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联考地理试卷分析 及备考建议课件(共54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省联考地理试卷分析 及备考建议课件(共54页)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以云南适应卷及重庆、湖南真题为例
一、云南省2025年高考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构成及考点内容
五、高考地理试题特点
六、高考地理试题答题思路构建
主讲提纲
八、复习备考建议
二、近两年重庆卷与湖南卷高考地理试题考点呈现
三、云南省2025年高考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分析
四、真题典例----重庆卷和湖南卷
七、信息参考
一、2025年云南适应卷地理试题构成
题型 题号 考点 类别、分值
1-3 交通运输与自然环境(某省山区背篓运输) (自然+人文)9分
4-5 人口流动及其影响(我国四省区城乡人口流动) 人文6分
6-8 乡村振兴(贵州荔波小镇) (自然+人文)9分
9-10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宁夏水资源利用) 自然6分
11-13 大气运动、天气、地球运动(亚洲部分地区) 自然9分
14-16 土壤形成因素(我国西南岩溶区) 自然9分
17 区域协作发展(中国—卢旺达协作发展) 人文16
18 湖泊生态的演变(荷兰浅水湖泊水生植物与磷浓度) 自然+人文18
19 古代稻作农业发展(杭州湾南岸稻作农业遗址) 自然+人文18
选 择 题
综 合 题
一、云南省2025年高考适应测试地理考查内容
人文地理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交通运输
人口流动及其影响
区域协作发展
乡村振兴
农业生产
(56分)
(44分)
自然地理
地质作用与土壤形成因素
大气运动、天气、地球运动
地形与植被
湖泊生态演变
二、2023年重庆卷地理试题构成
题号 考点 类别、分值
1-2 矿产资源开发与资源安全(我国某区域) 人文+自然6
3-4 交通运输网及地域联系(浙江省主要城市货运网) 人文6
5-7 岛屿成因及服务业区位选择(日本筑地水产市场) 自然+人文9
8-9 气压带风带、地质作用(美国夏威夷地区) 自然6
10-11 岩石风化与河流地貌(我国西北地区) 自然6
12-13 农业区位条件(西西伯利亚平原北部) 自然6
13-15 大气运动与海气关系(北太平洋海区) 自然9
16 交通路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人文12
17 农业区位条件及农业结构变化(甘肃省中部的永靖县) 人文
18 洪涝灾害的成因、治理及河流溶蚀作用(南欧巴尔干半岛) 自然+人文
二、2024年重庆卷地理试题构成
题号 考点 类别、分值
1-2 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美国波士顿) 人文+自然 6
3-4 农业生产与地域联系(河南洛阳及中国部分铁路线分布) 人文 6
5-7 农业土地利用及遥感技术(辽宁盘山县) 自然+人文 9
8-9 岩石类型及外力作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自然 6
10-11 区域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西班牙南部滨海城市加的斯) 自然 6
12-13 城市交通与气候(巴塞罗那与莫斯科) 人文+自然 6
14-15 产业区位条件及地球运动(加勒比海地区) 人文+自然 6
16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日本东京西北部) 人文
17 海岸带土地保护、海浪侵蚀及区域发展(厦门海岸) 自然+人文
18 动物生存与环境的关系(秦岭细鳞鲑) 自然
二、近两年重庆卷地理重点考查内容
人文地理
交通运输与地域联系
资源开发与资源安全
产业区位及产业转移
区域发展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河流地貌)与地质作用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自然灾害(洪涝)及其防治
地理环境整差性
二、2023年湖南卷地理试题构成
题号 考点 类别、分值
1-2 工业生产及产业转移(韩国服装制造业) 人文6
3-4 港口地域组合及空间结构(某海岛港口空间分布) 人文6
5-7 碳排放与社会经济发展(甲、乙两国比较 ) 自然9
8-10 地球运动(非洲南部冰鼠活动规律) 自然9
11-13 自然灾害(融雪洪水)(北半球融雪洪水分布规律) 自然9
14-16 大气运动、天气系统及大气污染(我国某地某时段) 自然9
17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广东省方言区分布及成因) 人文10
18 河流水能资源的利用(波德平原某河流流域) 自然+人文14
19 河流袭夺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我国某地) 自然+人文14
20 地质年代、地质作用及国家资源安全(莫桑比克锆矿砂的形成与分布) 自然14
二、2024年湖南卷地理试题构成
题号 考点 类别、分值
1-3 工业生产及产业转移(汉江之滨石牌镇豆腐) 人文9
4-5 人口年龄结构与区域发展(我国乡村人口年龄结构) 人文6
6-8 工业布局(山西省某村石雕生产的布局) 人文9
9-11 城市植被降解污染功能(某大都市植被拦截颗粒物) 自然9
12-14 地形、土壤与植被(美国西部某谷地) 自然9
15-16 山谷风(西藏林芝强降水) 自然6
17 资源型城市的兴衰(印度尼西亚沙哇伦多.煤) 人文16
18 湿地的形成和演变(伊朗北部里海沿岸湿地) 自然+人文18
19 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及其保护(贡嘎山、秦岭) 自然+人文18
二、近两年湖南卷地理学科考查内容
人文地理
环境保护与区域发展
资源型城市的兴衰
工业布局及产业转移
人口结构与区域发展
地方方言与地域文化
自然地理
地质作用(河流地貌)
大气运动与天气系统
自然灾害(洪涝)及其防治
地理环境整体性(地形、土壤、植被等)
湿地形成与演变
三、云南2025年适应卷地理试题分析
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湿润气候
地理位置
地形地质
大气环流
气候类型
植被状况
土壤及河流水情
人地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
源资
城市
产业
通交
贸商
口人
生态
走进区域的程序
试题分析
4. 2020年四省(市)的省际人口流动特点是( )
A. 北京人口流入以乡村为主 B. 浙江人口流动为净流出
C. 重庆人口流出以城镇为主 D. 四川人口流动为净流出
流出地
流入地




提取和解读图文信息
试题分析
5. 2010年、2020年四省(市)中流入乡村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市),最可能出现
A.乡村人口比重上升 B. 城乡之间差距缩小
C. 城镇人口容量降低 D. 土地利用强度减弱
流入乡村人口数最多的是浙江
流入乡村人口数最多的是浙江




要进行时空对比和综合分析!
2007年,贵州荔波等三地联合成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2017年,荔波大小七孔景区村民从遗产地核心区搬迁到统一规划建设的梦柳布依风情小镇。小镇紧邻景区入口,呈现街区与商住一体民居有序排列的开放空间格局(如图),以实现“景(区)镇一体化”发展目标。完成下面小题。
6. 对景区而言,梦柳小镇规划建设的主要价值体现在( )
A. 协同生态管控 B. 提高门票收入 C. 扩大客源市场 D. 增加就业机会

提取和解读图文信息,
进行综合分析
试题分析
2007年,贵州荔波等三地联合成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2017年,荔波大小七孔景区村民从遗产地核心区搬迁到统一规划建设的梦柳布依风情小镇。小镇紧邻景区入口,呈现街区与商住一体民居有序排列的开放空间格局(如图),以实现“景(区)镇一体化”发展目标。完成下面小题。
7. 梦柳小镇内部空间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
A. 以行政办公区为中心 B. 中心商业区功能突出
C. 功能区空间分异明显 D. 居住区兼具商旅功能




试题分析
2007年,贵州荔波等三地联合成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2017年,荔波大小七孔景区村民从遗产地核心区搬迁到统一规划建设的梦柳布依风情小镇。小镇紧邻景区入口,呈现街区与商住一体民居有序排列的开放空间格局(如图),以实现“景(区)镇一体化”发展目标。完成下面小题。
8. 近期能显著促进景区发展的机遇是
即将完工的荔波机场改扩建工程
B. 2023年贵(阳)南(宁)高铁的运营
C. 梦柳小镇民族风情文化展演活动
D. 2014年“中国南方喀斯特”增补四地
形成相互竞争
是一直以来起到促进作用
近期起到显著促进作用
即将起到向准促进作用
B
考点:旅游开发条件评价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黄河上游,属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关系到宁夏及黄河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如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2015年—2020年各类水量及利用情况变化图(图中地表水资源量不包括黄河过境水量)。完成下面小题。
9. 关于宁夏水资源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地表水资源较地下水资源丰富 B. 耗水量取决于本地 水资源量
C. 宁夏供水量取决于引(黄河)水量 D. 地下水资源量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黄河上游,属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关系到宁夏及黄河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如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2015年—2020年各类水量及利用情况变化图(图中地表水资源量不包括黄河过境水量)。完成下面小题。
10. 保障宁夏水资源安全的合理措施有( )
①设置行业用水阶梯水价 ②提高再生水使用比例
③大量引黄河水补地下水 ④渠化河道减少下渗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可有效实现节约用水之目的

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A
如图为2024年12月1日北京时间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此时,甲地大雪。完成下面小题。
11. 甲地此时风向为( )
A.西南风
B. 东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v
F
如图为2024年12月1日北京时间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此时,甲地大雪。完成下面小题。
12. 甲地大雪的主要形成条件是( )
①水汽供应充沛 ②气流辐散显著
③日本暖流影响 ④上升运动强烈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①充足的水汽
②气流上升降温
A
如图为2024年12月1日北京时间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此时,甲地大雪。完成下面小题。
13. 据图分析,此时( )
A.乙地大雪纷飞,外出注意保暖
B. 丙地寒风凛冽,不宜外出夜跑
C. 丁地满天星宿,适宜户外观星
D. 戊地海面封冻,不宜出海作业
高压脊,天气晴朗
吹强劲的西北风,且已进入夜晚
高压脊,天气晴朗;
低纬度,83°E,时为下午5点半左右,未进入夜晚。
30°N海域,且受日本暖流影响,海面不会封冻
B
石灰岩被溶蚀后,不溶性组分积累转化为岩溶残积层,该层可成为成土母质。残积层及耕作层中的有机质分解和生物呼吸,能产生岩溶作用所需的大量二氧化碳。如图是我国西南岩溶区一处类型石灰岩风化壳剖面。下表为采样点的部分元素测试教据(元素百分含量以氧化物形式表示)。完成下面小题。
采样点编号 Fe2O3(%) TiO2(%) CaO(%) MgO(%)
① 15.54 1.24 0.51 1. 30
② 0 87 0.17 30.29 18.07
岩粉及碎裂岩层
旱地耕作层
基岩层
岩溶残积层
采样点①
采样点②
14. 读表测试数据表明,在石灰岩溶蚀过程中( )
A.铁、钛元素流失
B. 钙、镁元素流失
C. 镁、铁元素富集
D. 钛、钙元素富集
铁、钛残积层多于基岩层,富集
钙、镁残积层少于基岩层,流失
镁流失;铁富集
钛富集;钙流失

石灰岩被溶蚀后,不溶性组分积累转化为岩溶残积层,该层可成为成土木母质。残积层及耕作层中的有机质分解和生物呼吸,能产生岩溶作用所需的大量二氧化碳。如图是我国西南岩溶区一处类型石灰岩风化壳剖面。下表为采样点的部分元素测试教据(元素百分含量以氧化物形式表示)。完成下面小题。
采样点编号 Fe2O3(%) TiO2(%) CaO(%) MgO(%)
① 15.54 1.24 0.51 1. 30
② 0 87 0.17 30.29 18.07
岩粉及碎裂岩层
旱地耕作层
基岩层
岩溶残积层
采样点①
采样点②
15. 图中岩溶残积层最可能呈现的颜色是( )
A.红褐色
B. 灰白色
C. 暗黑色
D. 青灰色
岩溶残积层中,Fe2O3含量最多,故呈现红褐色

石灰岩被溶蚀后,不溶性组分积累转化为岩溶残积层,该层可成为成土木母质。残积层及耕作层中的有机质分解和生物呼吸,能产生岩溶作用所需的大量二氧化碳。如图是我国西南岩溶区一处类型石灰岩风化壳剖面。下表为采样点的部分元素测试教据(元素百分含量以氧化物形式表示)。完成下面小题。
采样点编号 Fe2O3(%) TiO2(%) CaO(%) MgO(%)
① 15.54 1.24 0.51 1. 30
② 0 87 0.17 30.29 18.07
旱地耕作层
基岩层
岩溶残积层
岩粉及碎裂岩层
采样点①
采样点②
16. 根据剖面结构,推测最有利于岩溶作用发生的层位是( )
A.早地耕作层
B. 岩溶残积层
C. 岩粉及碎裂岩层
D. 基岩层

耕作土壤,组成稳定,不易发生溶蚀作用。

耕作层和残积层中形成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下渗至岩粉及碎裂岩层中,与其中的可溶性成分发生溶蚀作用。

基岩层较为紧密,岩溶作用的强度不及岩粉及碎裂岩层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东非高原的卢旺达曾长期依赖农业和矿业,生产技术落后,资源环境压力大,经济增长乏力。1998年以来,卢旺达依托有效的国家治理与稳定的营商环境,着力发展信息通信技术业和高瑞生态旅游业(如观赏珍稀野生动物)等,成功探索了一条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绿色转型道路,成为国际投资在非洲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近年来,中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持续加强。如图为卢旺达地理概况图。
(1)推测卢旺达如果不实施绿色转型发展,可能面临的环境问题。(6分)
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
农业容易造成植被破坏、干季产生荒漠化,湿季产生
水土流失;矿业引发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等。
①荒漠化;
②水土流失;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含大气污染、
水污染、矿渣污染、土壤污染等)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东非高原的卢旺达曾长期依赖农业和矿业,生产技术落后,资源环境压力大,经济增长之力。1998年以来,卢旺达依托有效的国家治理与稳定的营商环境,着力发展信息通信技术业和高瑞生态旅游业(如观赏珍稀野生动物)等,成功探索了一条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绿色转型道路,成为国际投资在非洲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近年来,中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持续加强。如图为卢旺达地理概况图。
(2)分析卢旺达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
国家政策支持
营商环境稳定
旅游资源独特
①依托有效的国家治理,政策支持力度大;
②营商环境稳定,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
③热带草原的珍稀野生动物种类多,有利发展生态旅游业。
国际协作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东非高原的卢旺达曾长期依赖农业和矿业,生产技术落后,资源环境压力大,经济增长之力。1998年以来,卢旺达依托有效的国家治理与稳定的营商环境,着力发展信息通信技术业和高瑞生态旅游业(如观赏珍稀野生动物)等,成功探索了一条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绿色转型道路,成为国际投资在非洲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近年来,中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持续加强。如图为卢旺达地理概况图。
(3)说明中卢经贸合作对卢旺达
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6分)
基础设施建设
比较两国差异
找出我国的相对优势
①为卢旺达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支持;
②为卢旺达通信技术和高端旅游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③改善卢旺达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其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升级进程。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荷兰浅水湖泊研究发现,处于清水态的湖泊,随着入湖磷的增加,会出现浮游植物增多等现象;当湖水总磷浓度超过临界值后,沉水植物(全部位于水面下,根部固着于底泥的高等水生植物)快速减少,直至消亡,湖泊由清水态转变为浊水态。湖泊处于浊水态时,沉水植物消亡促进底泥再悬浮,磷更易向湖水中释放;控制外源输入后,湖水中总磷浓度降低,湖泊缓慢地由浊水态恢复为清水态。下图为湖泊两种状态转变过程中沉水植物覆盖度与湖水总磷浓度关系的示意图。
(1)阐述磷过量输入导致湖泊沉水植物消亡的原理。(6分)
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浮游植物迅速繁生;
②浮游植物遮挡阳光,导致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③浮游植物死亡残体被微生物分解,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沉水植物缺氧死亡。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荷兰浅水湖泊研究发现,处于清水态的湖泊,随着入湖磷的增加,会出现浮游植物增多等现象;当湖水总磷浓度超过临界值后,沉水植物(全部位于水面下,根部固着于底泥的高等水生植物)快速减少,直至消亡,湖泊由清水态转变为浊水态。湖泊处于浊水态时,沉水植物消亡促进底泥再悬浮,磷更易向湖水中释放;控制外源输入后,湖水中总磷浓度降低,湖泊缓慢地由浊水态恢复为清水态。下图为湖泊两种状态转变过程中沉水植物覆盖度与湖水总磷浓度关系的示意图。
(2)分析控制磷输入后,湖泊由浊水态恢复为清水态缓慢的原因。(6分)
①控制外源性磷输入后,湖水总磷浓度缓慢降低,浮游植物会缓慢减少,达到湖底的阳光逐渐增多;
②浊水态底泥悬浮,磷在湖水中释放,导致内源性磷浓度缓慢降低;
③当湖水总磷浓度降低至临界值后,沉水植物逐渐恢复生长,湖泊由浊水态缓慢恢复为清水态。
磷浓度临界值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荷兰浅水湖泊研究发现,处于清水态的湖泊,随着入湖磷的增加,会出现浮游植物增多等现象;当湖水总磷浓度超过临界值后,沉水植物(全部位于水面下,根部固着于底泥的高等水生植物)快速减少,直至消亡,湖泊由清水态转变为浊水态。湖泊处于浊水态时,沉水植物消亡促进底泥再悬浮,磷更易向湖水中释放;控制外源输入后,湖水中总磷浓度降低,湖泊缓慢地由浊水态恢复为清水态。下图为湖泊两种状态转变过程中沉水植物覆盖度与湖水总磷浓度关系的示意图。
(3)简述该项研究对湖泊保护 的启示。(4分)
①要对湖泊磷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②加强污染治理,控制湖泊外源性磷输入;
③采用湖底清淤,促进底泥悬浮,增强内源性磷释放。
④打捞浮游植物,增强沉水植物光合作用。
⑤湖泊生态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考古证实,位于杭州湾南岸的上
山遗址、跨湖桥遗址、河姆波遗
址展示了本区域稻作文化序列。
下表为三个遗址的稻作农业考古
发掘概况。图1为三个遗址分布示
意图。图2为长江下游地区气温变
化示意图。
(1)推测图所示区域稻作农业空
间拓展特点。(4分)
③海拔逐渐下降。
①从内陆丘陵向沿海平原拓展
②从南向北再向东拓展
遗址 出现时间(距今) 出土农耕石器类型及制作工艺特点 稻作农业发展情况
上山遗址 约10000年 石刀、石能等;少量石器具有磨光特点。 已知世界最早的稻作农业起源地。出土极少量稻谷颗粒。
跨湖桥遗址 约7600年 石斧、石铸、石凿等,类型较多:采用打、琢、磨等工艺,磨制相对粗糙。 已知最早在海岸带开展稻作农业生产区域。出土一定数量稻谷、稻米、稻壳;稻谷是食物的重要补充。
河姆渡遗址 约7000年 石斧、石铸、石凿、砺石等,类型多、数量丰富;采用打、琢、磨等工艺,磨制精细,器型规整。 已形成较成熟的稻作农业生产体系。出土大量稻米、稻谷、稻叶、稻杆堆积层,发掘出大面积水稻田遗址。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考古证实,位于杭州湾南岸的上山遗址、跨湖桥遗址、河姆波遗址展示了本区域稻作文化序列。下表为三个遗址的稻作农业考古发掘概况。图1为三个遗址分布示意图。图2为长江下游地区气温变化示意图。
遗址 出现时间(距今) 出土农耕石器类型及制作工艺特点 稻作农业发展情况
上山遗址 约10000年 石刀、石能等;少量石器具有磨光特点。 已知世界最早的稻作农业起源地。出土极少量稻谷颗粒。
跨湖桥遗址 约7600年 石斧、石铸、石凿等,类型较多:采用打、琢、磨等工艺,磨制相对粗糙。 已知最早在海岸带开展稻作农业生产区域。出土一定数量稻谷、稻米、稻壳;稻谷是食物的重要补充。
河姆渡遗址 约7000年 石斧、石铸、石凿、砺石等,类型多、数量丰富;采用打、琢、磨等工艺,磨制精细,器型规整。 已形成较成熟的稻作农业生产体系。出土大量稻米、稻谷、稻叶、稻杆堆积层,发掘出大面积水稻田遗址。
(2)从人地相互作用角度,推测距今7600年至7000年,跨湖桥地区海岸带的稻作农业发展过程。(8分)
自然:①气温波动上升,气候变暖;
②陆地抬升,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后退;
③沿海低地面积逐渐扩大。
人类:①人口数量增长;
②磨制工艺进步,石器工具大量使用;
⑤水稻种植空间扩大。
③稻米生产经验逐渐积累;
④稻谷逐渐成为主食;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考古证实,位于杭州湾南岸的上山遗址、跨湖桥遗址、河姆波遗址展示了本区域稻作文化序列。下表为三个遗址的稻作农业考古发掘概况。图1为三个遗址分布示意图。图2为长江下游地区气温变化示意图。
遗址 出现时间(距今) 出土农耕石器类型及制作工艺特点 稻作农业发展情况
上山遗址 约10000年 石刀、石能等;少量石器具有磨光特点。 已知世界最早的稻作农业起源地。出土极少量稻谷颗粒。
跨湖桥遗址 约7600年 石斧、石铸、石凿等,类型较多:采用打、琢、磨等工艺,磨制相对粗糙。 已知最早在海岸带开展稻作农业生产区域。出土一定数量稻谷、稻米、稻壳;稻谷是食物的重要补充。
河姆渡遗址 约7000年 石斧、石铸、石凿、砺石等,类型多、数量丰富;采用打、琢、磨等工艺,磨制精细,器型规整。 已形成较成熟的稻作农业生产体系。出土大量稻米、稻谷、稻叶、稻杆堆积层,发掘出大面积水稻田遗址。
(3)某地理小组拟对河姆渡(遗址)时期稻作农业发展水平做全面考察。请为该小组选择实地考察点,并确定相应的考察内容。(6分)
考察点:在河姆渡遗址附近
②根据水稻田及水稻相关遗迹的类型、数量,推测水稻生产的分布、规模及产量。
考察内容:
①根据出土的农耕石器的类型、造型及数量,
推测磨制水平及农耕石器的使用状况;
四、真题典例---人口流动
(2024湖南卷)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及该年龄段两者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 )
A. 15~21岁 人口自然增长慢
B. 36~42岁 人口自然增长慢
C. 15~21岁 人口净流出量高
D. 36~42岁 人口净流出量高



C
(2024湖南卷)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统计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 )
①阻碍农民增收
②造成生态破坏
③导致乡愁淡化
④增加耕地撂荒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少儿时期即离开家乡,对家乡感情不深,乡愁淡化
青壮年人口减少,劳动力不足,增加耕地撂荒。
四、真题典例---.人口流动
D
四、真题典例---服务业区位选择
16. 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4重庆卷)
川场村位于日本东京西北部群山之中,森林覆盖率超过88%,该村种植业耕作方式传统,经济效益一度较低。20世纪80年代高铁开通后,川场村进入东京两小时交通圈。该村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保存完好的传统农耕方式,建设森林公园、文化会馆,开发特色食品,发展康养休闲服务业,吸引大量消费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2)分析交通改善前该村发展休闲服务业的优势条件。
③农耕文化资源独特/民风淳朴。
①自然景观多样/优美;
②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空气质量高、污染少;
四、真题典例---服务业区位选择
16. 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4重庆卷)
川场村位于日本东京西北部群山之中,森林覆盖率超过88%,该村种植业耕作方式传统,经济效益一度较低。20世纪80年代高铁开通后,川场村进入东京两小时交通圈。该村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保存完好的传统农耕方式,建设森林公园、文化会馆,开发特色食品,发展康养休闲服务业,吸引大量消费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3)从区位因素的角度,分析交通改善后,东京为川场村休闲服务业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东京
川场村
市场广阔
资金充足
科技(人才)、管理
四、真题典例---服务业区位选择
16. 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4重庆卷)
川场村位于日本东京西北部群山之中,森林覆盖率超过88%,该村种植业耕作方式传统,经济效益一度较低。20世纪80年代高铁开通后,川场村进入东京两小时交通圈。该村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保存完好的传统农耕方式,建设森林公园、文化会馆,开发特色食品,发展康养休闲服务业,吸引大量消费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3)从区位因素的角度,分析交通改善后,东京为川场村休闲服务业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东京
川场村
市场广阔
资金充足
科技(人才)、管理
(24年湖南卷)湿地包括湖泊、沼泽、河流等类型。甲区域曾是里海的一部分,现为淡水湿地,有狭窄水道与里海相连。该湿地流域位于伊朗北部,年均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据预测,21世纪60年代该湿地将全部变为沼泽。如图示意该湿地位置及湿地流域的土地利用状况。
(1)简述甲区域演变为淡水湿地的过程。
①大量河流挟带泥沙注入里海,不断发生沉积
②沉积物在里海边缘水下形成沙坝;随着水下沙坝逐渐抬高,出露水面,将甲区域与里海隔开,形成潟湖;
③随着河水不断注入,泥沙不断淤积,潟湖湖水外溢,盐度逐渐降低,最终形成淡水湿地。
四、真题典例---湿地演变
(24年湖南卷)湿地包括湖泊、沼泽、河流等类型。甲区域曾是里海的一部分,现为淡水湿地,有狭窄水道与里海相连。该湿地流域位于伊朗北部,年均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据预测,21世纪60年代该湿地将全部变为沼泽。如图示意该湿地位置及湿地流域的土地利用状况。
(2)推测从现在到21世纪60年代,该湿地类型结构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②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增加,导致湿地中水量不断减少。
变化:湿地中的湖泊消失,全部变成沼泽,湖水变浅变咸。
原因:①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四、真题典例---湿地演变
(24年湖南卷)湿地包括湖泊、沼泽、河流等类型。甲区域曾是里海的一部分,现为淡水湿地,有狭窄水道与里海相连。该湿地流域位于伊朗北部,年均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据预测,21世纪60年代该湿地将全部变为沼泽。如图示意该湿地位置及湿地流域的土地利用状况。
(3)为减缓该湿地变成沼泽的速度,请提出可行的措施。
①发展滴灌等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保持入注湿地的径流量;
②流域内植树种草,加强水土保持;
③人工或机械清淤,保持湖盆深度。
四、真题典例---湿地演变
四、真题典例
(23年重庆卷)南欧巴尔干半岛的某喀斯特地区年降水量超过1700毫米,地下河发育。包括甲、乙两个溶蚀谷地,暴雨期间,甲谷地排水不畅, 易发洪灾。拟建人工河缓解洪灾。 下图 是该喀斯特地区示意图。
(1)指出甲谷地易发洪涝灾害的季节,并阐述理由。
冬季。理由:甲谷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冬季。
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较多
四、真题典例
(23年重庆卷)南欧巴尔干半岛的某喀斯特地区年降水量超过1700毫米,地下河发育。包括甲、乙两个溶蚀谷地,暴雨期间,甲谷地排水不畅, 易发洪灾。拟建人工河缓解洪灾。 下图 是该喀斯特地区示意图。
(3)从人工河设计的位置和线路,说明其能有效缓解城镇洪灾的原因。
③人工河道穿山而过,流程短(顺直),泄洪快。
①人工河设置于城市上游,在洪水达到城镇前实现分流洪;
②线路上设置两个分洪口分洪,分洪量大;
五、高考地理试题特点
1.地域明确,背景情景具体。
2.图文信息,与设置问题对接。
3.设问紧扣材料,挖掘学科价值。
4.源于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学科能力。
六、高考地理试题答题思路构建
提取解读信息
对接目标问题
应用学科原理
严格逻辑推理
有序回答问题
(答题五部曲)
世界
区位分析
中国
自然+人文
区域发展
地形
气候
水文
生物
土壤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城乡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气水生土
人政市科基
六.高考地理试题答题思路构建
地理事物“时空变化”的思维导图

地球公转
地球自转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时空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
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
气温的时空变化
大气运动的时空变化
天气、气候的时空变化
植被、河流、生物、土壤、外力作用等的时空变化
自然环境的时空变化
人类活动(居住、产业、交通、商贸、文化等)的时空变化
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人地协调
(1)教育部考试院高考地理试题 高频词
2.重视地理过程考查,增强知识融汇贯通
3.强化地理原理考查,提升灵活应用能力
4.注重辩证思维考查,着力创新精神培养
5.突出多样化设问,服务现实问题解决
1.深化基础性内涵,致力课程标准落实
七、信息参考
2023.3.7.高考命题工作调研会
史辰羲(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地理学科秘书)总结纪要:
(1)大量刷题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不要把大量时间花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
(3)要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获取解读信息和综合思维的能力)
(4)加强对生产生活实践的了解和认知
(5)要求学生多读书、多思考
(6)教师要注重拓展学生的眼界
七、信息参考
八、复习备考建议
8.增加对生产生活实践的理解与认知
1.依据高中地理课标与高考评价体系进行教学设计
2.遵照高考试题动态调整教学内容
3.强化自然地理五大要素的关系(整体性)的辨析
5.复原地理事物形成及演变的过程
4.注重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比较
6. 关注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
7.培养信息获取、逻辑思维等关键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