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华师大版 初科 九上 7.2 比热容 同步练习(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各量中,与水的质量多少有关的是( )A.水的密度 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C.水的比热 D.电解水时产生氢气的质量2.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而当人站在沙土上时却感到烫脚,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具有不同的( )A.热量 B.质量 C.比热 D.密度3.如图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分别是0℃和100℃C.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固态时小D.在BC和DE段,温度保持不变,但需吸热4.关于内能和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子弹击中一块木板后温度升高,子弹的内能增大,木板的内能减小B.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内能逐渐增大C.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过程中,不断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D.给某液体物质加热,若加热前后液体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5.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规格的酒精灯加热,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加热开始前A液体的初温比B液体的初温更高B.由图可知,第10min时,A液体吸收了更多的热量C.由图可知,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D.由图可知,B液体在第20min时吸收了和第10min时的A液体一样多的热量6.下列应用中不是主要利用水的比热较大这一性质的是( )A.炎热的夏天,地面上洒水降温 B.育秧时,夜晚向秧田里灌水C.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D.暖气管用循环热水来供热7.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A.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 B.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8.在日常生活中,既可以用水来取暖,也可以用水来降温,主要是因为水具有 ( )A.较高的沸点 B.较低的凝固点C.较大的比热容 D.较好的导电性9.下列是对生活中一些事例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冰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B.用热水袋取暖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小的特性C.钻木取火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D.饮料放入冰箱温度降低的过程伴随着内能的转移10.在沿海或大湖附近的气温变化比远离水域的地区缓慢。这主要是因为( )A.水比土壤更缓慢地变暖或变冷 B.水比土壤更迅速地变暖或变冷C.水在一般情况下比土壤温度高 D.在一般情况下比土壤温度低二、填空题11.图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曲线Ⅰ表示的物质 热量,温度 ,所以曲线Ⅰ表示的是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据图像判断,热牛奶和水达到热平衡时的水温约为 。该实验表明,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 。12.为了探究“液体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小乐用水进行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并根据水温的变化绘制了图乙中的曲线a。(1)从曲线a可知,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特点是 。(2)小欢也用水完成了上述实验并得到图乙中的曲线b,则 (填“小乐”或“小欢”)的实验所用水的质量较大。(3)小欣用与小乐等量的另一种液体也做了上述实验并得到图乙中的曲线c,则该液体的比热比水 。13.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利用四套与如图相同的装置完成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实验组别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1 水 300 25 35 122 水 150 25 35 63 煤油 300 25 35 64 煤油 300 25 30 3(1)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应在烧杯底部垫 ,以防止受热不均匀导致烧杯底部炸裂。(2)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3)通过分析上表中1和3两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4.为比较不同液体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小科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在该实验中通过比较 来比较两种液体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 (选填“A”或“B”)液体的比热容更大。(3)在没有温度计时,某同学提出可以比较“A、B两种液体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的长短”来判断比热容大小。而小科认为这个方案不可行,小科的理由是 。15.有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比是2:1,吸收的热量之比是4:3,升高的温度之比是2:3,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之比是 。16.冬季为尽快清除积雪,人们会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撒大量的“融雪盐”。小金同学猜想: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与纯冰可能不同。为此,小金用质量均为1kg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对应的纯冰①、淡盐水②、浓盐冰③。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画出三条图线,如图所示。据图像回答:(1)含盐浓度越高的冰,其能在 (选填“更高”、“更低”或“相同”)的温度熔化,其比热容 (选填“越大”、“越小”或“相同”)。(2)分析观察图像①A→B情况,纯冰熔化过程中A点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时的内能。三、实验探究题17.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水 60 20 6 45食用油 60 20 6 68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1)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 食用油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加热结束时,若不考虑蒸发,则水的内能比加热前 (选填“大”或“小”),食用油的温度变化比水的温度变化 (选填“大”或“小”),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3)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4)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则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J/(kg ℃)。18.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下表是小明探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记录的实验数据。液体名称 液体质量m/g 初温t1/℃ 末温t2/℃ 加热时间t/min 液体吸热情况“多”或“少”甲 10 30 40 6 多乙 10 30 40 3 少(1)分析表中信息,小明采用的是 (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3)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动机冷却液,从物质吸热能力角度考虑,应选 液体作发动机冷却液。19.小华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她猜想油的比热容比水小。(1)为了验证猜想,小华向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分别倒入 相同的水和油;(2)小华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种类有关,为了研究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种类有关,小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水和油,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加热,如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水的温度/℃ 20 22 24 26 28 30 32油的温度/℃ 20 24 28 32 36 40 44在这个实验中,通过 表示水和油吸收的热量多少的,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油的比热容为 。四、解答题20.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质量/g 升温10°℃ 所需时间/s 升温20°℃ 所需时间/s( 升温30℃ 所需时间/s沙子 30 64 89 124水 30 96 163 220(1)此实验中,用 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更多。(3)下列事实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A.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B.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C.火箭发射塔导流槽内装有大量的水D.烈日下,海边的沙滩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21.酿制白酒的装置如图所示。蒸锅实际是一个汽化池,将其封闭后仅与输汽管相通,然后将“气酒”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罐里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当水勾兑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有关数据如表所示。物质 密度/(千克/米3) 比热/[(焦/(千克·℃)] 沸点/℃(1标准大气压)水 1.0×103 4.2×103 100酒精 0.8×103 2.4×103 78(1)在 1 标准大气压下,对汽化池加热应保持 ℃才能出好酒。(2)输汽管弯弯曲曲地经过冷凝池是为了 。(3)在冷凝池中用水作冷却剂,主要是利用了水 的性质。(4)“45度”白酒的密度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不考虑勾兑时体积的变化)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的特性判断;(2)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判断;(3)根据比热容的性质判断;(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只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故A错误;B.溶解度只与溶液的温度有关,与水的质量无关,故B错误;C.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与变化的温度、质量和吸收的热量无关,只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故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氢气全部来源于水,因此水的质量决定了生成氢气的质量,故D正确。故选D。2.【答案】C【解析】【分析】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解答】 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而当人站在沙土上时却感到烫脚, 即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升高的少,而沙土的温度升高的多,因此水的吸热本领大于沙土的吸热本领,也就是水和沙具有不同的比热容,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3.【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物质先熔化后沸腾。熔化时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BC段温度不变,是该晶体的熔点;DE段温度不变,是该晶体融液的沸点。【解答】A、该物质在BC段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是晶体,A正确;B、BC段是熔化时温度不变,对应的是该物质的熔点;DE段是沸腾时温度不变,对应的是该物质的沸点,B正确;C、由图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通过加热相同的时间体现),液态时的温度变化比固态时慢,所以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固态时大,C错误;D、晶体熔化时要吸热,温度不变;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不变;在BC和DE段,温度保持不变,但需吸热,D正确;故答案为:C4.【答案】B【解析】【分析】(1)(2)(3)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4)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与吸收的热量、升高的温度和质量大小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解答】A.子弹击中一块木板后,子弹的机械能会转化为子弹和木板的内能,因此子弹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木板的内能也增大,故A错误;B.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从而使内能逐渐增大 ,故B正确;C.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过程中,不断与空气摩擦,将自身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从而使自身的内能增大,故C错误;D.给某液体物质加热,若加热前后液体的温度差增大一倍,但是比热容不变,因为比热容与温度差的大小无关,故D错误。故选B。5.【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二者初温的大小关系;(2)酒精灯相同,因此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3)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4)根据(2)分析判断。【解答】A.由图可知,加热开始前A液体的初温和B液体的初温相同,都是20℃,故A错误;B.由图可知,第10min时,A液体和B液体吸收了相同的热量,故B错误;C.由图可知,当都升高到80℃时,A需要加热10min,B需要加热20min,即B吸收的热量多,根据Q=cm△t可知,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故C正确;D.由图可知,B液体在第20min时比和第10min时的A液体吸收的热量多,故D错误。故选C。6.【答案】A【解析】【分析】比热容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据此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A.炎热的夏天,地面上洒水降温,利用水蒸发吸热,故A符合题意;B.育秧时,夜晚向秧田里灌水,利用水凝固时向外放热,能够保持温度不至于降得太低,故B不合题意;C.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会带走更多的热量,故C不合题意;D.暖气管用循环热水来供热,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降低相同的温度时会放出更多的热量,故D不合题意。故选A。7.【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公式Q=cm△t可知,探究物质升温的快慢与比热容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吸热、质量等因素相同。【解答】A.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故A正确不合题意;B.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这样可以保证二者有相同的加热面积,保证吸热相同,故B正确不合题意;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也是保证二者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的因素,故C正确不合题意;D.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对实验探究没有影响,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8.【答案】C【解析】【分析】比热容是用来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据此分析判断。【解答】在日常生活中,既可以用水来取暖,也可以用水来降温,即质量相同的水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能够吸收或放出更多的热量。根据Q=cm△t可知,这些说明水的比热容大,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9.【答案】D【解析】【分析】(1)根据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判断;(2)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3)根据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判断;(4)根据对热传递的理解判断。【解答】A. 冰熔化时温度不变,但是不断吸热,则它的内能增大,故A错误;B.用热水袋取暖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可以保证相同质量的水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会放出更多的热量,故B错误;C.钻木取火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C错误;D.饮料放入冰箱温度降低的过程伴随着内能的转移,即向外放热,故D正确。故选D。10.【答案】A【解析】【分析】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所以水升温慢降温也慢,沙子升温快,降温也快。【解答】 在沿海或大湖附近的气温变化比远离水域的地区缓慢。这主要是因为 水比土壤更缓慢地变暖或变冷;水在一般情况下比土壤温度低,所以A正确;故答案为:A.11.【答案】放出;降低;牛奶;18 ℃;多【解析】【分析】(1)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吸热,温度升高;(2)两个图像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就是热平衡时的温度;(3)根据Q=cm△t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曲线I温度不断降低,即该物质放出热量,因此曲线I表示的是温度高的牛奶。(2)据图像判断,热牛奶和水达到热平衡时的水温约为18℃。(3)该实验表明,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12.【答案】(1)保持不变(2)小欢(3)小【解析】【分析】比热容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或散热能力。比热容越大,物体的吸热或散热能力越强。它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其公式为: c=Q/(m·△T)【解答】(1)水在沸腾后,水温保持不变。(2)由比热容的公式:c=Q/(m·△T)可知在相同时间下,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越慢,由图可知曲线b温度升高的慢,因此小欢实验用的水质量大。(3)小欣用与小乐等量的另一种液体也做了上述实验并得到图乙中的曲线c。由图乙可知,相同的时间,曲线c温度升高的块。由比热容公式:c=Q/(m·△T)可知小欣实验所用的该液体比热比水小。故答案为:(1)保持不变;(2)小欢;(3)小13.【答案】(1)石棉网(2)加热时间(3)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热量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解析】【分析】(1)烧杯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应该底部垫上石棉网,从而使其均匀受热;(2)同一酒精灯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则时间越长,液态吸收的热量越多。(3)根据表格,分析实验1和3中哪些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并根据加热时间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最后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结论。【解答】(1)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应在烧杯底部垫石棉网,以防止受热不均匀导致烧杯底部炸裂。(2)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3)实验1和3中,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只有液体种类不同,且需要的加热时间不同,那么得到结论: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热量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14.【答案】(1)加热时间(2)B(3)两种液体的沸点不一定相同【解析】【分析】(1)根据Q=W=Pt可知,相同的电加热器,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相同的热量;(2)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热容与吸收的热量成正比;(3)一般情况下,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那么就无法控制升高的温度相同,因此就无法进行比较。【解答】(1)在该实验中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两种液体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2)根据乙图可知,A、B两种液体都从20℃升高到60℃,A需要10min,而B需要20min,因此B吸收的热量多;根据式Q=cm△t可知,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热容与吸收的热量成正比,因此B液体的比热容大;(3)在没有温度计时,某同学提出可以比较“A、B两种液体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的长短”来判断比热容大小。而小科认为这个方案不可行,小科的理由是:两种液体的沸点不一定相同。15.【答案】1:1【解析】【分析】根据公式计算出必然,然后作比即可。【解答】根据得到:甲、乙的比热之比:。16.【答案】(1)更低;越小(2)小于【解析】【分析】(1)图像中水平线所对的温度就是冰的熔点,即它的熔化温度,据此比较熔化温度与含盐浓度的关系。根据图像确定吸收相同热量时三者温度的变化量,再根据Q=cm△t比较比热容的大小。(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据此分析。【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①②③中含盐浓度不断升高,而它们的熔化温度逐渐降低,因此得到:含盐浓度越高的冰,其能在更低的温度熔化。根据图像可知,①②③的图像倾角逐渐增大,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逐渐增大。根据公式Q=cm△t可知,它们的比较容逐渐减小,因此得到:含盐浓度越高的冰,其比热容越小。(2)根据图像可知,从A→B,①正在熔化,不断吸热,因此纯冰熔化过程中A点时的内能小于B点时的内能。17.【答案】(1)等于(2)大;大;大于(3)水(4)2187.5【解析】【分析】(1)实验中使用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即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而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2)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则物体的内能减小。根据表格计算出水和食用油升高的温度,然后进行比较即可。根据加入时间与吸收热量的正比关系分析解答。(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越多,说明吸热能力越强。(4)根据Q水=Q油列出方程计算即可。【解答】(1)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1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2)加热结束时,水的温度升高,若不考虑蒸发,则水的内能比加热前大。根据表格可知,6min后水升高:45℃-20℃=25℃,食用油升高:68℃-20℃=48℃,则食用油的温度变化比水的温度变化大。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3)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能力更强。(4)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即Q水=Q油;c水m水△t水=c油m 油△t 油;c水△t水= c油△t 油;4.2×103J/(kg ℃)×25℃=c油×48℃;解得:c油=2.1875×103J/(kg ℃)。18.【答案】(1)方案二(2)甲的吸热能力强(3)甲【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哪些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即可;(2)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多,则加热时间越长。(3)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热能力越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则降温效果越好。【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液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确定吸收热量的多少,因此小明采用的是方案二。(2)根据表格可知,当其它条件相同时,甲的加热时间更长,则甲吸收的热量更多,因此得到结论:甲的吸热能力强。(3)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动机冷却液,从物质吸热能力角度考虑,应选吸热能力强的液体作发动机冷却液,故选甲。19.【答案】(1)质量(2)加热时间;2.1x103【解析】【分析】影响吸收热量大小的因素有:物体的比热容,质量的大小以及升高的温度。公式为Q=cm t【解答】(1)小华猜想油的比热容比水小,因此需要控制倒入水和油的质量相同。(2)这个实验是通过加热时间表示水和油吸收的热量多少;水和油吸收相同的热量(都加热6分钟),水的温度升高了12℃,油升高了24℃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由于水和油的质量相同,根据公式Q=cm t,可得代入数据 解得c油= 2.1x103J/(Kg·℃)故答案为:加热时间 2.1x10320.【答案】(1)加热时间(2)沙子(3)B;D【解析】【分析】(1)沙子和水都用相同的酒精灯进行加热,因为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所以可以用加热时间的长短确定吸收热量的多少。(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3)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分析是否与物质的吸放热本领有关即可。【解答】(1)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沙子升高10℃用了64s,水升高10℃用了96s,因此水被加热64s时升高的温度肯定低于10℃,即: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沙子升高的温度更多。(3)A.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是因为水蒸发吸热,与吸放热本领大小无关,故A不合题意;B.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是因为水比砂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吸热升高少,晚上放热降温少,与吸放热本领有关,故B符合题意;C.火箭发射塔导流槽内装有大量的水,利用水的蒸发和沸腾吸热,从而保护发射台,与吸放热本领无关,故C不合题意;D.烈日下,海边的沙滩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是因为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水的吸热本领大,所以升高的温度小,故D符合题意。故选BD。21.【答案】(1)78(2)扩大散热面积,降低温度有利于气态酒精液化(3)比热容大(4)100毫升“45度”白酒中,含酒精45毫升,水55毫升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45cm3=36gm水=ρ水V水=1.0g/cm3×55cm3=55g【解析】【分析】(1)根据水和酒精的沸点分析解答;(2)液化需要向外放热,且散热面积越大,温度降低越多,液化效果越好。(3)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4)首先根据白酒度数的定义计算出100mL白酒中水和酒精的体积,然后根据公式m=ρV分别计算出其中水和酒精的质量,然后相加得到白酒的质量,最后根据公式计算白酒的密度。【解答】(1)水的沸点为100℃,而酒精的沸点为78℃,即在78℃时,酒精迅速汽化而与水分离,此时酒精的纯度更高。(2)输汽管弯弯曲曲地经过冷凝池是为了扩大散热面积,降低温度有利于气态酒精液化。(3)在冷凝池中用水作冷却剂,主要是利用了水比热容大的性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