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 8 课 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建立时间?事件都城?国号?开创者?
1.960 年
2.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3.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 4.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
5.史称北宋。
6.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的建立者是宋太祖,完成统一的是他的弟弟宋太宗)
2.北宋统一时间? 979 年,宋太宗消灭北汉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的措施?军事上?政治上?文化上?评价?:(总体方针:崇文抑武)
1.军事上: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任用文臣管理军务;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定期换防。
2.政治上:在中央,加强君权,削弱相权,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分割宰相的权力;在地方,派文臣担任 各地州县的长官,并实施三年任期制;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加强对地方税收的控制,取消节度 使收税的权力。
3.文化上: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意义:科举制度的发展,为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 路,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同时,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 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4.对崇文抑武方针的评价:
(1)积极:使文官得到重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 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消极:文臣掌兵,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府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官员办事 效率低下,增加朝廷财政支出。这些导致北宋统治出现危机。
三、王安石变法背景?目的? 主要措施?结果?
1.背景: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由于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剧烈,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三冗危机:冗官 冗兵 冗费)1069 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2. 目的: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3.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
(1)募役法: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2)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3)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4)保甲法: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 兵。
4.结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但由于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被废除。
第 9 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辽的建 立 建立 916 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都城在上京, 后版图扩大, 改国号为辽。
发展 阿保机建立政权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辽与北 宋的和 战 背景 辽太宗时,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了燕云十六州,实力大增。
和 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战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两次战争试图夺回燕云地区,均遭到失败。
1004 年,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 宋真宗率兵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和 澶渊之盟:1005 年,北宋与辽议和,双方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钱物,称为 “岁币”。此后很长时间,宋辽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西夏的 建立 建立 1038 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发展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定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 文字。
西夏与 北宋的 关系 战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
和 1044 年,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议和后,宋夏虽时有战争,但关系一直较为稳定。
第 10 课 金与南宋对峙
一、金的建立时间?建立者?
1115 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定都会宁府,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二、金灭辽过程?及灭北宋过程?
1.灭辽:宋金夹击攻辽,1125 年,金灭辽。
2.灭宋: 1127 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三、岳飞抗金和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1127 年,宋钦宗弟弟赵构称帝,他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 南宋。
2.岳飞抗金事迹?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后被宋高宗与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3.宋金议和内容?结果?
(1)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2)结果: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 中都。
第 11 课 元朝的统一
一、元朝的建立过程?
1.1206 年,蒙古族的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铁木真的主要 贡献: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2.1227 年,蒙古军队灭西夏;1234 年,蒙古灭金。
3.1260 年,忽必烈继承汗位。他接受汉人儒臣提出的“行仁政”“行汉法”“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 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4.1271 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1272 年定都大都。
二、元朝的统一过程?
1.1276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2.1279 年,元朝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三、元朝的统治措施?
1.中央统治措施?设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分六部,掌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政事 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
2.地方统治措施?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这一地方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意义: 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行省制度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 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 。
3.边疆管理措施?
(1)东南地区,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 政机构。
(2)西北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3)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屯驻军队。从此,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
四、元朝的民族交融
1.表现?
(1)元朝的统治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各族以中原文化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加强;
(2)元朝还不断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治理,朝廷调集大批军民迁移到边疆地区;
(3)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人等杂居相处;
(4)来自中亚、西亚的人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人,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 成新的民族——回族
2.意义?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加强了各族间的了解与联系, 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具有重要意义。
第 12 课 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
一、农业发展的原因?表现?
1.原因:唐朝安史之乱后,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中原的生产技术;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2.表现:
(1)粮食作物:南方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水稻产量大大提高;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 南地区)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南方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范围逐渐扩大。
(3)交通运输:元朝建立初期,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忽必烈令人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 开辟了规模空前的 海运航线。
二、手工业兴盛表现?
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发展速度超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纺 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到松江;元朝时,松江成为 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2.制瓷业:宋代名窑: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元朝时烧制的青花 瓷,代表了制瓷技术的高超水平。
3.采煤业:北宋时,煤得到大量开采。金朝煤的产量和使用相当可观。煤还广泛用于冶铁炼钢。
4.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发达;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南宋海船不仅 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繁的表现?
1.商业城市兴起: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和元大都。 2.商业活动扩大:北宋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 夜市;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交通要道发展成为重要的商贸区。
3.纸币产生:
(1)原因: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
(2)表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 的货币;元朝时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
(3)影响: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四、经济重心南移表现?结果?
1.表现: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水平领先,南方人口在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都超过 了北方,社会经济长期稳定,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粮食供应都依靠江南地区。
2.结果: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第 13 课 宋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1.宋代海路交通发展的原因?表现?
(1)原因: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海上贸易频繁。
(2)表现: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交流的主要通道;形成了多条航线,可以通往朝鲜、日 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2.元朝陆路和海路交通:
(1)陆路: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
(2)海路: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在东西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东海航线可通达朝鲜、日本,
南海航线可通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和欧洲等地.。
二、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表现?:
1.原因:政府鼓励: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船舶、关税、货物及外商招徕等。
2.表现:
(1)这一时期外贸税收所得,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2)当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广州、泉州、明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三、中外文化交往
1.西方引入物品: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宗教等传到中国 (《回回药方》),丰富 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2.中国输出物品: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传制度等输往国外,天文、历法、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对亚欧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西 亚和北非工匠仿制的瓷器,器型、花纹和色彩等,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
第 14 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活字印刷 术的发明 原因 辽宋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但雕版费工费时,刻好的 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发明 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
传播 13 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半岛,后来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 传到波斯,经过蒙古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影响 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指南针的 应用 应用 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 ,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传播 后来,指南针经过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
影响 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它也 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的应 用 发明 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 火药更多地用于战争(元朝用金属作筒,发明了火铳)。
传播 火药在 13 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 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影响 我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
四大 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 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天文学的 发展 北宋科学家沈括创制了“十二气历”,他把四季的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有 利于农事安排。他著有《梦溪笔谈》一书,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天文学的 发展 北宋科学家苏颂主持创制了水运仪象台。它集观测、演示和报时于一身,比欧洲同类天文 仪器早了数百年。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研制出简仪等近 20 种天文仪器,主持在全国范围内天文测量,在元初 编成新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他测定的一年为 365.24 25 天,与现行的公历几乎相同,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 300 年。
理学 代表 北宋的程颢和程颐认为理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他们将天理与传统的伦 理道德联系起来,要求人们为人行事必须遵循天理
南宋的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遵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评价 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但它强调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们的精神追求
宋词和元 曲 宋词 词的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发展的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 生活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 代表人物:苏轼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李清照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辛弃 疾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和收复中原的壮志
宋词和元 曲 元曲 特点:元朝在前代说唱、戏曲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元曲,形式有散曲和杂剧 代表人物:元朝最优秀的杂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 窦娥冤》
司马光 和《资 治通 鉴》 概况 司马光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他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 巨 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00 多年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地位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我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被后 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