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天门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天门市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C B A C C D A B D D B A B
15.(10分)(1)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创新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美好。(4分)
(2)选择甲:有必要。(2分)理由:①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②党的
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③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
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④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任重道远;科技创新是
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4分,①②任意回答 1点得 2
分;③④任意回答 1点得 2分)
或选择乙:值得。(2分)理由:①科技创新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
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动力;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②短期来看,科研经费投入和
贫困、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确实存在矛盾,科技经费投入的增加会影响对贫困、环境问题的投入长期来
看,科技的进步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共享发展成果、解决社会主要矛
盾,从而解决贫困、污染等问题。(4分,2个方面即可)
16.(10分)(1)①春节申遗成功让我感到无比自豪,这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魅
力。②这也说明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彰显了文化自信。③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
传承春节这一传统文化,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6分,2个方面即可)
(2)示例:我选择书法。(1分)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符号。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
表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文字意义,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代表着
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神。(3分)
或我选择玉器。(1分)中国玉器不仅是科技、艺术与文化的结晶,它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一个文化组成部分,深深的影响着古代人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
分。更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形象,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对美的不懈
追求。(3分)
或我选择戏曲。(1分)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多样,中国戏曲在世界
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中华民族的
智慧和精神。(3分)
17.(1)民主;和谐;美丽。(3分)
(2)①A村依据特色的茶产业,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庭院经济”带动经济发展,提高
村民收入;②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把“低碳村”建设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建设生态美的乡村片区;③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村支部创建共富工坊,带动全村人民参与,让人民
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等。(6分,2点即可)
(3)示例:中国自信、民族自信;中国力量,即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精神,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3分)●●●●●●●
天门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


●】
●●●●
●●●●


●●
●●
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
●●
●●
















本试卷共12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
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策后,用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乡镇

写在试卷、草稿纸或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
稿纸或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学校


第一部分
道德与法治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

1.2024年,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已走过十一个年头。十一年间,自贸区围绕投资、贸易、

金融、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进行了改革探索,由1个发展到23个,共产生315项制度创新成
姓名

果。由此可见
线
A.我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B.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幸福生活
C.中国是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D.改革开放为中国发展富强奠定了基础


2.2024年12月15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五组)》纪念邮票。邮票为全
套4枚,其中第3枚为著名石油化工科学家侯祥麟(见
线
线
右图)。这是为了
①形成推动创新的法治环境
●●●●●●
②在全社会弘扬科学家精神

③用制度创新促进公平正义
CINA中国邮政
④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第1页共12页
3.某社区为缓解停车难问题,不断创新治理模式,激发居民参与热情。下图中的①②③
处应填写
问题调研



回家找不到车位

召开居民议事会多次
居民共同确定停车规
“自治管理服务委员会”
上出门挪车得好久…
征集意见
划方案
定点巡查
A.民主选举
协商民主
民主监督
B.民主协商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C.民主监督
民主协商
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民主决策
民主协商
4.下面是中国人大网在2024年9月13日发布的一则消息(节选)。
今天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4年10月
12日。您可以登录中国人大网、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
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这体现了
①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独特优势
②全过程人民民主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
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④能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积极行使民主决策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下列图片体现了政府
我们终于有
新房住了
救助机梅
免试就近入
学真好…
维护社会治安
保障百姓住房
求助流浪乞讨人员
保障义务教育
①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
②管理人们的社会生活
③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
④要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4年2月,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各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应
参考入库类似案例作出裁判,防止“类案不同判”。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
A,保障了法治社会全面建成
B,有利于严格执法惩治违法犯罪
C.能更好实现司法公平正义
D.让每一位公民成为法治捍卫者
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第2而北1?而●●●●●●●
第二部分历史

●●】





●●





一、
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8.下图分别展示了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文字,它们产生的地点分别是
折乡


甲骨文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A.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


B.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两河流域

D.
黄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



19.下图所示的装置出自中世纪阿拉伯发明家加扎利的《精


巧机械装置的知识之书》。该装置上的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

龙让人想到中国,不死鸟让人想到古埃及。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A.科技成就领先



B:文化多元融合
线
C.疆域非常辽阔
D,沟通亚欧文明

20.16一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
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种现象表明
线
线
A.美洲新兴工业城市集中出现
B.人文主义在美洲传播
C.大批美洲独立国家广泛建立
D.
欧洲的殖民扩张加剧
21.
下表内容共同说明
●●.●●】
英国
各种势力都认识到妥协的必要性,才有了“光荣革命”和君主立宪


美国
北美殖民地取得民族独立后,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


法国
反动势力更顽固,国际环境更恶劣,因此通过暴力手段确立了共和政体
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第7页共12页
A.等级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B.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
C.各国通过不同途径初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D.资产阶级财富的增长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22.学校开展历史板报活动,其中一个学习小组收集了华盛顿、玻利瓦尔、孙中山和甘
地等历史人物生平事迹。该小组板报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近代科技的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
C.文学艺术的发展
D.社会主义运动
23.19世纪中后期,美国南北战争中废除了奴隶制,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
制,客观上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
A.先进生产技术
B.统一的国内市场
C.自由的劳动力
D.资本的原始积累
24.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
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
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大众教育的推行
A.适应了工业化的发展
B.壮大工人阶级队伍
C.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D.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5.右图为两幅宣传画,是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实施的两项经济措施所分别绘制
的。这两项措施的实施都
A.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完成
B.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C.反映了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Ctinaittw
D,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五年计划四年完成》
《积极劳动,以工代赈》
26.下表为两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这反映的是
战争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参与国家(地区)
战役
“一战”
1850余万
3321亿美元
30个国家
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二战”
7000余万
5万亿美元
60个国家和地区
斯大林格勒战役伤亡人数逾200万
A,战争发展的过程
B.国家实力的博弈
C.人类战争的残酷
D.国际关系的演变
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第8页共12.页天门市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4分)
题号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A B D C B C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答案 A D C B A D
二、非选择题(共 4 题,共 36 分)
30.(1)特点:市民阶层形成;形成了自由城市。(一点 2分,两点 3分)
(2)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生产的协作和专业化;对城市基础设施提
出挑战;引发城市公共卫生危机。(一点 2分,任意两点 4分)
(3)因素: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一点 2
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1.(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德国作为后起的国家,工业产值位居世界前列,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
向老牌的海上霸主英国等发出挑战。(一点 2分,任意一点即可)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埋下了冲突的
种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意近即可,2分)
(3)原因: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一点得 2分,任意一点
即可)
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在日本
投放原子弹。(一点 2分,任意一点即可)
32.(1)变化:从合作走向对抗(冷战)(2分)
原因:国家战略(利益)的冲突;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2分)
(2)影响:冲击两极格局;推动多极化趋势。(一点 2分,两点 3分)
(3)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一点 2分,任意一点即可)
33.评分标准
等级及赋分 选择的观点 论述
一等 紧扣选择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两个以上
明确
(8—10 分) 的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二等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史实,但不够
比较明确
(5—7 分) 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
三等 有论述或说明,但史实不充分,或史论结
不够明确
(3—4 分) 合不充分。
四等 无观点或无史实,论述与观点无关,或仅
没有观点
(0—2 分) 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
示例一:
观点: 从分散走向整体(2分)
论述:15一 16世纪是欧洲的大航海时代,曾涌现过很多著名的航海家,他们的贡献是巨
大的,如: 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开辟了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促使世界逐渐从分
散、孤立走向整体。除此之外,欧洲其他航海家也在世界不同地区开辟了不同的航线,如马
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的出现,这使得美洲的白银流入中国,中国的大量商品如瓷器和茶叶进
入欧洲。同时,在大西洋上,自新航路开辟后逐渐形成罪恶的三角贸易,非洲的大量土著被
掠夺至美洲,成为奴隶。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6分)
由此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不同地区的联系不断增强,世界不再是孤立的,而是逐渐
成为一个整体的世界,世界历史越来越形成为一部“世界史”。(2分)
示例二:
观点: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2分)
阐述:1848年马克思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战期间,列
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
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一战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带领广大工
农群众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二
战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广泛传播,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们争取民族独立的斗
争,例如朝鲜越南等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6分)
总之,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世界
各国人民的解放运动指明了方向,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