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时代赞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主题 时代赞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单元 第一单元 授课人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 《时代赞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属于“综合·探索”艺术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成就。本单元包含两课:第1课 《辉煌成就》第2课《 生活之美》。第1课 《辉煌成就》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反映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的美术作品,了解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多元化表现。第2课 《生活之美》主要帮助学生通过写实手法描绘中国人的生活,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鼓舞民族自信。两课内容呈递进关系,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全面了解美术作品在记录时代发展和表现时代精神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和创作,在探究中理解“优秀的美术作品是一首时代赞歌”的内涵。。新课标要求 根据新课标,课程应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美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还感受到这些作品如何反映社会变迁和文化背景。 文化素养的培养:新课标强调课程应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美术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美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还感受到这些作品如何反映社会变迁和文化背景。 实践能力的提升:新课标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标凝练出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这四个核心素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贯穿于艺术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材内容的组织要考虑综合性,将课程内容有机而巧妙地融入每个课题或学习单元。要注意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7~9年级的教材要适当注意知识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跨学科学习:适当设计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活动,加强美术与各学科间以及美术与自然、社会、科技间的内在关联,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学习方式的引导:结合情境、主题与基本问题等环节,有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评价体系的改进:在评价体系上进行了改进与完善,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多元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评价等。单元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观察力,但对当代主题性美术作品的认识可能较为有限。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制作,逐步理解美术作品的奥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需要在课堂中得到锻炼。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美术作品缺乏兴趣,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和丰富的活动设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单元目标 1.了解美术作品在记录时代发展和表现时代精神方面的作用,知道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多元化表现。 2.通过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感受创作者的情感表达,理解“优秀的美术作品是一首时代赞歌”。 3.运用多样化的材料,创作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美术作品,并组合展示。单元重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作品在记录时代发展和表现时代精神方面的作用,理解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多元化表现。 难点:根据不同美术作品的特点,分析其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创作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美术作品。核心素养 审美感知: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培养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感受时代发展和时代精神的能力,了解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和艺术形式特征。学生能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成就,从而更好地发现美、感知美,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艺术表现: 引导学生探究美术作品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组织学生根据创作主题,选择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合理运用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进行构思,并通过草图、成品等方式呈现,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作品中,使艺术创作成为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 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运用身边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技法和表现手法,将心中对时代发展的理解和感悟呈现出来。此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作品,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 文化理解: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感受中国当代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体会美术作品是时代发展的记录和时代精神的写照,创作具有独特想法的艺术作品。通过赏析、讨论、体验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持续探究中国当代美术的兴趣,领会美术作品在记录时代发展和表现时代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单元情景 在当代中国的美术作品中,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成就。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发展,也是时代精神的写照。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艺术家们如何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记录和表现时代的变迁。例如,反映科技发展的美术作品,通过写实手法展现了中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人民生活的美术作品,通过写实手法展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达成单元评价表 单元评价表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自我评价 知道与表达能知道中国当代美术作品的主要特点,体会美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掌握与运用能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理解与交流能理解“优秀的美术作品是一首时代赞歌”。☆☆☆☆☆单元课时规划和活动实施表(或用单元结构流程图表示) 单元课时规划 授课类型课时设置课程 内容课时目标核心素养达成 新授课 1 辉煌成 就1.了解美术作品在记录时代发展和表现时代精神方面的作用。 2.通过欣赏和分析反映科技发展的美术作品,感受创作者的情感表达。 3.理解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多元化表现,创作反映科技发展的美术作品。 1.能口头表述美术作品在记录时代发展和表现时代精神方面的作用。能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体会美术作品在记录时代发展和表现时代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进行表达(审美感知、文化理解)。 2.能融合其他学科知识,讨论、概括美术作品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审美感知)。 3.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反映科技发展的美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新授课 1 生活之 美1.了解美术作品在记录人民生活和表现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 2.通过欣赏和分析反映人民生活的美术作品,感受创作者的情感表达。 3.理解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多元化表现,创作反映人民生活的美术作品。 能通过赏析与讨论,了解美术作品在记录人民生活和表现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审美感知、文化理解)。 2.能辨别美术作品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理解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人民生活和民族精神(审美感知)。 3.能与同学合作,设计并制作反映人民生活的美术作品(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第1课)学习规划课型课时 新授课1课时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欣赏表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成就的美术作品,感受艺术家们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艺术表现:通过赏析作品,了解不同美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通过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创作表现科技进步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21世纪教育网 文化理解:使学生明确学习美术的重要性,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教学内容 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1课《辉煌成就》,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通过赏析表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成就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艺术家们如何通过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科技进步,感受时代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艺术家们如何通过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科技进步,感受时代精神,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难点:如何通过赏析作品,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背后的创作理念和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驱动性问题 提问学生:今天老师想来问问大家,如果你们看到这样一幅画,会有什么感受呢?21教育 “这些美术作品给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画家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构图和技法?这些元素如何体现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 “从这幅作品中,你们能看出我国科技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画家是怎样把这些成就融合在画面中的?”画家又是通过美术作品传递怎样的情感? “分析这两幅作品在形式创新、语言转换方面的特点,探讨艺术家如何表达对新时代的情感,以及传统绘画形式与现代题材结合的方式。”学习活动 任务一: 欣赏表现科技题材的美术作品,了解当代主海性美术创作的多元化表现。任务二: 以《科技腾飞》为例,赏折、理解画家是如何通过美术作品传递思想和表达情感的。作业设计 欣赏本课美术作品,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欣赏笔记,要求包括作品名称、表现形式、主要内容、思想内涵和自己的欣赏感受,21教育提示学生可参考课堂分析方法,鼓励学生在欣赏笔记中体现自己的独特见解。拓展 课内拓展:欣赏视频 /2024年伟大的祖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课外拓展: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关注科技新闻和艺术展览,寻找更多科技题材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分析,尝试用绘画、摄影或手工等形式创作一幅以身边科技事物为主题的作品,如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等,将自己对科技与生活的理解融入创作中,在班级或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中展示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深入理解与体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第2课)学习规划课型课时 新授课1课时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通过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感知作品中色彩、造型、构图等艺术元素所传达的美感,以及作品所蕴含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提高审美感知能力。21教育 艺术表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鉴赏方法,尝试对作品进行分析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为后续的艺术创作奠定基础。 创意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鉴赏方法,尝试对作品进行分析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为后续的艺术创作奠定基础。21世纪教育网 文化理解: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社会生活、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理解不同艺术形式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以 “生活之美” 为主题,通过展示多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包括油画、国画、雕塑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和主题。教材设置了多个任务,如欣赏美术作品感受人民生活变化、分析画家如何表现生活美好、思考通过哪些题材体现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等,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美术鉴赏知识和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从构图、色彩、形象、主题等方面分析作品。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与生活、时代的紧密联系,感受作品所传达的生活之美和时代精神。21教育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避免表面化的欣赏。启发学生将所学的鉴赏方法运用到实际的作品分析中,培养学生独立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学习活动 任务一: 欣赏美术作品,感受画家笔下人民生活的变化。任务二: 适用美术鉴赏的方法、分析画家如利用构图、色彩和形象塑造,论释幸福的含义,展现生活的美好。任务三: 分析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思考还可以通过哪些题材体现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课外拓展 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当代艺术家以 “生活之美” 为主题的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如摄影、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不同艺术形式在表现生活之美方面的特点和异同,鼓励学生课后去探索更多的艺术形式和作品。作业设计 布置作业 “以‘生活之美’为题,晒出创作草图并写出创作思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或场景,鼓励学生大胆构思,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鉴赏方法进行创作。巡视学生创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