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初中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题(1.1-3.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初中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题(1.1-3.2)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初中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题(1.1-3.2)
1.(2024八上·永康期中)下图为公益广告“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广告所表达的含义是(  )
A.降水越来越多 B.水污染减少
C.地下水越来越匮乏 D.凿井技术提高
2.(2024八上·永康期中)杨溪水库是永康人民的大水缸。水库在引水、防洪抗旱、发电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库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的是 (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3.(2024八上·永康期中)下列饮品属于乳浊液的是(  )
A.可口可乐 B.牛奶
C.冰红茶 D.果粒橙
4.(2024八上·永康期中)下列关于水体净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B.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而进行分离
C.沉淀法、过滤法等净化方法都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
D.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5.(2024八上·永康期中)《长津湖》是以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为背景拍摄的电影。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下列属于描述长津湖地区天气现象的是(  )
A.常年冰天雪地 B.冬季漫长严寒
C.某天最低温度达-40℃ D.常遭寒潮袭击
6.(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所示055型驱逐舰是我国自行建造的首款万吨级驱逐舰。下列有关该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漂浮在海面上时,受到的浮力方向向下
B.漂浮在海面上时,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从密度小的海域行驶到大的海域时,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
D.从密度大的海域行驶到小的海域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
7.(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所示装置,将X滴加到Y中,U形管的液面出现左高右低的现象,若X是水,则Y可能是(  )
A.硝酸铵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氢氧化钙
8.(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关于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甲层:几乎集中了全部水汽
②乙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③丙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④丁层:大气密度很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9.(2024八上·永康期中)科学就在身边,下列四个说法合理的是(  )
A.甲图中出现高原反应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
B.乙图中小科在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时,选用不同直径的半球,拉开半球所用的力相同
C.丙图中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重新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丁图中往B管中轻轻吹气,A管中的水面上升说明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大
10.(2024八上·永康期中)在制糖工业中,常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糖汁中的水汽化变成水蒸气跑掉).为了使糖在沸腾时不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温度过高,糖会变焦,不但不甜,而且对人体还是有害的).为此,在运用沸腾法去除糖汁水分的过程中,应当采取的办法是(  )
A.用文火 (小火焰) 慢慢加热
B.使糖汁液面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C.用猛火加热,减少加热时间
D.使糖汁液面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
11.(2024八上·永康期中) 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所加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① 28 10 4 14
② 28 10 6 14
③ 60 10 8 18
A.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
B.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
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12.(2024八上·永康期中)下列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13.(2024八上·永康期中)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 (  )
A.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两极地区终年严寒——纬度因素
B.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海陆因素
C.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季风因素
D.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湿润——纬度因素
14.(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此时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z、F丙,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5.(2024八上·永康期中)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实验中采用该方法的是(  )
A.甲: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马的拉力说明大气压很大
B.乙:伽利略通过玻璃管内液柱高低判断气温高低
C.丙:通过线香烟的运动情况反映空气的流动情况
D.丁:通过对玻璃球注水和排水研究潜水艇的浮沉情况
16.(2024八上·永康期中)用所学科学知识,并结合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浙江夏季多台风。其登陆属于图甲水循环中的   环节。
(2)图乙水电解实验的结论是:水是由   组成的。
(3)图丙冷凝管中,冷水应从   (选填“A进B出”或“B进A出”)。
17.(2024八上·永康期中)读广州和哈尔滨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描述的是两地的   (“天气”或“气候”)
(2)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分析判断B为   (选填“哈尔滨”或“广州”)。
(3)两城市降水量月份分配的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   季。
18.(2024八上·永康期中)(1)“美林”是为儿童开发设计的一款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美林”属于   (选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小科想把美林中的白色沉淀分离出来,要采用下列方法中的    (填字母)。
A.沉淀法 B.蒸发溶剂 C.过滤法 D.蒸馏法 E.冷却热饱和溶液
(2) 高锰酸钾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除臭,其溶质是   ;将该溶液密封保存,久置不分层,体现了溶液的   性。
19.(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是某款风暴瓶,瓶内物质会随着外界温度变化展现出多变的晶体变化。制作时,只需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按一定比例装入樟脑、酒精、硝酸钾、氯化铵、水等即可。
(1) 瓶内晶体可出现形态万千的变化是因为物质的溶液能力受   影响。
(2)瓶底有樟脑固体析出,此时瓶内的溶液是樟脑的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0.(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悬浮状态时,若从A管吸气,它受到的浮力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烧瓶将   (选填 “上浮”或“下沉”)。
21.(2024八上·永康期中)生活中很多同学喜欢吃棒棒糖,为此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开展了“制作棒棒糖”的项目化学习,主要过程如图:
(1)“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主要是通过   的方法获得晶体。
(2) 制作棒棒糖时,同学们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接着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5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请分析:同学们制作棒棒糖失败是因为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2.(2024八上·永康期中)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时,有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如图甲所示的思维模型。
(1) 思维模型中的“ ”处应填   。(选填“开放”或“密闭”)
(2) 将一只薄塑料袋放入广口瓶内,使塑料袋尽可能贴近瓶壁。将袋口沿瓶口翻过来,用橡皮筋扎在瓶口上(如图乙),向上拉塑料袋,结果发现越拉越难。由思维模型可知,“越拉越难”是因为通过    的方式减小了塑料袋和瓶之间的气压。
23.(2024八上·永康期中)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如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与气压高低有关。热岛现象中,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市区,郊区气压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市区气压。
(2)热岛效应说明人类的活动对气候变化有巨大的影响,下列现象或灾害与气温的变化有直接关系的是   (可多选)。
①台风②寒潮③洪水④霜冻⑤沙尘暴
24.(2024八上·永康期中)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杂质只含有泥沙) 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
(1) 【实验一】如图甲是小科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粗盐提纯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示意图的序号)
(2) 【实验二】小科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用天平称量时,1g以下用游码)。
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的水的质量为   克。
(3) 如图乙,称量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向右侧,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   。
(4) 用上述实验所得氯化钠(NaCl) 晶体配制溶液,以下操作会使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B.称量氯化钠时,用了生锈的砝码
C.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 D.溶液配制完成后,有部分液体溅出
25.(2024八上·永康期中)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容易引起骨折的全身性骨病,主要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使骨的脆性增加而造成的疾病。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近三分之一确诊患有骨质疏松症。为探究“不同强度的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股骨的骨密度和骨代谢强度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
(1) 实验选取20只大小相近的雄性    (“健康”或“患糖尿病”) 的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组的处理是    ,B、C、D组分别进行低强度、中强度、高强度运动训练。
(2)实验结果如图1、2所示。实验结果表明,   强度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股骨骨密度和骨代谢强度的提高最有利。判断的依据是在此运动强度下,   。
26.(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的示数。
(1)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8N,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 分析图丙、丁可知,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3) 图戊中盐水的密度是     kg/m3; 如果在实验中不小心使图戊中的金属块接触了容器底且与容器底有力的作用,此时测量出的盐水密度值将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7.(2024八上·永康期中)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生活发现】
①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
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假设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    有关。
【实验检验】为验证假设一,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取一根长度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密封一段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下表面到    为止。
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
【现象描述】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
【得出结论】   。
【评价交流】科学猜想往往需要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请为猜想“气体产生的压强还可能与气体的质量有关”,列举一种事实作为依据并简述理由:   。
28.(2024八上·永康期中)水电解时,常会在水中加入一些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水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本身不会变化),从而加快电解速度。为探究影响水电解快慢的因素,小乐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编号 温度/℃ 时间/秒 溶液浓度 氢气体积/毫升
① 15 60 2% 22.2
② 15 60 5% 33.1
③ 30 60 2% 26.0
④ 30 60 5% 38.9
(1)本实验可以通过比较   来反映水电解的快慢。
(2)若原先两个量筒中都装满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液面如图示,则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接线柱是   (选填“a”或“b”)。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写影响因素)都会影响水电解的快慢。
(4)结合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实验的进行各组产生氢气的速度将如何改变,并写出理由   。
29.(2024八上·永康期中)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填序号).
A. B. C. D.
(2) 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酒精灯、蒸发皿、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   等仪器.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30.(2024八上·永康期中)杭州亚运会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在杭州富阳水上运动中心举行,来自中国队的杭州桐庐姑娘邹佳琪与搭档邱秀萍发挥出色,成功夺得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赢得开门红(图甲)。图乙是两位运动员准备出发时的情景,此时赛艇排开水的体积为( (忽略桨排开水的体积)。(
(1) 赛艇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2) 若赛艇和桨的总质量为30千克,则两位女运动员的总质量为多少千克
31.(2024八上·永康期中)盐水选种是一种巧妙的挑选优质种子的方法。长得很饱满的小麦种子,密度超过1.2× 长得很饱满的水稻种子,密度超过 干瘪的和被虫子蛀坏的种子的密度都比饱满种子的密度都要小得多。下表为食盐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关系。
溶质质量分数 5% 10% 15% 20% 26%
溶液密度 (g/cm3) 1.03 1.07 1.10 1.15 1.2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应选用表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食盐溶液才能挑选出很饱满的水稻种子。
(2) 配制200千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    千克。
(3) 若取上述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60千克,能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多少千克 需加多少千克的水
32.(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所示为西汉时期的熊足青铜鼎,该鼎被誉为“古代高压锅”。当往考古人员仿制的鼎内装部分水、盖上鼎盖、闭合锁扣,鼎下堆放干柴燃烧时,鼎内水的沸点可达 已知鼎盖面积S=0.02米2。如表是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沸点/℃ 90 100 105 110 114 118 120 124 128
气压/千帕 70 101 121 143 163 189 199 226 258
(1)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水的沸点跟气压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时,沸点将    。
(2) 外界气压为101千帕,鼎内水在120℃沸腾时,此时该鼎内外气体对鼎盖形成的压力差为多少 (注: 1千帕=1000帕)
(3) 下列事实中,会导致“鼎内水在120℃沸腾”的有____。
A.鼎盖厚实笨重
B.鼎盖与鼎体结合处平整,密封性好
C.锁扣给鼎盖施加向下的压力
D.鼎内水的质量较大
33.(2024八上·永康期中)拔罐疗法是中医治病的一种常用手段。如图甲是拔罐的操作图,医生先用点燃的酒精棉加热小玻璃瓶,后倒扣在患者的皮肤上,一会儿看到瓶子吸在患者皮肤上,而且皮肤往外凸(如图乙),请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提示:气压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 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日渐匮乏的现实。呼吁人们要合理开发、利用和十分珍惜水资源。
【解答】 读图可得,图中以三口井为主体,每口井都配有一个木桶,而打水的绳子从“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顺序大幅增长,说明了地下水越来越匮乏。综上所述,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 水循环环节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解答】 修建水库是改变地表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
故答案为:D。
3.【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态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解答】A.可口可乐由水和二氧化碳、色素和糖组成,它们都是溶于水的,为溶液,故A不合题意;
B.牛奶是不溶于水的液体,为乳浊液,故B符合题意;
C.冰红茶中存在可溶性的色素、糖,为溶液,故C不合题意;
D.果粒橙是不溶于水的固态颗粒,形成悬浊液,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A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净水中氯气杀菌分析;
B、根据蒸馏的原理分析;
C、根据蒸馏和过滤原理及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分析;
D、根据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分析。
【解答】A. 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及细菌等,符合题意;
B. 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不符合题意;
C. 沉淀法净水是利用物质密度不同,过滤法净水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密度和溶解性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不符合题意;
D. 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得到的水中仍含可溶性杂质,仍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C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某一地某一瞬间内大气的状态或者现象;气候指的是一个区域大气的长期大气的状况或者现象。
【解答】A常年冰天雪地指的是长时间内的一个天气状况,属于气候;
B是冬季漫长严寒,属于长时间的天气,整个冬季的状况,属于气候;
C某天的最低温度达-40℃,是短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属于天气;
D常遭受寒潮袭击,描述的是长期的一个大气状况,属于气候。
故答案为:C。
6.【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驱逐舰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从海水密度较大的海域驶入密度较小的海域时,浮力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它排开海水的体积的变化情况。
【解答】 A、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故A错误;
B、因为驱逐舰漂浮在海面上,所以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故B错误;
C、驱逐舰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从海水密度较大的海域驶入密度较小的海域时,浮力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它排开海水的体积变大;同理从密度小的海域行驶到大的海域时,排开海水的体积变小,故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D。
7.【答案】A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 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说明与U型管相连的广口瓶内气体体积在加入一定量物质时气体体积缩小,可能是吸收了大量热量,使得试剂瓶中气体的体积收缩。
【解答】 A、固体硝酸铵溶于水要吸收大量热量,会使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右侧下降,故正确;
B、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U型管内液面无变化,故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放出大量热量,会使U型管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故错误;
D、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且溶液温度基本不变,U型管内液面无变化,故错误;
故答案为:A。
8.【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解答】 ①甲层是贴近地面的对流层,对流层几乎集中了全部水汽和杂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正确。
②乙层是平流层,平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故错误。
③丙层是暖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故正确。
④丁层是散逸层,大气密度很小,接近于真空,故错误。
故答案为:B。
9.【答案】A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判断;
(2)根据F=pS判断;
(3)根据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规律判断;
(4)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判断。
【解答】A.甲图中出现高原反应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故A正确;
B.乙图中小科在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时,选用不同直径的半球,那么球的受力面积S不同,根据F=pS可知,拉开半球所用的力大小不同,故B错误;
C.丙图中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重新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故C错误;
D.丁图中往B管中轻轻吹气,A管中的水面上升说明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B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根据沸点和气压的关系作出解答。
【解答】 要降低水的沸点,可以降低水上方气体的压强,压强减小,沸点就会降低;缩短加热的时间和降低加热炉火的温度都不能降低水的沸点。
故答案为:B。
11.【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对比1、2即可判断A选项是否正确。对比1、2或2、3即可判断B选项是否正确。通过对1、2的分析得出C选项是否正确。结合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可得出D选项是否正确。
【解答】对比1、2可以看出,28℃时10克水中溶解了硝酸钾4克时,再向其中加入多加入2克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仍旧保持不变,说明加入的2克硝酸钾不再溶解,即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A说法正确;对比1、2或2、3可知,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60℃时10克水中至少能溶解硝酸钾8克,因此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B说法正确;通过对1、2的分析可知:水的质量相同,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也相同,因此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说法正确;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根据表中数据可知,60℃时10克水中溶解了8克硝酸钾,是否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无法得知,因此无法判断出所得溶液是否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D说法错误。故选D。
12.【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A正确;
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B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故C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3.【答案】A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解答】A.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两极地区终年严寒干燥,纬度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故A正确;
B.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纬度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故B错误;
C.青藏高原海拔高,虽然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形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故C错误;
D.新疆塔里木盆地位于非季风区,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距海较近,气候相对湿润,海陆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4.【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用公式表示即F浮=ρ液gV排。 根据公式可知,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浮力大小与V排有关,所以要判断这三个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关系,就需要看这三个物体在水中的V排大小关系
【解答】 因为甲、乙、丙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且都浸没在水中,所以这三个物体在水中的V排都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这三个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都相同,即F甲=F乙=F丙。
故答案为:C。
15.【答案】D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A.甲: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马的拉力说明大气压很大,使用了转换法,故A不合题意;
B.乙:伽利略通过玻璃管内液柱高低判断气温高低,使用了转换法,故B不合题意;
C.丙:通过线香烟的运动情况反映空气的流动情况,使用了转换法,故C不合题意;
D.丁:通过对玻璃球注水和排水研究潜水艇的浮沉情况,使用模拟实验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1)水汽输送
(2)氢和氧
(3)B进A出
【知识点】水循环;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进行分析;
(2)根据电解水的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1)浙江夏季多台风,台风登陆会带来大量的水汽,因此属于水汽输送的环节;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得到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得到氢气;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3)水蒸气与冷水相向而行,使冷凝效果更好,因此图丙冷凝管中,冷水应从B进A出。
17.【答案】(1)气候
(2)广州
(3)夏
【知识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
2、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解答】(1)图中所描述的是两地的气候。
(2)从两幅气温曲线图可以看出,A,B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A,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A,A图是温带季风气候,应为我国哈尔滨,B图为广州。
(3)城市降水量月份分配的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夏季。
18.【答案】(1)悬浊液;C
(2)高锰酸钾;稳定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 固体或液体均匀地分散到另外一种液体中得到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为溶液,悬浊液是指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也叫悬浮液;乳浊液是指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也叫乳状液,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 (1)“美林”是为儿童开发设计的一款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美林”属于悬浊液;固液分离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
故答案为:C;
(2)高锰酸钾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除臭,其溶质是高锰酸钾;将该溶液密封保存,久置不分层,体现了溶液的稳定性。
19.【答案】(1)温度
(2)饱和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根据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某款风暴瓶,瓶内物质会随着外界温度变化展现出多变的晶体变化,制作时,只需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按一定比例装入樟脑、酒精、硝酸钾、氯化铵、水等即可。瓶内晶体可出现形态万千的变化,是因为物质的溶解能力受温度影响,温度降低,析出晶体的质量增加。
(2)瓶底有樟脑固体析出,说明此时瓶内的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樟脑,此时瓶内的溶液是樟脑的饱和溶液。
20.【答案】不变;下沉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潜水艇原理:在同种液体里,排开液体体积不变,则浮力大小不变,而潜水艇的浮沉是通过改变潜水艇的自身重力来实现的,潜水艇的自重是通过充水和排水来完成的。 而题目中这个简单的小实验,和上述原理基本一致。
【解答】 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浮力等于重力,若从A管吸气,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所以烧瓶内水面就会上升,由于排开液体体积不变,则烧瓶浮力大小不变,而烧瓶自身重力变大,重力大于浮力,则烧瓶会下沉。
21.【答案】(1)蒸发结晶
(2)不饱和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 根据结晶的方法有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制作棒棒糖时,同学们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水分蒸发,有晶体析出,利用的是蒸发结晶的方法。
(2)制作棒棒糖时,同学们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5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同学们制作棒棒糖失败是因为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蔗糖晶体没有充分溶解。
22.【答案】(1)密闭
(2)增大体积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探究气体压强的变化时,应密闭气体;一定质量的气体的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解答】(1)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密闭;
(2)大气压现象通常形成内外压强差,结合思维模型可知,“越拉越难”是因为体积变大。
23.【答案】(1)高于
(2)②④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 寒潮就是寒冷空气好像潮水般奔流过来的意思,它属于空气(冷空气)流动的一种形式。 寒潮是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
【解答】(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风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所以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与气压高低有关。热岛现象中,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市区,郊区气压高于市区气压;
(2)下列灾害中直接与温度有关的是②和④;寒潮和霜冻都是冷空气来临导致的;
故答案为:(1)高于(2)②④
24.【答案】(1)①③④②
(2)42.5
(3)用药匙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4)A、C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 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析
【解答】 (1)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即①③④②;
(2)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5%=7.5g,配制该溶液所需的水的质量为50g-7.5g=42.5g;
(3)如图乙,称量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向右侧,说明氯化钠的质量不足,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用药匙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4)A、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造成溶质的质量偏小,因此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符合题意;
B、称量氯化钠时,用了生锈的砝码导致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大,因此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故不符合题意;
C、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导致量取的水偏多,因此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符合题意;
D、溶液配制完成后,有部分液体溅出造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25.【答案】(1)患糖尿病;不进行运动训练
(2)中;股骨骨密度最大,血钙含量与运动前相比增加最多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 】(1)实验探究的是“不同强度的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股骨的骨密度和骨代谢强度的影响”,故应设置以不同运动强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实验对象是糖尿病大鼠。故实验选取20只大小相近的雄性患糖尿病大鼠。为避免偶然因素影响实验结果,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应每组各进行多个重复实验。根据实验的变量,A组的处理是不进行运动训练,B、C、D组分别进行低强度、中强度、高强度运动训练。
(2)由图1、2可知,中强度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股骨骨密度和骨代谢强度的提高最有利。判断的依据是:在中运动强度下,图2C组大鼠的股骨的骨密度最大,图3中C组大鼠的血钙含量与运动前相比增加最多。
26.【答案】(1)2
(2)无关
(3)1.2×103;偏大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物体的重力与测力计拉力之差是物体受到的浮力,根据浮力公式求出物体的体积。根据浮力公式求出盐水的密度,如果他在实验中不小心使戊图中物体接触了容器底且与容器底有力的作用,则测力计示数变小,根据称重法分析F浸盐水变化,确定测量的盐水密度值的变化
【解答】 (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F浮=G-F=4.8N-2.8N=2N;
(2)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应控制液体密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由图示实验可知,图丙、丁所示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可以选用图丙、丁所示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
(3)由图甲、戊所示实验可知,圆柱体浸没在盐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4.8N-2.4N=2.4N;
由F浮=ρ水gV排可知金属块的体积:V=V排 =2×10-4m3;
由F浮=ρ液gV排得: 盐水的密度ρ盐水 =1.2×103kg/m3;
如果他在实验中不小心使戊图中物体接触了容器底且与容器底有力的作用,则测力计示数变小,导致F示盐水变小,根据称重法,故测得在盐水中浮力F浸盐水变大, 测量的盐水密度值将偏大。
27.【答案】体积;标记处;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越高,其压强越大;向车胎内打气,打入的气体越多,压强越大。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 据图可知,水银柱下方的空气的压强恰好等于水银柱的压强和水银柱上方的气压之和,所以在外界大气压不变的情况下,水银柱越高,说明管中气体的压强越大,即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比较气体的压强转化成比较水银柱的高度 。
【解答】【建立假设】据生活常识可知,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体积或密度有关;
【实验检验】为验证假设一,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取一根长度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密封一段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下表面到达标记处为止;
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
【 得出结论 】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故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越高,其压强越大;
【评价交流】科学猜想往往需要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请为猜想“气体产生的压强还可能与气体的质量有关”,如:向车胎内打气,打入的气体越多,压强越大;
28.【答案】(1)相同时间收集氢气的体积(“收集相同体积的氢气或氧气所用的时间”亦可)
(2)b
(3)温度、溶液浓度
(4)加快;随着水的电解,溶液浓度变大,电解速度加快。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析;
(2)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
(3)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
(4)根据电解水实验进行时对溶液浓度的影响以及溶液浓度影响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
【解答】 (1)本实验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氢气的体积来反映水电解的快慢;
(2)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以判断正极收集到的为氧气,其体积与氢气相比为1:2,故b接的是正极,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3)由实验①③中的数据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电解的反应速率加快,由实验①②中的数据可知,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水电解的反应速率也在加快,故影响水电解的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溶液浓度;
(4)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水被不断电解消耗,使得溶液的浓度增大,故反应速率加快。
29.【答案】(1)D
(2)玻璃棒
(3)A;B;D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 根据图示中的滤纸的折叠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操作⑤是蒸发操作,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A、B、C 是滤纸的正确的折叠方法,D中的滤纸,接口处出现缝隙,液体会直接的进入下面的烧杯,故不应该出现。
故答案为:D。
(2)操作⑤是蒸发操作,除用到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玻璃棒 。
(3)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得到的精盐质量减少,则精盐制得率较低.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会造成精盐质量减少,则精盐制得率较低.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含有部分水分,造成精盐质量增加,则精盐制得率较高.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导致称量的精盐质量减少,则精盐制得率较低。
故答案为:ABD。
30.【答案】(1)赛艇受到的浮力为
(2)若赛艇和桨的总质量为30千克,则两位女运动员的总质量为110kg。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利用F浮=ρ水gV排可求赛艇受到的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求物体的总重力,由G=mg得赛艇和运动员的质量,再求得两位女运动员的总质量。
【解答】(1)赛艇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14m3=1.4×103N;
(2)赛艇漂浮,此时其受到的浮力等于赛艇的总重力,即:F浮=G总=1.4×103N;
赛艇的总质量为:m总== 140kg
两位女运动员的总质量为:
m运动员=m总-m1=140kg-30kg=110kg。
答:(1)赛艇受到的浮力为1.4×103N;
(2)若赛艇和桨的总质量为30千克,则两位女运动员的总质量为110kg。
31.【答案】(1)15%
(2)40
(3)80kg,20k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 根据选种的做法来分析;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根据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
【解答】(1)长得很饱满的水稻种子,密度超过1.1×103kg/m3,干瘪的和被虫子蛀坏的种子的密度都比饱满种子的密度都要小得多,所以应该用15%的食盐溶液(密度1.10g/cm3=1.10×103kg/m3)才能挑选出很饱满的水稻种子。
(2)配制20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的质量为:200kg×20%=40kg;
(3)设能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为x,则:60kg×20%=x×15%,x=80kg,需加水质量为80kg-60kg=20kg。
32.【答案】(1)升高
(2)此时该鼎内外气体对鼎盖形成的压力差为1960N
(3)A;B;C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 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结合压强的计算公式分析。
【解答】 (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水的沸点跟气压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
(2)外界气压为101千帕,鼎内水在120℃沸腾时,此时鼎内气压为:p=199kPa,鼎内外的压强差为:Δp=p-p0=(1.99-1.01)×105Pa=9.8×104Pa;
此时鼎内外形成的压力差为:ΔF=ΔpS=9.8×104Pa×0.02m2=1960N。
(3)A、鼎盖厚实自重较大,可以使鼎内的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能导致“鼎内的水在120℃沸腾”,故A符合题意;
B、鼎盖与鼎体结合处平整,密封性好,不易漏气,可以使鼎内的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能导致“鼎内的水在120℃沸腾”,故B符合题意;
C、锁扣给鼎盖施加向下的压力,鼎盖不易推开,可以使鼎内的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能导致“鼎内的水在120℃沸腾”,故C符合题意;
D、鼎内所装水的质量较大,不能使鼎内的气压升高,不能导致“鼎内的水在120℃沸腾”,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33.【答案】用点燃的酒精棉加热小玻璃瓶,玻璃瓶内空气受热排出,此时迅速把玻璃瓶扣在皮肤上,玻璃瓶内的空气冷却后气压减小,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就将玻璃瓶紧紧地压在皮肤上。人体内压强大于瓶内气体压强,瓶口部分皮肤压向瓶内。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大气中存在压强,人体内也存在压强,结合大气压和人体压强的情况可做出解答。
【解答】 将点燃的酒精棉伸入玻璃瓶内,瓶内空气受热被排出,此时迅速把玻璃瓶扣在皮肤上,冷却后,瓶内气压减小,外面的大气压就将玻璃瓶紧紧地压在皮肤上。人体内也存在压强,且大于瓶内气体压强,瓶口部分皮肤压向瓶内,所以会看到皮肤往外凸。
1 / 1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初中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题(1.1-3.2)
1.(2024八上·永康期中)下图为公益广告“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广告所表达的含义是(  )
A.降水越来越多 B.水污染减少
C.地下水越来越匮乏 D.凿井技术提高
【答案】C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 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日渐匮乏的现实。呼吁人们要合理开发、利用和十分珍惜水资源。
【解答】 读图可得,图中以三口井为主体,每口井都配有一个木桶,而打水的绳子从“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顺序大幅增长,说明了地下水越来越匮乏。综上所述,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024八上·永康期中)杨溪水库是永康人民的大水缸。水库在引水、防洪抗旱、发电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库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的是 (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 水循环环节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解答】 修建水库是改变地表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
故答案为:D。
3.(2024八上·永康期中)下列饮品属于乳浊液的是(  )
A.可口可乐 B.牛奶
C.冰红茶 D.果粒橙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态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解答】A.可口可乐由水和二氧化碳、色素和糖组成,它们都是溶于水的,为溶液,故A不合题意;
B.牛奶是不溶于水的液体,为乳浊液,故B符合题意;
C.冰红茶中存在可溶性的色素、糖,为溶液,故C不合题意;
D.果粒橙是不溶于水的固态颗粒,形成悬浊液,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4.(2024八上·永康期中)下列关于水体净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B.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而进行分离
C.沉淀法、过滤法等净化方法都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
D.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答案】A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净水中氯气杀菌分析;
B、根据蒸馏的原理分析;
C、根据蒸馏和过滤原理及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分析;
D、根据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分析。
【解答】A. 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及细菌等,符合题意;
B. 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不符合题意;
C. 沉淀法净水是利用物质密度不同,过滤法净水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密度和溶解性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不符合题意;
D. 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得到的水中仍含可溶性杂质,仍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2024八上·永康期中)《长津湖》是以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为背景拍摄的电影。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下列属于描述长津湖地区天气现象的是(  )
A.常年冰天雪地 B.冬季漫长严寒
C.某天最低温度达-40℃ D.常遭寒潮袭击
【答案】C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某一地某一瞬间内大气的状态或者现象;气候指的是一个区域大气的长期大气的状况或者现象。
【解答】A常年冰天雪地指的是长时间内的一个天气状况,属于气候;
B是冬季漫长严寒,属于长时间的天气,整个冬季的状况,属于气候;
C某天的最低温度达-40℃,是短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属于天气;
D常遭受寒潮袭击,描述的是长期的一个大气状况,属于气候。
故答案为:C。
6.(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所示055型驱逐舰是我国自行建造的首款万吨级驱逐舰。下列有关该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漂浮在海面上时,受到的浮力方向向下
B.漂浮在海面上时,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从密度小的海域行驶到大的海域时,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
D.从密度大的海域行驶到小的海域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
【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驱逐舰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从海水密度较大的海域驶入密度较小的海域时,浮力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它排开海水的体积的变化情况。
【解答】 A、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故A错误;
B、因为驱逐舰漂浮在海面上,所以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故B错误;
C、驱逐舰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从海水密度较大的海域驶入密度较小的海域时,浮力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它排开海水的体积变大;同理从密度小的海域行驶到大的海域时,排开海水的体积变小,故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D。
7.(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所示装置,将X滴加到Y中,U形管的液面出现左高右低的现象,若X是水,则Y可能是(  )
A.硝酸铵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氢氧化钙
【答案】A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 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说明与U型管相连的广口瓶内气体体积在加入一定量物质时气体体积缩小,可能是吸收了大量热量,使得试剂瓶中气体的体积收缩。
【解答】 A、固体硝酸铵溶于水要吸收大量热量,会使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右侧下降,故正确;
B、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U型管内液面无变化,故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放出大量热量,会使U型管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故错误;
D、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且溶液温度基本不变,U型管内液面无变化,故错误;
故答案为:A。
8.(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关于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甲层:几乎集中了全部水汽
②乙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③丙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④丁层:大气密度很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解答】 ①甲层是贴近地面的对流层,对流层几乎集中了全部水汽和杂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正确。
②乙层是平流层,平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故错误。
③丙层是暖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故正确。
④丁层是散逸层,大气密度很小,接近于真空,故错误。
故答案为:B。
9.(2024八上·永康期中)科学就在身边,下列四个说法合理的是(  )
A.甲图中出现高原反应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
B.乙图中小科在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时,选用不同直径的半球,拉开半球所用的力相同
C.丙图中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重新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丁图中往B管中轻轻吹气,A管中的水面上升说明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大
【答案】A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判断;
(2)根据F=pS判断;
(3)根据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规律判断;
(4)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判断。
【解答】A.甲图中出现高原反应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故A正确;
B.乙图中小科在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时,选用不同直径的半球,那么球的受力面积S不同,根据F=pS可知,拉开半球所用的力大小不同,故B错误;
C.丙图中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重新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故C错误;
D.丁图中往B管中轻轻吹气,A管中的水面上升说明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故D错误。
故选A。
10.(2024八上·永康期中)在制糖工业中,常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糖汁中的水汽化变成水蒸气跑掉).为了使糖在沸腾时不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温度过高,糖会变焦,不但不甜,而且对人体还是有害的).为此,在运用沸腾法去除糖汁水分的过程中,应当采取的办法是(  )
A.用文火 (小火焰) 慢慢加热
B.使糖汁液面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C.用猛火加热,减少加热时间
D.使糖汁液面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
【答案】B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根据沸点和气压的关系作出解答。
【解答】 要降低水的沸点,可以降低水上方气体的压强,压强减小,沸点就会降低;缩短加热的时间和降低加热炉火的温度都不能降低水的沸点。
故答案为:B。
11.(2024八上·永康期中) 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所加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① 28 10 4 14
② 28 10 6 14
③ 60 10 8 18
A.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
B.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
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对比1、2即可判断A选项是否正确。对比1、2或2、3即可判断B选项是否正确。通过对1、2的分析得出C选项是否正确。结合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可得出D选项是否正确。
【解答】对比1、2可以看出,28℃时10克水中溶解了硝酸钾4克时,再向其中加入多加入2克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仍旧保持不变,说明加入的2克硝酸钾不再溶解,即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A说法正确;对比1、2或2、3可知,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60℃时10克水中至少能溶解硝酸钾8克,因此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B说法正确;通过对1、2的分析可知:水的质量相同,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也相同,因此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说法正确;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根据表中数据可知,60℃时10克水中溶解了8克硝酸钾,是否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无法得知,因此无法判断出所得溶液是否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D说法错误。故选D。
12.(2024八上·永康期中)下列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A正确;
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B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故C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3.(2024八上·永康期中)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 (  )
A.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两极地区终年严寒——纬度因素
B.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海陆因素
C.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季风因素
D.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湿润——纬度因素
【答案】A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解答】A.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两极地区终年严寒干燥,纬度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故A正确;
B.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纬度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故B错误;
C.青藏高原海拔高,虽然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形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故C错误;
D.新疆塔里木盆地位于非季风区,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距海较近,气候相对湿润,海陆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4.(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此时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z、F丙,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用公式表示即F浮=ρ液gV排。 根据公式可知,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浮力大小与V排有关,所以要判断这三个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关系,就需要看这三个物体在水中的V排大小关系
【解答】 因为甲、乙、丙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且都浸没在水中,所以这三个物体在水中的V排都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这三个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都相同,即F甲=F乙=F丙。
故答案为:C。
15.(2024八上·永康期中)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实验中采用该方法的是(  )
A.甲: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马的拉力说明大气压很大
B.乙:伽利略通过玻璃管内液柱高低判断气温高低
C.丙:通过线香烟的运动情况反映空气的流动情况
D.丁:通过对玻璃球注水和排水研究潜水艇的浮沉情况
【答案】D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A.甲: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马的拉力说明大气压很大,使用了转换法,故A不合题意;
B.乙:伽利略通过玻璃管内液柱高低判断气温高低,使用了转换法,故B不合题意;
C.丙:通过线香烟的运动情况反映空气的流动情况,使用了转换法,故C不合题意;
D.丁:通过对玻璃球注水和排水研究潜水艇的浮沉情况,使用模拟实验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2024八上·永康期中)用所学科学知识,并结合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浙江夏季多台风。其登陆属于图甲水循环中的   环节。
(2)图乙水电解实验的结论是:水是由   组成的。
(3)图丙冷凝管中,冷水应从   (选填“A进B出”或“B进A出”)。
【答案】(1)水汽输送
(2)氢和氧
(3)B进A出
【知识点】水循环;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进行分析;
(2)根据电解水的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1)浙江夏季多台风,台风登陆会带来大量的水汽,因此属于水汽输送的环节;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得到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得到氢气;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3)水蒸气与冷水相向而行,使冷凝效果更好,因此图丙冷凝管中,冷水应从B进A出。
17.(2024八上·永康期中)读广州和哈尔滨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描述的是两地的   (“天气”或“气候”)
(2)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分析判断B为   (选填“哈尔滨”或“广州”)。
(3)两城市降水量月份分配的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   季。
【答案】(1)气候
(2)广州
(3)夏
【知识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
2、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解答】(1)图中所描述的是两地的气候。
(2)从两幅气温曲线图可以看出,A,B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A,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A,A图是温带季风气候,应为我国哈尔滨,B图为广州。
(3)城市降水量月份分配的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夏季。
18.(2024八上·永康期中)(1)“美林”是为儿童开发设计的一款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美林”属于   (选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小科想把美林中的白色沉淀分离出来,要采用下列方法中的    (填字母)。
A.沉淀法 B.蒸发溶剂 C.过滤法 D.蒸馏法 E.冷却热饱和溶液
(2) 高锰酸钾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除臭,其溶质是   ;将该溶液密封保存,久置不分层,体现了溶液的   性。
【答案】(1)悬浊液;C
(2)高锰酸钾;稳定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 固体或液体均匀地分散到另外一种液体中得到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为溶液,悬浊液是指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也叫悬浮液;乳浊液是指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也叫乳状液,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 (1)“美林”是为儿童开发设计的一款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美林”属于悬浊液;固液分离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
故答案为:C;
(2)高锰酸钾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除臭,其溶质是高锰酸钾;将该溶液密封保存,久置不分层,体现了溶液的稳定性。
19.(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是某款风暴瓶,瓶内物质会随着外界温度变化展现出多变的晶体变化。制作时,只需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按一定比例装入樟脑、酒精、硝酸钾、氯化铵、水等即可。
(1) 瓶内晶体可出现形态万千的变化是因为物质的溶液能力受   影响。
(2)瓶底有樟脑固体析出,此时瓶内的溶液是樟脑的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答案】(1)温度
(2)饱和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根据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某款风暴瓶,瓶内物质会随着外界温度变化展现出多变的晶体变化,制作时,只需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按一定比例装入樟脑、酒精、硝酸钾、氯化铵、水等即可。瓶内晶体可出现形态万千的变化,是因为物质的溶解能力受温度影响,温度降低,析出晶体的质量增加。
(2)瓶底有樟脑固体析出,说明此时瓶内的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樟脑,此时瓶内的溶液是樟脑的饱和溶液。
20.(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悬浮状态时,若从A管吸气,它受到的浮力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烧瓶将   (选填 “上浮”或“下沉”)。
【答案】不变;下沉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潜水艇原理:在同种液体里,排开液体体积不变,则浮力大小不变,而潜水艇的浮沉是通过改变潜水艇的自身重力来实现的,潜水艇的自重是通过充水和排水来完成的。 而题目中这个简单的小实验,和上述原理基本一致。
【解答】 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浮力等于重力,若从A管吸气,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所以烧瓶内水面就会上升,由于排开液体体积不变,则烧瓶浮力大小不变,而烧瓶自身重力变大,重力大于浮力,则烧瓶会下沉。
21.(2024八上·永康期中)生活中很多同学喜欢吃棒棒糖,为此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开展了“制作棒棒糖”的项目化学习,主要过程如图:
(1)“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主要是通过   的方法获得晶体。
(2) 制作棒棒糖时,同学们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接着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5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请分析:同学们制作棒棒糖失败是因为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答案】(1)蒸发结晶
(2)不饱和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 根据结晶的方法有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制作棒棒糖时,同学们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水分蒸发,有晶体析出,利用的是蒸发结晶的方法。
(2)制作棒棒糖时,同学们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5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同学们制作棒棒糖失败是因为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蔗糖晶体没有充分溶解。
22.(2024八上·永康期中)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时,有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如图甲所示的思维模型。
(1) 思维模型中的“ ”处应填   。(选填“开放”或“密闭”)
(2) 将一只薄塑料袋放入广口瓶内,使塑料袋尽可能贴近瓶壁。将袋口沿瓶口翻过来,用橡皮筋扎在瓶口上(如图乙),向上拉塑料袋,结果发现越拉越难。由思维模型可知,“越拉越难”是因为通过    的方式减小了塑料袋和瓶之间的气压。
【答案】(1)密闭
(2)增大体积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探究气体压强的变化时,应密闭气体;一定质量的气体的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解答】(1)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密闭;
(2)大气压现象通常形成内外压强差,结合思维模型可知,“越拉越难”是因为体积变大。
23.(2024八上·永康期中)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如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与气压高低有关。热岛现象中,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市区,郊区气压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市区气压。
(2)热岛效应说明人类的活动对气候变化有巨大的影响,下列现象或灾害与气温的变化有直接关系的是   (可多选)。
①台风②寒潮③洪水④霜冻⑤沙尘暴
【答案】(1)高于
(2)②④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 寒潮就是寒冷空气好像潮水般奔流过来的意思,它属于空气(冷空气)流动的一种形式。 寒潮是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
【解答】(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风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所以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与气压高低有关。热岛现象中,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市区,郊区气压高于市区气压;
(2)下列灾害中直接与温度有关的是②和④;寒潮和霜冻都是冷空气来临导致的;
故答案为:(1)高于(2)②④
24.(2024八上·永康期中)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杂质只含有泥沙) 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
(1) 【实验一】如图甲是小科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粗盐提纯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示意图的序号)
(2) 【实验二】小科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用天平称量时,1g以下用游码)。
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的水的质量为   克。
(3) 如图乙,称量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向右侧,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   。
(4) 用上述实验所得氯化钠(NaCl) 晶体配制溶液,以下操作会使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B.称量氯化钠时,用了生锈的砝码
C.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 D.溶液配制完成后,有部分液体溅出
【答案】(1)①③④②
(2)42.5
(3)用药匙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4)A、C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 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析
【解答】 (1)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即①③④②;
(2)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5%=7.5g,配制该溶液所需的水的质量为50g-7.5g=42.5g;
(3)如图乙,称量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向右侧,说明氯化钠的质量不足,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用药匙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4)A、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造成溶质的质量偏小,因此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符合题意;
B、称量氯化钠时,用了生锈的砝码导致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大,因此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故不符合题意;
C、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导致量取的水偏多,因此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符合题意;
D、溶液配制完成后,有部分液体溅出造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25.(2024八上·永康期中)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容易引起骨折的全身性骨病,主要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使骨的脆性增加而造成的疾病。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近三分之一确诊患有骨质疏松症。为探究“不同强度的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股骨的骨密度和骨代谢强度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
(1) 实验选取20只大小相近的雄性    (“健康”或“患糖尿病”) 的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组的处理是    ,B、C、D组分别进行低强度、中强度、高强度运动训练。
(2)实验结果如图1、2所示。实验结果表明,   强度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股骨骨密度和骨代谢强度的提高最有利。判断的依据是在此运动强度下,   。
【答案】(1)患糖尿病;不进行运动训练
(2)中;股骨骨密度最大,血钙含量与运动前相比增加最多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 】(1)实验探究的是“不同强度的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股骨的骨密度和骨代谢强度的影响”,故应设置以不同运动强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实验对象是糖尿病大鼠。故实验选取20只大小相近的雄性患糖尿病大鼠。为避免偶然因素影响实验结果,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应每组各进行多个重复实验。根据实验的变量,A组的处理是不进行运动训练,B、C、D组分别进行低强度、中强度、高强度运动训练。
(2)由图1、2可知,中强度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股骨骨密度和骨代谢强度的提高最有利。判断的依据是:在中运动强度下,图2C组大鼠的股骨的骨密度最大,图3中C组大鼠的血钙含量与运动前相比增加最多。
26.(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的示数。
(1)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8N,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 分析图丙、丁可知,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3) 图戊中盐水的密度是     kg/m3; 如果在实验中不小心使图戊中的金属块接触了容器底且与容器底有力的作用,此时测量出的盐水密度值将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1)2
(2)无关
(3)1.2×103;偏大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物体的重力与测力计拉力之差是物体受到的浮力,根据浮力公式求出物体的体积。根据浮力公式求出盐水的密度,如果他在实验中不小心使戊图中物体接触了容器底且与容器底有力的作用,则测力计示数变小,根据称重法分析F浸盐水变化,确定测量的盐水密度值的变化
【解答】 (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F浮=G-F=4.8N-2.8N=2N;
(2)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应控制液体密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由图示实验可知,图丙、丁所示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可以选用图丙、丁所示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
(3)由图甲、戊所示实验可知,圆柱体浸没在盐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4.8N-2.4N=2.4N;
由F浮=ρ水gV排可知金属块的体积:V=V排 =2×10-4m3;
由F浮=ρ液gV排得: 盐水的密度ρ盐水 =1.2×103kg/m3;
如果他在实验中不小心使戊图中物体接触了容器底且与容器底有力的作用,则测力计示数变小,导致F示盐水变小,根据称重法,故测得在盐水中浮力F浸盐水变大, 测量的盐水密度值将偏大。
27.(2024八上·永康期中)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生活发现】
①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
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假设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    有关。
【实验检验】为验证假设一,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取一根长度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密封一段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下表面到    为止。
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
【现象描述】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
【得出结论】   。
【评价交流】科学猜想往往需要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请为猜想“气体产生的压强还可能与气体的质量有关”,列举一种事实作为依据并简述理由:   。
【答案】体积;标记处;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越高,其压强越大;向车胎内打气,打入的气体越多,压强越大。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 据图可知,水银柱下方的空气的压强恰好等于水银柱的压强和水银柱上方的气压之和,所以在外界大气压不变的情况下,水银柱越高,说明管中气体的压强越大,即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比较气体的压强转化成比较水银柱的高度 。
【解答】【建立假设】据生活常识可知,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体积或密度有关;
【实验检验】为验证假设一,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取一根长度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密封一段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下表面到达标记处为止;
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
【 得出结论 】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故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越高,其压强越大;
【评价交流】科学猜想往往需要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请为猜想“气体产生的压强还可能与气体的质量有关”,如:向车胎内打气,打入的气体越多,压强越大;
28.(2024八上·永康期中)水电解时,常会在水中加入一些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水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本身不会变化),从而加快电解速度。为探究影响水电解快慢的因素,小乐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编号 温度/℃ 时间/秒 溶液浓度 氢气体积/毫升
① 15 60 2% 22.2
② 15 60 5% 33.1
③ 30 60 2% 26.0
④ 30 60 5% 38.9
(1)本实验可以通过比较   来反映水电解的快慢。
(2)若原先两个量筒中都装满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液面如图示,则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接线柱是   (选填“a”或“b”)。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写影响因素)都会影响水电解的快慢。
(4)结合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实验的进行各组产生氢气的速度将如何改变,并写出理由   。
【答案】(1)相同时间收集氢气的体积(“收集相同体积的氢气或氧气所用的时间”亦可)
(2)b
(3)温度、溶液浓度
(4)加快;随着水的电解,溶液浓度变大,电解速度加快。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析;
(2)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
(3)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
(4)根据电解水实验进行时对溶液浓度的影响以及溶液浓度影响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
【解答】 (1)本实验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氢气的体积来反映水电解的快慢;
(2)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以判断正极收集到的为氧气,其体积与氢气相比为1:2,故b接的是正极,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3)由实验①③中的数据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电解的反应速率加快,由实验①②中的数据可知,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水电解的反应速率也在加快,故影响水电解的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溶液浓度;
(4)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水被不断电解消耗,使得溶液的浓度增大,故反应速率加快。
29.(2024八上·永康期中)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填序号).
A. B. C. D.
(2) 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酒精灯、蒸发皿、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   等仪器.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答案】(1)D
(2)玻璃棒
(3)A;B;D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 根据图示中的滤纸的折叠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操作⑤是蒸发操作,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A、B、C 是滤纸的正确的折叠方法,D中的滤纸,接口处出现缝隙,液体会直接的进入下面的烧杯,故不应该出现。
故答案为:D。
(2)操作⑤是蒸发操作,除用到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玻璃棒 。
(3)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得到的精盐质量减少,则精盐制得率较低.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会造成精盐质量减少,则精盐制得率较低.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含有部分水分,造成精盐质量增加,则精盐制得率较高.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导致称量的精盐质量减少,则精盐制得率较低。
故答案为:ABD。
30.(2024八上·永康期中)杭州亚运会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在杭州富阳水上运动中心举行,来自中国队的杭州桐庐姑娘邹佳琪与搭档邱秀萍发挥出色,成功夺得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赢得开门红(图甲)。图乙是两位运动员准备出发时的情景,此时赛艇排开水的体积为( (忽略桨排开水的体积)。(
(1) 赛艇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2) 若赛艇和桨的总质量为30千克,则两位女运动员的总质量为多少千克
【答案】(1)赛艇受到的浮力为
(2)若赛艇和桨的总质量为30千克,则两位女运动员的总质量为110kg。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利用F浮=ρ水gV排可求赛艇受到的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求物体的总重力,由G=mg得赛艇和运动员的质量,再求得两位女运动员的总质量。
【解答】(1)赛艇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14m3=1.4×103N;
(2)赛艇漂浮,此时其受到的浮力等于赛艇的总重力,即:F浮=G总=1.4×103N;
赛艇的总质量为:m总== 140kg
两位女运动员的总质量为:
m运动员=m总-m1=140kg-30kg=110kg。
答:(1)赛艇受到的浮力为1.4×103N;
(2)若赛艇和桨的总质量为30千克,则两位女运动员的总质量为110kg。
31.(2024八上·永康期中)盐水选种是一种巧妙的挑选优质种子的方法。长得很饱满的小麦种子,密度超过1.2× 长得很饱满的水稻种子,密度超过 干瘪的和被虫子蛀坏的种子的密度都比饱满种子的密度都要小得多。下表为食盐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关系。
溶质质量分数 5% 10% 15% 20% 26%
溶液密度 (g/cm3) 1.03 1.07 1.10 1.15 1.2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应选用表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食盐溶液才能挑选出很饱满的水稻种子。
(2) 配制200千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    千克。
(3) 若取上述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60千克,能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多少千克 需加多少千克的水
【答案】(1)15%
(2)40
(3)80kg,20k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 根据选种的做法来分析;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根据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
【解答】(1)长得很饱满的水稻种子,密度超过1.1×103kg/m3,干瘪的和被虫子蛀坏的种子的密度都比饱满种子的密度都要小得多,所以应该用15%的食盐溶液(密度1.10g/cm3=1.10×103kg/m3)才能挑选出很饱满的水稻种子。
(2)配制20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的质量为:200kg×20%=40kg;
(3)设能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为x,则:60kg×20%=x×15%,x=80kg,需加水质量为80kg-60kg=20kg。
32.(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所示为西汉时期的熊足青铜鼎,该鼎被誉为“古代高压锅”。当往考古人员仿制的鼎内装部分水、盖上鼎盖、闭合锁扣,鼎下堆放干柴燃烧时,鼎内水的沸点可达 已知鼎盖面积S=0.02米2。如表是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沸点/℃ 90 100 105 110 114 118 120 124 128
气压/千帕 70 101 121 143 163 189 199 226 258
(1)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水的沸点跟气压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时,沸点将    。
(2) 外界气压为101千帕,鼎内水在120℃沸腾时,此时该鼎内外气体对鼎盖形成的压力差为多少 (注: 1千帕=1000帕)
(3) 下列事实中,会导致“鼎内水在120℃沸腾”的有____。
A.鼎盖厚实笨重
B.鼎盖与鼎体结合处平整,密封性好
C.锁扣给鼎盖施加向下的压力
D.鼎内水的质量较大
【答案】(1)升高
(2)此时该鼎内外气体对鼎盖形成的压力差为1960N
(3)A;B;C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 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结合压强的计算公式分析。
【解答】 (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水的沸点跟气压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
(2)外界气压为101千帕,鼎内水在120℃沸腾时,此时鼎内气压为:p=199kPa,鼎内外的压强差为:Δp=p-p0=(1.99-1.01)×105Pa=9.8×104Pa;
此时鼎内外形成的压力差为:ΔF=ΔpS=9.8×104Pa×0.02m2=1960N。
(3)A、鼎盖厚实自重较大,可以使鼎内的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能导致“鼎内的水在120℃沸腾”,故A符合题意;
B、鼎盖与鼎体结合处平整,密封性好,不易漏气,可以使鼎内的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能导致“鼎内的水在120℃沸腾”,故B符合题意;
C、锁扣给鼎盖施加向下的压力,鼎盖不易推开,可以使鼎内的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能导致“鼎内的水在120℃沸腾”,故C符合题意;
D、鼎内所装水的质量较大,不能使鼎内的气压升高,不能导致“鼎内的水在120℃沸腾”,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33.(2024八上·永康期中)拔罐疗法是中医治病的一种常用手段。如图甲是拔罐的操作图,医生先用点燃的酒精棉加热小玻璃瓶,后倒扣在患者的皮肤上,一会儿看到瓶子吸在患者皮肤上,而且皮肤往外凸(如图乙),请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提示:气压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答案】用点燃的酒精棉加热小玻璃瓶,玻璃瓶内空气受热排出,此时迅速把玻璃瓶扣在皮肤上,玻璃瓶内的空气冷却后气压减小,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就将玻璃瓶紧紧地压在皮肤上。人体内压强大于瓶内气体压强,瓶口部分皮肤压向瓶内。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大气中存在压强,人体内也存在压强,结合大气压和人体压强的情况可做出解答。
【解答】 将点燃的酒精棉伸入玻璃瓶内,瓶内空气受热被排出,此时迅速把玻璃瓶扣在皮肤上,冷却后,瓶内气压减小,外面的大气压就将玻璃瓶紧紧地压在皮肤上。人体内也存在压强,且大于瓶内气体压强,瓶口部分皮肤压向瓶内,所以会看到皮肤往外凸。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