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力的测量 弹力课件(共37张PPT)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力的测量 弹力课件(共37张PPT)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第二节 力的测量 弹力
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新知探究-课堂小结-课堂训练
北师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正确测量力,知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2.通过实验,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知道形变及弹性形变,知道弹性的概念,体验弹力的存在;
4.知道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的实质,知道弹力的方向。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
新课导入
运动员能被弯曲的撑杆弹向高空
蹦极运动中的弹力绳
它们是怎样对运动员产生力的作用呢?
新课导入
拿起一本书用不了太大的力。提起装满书的书包要用较大的力。这些大小不同的力该怎么测量呢?
新知探究
测量力的工具是什么呢?
弹簧
刻度盘
指针
挂钩
拉环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构造: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挂钩、指针和刻度盘等组成的。
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拉伸弹簧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知识点 测力计

新知探究
其他形式的测力计
拉力计 握力计
看一看
新知探究
使用前:
①观察量程(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知道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便于读数。
②要检查指针与零刻度线是否对齐。若没有对齐,要调节至对齐(校零)。
③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使用方法卡壳。
测量时:
①所测力的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弹簧不靠在刻度盘上。
②测力时,所测的力不要超过它的量程,以免损坏弹簧测力计。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记录数据时写上单位。
注意:使用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新知探究
思考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拉力的方向必须在竖直方向吗?其他方向可以吗?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拉力的方向不必只在竖直方向,其他方向的力也可测量,只是在测量力时,要保证弹簧测力计所测力的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即可。
新知探究
测力小实验
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互相拉,看看谁对谁的拉力更大些,想想为什么。
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 1 N、5 N、10 N, 感受一下 1 N、5 N、10 N 的力有多大?
例题1
新知探究
0~5N
左侧弹簧测力计的
量 程: ;
分度值: ;
测量值: 。
0.2N
3.6N
例题2
使用弹簧测力计不必要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竖直或水平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
C.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不得与外壳有摩擦
D.拉力不得超过弹簧测力计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力
新知探究
A
新知探究
松手后物体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松手后物体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如图:用力分别拉橡皮筋、捏面团
知识点 弹力

新知探究
弹性形变: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作弹性形变。(注意有些弹性形变很微小,很难看到)
范性形变: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作范性形变。
拓展
弹性限度: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新知探究
形变的类型
科学窗
未发生形变的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条橡皮
纵向形变
新知探究
弯曲形变
扭转形变
新知探究
如图所示的体育项目中,运动员使弓、蹦床、跳板发生弹性形变。
想一想
新知探究
1.弹力: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会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
(我们常说的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其实质就是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 ②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即有相互挤压或拉伸),二者缺一不可。
拓展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如相互接触但没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一定不会产生弹力。
新知探究
运动员被形变的撑竿弹起来
运动员被弯曲的跳板弹起来
运动员使撑竿、蹦床、跳板发生弹性形变,它们产生弹力,把运动员高高弹起。
运动员被形变的蹦床弹起来
新知探究
木块放在桌面上,木块与桌面在两者的接触处都发生了微小的形变。
木块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向下的弹力,这个力就是木块对桌面的压力F。
同时桌面要恢复原状,对木块产生向上的弹力,这个力就是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F'。
弹力的方向
新知探究
大量实验表明,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被支持)的物体。
弹力的方向
新知探究
弹力的方向
球被悬线吊起,悬线和球都发生了微小的形变。
悬线要恢复原状,对球产生向上F的弹力,这个力就是悬线对球的拉力F。
对悬线产生向下的弹力,这个力就是球对悬线的拉力F'。
新知探究
大量实验表明,悬线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悬线指向悬线收缩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
新知探究
①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和弹性形变程度有关。同一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弹性形变程度越小,弹力越小。
②方向:垂直于物体间的接触面,与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方向相反;
③作用点:物体的接触面上
弹力的三要素
新知探究
观察微小形变的方法
科学窗
任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有时物体的形变很小,不容易被观察到。
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将不易观察到的微小形变显现出来。
将玻璃瓶中装满水,把细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瓶中,玻璃管与橡皮塞之间、橡皮塞与玻璃瓶之间塞紧密封,使得细玻璃管中出现一定高度的水柱。
通过细管中的液面升降来判断瓶子的形变。用力捏玻璃瓶,可以观察到细玻璃管中的水面高度发生了变化,说明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新知探究
光的反射来放大微小形变:
新知探究
弹簧及其应用
弹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小到文具、玩具、钟表,大到汽车、军工武器、航空航海器材等,都有弹簧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拓展阅读
弹簧种类很多,按照使用时弹簧能够承受的弹力及形变情况分为如下:
压缩弹簧
伸长弹簧
扭转弹簧
弯曲弹簧
新知探究
从形状上看,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扭转弹簧等都属于螺旋弹簧。螺旋弹簧性能稳定,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应用最为广泛。
弯曲弹簧属于板弹簧。板弹簧吸振能力强,常用在载重汽车或火车的减震装置中。
新知探究
弹簧的特征不同,主要功能也不尽相同。除了用于测力计之外,弹簧还有很多其他功能:
复位功能
储能功能
汽车手刹回位弹簧
钟表发条弹簧
缓冲功能
车架与车轮之间的弹簧
压紧功能
电池盒中的弹簧
新知探究
复位功能
储能功能
指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弹簧就能恢复原状。比如自动伞、自动铅笔等。
指弹簧发生形变储存弹性势能,释放后,弹簧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械钟表、发条玩具等就利用了弹簧的储能功能。
新知探究
缓冲功能
压紧功能
在车架与车轮之间通常装有弹簧,利用弹簧的弹性来减缓车辆的颠簸,这就是弹簧的缓冲功能。
压紧功能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在订书机中有一个压缩弹簧,它的作用一方面是顶紧订书钉,另一方面是当最前面的订书钉被推出后,可以自动将下一个订书钉推到最前面。许多机器自动供料,都是靠弹簧的压紧功能。
新知探究
例题1
关于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弹力
B.两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相互作用的弹力
C.两物体有弹力作用,物体不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
D.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B
新知探究
例题2
如图,用手拉弹簧时,弹簧发生形变后会对手产生________力,这个力的方向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与手的拉力方向__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

向下
相反
课堂小结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弹力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
1.了解量程(待测力的大小在量程之内)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3.校零(指针与零刻度线对齐)
4.测量(所测力的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弹簧不靠在刻度盘上)
5.读数(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拉伸弹簧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弹力的概念: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区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和弹性形变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且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方向相反。
课堂训练
1.关于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弹力
B、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产生弹力
C、拉力不属于弹力
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发生弹性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
D 
课堂训练
2.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它的量程为______ ,分度值为________ ,现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0.4N 
0~10N 
6 
课堂训练
3.甲、乙、丙三位同学用同一个拉力器比试臂力,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体重大,所用拉力大 B.乙的手臂粗,所用拉力大
C.丙的手臂长,所用拉力大 D.甲乙丙所用拉力一样大
C 
4.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施加4 N的拉力,并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0 N B. 4 N C. 2 N D. 8 N
B 
课堂训练
5.如图所示,关于弹簧测力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N”,表示它的型号
B.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分别是0~5N和0.2N
C.已调好“0”点的弹簧测力计可以上下颠倒过来使用
D.在月球上,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