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C D C C B B B D B D B D13.(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乡村;坚持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科技激活兴农引擎,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1 点 1 分,3 点满分)(2)选择小宇观点: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选择小琪观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有利于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更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等。(1点 1分,3 点满分)14. (1)排序:③①②④(1分)党中央推进体现了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立法过程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1 点 1 分,3点 3分)(2)①有利于普及国防知识,增强青少年国防观念;②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③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国防教育提供法律保障。(1 点 1 分,2点满分)15. (1)我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趋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不懈努力。(1 点 1分,3点满分)(2)对我国: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对世界: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市场机遇;有利于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各国共同发展。(1点 1分,3 点满分)16. (1)富强(1 分);美丽(1 分)。(2)国家角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塑料垃圾处理的监管和规范;加大对塑料回收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创新,提升塑料回收工艺水平;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塑料垃圾分类的普及和公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出台相关政策,对积极开展塑料回收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奖励。企业角度: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塑料回收效率和质量;加强研发,探索更高效、环保的塑料回收利用方式。个人角度: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宣传塑料垃圾危害和回收的重要性;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等。(每角度 1 分,共 3 分)(3)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1 分)新时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等。(1 点 1 分,2点 2分)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C D C D C A A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D D C A C C B C B二、非选择题(21 题 8分,22 题 7 分,23 题 7分,24 题 8 分,共 30 分)21、(本题 8 分)(1)核心思想:人文主义。(2 分)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1分)(2)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等。(任答 2点,2 分)关系:牛顿的思想为启蒙运动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1分)(3)作用:启蒙思想启迪人们为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而斗争。(1 分)说明: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美国独立战争爆发,赢得民族独立;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任答 1 点,1 分)22、(本题 7 分)(1)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或俄国 1861 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 分)日本明治维新(1分)趋势: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扩大) (1分)(2)主要特点: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1分) 意义:缓解了经济危机,促进国民经济(或工农业)的恢复发展。 (1 分)(3)新:国家干预经济(或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 分)启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不断创新;符合本国国情;与时俱进等。(言之有理 1 分)23、(本题 7 分)(1)主要方式:冷战。(1分)格局:两极格局。(1 分)(2)特点:既合作又对抗。(1 分)理解: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总体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2 分)(3)含义: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或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1 分)因素:大国综合实力对比(或大国经济实力对比)。(1分)24、(本题 8 分)(1)主要手段:奉行自由贸易政策。(1 分)政治前提: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或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分)(2)主导者:美国。(1 分)主要特点:世界性经济机构逐步建立;跨国性公司不断产生,影响日益扩大。(2 分)(3)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贫富差距的加大。(2 分)应对: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技创新,走科教兴国之路;加强合作交流,谋求互利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贸易和金融规则的建立(言之有理 1 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历史·道德与法治答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历史部分和道德与法治部分,共10页,满分120分(历史70分,道德与法治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答题使用0.5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注意不要答错位置,也不要超界。历史部分一、单项选泽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滑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1.下图是古代四大文明分布示意图,C处所在地区代表性的文化是A.象形文字、太阳历B.楔形文字、《汉漠拉比法典》C.种姓制度、佛教D.甲骨文、青铜器2.“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的城市A.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利B.资本主义开始萌芽C.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权力D.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3.欧洲中世纪文学中的花园大多以《圣经》中的伊甸园为蓝本,四季如春的,万物开而不败。16世纪英格兰文学中的花园则转变为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天地,这给身处花园中的人放松与满足。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A.封建制度的没落B.古典文化的复兴C.人文主义的兴起D.理性之光的照耀4.下表为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变化情况(单位:万人),导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年)土著人口白种人口黑种人口合计170075.022.32.7100.0186016.02724.0400.03140.0A.殖民者对美洲人的残酷杀戮B.传染病在美洲的广泛传播C.欧洲人从事罪恶的三角贸易D.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扩张九年级历史·道德与法治第1页共10页5,有学者指出,现代英国的建立,起主导作用的是经济因素,即英国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需要一个主权从国王或君主手中转移到一个民选机构手中的现代国家。作者意在说明英国A.资产阶级革命的复杂性B.殖民扩张的必要性C.君主立宪政体的合理性D.工业革命的必然性6.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1689178717891804IIILIL IIIIIIIIIIIIIIIIIIIIIIIlIllIlA欧洲资产阶级革命B.拿破仑对外战争C.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D.西方国家民主化进程7.如果没有能源革命或动力革命,英国就不会成为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在“把一个以木柴和水利为基础的英国,变成了以煤炭和铁为基础的英国”中作出重要贡献A.克伦威尔B.牛顿C.瓦特D.达尔文8.第一国际时期,只有一个社会主义政党,有党员1万多名。从第二国际建立到一战爆发前,参加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政党有30多个,党员36万余名,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上述变化表明A.国际工人运动范围与规模扩大B.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完全确立C.一战推动了工人运动快速发展D.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9.19世纪初,拉美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由从前专制王权殖民统治下的一个个辖区,创建了一系列民族国家,成为了现代化的发展实体。下列领导拉美获得民族独立的人物是A.圣马丁、玻利瓦尔B.章西女王、甘地C.扎格鲁尔、纳赛尔D.卡德纳斯、卡斯特罗10.斯文·贝克特的《棉花帝国部资本主义全球史》写到“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给这个新生国家带来危机·直到奴隶种植在南部倒塌。”哪部文件使“奴隶种植在南部倒塌”A.《民法典》B.《1787年宪法》C.《宅地法》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1,明治以前,受朱子学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新法:明治时期,日本思想界赞扬王安石辅佐神宗,其取市易、青苗、均输等干涉主义手段,使国家握有利权,兴实利与人民,与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同。这一变化反映了A.史学研究应不断调整研究方向B.新史料的挖掘推动历史进步C.历史解释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D.政府加强对学术研究的指导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评价19世纪某一事件时说:“它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同时又对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关于这一事件评价正确的是A.使人类进入网络时代B.有力地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C,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D.沉重的打击了宗教“神创论”学说九年级历史·道德与法治第2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答案.pdf 政史 历史 道德与法治.pdf 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