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
(满分:120分时限:120分钟)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
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一部分道德与法治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步入新的阶段,我们需要规划初中生活,在确定个人发展目标
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目标必须高大上
B.目标要与众不同
C.照搬名人的目标
D.要考虑社会需要
2.2024年4月28日,在佛罗里达东海岸田径赛中,身高只有1.72米的苏炳添充分发挥了
爆发力突出、步频快的特点,与谢震业、吴智强和陈佳鹏在男子4×100米接力比赛中
获得冠军。苏炳添的成功启示我们要
①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我发展
②学会欣赏自己,忽略自身缺点
③学习他人优点,模仿成功人士
④发挥自身优势,展示自身特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寒假即将到来,面对《学生发展评价报告册》中的不同评价,小星同学应该如何对待
小组长评价
你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但上交作业经常拖拖拉拉。
班长评价
你是班级的热心人,但有时候在集体活动中有个人主义倾向。
聪明热情的你,上课能踊跃举手发言,成绩良好。虽然还需要增强自律,但老师
班主任评价
相信你能够改正,期待你在新学期能带给我们惊喜!
A.要客观对待各方面的评价,有则改之
B.忽略班长的评价,老师的评价才重要
C.小组长的评价不中肯,坚决不予认同
D.班主任肯定我的优点,表明我很完美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
4.2024年11月28日,搭载着43位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从韩国仁川起飞,降落在沈阳
桃仙国际机场,这是我国连续11年接回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为此,宜昌市各中小学
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开展“网上祭英烈”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此类主题教育活动是因为
①青少年没有辨别是非能力,应加强教育②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
③青少年正处于生命成长的“拔节孕穗期”④青少年参加主题教育就一定能健康成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
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2024年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
书日,宜昌市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以下理解你赞同的是
①通过阅读才能树立崇高理想
②阅读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③阅读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途径
④喜欢阅读就能拥有高尚的道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观察漫画《迷失“自我”的驴》。你能从漫画中得到
原来“我”设
的启示有
有尾巴呀
①多角度认识自已,才能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
②只有他人的评价才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③每个人都是不断变化的,人永远不能认识自己
迷失自我的驴
④没有清晰且完整的自我认识,就容易迷失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语文课上,美美因向同桌欢欢借文具被老师误以为违反了课堂纪律,因此批评了她,美
美感到很委屈,认为老师冤枉了她。你认为美美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A.忍气吞声生闷气,不再认真听语文课,不按时交作业
B.立刻起身,并与老师据理争论,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
C.对老师怀恨在心,寻找适当机会,要求老师赔礼道歉
D.课下选择合适时机,主动找老师沟通交流,消除误会
8.小李和小刘是同班好友,以下是二人交往的片段,你从中受到的启示有
片段一
小李约小刘去教训与他闹矛盾的同学,小刘毫不犹豫答应帮朋友出气。
片段二
小刘经常辅导小李数学学习,但他向小李请教英语问题时,小李却不情愿。
片段三
小刘不允许小李与其他同学交往,认为朋友之间应该忠诚,小李很为难。
片段四
小李邀请小刘去网吧打游戏,小刘犹豫不决,担心拒绝会让朋友不高兴。
①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
②朋友交往必须要讲原则
③朋友交往应该绝对忠诚
④友谊是平等的和双向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8 分)
1-5 DBACC 6-10 BDCDD 11-14 BACA
二、非选择题(32 分)
15.(10 分)
(1)建设美好集体离不开你我他,建设美好集体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4分)
①建设美好集体,要树立主人翁意识,要主动作为,各负其责,各尽其能。
②建设美好集体,要营造和谐有序的集体环境,如自觉遵守规则,多些宽容和理解,抵制欺凌行为等。
③建设美好集体,要树立正确的合作和竞争观念,实现共赢等。
(答对一点得 2 分,最高得 4 分。重复材料中观念不得分,观点正确即可赋分。)
(2)有人认为,建设美好集体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但是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会损害个人利益,你怎么
看?(6 分)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①认为“建设美好集体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观点是正确的。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
益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认为“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会损害个人利益”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把国家利益和集
体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③每个人都要自觉维护集体利益,促进集体和个人不断发展。
(答对一点得 2 分,最高得 6 分。只判断对错不分析不得分,观点正确即可赋分。)
16.(10 分)
(1)结合周恩来的事迹,谈谈确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4分)
①人生目标体现个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决定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
②正确的人生目标会带给我们稳定持久的内在动力,指引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勇往直前,少
走弯路。
(答对一点得 2 分,最高得 4 分。观点正确即可赋分。)
(2)你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分别是什么,你打算为实现人生目标作出怎样的努力?(6 分)
近期目标: 长远目标:
(各 1 分,如远近目标区分不明确或表现出负能量不得分。)
我打算从以下方面努力:
①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打好文化基础。
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③在劳动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④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争做创新人才。
(答对一点得 2 分,最高得 4 分。观点正确即可赋分。)
17.(12 分)
(1)请运用关于生命的知识分析莱布尼茨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2 分)
这句话表明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我们的外貌、性格、天资禀赋各不相同,每个生命都不可替代。
(答出“生命的独特性”得 1 分,简单说明再得 1 分,共 2 分。)
(2)珍爱生命需要我们提高防护能力,你有什么妙招,请与同学们分享。(4 分)
①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如地震逃生、防踩踏等。
③多掌握一些防护和急救的技能,如伤口包扎、止血、人工呼吸等。
(答对一点得 2 分,最高得 4 分。列举办法有效即可赋分。)
(3)萧凯恩的事迹对我们绽放生命有什么启示。(6 分)
①逆境不馁,面对挫折,自强不息。
②乐观自信,积极面对生活。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意义、都有价值。
④关爱他人,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
(答对一点得 2 分,最高得 6 分。所答观点必须与人物事迹有关,观点正确即可赋分。)2024-2025 年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12 题,每题 2分,共 24 分)
18-22ABCAB 23-27BACDB 28-29DC
二、材料解析题(共 3题,第 30 题 7 分,第 31 题 8 分,第 32 题 11 分,共 26 分)
30.(1)排序:①③②.(2分)
(2)事件:牧野之战(武王伐纣)(2分)
(3)启示:文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增加史料的可信度。(3分)
31. (1)特点:多民族长期融合而成。 (或华夏族是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
流过程中逐渐交融形成的) (3分)
(2)表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基础;
汉武帝“罢融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
过程中,各民族共同生产生活,抵御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等。 (答出
一例得 3分)
(3)做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培养对国家的深厚感情,热
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积极投身于社会公共事务关注国家政策和时事热点等。(答出一点得 2
分)
32.(1)长安(1分) 欧洲、非洲(1分)
(2)事迹:汉武帝时,张骞开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促进了西汉与西域各国之间了解和往
来。(2分) 班超关联典故:B(2分)
(3)认识:张骞等历史人物通过出使等活动,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等地的交通,促进
了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促进了物种交流,促进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答出一点得 3分,两点得 5分)
三、论述题(共 1题,共 10 分)
水平等级 拟定的观点 材料运用与论述
四 明确,有新意或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两个
(8-10 分) 有思想深度 以上的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三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的史实,
明确
(6-8 分) 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
二 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论结合
不够明确
(4-6 分) 不充分
一 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
没有凝练出观点
(0-4 分) 的史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