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及建议(3)(单元解读)1.例5结合做团扇的现实情境,编排了“求未知加数”的实际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该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减法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教材继续呈现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2.“阅读理解”引导学生梳理已知条件和问题。其中,团扇按不同颜色分为两类,渗透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为分析数量关系做好准备。“分析解答”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借助直观图清晰展现“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模型,让学生基于减法的意义,用“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另一部分”的语言表达“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数量关系,理解用减法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道理,进一步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回顾反思”一方面利用加法检验结果,培养学生检验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提醒学生注意根据问题选择相关联的信息,排除多余条件,初步渗透“分析法”。3.通过“数学游戏”整理学过的减法算式。教师在前面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整理减数是9、8、7、6的减法算式。在进行“数学游戏”时,就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减法算式都整理出来,通过游戏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4.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教学例5时,在呈现情境图后,可以组织学生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知道了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并简要记录条件和问题,如:再让学生思考“想知道绿色的团扇有多少把,需要用到哪些条件 ”明确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学会选择有效信息,初步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5.引导学生画图表示数量关系,理解用减法解决的道理。分析数量关系时,学生可能直接回答“用团妈妈买来16个苹果,全家吃了2天后,还剩7个,吃掉了几个 □○□=□( )你还能提出像这样的问题吗 互相说一说。②有一群,共12只,跃(yuè) 起□只,水面下有几只 3松鼠妈妈和松鼠宝宝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妈妈采了8个,松鼠宝宝采了几个 □○□=□(个)18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扇总数减去红色团扇的数量,就是绿色团扇的数量”,这时要追问“为什么用减法 ”引导学生画图表示数量关系。结合直观图,将数量关系用“去掉”的语言表达出来,将新知转化为旧知,基于减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发展模型意识。6.引导学生全方位回顾反思。“回顾反思”不仅要检验解答的正确性,还要组织学生回顾解决问题所用的策略和方法,体会画图可以直观表示数量关系的优点,反思问题与给出条件之间的关联性。1.通过多样的信息呈现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第1、2、3、6、7题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进行表达,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第1题,可先提问“大括号表示什么 问号呢 ”再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第2题,可引导学生通过看图补全缺少的条件,再说出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1.第4、5题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练习。第4题和前面的相关练习一样,引导学生在口算练习的同时发现“被减数不变,减数依次多1,差依次少1”的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三组算式的得数都是8、7、6,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三组算式的被减数和减数之间也存在着某种规律。第5题以小动物找食物的方式呈现,意在激发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的兴趣,渗透简单的自然常识。2.第6、7题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6题是含有多余条件的问题,意在培养学生根据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目以用平面图形拼搭立体图形为问题情境,图文结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第7题是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组练习,通过文字呈现了猴子摘桃的连续问题情境,包含了“求剩余”“求其中一部分数量”两种不同情形,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不同情形背后蕴含的相同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模型意识。2.丰富练习素材,提高运算能力,养成在计算中发现规律的习惯。教学时,可以灵活使用教材中的素材,通过丰富的练习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第1题,可以改变图中问号的位置,让学生分别列出算式,再结合题意说明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关系。第2题,可以在完成后隐去插图,改为开放性问题。第4题,可以在教材基础上补充练习素材,如从13-1开始按顺序写出13减几的算式并计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被减数是13,减数依次多1,差依次少1。还可以比较其中得数相等的算式,感悟计算中的各种规律。第5题,可引导学生说出其他得数是9、6、4、8的减法算式,思考这些算式之间的关系。第6题,可以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如“再搭一个正方体,一共用了多少个口 还剩多少个口 ”学生不一定会计算,但可以尝试解决。第7题,还可以继续提问“13只猴子,跑掉了一些,还剩6只,跑掉了几只 ”使问题覆盖学过的所有减法情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