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稠州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12月独立作业检测 科学试题(1.1-4.1)1.(2024七上·义乌月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大雁何时南飞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C.哪种颜色月季花好看D.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否受温度影响【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解答】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大雁何时南飞 , 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否受温度影响, 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哪种颜色月季花好看,没有科学研究价值,不属于科学问题。故选C。2.(2024七上·义乌月考) 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几项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 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A正确;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B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C错误;D.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不能用生理盐水,图中所示操作D错误;故答案为:A。3.(2024七上·义乌月考) 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 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cm、2.13cm、2.13cm、2.24cm, 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2.13cm B.2.127cm C.2.12cm D.2.15cm【答案】A【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在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求平均值时,要先对所有数据进行判断,把错误数据删除,然后进行平均,并且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解答】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2.44cm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的准确值不同,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物体的长度为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L=≈2.13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4.(2024七上·义乌月考) 小明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3cm,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沸水中时,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28cm,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量某一杯水的温度,这时温度计内水银面位置在 8cm处,那么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A.32℃ B.20℃ C.24℃ D.36℃【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求出1cm表示的温度是多少,然后求出液体高5cm时的温度。【解答】水银柱3cm时的温度是0℃,28c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c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为,在水中水银柱的长度为8cm-3cm=5cm,水的温度为:5cm×4℃/cm=20℃。故答案为:B。5.(2024七上·义乌月考) 为了探究食物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学校项目化小组同学用已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如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表中包含了几组对照实验 变量分别是什么 ( )瓶号 甲 乙 丙加入物质 20 毫升灭菌肉汤 20 毫升灭菌肉汤 20毫升灭菌肉汤瓶口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温度 25℃ 5℃ 25℃A.2组, 温度、消毒棉球 B.2组, 温度、细菌C.3组, 温度、消毒棉球、空气 D.2组, 温度、空气【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溢一的变量。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锥形瓶中,甲和丙作对照,丙瓶口不做处理,空气中的细菌能进入甲锥形瓶,甲瓶口用消毒棉球塞住,空气中的细菌不能进入丙锥形瓶,除了有无细菌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形成了以细菌为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乙和丙除了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形成了以温度为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所以表中包含了2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细菌。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6.(2024七上·义乌月考) 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在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②观察物像B.图乙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①C.图丙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上方移动D.图丁中黑色的圆圈是重叠的大细胞【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图甲中:①细准焦螺旋、②粗准焦螺旋、③物镜、④目镜。图乙中:①低倍物镜、②高倍物镜。【解答】 A、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的升降镜筒,粗准焦螺旋能大幅度的升降镜筒。故图甲在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调节②粗准焦螺旋,应调节①细准焦螺旋观察物像,A错误。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内的细胞数目越多。图乙中物镜①比②短,则放大倍数比②小,故图乙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①,B正确。C、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故图丙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C错误。D、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中间空白透亮、无结构、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故图丁中黑色的圆圈是气泡,D错误。故答案为:B。7.(2024七上·义乌月考)2023年5月,台州沿海连续数晚出现罕见“蓝眼泪”。蓝眼泪是由于海水中的夜光藻细胞在夜晚受到扰动等刺激而发出蓝色荧光所形成的。上述现象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会进行繁殖 B.会进行生长发育C.会进行新陈代谢 D.会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答案】D【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 蓝眼泪是由于海水中的夜光藻细胞在夜晚受到扰动等刺激而发出蓝色苂光所形成的。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8.(2024七上·义乌月考) 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生”字,怎样使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变成如图乙所示(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简便方法写纸上倒过来看。【解答】 图甲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物像是图乙。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生’字”,将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就能使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变成如图乙所示。故答案为:A。9.(2024七上·义乌月考) 鼠曲草是制作清明果常用的原料,全株有白色绵毛,茎直立,叶小,开絮状小黄花,果实为倒卵形或倒卵状圆柱形。鼠曲草所属的植物种类是(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答案】D【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能够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的植物叫作孢子植物,包括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能够通过产生种子来繁殖的植物叫作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解答】 AB、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不能产生种子,不能开花和结果。由题干可知,鼠曲草开絮状小黄花不属于苔藓植物或蕨类植物,AB不符合题意。C、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着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即裸子植物没有果实,也没有花,鼠曲草开絮状小黄花,果实为倒卵形或倒卵状圆柱形故不属于裸子植物,C不符合题意。D、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故鼠曲草属于被子植物,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2024七上·义乌月考) 如图中圆圈表示三种生物本身具有的特点,重合部分则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E可以表示用肺呼吸 B.P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C.F可以表示完全生活在水中 D.Q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椎骨【答案】D【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体内受精,卵生陆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解答】 A、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鲢鱼用鳃呼吸,因此E不可以表示用肺呼吸,错误;B、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因此青蛙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乌龟的生殖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因此P不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错误;C、鲢鱼体表覆盖鳞片,生活在水中,乌龟体表被坚硬的甲,生活在陆地上,因此F不可以表示完全生活在水中,错误;D、青蛙、鲢鱼、乌龟都是脊椎动物,体内都有脊柱,因此Q可以表示有脊柱,正确;故答案为:D。11.(2024七上·义乌月考) 表中各选项的概念关系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1 2 3 4A 纲 科 目 种B 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雪松C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壁D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 如图可知1到4的逻辑关系是:4属于3,3属于2,2属于1。或者1到4是一种从大到小的关系。【解答】 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纲>目>科>种,与图示关系不符,A不符合题意。B、植物包括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不包括雪松,雪松属于裸子植物,与图示关系不符,B不符合题意。C、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是并列关系,与图示关系不符,C不符合题意。D、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节肢动物,昆虫属于节肢动物,与图示关系相符,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2.(2024七上·义乌月考) 小乐在野外采集了 4 种植物 P、Q、R和 S,并设计以 下的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 若上述四种植物中有一种植物是马铃薯,则它是( )1a 有叶………………………21b 无叶………………………P2a 有球果………………………Q2b 无球果………………………33a 有花粉………………………R3b 无花粉……………………SA.P B.Q C.R D.S【答案】C【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解析】【分析】 将特征不同的一群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进行分类,称为二歧分类法,原则:把原来的一群植物选用明显而相关的形态特征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再把每个分支中的分类群再用相对的性状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依次下去,直到将所有分类群分开为止.为了便于使用,各分支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前边加上一定的顺序数字.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前的数字及位置(距左边的距离)应是相同的,而且相对应的两个分支,较上一级分支均应向右退一字格,这样继续下去,直到要编制的终点为止.【解答】 如图可知,马铃薯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因此马铃薯有叶,没有球果,开花,有花粉。因此应该是R。故答案为:C。13.(2024七上·义乌月考)2024年1月1日05时55分,太阳爆发了一个强耀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太阳耀斑是太阳上最剧烈的活动现象之一B.耀斑爆发时无线电通信会受到干扰C.太阳的表层由外到里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答案】C【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解析】【分析】太阳活动周期是太阳黑子数及其它现象的准周期变化。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太阳大气层由内往外分别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耀斑发出的强大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解答】A、太阳耀斑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耀斑发出的强大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太阳大气层由内往外分别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4.(2024七上·义乌月考) 下列星体有卫星的是( )A.哈雷彗星 B.水星 C.木星 D.月球【答案】C【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解析】【分析】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解答】 选项中的木星已确认的有13个卫星,其中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在1610年用自制的望远镜发现的,这四个卫星后被称为伽利略卫星。故答案为:C。15.(2024七上·义乌月考) 公元10世纪,谭峭在其著作《化书》中记录了很多科学现象及规律,如“作环舞者,宫室皆转”。环舞,此处可以理解为旋转舞蹈。在旋转舞蹈时,舞者认为周围宫室都在转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周围宫室 B.舞者自身 C.脚下大地 D.院内树木【答案】B【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静止的,反之,就说物体是运动的。【解答】 在旋转舞蹈时,以周围宫室、舞者自身、脚下大地以及院内树木为参照物,只有周围宫室和舞者自身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舞者自身为参照物,周围宫室是运动的。故答案为:B。16.(2024七上·义乌月考)甲、乙两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s-t)图像如图所示。在t=5秒时两线相交。由图像可知( )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大于乙C.6秒时,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D.5秒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答案】D【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s-t图像中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5s通过的路程相等;而不一定相遇。(2)由图可知,6s时甲走了5m,乙走不到4m。(3)两物体5s通过的路程相等,平均速度相等。【解答】A.甲、乙两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不知道是相对运动还是相向而行,而不一定相遇,故A错误。B.由图可知,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等于乙,故B错误。C、由图可知,6s时,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故C错误。D.由图可知,两物体5s通过的路程相等,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故答案为:D。17.(2024七上·义乌月考) 从侧面拍摄一辆以36千米/小时运动着的汽车,如果底片上汽车的像移动的尺寸不大于0.1毫米,底片上的像才不至于模糊,已知汽车车身长3米,在底片上汽车长为1.5厘米,那么曝光时间最多为( )A.秒 B.秒 C. 秒 D.秒【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由汽车在底片上的像长可知实物与成像间的比例,则可求得0.1mm所对应的距离,由速度公式可求得成像时间。【解答】汽车速度物体长度与像长的比例为像移动0.1mm所对应的车的路程因为,所以曝光时间曝光时间最长为0.002s。故答案为:B。18.(2024七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是一种利用健身球设计的充电器,在转动球的时候就可以给电池充电,这时健身球里面的装置相当于一个微型发电机。转动球的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能量形式是( )A.电能 B.光能 C.化学能 D.机械能【答案】B【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解析】【分析】根据球转动时充电,涉及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分析。【解答】 在转动球的时候可以给电池充电, 转动球的过程中涉及到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的转化,但没有涉及到光能。故选B。19.(2024七上·义乌月考)我国著名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第 5 秒的速度为 9.5m/s,第 10 秒到达终点的速度为 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前 5 秒内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 4.75m/sB.在后 5 秒内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 5.1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 10.0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 9.85m/s【答案】C【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解析】【分析】平均速度等于路程与对应时间的比值,据此分析判断。【解答】由于无法获知前5s内和后5s内通过的路程,因此无法计算出这两个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故A、B错误;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D错误。故选C。20.(2024七上·义乌月考)今年3月,温州马拉松赛事顺利举行。选手甲以2小时15分钟的时间跑完全程,取得全马第一名的成绩。以下是小明对选手甲和某位同样跑完全程的选手乙建立的运动坐标图(体现全过程),其中更符合比赛结果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知甲乙两位选手最终跑完的路程是一样的,且甲跑完全程所用时间最短。【解答】马拉松比赛是相同路程比较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时间少的速度快,甲运动获得了第一名,表明完成比赛所用的时间最少,即相同路程,甲比乙所用的时间少,所以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1.(2024七上·义乌月考) 宇宙是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1)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学说是 ,该理论的重要证据为 。(2)科学家观察发现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越快。若从我们所在的星系1观测,如图能类比宇宙膨胀的是(箭头方向和长短分别表示运动方向和快慢)____。A. B.C. D.【答案】(1)宇宙大爆炸;一是星系红移现象,二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2)A【知识点】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星系运动模型【解析】【分析】 宇宙大爆炸的理论的重要证据为:一是星系红移现象。大爆炸理论认为,天体的年龄应小于宇宙年龄。起初有计算为20亿年的,但都被观测所否定。继而,当代大爆炸论认为150亿年这是宇宙年龄,基于此,目前发现的天体可以纳入演化轨道。二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理论预言了残余爆炸的辐射,均匀分布在宇宙空间,结果约3K的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强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解答】 (1)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学说是宇宙大爆炸,该理论的重要证据为一是星系红移现象,二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2)A.图A表示星系2、星系3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较远的星系3比星系2退行更快,符合大爆炸宇宙论,故A正确;B.图B表示星系2、星系3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较远的星系3比星系2退行更慢,不符合大爆炸宇宙论,故B错误;CD.图C和图D表示星系2、星系3都在向我们靠近,不符合大爆炸宇宙论,故CD错误。故答案为:A。22.(2024七上·义乌月考) 2019年4月10日,科学家发布了人类首次直接拍摄到的黑洞照片。根据我们所学知识,太阳最终能演化为黑洞吗? (能或不能),太阳主要靠 (聚变或裂变)释放能量。【答案】不能;聚变【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解析】【分析】(1)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采用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2)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极其强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故而,“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解答】(1)太阳的质量永远小于钱德拉塞卡极限,不足以支持它演化成黑洞。(2)太阳采用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故答案为:(1)不能;(2)聚变23.(2024七上·义乌月考) 小科同学用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测量实验,结果加下图所示,请回答:(1) 如图甲所示的圆的直径是 cm。(2)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值是 ℃,读作: 。(3)如图丙所示, (填字母)测量是没有必要的,木块的体积是 ;木块在水中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考虑此因素上述测量值比真实值应 (填“偏小”或“偏大”)。【答案】(1)2.50(2)-13;零下十三摄氏度(3)AC;5cm3;偏小【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温度计的使用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要注意液柱在零刻度的上方还是下方;【解答】 (1)图甲中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圆的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5.00cm;右端刻度值为7.50cm,圆的直径为7.50cm-5.00cm=2.50cm;(2)图乙中温度计刻度的一个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因此它的读数为-13℃,读作零下十三摄氏度;(3) 因为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可用悬重法测出木块的体积;即在木块下方系一铁块将木块坠入水中,木块浸没前,只有铁块浸没时的读数为54mL;而木块和铁块同时浸没时的读数为59mL,则木块的体积为:V=59mL-54mL=5mL=5cm3,故AC是没有必要的。由于木块会吸水,木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会下降;导致铁块、木块和水的总体积减小,所以木块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24.(2024七上·义乌月考)如图鸟类学名杜鹃鸟;映山红学名杜鹃。甲、乙是这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杜鹃鸟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2)杜鹃的茎能够直立,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叶的细胞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 。(填写结构名称,下同)(3)杜鹃鸟会偷偷地把卵产到别种鸟类的巢中,让其他鸟类去帮它孵卵育雏,雏鸟长成仍是杜鹃鸟。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答案】(1)乙;甲中有叶绿体,属于植物细胞(2)细胞壁;叶绿体(3)细胞核【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 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2)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杜鹃的茎能够直立,这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有关;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植物细胞内特有的能量转换器。(3)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解答】(1)杜鹃鸟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是乙,理由是:甲中有叶绿体,属于植物细胞。(2杜鹃的茎能够直立,这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有关。叶的细胞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叶绿体。(3)杜鹃鸟会偷偷地把卵产到别种鸟类的巢中,让其他鸟类去帮它孵卵育雏,雏鸟长成仍是杜鹃鸟。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核。25.(2024七上·义乌月考) 小科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完成:(1)如图1所示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2)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2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箭头表示盖上盖玻片的方向,椭圆表示载玻片中央的清水 )。(3)小科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了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接下来要观察细胞。他首先进行对光和放片,然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当他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时,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____(填字母编号)。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慢慢寻找物像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C.眼睛看物镜,向前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最低D.左眼看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继续慢慢寻找物像(4)如果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则图1所示的①、④步骤中的“滴清水”、“滴红墨水”应分别改成 。【答案】(1)①③②④(2)A(3)C(4)生理盐水、碘液【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解答】 (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①滴、撕、③展、②盖、④染,故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②④。(2)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A正确。(3)在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先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然后再寻找物像,C正确.(4)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人的细胞液的浓度与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一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胀,或失水而皱缩,应向载玻片上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为更好的观察细胞结构,在制作该临时装片时,需要用碘液处理,具体方法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26.(2024七上·义乌月考) 在下列植物中:①水稻;②大豆;③小麦;④水杉;⑤向日葵;⑥侧柏,属于被子植物的有 (填序号),属于裸子植物的有 (填序号),判断依据是 。【答案】①②③⑤;④⑥;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知识点】种子植物【解析】【分析】 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的保护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解答】 :①水稻、②大豆、③小麦、⑤向日葵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都属于被子植物。④水杉、⑥侧柏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都属于裸子植物。因此,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主要区别和判断依据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27.(2024七上·义乌月考) 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1所示。(1) 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图2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答案】(1)变速(2)C【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速度与物体运动【解析】【分析】相邻两个球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通过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去判断小球做什么运动。小球是在做加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是逐渐变大的,由此选出图象。【解答】 (1)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2)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图C符合题意。28.(2024七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甲车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速度; 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达的物理意义是:5秒内通过的 。【答案】等于;路程【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根据甲、乙的图像特点分析甲、乙的运动状态,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甲车的速度,由图乙可直接读出乙车的速度;在v-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通过的路程。【解答】 由图甲可知,甲车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说明甲车做匀速运动,则甲车的速度为:v甲=, 由图乙可知,乙车的速度随时间增加保持不变,说明乙车做匀速运动,乙车的速度为v乙=2m/s;由上述分析可知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vt,表达的物理意义是:5秒内通过的路程。29.(2024七上·义乌月考)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由车站开出,向东行驶,乙车内的乘客看甲车,觉得乙车向后退;甲车内的乘客看乙车,也觉得乙车向后退。这是由于乙车内的乘客是以 为参照物的缘故,乙车的速度肯定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甲车的速度。【答案】甲车;小于【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与物体运动【解析】【分析】 根据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看它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位置变化则是运动的,相反则是静止的,结合题中的描述,依次判断乘客所选的参照物与看到的情形,做出相应的推理即可。【解答】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由车站开出,向东行驶”,这说明两车相对于车站都在运动,且方向相同,“乙车内的乘客看甲车,觉得乙车向后退”,“甲车内的乘客看乙车,也觉得乙车向后退”这同时说明两车方向相同、速度不同,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且乙车内的乘客是以甲车为参照物的。30.(2024七上·义乌月考)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 ,放在沸腾的水中示数为105℃,现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33℃,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答案】20℃【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被定为0℃。 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被定为100℃。 0℃和100℃之间的温度区间被均分为100等份, 每一等份代表1℃。【解答】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15℃,放在沸腾的水中示数为105℃,现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33℃,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t=×(33℃-15℃)=20℃。31.(2024七上·义乌月考) 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互连接,形成食物网。(2)在该食物网中,鹰与蛇的关系是 。【答案】(1)5(2)捕食和竞争。【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该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2)图中鹰以蛇为食物,鹰与蛇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鹰和蛇又都以鼠为食物,二者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32.(2024七上·义乌月考) 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人体新陈代谢的影响,兴趣小组进行了“甲状腺激素对成年鼠耗氧量影响”的研究。【建立猜想】 ? 。【实验步骤】①选取健康状况相同、体形相似的成年鼠30只,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②对各组实验处理如下表,并按适宜的实验条件正常饲养;甲组 乙组 丙组切除甲状腺 不作处理 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饲养 14 天 饲养 14天 1次/天, 共 14天注:本实验中灌胃是指将液体由动物口直接注入到胃中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如图。【实验结论】甲状腺激素的增加会增大成年鼠耗氧量。【交流评价】(1)该实验的猜想是 。(2)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3)根据耗氧量变化,可进一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 (选填“促进”或“抑制”) 成年鼠的新陈代谢。【答案】(1)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影响成年鼠耗氧量(2)控制变量法(3)促进【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作用于人体几乎全部细胞,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解答】(1) 该实验是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成年鼠耗氧量的影响,因此建立的假设是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影响成年鼠耗氧量。(2)由表格可知,该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即甲状腺激素,因此采用了控制变量法;(3)切除甲状腺的小鼠耗氧量降低,而额外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小鼠耗氧量则会增加,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成年鼠的新陈代谢。33.(2024七上·义乌月考) 某探究小组在进行“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的活动中,将一个杯口涂凡士林的玻璃杯倒扣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为探究蜡烛熄灭是因为氧气减少还是二氧化碳增多,小组同学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请回答:实验1:如图乙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用数字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丙数据。实验2:收集一瓶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瓶中。现象:蜡烛继续燃烧,没有立刻熄灭。(1)玻璃杯口涂凡士林的目的是 。(2)小明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耗尽,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通过实验2可以证明蜡烛熄灭是因为 (选填“氧气减少”或“二氧化碳增多”)。【答案】(1)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玻璃杯,干扰实验(2)不赞同,由图丙数据可知,蜡烛熄灭后容器内还有氧气剩余(3)氧气减少【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 (1)凡士林具有密封的作用,玻璃杯口涂凡士林的目的是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玻璃杯,干扰实验。(2)由图丙数据可知,蜡烛熄灭后容器内还有氧气剩余,氧气含量还在10%以上。(3)收集一瓶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瓶中,蜡烛继续燃烧,没有立刻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增多不会导致蜡烛熄灭,氧气减少才会导致蜡烛熄灭。34.(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安站在窗前看到对面人字形屋面上雨水在不停地流淌。她想:雨水在屋面流淌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她提出了两种猜想:①雨水流淌的时间可能与雨水的质量有关; ②雨水流淌的时间可能与屋面的倾角有关。猜想是否正确呢 为此,她设计了一个如图1的装置 (斜面光滑且较长,倾角a可调),用小球模拟雨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1) 保持斜面的倾角α不变,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让它们分别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测出小球下滑的时间如表一。小安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表一质量 m(g) 3 6 7 12 20时间t(s) 1.7 1.7 1.7 1.7 1.7(2) 不改变底边的长度,多次改变倾角。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 (如图2),测出每次下滑的时间如表二。小安对上述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表二倾角α 15° 30 45 60 75°时间 t(s) 1.9 1.6 1.2 1.6 1.9(3) 根据实验可知,为了减少雨水在屋面上流淌的时间。在建造人字形屋面时,屋面的倾角应该以 为宜。【答案】(1)在光滑斜面的倾角a不变情况下,不同质量的小球下滑时间相同(2)在不不改变斜面底边长度的情况下随着斜面倾角的不断增大,小球下滑的时间先是减小然后增大(3)45°【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 根据表一中数据可以直观看出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光滑斜面滑下时,所用时间相同;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得出小球从不同斜面滑下时所用的时间与倾角的关系;小球从斜面滑下用的时间最少时对应的角度是最适宜的;可以从瓦片在倾度越小时受的摩擦越小、耗材问题方面进行分析。【解答】(1)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在光滑斜面的倾角a不变情况下,不同质量的小球下滑时间相同(或光滑斜面上,小球的下滑时间与质量无关);(2)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在不不改变斜面底边长度的情况下随着斜面倾角的不断增大,小球下滑的时间先是减小然后增大;并且小球在倾角为45°时,所用的时间最少;(3)小球在倾角为45°时,所用的时间最少,因此屋面的倾角应该为45°。35.(2024七上·义乌月考) 一辆汽车在甬台温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车上的驾驶员在车行驶到图中A 处时看了一下表,时间正好是8点钟;当车行驶到 B 处时,他又看了一下表,时间是8 点 54分。(1)求汽车在 A、B之间行驶时的平均速度。(2)若汽车从 B 处以同样的速度行驶到温州,还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1)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S=150km-60km=90km,汽车行驶的时间为t=8:54-8:00=54min=0.9h,汽车在A、B两地的速度为(2)汽车到达泉州需要的时间为。【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已知A、B两地距离泉州的里程,可以得到A、B两地之间的距离;已知前后两个时间点,可以得到行驶的时间。已知AB间的距离和行驶时间,利用计算汽车的速度(2)已知B地到泉州的距离和行驶速度,利用S=vt可以得到行驶时间。36.(2024七上·义乌月考) 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 80 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 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度前行了 15 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 m才能停下。(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答案】(1)解:(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 t=0.75s,且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15 m,所以制动前汽车的行驶速度(2)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t'=4t=4×0.75s=3s,因为所以,酒后驾车时司机的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从发现险情到完全停止,汽车行驶的总路程所以汽车将撞上障碍物。【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知根据可求汽车制动前的速度;(2)知道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可求出反应距离,加上滑行的距离再与距离障碍物的距离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1 / 1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稠州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12月独立作业检测 科学试题(1.1-4.1)1.(2024七上·义乌月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大雁何时南飞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C.哪种颜色月季花好看D.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否受温度影响2.(2024七上·义乌月考) 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几项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C. D.3.(2024七上·义乌月考) 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 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cm、2.13cm、2.13cm、2.24cm, 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2.13cm B.2.127cm C.2.12cm D.2.15cm4.(2024七上·义乌月考) 小明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3cm,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沸水中时,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28cm,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量某一杯水的温度,这时温度计内水银面位置在 8cm处,那么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A.32℃ B.20℃ C.24℃ D.36℃5.(2024七上·义乌月考) 为了探究食物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学校项目化小组同学用已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如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表中包含了几组对照实验 变量分别是什么 ( )瓶号 甲 乙 丙加入物质 20 毫升灭菌肉汤 20 毫升灭菌肉汤 20毫升灭菌肉汤瓶口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温度 25℃ 5℃ 25℃A.2组, 温度、消毒棉球 B.2组, 温度、细菌C.3组, 温度、消毒棉球、空气 D.2组, 温度、空气6.(2024七上·义乌月考) 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在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②观察物像B.图乙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①C.图丙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上方移动D.图丁中黑色的圆圈是重叠的大细胞7.(2024七上·义乌月考)2023年5月,台州沿海连续数晚出现罕见“蓝眼泪”。蓝眼泪是由于海水中的夜光藻细胞在夜晚受到扰动等刺激而发出蓝色荧光所形成的。上述现象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会进行繁殖 B.会进行生长发育C.会进行新陈代谢 D.会对外界刺激有反应8.(2024七上·义乌月考) 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生”字,怎样使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变成如图乙所示(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9.(2024七上·义乌月考) 鼠曲草是制作清明果常用的原料,全株有白色绵毛,茎直立,叶小,开絮状小黄花,果实为倒卵形或倒卵状圆柱形。鼠曲草所属的植物种类是(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10.(2024七上·义乌月考) 如图中圆圈表示三种生物本身具有的特点,重合部分则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E可以表示用肺呼吸 B.P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C.F可以表示完全生活在水中 D.Q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椎骨11.(2024七上·义乌月考) 表中各选项的概念关系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1 2 3 4A 纲 科 目 种B 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雪松C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壁D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A.A B.B C.C D.D12.(2024七上·义乌月考) 小乐在野外采集了 4 种植物 P、Q、R和 S,并设计以 下的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 若上述四种植物中有一种植物是马铃薯,则它是( )1a 有叶………………………21b 无叶………………………P2a 有球果………………………Q2b 无球果………………………33a 有花粉………………………R3b 无花粉……………………SA.P B.Q C.R D.S13.(2024七上·义乌月考)2024年1月1日05时55分,太阳爆发了一个强耀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太阳耀斑是太阳上最剧烈的活动现象之一B.耀斑爆发时无线电通信会受到干扰C.太阳的表层由外到里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14.(2024七上·义乌月考) 下列星体有卫星的是( )A.哈雷彗星 B.水星 C.木星 D.月球15.(2024七上·义乌月考) 公元10世纪,谭峭在其著作《化书》中记录了很多科学现象及规律,如“作环舞者,宫室皆转”。环舞,此处可以理解为旋转舞蹈。在旋转舞蹈时,舞者认为周围宫室都在转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周围宫室 B.舞者自身 C.脚下大地 D.院内树木16.(2024七上·义乌月考)甲、乙两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s-t)图像如图所示。在t=5秒时两线相交。由图像可知( )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大于乙C.6秒时,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D.5秒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17.(2024七上·义乌月考) 从侧面拍摄一辆以36千米/小时运动着的汽车,如果底片上汽车的像移动的尺寸不大于0.1毫米,底片上的像才不至于模糊,已知汽车车身长3米,在底片上汽车长为1.5厘米,那么曝光时间最多为( )A.秒 B.秒 C. 秒 D.秒18.(2024七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是一种利用健身球设计的充电器,在转动球的时候就可以给电池充电,这时健身球里面的装置相当于一个微型发电机。转动球的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能量形式是( )A.电能 B.光能 C.化学能 D.机械能19.(2024七上·义乌月考)我国著名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第 5 秒的速度为 9.5m/s,第 10 秒到达终点的速度为 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前 5 秒内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 4.75m/sB.在后 5 秒内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 5.1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 10.0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 9.85m/s20.(2024七上·义乌月考)今年3月,温州马拉松赛事顺利举行。选手甲以2小时15分钟的时间跑完全程,取得全马第一名的成绩。以下是小明对选手甲和某位同样跑完全程的选手乙建立的运动坐标图(体现全过程),其中更符合比赛结果的是( )A. B.C. D.21.(2024七上·义乌月考) 宇宙是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1)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学说是 ,该理论的重要证据为 。(2)科学家观察发现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越快。若从我们所在的星系1观测,如图能类比宇宙膨胀的是(箭头方向和长短分别表示运动方向和快慢)____。A. B.C. D.22.(2024七上·义乌月考) 2019年4月10日,科学家发布了人类首次直接拍摄到的黑洞照片。根据我们所学知识,太阳最终能演化为黑洞吗? (能或不能),太阳主要靠 (聚变或裂变)释放能量。23.(2024七上·义乌月考) 小科同学用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测量实验,结果加下图所示,请回答:(1) 如图甲所示的圆的直径是 cm。(2)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值是 ℃,读作: 。(3)如图丙所示, (填字母)测量是没有必要的,木块的体积是 ;木块在水中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考虑此因素上述测量值比真实值应 (填“偏小”或“偏大”)。24.(2024七上·义乌月考)如图鸟类学名杜鹃鸟;映山红学名杜鹃。甲、乙是这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杜鹃鸟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2)杜鹃的茎能够直立,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叶的细胞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 。(填写结构名称,下同)(3)杜鹃鸟会偷偷地把卵产到别种鸟类的巢中,让其他鸟类去帮它孵卵育雏,雏鸟长成仍是杜鹃鸟。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25.(2024七上·义乌月考) 小科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完成:(1)如图1所示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2)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2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箭头表示盖上盖玻片的方向,椭圆表示载玻片中央的清水 )。(3)小科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了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接下来要观察细胞。他首先进行对光和放片,然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当他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时,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____(填字母编号)。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慢慢寻找物像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C.眼睛看物镜,向前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最低D.左眼看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继续慢慢寻找物像(4)如果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则图1所示的①、④步骤中的“滴清水”、“滴红墨水”应分别改成 。26.(2024七上·义乌月考) 在下列植物中:①水稻;②大豆;③小麦;④水杉;⑤向日葵;⑥侧柏,属于被子植物的有 (填序号),属于裸子植物的有 (填序号),判断依据是 。27.(2024七上·义乌月考) 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1所示。(1) 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图2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28.(2024七上·义乌月考)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甲车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速度; 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达的物理意义是:5秒内通过的 。29.(2024七上·义乌月考)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由车站开出,向东行驶,乙车内的乘客看甲车,觉得乙车向后退;甲车内的乘客看乙车,也觉得乙车向后退。这是由于乙车内的乘客是以 为参照物的缘故,乙车的速度肯定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甲车的速度。30.(2024七上·义乌月考)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 ,放在沸腾的水中示数为105℃,现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33℃,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31.(2024七上·义乌月考) 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互连接,形成食物网。(2)在该食物网中,鹰与蛇的关系是 。32.(2024七上·义乌月考) 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人体新陈代谢的影响,兴趣小组进行了“甲状腺激素对成年鼠耗氧量影响”的研究。【建立猜想】 ? 。【实验步骤】①选取健康状况相同、体形相似的成年鼠30只,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②对各组实验处理如下表,并按适宜的实验条件正常饲养;甲组 乙组 丙组切除甲状腺 不作处理 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饲养 14 天 饲养 14天 1次/天, 共 14天注:本实验中灌胃是指将液体由动物口直接注入到胃中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如图。【实验结论】甲状腺激素的增加会增大成年鼠耗氧量。【交流评价】(1)该实验的猜想是 。(2)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3)根据耗氧量变化,可进一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 (选填“促进”或“抑制”) 成年鼠的新陈代谢。33.(2024七上·义乌月考) 某探究小组在进行“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的活动中,将一个杯口涂凡士林的玻璃杯倒扣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为探究蜡烛熄灭是因为氧气减少还是二氧化碳增多,小组同学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请回答:实验1:如图乙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用数字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丙数据。实验2:收集一瓶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瓶中。现象:蜡烛继续燃烧,没有立刻熄灭。(1)玻璃杯口涂凡士林的目的是 。(2)小明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耗尽,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通过实验2可以证明蜡烛熄灭是因为 (选填“氧气减少”或“二氧化碳增多”)。34.(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安站在窗前看到对面人字形屋面上雨水在不停地流淌。她想:雨水在屋面流淌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她提出了两种猜想:①雨水流淌的时间可能与雨水的质量有关; ②雨水流淌的时间可能与屋面的倾角有关。猜想是否正确呢 为此,她设计了一个如图1的装置 (斜面光滑且较长,倾角a可调),用小球模拟雨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1) 保持斜面的倾角α不变,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让它们分别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测出小球下滑的时间如表一。小安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表一质量 m(g) 3 6 7 12 20时间t(s) 1.7 1.7 1.7 1.7 1.7(2) 不改变底边的长度,多次改变倾角。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 (如图2),测出每次下滑的时间如表二。小安对上述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表二倾角α 15° 30 45 60 75°时间 t(s) 1.9 1.6 1.2 1.6 1.9(3) 根据实验可知,为了减少雨水在屋面上流淌的时间。在建造人字形屋面时,屋面的倾角应该以 为宜。35.(2024七上·义乌月考) 一辆汽车在甬台温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车上的驾驶员在车行驶到图中A 处时看了一下表,时间正好是8点钟;当车行驶到 B 处时,他又看了一下表,时间是8 点 54分。(1)求汽车在 A、B之间行驶时的平均速度。(2)若汽车从 B 处以同样的速度行驶到温州,还需要多长时间 36.(2024七上·义乌月考) 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 80 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 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度前行了 15 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 m才能停下。(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解答】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大雁何时南飞 , 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否受温度影响, 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哪种颜色月季花好看,没有科学研究价值,不属于科学问题。故选C。2.【答案】A【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 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A正确;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B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C错误;D.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不能用生理盐水,图中所示操作D错误;故答案为:A。3.【答案】A【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在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求平均值时,要先对所有数据进行判断,把错误数据删除,然后进行平均,并且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解答】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2.44cm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的准确值不同,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物体的长度为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L=≈2.13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4.【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求出1cm表示的温度是多少,然后求出液体高5cm时的温度。【解答】水银柱3cm时的温度是0℃,28c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c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为,在水中水银柱的长度为8cm-3cm=5cm,水的温度为:5cm×4℃/cm=20℃。故答案为:B。5.【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溢一的变量。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锥形瓶中,甲和丙作对照,丙瓶口不做处理,空气中的细菌能进入甲锥形瓶,甲瓶口用消毒棉球塞住,空气中的细菌不能进入丙锥形瓶,除了有无细菌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形成了以细菌为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乙和丙除了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形成了以温度为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所以表中包含了2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细菌。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6.【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图甲中:①细准焦螺旋、②粗准焦螺旋、③物镜、④目镜。图乙中:①低倍物镜、②高倍物镜。【解答】 A、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的升降镜筒,粗准焦螺旋能大幅度的升降镜筒。故图甲在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调节②粗准焦螺旋,应调节①细准焦螺旋观察物像,A错误。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内的细胞数目越多。图乙中物镜①比②短,则放大倍数比②小,故图乙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①,B正确。C、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故图丙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C错误。D、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中间空白透亮、无结构、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故图丁中黑色的圆圈是气泡,D错误。故答案为:B。7.【答案】D【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 蓝眼泪是由于海水中的夜光藻细胞在夜晚受到扰动等刺激而发出蓝色苂光所形成的。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8.【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简便方法写纸上倒过来看。【解答】 图甲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物像是图乙。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生’字”,将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就能使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变成如图乙所示。故答案为:A。9.【答案】D【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能够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的植物叫作孢子植物,包括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能够通过产生种子来繁殖的植物叫作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解答】 AB、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不能产生种子,不能开花和结果。由题干可知,鼠曲草开絮状小黄花不属于苔藓植物或蕨类植物,AB不符合题意。C、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着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即裸子植物没有果实,也没有花,鼠曲草开絮状小黄花,果实为倒卵形或倒卵状圆柱形故不属于裸子植物,C不符合题意。D、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故鼠曲草属于被子植物,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答案】D【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体内受精,卵生陆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解答】 A、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鲢鱼用鳃呼吸,因此E不可以表示用肺呼吸,错误;B、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因此青蛙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乌龟的生殖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因此P不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错误;C、鲢鱼体表覆盖鳞片,生活在水中,乌龟体表被坚硬的甲,生活在陆地上,因此F不可以表示完全生活在水中,错误;D、青蛙、鲢鱼、乌龟都是脊椎动物,体内都有脊柱,因此Q可以表示有脊柱,正确;故答案为:D。11.【答案】D【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 如图可知1到4的逻辑关系是:4属于3,3属于2,2属于1。或者1到4是一种从大到小的关系。【解答】 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纲>目>科>种,与图示关系不符,A不符合题意。B、植物包括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不包括雪松,雪松属于裸子植物,与图示关系不符,B不符合题意。C、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是并列关系,与图示关系不符,C不符合题意。D、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节肢动物,昆虫属于节肢动物,与图示关系相符,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2.【答案】C【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解析】【分析】 将特征不同的一群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进行分类,称为二歧分类法,原则:把原来的一群植物选用明显而相关的形态特征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再把每个分支中的分类群再用相对的性状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依次下去,直到将所有分类群分开为止.为了便于使用,各分支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前边加上一定的顺序数字.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前的数字及位置(距左边的距离)应是相同的,而且相对应的两个分支,较上一级分支均应向右退一字格,这样继续下去,直到要编制的终点为止.【解答】 如图可知,马铃薯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因此马铃薯有叶,没有球果,开花,有花粉。因此应该是R。故答案为:C。13.【答案】C【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解析】【分析】太阳活动周期是太阳黑子数及其它现象的准周期变化。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太阳大气层由内往外分别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耀斑发出的强大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解答】A、太阳耀斑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耀斑发出的强大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太阳大气层由内往外分别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4.【答案】C【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解析】【分析】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解答】 选项中的木星已确认的有13个卫星,其中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在1610年用自制的望远镜发现的,这四个卫星后被称为伽利略卫星。故答案为:C。15.【答案】B【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静止的,反之,就说物体是运动的。【解答】 在旋转舞蹈时,以周围宫室、舞者自身、脚下大地以及院内树木为参照物,只有周围宫室和舞者自身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舞者自身为参照物,周围宫室是运动的。故答案为:B。16.【答案】D【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s-t图像中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5s通过的路程相等;而不一定相遇。(2)由图可知,6s时甲走了5m,乙走不到4m。(3)两物体5s通过的路程相等,平均速度相等。【解答】A.甲、乙两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不知道是相对运动还是相向而行,而不一定相遇,故A错误。B.由图可知,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等于乙,故B错误。C、由图可知,6s时,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故C错误。D.由图可知,两物体5s通过的路程相等,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故答案为:D。17.【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由汽车在底片上的像长可知实物与成像间的比例,则可求得0.1mm所对应的距离,由速度公式可求得成像时间。【解答】汽车速度物体长度与像长的比例为像移动0.1mm所对应的车的路程因为,所以曝光时间曝光时间最长为0.002s。故答案为:B。18.【答案】B【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解析】【分析】根据球转动时充电,涉及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分析。【解答】 在转动球的时候可以给电池充电, 转动球的过程中涉及到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的转化,但没有涉及到光能。故选B。19.【答案】C【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解析】【分析】平均速度等于路程与对应时间的比值,据此分析判断。【解答】由于无法获知前5s内和后5s内通过的路程,因此无法计算出这两个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故A、B错误;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D错误。故选C。20.【答案】C【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知甲乙两位选手最终跑完的路程是一样的,且甲跑完全程所用时间最短。【解答】马拉松比赛是相同路程比较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时间少的速度快,甲运动获得了第一名,表明完成比赛所用的时间最少,即相同路程,甲比乙所用的时间少,所以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1.【答案】(1)宇宙大爆炸;一是星系红移现象,二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2)A【知识点】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星系运动模型【解析】【分析】 宇宙大爆炸的理论的重要证据为:一是星系红移现象。大爆炸理论认为,天体的年龄应小于宇宙年龄。起初有计算为20亿年的,但都被观测所否定。继而,当代大爆炸论认为150亿年这是宇宙年龄,基于此,目前发现的天体可以纳入演化轨道。二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理论预言了残余爆炸的辐射,均匀分布在宇宙空间,结果约3K的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强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解答】 (1)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学说是宇宙大爆炸,该理论的重要证据为一是星系红移现象,二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2)A.图A表示星系2、星系3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较远的星系3比星系2退行更快,符合大爆炸宇宙论,故A正确;B.图B表示星系2、星系3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较远的星系3比星系2退行更慢,不符合大爆炸宇宙论,故B错误;CD.图C和图D表示星系2、星系3都在向我们靠近,不符合大爆炸宇宙论,故CD错误。故答案为:A。22.【答案】不能;聚变【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解析】【分析】(1)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采用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2)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极其强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故而,“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解答】(1)太阳的质量永远小于钱德拉塞卡极限,不足以支持它演化成黑洞。(2)太阳采用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故答案为:(1)不能;(2)聚变23.【答案】(1)2.50(2)-13;零下十三摄氏度(3)AC;5cm3;偏小【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温度计的使用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要注意液柱在零刻度的上方还是下方;【解答】 (1)图甲中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圆的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5.00cm;右端刻度值为7.50cm,圆的直径为7.50cm-5.00cm=2.50cm;(2)图乙中温度计刻度的一个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因此它的读数为-13℃,读作零下十三摄氏度;(3) 因为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可用悬重法测出木块的体积;即在木块下方系一铁块将木块坠入水中,木块浸没前,只有铁块浸没时的读数为54mL;而木块和铁块同时浸没时的读数为59mL,则木块的体积为:V=59mL-54mL=5mL=5cm3,故AC是没有必要的。由于木块会吸水,木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会下降;导致铁块、木块和水的总体积减小,所以木块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24.【答案】(1)乙;甲中有叶绿体,属于植物细胞(2)细胞壁;叶绿体(3)细胞核【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 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2)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杜鹃的茎能够直立,这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有关;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植物细胞内特有的能量转换器。(3)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解答】(1)杜鹃鸟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是乙,理由是:甲中有叶绿体,属于植物细胞。(2杜鹃的茎能够直立,这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有关。叶的细胞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叶绿体。(3)杜鹃鸟会偷偷地把卵产到别种鸟类的巢中,让其他鸟类去帮它孵卵育雏,雏鸟长成仍是杜鹃鸟。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核。25.【答案】(1)①③②④(2)A(3)C(4)生理盐水、碘液【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解答】 (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①滴、撕、③展、②盖、④染,故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②④。(2)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A正确。(3)在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先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然后再寻找物像,C正确.(4)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人的细胞液的浓度与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一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胀,或失水而皱缩,应向载玻片上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为更好的观察细胞结构,在制作该临时装片时,需要用碘液处理,具体方法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26.【答案】①②③⑤;④⑥;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知识点】种子植物【解析】【分析】 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的保护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解答】 :①水稻、②大豆、③小麦、⑤向日葵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都属于被子植物。④水杉、⑥侧柏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都属于裸子植物。因此,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主要区别和判断依据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27.【答案】(1)变速(2)C【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速度与物体运动【解析】【分析】相邻两个球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通过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去判断小球做什么运动。小球是在做加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是逐渐变大的,由此选出图象。【解答】 (1)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2)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图C符合题意。28.【答案】等于;路程【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根据甲、乙的图像特点分析甲、乙的运动状态,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甲车的速度,由图乙可直接读出乙车的速度;在v-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通过的路程。【解答】 由图甲可知,甲车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说明甲车做匀速运动,则甲车的速度为:v甲=, 由图乙可知,乙车的速度随时间增加保持不变,说明乙车做匀速运动,乙车的速度为v乙=2m/s;由上述分析可知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vt,表达的物理意义是:5秒内通过的路程。29.【答案】甲车;小于【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与物体运动【解析】【分析】 根据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看它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位置变化则是运动的,相反则是静止的,结合题中的描述,依次判断乘客所选的参照物与看到的情形,做出相应的推理即可。【解答】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由车站开出,向东行驶”,这说明两车相对于车站都在运动,且方向相同,“乙车内的乘客看甲车,觉得乙车向后退”,“甲车内的乘客看乙车,也觉得乙车向后退”这同时说明两车方向相同、速度不同,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且乙车内的乘客是以甲车为参照物的。30.【答案】20℃【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被定为0℃。 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被定为100℃。 0℃和100℃之间的温度区间被均分为100等份, 每一等份代表1℃。【解答】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15℃,放在沸腾的水中示数为105℃,现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33℃,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t=×(33℃-15℃)=20℃。31.【答案】(1)5(2)捕食和竞争。【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该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2)图中鹰以蛇为食物,鹰与蛇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鹰和蛇又都以鼠为食物,二者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32.【答案】(1)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影响成年鼠耗氧量(2)控制变量法(3)促进【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作用于人体几乎全部细胞,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解答】(1) 该实验是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成年鼠耗氧量的影响,因此建立的假设是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影响成年鼠耗氧量。(2)由表格可知,该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即甲状腺激素,因此采用了控制变量法;(3)切除甲状腺的小鼠耗氧量降低,而额外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小鼠耗氧量则会增加,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成年鼠的新陈代谢。33.【答案】(1)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玻璃杯,干扰实验(2)不赞同,由图丙数据可知,蜡烛熄灭后容器内还有氧气剩余(3)氧气减少【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 (1)凡士林具有密封的作用,玻璃杯口涂凡士林的目的是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玻璃杯,干扰实验。(2)由图丙数据可知,蜡烛熄灭后容器内还有氧气剩余,氧气含量还在10%以上。(3)收集一瓶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瓶中,蜡烛继续燃烧,没有立刻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增多不会导致蜡烛熄灭,氧气减少才会导致蜡烛熄灭。34.【答案】(1)在光滑斜面的倾角a不变情况下,不同质量的小球下滑时间相同(2)在不不改变斜面底边长度的情况下随着斜面倾角的不断增大,小球下滑的时间先是减小然后增大(3)45°【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 根据表一中数据可以直观看出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光滑斜面滑下时,所用时间相同;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得出小球从不同斜面滑下时所用的时间与倾角的关系;小球从斜面滑下用的时间最少时对应的角度是最适宜的;可以从瓦片在倾度越小时受的摩擦越小、耗材问题方面进行分析。【解答】(1)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在光滑斜面的倾角a不变情况下,不同质量的小球下滑时间相同(或光滑斜面上,小球的下滑时间与质量无关);(2)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在不不改变斜面底边长度的情况下随着斜面倾角的不断增大,小球下滑的时间先是减小然后增大;并且小球在倾角为45°时,所用的时间最少;(3)小球在倾角为45°时,所用的时间最少,因此屋面的倾角应该为45°。35.【答案】(1)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S=150km-60km=90km,汽车行驶的时间为t=8:54-8:00=54min=0.9h,汽车在A、B两地的速度为(2)汽车到达泉州需要的时间为。【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已知A、B两地距离泉州的里程,可以得到A、B两地之间的距离;已知前后两个时间点,可以得到行驶的时间。已知AB间的距离和行驶时间,利用计算汽车的速度(2)已知B地到泉州的距离和行驶速度,利用S=vt可以得到行驶时间。36.【答案】(1)解:(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 t=0.75s,且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15 m,所以制动前汽车的行驶速度(2)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t'=4t=4×0.75s=3s,因为所以,酒后驾车时司机的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从发现险情到完全停止,汽车行驶的总路程所以汽车将撞上障碍物。【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知根据可求汽车制动前的速度;(2)知道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可求出反应距离,加上滑行的距离再与距离障碍物的距离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稠州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12月独立作业检测 科学试题(1.1-4.1)(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稠州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12月独立作业检测 科学试题(1.1-4.1)(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