4
5 4 5 两枚回形针 t5
(1)为保证纸蜻蜓的下落轨迹呈直线型,选择在无风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和秒表。
(2)小科在纸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进行实验,针对的问题是   
(3) 比较   组别(填序号)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纸蜻蜓下落的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
(4)为了减少在测量纸蜻蜓下落时间时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
32.(2024七上·海曙期中) 如图所示为光学显微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填写下列数码对应结构名称: [1]   ;[4]   ; [5]   ; [7]   。
(2) 观察时, ①标有10×字样, ④标有40×字样。那么,视野中的物像是原物的   倍。
(3)在观察时,当[4]由10×转换为40×时,视野的亮度变化为    。
(4) 图甲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
33.(2024七上·海曙期中) 根据“制作并观察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如图①为制作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2) 小科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如图②,小科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C,则他看到的视野依次是    (用字母表示)。
(3)小科用橡皮泥制作了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示意图,如图③,如表是制作的指标评价标准:
等级 优秀 待改进
指标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 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且齐全, 整体美观。 不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 名称标注有误或不全。
根据评价指标,小科同学制作的模型应被评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 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是要观察和发现,大胆质疑,认真实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得出科学结论。
【解答】 A、科学研究要从小处入手,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平时多做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科学能解决所有问题,故A错误;
B、对书本知识我们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但不是盲目地崇拜,要敢于质疑,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验证其科学性,故B错误;
C、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的规律;只留心观察,不能学好科学,故C错误;
D、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是科学智慧的结晶,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大雁何时南飞 , 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否受温度影响, 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哪种颜色月季花好看,没有科学研究价值,不属于科学问题。
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及贡献分析。
【解答】 A、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电灯,故A错误;
B、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故B正确;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C正确;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4.【答案】A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 根据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废弃药品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 A.取用粉末状固体,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送到试管底,然后竖直试管,故A正确;
B.加热试管中液体时,要用外焰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B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C错误;
D.废弃药品,不能直接倒入水池进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答案】D
【知识点】估测;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对温度、长度、质量和体积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缙云夏天的气温高达38℃,在正常范围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80厘米,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千克,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我们上课的教室体积约为20立方米不符合实际情况,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筒读数时,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而俯视则会导致读数偏大。
【解答】 因为量筒读数时,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而俯视则会导致读数偏大。如果仰视读得液体的体积为34毫升,则实际液体的体积比34毫升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C
【知识点】单位换算;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
【解答】 A、中间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A错误;
B、“5.2m×100c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B错误;
C、进率及过程正确。故C正确;
D、5.2m=5.2m×100,第一个等号左右不相等,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利用排水法测量固体体积
【解答】通过对比第3和第4幅图可以得出塑料盒体积为60mL-54mL=6mL=6cm3
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A
9.【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首先要对相关物理量有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经过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换算,最后判断符合要求的是哪一个。
【解答】 A、中秋节时有时气温还比较高,可能达到29℃,故A正确;
B、通常在景区见到的瀑布不超过百米,故B错误;
C、瓶装矿泉水的体积可能为550毫升,故C正确;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山中水温较低,可能为25℃,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0.【答案】D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 能否和客户对话、能否介绍银行业务、能否自由移动都不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特征,所以能否生殖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在概念关系中包含了并列、包含、交叉等关系,图中1中包含了2,2包含了3,3包含了4的等级关系,
【解答】A、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分为节肢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等,昆虫属于昆虫纲,又属于节肢动物,故A符合;
B、测量工具包括刻度尺,但是温度计不属于刻度尺,量筒和量杯也不属于温度计,故不属于包含关系;
C、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包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类的孢子植物,故错误;
D、生物等级分类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 种构成分类的七个等级,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A。
12.【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体内受精,卵生陆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解答】 A、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鲢鱼用鳃呼吸,因此E不可以表示用肺呼吸,错误;
B、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因此青蛙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乌龟的生殖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因此P不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错误;
C、鲢鱼体表覆盖鳞片,生活在水中,乌龟体表被坚硬的甲,生活在陆地上,因此F不可以表示完全生活在水中,错误;
D、青蛙、鲢鱼、乌龟都是脊椎动物,体内都有脊柱,因此Q可以表示有脊柱,正确;
故答案为:D。
13.【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
【解答】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描述的浮游植物属于藻类,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A正确。
B.“向夕稍无泥,闲步青苔院”提到的青苔属于苔藓植物,有明显的茎和叶,B正确。
C.“蕨产扶余郡,春山采野蔬”中提到的蕨是蕨类植物,蕨类植物具有明显的根、茎、叶,C正确。
D.“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中所述青松是裸子植物,而不是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特征是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D错误。
故答案为:D。
14.【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水中受精,水中发育。
【解答】 中国瘰螈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山溪石头间,用皮肤、口腔黏膜和肺囊呼吸,因此属于两栖动物。
故答案为:D。
15.【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解答】 A、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A正确。
B、“科”比“属”的分类单位大,所以分类等级“科”比“属”包含的生物种类多,B错误。
C、图中从大到小的分类等级依次是:科、属、种,C错误。
D、狼和郊狼同属不同种,狼和狐同科不同属,因此,狼和郊狼的亲缘关系更近,D错误。
故答案为:A。
16.【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整理。
【解答】 一、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 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④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四、整理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直放置。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故正确顺序是:①④②③ 。
故答案为:C。
17.【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解答】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思是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
B、“不知细叶认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表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在自然界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被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属于生物影响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D。
18.【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解答】 A、海带、松树、菜豆都属于植物,海带无种子,属于藻类植物,松树有种子,且裸露,无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菜豆有种子属于被子植物;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卵生;藏羚羊属于哺乳动物,胎生,正确。
B、菜豆和松树都属于种子植物,亲缘关系最近,正确。
C、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错误。
D、藏羚羊与扬子鳄都属于脊椎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它们的根本途径,正确。
故答案为:C。
19.【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结合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解答。
【解答】A:甲图调焦时应先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物镜,正确。
B:乙图装片内有气泡,原因是盖盖玻片操作不当引起的,错误。
C:丙图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使E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后,调节细准焦螺旋,错误。
D:丁图用高倍镜观察,显微镜物镜和载物台之间的位置应如②。
故选A。
20.【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20cm(25cm-5cm)表示,即1cm表示5℃,再根据测一杯水的温度时水银柱长为12cm,求出这支温度计显示的读数;再根据5℃对应1cm,可求温度为80℃时水银柱的长度。
【解答】 水银柱5cm时的温度是0℃,25c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c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为 5℃测一杯水的温度时水银柱长度为12cm,与0℃相比,水银柱的长度增加了12cm-5cm=7cm,则此时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7cm×5℃/cm=35℃;当温度显示的读数为80℃时,对应水银柱的长度比0℃增加了80℃, 80/5cm=16cm,则水银柱的长度为16cm+5cm=21cm,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1.【答案】(1)1;16
(2)误差;紧密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运用“特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进行测量,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解答】(1)由图1可知,温度计上一大格为5℃,一个大格分为5小格,一个小格1℃,即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第一幅图温度为10℃,第二幅画温度为6℃;第三幅图温度为-4℃,第四幅图温度为-6℃,因此最大误差是16℃;
(2)运用“特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进行测量,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将金属丝紧密地缠绕在铅笔上,如果缠绕不紧密,测得的结果偏大,不准确。
22.【答案】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0~30mL;8;偏大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使用量筒的注意事项: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根据量筒的分度值以及液面的位置读出其体积。
【解答】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水平台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由图知,测量的量程为0~30mL;10mL之间分成10份,所以分度值为1mL,量筒内水的体积是14mL,放入金属块后,总体积为22mL,所以金属块的体积为V=22mL-14mL=8mL=8cm3;如果某同学在测合金块体积时,把甲、乙两图次序颠倒了,将石块从水中取出来,石块表面沾有少量的水,使得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偏小,则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将比真实值偏大。
23.【答案】图2;不能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温度计的读数分析。
【解答】由题意可知,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即保存环境温度最高为8℃。图1温度计是普通温度计,图2温度计的构造类似于体温计。根据体温计的构造特点,温度升高后水银柱升高,不会再降下去,可以测定最高温度,在接收点可根据温度计最终显示的示数判断运输过程中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因此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2中所示的温度计;图2中的温度计有缩口,示数不会自行下降,但外界温度高时,温度计的示数会升高,故验收人员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
24.【答案】(1)植物;①细胞壁(或③叶绿体或⑤液泡)
(2)细胞膜
(3)④细胞核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解答即可。
【解答】(1)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②细胞膜、⑥细胞质、④细胞核.
(3)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中,能传递遗传信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所以,“小冰麦”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小麦的细胞中培育而成的。在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内的④细胞核进行操作的。
25.【答案】(1)ABD
(2)花和果实
(3)ACE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根据有无种子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藻类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 (1)图中的A是蕨,属于蕨类植物;B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D是海带,属于藻类;这三者都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C银杏属于裸子植物,E荠菜属于被子植物,它们都用种子繁殖后代。
(2)E属于被子植物,C属于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特有的器官是花和果实。
(3)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因此有根茎叶的植物有A蕨、C银杏、E荠菜。
26.【答案】(1)小姚
(2)3.80
(3)1cm;160.1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刻度尺上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则小姚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
(2)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木块的长度为3.80cm;
(3)测量数据中,166.2cm与其他数据差距较大,是错误的;
根据160.2cm可知,数字“0”所在的单位cm是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那么最终的测量结果为:
27.【答案】(1)A
(2)B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鱼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两栖类动物营水陆两栖生活,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辅助肺呼吸,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鸟类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爬行动物体表有细鳞,在陆地上产卵,体温不恒定。
【解答】(1)根据检索表,属于S类的是动物C,那属于R类的是动物A,C属于哺乳动物。
(2)A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属于鸟类,B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水中产卵;C兔子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特征为胎生哺乳,D蛇体表有细鳞,在陆地上产卵,属于爬行动物,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B
28.【答案】干旱;寒冷;炎热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
【解答】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繁衍。仙人掌叶成刺状,减少蒸腾作用,适应于干旱环境;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可以保持体温,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而沙漠狐的大耳朵有利于散热,是对炎热环境的适应。
29.【答案】胎生哺乳;鳃;侧线;恒温
【知识点】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鱼类的特征: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解答】(1)大熊猫具有胎生哺乳的主要特征,属于哺乳动物。
(2)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3)燕子是鸟类,它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鸟类属于恒温动物。
30.【答案】750;1000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由于两种放置方式中,水的体积相等,则剩余部分的容积也相等,又因为玻璃小球的体积等于瓶子空白部分的容积,从而求得瓶子中原有水的体积,进而得到玻璃瓶的容积。
【解答】因为当放入25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球后水面刚好与瓶口相平,
所以25个玻璃球的体积V球=25×10cm3=250cm3,
则瓶子空白部分的容积V'=250cm3,
由图可知,瓶子中原有水的体积是瓶子空白部分的容积的3倍,
所以瓶子中原有水的体积为250cm3×3=750cm3,
玻璃瓶的总容积是:750cm3+250cm3=1000cm3。
31.【答案】(1)刻度尺
(2)翅身负重是否会影响纸蜻蜓下落的快慢
(3)1、2
(4)多次实验,求下落时间的平均值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在“测定反应速度”探究活动中,某小组的具体做法如图,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朝下,然后被测同学拇指和食指准备夹住,不能接触;放手看被测同学抓住的距离就可以了,刻度值越大,反应速度越慢;刻度值越小,反应速度越快。这样刻度值的大小就可以反应被测同学的反应速度。
【解答】(1)实验中要测量翅身长度,翅尾长度,需要刻度尺。
(2)在纸蜻蜓的翅身加回形针,增大了纸蜻蜓翅身负重,结合实验目的可知,针对的问题是翅身负重是否会影响纸蜻蜓下落的快慢?
(3)探究纸蜻蜓下落的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要控制翅身长度不变翅身负重不变,只改变翅尾长度,所以选1、2组实验结果。
(4)为了减少在测量纸蜻蜓下落时间时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可以多次实验,求下落时间的平均值。
32.【答案】(1)粗准焦螺旋;转换器;物镜;反光镜
(2)400
(3)变暗
(4)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1粗准焦螺旋、2细准焦螺旋、3目镜、4转换器、5物镜、6遮光器、7反光镜。
【解答】(1)如图所示:1粗准焦螺旋、4转换器、5物镜、7反光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观察时,3标有10×字样,5标有40×字样,视野中物像是原物的40×10=400(倍)。
(3)如果5物镜由10×转换为40×后,视野中的物像进一步被放大,进入视野中的光线相应地减少,所以会出现视野亮度变暗,看到的细胞变大,细胞的数目变少。
(4)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图甲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则为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
故答案为:A。
33.【答案】(1)③④②①
(2)BDA或BDAC
(3)待改进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和吸。
【解答】(1)制作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③滴、④撕、②展、①盖、染、吸,正确顺序是③④②①。
(2)视野C的调节过程:B物像位于视野的左方,先将观察目标向左方移到视野中央,观察到D图像;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观察到A图像,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④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到清晰的物像,观察到C图像。
(3)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图②是小科用橡皮泥制作的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示意图,图中标注了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液泡,还没有标注细胞质、细胞壁和线粒体;重要的是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并没有叶绿体,而他制作的模型中添加了叶绿体并明确表示出来了。结合指标评价标准可知,小科同学制作的模型“名称标注不全”、“不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应被评为待改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