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高三一轮复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标要求1.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2.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区域认知:掌握生态脆弱区的分布及其土地退化的表现。综合思维:理解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分析地区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合案例,分析资源型城市产业繁荣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知识点Knowledge points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1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3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考点一1.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1)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都位于北温带,地处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其共同的区位条件是:地势平坦,热量、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肥沃,便于农耕。1.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2)不同区域对自然条件的利用存在差异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很优越,但区域发展水平却不高;孟加拉国·达卡位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热充足,人口稠密,世界上极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东京位于西北太平洋上的岛国,多火山、地震,少平原、耕地,世界上极为富裕的国家之一② 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依然能够发展的很好。1.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3)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目的是为了生存和发展,要求要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功典范。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美国大平原地区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黑风暴”,主要原因是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破坏了草原植被,使土壤极易遭受风蚀.(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2)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例如,沙特阿拉伯因盛产石油,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上富裕国家之一。② 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图瓦卢等众多小岛国,矿产资源极度缺乏,经济发展水平低,大部分处于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列。(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3)自然资源分布及组合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例如: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和铝土等矿产资源,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4)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关键荷兰与北海油田瑞士与金融技术有的区域尽管矿产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2.试运行列车从昆明到攀枝花断断续续走了十多天的主要原因是( )A.行驶距离远 B.列车动力差C.地形起伏大 D.地质灾害多1.攀枝花战略工业基地建设从全国调用所需人员,主要依据各地( )A.空间距离 B.产业基础C.年龄结构 D.方针政策(2023·宁德模拟)攀枝花地处川滇交界处的攀西裂谷中南段。20世纪50年代,为支援攀枝花战略工业基地建设,从全国各地调用所需的各个部门人员,其中钢铁企业职工主要来自东北,公交系统来自天津,商业系统来自重庆。当重庆商业系统的职工和家属携带家具抵达昆明后,转乘的成昆铁路试运行列车断断续续走了十多天才到达攀枝花。由于当地居住条件有限,露天堆放的木质家具陆续出现了爆裂现象,声如枪响。下图示意西南地区铁路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对点演练BD3.造成木质家具陆续出现爆裂现象是由于两地( )A.气候差异 B.地形差异C.存放差异 D.使用差异(2023·宁德模拟)攀枝花地处川滇交界处的攀西裂谷中南段。20世纪50年代,为支援攀枝花战略工业基地建设,从全国各地调用所需的各个部门人员,其中钢铁企业职工主要来自东北,公交系统来自天津,商业系统来自重庆。当重庆商业系统的职工和家属携带家具抵达昆明后,转乘的成昆铁路试运行列车断断续续走了十多天才到达攀枝花。由于当地居住条件有限,露天堆放的木质家具陆续出现了爆裂现象,声如枪响。下图示意西南地区铁路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对点演练A(2023·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真题演练埃塞俄比亚人口超过1亿,农业人口约占80%,以小农户为主,农业是经济支柱。该国土地资源丰富,干湿季分明,绝大多数耕地只在湿季种植作物,灌溉农田比例小;工业基础及道路、供电等设施薄弱。近年来,该国引进灌溉农机具,但推广缓慢。下图示意埃塞俄比亚地形。(1)评价埃塞俄比亚发展灌溉农业的水资源条件和地形条件。水资源条件: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多,但季节分配不均。河湖多,地表水资源较丰(东非水塔),但空间分布不均。地形条件: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土地坡度大,不利于灌溉。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考点二(一)生态脆弱区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图2.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我国重点脆弱生态区包括北方风沙区、西北干旱区、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和西南喀斯特区。3.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特点:分布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一)生态脆弱区4.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具体表现及在我国典型分布: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西北地区)(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2.自然变动: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范围:北方农牧交错带呈带状分布,其东段较宽,最宽超过300千米;西段较窄,宽为100—150千米。共涉及9个省级行政区,总面积超过65万平方千米。1.地理位置: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物质条件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天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千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影响条件气候异常气候异常(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1)自然原因(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漠边缘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后被弃耕,进而演化成沙地过度放牧半干旱的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牧民为取得短期利益尽可能多放牧牲畜,超载放牧导致牧草地和土壤结构被破坏、草场载畜量降低,加速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不合理的开采能源缺乏地区或草原地区,人类为满足燃料需求和增加收人,过度樵采并在草原无节制地采挖药材、发菜等,导致植被和草场被破坏,风沙侵蚀开矿和道路建设过程中不注重保护地表植被,易造成水土流失不合理的开矿不合理的道路建设(三)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1.治理原则:2.治理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构筑防护体系以地养地自然恢复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首先应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其次应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三)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2.治理措施:措施 内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构筑防护体系 草地退化严重地区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使退化草场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调整牲畜结构,降低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1.下列关于紫色土壤性质描述中,宁化县水土流失严重关联性最小的是( )A.土质疏松,透气性好B.土壤矿物质含量高,略偏酸性C.母岩物理风化强烈,土壤固结性差D.腐殖质分解较快,土层薄 (2023·三明模拟)圆叶决明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播种后2个月可在地表形成覆盖层。宁化县紫色土水土流失严重,当地采取“坡改梯+经济作物(油茶)+草(圆叶决明)覆盖”模式进行开发性精准治理,达到开发与治理有机结合的良好效果。下图为坡式梯田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对点演练BB2.为较快地取得防治紫色土水土流失效果,圆叶决明最佳撒播时间是( )A.1月 B.3月 C.6月 D.9月3.在坡式梯田中,不适宜撒播圆叶决明防治紫色土水土流失的是( )A.经济作物树冠下外坡面B.梯埂C.经济作物树冠下坡面D.梯坎 (2023·三明模拟)圆叶决明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播种后2个月可在地表形成覆盖层。宁化县紫色土水土流失严重,当地采取“坡改梯+经济作物(油茶)+草(圆叶决明)覆盖”模式进行开发性精准治理,达到开发与治理有机结合的良好效果。下图为坡式梯田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对点演练C6.建设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主要目的是( )①繁殖培育固沙植物,促进荒漠化防治 ②繁殖培育观赏植物,发展沙漠旅游业③繁殖培育药用植物,发展沙产业 ④提取抗病耐寒基因,丰富青藏地区作物品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春季露天苗圃栽培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A.大风 B.严寒 C.干旱 D.雨雪5.引种栽培失败的荒漠植物最有可能源于( )A.哈萨克斯坦 B.沙特阿拉伯 C.阿根廷 D.蒙古 (2022·海南卷)在治理吐鲁番风沙的过程中,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建设了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引种和收集荒漠区的植物,开展繁殖培育工作。除了小部分植物因气候等原因引种栽培失败外,目前已成功引种栽培500多种植物。完成下面小题。真题演练ABA知识拓展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1)自然原因——基础条件、潜在因素因素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 与植被的覆盖率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径流和保持水土的能力就越弱,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知识拓展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2)人为原因——主导因素长期的人类活动,尤其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问题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人类活动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过度开垦 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过度放牧 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过度樵采 破坏森林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受侵蚀开矿、开采石料、修路、 破坏了植被,使土壤抗侵蚀能力成倍下降,并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知识拓展水土流失2.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知识拓展水土流失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分析不同地段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 沟谷集中区 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住,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恶化生物措施 不适宜耕种的土地 主要是采取种树种草、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农业技术措施 耕作区 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1.壶口瀑布“浊浪翻滚”的景象反映出当时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体污染 B.生态破坏C.资源短缺 D.全球变暖生活在黄河壶口瀑布附近的摄影师吕先生,十几年来通过拍摄春季桃花汛见证了黄河水从“浊浪翻滚”到“白浪滔天”的变化。下图为黄河壶口瀑布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B对点演练2.黄河水从十几年前的“浊浪”到如今“白浪”,说明黄土高原近年来( )A.气候异常,夏季暴雨频次降低B.地表侵蚀加剧,地势落差变小C.耕地面积减少,农业收入降低D.林草面积增大,生物多样性增加D知识拓展土地盐碱化1.概念: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2.主要分布: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知识拓展土地盐碱化土地盐碱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 地形: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地区;气候: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土壤:表层土壤疏松。人为原因 不合理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渗漏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的危害 ①土地生产力下降,耕地减少;②土壤板结,含盐量高,土地肥力下降;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治理措施 ①引淡淋盐;②合理灌溉,禁止大水漫灌;③农田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④开挖排碱水沟;⑤铺设暗管控制地下水位;⑥微区改土(客土);⑦化学改良土壤。 3. 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2024·广西卷)在华北平原某盐碱地,有研究小组于返盐、积盐现象最严重的季节开展“打孔灌沙”实验:选四块相隔不远、性状一致的平整样地,对其中三块地按相同的密度和孔径、不同的深度打孔并填满砂粒;在向四块样地定量漫灌后,观测土壤含盐量的变化情况。图3为灌溉后第25天的土壤含盐量分布示意图。下图为黄河壶口瀑布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真题演练1.据图可知,T2~T4的( )A.下层土壤含盐量均高于T1B.表层土壤含盐量明显低于T1C.土壤含盐量与土壤深度成正比D.表层土壤含盐量与打孔深度负相关D(2024·广西卷)在华北平原某盐碱地,有研究小组于返盐、积盐现象最严重的季节开展“打孔灌沙”实验:选四块相隔不远、性状一致的平整样地,对其中三块地按相同的密度和孔径、不同的深度打孔并填满砂粒;在向四块样地定量漫灌后,观测土壤含盐量的变化情况。图3为灌溉后第25天的土壤含盐量分布示意图。下图为黄河壶口瀑布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真题演练2.本实验中,在地表打孔灌沙是为了( )①促进表层土壤水分下渗 ②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 ③抑制下层土壤水分上返 ④降低下层土壤蒸发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3.推测本实验开展的时间是在(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B知识拓展湿地1.概念: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2.分类: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 湖泊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4.在我国的分布: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知识拓展湿地气候:(降水)降水量较多;(气温)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微弱;地形: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土壤:冻土发育,不利于下渗;水文:凌汛,洪水泛滥;水网密度,水量充足等。5.湿地成因分析知识拓展湿地6.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的生态功能 美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资源宝库”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摇篮”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天然空调机”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天然水库”降解污染,净化水体 “地球之肾”为各种野生动物生存、栖息、繁衍提供条件 “鸟类乐园”知识拓展湿地7. 湿地减少的原因:知识拓展湿地8.典型湿地的保护措施:( 2023·浙江6月选考)某城市公园引入稻鱼生态系统,将原来分割稻田的田埂用架空的木栈道修建成鱼道,取得了良好效益。下图为改造前后田埂和鱼道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真题演练1.修建鱼道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A.扩大水稻播种 B.拓展生物通道C.保障游客安全 D.增加雨水下渗B2.下列地区最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的是( )A.江南丘陵 B.黄土高原 C.河西走廊 D.华北平原A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考点三(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1.资源型城市(1)概念:通常把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2) 发展模式:根据资源开采与城市形成的先后顺序,资源型城市的形成有两种模式。模式 形成 举例先矿后城模式 城市完全是因为资源开采而出现 大庆、金昌、攀枝花、克拉玛依先城后矿模式 资源开发之前城市已经存在,资源的开发加快了城市的发展 大同(3) 主要类型类型 煤城 钢城 有色冶金 石油城 瓷都 森工城市代表城市 焦作 阜新 鞍山 马鞍山 铜陵 个旧 大庆 玉门 景德镇 伊春(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1.资源型城市(4)生命周期衰退期:自然资源渐趋枯竭,或市场明显转移,产业规模缩减,城市可能陷入萧条。兴起期: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相关产业和人员集聚,城市快速成长。繁荣期:城市主导产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规模和城市规模渐趋稳定。但如果创新路径合适,城市可实现持续发展。城市经济总量最低城市经济总量达到最大值城市经济总量逐渐下降(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2.资源枯竭型城市(1)概念: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需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截至2017年,我国国务院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占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的26.3%(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2.资源枯竭型城市(2)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问题 原因 影响产业结构单一 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非可再生资源,对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充分 应对市场波动能力差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资源利用率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产生负面影响资源枯竭 对非可再生资源的长期开发 主导产业衰落,经济增长缓慢,失业人口增多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资源开发过程中缺少对环境的保护 高新技术产业等其他新兴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高,不愿入驻,造成区域经济活力不足可能诱发 地质灾害 矿产资源开发对原有地形地貌破坏明显,可能诱发山体开裂、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2.资源枯竭型城市(3)应对措施角度 措施产业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改造传统产业,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科技 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深加工程度;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为企业改造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持基础 设施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升级市政服务设施,改善城市营商环境资源 寻求替代资源,或引进资源,缓解资源短缺状况政策 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支持力度环境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3.河南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1) 地理位置焦作位于中原腹地,河南省的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相望。具有承东启西、通达南北的宏观区位优势,是中原城市群“金三角”的战略支撑点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3.河南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2)开发条件评价开发条件 具体内容资源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水源条件①煤炭资源储量丰富;②煤炭资源分布范围广;③煤质优良,是全国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④开采条件好①市场广阔;②我国能源以煤炭为主;③我国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加①位置适中,焦作市地处我国中部地区,距离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较近,输煤、输电的距离都不远;②交通便利,区内铁路主要有焦柳铁路、新月铁路、郑焦城际铁路等,同时通过区内铁路还可以同京广铁路连在一起南临黄河,水源条件较好(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3.河南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3)产业发展19世纪末 大规模开采煤矿,修建铁路,聚落因煤而兴1956年建市 是全国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的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煤炭资源枯竭,相关企业亏损严重,经济连年下降,还面临城市基础设施落后、采煤遗留的各类环境破坏等问题(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3.河南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4)衰落的原因①对资源依赖性强且煤矿衰竭,产业结构单一②失业人员增多,社会矛盾突出③城市基础设施落后④生态环境恶化1.该区域发展煤、气及相关产业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 )A.原料 B.水源 C.劳动力 D.市场2.推测榆林市目前所处的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的阶段是( )A.兴起期 B.繁荣期C.衰退期 D.新生期 榆林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处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榆林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中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陕甘宁气田。榆林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此外红石峡、统万城遗址、红碱淖、西峰寺等旅游景点云集。该地以煤炭和天然气加工为主的产业规模不断稳定并成型。如图示意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及该地区逐渐形成现有的发展模式完成下面小题。对点演练BB3.为做到未雨绸缪,榆林市未来产业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有( )①大力发展旅游业,培育多元化产业②关停现有煤炭企业,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③延长产业链,提升现有资源的利用价值④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化商品粮基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榆林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处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榆林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中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陕甘宁气田。榆林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此外红石峡、统万城遗址、红碱淖、西峰寺等旅游景点云集。该地以煤炭和天然气加工为主的产业规模不断稳定并成型。如图示意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及该地区逐渐形成现有的发展模式完成下面小题。对点演练A(2021·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真题演练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都”之称。近年来,大同市多措并举,实现了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在此过程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把太阳能、风能、煤炭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并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自2017年以来,大同市相继建设能源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园和新能源产业城,培育和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先导、储能蓄能、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光伏全产业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五大产业集群。下图示意大同市新能源产业链。(1)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大同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改变以煤炭为主的产业结构,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的多样化;有助于提升科研能力,产业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促使产业绿色、低碳、可循环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