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46张ppt+1视频)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46张ppt+1视频)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课程导入
思考: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观)
1
2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学习目标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基本特征
3.整体的含义、部分的含义、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4.系统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5.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方法论要求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
事物与事物之间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
外部联系
内部联系
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
注意:哲学上所讲的联系与生活中各种具体联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一)联系的含义
知识拓展:联系与规律的关系
规律是一种联系,但只有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是规律。
自然界有联系
人类社会有联系
人的思维有联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
思考:体现了联系具有什么特征?
(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二)联系的特点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内部
事物之间
整个世界
横向联系(空间)
纵向联系(时间)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普遍性
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联系
【原理内容】1.联系是普遍的。
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特点
归纳:1、联系的普遍性
【易混易错】
有人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联系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而是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之间才能建立联系。
疫情期间,你采取过哪些防疫的措施?
思考:
体现了联系具有什么特征?
(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
(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客观性
人们既不能凭空臆造某种联系,也不能消灭或否定客观存在的联系
(2)分类
(标准:就其与实践的关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
(“人化”特点)
人类产生前就存在的自然物本身固有的种种联系,如花开花落,潮起潮伏,自然降雨等
通过人类实践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如严师出高徒、围魏救赵、人工降雨等
都是客观的
(二)联系的特点
不论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臆造的联系
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⑴建立的基础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⑵产生的过程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建立。
⑶产生的结果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呈现出“人化”的特点,渗透着人类的目的性、计划性,但它仍然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2、我国的嫦娥奔月工程
3、中国铁路大提速,动车组列车开行
4、自然界中的食物链
5、鱼儿离不开水
6、修建北京大兴机场
自在事物联系
人为事物联系
人为事物联系
自在事物联系
判断:下列选项属于自在事物联系,还是人为事物联系?
自在事物联系
人为事物联系
1、认为武汉病毒实验室合成了新冠病毒
2、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3、乌鸦叫丧、喜鹊报喜
4、888——发发发
5、168——一路发
6、4=死,6=顺,8=发,9=久
7、上帝创造了世界
思考: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你怎么看?
【方法论1】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探究2:冠状病毒的传染特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否意味着人类对它的肆意传播毫无办法?
【方法论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
狼吃羊
狼牧羊
原有的联系
新的联系
建立
美国的动物学家把氯化钠药片塞进羊肉里喂狼,狼吃了羊肉后短时间内消化不良,呕吐不止,十分痛苦。尝到了苦头的狼从此对羊肉倒了胃口,改食其他肉类。由于母狼吃什么食物,它的乳汁就具有什么食物的味道,进而影响到幼狼的食性。动物学家对这样的幼狼进行驯化,培养牧羊狼。
调整
注意:
①可以说建立具体的联系或创造(具体的)一种某种联系;
②不能说创造、消灭联系(因为联系具有客观性,所谓主观臆造的胡乱联系根本就不是联系);
③联系的普遍性强调不孤立,客观性强调不随意又不无能为力,特别强调可建性——如互联网+教育、农业、养老、防疫、救灾等等,手机网络+自行车。
2.联系的客观性
归纳: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二)联系的特点
注意:人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1.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唇亡齿寒。
4.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规律。
5.守株待兔。
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偶然联系)
(必然联系)
判断下列现象属于哪种联系:
(直接联系)
(表面联系和本质联系)
材料说明联系还有什么特征?
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哪些联系?启发我们怎么办?
3.联系的多样性:
(1)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表现:①直接联系——间接联系;②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③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④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人们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二)联系的特点
【反对错误倾向】只重视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方法论】(1)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2)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具体要求:①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
②既要把握事物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③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归纳: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 内容(世界观) 要求(方法论)
联系的普遍性 ①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孤立片面的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①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知识总结
注意区分联系的三个特征:
(1)联系的普遍性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2)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据说燕国太子丹百般讨好荆轲,为的是要荆轲去刺杀秦王,在临行前的宴会上,太子丹特意叫来一个能琴善乐的美女为荆轲弹琴助兴。荆轲听着悦耳的琴声,看着美人那双纤细、白嫩、灵巧的手,连连称赞:“好手!好手!”并一再表示:“但爱其手。”听着荆轲的称赞,太子丹立即命令人将美人之手斩断,放在盘子里,送给荆轲。
思考:斩断之手,还是好手吗?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含义不同
整体
部分
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
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阶段。
空间
时间
(1)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示例:高中作为一个整体由各个班级和部门构成
高中的发展是由初创、发展、壮大等各个阶段构成
全局
局部
全过程
各个阶段
②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
如:钟表上的一根分针不具备计时功能
如:一个高中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的功能,各个部分(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好、总务处等)服从服务于一高中这一整体。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①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花朵离不开树枝
国家离不开匹夫
思考:下列现象体现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什么关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
整体离不开部分
部分离不开整体
(2)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
强调部分
强调整体
如:短板效应(木板与木桶)
②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整体影响部分
部分影响整体
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思考:下列现象体现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什么关系?
部分----整体
部分----整体
部分----整体
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的场合,它就成了部分;部分相对于比它更小的场合,它就成了整体。
淄博市 山东省 中国 全世界
③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互区别 含义不同 ①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
②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阶段。
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②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相互影响 ①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整体影响部分)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
相互转化 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小结: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原理】
①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总)
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强调整体)
③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强调部分)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②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整体的方法论)
③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的方法论)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总结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吗?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当部分以有序、优化、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即:1+1>2。
“三个和尚没水喝”
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即:1+1<2。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系统的含义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如:人体系统、教育系统、社会保障体系、国家机构体系、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等,每一个系统或体系都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注意区分】整体与系统的关系:“一定意义上”强调二者具有共同点,即二者都强调整体性;但又有区别,系统和要素更加强调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①整体性
②有序性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优化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田忌
齐威王
下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着眼系统的整体性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不局限于一匹马的比赛结果,而是统筹全局,注重整体目标。
根据对方的部署,按照马的等级调整马匹的出场次序
通过合理安排次序,使系统结构出现优化调整。
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他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读一本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样,一本书到最后可能变成简单的几张图来,书也就读“薄”了。
宋代苏轼读书用的是“八面受敌”法。一本书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复研读。从这一角度读,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从另一角度读,解决另一方面的问题。如此步步深入,最后就掌握了这本书的全体,书也就读“薄”了。
强调了系统的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强调从多角度入手将各个部分和要素联系起来,优化组合,注重知识的整体性
思考:以下两种读书方法中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特征
多样性
普遍性
客观性
方法论
方法论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固有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
区别
联系
含义
地位、作用、功能
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含义
基本特征
方法论
树立全局观
立足整体
重视部分的作用
课堂小结
1、“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这表明( )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④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B
课堂练习
2、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历史渊源深厚,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三地必须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自觉把工作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这告诉我们( )
①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②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要牺牲局部利益,以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
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3、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作主旨讲话指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呼吁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的做法是基于(   )
①任何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③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部分功能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解析] 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①错误;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呼吁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因为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部分功能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②④正确;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③错误。故选D。
4.中国茶是日常生活,也是文化瑰宝。明代许次纾嗜花之品鉴,深谙茶理,他在《茶疏》中写道:“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 这茶理体现了( )
①联系是普遍的,要从整体上把握物并实现事物结构与功能的优化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③整体和部分密不可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④真理是具体的,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
好茶,好水、好器、好火候,缺一不可,方能成就一杯好茶,这茶理体现了联系是普遍的,要从整体上把握物并实现事物结构与功能的优化;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①②正确。
③材料强调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未强调整体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未涉及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5、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一贯继承、弘扬、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等于割断了精神命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血脉。海内外中华儿女都充分认同中华文化这一“民族文化血脉”。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中华文化的“民族文化血脉”,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必然在实现祖国统一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①联系是普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联系是客观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我们要把握联系的客观性,不能割裂联系。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我们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华文化。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家与国是密不可分的,家国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家国情怀可以浩浩荡荡,也可以浅吟低唱。在共同战疫的日子里,家国一体、上下呼应的抗疫格局,造就了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有效局面。一方面,全国人民居家防疫,家庭、社区“各自为战”,基层社区严防死守,从家庭到村庄、社区、街道、县市都守家有责、守土有责,绝对支持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指挥。另一方面,党中央态度鲜明、坚定有力,各级党委政府压实责任,全国各地物资、人员高效调度,有力确保基层社区自救、家庭居家防疫。抗疫取得的重大胜利充分说明,在中国,家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国是万家平安的保障。
“家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国是万家平安的保障”。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 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谈谈你对‘家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国是万家平安的保障’这句话的理解。”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知识范围限定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属微观考查。考生在解答此题时,要明确“家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国是万家平安的保障”有两层意义,即“家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国是万家平安的保障”,然后结合材料分别进行分析即可。对于第一层“家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强调国家由无数的小家构成,考生可结合材料相关信息从部分对整体的影响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对于第二层“国是万家平安的保障”,强调国家对小家的保障功能,考生可结合材料相关信息从整体对部分的影响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 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②家庭和基层守家有责、守土有责,支持中央统一部署;中央到地方压实责任,调员调资,确保基层社区自救、家庭居家防疫;形成家国一体、上下呼应的抗疫格局,造就了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有效局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